首页 > 文章中心 > 寒露的诗句

寒露的诗句

寒露的诗句

寒露的诗句范文第1篇

望秦川①

[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

⑴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⑵炯:遥远。

⑶净:明洁。

⑷重:重叠。

⑸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1.诗歌前四句写眼前之秋景,写出了秋的 这一特点;后四句写心中之秋景,写出了秋的 、 等特点。(3分)

2.诗歌后两联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明净;萧瑟、凄凉(森然、凛冽、寥落)(答出一点给1分)

2. 诗人借具体的秋景来作渲染和衬托,抒发了诗人看到秋景想起了官场上的失意,离别长安的悲凉之情。(手法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都可,要结合诗句稍作分析,2分;感情答官场失意,悲凉无奈等都可,要抓住注释及诗句本身进行分析2分)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硕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此诗中指长安一带。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领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

B.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

C.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卜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之境。

D.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E.本诗情景交融,对秋景的描写极为生动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强烈不满。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3分)、E(2分)。B项,“萧瑟、苍凉”错误,应为“辽阔明净的画面”。E项,全诗没有表达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强烈不满。

2.①本诗前两联通过描写“秦川”、“日出”、“山河”、“城阙”之景渲染了一种明净、壮丽的氛围,反衬出诗人的官场失意之感;(3分)②后两联通过描写“竹之声”、“松之色”、“霜露之浓”,营造了一种萧条、清冷之境,再加上尾联中“归欤叹”和“凄”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和辞官归乡之前的怅惘、凄凉之情。(3分)

寒露的诗句范文第2篇

念奴娇・春情

(宋)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1.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萧条庭院”写词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一句”重门须闭”,写词人要把门儿关上,实际上她是想关闭心灵的窗户。写出了景象之萧条,心境之凄苦。

B.“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由天气、花柳,渐次写到人物。风雨之夕,词人饮酒赋诗,借以排遣愁绪,然而诗成酒醒之后,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

C.“别是闲滋味”,一“闲”字,将伤春念远情怀,暗暗逗出,耐人寻味;“征鸿过尽”句点上片主旨,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借助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出来。

D.“玉阑干慵倚”,刻画词人无聊意绪,而隐隐离情亦其中。征鸿过尽,音信无凭,纵使阑干倚遍,亦复何用。“不许愁人不起”词人为离情所折磨而痛苦不堪,又因明诚外出而实有此情,并非虚构。

E. 全词从上片的天阴写到下片懂得天晴,从前面的清空疏朗写到后面的愁绪萦回,条理清晰,层次井然。词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气的变化相谐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

2. 试赏析“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一句?(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草书屏风

(唐)韩 僵

何处一屏风①?分明怀素②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①屏风:室内挡风或作为障蔽的器具,为美观计,上面一般都绘有图画或写有文字。②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闻名于世,史称“草圣”。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本诗首联以问句突起,好像十分激动地在问主人:“您从哪里得到的这个屏风啊?”惊喜万分之态,溢于言外。

B. 从“尘色染”中,看出墨迹流传已久,古色古香,弥足珍贵;但由于长期辗转流传,字幅上侵蚀了尘色,有些斑驳,诗人在极端爱惜中也流露出一丝惋惜之意。

C.“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前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的竖和弧钩,好像怪石正在秋涧奔走;后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的点,真像枯藤挂在古松上

D. 尾联通过奇特的想象表现了怀素书法的灵动、矫健。“恐”字,不仅有估计的意思,也还恐怕它真化为龙,从水中飞走,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怀素草书遗墨的万分珍爱之情。

E. 这是一首咏物诗,主要通过咏“屏风”,极其生动地描述了怀素草书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全篇荡漾着盎然诗意,语语动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 本诗前四句作者是怎样描写怀素的书法的?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6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明代诗歌,完成1-2题。

东园雨坐书怀

(明)刘 崧

鸟自鸣春花自开,离人去住总兴哀。荒村道路兼泥潦,故里田庐半草莱。

万姓疮痍谁复问,群雄爪角自相摧。东南竟日愁昏黑,消息虚传首屡回。

【注】刘崧(1321~1381):字子高,泰和人。生活于元末明初的战乱年代,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以人才荐,授职方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首联以乐景写哀情,“离人去住总兴哀”的“哀”字,直抒胸臆,统领全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第二联情景交融,“荒村”、“泥潦”、“半草莱”写出了乡间村落的荒銎瓢艿木跋螅交待了上文的“哀”的原因。

C. 第三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疮痍”形象地表现了百姓的疾苦、不幸,用“爪角”表现各路军阀的凶猛、残暴。

D.“群雄爪角自相摧”中的“自”,写了“群雄”争霸时,只顾相互残杀,不过问百姓的“疮痍”,置百姓于水火之中,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军阀的不满。

E. 全诗描写了诗人在东园里闲坐时,所看到的春雨中的景象,将沉郁的情感融入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之中,极富感染力。

2. 请简要赏析“鸟自鸣春花自开”一句诗。(6分)

《念奴娇・春情》参考答案:

1. 答案:CE(选C得3分,选E得2分)

【解析】C.“征鸿过尽”抒发了寒食节时对丈夫的思念,不是思乡。E.应是“从前面的愁绪萦回写到后面的清空疏朗”

2. 答案:“柳”、“花”用“宠”、“娇”来修饰,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春近寒食时节,垂柳繁花,犹得天宠,人来柳阴花下流连玩赏,花与柳也便如宠儿娇女,成为备受人们爱怜的角色,但在寒食多雨季节,游赏不成,而花受风雨摧残,也“恼人”之列。(2分)这两句既倾注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关心,也透露出惆怅自怜的感慨,隐隐含有妒春之意。(3分)

《草书屏风》参考答案:

1. 答案:CE(选E给3分,选C给2分)

【解析】C.前一句说的是点,后一句说的是竖和弧钩。E.主要通过咏“屏风”上的字而非“屏风”。

2. 答案: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引人入胜,作者的惊悦之情在诗行中不停地跃跃。(2分)但一气贯通,流转自如,其欢欣的情绪,犹如一条活泼的小溪,在曲折中畅流而下。(2分)这四句显得极为自然,完全是一片真情的流露,读来仿佛如见当时情形。(2分)

《东园雨坐书怀》参考答案:

1. 答案:CE(答E给3分,答C给2分)

寒露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扬州春词三首》; 风格; 浅析

中图分类号: I2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83-02

姚合(775-855),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唐元和十一年进士,授武功主薄,所以后人称“姚武功”,后终任秘书监。姚合与贾岛关系密切,诗风相近,均属苦吟诗人,所以当时有“姚贾”之称。姚合的诗歌作品,题材多取自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为五律,刻意求工。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八十六・集部三十九・总集类一・极玄集二卷》中纪筠评价姚合诗说“(姚)合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求新意,而刻画太甚、流于纤仄者,亦复不少。”[1]但《扬州春词三首》却写得清新自然,色彩明丽,佳句迭出,正可谓“诗中有画”,堪称是其五律诗中的上乘之作,体现了姚合诗歌闲散浅近,拙朴平易的风格。

《扬州春词三首》

其 一

广陵寒食天,无柳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首联第一句先写地点和时间,交代作者所处的位置和时节。“广陵”是很多诗人吟诵过的江南重要的军事重镇,曾在隋代时设置总管统领,隋炀帝杨广欲迁都于此,可见其具有典型的历史意义,这也是作者寄情于此的原因。“寒食天”,《韵语阳秋》(卷一九)中曾记载“自冬至一百有五日至寒食,故世言寒食皆称一百五。”[2]姚合也曾在诗中有过对寒食节的记载“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寒食节的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看样子,作者在这样一个传统的节日里,想上野外郊游一番,也就顺便将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发言为诗。这时正是初春时节,不过春的气息还不是很明显,所以才有第二句“无柳复无烟”。“无柳”并不是柳树真正不存在,而是说柳枝还未抽芽,还没有那层鹅黄的柔嫩。而“无烟”是说在寒食节里,不论是乡村郊野,还是市廛街衢都没有烟火的踪影和味道,描画了一幅清新明净、安静宁谧的画面。

中二联“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由远景转写眼前的近景,春日暖暖的阳光照耀着一片繁花烟柳,微微显露了些许春色。一个“凝”字,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阳光对花柳的照耀,如同多情的缠绵,温暖而有人情味。与“暖日”相对的是“春风”。春风解意,春风有心,轻轻吹拂下,管弦之声飘散而来,萦绕耳畔,使本来静谧的氛围,有了动态的气息。诗人一“散”字将春风的荡漾写的活灵活现,本来是自然的一种平常现象,却好似春风的有意行为,让人对这多情的风产生了无限的眷恋。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第三联着墨于城市的繁华景象,扬州城里的树木繁多,屋舍掩映于树木丛中,百姓生活安恬优裕。街道上呈现的恰恰是与北方城市不同的特点,即北方多车马,而南方船只多的特点。读者对扬州这一江南重镇的城市建筑,以及船多水多的水乡美景,在内心深处自然就会有许多想象了。

最后一联诗人采用主客体问答的方式,站在主体的位置上,来告诉客体,请不要呼唤过往的游人在此歇脚、休息了,他们虽然感觉到了这春天的困倦,但由于眼前美景美不胜收,所以他们乐此不疲,会继续欣赏下去的。其实,这是作者自己的想法,只是他将这种想法投射到了其他游人的身上,使得自己的这一想法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作者写广陵城寒食天的美丽景象,并没有从正面落笔,而是通过大量的写景和游人的内心感受,来从侧面烘托江南水乡之美。用词传神,饱含感情,这些景物既是客观现实的描摹,同时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化,整篇作品含蓄蕴籍,情景交融。

其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鸟,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第二首诗作,紧承第一首诗意而来。随着时节的变化,春的气息也渐渐浓厚,万物变得葱茏、茂盛。“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点明春天已经笼罩了整个城郭,与初春“无柳复无烟”的料峭春寒景象大大不同,处处一片明光丽色。街道里散满了花、树的香气,甚至都可嗅到新翻的泥土的香气,诗人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春光的灿烂渲染到了极至。

“竹风轻履鸟,花露腻衣裳。”由总体描写转为具体刻画,高大萧萧的竹林,一片安谧宁静的氛围,微风吹来,轻轻掠过鸟的羽毛,寒意已荡然无存,既写出风的和煦,又写了鸟的轻盈和灵动,构成一幅绿竹白鸟的优美画面。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不禁被深深吸引,忘情寻觅这春天的气息,穿梭于花树之间,谁知这多情的露珠却沾在了诗人的衣服上,诗人不仅不感到难受,反而对其怜爱有加,用一个“腻”字,便生动地写出花树开放的繁盛和绚烂,以至于露珠都有了滑腻之感。方回在《瀛奎律髓》(卷十)中评价这四句诗时说“‘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竹风轻履鸟,花露腻衣裳。’起句十字好,第四句亦好,第三句却是凑合成对,取春间意味也。”[3]对这四句诗的评判还是很中肯的。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诗人停不住游赏的脚步,从街衢缓缓移步,不知不觉便到了郊野山林。萦绕耳际的是小鸟清脆的鸣叫,展现了“鸟鸣山更幽”的清静氛围。放眼望去是一派绿水青山,映入眼帘的还有飞翔小鸟彩色的翅膀和俊秀的姿态,光影变幻,目不暇接。山夫的到来使得小鸟鸣叫更加清脆悦耳,甚至于肆意狂欢,好不畅快。他们既是旧相识,又是老朋友,和谐相处,其乐融融。诗人对山夫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作者对世俗喧嚣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野趣生活的向往,含蓄地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作者从对美景的陶醉中回到了现实,并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感。慨叹扬州这个美丽的游赏之地,原来有很多让人值得思考的沉痛教训。在如此繁华美丽景色的背后,是隋炀帝覆亡的沉重历史。在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曾数至江都,沉溺于“歌吹沸天”、暖玉温香、热闹非凡的扬州,并欲迁都于此,结果很快就使隋代这一短暂的封建王朝结束了统治,炀帝本人被杀于此。作者借古喻今,含蓄地告诉统治者,在繁华嚣张的背后暗藏了很多社会的弊病,如果不及时纠正,就必将像隋炀帝一样,惨遭失败的命运。整首诗作先写美景,具体而详细,佳句甚多。情景交融,勾画了一幅乡野游春图,光、声、影交相辉映,色彩绚烂。借古喻今,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历史幻灭感和沧桑感,同时也让作品的主题有了更深广的思想容量,不再是单纯写景抒情的消闲诗,而更有讽喻诗的特色。

其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姚合诗歌中的景,多是恬淡清静的小景;笔下的人,多是闲适消散的人;在语言方面“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胡仔《苕溪鱼隐丛话》前集);在生活素材的提炼和景物的组合上,既巧为用心,又能出之以平淡自然。而本诗就将这些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联描写广阔的背景。放眼望去江南、江北都是一派烟雾迷蒙的景象,所有的事物都沉浸在朦胧的春色中,只能看见模糊的轮廓,整个意境是开阔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所以作者不禁联想起很多历史尘封的往事。都说苦吟派诗人对社会生活关心不够,阅历范围狭窄,入诗的事料相对贫乏,但在这句诗里,姚合却以“江北烟光里”短短五字,便包含和囊括了几朝几代的历史事实。“淮南”和“江北”对应,“烟光里”和“胜事多”相对,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自然,运用了典故,扩展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战国时代,秦始皇曾在这里消灭了楚国,从而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作者并没有将这些历史事实再做具体的呈现,而是用简略的笔触,点到为止,发人深思。

颔联作者落脚于街衢景象和百姓生活的描写。与过去历史的战乱不同,当今的扬州工商发达、商贾如织,百姓生活安定,市场交易繁盛,人与人的交往和谐融洽。夜晚时分,家家户户提着灯笼在街道上往来穿梭,夜市好不热闹。“邻里漾船过”体现了江南独有的特点,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小船,而异于北方的车、马,邻人的交往显得亲密无间,人人心态平和,社会稳定富足。这两句的对仗和押韵都很工整,与前两句诗的结构特点相似,但在思想内容上却没有形成完整的统一体。所以在《诗源辨体》(卷五二)中,方虚谷这样评价姚合的诗“合诗有左无右,有右无左,前联佳矣,或后不称,起句是矣,缴句或非,有小结里无大涵容。”[4]看来由于刻意为诗,使诗思不能自然涌现,反而影响了诗歌的思想连贯性和情感的贯通性,表现出的是一种刻意搜寻的迹象。

颈联描写城市风土民情。“有地惟栽竹”,作者来到乡野,江南多水而少土,人们在有限的土地上,到处种植着的是青青的翠竹。竹子这一意象隐喻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这首组诗中反复出现,成了作者随分安乐情怀的寄托。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正是作者生活阅历有限,致使诗歌的素材匮乏,方回在《瀛奎律髓》(卷十)中说“(姚合诗)所用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于此几物,一步不可离,而气象小矣。”[5]由于内容不足而一味苦吟,不免琢伤元气,减损诗美,露出小家习气。“无家不养鹅”家家户户饲养的是带有水乡特色的家禽――鹅,展现的是水乡农村田园生活的情趣。这两句在有意模仿王维田园诗歌的意境,欲想表现出人们生活的安乐美好,以“宁静”取胜,结果由于才情有限,而达不到那样“静趣”的境界。句子美则美矣,也很工整,但由于受缚于格律,显得局促不伸,看来关键还在于缺乏博大深广的情怀所致,是典型的有句而无篇。

尾联“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再一次回到诗歌的主题上来,写的是“扬州春词”,就把落脚点放在了“春风”上。采用拟人手法,使“春风”人格化,她不仅“荡”开了城门,也使满城的事物沾染了绿的色彩,有了春的气息,使人心也随着这多情的春风,心旌摇荡。充盈耳际的,是随春风飘来的欢快笙歌,进一步开拓主题,将美丽、繁华、安定的兖州盛景渲染到了极致。本句中一“荡”字使诗歌境界得以提升,炼字精炼,用词准确传神,《野客丛书・湖日荡船》中说“其工正在‘荡’字,胜‘落’字远甚。”“用此一字(荡),景象迥别”。[6]《石园诗话》(卷二)说“姚(合)《扬州春词》云:‘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二十字胜画一幅扬州图也。”[7]这些都是对这一佳句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扬州春词三首》描写了中唐时期江南重镇扬州处于鼎盛时期的繁华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广陵城的热爱留恋与由衷赞美之情,是姚合五律中极具代表性的典型佳作,它以清幽淡远的内容和精巧工细的语言及格式化的五律为特色,最能代表姚合诗歌创作的风格。整组诗结构完整,从写初春“寒食节”开始,到最终“春风荡城郭”结束,使诗歌在内在逻辑上,以时间为线索,首尾完整,开阖有度。景色描写色彩明丽,语言生动,佳句迭出,并于写景中,加以对历史事实的陈述,使诗歌的思想容量大大增加,提高了诗品。全诗感情抒发质朴真切,用笔含蓄委婉,而又生动传神。全诗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描摹详尽,历历如在眼前。尤其以每首诗的三、四联,在写景、抒情等方面受人称赏,词语使用无可取代,表达也穷形尽相,境界甚高。但由于阅历限制,使诗思不能自然涌现,表现出为作诗而搜求的毛病。一味讲求韵律,减损了诗美,露出小家习气,先有句,后有篇,难免前后不够匀称,缺少完整的意境。刘克庄说“姚、贾缚律,俱窘篇幅”(刘克庄《程垣诗序》),想来这一评语是十分中肯的。

参考文献:

[1]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2]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 [5](元)方回.瀛奎律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 许学夷.诗源辨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寒露的诗句范文第4篇

  鲍亚民

“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这首《夜宿山寺》诗描写的是山中的一座小寺院。从诗的语句看,诗人只是写了一座小寺院,但仔细咀嚼,山寺的静穆,环境的净谧,以及超脱凡世喧嚣的佳境,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味外之旨,正是作者抒发的厌弃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外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在苏州城西。张继在肃宗至德年间曾游苏,本诗当作于此时。寒山寺是佛寺名,在枫桥西一里处,传说因初盛唐时疯僧寒山曾住此寺,故名。全诗以“愁”为诗眼。写景写声,动静相应,由实写到虚伸,渺渺余意更在诗句之外,抒发了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常建  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颔联意境尤其静净,诗旨在于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寄托自己借山水遁世的情怀。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诗中 “摇落”即零落。“旧垒”指吴公台。这是一首吊古诗,其中“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两句诗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相同的气韵。作者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作者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泉州晋江(今属福建省)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诗题为《宿甘露寺僧舍》,但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寺院的建筑或历史,诗中更没有一点儿佛教所倡导的清静淡泊、超脱尘世的意味,作者的真实本意是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借以展现祖国江山的辽阔,尤其是长江的雄伟,同时也抒发作者本人豪迈、进取的胸怀。作者采用了极度夸张的描法,使全诗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这首先是作者颇有诗歌艺术的想象力: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样的诗句,没有艺术的想象是写不出来的。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就更是突发奇想、神来之笔了。其次是用语的夸张:写山就是“千峰”,写沟就是“万壑”,写浪之大就是“银山拍天”,写江之涌就是“开窗放入”。正是由于语言的夸张,造成了境界的开阔、气势的宏大。但是由于描写对象本身的阔大,读来并不觉得空疏虚浮,故作惊人之语,而是给人以生动逼真、振奋有力之感。作者在诗歌艺术表现方面的大胆实践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寒露的诗句范文第5篇

九月的节气有白露和秋分

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这四句诗出自李白的《玉阶怨》,诗中写的是浓浓的思念,从月亮初上开始,渐渐浸透玉阶,浸透露水,浸透珠帘,浸透房间,直至浸透整个夜晚。

其中首句“玉阶生白露”,是说洁白的台阶上,渐渐凝出白露;露慢慢凝聚,夜也渐渐变深。露是白露节气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白露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凉风至,白露

降,寒蝉鸣。”

白露美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是这样诠释的:“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说:“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其实,节气至此,天气逐渐转凉,虽白昼阳光尚热,但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这个节气名听起来富有诗情画意。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五言绝句,名叫《咏露珠》:“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园。”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露珠之美,并且非常形象生动地记了下来。

大雁南飞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这时节正是农历的八月,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似乎是告诉人们,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

智慧民谚

白露时节,如果你在晴朗的夜晚外出,也许会被露珠打湿裤脚。清晨,在草木上可以看到透明的露珠。露水的形成条件是:晴空、微风、空气潮湿,这从下面几个民谚中就可以看出来:“白露,露珠遍路”;“露水见晴天”;“旱天无露水”;“风大夜无露”。

白露期间,秋意渐浓,天气日渐凉爽,气温日较差加大,早晚凉,中午热,如下面几个民谚就是形容这种情况的:“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皖、赣、湘、桂、辽);“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苏、浙、皖、赣、湘、晋);“过了白露节,早寒夜冷中时热”(鄂);“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

白露时节正是抢时播种的关键期,这方面的谚语有:“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蚕豆不要粪,只要白露种”;“不到白露不种蒜”;“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说明有些农作物要在白露时节秋收、播种,延误不得。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白茫茫,寒露满地寒”;“风从立秋起,雨到白露止。”这些都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养生保健。

各地习俗

1.白露茶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苦涩,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

2.白露节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在苍南、平阳等地,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即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3.米酒

湖南资兴兴宁、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清光绪元年(1875)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

养生之道

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这是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膊容易着凉,一早一晚要多添些衣服。

白露时节要防止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过敏体质和已经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哮喘病和支气管病患者要坚持锻炼身体,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还可以经常唱歌,这些都有助于控制病情及预防复发。

秋分:日光夜色两均长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这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谢逸的《点绛唇》,意思是说金秋已到了风清露冷、秋季过半的秋分时节。

昼夜等长

每年阳历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即为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八月中,解见秋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古籍《春秋繁露》中也有这样的说法:“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如左河水诗曰:“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即为“转秋凉”。

智慧民谚

跟秋分有关的民谚有不少,如讲冷暖气象的谚语有:“早上凉,中午热,要下雨,得半月”(豫);“早晚冷,中午热,要下雨还得半个月”(粤)。以晴、风、雨为依据,预测后期的天气谚语有:“秋分有雨寒露凉”(湘);“秋分有雨天不干”(湘);“秋分北风多寒冷”(湘);“秋分冷雨来春早”(冀);“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晋);“秋分冷得怪,三伏天气坏”(冀);“秋分西北风,来年早春多阴雨”(桂);“秋分西北风,冬天多雨雪”(苏);“秋分夜冷天气旱”(桂)。

各地习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的,不过由于这一天每年不一定都有圆月,而无月怎么祭月呢?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2.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一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人们祈求的是家宅安宁,身强力壮。

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还能润肤美容。实际上,“秋汤”也同样具有秋天滋补的作用。

养生之道

在秋燥的环境下,辛辣、油炸、火烤过的食物皆应避免,以免耗伤精神。若想滋补阴气,可多吃白色食物,如银耳、燕窝、莲藕、山药、百合等。老年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选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相关期刊更多

西南园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农业局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

湖南农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