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窗放入大江来

开窗放入大江来

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第1篇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鹧鸪天・西都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诗词包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福建泉州人,现存诗歌不多。这首小诗是其诗作中较为出色的一首。“甘露”即甘露寺,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是一座著名的佛寺,因风景秀美,历代文人吟咏颇多。此诗描述了诗人夜宿甘露寺的见闻:

高卧枕席,只见千峰汇聚,云遮雾绕。卧榻之下,但闻松涛起伏,万壑哀歌。诗人面对此景心头顿时一动,想一睹银光闪烁的波涛直拍长空时的壮阔场面,于是欣然开窗,将那滔滔长江迎进门来。

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涛,末两句则写长江的雄浑。前两句写近景,后两句写远景。“千峰”“万壑”“银山”“大江”,这些景象为全诗营造出极其开阔的意境。“千峰”“万壑”并非实指,乃诗人想象夸大之词,是为了说明北固山地势高峻和甘露寺远离喧嚣。“万壑哀”指风过松林的呼啸之声。“银山”则将汹涌澎湃的波涛形象化,使之既具色彩上的冲击力,也具感观上的震撼力。全诗的神来之笔要属“开窗放入大江来”一句。激荡澎湃的长江仿佛一下子全都冲入窗帘,涌到诗人面前,这气势不免让人目眩神骇。小小的窗子竟能容纳下浩荡无垠的长江?与其说容纳长江的是窗子,不如说是诗人的心胸,这是何等的襟怀与气度!唯有胸次浩然之人方能如此。“放入”一词表明诗人是主动拥抱长江,这样,长江就不再是独立的自我存在之物,而是经由诗人特别观照的审美对象,审美客体(长江)与审美主体(诗人)之间构建起紧密的联系,诗人也由此主动地融入到了山水之中。

《鹧鸪天・西都作》是朱敦儒早期代表作之一。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河南洛阳人。现代著名文史学家陆侃如、冯沅君曾这样评价道:“在南北宋之交的词人中,朱敦儒应是个巨擘。”此词作于洛阳,故言“西都作”(北宋以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词中,词人尽抒己怀,流露出否定功名富贵,不屑名利的思想。

上片,词人表明了爱好山水的自然本性,语言生动幽默,谐趣横生。“清都”指传说中的天宫,“山水郎”是替天帝管理山水的官员,“章”为写给天帝的奏章。上片大意是说: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官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我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天帝何曾委以词人如此重任?不过是其自说自话罢了,“疏狂”一词可见不虚!

下片叙写词人的生活及人生态度。词人诗酒风流,潇洒自得,对王公贵族们甚是不屑,颇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凛然傲骨。“几曾著眼看侯王”为全词的点睛之笔,在词人看来“玉楼金阙”的天宫,不及梅花、美酒那样让人痴心流连,连天宫都不愿意逗留,何况是庸碌的朝廷呢?寄寓不言自明。梅花品性高洁,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不如鄙弃功名利禄,做个纯粹的闹市隐者,且歌且笑,纵情山水;且赋且诗,笑傲王侯。寥寥几笔,词人已将洒脱狂放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第2篇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②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③,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 ①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②松声万壑: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沟。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阅读思考]

1. 诗中“要看银山拍天浪”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 前人评价“放入”一词虽然平常,却最显气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白色的浪花比作“银山”,从光彩、形状、质感等方面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拍天浪”极言波浪的高峻和壮阔,给人惊心动魄的美感。

2. 同意。“放入”一词使开窗赏景的平常行为转化为拥抱山河的壮举,诗人以其博大的胸怀与江河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气魄非凡、伟力无穷的“开闸引流”的巨人形象,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

[品评赏析]

甘露寺所在的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东侧的长江边上,形势险要,风景秀丽,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江山”。北宋时期,甘露寺规模宏大,亭台栉比,殿宇辉煌,楼阁华丽。时任宰相的曾公亮于日理万机之暇,登临北固山并下榻于甘露寺僧舍,写下了这首绝句。

山水诗或者写景诗,从视觉落笔,几乎成为诗人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曾诗却避开这种传统章法,开篇即从感觉、听觉写起。第一句从所感之气着墨。诗人自繁华的京城来到幽僻的古寺,夜深了,天凉了,山间的雾气袭进屋来,如轻纱,似薄绡,缥缥缈缈,遮掩了层峦叠嶂。第二句从所闻之声下笔,写山寺下面,深谷纵横,苍松郁郁;晚风吹来,松涛阵阵,如哀如怨,如泣如诉。“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既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又“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心理感受。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这两句写近景,对仗工整,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来到甘露寺原是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和不尽江流的喧哗声,搅扰着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眠。诗人情绪激动了,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窗户,迎风伫立,极目远眺。天空没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万家灯火。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见山,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远处的城廓。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调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与巨浪,将情感体验由哀愁转向惊喜,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而且气势警拔,动人心魄,一般人身处此景都会生出渺小与敬畏之情。“开窗放入大江来”,展现了长江挟风劫雷奔腾而来的雄姿壮采,豪迈而奔放。

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第3篇

“三部曲”改革走出浙江道路

■在今天的浙江,谈到简政放权改革,必然会谈到“最多跑一次”。请问,近些年来,浙江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方面的探索遵循怎样的逻辑思路,能否简要概括下改革v程、特点?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这条道路上,浙江一直引领全国,从审批标准化到“四张清单一张网”再到“最多跑一次”,浙江结合自身优势,不断追求行政程序和政务服务最优化的一次次升级式改革,可以称之为“简政放权”的浙江三部曲。

审批标准化的本质是地方“审改”在面临中央法律法规的“天花板效应”前,浙江走出的一条“以标准化促审批流程再造”的道路。浙江的审批标准化改革与广东的事项削减型改革形成了新一轮“审改”的两部姐妹篇改革。

“四张清单一张网”在吸收浙江各地审批标准化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浙江“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先发优势。“四张清单”划定了政府行权的范围, “一张网”则打造了一个领先的省域互联网政务生态系统。

“最多跑一次”的本质是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企业和老百姓的顾客体验感直接作为改革的目标也是检验的标准,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为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部曲”改革举措,有着强烈的地方问题导向,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升级,为国家层面的改革不断提供经验,并不断被吸收和推广,走出了一条“简政放权”的浙江道路。

审批标准化改革:以标准化促审批流程再造

■2012年前后,浙江宁波等地初步形成了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模式和体系。审批标准化建设在助推“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标准化促审批规范化”成为当前处于“攻坚期”的“审改”走向深入的“推进器”。

而被吸收为全国经验的“审批标准化”改革事实上较早源于浙江宁波等地的“审改”实践。2012年前后,浙江宁波等地率先开始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其基本要义是将标准化思维引入行政审批领域,以各部门联合为动力结构,构建行政审批资格条件标准、运作程序标准、窗口服务标准、环境设施标准,最终形成关于行政审批的标准化体系。特别是试点行业联合审批标准并构建与标准相配套的运作机制,选择文化娱乐业、餐饮业、宾馆业等关系民生的热点行业作为试点,编制和实施行业准入的联合审批指南。这实际上是为 “最多跑一次”中的“一件事情”“一窗受理”“证照联办”以及企业投资高效审批奠定了改革的基础。

在宁波等地试点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省政府印发《浙江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全省推广审批标准化改革。

“四张清单一张网”:打造省域互联网政务生态系统

■您提到,“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浙江实践,就是打造了一个省域范围内的智慧型政务生态系统。如何理解?

我们经常有感受,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许多老百姓还在为办一件简单的事而不停跑腿。有的时候,老百姓办事流程是在网上提出申请,但证明过程仍然要通过网下提供纸质材料。中国社科院周汉华教授曾评价这是“一条腿迈进了信息化时代,一条腿还留在传统时代,根本原因在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一方面,改革者们也深知仅仅停留于将所有部门物理集中于一个办公大厅并不能在实质上整合政府的业务形式,各个部门仍然在相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完成申请人材料的审查。另一方面,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为导向,将分散于各个部门的事权集中至类似一级政府的平台上来行使,这种权力的结构性调整也催生了部门间信息充分共享和流程一体化的需求。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电子政务的发展,最大的贡献就在于突破了传统行政办公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以及在信息、数据上的割据。

“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浙江实践,特别是集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浙江政务服务网的建设,为解决部门间“信息孤岛”问题提供了载体,为不同部门间数据和信息的整合提供了平台,在此基础上,“让数据代替人跑腿”才能不断推进。

“最多跑一次”:顾客导向的改革再升级

■简政放权和审批制度改革永远在路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其成效检验又应该如何来把握?

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第4篇

伴随着旅游消费升级,近几年民宿市场风生水起,一时间社会资本蜂拥而至,纷纷抢占市场,大大小小不同级别的民宿遍地开花。对此有人唱衰,直指其过度泡沫化,甚至有“95%的民宿都在亏损”的说法;而另一方面,有志于从事民宿的依旧大有人在。市场是否已饱和,民宿是否已从简单粗放进入到更注重个性化产品并回归民宿本质的洗牌时刻?

带着疑问,我们采访了位于浙江丽水的驻85号,这是身为丽水人的创办者叶丽芳和设计师金铭一手打造的设计精品民宿,目前还只是开放好友试住,预计3月正式开幕。这里的常规作业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与山水为邻

二月的丽水瓯江,水面氤氲,山岚温润。小时候的乡村生活场景记忆,家乡的青山秀水让叶丽芳心系故乡,如何让丽水成为自己当下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念头不时在她脑中浮现。2016年底,在返回丽水着手筹划“驻85号”前,叶丽芳正在杭州经营“青木餐厅”,使用丽水原生态食材,将其打造成时下杭州城内,集餐厅、咖啡馆、讲座、沙龙于一体,同时倡导天然健康生活方式的餐厅代表,这也让她看见家乡丽水的更多可能。

叶丽芳频频从杭州回到丽水,寻找机会。一次偶然的造访,她与金铭在丽水的瓯江江畔邂逅了三栋老民房。此地有始建于南朝的通济堰,加上近年来瞬间火爆的古堰画乡景区,每年从浙江、上海各地涌入的旅游人潮,让这里的民宿在短期内迅速成为一种刚需。

站在三栋老民房前,看着瓯江对岸的叠嶂山体,还有这一水之隔的江面,两人都觉得这一山一水就是“卖点”。有了天然的资源,更有愈来愈稀缺的老民房的支撑,如何整修改造,进行整体规划,做好民宿产品的设计,对他俩而言,只要做好定位,后续只是水到渠成。

三栋老民房如何营造,按金铭的说法,“在市场面前,做好产品本身是最关键的。”“空间只是一个载体,住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它是一个多功能的空间,我们更希望传递一种源于在地的生活理念。” 按照整体规划,除目前成型的首幢空间外,其他两栋预计于年底全部完工,“驻85号”将规划公共的多功能空间,如书店、展览厅、茶室、餐厅等,每一间都是可以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设计不止于“驻”

与山水比邻的驻85号,从选址、交通的考量,到定位、设计的确认,都经过深思熟虑。仅就选址而言,叶丽芳说,一来丽水就是她的家乡,对当地的情况了解,对于在地资源的植入本身有一定的优势;二来瓯江江畔的自然环境资源优越;此外,这里的交通也非常理想,距离丽水动车站不到三十分钟车程,杭州到丽水也只要一个半小时,而从上海到丽水也就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交通极为便利。

不同于本地民宿常保留青砖灰瓦这传统建筑元素的做法,叶丽芳和金铭有着共同的默契,他们注重居住的舒适度与设计感,在充分考量新与旧的关系后,更希望酒店呈现现代的一面,让大部分来这里的住客更容易接受。由一幢三层民房整修改造而成的“驻85号”,外观以白墙搭配大幅落地窗,呈现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

推门而入,一层是公共小酒吧空间,也是酒店接待处,其他两层是精心营造的四间客房。在细节上,酒吧空间以原木与水泥色调为主,搭配精心设计的舒适卡座、靠椅,巧妙的灯光铺陈着氛围,并透过全景式的落地窗,让整层空间与窗外的江面相映成趣,营造出特别的放松感。二三楼的客房延续主体的原木色基调,大到床具、沙发、茶几的整体布置,小到灯具、开关的细节专注,都让入宿空间不只是简单舒适,而是有回家般的感受。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住客可以细细体验民宿在生活美学上的用心,金铭在每一件灯具与开关的设置上,选择从杭州专业制铜设计机构特别定制。金铭说,现在的“驻85号”都是按照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在软硬件这点上,设计精品民宿是不能妥协的。

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第5篇

这是位于上海朱沙角千年江南古镇中的一座三层别墅。这些沿800亩自然湖面错落分置的别墅,是由赫赫有名的华人建筑大师贝隶铭的关门弟子李祖原设计的,本身融合了方窗、斜顶、露台和院落等江南风格的元素。别墅的一楼是会客大厅和餐厅,二楼是家庭室和子女房,三楼则是主卧和书房。主人家希望这栋度假用的别墅能够给家人营造温馨和谐而又轻松的氛围。

借景

“借景”是江南造园的主要手法,古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廊、榭都是与山和水融合在一起的。从内看,借自然美景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从外看,则是画中的一景。江南风格的室内设计难就难在有没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外部环境,如果把这个风格放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央,那么这个江南风景一定是另类而突兀的。而这栋别墅的外部环境可以说是先天优良,远离城市里高楼马路的喧嚣,同时,水――这个江南的关键因素在这里也是绰绰有余,800亩的自然湖天水一线。那么,设计师又是如何借景寓情的呢?

一楼客厅与餐厅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长14米的大厅,而把原本属于厨房的空间整体搬迁到户外的车库,向北方向全以落地窗代替砖墙,这样使14米长的大客厅就有了14米长的落地橱窗。屋外湖边的湖泊、垂柳和杨树似乎成了大客厅的一部分,俨然是挂在墙上的一幅超大水墨画。三楼的主卧室原先有一堵实墙,把外面800亩的湖光天色隔开了,设计师在这堵与建筑外立面无关的内墙上开了道窄窄的窗口,在墙外的露台上设计了和式的枯山水,使人躺在卧室的床上时,能正面对着窗外美景。近景为和式石笋白石子(人造),远景为天然水面(天成)。这真正有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境。

而主人浴室外的阳台四面和屋顶,被设计师用彩釉玻璃封合。浴室向外延伸至原先的阳台,四面挂上竹帘,室内用抛光的青石板围合成长宽各1.7米的大浴池,池边用防腐木地板做成踏步,浴池正处于阳台的中央。入泡在池中,小区里的绿树红花,皆来眼底,顶上碧空如洗,坐看云起云飞。让浴池的另一面,则是明清式青砖垒起来的一堵孤墙,在孤墙的另一面就是倚墙而建的欧式简约风格的座便器、洗手台(干区),这堵墙成了古朴和现代的一条分割线。

生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借景只是一个种手段,生景才是主题。景色与景色的巧妙叠加又形成新景,借助外景来丰富内景的内涵,使人步入其中感觉有了移步换景的效果。

一楼大厅里的餐厅可以说是设计师的神来之笔。餐桌用长4.7米的天然老榆木做成,桌上的细纹触手可摸,可以供10个人同时就餐。桌子一头嵌入电磁灶和圆水盆,使功能与美感皆备。餐桌顶上用细竹吊顶,半空中6盏黑面红里的吊灯,仿佛是江南庭院中悬挂的灯笼,散发着柔和、喜庆的光辉。

二楼的家庭室是房主人一家聚会的地方,家庭室的氛围与客厅的大气截然不同,色彩上更温馨、柔和,采用东南亚风格的藤编沙发也增添了几分调皮的气氛。屋角的“家具”曾经是院子里一棵枯死的小榆树,它被设计师移植进房间做成了一个可以盛放盆栽架板的天然支撑柱,几分俏皮又带着几分生气。青砖和白墙交替出现在房屋内,青砖的对立面是白墙,白墙的适当位置又被青砖所点缀。屋顶被设计师“仿制”成江南民居的屋顶,顶上用白色描边分割成一块块黑色的“瓦片” ,椽和梁都是像模像样地镶上去的,木雕的楼梯扶手配上部分鹅卵石,站在一楼大厅仰望仿佛置身于一座江南古宅中。

融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景景相融是每个设计师所追求的意境。如何让借景和生景相融,如何让外景和内景相融,便成了周军在设计时反复琢磨的问题。

相关期刊更多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门窗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