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让人感动的故事

让人感动的故事

让人感动的故事

让人感动的故事范文第1篇

一、历史故事教学法的内涵和意义

故事教学法属于历史情境教学法,为了真实而客观地展示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历史人物的个性,让学生感受历史、理解历史,并发挥形象思维来掌握历史知识,丰富历史想象能力,形成历史价值观,教师可以让学生听故事、讲故事、分析故事、养成好的历史思维习惯,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体验者、提问者、领悟者,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建构,学会合作交流,主动建构历史知识,获得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的收集和精选、历史故事讲解、历史故事的相互交流来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解历史故事,使学生被历史故事所感染,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故事性、趣味性的学习心理,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诱发学生追求知识的热望。例如,在讲解明清文化的时候,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给学生讲解《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故事,让学生在班级交流,并展示名著的艺术氛围,带着学生听故事,交流喜欢书中哪个人物,讲解书中曹操的故事,理解明清小说的内容,理解作者创作的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著名故事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将故事转化为学习动机,产生学习的热望,并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历史学习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作品的艺术欣赏能力,理解历史内容。

2.进行历史故事会演,感染学生,体验历史新课程教学倡导历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教学活动,通过编演历史故事来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活跃性,并进行故事演说。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文化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百家主张,进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分别按照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进行讲故事比赛,通过讲故事课堂教学比赛,让学生穿越历史时空,产生历史体验,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体验历史教学的生动性,更好地感知历史。

3.融进历史故事,感受历史,理解历史新课程教学倡导历史故事的融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编演历史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演出历史故事,通过几个学生共同表演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通过理解生活,编演故事,让学生演出历史故事,通过让学生表演,来体会历史的脉搏,增加历史演出的才能,让学生感悟历史,形成历史的体验能力、感受能力。

4.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阅读描摹历史故事,焕发学生学习动力因为初中学生不愿意表现自己且功课较多,因此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收集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讲解历史故事,通过感人真切的历史故事讲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收集有效的历史教学故事,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收获好的历史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中国抗日战争故事的时候,历史教师可以娓娓道来历史故事,并通过讲解中国抗日英雄的真实故事,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历史感受热情,让他们爱上历史,收到积极有效的效果。

让人感动的故事范文第2篇

故事中的世界很精彩,故事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幼儿深深为之吸引,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一个好的幼儿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可以为幼儿的行为、品德提供榜样,如何讲故事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故事 幼儿 方法 故事教学

生动的情节、优美的语言、活泼可爱的形象使故事成为幼儿最喜爱也是接触最多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最关键的时候是3—6岁,此阶段故事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故事的作用在于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而且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故事还能较好地把幼儿难以理解的深奥、抽象的人生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能将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中幼儿阅读能力很有限,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主要靠教师的讲述,这样的教学方式单向多于互动、倾听多于想象,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如何将故事教学的作用最大化,关键就是改变教师故事教学途径。只有教师应掌握良好的讲故事技巧,将故事生活化并与其它活动形式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发挥故事教学的巨大潜能。

传统故事教学教师一般利用磁带或图片来一遍遍地向幼儿讲述故事,幼儿只是参与枯燥、乏味的复述,以达到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其实很多幼儿不喜欢这样的教学,我们要依循儿童天真、好奇、无拘无束、富于想象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框。教师如何才能掌握良好的讲故事的技巧,如何才能摆脱单调的讲述,如何才能使故事更生动、更形象、更富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呢?

一、用简单道具呈现故事

教师可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做成简单生动的道具,这样生动的呈现了故事,提高了教学的效益。如花草、树木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只要教师花点心思,他们都可以成为辅助故事教学的最佳道具。比如讲到毛毛虫时,教师可以用一个黄色袜套,画上眼睛,用吸管做触须与脚等,涂上颜色,当教师一拿出这条栩栩如生的“毛毛虫”时就会吸引幼儿的注意,拉近了幼儿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当在教幼儿学习生活中调味品是,可以真的取来调味品,让小朋友亲自体验,尝尝味道,询问幼儿的感受。

这样的道具教学比起借助图片的传统教学,不仅激发了幼儿听故事的兴趣,更能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传统图片教学把故事分成插图来表现,图片的平面、静止,不能从视觉感官上吸引幼儿,使用起来也特别呆板,在故事教学中除了提示故事内容外没有其它意义。而道具教学不仅从视觉感官上更具冲击力,而且操作起来也灵活方便。幼儿可以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对故事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做鼓励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表演的乐趣,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培养了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二、用师生互动模式让幼儿参与故事

师生互动的模式有很多种,比如故事接龙,互相讨论,提问等。具体可以这样做:如故事接龙以“开火车”的方式,逐个接句,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互相讨论可以在幼儿已基本理解故事的内容后,让幼儿积极地动脑筋思考故事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设身处地地替故事人物出主意、想办法。这样做可以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拓宽幼儿思路。提问法可以问幼儿:“故事中的主人公说了什么话?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这样做能引起幼儿对作品内容的回忆,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内心情感真实表达出来。

这样的互动方式比起教师讲,幼儿坐着听,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很好地达到预期目标。其实,教师只要改变讲故事的形式,运用各种方法吸引幼儿参与讲故事,不仅能让听故事的过程变得更有趣,更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认真地听故事,为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入了这样的方法,让幼儿不得不更认真、仔细地听故事,同时也让幼儿对故事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并为整个故事活动增添了不少乐趣。

三、用表演让幼儿融入故事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卡通头饰及相关的道具,邀请小朋友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法,将所听过的故事表演出来。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们对该故事有更详细深刻的理解,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望,积极热忱的投入到英语课堂中去。等第二课时可以让小朋友大胆的想象,尽可能发挥创造力,演绎出各自的版本,教师要给予最大的肯定,鼓励孩子尽情想象,尽情表演。这样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事半功倍。教师还可以利用手势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如用用手做成孔雀、狐狸、兔子、鸭子等,运用手势表演的形象性、动态性、表演性、象征性的特点,有效地提高故事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自己的声音特点,带着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讲故事归根到底还是“讲”,优秀的故事,除了情节的趣味性外,还藏着许多美丽的语言。教师讲以变换自己的声音、语言,自然流露人物对话的感觉。说话的声调要有抑杨顿挫、高低起伏、大小快慢、喜怒哀乐,要有感情融入在内。

四、用实际生活场景编故事

幼儿的一日生活能发生很多事,每件事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与妈妈分开,哭着要找妈妈时,教师可以随机创编一个找妈妈的故事,用诙谐的故事暂时转移幼儿的注意,不仅能让孩子破涕而笑,还能在讲完故事后,让幼儿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也找一找妈妈,以游戏的形式熟悉新环境,巧妙地解决哭闹的问题。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是孩子乐于接受并且能够接受的方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故事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视听讲结合的方法,更好地满足了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

让人感动的故事范文第3篇

(济源广播电视台河南459000)

【摘要】把电视新闻做得好看,新闻故事化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新闻故事化不仅关注个体故事,新闻故事化还要以个体故事为切入点,反映他们超前的思想、情感、言论、行为和命运,从而引出能反映时代特色的重大新闻事件,让观众感受到了时代前行的力量。

关键词 电视新闻故事化;人物;细节;镜头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报道就是以视听双通道传输的方式告诉观众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的过程,也就是“画说”事实的过程。既然“画说”新闻事实,那么以讲故事的方式把新闻呈现给观众,就会让观众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把电视新闻做得好看,新闻故事化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新闻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必然有许多新鲜有趣的故事,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从这个角度来说,采写新闻的过程就是讲述故事的过程。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说过,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新闻故事化就是以平等的视角,以讲故事的方式,突出情节和细节,潜移默化地把新闻事实传递给观众,让主流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观众,它是引导舆论、引领价值的重要路径,也是改进新闻报道的有效手段。因此,新闻故事化展示出的魅力和优势让越来越多的媒体跟进采纳,以讲故事的方式做新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那么,故事化新闻与一般新闻报道的区别在哪呢?一般新闻报道的重点是告诉观众新闻事件的结果,而新闻故事化不仅要讲事件的结果,还要关注新闻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情节是新闻故事化展示的重点,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是其主要手段。故事化让新闻更亲近,更接地气,让新闻人物更亲切,更可爱,同时也让观众感到新闻是实实在在的,可触摸的。

一、选取人物作为故事的主角

“新闻是一种选择的艺术。”不管是时政新闻、财经新闻,还是报道事件的新闻,都要以人为主写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能是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敬亲、诚实守信的典型人物,也可能是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基层的平凡人、普通人、草根英雄、边缘人物等,他们的事迹平凡、经历单调、追求一般,由于他们就生活在普通百姓中间,是普通百姓的“典型人物”,群众个体的所思所想能在他们身上反映,群众个体的存在、情感、需求、权利能在他们身上体现,群众个体的遭遇、状态、心理、心声和他们更贴近,情感共鸣效益更容易产生,对他们进行纪实性、跟踪式的采访,更能反映群众生活、群众关注和时事变化,让一些存在普遍性的问题引起社会注意。

2013年11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用五分多钟报道了《湖南:父子两代的“超级杂交油菜梦”》的事迹,讲述了沈昌健和他的父亲沈克泉35年锲而不舍培育产量高、油质好的优质油菜花的故事,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新闻故事化应该深入挖掘具有人性、情感等因素,通过人物生存状况的描述,生动细节的捕捉,表现人物的酸甜苦乐,展示人物的真善美,让情和理融入一体,引人深思。

2013年1月初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曹家巷拆迁记》。“拆迁”是“天下第一难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其敏感,媒体报道很少触碰。记者用10个月时间蹲点采访,以讲故事的方式,真实记录了居民召开自治改造模式推动动迁大会、曹家巷自治改造方案的出台、签约完成的全过程,播出后引起极大反响。

二、细节是讲好故事的关键

穆青曾经说过,一个好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

细节之所以是故事生动感人的利器,就是在于细节的细腻性,这种细腻性能触动人的情感,感染人的情绪。一些关键性的细节,能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细节内容的巧妙运用会让新闻故事增色。细节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捕捉到的,它是生动的,具体的,所以说,细节指的是人物的话语动作、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等一切有形的东西,它能反映时代背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展示新闻人物形象,现场感强烈,能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是央视按照“走转改”的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推出的大型系列节目02014年12月17日,《新闻联播》以《高铁线上的守桥人》为题报道了西安工务段晋陕黄河特大桥值守点的养路工们。在这篇报道中,有两个细节展示令人印象深刻。一个细节是说38岁的李红安在记录下钢轨间的轨距和水平时,一晚上,弯腰次数达到上千次。每次干完活,不能猛地抬起腰来,必须先蹲下,然后才能慢慢站起来。还有一个细节是:黄河特大桥最高处有46米,夜晚风大寒冷,有时温度在零下十三四度,可李红安却坚持不戴手套。因为一戴手套字写不好,影响后边人作业。通过这两个细节的展示,充分表现了养护工的辛苦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要用镜头讲述故事

电视新闻的魅力就在于现场感强,用镜头展示场景是电视新闻的特点决定的。“在路上、在现场、在基层”是对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在行进中记录,在运动中采访,用镜头语言逼真地再现场景,烘托气氛,使新闻报道形神兼备,让广大观众能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性格,吃透新闻内涵。

2014年12月16日,央视在《新闻联播》头条新闻中,以《零点后的中国人:来喝一碗热乎粥》为题,播出了太康县爱心志愿者开设“免费爱心早餐”,为全县早起的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的新闻。这条新闻就注重用镜头语言来讲述故事。新闻开始就把镜头对准了凌晨两点半就忙碌起来的志愿者,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的切菜,有的洗锅,有的煮饭……尽管解说词只有一句,但生动的故事精彩开头了。

在讲述环卫工人吃早餐的时候,画面通过环卫工人面部表现出的喜悦和热腾腾的馒头和稀饭蒙太奇讲述,把免费爱心粥店冬天里的暖流展示得清清楚楚,传递得明明白白,这种温馨的画面让每一位观众感动,让每一位观众深思。

尤其是镜头对准那副对联:空巢人留守人环卫工无论老幼无需交钱皆可长期品尝钢缆粥舍粥人捐款人志愿者无论男女不分贫富只要发心都是快乐人。把冬天里的温暖,把冬天里的爱心传递给大家。

四、运用叙述手法讲故事

新闻故事化,要注重叙述手法的运用。要想让叙述有吸引力,就要关注故事情节设计的曲折性。通过讲述曲折新闻故事,挖掘出普通人物故事背后所蕴藏典型意义,才能抓住观众,掌握主动。设置“悬念”是让故事“曲折”的主要方法。央视东方时空播出的《杨立学讨薪记》选取30多个感动点、冲突点、转折点来组织故事情节。在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中,把故事情节安排得跌宕起伏,多侧面记录了农民工讨薪的艰辛,表现了基层干部为农民工解决讨薪所表现出来的不懈努力。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新春走基层邵全杰回家的路》,记者连续多日跟随农民工邵全杰买票回家。邵全杰这一个体的经历,让广大观众深刻感受到春运期间广大农民工返乡的艰辛,也从侧面反映春运客流和铁路现实运力之间的矛盾。

五、用精巧构思写故事

让人感动的故事范文第4篇

《妈妈摘的葡萄》是一个以“爱”为主题的绘本故事,故事中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染着每一个聆听的人,很多孩子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从孩子们的表现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力量。那么,在平时的绘本故事教学中,如何让孩子真正地走进绘本故事的世界,领略绘本故事的魅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借图画引人,引导幼儿读故事――由静至动

就绘本而言,“画”是它的生命线,儿童常常凭借图画来读懂故事的脉络或者理解图画提供的知识、信息,因此绘本的画不是插图,它不是只为了表现文字已经表白的那部分内容,不是作为文字的“助手”来出现,而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创作,它的内涵甚至比文字讲述得更丰富。虽然绘本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静止的画面,但其实里面蕴含的是一个个动态的情节,是许多变化着的信息。所以,绘本中的图画是能够“讲述”的、它藏着丰富的细节等待孩子去发现,并能够和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连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起孩子的共鸣。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以画为线索,由静至动,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动态的世界,要让孩子透过一个个独立的画面,在心中创造一个立体的世界。如《妈妈摘的葡萄》中,静态的画面内容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如一只躺在山洞里哭泣的狐狸宝宝。但教师恰当的引导可以让孩子读到更多,如老师问孩子:“妈妈为什么这么久还没回来,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此时,在孩子们脑海中闪现的就是更多绘本以外的画面,“妈妈遇到猎人了”、“妈妈走得太快,摔跤,受伤了”、“妈妈找到了很多食物,搬不动了”等等,让孩子们猜猜画面里面的故事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阅读,孩子们凭着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及生活体验做出各种猜想推测,也许想象的结果与故事的发展不谋而合,也许相差悬殊,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经历了探究思考的过程。和孩子一起读故事时,老师的引导语言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真正地主动读故事,读这个故事静态画面以外的动态画面。

二、以提问启人,鼓励幼儿讲故事――由点及面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绘本的重点虽然在阅读,但它也是帮助幼儿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在绘本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故事中可挖掘的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让幼儿自己来讲一讲绘本故事。

1.猜想式提问:当看到山洞里妈妈和小狐狸面对面站在那里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讲一讲:“这时,妈妈和小狐狸会说些什么?”鼓励幼儿在猜想中产生想说的强烈愿望,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阅读到的独特理解大胆地与大家共享。

2.开放式提问:当故事进行到结尾处,小狐狸明白了妈妈对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时,教师也可以问问幼儿:“如果你是小狐狸,还能再见到妈妈,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这类开放式的提问可以开拓幼儿的思维,每个幼儿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出现不同的答案,这样的提问不局限于故事内容本身,答案百花齐放,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

3.递进式提问:故事中,在狐狸妈妈看到老鹰高高地站在山顶上,虎视眈眈地盯着她时,老师可以一个接一个问:“老鹰想干什么?”、“如果你是狐狸妈妈,你会怎么做?”、“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能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由浅入深的提问,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总之,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启发,有效地提问,不仅能帮助幼儿进一步阅读理解绘本故事内容,而且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用真情感人,带领幼儿品故事――由浅入深

让人感动的故事范文第5篇

情感教育无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教育中还是主题活动教育中,都应是一个不被忽视的主体,而且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我们结合主题活动“下雨啦”,在使幼儿知道天气预报会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加强情感教育,我们本着如何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互爱、互助情感的目的,生成了综合教育活动《心情预报》。我想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并逐步引导他们的心灵更加美丽、友善。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极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

大班幼儿对故事尤感兴趣,特别是有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做为主角,演绎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片段。故事《心情预报》题材新颖,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感人。运用天气预报的形式来引出“心情预报”,揭示了森林中各种小动物和平相处,互相关爱的一种温馨的场面,使幼儿感到亲切、温暖,并迫切地想要融入到故事当中去,并引起了幼儿想要去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语言故事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幼儿听懂、理解故事情节,还要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更要让幼儿从故事中体会明白事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看看、想想、议议、编编心情预报,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别人的情绪感。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互爱、互助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事故情节,能讲述画面内容及表达自己的心情。

难点是: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培养互爱的情感。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活动的学习,已不仅仅是局限于听故事,已由原来的喜欢倾听故事逐渐过渡到想要加入到故事中,想要参与故事角色的行为、语言。所以通过让幼儿从有疑问到自己去分析、推理、讲述、表达等活动中,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说教法

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听说能力。主要采用直观法、设置疑问法、观察想象等。并通过了看电视、画面讲述,播心情、说心情的主题活动方式,使活动流程层层有主线,体现目标和过程的整体性。

为什么要使用以上方法呢?因为直观法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决定的。通过观看电视画面,让幼儿直接感受到故事中形象的人物化、灵活化。引起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口语讲述做充分准备;其次通过设置疑问法,引导幼儿想问题并回答问题。再次通过观察想象,让幼儿通过观察动物的心情与自己的心情实际联系到一起,使幼儿的“说心情”成为探索、发现的过程。

三、说学法

为了使目标真正落实到孩子身上,通过以上教法,由“看电视——分析、讲述画面内容——播报心情——表现心情——情感体验”的主题活动方式,引导幼儿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始终以听说能力贯穿整过活动过程,以此来推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活动准备

大电视一台;猴子玩具一只;背景图一幅;小鸟、小兔、绵羊、松鼠、梅花鹿、小鸭动物图片各一;猴子、大象、青蛙、刺猬的心情图各一幅。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谈话引题。

以聊天谈话的形式,建立一种亲切温馨的氛围,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基础上提出模仿,引起模仿的兴趣。通过模仿活动,让幼儿感知“心情播报”,然后设疑引起探索欲望到揭示答案,很自然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把幼儿带故事情节当中。

第二环节:分析、推理故事。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主体部分,通过教师的提问,结合图片,请幼儿进行大胆地猜测、想象和讲述中引发相互议论,并在议论中得到启发,活跃了思维,把故事后半部分推理讲述出来。这样做给予幼儿高度的想象空间和发言自主权,克服了以往故事活动中,只求听不求解的习惯。最后,根据幼儿推理出来的各种合理的故事情节,以设置疑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已有情感经验上去寻求答案,初步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第三环节:情感教育。

这是本次活动的巩固阶段。通过当主持人播送别人或自己的心情,要求幼儿必须在听懂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还要求幼儿具备认真观察,并用连贯、完整的语言来表达的能力。让幼儿的兴趣再度进入高潮,逻辑性思维得到了锻炼,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通过“看、想、表演、听、说”中思想得到了提高,关爱帮助别人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本环节中特地加入了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心情。引导幼儿通过思考,让自己的思想来驾驭自己的动作表情,尽情地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但这种“尽情”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动作必须让别的小朋友看出来你表现的是哪一种心情。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