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战导火索

二战导火索

二战导火索范文第1篇

倾力打造导弹防御“三剑客”

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缺乏战略纵深,是受大威力火箭弹、中近程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湾战争中,萨达姆政权曾多次使用“飞毛腿”导弹打击以色列境内目标。随着伊朗、叙利亚等中东敌对国家的导弹技术不断提高,以及哈马斯逐渐掌控巴勒斯坦地区,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对导弹威胁感到担忧,以色列认为自己必须建立一个庞大的、能够在多层次、不同距离上实施拦截的防空系统,以确保国家安全。为此,以色列倾力打造了三层区域导弹防御体系。以色列前国防部长巴拉克说:“三层区域导弹防御体系的研发和建设是一项‘国家使命’,其最终目标就是要阻止和拦截大部分向以色列发射的导弹。”

第一层是“铁穹”近程导弹防御系统。火箭弹袭击是目前以色列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特别是在与黎巴嫩接壤的北部地区以及与加沙地区临近的南部地区。2006年,黎巴嫩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地区发射了约4000枚火箭弹,共造成44名以色列平民死亡,25万人被迫疏散,100万人依靠防空设施或帐篷避难。2000至2008年,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武装从加沙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4000枚各式火箭弹和4000发迫击炮炮弹,直接威胁以色列南部约100万人的生命安全。2007年2月,以色列国防部决定使用“铁穹”近程导弹防御系统应对火箭弹袭击。“铁穹”近程导弹防御系统耗资2.1亿美元,由以色列国防军和以色列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共同完成。

该系统由雷达、监测、操控和发射等装置组成,在探测到火箭弹发射后会迅速计算其弹道,如果火箭弹射向敏感目标或居民区,便会发射带特殊弹头的拦截器拦截来袭的火箭弹。2011年4月7日,“铁穹”近程导弹防御系统首次在以色列的南部城市阿什克隆上空成功拦截一枚来自加沙地区的火箭弹。2012年11月7日~10日,以色列共遭到737枚火箭弹袭击,“铁穹”系统拦截了其中的245枚。之后以色列在全境部署了七套“铁穹”系统,火箭弹防御能力大幅提升。2014年7月9日~11日,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420枚火箭弹,其中90%被“铁穹”系统拦截。但该系统也存在不足:一是拦截成本过高,哈马斯自制的“卡桑”火箭弹造价最高不超过800美元,而“铁穹”系统使用的“塔迈尔”拦截弹的造价则超过了35000美元;二是对炮弹袭击的反应时间过长,拦截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层是“大卫投石索”中程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由以色列拉斐尔公司和美国雷神公司联合研制,主要用于拦截射程在40至300公里的来袭导弹。该系统使用的“斯达勒”动能拦截弹以以色列“怪蛇”-5空对空导弹为原型,加装了美国艾拉因特技术系统公司研制的补充固体燃料起飞加速器,其尺寸比雷神公司的AIM-120空空导弹大,但价格只有“爱国者”-3的十分之一。

2013年2月,以色列和美国对“大卫投石索”系统进行了首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该系统的多任务雷达成功探测并跟踪靶标,并将靶标飞行信息实时传送至战斗管理控制系统,而后发射的“斯达勒”动能拦截弹成功命中了一枚中程火箭弹靶标。2014年12月,以色列宣布“大卫投石索”系统进入试用期。该系统作为现役“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接班人,被以色列寄予厚望。

第三层是“箭”式远程导弹防御系统,用于拦截并摧毁伊朗的“流星”-3以及其他潜在敌人发射的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远程弹道导弹。早在1986年以色列就加入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开始了远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项目研究。1988年,美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备忘录,双方正式合作研制“箭”式远程导弹防御系统。2000年10月,“箭”-2远程导弹防御系统正式服役,以色列成为当时世界上首个部署区域反导防御系统的国家。该系统目前已经部署了三套,分别位于特拉维夫、哈代拉和海法南部的迪莫纳核电站附近。

“箭”-2系统能r截高度为 8000~50000米、距离在1000公里以内的远程弹道导弹。2012年以色列又升级发展出了“箭”-3远程导弹防御系统,提高了导弹拦截高度与距离,导弹外形尺寸更小、性能更好。“箭”-3远程导弹防御系统用于击落大气层外的洲际弹道导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之一。2015年12月,在特拉维夫南部的一个空军基地,“箭”-3系统在大气层外成功拦截并摧毁一枚AIM-7“麻雀”导弹。今年3月17日,四架以色列战机进入叙利亚境内实施空袭,叙军发射S-200防空导弹对以军战机予以回击。“箭”-3系统随之成功拦截了一枚S-200防空导弹。这是以军在实战中首次使用“箭”-3系统。

“大卫投石索”套住了谁

在以色列导弹系统的构建中,美国一直扮演着主要推手的角色。从2011财年起,美国共为以色列“铁穹”系统投资9亿美元。2016年底,美国国会两院通过奥巴马的国防政策法案,同意拨款约6亿美元用于美以两国2017财年的导弹防御合作计划。以色列通过美以同盟关系不仅提高和完善了自身的导弹防御能力,而且还成为美国全球反导防御体系的最前沿,实现了美以利益捆绑。对美国而言,以色列不仅是美国反导技术的重要试验场,以色列的反导体系也成为钳制伊朗等国导弹威胁的有力工具,维护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

毫无疑问,“大卫投石索”系统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形势,并使中东地区的反导攻守进一步失衡。有以色列媒体曾报道:“过去,当以国内防空警报响起时,人们都是慌乱拥挤地奔向就近的防空设施;现在,防空警报似乎成为了以色列人民观看烟花表演的伴奏,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往屋顶上爬,有些甚至带上沙滩椅和啤酒。”从中不难看出,多层次的导弹防御体系开始为有“导弹阴影”的以色列人撑起心理上的“金钟罩”。

二战导火索范文第2篇

空中骑兵旅的编制和特点

空中骑兵旅是实践美军“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产物,它集陆军航空兵、地面装甲兵、炮兵和特种兵单位于一身,具有机动打击和机动反应能力,被台陆军视为最有效的“决战兵力”。1998年7月1日,空中骑兵旅在桃园龙潭成立。空中骑兵旅由侦察直升机营、武装直升机营、空中运输机营、特战步兵营、支援营、飞机保修厂等单位构成,基本作战装备有: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OH-58D“基奥瓦”战场搜索侦察直升机、UH-1H型通用直升机、C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机和M113、V150装甲车及M41D轻型坦克等。这是一支编有油料补给、飞机保修、通信航管等战斗支援和勤务支援分队的诸兵种联合战斗部队,能够依靠自身力量独立遂行火力打击、机动增援、特战破坏等多种作战任务,具有较强的综合作战能力,是“参谋本部”直接掌控的战略预备队。空中骑兵旅自喻为“潜藏深山中的神鹰”。

从编制和布防来说,现有2个空中骑兵旅(601旅和602旅),1个航空训练中心(战时可扩编为603空中骑兵旅),分别部署在台岛西海岸的北、中、南部,隶属于第3、4、5战区。601空中骑兵旅编制2124人,602空中骑兵旅编制2148人。2个空中骑兵旅均编有1个武装直升机营、1个侦察直升机营、2个突击直升机营、1个特战步兵营和1个支援营,各种直升机83架,其中25架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16架OH-58D“基奥瓦”战场搜索侦察直升机(目前实际装备21架AH-1W和13架OH-58D)和42架UH-1H通用直升机。机载武器主要有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和“海蛇”70毫米火箭弹等。航空训练中心平时编制1771人,战时扩编后达2264人,编有1个攻击侦察直升机营、1个基本突击直升机营、1个突击直升机营、1个特战营、1个支援营和1个教练直升机中队。装备各型直升机8 9架,其中13架AH-1W武装直升机、7架OH-58D战场搜索侦察直升机、39架UH-1H通用直升机和30架TH-67教练直升机。

完整的空中骑兵旅,下辖作战任务明确的营、连级单位,并且各级都有完善的作战、情报和训练等部门,参谋作业组织完整,并各司其职。空中骑兵旅的火力打击范围非常广,可以将低空、超低空火力和空中战机的火力与地面部队的火力衔接起来,实现了各高程火力的整合,尤其是擅于联合打击,可以低空称雄。而且还将远程打击火力与地面守备部队的近程防卫火力连接起来,实现了射程上的整合,可以对付远近目标。

2002年底,美军“地面部队战力评估小组”对台空中骑兵旅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提交的实地考察评估报告,决定出资900亿新台币购买75架美制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2006年底先交付30架,大部分将用于组建1个空中骑兵旅,其余则用于航空训练中心的教学训练。后续4 5架将用于换装现役的AH-1W武装直升机。去年初,美决定向台出售449枚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根据的要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该导弹的弹头改为爆炸破片型,使其能够攻击水面舰艇,从而将进一步提升空中骑兵旅的作战能力。

空中骑兵旅作战能力如何?

自组建以来,台湾高层一直对空中骑兵旅寄予厚望,而且评价甚高。曾得意地声称,1个空中骑兵旅的战斗力可超过1个传统步兵师。美国军事顾问近几年评估战力时,也将其称为中为数不多的“拥有攻击与快速打击作战实力的精锐部队”。高层认为,部署在台北、台中、台南的第601、602空中骑兵旅和航空训练中心能够在整个台湾实行全岛机动,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来发挥“连续作战、先制打击”的作用。

空中骑兵旅可以全天候作战,执行隐蔽侦察搜索任务。空中骑兵旅建制内的1个武装直升机营,主战装备为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该武装直升机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空中攻击,并可独立或协同地面部队遂行作战任务。建制内的1个侦察直升机营,主战装备为OH-58D“基奥瓦”战场侦察搜索直升机。该战场侦察搜索直升机为美国陆军现役最新型的战场侦察搜索直升机,作战半径249千米,滞空时间2.5小时,配备有“地狱火”导弹、“陶”式反坦克导弹、多管火箭弹和12.7毫米机枪,具有轻巧灵活的特点,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OH-58D战场搜索侦察直升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头顶上那个圆球”,这个名叫“桅顶侦搜仪”的圆球,是该直升机夜战能力的来源,也是最重要的侦察搜索装备,可搜索812千米以内的目标。

空中骑兵旅可以空中机动,随时可以进行反击制敌。空中骑兵旅的直升机不但有装甲车辆所没有的速度和空中机动能力,而且有固定翼作战飞机所没有的灵活性和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可以广泛实施空中机动作战,在反登陆作战中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空中骑兵旅具有较强信息优势,能够参加电子战。空中骑兵旅装备有多种无线电台、数码交换机、保密器、全球卫星定位仪、车载式卫星终端和MSRT行动电话等通信电子设备,可以为旅提供数据、图像和语音保密通信服务,有效地保障部队的指挥控制、情报、火力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等通信联络需求。其战场侦察搜索直升机具备一定的电子作战能力。其机载通信电子战系统可以对前沿70千米远的地域实施电子干扰和压制。武装直升机上也装备有雷达报警接收机、无源干扰物投放器和红外干扰机。

空中骑兵旅能够紧急应变,适于进行立体作战。空中骑兵旅平时在基地实施驻地训练及遂行各项演习训练任务,并编组“地区应变部队”,执行反突击、反空(机)降、反特种进攻等任务。空中骑兵旅在战时担任台“国防部”的战略预备队,能遂行各项作战,当发生重大灾害时,还可以执行灾害抢救、人员转移、物资补给等任务。

陆军官员表示,自空中骑兵旅组建以来,陆军部队装备了AH-1W与OH-58D直升机,使陆军的战术观点与战术运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1架AH-1W的火力几乎与1个步兵营的火力相当,而当炮兵打击区域目标时,直升机却可以打击点目标,在射程上也可向海岸以外延伸很多,

大大提高了部队执行反登陆作战的能力。空中骑兵旅编配CH-47SD运输直升机之后,不仅可以运用其灵活、快速、载重量大的特性,加大武装直升机火力投射区域,同时还可以用于运载武装人员、车辆和装备等。执行空中机动作战,对增强空中骑兵旅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持续战斗力及陆航整体战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效果。

直升机坠毁折射哪些问题?

这架编号355的UH-1H型通用直升机折戟沉沙,不但使第601空中骑兵旅群龙无首,而且也使台湾的“汉光”23演习倍受打击,军方高层人员受到指责。从中我们大概也能看出现存的一些问题。

首先,UH-1H型通用直升机的坠毁,充分暴露了装备老化的事实。专家认为,的空中骑兵旅实际战斗力远没有他们宣扬的那么强大。制约其战斗力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装备的老化严重。公布的资料显示,空中骑兵旅中担任主要运输任务的UH-1H运输机已服役超过30年,机体和发动机严重老化,原本能搭载10多人,但现在通常只敢运送5~6人。由于UH-1H过于老旧,从原先生产的118架,到现在只剩下32架可以执行任务,虽然台陆军想采购新型运输直升机,但军方迟迟不能决定,所以替换UH-1H遥遥无期,陆军的特种部队不得不继续搭乘老旧的UH-1H冒险执勤。此外,台空中骑兵旅地面部队中的主力M113装甲车服役时间也超过30年,M41轻型坦克的服役时间更是长达50年,其实际战斗力可想而知。

第二,在这起意外中,暴露出台陆军管理混乱。在飞行中违反规定,竟然让正、副主官同时搭上了失事飞机。依空中骑兵旅作战的需要,主官亲自上机侦察地形,是正确的做法,但此时的副主官应该在地面上。这次主官、副主官同在一架飞机上,失事后造成部队群龙无首,是整起意外引起外界批评最多的地方。

第三,2000年以前,台湾陆军就曾经着手规划淘汰UH-1H运输直升机,但是由于要更换的飞机数量多,涉及的金额庞大,引起岛内外多家军火商竞争,不仅陆军内部有权力争斗,军事部门高层也有意插手,竞争复杂。因此直升机的军购预算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实际购买日期却被一拖再拖,七八年来陆军将领换了一茬又一茬,就是没有人敢下决策。有人认为,的军购黑幕重重,也是间接导致发生4月3日坠机事故的原因之一。

二战导火索范文第3篇

随着德国和奥地利两国曾经辉煌一时的军事工业在经济上被彻底压制,其他国家的军火商则以自己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德奥两国留下的空白市场。本文介绍的是作为中立国的瑞士在一战后崛起而在二战后消亡的3家著名军工企业——这3家公司均位于瑞士的索洛图恩州。

索洛图恩军火公司

即使是中立国瑞士,在面对军火出口的巨大诱惑面前也满怀激情。1923年3月,在瑞士联邦的索洛图恩州成立了以地名命名的军火企业。但其实,这家军火公司的建立与德国的武器公司密不可分。

索洛图恩军火公司的3位创始人与德国多纳赫金属公司有着紧密的关系——乔治·斯泰德是多纳赫金属公司的经理,亚瑟·尔茨和朱勒·布赫勒是多纳赫金属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甚至于索洛图恩军火公司的董事赫尔曼·布雷赫特曾是多纳赫金属公司的前董事会主席。

一战后,处于危机中的德国多纳赫金属公司成为索洛图恩军火公司惟一半成品工件的供应商。多亏这些订单帮助多纳赫金属公司度过了难关。而西格公司也同样也加入了索洛图恩军火公司的供需链条。索洛图恩军火公司的军火生意进行得很顺利,公司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瑞士军队向索洛图恩军火订购1000万发GP90/23 7.5mm步枪弹之后,订单如雪花一般从南美、土耳其和巴尔干半岛飞来。

1920年代后期,愈加激烈的竞争使索洛图恩军火公司感到了压力,许多奥地利公司如斯太尔、宝乐、希滕贝格等努力打破索洛图恩军火公司的垄断局面。从1926年开始,索洛图恩军火公司的最大股份持有者多纳赫金属公司决定卖出它持有的全部股份,截至1928年索洛图恩军火公司的全部股份被平均卖给以下3位买主,他们分别是:希滕贝格军火公司、荷兰多德雷赫特军火公司(希滕贝格军火公司的子公司)、比利时国家军火公司(也就是FN公司)。

后来,FN公司把自己的那一份股份转手给了希滕贝格军火公司,从而使索洛图恩军火公司完全落入这两家公司手中,其原有的弹药总厂被裁减,机器设备被重新分配给多德雷赫特军火公司和希滕贝格军火公司。索洛图恩军火公司至此走完了它的历程。

索洛图恩武器公司

一战后,很多德国公司都设法投靠到中立国,从而能够建立新的分公司并找到合作伙伴。正如同上述德国多纳赫金属公司与索洛图恩军火公司的密切联系一样,莱茵金属公司则设法把23000吨机械设备、技术资料秘密装船运出国内,从而避免被协约国解体的危险。公司谎称这些大型货箱是许多年前就被存放在鹿特丹和代夫特的仓库里,这样它们就能够被顺利地运往瑞士。这些机械设备被运到了索洛图恩州的另一家公司——索洛图恩武器公司。

索洛图恩武器公司的经理汉斯·克里波斯来自于德国柏林,技术主任马克西米利·瑞奇来自于奥地利维也纳,总会计师威廉·翁开尔曾在莱茵金属公司任职,而工厂管理也由德国工程师负责。1930年10月,两位曾任莱茵金属公司的总经理也在索洛图恩武器公司的董事会中找到了他们的位置。因此可以说,索洛图恩武器公司是莱茵金属公司的一个分支。

索洛图恩武器公司在瑞士本土成功诞生,其以傲人的销售业绩闻名于国际军火市场,对于莱茵金属公司而言,这是一个无价之宝——该公司事实上就是一家德国军火公司。由于该公司与德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被英国列入“法办”黑名单,由此,它被隔断于利润丰厚的欧洲市场之外。

1945年2月,同盟国和瑞士联邦之间举行战后未来贸易的谈判,决定冻结所有德国在瑞士的财产,这意味着索洛图恩武器公司必须完全停止运作。1945年5月19日,索洛图恩机床公司挂牌成立,其全部股权都掌握在瑞士人手里。但鉴于该公司的前科和成立背景,1946年,这家公司还是被划分到了德国公司的名单中。

根据华盛顿协定,瑞士要负责处理清算当地的德国财产,而对索洛图恩武器公司的清算一直拖延到1949年。

1950年9月,苏尔寿兄弟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商谈,最终以210万瑞士法郎的价格买下了索洛图恩机床公司的大部分财产和发明专利。1961年10月,这段传奇历史的大幕终于缓缓落下。“索洛图恩车床公司”和“索洛图恩武器公司”被正式注销,成为了真正的历史名词。

斯太尔-索洛图恩军火公司

一战后,德国军事工业受到《凡尔赛条约》限制,而奥地利的军工业也在《圣日耳曼条约》中受到了清算。著名的AG兵器公司(1925年后成为斯太尔公司)在此时遭受着巨大的挫败并背负了巨额债务,后来,该公司被分为车辆制造和枪械制造两部分,而后者被出售给了索洛图恩军火公司。由这个途径,斯太尔公司最终清偿了它的所有债务。与此同时,斯太尔公司还把它位于舍讷贝克的兵工厂和萨德勒·贝洛特的股份都卖给了希滕贝格军火公司。

1930年9月14日,在瑞士索洛图恩市,斯太尔—索洛图恩军火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苏黎世,总经理是汉斯·埃尔策。

斯太尔-索洛图恩军火公司的武器编号均如“S1-100”的形式,开头的“S”代表索洛图恩,“1”代表武器的类别。也有一些型号由于未知的原因,而被冠以“T”前缀。第一批生产的产品是S1-100冲锋枪、S2-100机枪和S5-100 20mm口径防空机枪。其中,S1-100冲锋枪采用了路易斯·斯坦格的专利技术,他后来成为MG32通用机枪和FG42伞兵步枪之父。路易斯·斯坦格(1888~1971)在1907~1945年间曾在瑟默达军火公司工作,期间他由一名设计工程师最终成为武器测试车间的领导。斯太尔-索洛图恩军火公司出品的S1-100冲锋枪,总体上基于路易斯·斯坦格的一款名为“MP20”的设计,该枪最终成为奥地利军队装备的MP34冲锋枪,同时因为奥地利军队和德国军队的紧密联系,该冲锋枪也很快被德军所采用。

S2-100轻机枪则是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该枪后来发展成MG30通用机枪和MG31通用机枪。尽管有相关的武器禁运规定,但在1930年奥地利和匈牙利还是订购了3000挺MG30和1250挺MG31。

斯太尔-索洛图恩公司生产的第一批S5-100机枪中的250挺带有枪架的产品也很快被销售一空。

二战导火索范文第4篇

俄军导弹兵和炮兵发展回顾

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的前身是单一兵种的炮兵,诞生于6世纪前,即1382年8月2日,已拥有631年的悠久历史。俄帝国军队炮兵在不同时期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俄沙皇彼得一世在对俄帝国军队在波尔塔瓦战役中战胜瑞典评价时指出:“炮兵是取得此次战役胜利的关键。”苏芬战争中,前苏联红军炮兵英勇无畏的表现和卓绝的贡献,获得了前苏联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斯大林授予的“战争之神”的荣誉称号。1941?1945年,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前苏联红军炮兵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为表彰前苏联红军炮兵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做出的特殊贡献,1944年10月21日,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命令,决定每年11月9日为炮兵节。同年11月9日,前苏联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斯大林,在正式签署颁布实施该项命令中指出:“炮兵是苏联红军的主要打击力量。它可以确保消灭德国军队,并最终将敌人从苏联国土驱赶出去。”同一天,斯大林在莫斯科大剧院接见了1400名炮兵官兵,共同庆祝第一个炮兵节。

卫国战争结束后,炮兵作为一支兵种被编入前苏联陆军。1961年,随着导弹武器装备的诞生,前苏联陆军在原炮兵的基础上,完成了导弹兵和炮兵的组建工作。1964年,前苏联将炮兵节易名为导弹兵和炮兵节。随着目标瞄准指示雷达,激光和红外搜索指示雷达,以及火炮校正直升机和地形侦察设备等新型装备的列装,前苏联陆军导弹兵和炮兵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陆军导弹兵和炮兵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88年11月1日,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命令,再次确立了每年11月9日为苏联陆军导弹兵和炮兵节。由此可见,前苏联陆军导弹兵和炮兵在苏军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作为一支兵种得到了保留和发展,并先后参加了两次车臣反恐战争。1997年11月22日,基于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的撤销,俄罗斯国防部长签署命令决定,将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易名为俄罗斯军队导弹兵和炮兵,交国防部直接指挥。2001年3月,随着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的重新组建,俄罗斯国防部长签署命令决定将俄罗斯军队导弹兵和炮兵,重新易名为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将其交付陆军总司令部指挥。2006年5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第549号关于《确定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职业节日和纪念日》的命令,决定每年11月9日为俄罗斯军队导弹兵和炮兵节。2010年12月1日,随着俄四大联合战略司令部组建,以及俄军种司令部不再担负作战指挥职能,根据俄罗斯新一轮的军事改革规划,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脱离陆军总司令部指挥,重新归属俄罗斯国防部指挥。

俄军导弹兵和炮兵现状与趋势

根据《2020年前俄联邦武装力量建设与发展构想》,自2008年10月以来,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加强了自身建设。

完善和优化作战编制体系

在认真分析威胁对象,以及借鉴俄格军事冲突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将非满员部队、架子部队整编为装备齐全和编制满员新型炮兵旅、火箭炮兵旅和导弹旅。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些旅全部成为了常备部队。所谓常备部队是指无需进行各种动员和战斗合练,随时做好遂行各种作战任务的准备。同时,该兵种还保留了远东军区和塔吉克斯坦原有的2个机炮师编制;建立了机动性更强的导弹兵和炮兵集群;调整了部署该兵种在战略方向上的作战编成,以便在无需展开预备役部队的条件下迅速完成各项作战任务。此外,俄军还改变了导弹兵和炮兵装备结构,首次装备了“伊斯坎德尔-M”战役战术导弹系统,以及装备了自动化指挥系统。

由此可见,随着军区(联合战略司令部)-集团军-旅三级指挥结构的组建,该兵种作战指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基于采用新型炮兵旅、火箭炮兵旅和导弹旅的编制,该兵种的快速反应和能力机动也将有大幅度提升。根据俄新一轮军事改革规划,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今后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各类演习演练,磨合和探究单兵种和诸兵种合同实战背景下的各类火力杀伤和火力支援科目,不断修正和完善新颁布实施的作战条例和条令,打造一支作战指挥效率高和编制合理的导弹兵和炮兵部队。

加强军事训练体系建设

一年的短暂服役期使应征入伍士兵难以掌握武器装备的使用,俄陆军导弹兵和炮兵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他们将把培养军士和基础专家视为训练重点。按照新的训练大纲要求,应征入伍士兵要接受5个月的专业基础训练,随后,他们被分配到其所在的导弹兵和炮兵部队服役7个月。为了防止应征入伍士兵军事技能下降,该兵种对训练组织工作进行深度的改革。

一是,为其装备新型训练模拟器,提高士兵的训练强度和质量。

二是,将洗涤、营院卫生和餐饮等非军事勤务外包给地方服务公司,确保应征入伍士兵军事训练时间的落实。

三是,高度重视米哈伊洛夫斯基炮兵学院的建设。该院主要担负为导弹兵和炮兵培养指挥军官的任务。还在耶卡捷琳堡军事炮兵学院组建了诸兵种合成学院科教中心,为陆军导弹兵和炮兵培养专业技术军官。根据俄军军事教育改革规划,该兵种还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开设了炮兵军官系。

由于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俄陆军导弹兵和炮兵官兵的军事素质有所提高,军官的补充渠道也得到了解决。随着米哈伊洛夫斯基炮兵学院重新归属陆军总司令部指挥,该院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建设还将进一步加强。

建立新的武器装备体系

根据《2011?2020年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将重点解决“大部分武器装备陈旧老化、侦察系统装备不足和自动化指挥系统落后”等突出问题。其武器装备总体发展构想是,建立由“打击侦察-自动化指挥-物资技术保障”组成的均衡的武器装备体系。其总体发展策略是,采取“技术改进现役武器装备和研发新型武器装备”两条腿走路策略。前者可以达到迅速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延长武器装备使用寿命的目的;后者可以解决研发新工艺和保持新型武器装备持续发展以及实现侦察-打击一体化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1)装备以“伊斯坎德尔-М”为代表的新型炮兵和导弹装备。“伊斯坎德尔-M”导弹系统射程达到500千米,就其战术技术性能而言,超过了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装备了采用新型自动化指挥系统和火控系统的152毫米“穆斯塔-S”改进型自行榴弹炮,“-S”改进型反坦克导弹系统。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还计划装备“龙卷风”、“飓风”和“冰雹”改进型火箭炮。这些改进型火箭炮都具备了射程远、杀伤精度高和信息化能力强等特点。

(2)装备新型侦察装备。鉴于现代战争的显著特点已经由传统的“接触式”作战模式,向“非接触式”作战模式转变,对此,在装备新型和改进型火力杀伤武器的过程中,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把解决以侦察装备为核心的信息武器装备视为重中之重。

首先研发新型炮兵侦察设备,俄军正在积极研发和装备新型炮兵侦察设备,包括“信仰-1C”、“鹳雏”和“动物园-1M”等新型炮兵雷达。其次,装备“远东洋茅”无人机。该无人机安装了先进的侦察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对侦察目标实施自动照相,并自动将侦察信息传递给导弹和火炮系统。根据《2011?2020年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将大力发展和装备各类无人机,以完善战役战术情报的获取手段。

(3)按照网络中心战的原则,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将分两个阶段研发和装备新型自动化指挥系统。第一阶段,主要解决陆军导弹兵和炮兵所属部队自动化指挥系统问题。第二阶段,主要解决该兵种与诸兵种联合作战自动化指挥系统问题。目前,俄陆军导弹兵和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主要由地面导弹和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和防空自动化指挥系统组成。该兵种部队指挥员可以使用新型自动化指挥系统,对炮兵部队和防空部队实施自动化火力指挥。与上世纪90年代的装备相比,新型自动化指挥系统使作战指挥效率提高了4倍,弹药的消耗量降低了15%,弹药的杀伤力提高了1?1.5倍。此外,新型自动化指挥系统可以确保陆军炮兵旅、火箭炮兵旅和导弹旅所属分队在统一的信息侦察空间遂行火力打击任务。它们可以实时获取由各类侦察设备提供的所需目标指示信息,其中包括由无人机提供的所需目标指示信息。目前,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依靠军工企业的学者和设计师的帮助,对自动化指挥系统进行技术改进,即在显示器上点击鼠标光标,就可以完成打击目标的任务。

在研制和装备战术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同时,俄陆军导弹兵和炮兵将大力发展战役战术和战略自动化指挥系统。该系统将主要用于战区和战略方向的作战行动,不仅可以对各军种和兵种提供的目标侦察信息实施共享,而且可以对其目标实施及时和有效的打击。

(4)组建新型武器装备维护和保养体系。根据俄军物资技术保障要求,俄陆军导弹兵和炮兵武器装备保障体系,由战略战役和战术两大保障体系组成,武器装备的研制、技术改进、大修以及销毁等属于战略战役保障体系,由研制武器装备的国防工业企业直接负责。武器装备的小修,包括零部件修理和更换,属于战术保障体系,将由装备修理分队负责。

(5)建立武器装备通用化和标准化体系。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现装备了口径45毫米、57毫米、76毫米、80毫米、100毫米、120毫米、122毫米、130毫米和152毫米的火炮。根据《2011?2020年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该兵种确立了发展和建设武器装备通用化和标准化体系的构想,其武器装备将由导弹、火箭炮和身管式火炮三大体系组成。其中,在火箭炮方面,统一研制装备口径122毫米的战术火箭炮和口径300毫米的核战役火箭炮。在身管火炮方面,俄陆军集团军和旅所属炮兵将统一使用口径152毫米的火炮。由于导弹旅、炮兵旅和火箭炮兵旅取消了原来的团级编制体制,实行了营级编制体制,因此,营属炮兵将主要保留“诺纳”榴弹炮和口径120毫米的迫击炮。

按照《2011?2020年俄国家武器装备规划》,俄罗斯陆军导弹兵和炮兵将有条不紊实施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2016年前其现代化武器装备水平将达到30%,2020年前将达到75%。

(6)不断探究新的战术使用体系。在演习演练中注重探索和演练“侦打一体化”战术。“侦打一体化”武器系统是侦察、保障和杀伤兵力兵器在组织、技术、信息和功能方面一体化融合。该系统配备自动化设备和集中统一指挥系统,确保实时对敌战役纵深集群进行侦察,使用现有兵器,对敌进行有效的火力打击。俄陆军导弹兵和炮兵认为,建立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侦打一体化武器系统需要较长的时间。

首先要解决将各种力量和武器装备融为一体的问题。目前,该兵种在发展导弹兵和炮兵的框架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完善部队战斗编成、组织指挥机构,其中包括提高侦察和指挥能力。

二战导火索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倒塌;特点;原因;火灾扑救;对策

【中图分类号】X932

【文献标识码】A

The fire in the building collapse accident rescue research

Peng Zhi-gui

(Guizhou public security fire department headquarters Guizhou Guiyang 556007)

【Abstract】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s of fire in the building collapse accident, the public security fire troops in building fire rescue, tactical principle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in the building collapse accident, fire forces in the rescu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casualties of reference.

【Key words】Building collapse;Characteristics;Causes;Fire fighting;Countermeasures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数量的增加,建筑火灾数量也不断增多。建筑倒塌作为火灾的次生灾害之一,破坏性较强,灾害损失极大,对现场灭火和救援人员的人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对火灾中建筑物跨塌的研究与探讨,积极研究一些行之有效的预测与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当前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面临新的重要而又迫在眉睫的问题。

1. 火灾中建筑倒塌的特点

1.1 具有突发性,人员疏散困难。建筑物在较长时间的烈火烘烤下,发生倒塌前会出现一些征兆,但在火灾条件下,前期征兆一般难以察觉。再加之一些难以预料的因素,建筑可能随时遭到破坏而发生倒塌,且具有突然性,往往在短时间内易造成大量人员被困,逃生难度极大。

1.2 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易诱发次生灾害。建筑倒塌是整体性的,极易造成建筑内部水、电、气管道、机器设备、办公用品等设施损坏,同时由于倒塌时产生巨大的震动,可能影响周边不稳定建筑的倒塌,诱发次生灾害。特别是周围有易燃易爆场所时,极易引发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燃烧、爆炸等严重事故,后果难以预料。

1.3 人员伤亡重,社会影响大。建筑一旦发生倒塌,其楼梯等逃生设施一般损坏非常严重,内部生存空间小,人员无路可逃,伤亡必然十分惨重,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大。

1.4 救援人员撤离困难。如果灭火救援战术措施运用不当,在发生倒塌征兆和警报时,在建筑物内的灭火救援人员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撤离,同时由于撤离的空间和渠道有限,更增加了及时撤离的难度。2003年11月3日,湖南衡阳衡州大厦大火中,指挥员在第二次战斗展开前已设立了安全观察员,约定了撤离信号,但还是致使20名消防队员牺牲。

2. 火灾中建筑倒塌的原因

2.1 火灾中的高温破坏了建筑的承重构件。

(1)在火灾中,建筑材料的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改变建筑构件的强度,不同种类的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会失去承载能力,导致建筑物倒塌。一般来说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在400℃以内可以近似认为不变,700℃时约为常温时的40%;建筑中常用的普通钢材的屈服强度,在200℃以内可近似认为不变,550℃时约为其常温时的40%;预应力筋用高强钢材条件屈服强度随温度升高将逐渐降低,到400℃时约为其常温时40%。例如建筑中广泛应用的钢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耐火性能,火灾发生30分钟后,室内温度能达到800℃左右,此时,钢筋混凝土柱的抗拉和抗压强度都会降低;同时柱的四面升温不均匀,发生爆裂,则导致柱体产生挠曲,使其承载力迅速下降;而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钢筋混凝土梁板的承载力将逐渐下降.直至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发生脆性破坏,最终导致建筑物瞬间倒塌。

(2)此外,建筑构件的强度还与其支承条件、截面形状、是否有非燃性保护层、钢材品种和配筋方式等因素有关。

2.2 违规设计、违章施工、违规使用。建筑设计不合理或没有按建筑防火规范设计,致使结构整体牢固性差;施工过程偷工减料,采用不合格的原材料,降低了建筑的承重能力和耐火等级;擅自改变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或私自增加建筑层数,增加了火灾荷载密度,增大了火灾危险性。这些因素加大了结构局部或整体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灭火及人员疏散困难的可能性。

2.3 荷载过大,超过建筑构件的承重能力。发生火灾时,火灾荷载越多,对建筑承重构件潜在的破坏就越大;救援时,人员逃生,消防员救助等可变荷载的增加,易使建筑内局部荷载超过其承载能力。此外,消防员对建筑内大量射水也会增加楼板的荷载。

2.4 灭火施救过程中战术运用不合理。灭火过程中,控制消灭着火点不及时,致使火灾时间延长;施救过程中,没有对承重构件实施必要的冷却和加固等,都增加建筑倒塌的可能性。

2.5 其它因素。一是爆炸。火灾时建筑物内因液化气罐或其他因素引发的爆炸,因其冲击波和震动,破坏建筑物结构,一般民用建筑梁所承载的荷载为4~5KN/m2,楼板所承载的荷载为2~3KN/m2,然而根据国外的试验,室内燃气爆炸所产生的最大压力一般为25~50KN/m2,这一压力足以导致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二是高温骤冷。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在高温下遇水急骤冷却时,构件的混土层会发生龟裂或爆炸,严重损害混土与钢筋的粘合力,从而降低构件的抗烧和抗压性能。三是对流冲击。大口径消防炮、消防水枪对承重构件直接冲击,也可能使建筑倒塌。

3. 建筑物倒塌事故的预防对策

3.1 增强建筑物的耐火性能。

要做好建筑物坍塌的预防工作,首先应该从源头上预防建筑物的倒塌,即严把质量关,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建筑物的耐火性能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可通过喷涂、包敷、水淋等方法对钢结构进行保护,增强其耐火极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加大钢筋保护层厚度来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提高其耐火性能。

3.2 采用合理的灭火救援战术。

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消防水渍会增加结构设计荷载,同时建筑承重构件在受到加热冷却交替冲击下,极易造成失去稳定性而破坏。因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灭火救援战术,既能有效应对事故的发生,也能大大减小消防射水对建筑物的冲击,从而引起建筑物倒塌。

3.2.1 突出战斗中的侦察。通常火场侦察一般指消防队到场的后的初期侦察,在战斗中往往忽视了。许多建筑物倒塌都是在灭火战斗中出现,所以突出战斗中的侦察是灭火战斗的一项重要内容。战斗中侦察人员一般应由有火场战斗经验的干部战士担任,侦察范围以燃烧面积200m2为界,200m2以下要留专职侦察员;200m2以上要分为战斗段或战斗面,每一个战斗段或每一个战斗面要留专职侦察员。侦察内容:建筑结构是否有变形、墙面是否外鼓、墙体是否有裂缝、是否有异常响声、楼板是否下沉等等。

3.2.2 合理部署灭火力量,严格控制水枪射流方向和控制位置。水流喷射时,要尽量避免打在高温的砖石、混凝土等结构表面,防止突然的冷却造成结构保护层的破坏,使钢筋直接暴露火中而失去强度,使整个结构破坏,造成倒塌。同时应注意控制灭火用水量及对水的疏通,防止因积水或建筑物内存放货物吸水而增加楼板负荷导致垮塌。

3.2.3 正确选择水枪阵地,严格控制水枪射流方向和着点部位。在选择水枪阵地时,要严格遵循“便于观察、便于射水、便于转移”的原则,同时要“有利于进攻、有利于撤退、有利于安全”。要以坚固的结构为依托或屏障,如门、窗口外侧、楼梯口平台、阳台等,严禁在柱、梁、非承重墙、屋顶等下面设置水枪阵地。要严格控制水枪射流的方向和着点部位,水流尽量避免落在高温的砖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防止突然的冷却造成结构表面因收缩开裂,表皮剥落,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破坏,使钢筋直接暴露火中而失去强度,使整个结构破坏。进攻前就要预先划定撤退路线,明确撤退信号,避免盲目,做到有序。

3.2.4 严格控制内攻人数,并且尽量以班组为单位,统一指挥,严禁私自行动。

3.2.5 灭火过程中,应疏通建筑物周围路面交通,尽量避免大型车辆通过,而造成建筑结构共振,引发建筑物倒塌。

3.3 对着火建筑物的不间断侦查。

(1)建筑物在火灾作用下发生倒塌,就目前技术来说,还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但并不是不可预测的,火灾中建筑物倒塌也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如:钢结构弯曲、门窗变形卡死;墙体砌筑砂浆会因火灾高温而失去粘结力粉化脱落使砌体产生纵向裂缝;梁跨中混凝土保护层出现裂缝、钢筋外露、挠度增大;柱两端混凝土保护层爆裂、钢筋屈服向外凸出、扭曲变形;楼板呈“锅底”形状下沉等等。

(2)火灾扑救的全过程,应设立外部观察人员观察外部变形情况,配备专业仪器,利用红外线测温仪对建筑物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指挥部,此时,建筑物存在倒塌的危险,应做好应对措施。

3.4 增设自动消防设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通过保护承重构件不受高温损伤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止火灾的蔓延,特别是在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地区,同时也为消防部队争取了大量的灭火救援时间。

4. 火灾中建筑倒塌事故搜救的原则和方法

在建筑倒塌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要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必须严格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战术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积极施救,才能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出更多的人。

4.1 搜索与救援时采取的战术原则。

(1)在建筑倒塌事故现场,指挥员应及时采用“以柱为界,逐片搜索,搜救并举,救人第一”的战术,把事故现场划分为几个试域,各搜索小组分片负责,到场力量由现场指挥部统一调控。既确保充足的救援力量,又避免现场人员过度集中,形成精干、高效、准确、稳妥的搜救机制。

(2)救援过程中采取“多处并进、多点开花、多种组合、多项并举”的组合式战术措施。多处并进,就是在建筑倒塌现场被困人员还没有完全找到或者已经确定确实没有人员被困的情况下,以倒塌现场为中心,尽可能多地开辟多条作业通道,包围推进,地毯式搜寻,不漏空白点;多点开花,就是在建筑倒塌现场的整个区域,以被困人员为基本救援点,有多少被困人员就设置多少个作业点,形成多点开花的救援态势;多种组合,就是把到场的抢险救援器材装备,按照基本功能进行科学组合,把组合起来的器材装备再进行编组,每个编组都能基本实现切、割、锯、钻、剪、扩、吊升、铲举、牵引、拖拉等功能,使现场器材装备发挥最大效能;多项并举,就是充分发挥每名到场人员的作用,紧紧围绕抢救人命这一中心,全面开展各项搜寻、调查、保护、营救、后送等工作,各方面力量密切协同,有条不紊,提高效率。

4.2 加强对生存空间的搜索。

对倒塌建筑边缘、顶部、躯体暴露、浅层的废墟表面的被困者,实施紧急救助后.应加大对倒塌废墟内部存活者的搜寻。在建筑倒塌的废墟内部,总会存在一些空隙或狭小空间,只有被埋压在这些空间的人员才有生还的可能性,所以搜救的重点就是这些生存空间。常见的生存空间有以下四种形式:

4.2.1 单斜式。即建筑倒塌时,一端失去支撑,另一端有承重墙或立柱等物体支撑,这样倒塌物在靠近支撑物体一侧与地面形成较大空隙,位于该空间的人可能存活,救援时可优先考虑利用。

4.2.2 “V”字形式。倒塌时,山于楼层中央负荷过重,如笨重家其或大型机器,使楼板中部倒塌,但山于受到周围墙、柱不同程度地牵拉和支撑,能在楼层中央的两侧或四周形成一定空隙,救援时应充分利用,一般救援人员可以采取在墙体上水平挖洞的方法救出埋压人员。

4.2.3 多层间夹式。由于建筑内部多层楼板水平塌落,瓦砾、碎石、砖块、木材等直落地面,各楼板上原来存放的较大且坚实的家具或其他物品起了支撑楼板的作用,从而在倒塌楼板之间形成多个生存空间。建筑发生倒塌时,处于该处的人员,可能存活,应尽量利用。

4.2.4 无规则式。建筑的承重墙或立柱等结构严重破坏,整个墙壁、楼层或屋顶塌落下来,这种倒塌空隙较小,但在部分支柱和承重墙根部仍可能有不规则的空间,救援时要尽可能的利用。山于这些空间形成的随机性很大,故搜寻比较困难。

4.3 实施生命搜救。

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经验,对被埋压人员实施生命搜救,常用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一是利用差值法确定搜救人员数。用总的被埋压人数减去已被救出的人数,二者之差就是需要实施生命搜救的人数,从而确定被埋压人员的数量。二是询问查看埋压人员的位置信息。通过询问知情人和查看建筑结构草图等方式确定被埋压人员可能所处的区域和部位。三是搜索方法的运用。采用人工搜索、呼喊和敲击、技术搜索或利用搜救犬等方法对被埋压人员进行定位搜索。四是救助伤员。对事故现场抢救出的重、危、急伤员,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初步处理后,再送医院救治。

4.4 搜救时应注意的问题。

4.4.1 加强自我防护。注意行动中的安全救援人员要其有充分的风险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行动中要采取流水作业,轮番上阵的方式,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优先使用固定炮、移动炮等设备远距离实施作战,最大限度地降低救援人员的危险系数;不进人结构松动的建筑内部及受力不均的部位;若事故现场有异常声响、裂缝、震颤、掉浆、局部塌陷等情况,指挥员要及时做出判断,合理选择撤离的最佳时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4.2 慎用大型机械设备。由于倒塌废墟不稳定,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破拆机等机械车辆,易对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不得已必须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时,尤其是在起吊、牵引等挪动与被困人员贴身的建筑构件时,切不可轻举妄动,必须采取有效的扩张、支撑等保护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4.4.3 重视生命心理救助。注重人性化救援对被困人员采取相对合理的救援方法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其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防止他们悲观急躁。在救援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工其,并对被困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参考文献

[1] 李向欣.火灾中建筑倒塌事故及应急救援有关问题的讨论[J].建筑技术开发.2011,23(8):66~68.

[2] 徐洪锦.火灾中建筑物倒塌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44(11):11~13.

[3] 杨珑.建筑物倒塌事故的预测与救援研究[J].科学之友,2012,33(6):90~93.

相关期刊更多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南洋资料译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厦门大学

抗战文化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