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泛近义词

广泛近义词

广泛近义词

广泛近义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门 网络 词缀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54-01

近年来,新闻媒体和网络论坛越来越喜欢用“XX门”吸引大家的眼球,用“XX门”来概括一个新闻事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与习惯,本文将详细探讨“XX门”这种流行词汇。

一、“XX门”的来源

“XX门”结构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1972年6月17日凌晨,华盛顿水门大楼(Watergate)的总部发生了一起破门行窃案,揭发了白宫总统助选团涉案的重重内幕,导致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两年后黯然下台。该事件因为发生在水门大厦而被媒体广泛称为“水门事件”。(转引自刘秀荣,2011)后来我国媒体在报道各种事件时将“xx-gate”意译过来,因此“XX门”逐渐成为网络和媒体概括一些事件的固定表达方式。

二、“XX门”的词义发展

通过研究“XX门”的起源我们可以知道“XX门”最初是对政治丑闻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XX门”被引申到了更广的范围。现在“XX门”已不仅仅指政治新闻,而可以指一切新发生的丑闻或新闻事件(不一定是丑闻),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基本都是很具新闻效应且带有一些负面色彩的事件。如:2004年当时的央视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对世界杯1/8决赛时的一段解说,由于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引起了公众的广泛争议,这一事件因影响巨大故被称之为“解说门”,这并不是一个丑闻或政治事件,仅仅是一个具有新闻效应的体育事件,可见现在的“XX门”已经广泛运用于对各种新闻事件的表达,成为一种流行词汇。

汉语中的“XX门”是一种自源式词语,这种流行词汇的形成其实是一种语言词语的泛化现象。语言词语的泛化现象是指体现了概念的词或固定语的A义在演进到B义的过程中发生的概念内涵的部分消失现象。“XX门”的泛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泛化”现象在“-gate”还没译为“-门”时就已经存在,最早“watergate”表示政治丑闻“水门事件”,后来“-gate”也用来表示各种其他新闻事件,不一定是政治丑闻。这种泛化现象在翻译及汉语仿造造词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同样的体现,“-gate”译为“-门”后,“XX门”也用以表示各种新闻事件。

三、类词缀“门”

“门”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为:“门,闻也。从二户,象形。”可知“门”最初的意思表示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是一个名词。随着时间的发展“门”的词义逐渐扩大,发展为以下意思:①通路,途径。例:窍门;②用于开关的活板。例:闸门;③家庭,家族。例:豪门;④派别,类别。例:佛门。“门”还可做量词,意思是项、口、种,例:一门技术。

“XX门”中的“XX”可以是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XX门”结构中的“门”则与代词的功能相似,可以理解为“事件”的意思,但这样的事件一定是具有新闻效应并被社会公众所关注的。此时的“门”已经变成一个类词缀,近几十年来,汉语学界对汉语类词缀进行了许多深入细致的研究。学者们对于类词缀的判断标准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各家的标准各有不同。马庆株(1995)提出如下标准:①真词缀的意义是虚化了的,准词缀的意义是实在的或抽象的;②真词缀是成虚词语素或绝对不成词语素,准词缀是相对不成词语素;③真后缀基本都轻音化了,准后缀通常不轻声。从马庆株给出的定义可以判断“门”确实是一个类词缀,从前文中“门”的义项可以看出并没有“事件”这一义项,而且在“XX门”结构中的“门”也并没有轻音化。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称这种语义还未完全虚化的“词缀”为“类前缀”或“类后缀”,类词缀与词缀最大的区别就是词汇意义的虚化且不完全虚化性。“XX门”结构中的“门”语义还未完全虚化,而在该结构中它又以一个类似于词根的形式出现,可以看出“门”具有类词缀最显著的特点。类词缀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义不独立,语义不独立是指充当类词缀的语素仅仅是在做类词缀时才具有的抽象的语义。比如:单独说“门”时,我们不能将门理解为一个事件。可以说“这是最近发生的一个事件”,却不能说“这是最近发生的一个门”。当“门”与别的语素结合时,比如“泼墨门”,这里的“门”的意思就是具有新闻效应的事件,可以说“最近发生的‘泼墨门’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现代汉语中新兴的类词缀还有很多,例:XX热,留学热、汉语热等;XX户,暴发户、钉子户等。这些新兴的类词缀发展的情况各不相同,而且以后的发展可能也不会完全一样。一些类词缀可能会完成语义的完全虚化,成为词缀;另一些类词缀可能会回到词根语素的聚合里。类词缀通常不会大量的涌现,但从“门”这个类词缀的出现可以看出,由于网络的出现,网络语言的使用促进了类词缀的产生,例如:控,微博控、文字控等;族,隐婚族、电脑族等。我们还应注意虽然网络促进了类词缀的产生,但是这些新兴的类词缀从网络词语发展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语言的更新又特别快,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类词缀会被大家继续使用并经过长时间的筛选变成真正的词缀。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刘秀荣.透过“门”看“哥”“姐”[J].安徽文学,2011

广泛近义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称呼语 泛化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56-01

一、现代汉语称呼语的定义

人际交往过程中,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学者将称呼语定义为“称谓语中那部分可以用来当面招呼的名称”。称谓语就是人们用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名称。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称谓语中有一部分可以当做称呼语,但称呼语却并不都是称谓语。如:“陈小帅、老钱、阿宝”等等,这些词语并不能表示被称呼者的各种社会关系,仅仅只是打招呼时使用的词语。本文中要讨论的称呼语既有可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称呼语,也有仅仅只能用于打招呼的称呼语。

二、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

什么是泛化?语言中的泛化现象是指一些语言单位的理解或使用超出了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称呼语的泛化过程中,这些称呼语原本的语义特征逐渐减少,并逐渐产生更多的语义,并且指称范围越来越大,所包括的指称对象也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汉语称呼语的泛化现象越来越多,本文将就比较典型的几例展开讨论。

(一)美女∕帅哥

“美女”“帅哥”本是专门称呼身材、相貌十分出众的年轻女性和男性的。近年来,它们出现了明显的泛化现象。最初,商家们喜欢称消费者为“美女”或“帅哥”,这样既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又会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商家为了达到销售目的,不会考虑被称呼者是否真是相貌出众,他们广泛使用“美女”“帅哥”这样的称呼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习惯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美女”“帅哥”称呼他人,如:“美女,去吃饭吗”,“帅哥,踢球吗”,“帅哥,帮我在图书馆占个座”。“美女”“帅哥”在作为称呼语时,不再只特指那些相貌、身材出众的年轻女性、男性,人们不论被称呼者的相貌、年龄,均喜欢将女性、男性称为“美女”“帅哥”。这两个称呼语的意义出现了明显的泛化现象,被广泛运用于日常交际当中。

(二)亲

“亲”最早出现于淘宝网卖家与买家的交流中,由于买卖双方是在网络上交流,大多时候不能在第一时刻知晓对方的身份,所以常以“亲”来称呼对方,以避免尴尬的情形。“亲”实际上是“亲爱的”的减缩形态,由于“亲”更加简洁、亲切,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它由网络逐渐走近现实生活,几乎遍及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南理工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称新生为“亲”,成都交警在交通提示牌上称市民为“亲”,“亲”的普及化已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亲爱的”本多见于欧美西方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东方国家开始使用该称呼。在我国,“亲爱的”是一种昵称,多出现在关系非常亲近的人之间。近年来,“亲爱的”逐渐被大家广泛使用,不再仅局限于爱人与朋友之间,大家会在日常生活中称呼熟悉的人为“亲爱的”。当“亲爱的”减缩为“亲”后,它的意义更加泛化,陌生人之间打招呼也可称为“亲”,“亲”逐渐成为人们习以为常并广泛使用的称呼。

三、现代汉语称呼语泛化的原因

通过以上例子可知,近年来现代汉语中有许多称呼语出现了泛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心理原因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希望自己是受大家欢迎并能与他人融洽友好相处的。因此,“美女”“帅哥”这类带有明显褒义色彩的称呼语颇受大家欢迎,“亲”这样的称呼语显得比较亲切,人们在使用这样的称呼语时很容易就达到拉近距离、联络感情的作用,大家便乐于使用这样的称呼语,从而促使了这些称呼语的泛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词语首先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开来,使用网络的大多又是年轻人,年轻人大多有着求新求异、追赶时髦的倾向。当一些称呼语开始被人们冠以新的定义时,年轻人为了追赶时髦,彰显个性,便会迅速接受,从而使这些网络中使用的称呼语逐渐进入现实生活,被大家所接受。

(二)称呼语的缺失

在人际交往中,称呼语是必不可少的。建国以后,“同志”逐渐成为我国人民彼此之间的通称,大家习惯于与陌生人打招呼时使用这一称呼语。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如今却很少再有人使用这一称呼语,“同志”这一称呼似乎已经过时。没有了“同志”,取而代之的是“女士”“先生”“小姐”,这样的称呼显得正式但却不亲切,因此“帅哥”“美女”应运而生,但在不知道对方性别的情况下,另一个称呼语“亲”解决了这一难题。

四、结语

如何合理地称呼陌生人是人际交往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一称呼语的缺失,各种各样的称呼语逐渐开始出现泛化现象,用以弥补这一空位。但这些称呼语的泛化现象都只存在于一段时间中,并不是一个终点,而且由于许多称呼语最初始于网络,基本都是非正式的,因此这些称呼语大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又会淡出我们的生活。这些称呼语的泛化现象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所改变,一定会有一个合适的称呼语重新出现于我们的生活,被大家所接受。

广泛近义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言文化、网络词汇、语言文化发展

一、引言

网络的存在与发展对我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和交互性使人们的交互方式、交互习惯均产生了变化,从而对语言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的发展,使人的交往更为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的语言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上,经常见到一些网络词语,如:orz、美眉、7456等,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网络词语在传统的语言教学和语言交流上并不存在,只有在网络的环境中才会得到使用。网络词汇在词语结构,词义上具有非常独到的特色,它的出现与使用受到语言研究者的关注,同时,网络词汇的使用给我国的语言文化的发展带来影响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网络词汇最初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是我国社会中的年轻人,后网络词汇被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社会上网络一族的习惯用语。从网络词汇产生的历史和语言机理来看,网络词汇的产生与地方方言的产生相类似,属于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独特词汇并在具有指定特征的人群中使用。网络词汇的使用和扩散使我国社会原本的语言文化的特征发生重大的变化。我国传统的语言词汇无论是从字词的产生、意义、词义的变化均经过相对严格的语言学过程。这与我国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有密切关联。由于我国历史中,长期处于封建时期,知识被统治阶级垄断,知识中的语言知识则更是统治阶级关注的重点。因此,对每个字词的构成、意义、使用均经过学者的严格辩论反复论证才会确定。而当代的网络词汇的产生和发展则不再按照此规律。网络词汇得益于网络带来的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在政府机关、研究学者还没有对词汇进行审批时就在网络上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广泛使用。而政府对网络词汇的管理方式只能采用黑名单时对特定的网络词汇进行过滤,在词汇的意义没有明显的错误时,均允许词汇的日常使用,只是在特定的范围内,如正式的文学作品、机关文件等对网络词汇使用进行限制。网络使词汇的产生和使用由原先的肯定方式变成了否定方式,给当代的语言增强了活力,对我国的语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刺激。

二、网络使语言文化更加通俗和易懂

语言文化的表述与风格与语言的意义构成有密切的关联。我国传统语言中,以字作为意义单位,对新的事物的产生用新的字进行描绘。这种语言使用方式使我国语言中的字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繁体字中大量复杂字均是因此而产生和得到应用。但是,这种方式也使我国的语言文学表现得相对的死板,因为字是承载意义的单位,在语言表述时,就需要咬文嚼字,一旦使用了错误的字,则表述的意义就发生错误。这进一步造成我国文章中重词汇的使用,字词较少,理解困难,解读时需要较高的知识水平。而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基本上属于社会较高阶层,关注的重点都较高端。近代我国推行的简体字一方面是便于理解有利于普及知识,另一方面在表述上,也由对高端的关注转向对底层的关注。简体字的推行和使用造成大量的音译词进入到我国语言体系中,如,坦克、可口可乐、啤酒,有助于我国对外国进行信息交流。简体字带来的语言风格上比较重视信息交流的范围和速度,带来了我国文学的迅速发展。而网络词汇则重视对自身意义的准确表达,信息的迅速扩展性。从语言意义上讲,网络词汇的意义较为单一,通过多个字的组合表达自身的意义,也存在着模糊性的意义。网络词汇的广泛使用使语言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表现上更加注重意义传达和展现自己的风格。网络词汇适用于社会底层表现自己的思想,传达自己的信念,使语言表现更加地简化、明了,使语言文化进一步向底层靠拢。

三、网络使语言文化更加重视与时代接近

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工具的适用范围和效率决定了语言的内在品质,也决定了语言文化的风格。时代的变化,对语言和语言文学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准确、及时地传递思想和信息是语言发展的方向。这就意味着语言的发展将由新字的开发向词汇的产生转变。而网络的产生使社会的每个群体都有词汇的话语权,可以自下而上地产生语言的影响。网络词汇的产生正是基于信息化的需求,适应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网络词汇的广泛使用对语言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词汇属于非官方认证的词汇,在正式的文学、文件中不会得到使用,但是它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网络词汇的简单易读性也适应社会人群对其意义的理解,从而使网络文学为大众所接受,增加了网络文学的影响力。网络文学影响力的扩大,影响范围的扩展,使语言文化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当前我国的语言文化受到网络词汇的影响,在语言表述上日趋简洁、明了,受读者的知识水平、兴趣需求等方面的影响,在表现形式上与社会大众日益接近。语言文化发生的变化反映了网络对我国社会产生的深刻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出现,普通的社会人群也得到了话语权,可以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话语表述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这些声音和话语总量巨大,影响范围也较广,对我国当前的语言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从总体看来,我国语言文化发展的趋向向能够更加真实反映社会群众的真实意愿方向转化,符合时代对语言文化信息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广泛近义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词新语 定义 来源 特点

1.引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都会不时地出现一些新词新语,这些新词新语的出现能快速地被人们接受、使用并在不同程度上帮助或娱乐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令我们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但是,到底什么才是新词新语呢?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

2.新词新语的定义

新词新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在之前的词汇系统中没有出现过,或者是能以不同的样式出现,并且是在最近几年出现的词语。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可分为遵循构词法和不遵循构词法两种。从来源上看,新词新语可以分为网络型、商业运用型、政治使用型和英语演变等类型。新词新语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自身公众性、广泛性、多元性等多种特点,能很好地被人们接受并运用。

新词新语的出现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反映。它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整个历史的进程,直接并且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鼎盛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新语出现率最高的时期。

3.新词新语的来源

3.1从网络中走向现实。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地运用。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现在的生活几乎离不开互联网。复杂的社会生活、疲惫的工作学习让更多的人选择在休息时不外出放松,而是在家上网。因此,大量的网络游戏应运而生,大量的论坛得到广泛关注。一些新词新语也在网络交际中产生。但网络上演变的新词新语也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事物重新定义它的名称。如论坛上的发帖者叫楼主,评论帖子叫盖楼,ID名叫马甲,等等。一种是根据中文,加入诙谐、搞笑的方式创造出英文版的词汇。如“不给力”叫ungelivable,“牛逼”叫niubility,等等。

3.2商业运用的需要。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各行各业不时地需要一个新词语来帮助某一产品的销售、某一程序的运营或者某一方案的实行。它们是反映新事物的代名词。如“抱抱装”,它是一种能让人感觉到被拥抱的衣服,这种衣服采用高科技布料制成,能模仿被爱人拥抱的感觉,而且能洗涤反复使用,被2006年11月6日的《时代》杂志评为“2006年最具创意新发明”。“巫毒娃娃”,是一种风靡世界的玩具、挂饰。它是根据非洲南部的巫毒教中施法的媒介而成型的。在被市场接受并广泛的销售后,人们对巫毒娃娃的喜爱使其成为人们对一种黑色喻意玩偶的统称。

3.3政治使用的需要。

国家出台的每项政策、方针都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名称,如房价调控政策、计划生育政策、诺亚规则等。2006年5月4-5日,第四届亚欧议会伙伴会议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与会的亚洲和欧洲29个国家的议会代表团及欧洲议会代表通过《大会宣言》。会议着重讨论了关系到人类福祉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其中,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讨论重点之一。来自英国的议员代表特纳・德斯蒙德引用《圣经》里有关诺亚方舟的故事时指出,如果欧亚这两个大洲能携手遵循“诺亚规则”,也就是在灾害来临前,做到未雨绸缪,共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那么必将会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3.4英语演变而来。

语言的灵活性很大,能从不同的方面吸收材料来扩充词库,外来语就是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在我国,使用的最多、最广泛的便是英语,所以从英语中转化而来的新词新语也是最多的。由于英语是世界通用语,使用范围很广,因此由英语改编出汉语中新词新语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如英语字母组合MTV,便是汉语中“音乐电视”的代名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MTV的使用率要远远大于“音乐电视”。CC族,指反对物欲享受、追求心灵健康、希望以自身价值创造新的文化生活方式的人。CC即英语culturecreative的缩写。英语字母和中文汉字的结合体也是时下新词新语的组成方式,如AA制。除此之外,还有单纯地从英语词汇的发音翻译过来的新词语,如托业,即TOEIC-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国际交流英语测评),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举办的为申请去美国或加拿大等国家上大学或入研究生院学习的非英语国家学生提供的一种英语水平考试。辣奢族,英语luxury的音译,指狂热追求名牌的人。

3.5新思想、新概念的产生。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出了一代比一代时新的新新人类,在这些祖国未来的人才中不乏缺少创新思维的。在根据社会现实而涌现的一批又一批的特征明显的跟风人后,一个又一个的新词语也应运而生。如啃老族,即拥有谋生能力但主动放弃就业机会,赋闲在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再如蚁族,指的是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体,特别是从高校毕业,拥有着高智商但还游离在社会中,还没有进入职场或者刚进入职场的群居年轻人。

4.新词新语的特点

4.1广泛性。

新词新语一旦形成,便有无数人追捧,特别是从网络中或者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新词新语,能被人们特别是密切关注网络的青少年广泛应用。不同的新词新语从不同方面深入到了经济领域、国家政策、教育界、医药界等各个领域。而广泛地被使用又间接地奠定了它们的使用性。

4.2通俗性。

新词新语之所以能那么容易并快速地被人们接受,其中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通俗性。一些被广泛运用的新词都是通俗易懂的,它们不像一些文绉绉的古文用词,也不像生硬的政治用语,需要去理解、去探究。所以通俗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新词新语的发展性。

4.3反映事物的敏锐性。

新词新语的产生是基于人们对一种新事物或者一个新概念的客观表达。这要求我们敏锐地捕捉到新事物或新概念的重点,并用一个词形象生动且准确地表达出新事物或者新概念的内涵。

4.4适时性。

每个时代都有它们特自的新词新语。新词新语是根据这个时代下,社会反映的大现象而生成的。它们不仅从另一面记录了这个社会的发展,而且客观地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5.结语

不管是哪种语言,新词新语的形成都是一个语言系统渐渐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来自于不同的方式,却同样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它们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改革,是历史的结果,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体现了人类的创新性、思维的灵活性,它们的出现记录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它们的出现使得人类的语言交流更为丰富,它们的出现激励着人类作出更多、更深层次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宗守云.新词语的立体透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2]徐奕琳.新新人类流行语.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钟吉亚.汉语外源词.华东师范大学,2003.

[4]王吉辉.字母词语的外来词语性质分析.汉语学习,1999,(05).

广泛近义词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术语 语义 泛化

科技术语,作为表现科学现象和概念的专门用语,具有严格的定义、确定的指称对象,运用范围很狭窄。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科技迅猛发展,新的科技术语大量出现。这些科技术语创造性地被应用在非专业领域中,语义发生变化,指称范围也随之改变,久而久之,成为词语的一个固定义项。这就是科技术语的语义泛化。

一、科技术语语义泛化的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大爆炸,科技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行业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些新变化通过日益发达的大众传媒被人们所了解和熟悉,丰富了人们的认识,提高了大众的文化素养,武装了人们的头脑。所有这一切成为现代汉语词汇更新、语义嬗变的根本前提。

其次,语义系统自身具有的先天不自足性,要求语义系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达到动态平衡。外部世界日趋丰富,有限的词汇量总是不够准确表达其复杂的内容,而语言又不可能全部创造新词,所以必须通过赋予旧词以新意来实现这种价值。这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再次,语用过程中,言语主体为追求形象、生动、新颖、幽默等特定的表达效果,或者有意使表达效果“雅”化,在某些情况下,非常规使用的科技术语,使其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

正是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科技术语才突破了自身的系统性和封闭性,突破了原本语义的单一性,才有机会被人们熟悉,从而进入到更宽广的交际领域。

二、科技术语语义泛化的表现

(一)语义的扩大

语义泛化突出表现为语义的扩大。语义的扩大主要是科技术语所指称的客观事物范围的扩大,即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由狭窄变宽泛。如“硬件”, 原指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计算机的各个元件、部件和装置的统称。语义扩大后借指生产、科研、经营等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物质材料等。

(二)词义的转移

语义泛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词义转移,即泛化后的词义明显突破了原词义的义类范畴,从而进入别的义项领域。如“骨干”, 原指长骨的中央部分,两端跟骨骺相连,里面是髓腔。现在则用来比喻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

(三)伴随着语义的扩大和转移,科技术语还常常被赋予一定的感彩

科技术语原本是中性的书面语,但是经过语义的泛化,其被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人们赋予它们或褒或贬的新的感彩。如“大动脉”原指身体上的主动脉;后用来指代主要的交通干线,具有了褒义色彩。又如“神经病”原指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病变或功能发生障碍的疾病,或用作精神病的俗称;后来在口语中用来辱骂别人,具有了贬义色彩。

三、科技术语语义泛化的方式

科技术语语义具有单一性、专业性、精确性的特征,这就使得科技术语不太适用一般的交际活动。因此要使科技术语由专业领域走向普通大众的视野,必须作出词义的改变。也就是在保留原义项的同时,在原义的基础上将词义扩大到专业领域以外,所指由专指到泛指、由精确到通俗。以下是科技术语语义泛化的主要手段:

(一)比喻

科技术语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比喻(主要是隐喻和换喻)的方式使其在原义之外产生新的比喻义,从而进入到普通词汇的行列的。因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比喻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而且通过比喻可以使严谨精确的科技术语变得形象生动。

比如“软着陆”,原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利用一定装置,改变运行轨道,逐渐减低降落速度,最后不受损坏的降落到地面或其他星体表面。比喻国民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过快增长后,平稳回到适度的区间,没有出现大规模通货紧缩和失业。泛指采取稳妥的措施使某些重大的问题和缓地得到解决。例如:“唯目前较可能的,应是在本港今年经济发展稳健下,楼价回调约一成,趋向软着陆,挤走部分楼市泡沫,促楼市渐趋中长期健康发展。”(香港《经济日报》2014年1月)

又如“阵痛”,原指分娩时子宫一阵一阵地收缩而引起的疼痛的感觉。泛化后,比喻新事物产生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困难。例如:“2013年石家庄正式步入‘地铁建设时代’,1号线和3号线部分段和站点开始施工。在给省城繁华区域带来交通阵痛的同时也带来了希望,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地铁时代的美好生活。”(《河北新闻网》2014年1月)

再如“近亲繁殖”,原指血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之间繁殖后代,比喻在人员培养或使用中,亲属关系或师承关系近的人集中的现象。例如:“只有领导干部能够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管好自己的身边人,才能彻底刹住“近亲繁殖”的歪风。”(《东北新闻网》2014年1月)

(二)引申

引申,是将专用词语运用于非专业语境,从而扩大其使用范围,使其直接衍生出某种新的意义。

比如“视角”,原指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角,物体越小或距离越远,视角越小;也指摄影镜头所能摄取的场面上距离最大的两点与镜头连线的夹角。泛指观察问题的角度。例如:“10年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始终在实践自己的承诺:以独立视角研究教育问题,以社会力量推动教育进步。”(《中国新闻周刊》2014年1月)

又如“跨度”,原指房屋、桥梁等建筑物中,梁、屋架、拱券两端的支柱、桥墩或墙等承重结构之间的距离。泛指距离。例如:“她出演的这个角色,年龄跨度很大。”

除了这两种语义泛化方式之外,也有些学者提到了双关(如“气管炎”/“妻管严”)和简缩(如“理疗”/“物理治疗”)。 这两种方式当中,前者在理解时需要借助一定的上下文,或用提示语进行标示,后者产生新义的情况比较少见。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一类还不算是语义泛化。

四、科技术语语义泛化的前景

科技术语语义泛化之后,突破了原本的单一性,指称对象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词义系统不断完善。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一改之前严谨庄重的语体风格,从而变得生动形象、轻松活泼。这些都使汉语词汇系统越来越完善。

用科技词语来充实一般词语是世界上各种语言中普通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更新的根本办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带来新产业、新知识,同时也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在这种环境下,创新使用科技术语也必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汤志祥.汉语词汇的“借用”和“移用”及其深层社会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5).

[3]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 李宇明.谈术语本土化、规范化与国际化[J].中国科技术语,2007(4).

[5] 贾海鹰.科技术语构词趋势之探讨[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4).

[6] 冯子薇.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词义的泛化[J].南京师大学报,1999(4).

[7] 冯子薇.专门用语的借用及其原因、条件[J].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6).

[8]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