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长恨歌原文

长恨歌原文

长恨歌原文范文第1篇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恨歌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长恨歌教学反思范文一《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按照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成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赏析指导”,就这一章的学习重点,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赏析示例”从该章所提出的学习重点进行实例分析。“自主赏析”,围绕这一章的学习内容,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其设计用意在于启发引导,指出途径,激发兴趣。

《长恨歌》是第一单元“赏析示例”,除课下注释外,课后还有详细的鉴赏说明。怎么教,从哪个角度切入,教到什么程度,都是教学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最后决定抓住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训练学生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完《长恨歌》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反思:

1、反复诵读,加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理解。

当代诗人于坚曾说:“一首诗是一个语言的场。”诗歌的教学尤其要注重朗读,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不断加深对诗歌感情、意境、内涵的理解。

2、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注重学生的学习评价。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并懂得与他人交流,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4、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让学生开展相互评价,充分地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学会赏识他人,学会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

长恨歌教学反思范文二《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鉴于此,在讲解诗歌时,我们首先以诵读为主。

诗歌是优美而隽永的文学,需要我们用心来体会,而朗读恰恰能使学生在对文章,特别是诗词的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风格不同的诗词,朗读的语音、语调不同,对学生的熏陶也有所不同。俞文豹《吹剑续录》曾载:“柳郎中(柳永)词,只好十七、八岁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不同的“唱”的情态,正是如今对诗词的朗读情态。《长恨歌》突出一个乐极生恨的主题,朗读这首诗,前面欢快,中间急促,后面低沉哀戚,最后喜中含泪,悲喜参半,这就要求我们同学在诵读时语调不宜过平。为了能让学生能更好把握语调,播放朗读录音。

其次,在讲解诗歌时,我们着重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貌之美,一是情之深,一是恨之痛,并在指导过程当中把古今描写女子的名句引来吟赏一番,并让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描写一个人时已经渐渐懂得抓其神韵了,从《诗经硕人》里面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魏晋唐元一直到雪琴《红楼梦》中黛玉的描写,这中间是一个大的跨越。进而启发学生懂得应该用怎样的描写方法来突出其人物个性。

在讲解情至深时,主要从事和情两点来谈,事从生前死后找,情从直接间接寻,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最后,对于千年以来争议颇多的主旨,我们一句带过了,千年都没解决的问题,了解就好,为之讨论明确答案则就没有必要了。

反思不足处:

一、预习不够,学生没有先结合课下注释自疏课文,导致理解课文时进度有点慢,下次注意布置预习。

二、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在主题讨论环节,学生的表达方面还有待教师的指导和加强。

长恨歌教学反思范文三选择《长恨歌》进行公开教学,是带着尝试的心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篇课文是块硬骨头,这篇课文不仅篇幅长,而且难度系数大,常常让人无从下手,不易把握,令人生畏。

我的理想是通过《长恨歌》的教学展示一种空灵、诗意、唯美、厚重的课堂。空灵飘逸,是筑于厚重之上的;唯美与诗意建立在实践创新之上的;浪漫与理想是建立在执着与感动之上的。

这是一节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我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大量留白,唤醒学生潜意识。一会儿引领学生陷入大家深深的思索,一会儿又通过朗诵让学生动容,深深地沉浸其中,一会儿一个不经心的问题引起学生多少联想啊!

这是一节让学生感动的课堂。用一片云去推动令一片云,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毕竟是1000多年前的诗歌,时过境迁,事过境迁,风流早已被雨打风吹去。还原千年前的悲剧,对千年后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我力图通过知人论世,生命对话,达到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通过“我歌长恨”——“我解长恨”——“我写长恨”几个环节的设置,引领学生逐渐深入对《长恨歌》主题,仅仅扣住一个“恨”字。通过杨贵妃之“恨”、李隆基之恨、“白居易”之恨三个角度进行探究,通过多种手法最大可能地把李杨帝王爱情还原成作为常人的爱情,让学生体会到李杨爱情的坚贞。通过白居易与湘灵的故事让学生对李杨爱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充满了悲悯情怀。从中也体会到白居易内心矛盾:他既恨李杨浪漫的爱情夭折留下无尽憾恨,也恨荒淫无度自酿苦果,所以我觉得作者感情是复杂的。诗词教学丰富的情感是通过学生的善感之心表现出来的,所以诗词课堂应该是培养拥有学生善感之心的天地。

长恨歌原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白居易《长恨歌》开篇将杨妃塑造成纯洁“处子”, 后世对相关诗句的理解存在一些偏颇。“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被誉为颇得《春秋》笔法。“回眸一笑百媚生”,被指为“形容勾栏妓女之词”。文章对此一一进行了辨正,并指出开篇的杨妃“处子”形象,对诗歌情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称杨妃以处子入宫,非实。《唐大诏令集》卷四十《册寿王杨妃文》: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册“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长女……为寿王妃”。《新唐书·后妃上》:“玄宗贵妃杨氏……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资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诏训女,而太真得幸。”《新唐书·玄宗本纪》:开元二十八年,“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寿王李瑁为玄宗第十八子,武惠妃所生。玄宗父夺子妃,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后人多认为《长恨歌》的处理是为尊者讳。宋·马永卿《懒真子》卷二:“诗人之言为用固寡。然大有益于世者,若《长恨歌》是也。明皇太真之事,本有新台之恶,而《歌》云:‘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识。’故世人罕知其为寿王瑁之妃也。《春秋》为尊者讳,此歌真得之。”明·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杨妃本出寿邸,而曰‘养在深闺人不识’,为君讳也。”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八:“‘养在深闺人未识’,为尊者讳。”

何谓“为尊者讳”?赵克勤下过一个定义:“为尊者讳,是造成委婉的一个重要原因。古人对于君父尊长的所作所为不敢直说,而要采取拐弯抹角、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表示。”①也就是说,“为尊者讳”重在委婉,而并不改变事实。这里,不妨参考一下其他文献对于杨妃出处的处理:其一,明刻《文苑英华》附《丽情集》本《长恨歌传》:“使搜诸外宫,得弘农杨氏女,既笄矣。”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取自寿邸,但是也没有否认得于外宫,并且强调“既笄矣”。《礼记·内则》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郑玄注:“十五而笄,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长恨歌传》称杨妃已经成人,至于已嫁未嫁,并未说明。这极易使人产生错觉,似乎杨妃入宫前是一个处子。其二,《旧唐书·后妃上》:“(开元)二十四年惠妃薨,帝悼惜久之,后庭数千,无可意者。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径直称杨妃以女官进见,略去其入宫前曾为寿王妃。

《长恨歌传》作者陈鸿颇具史才。《唐文粹》卷九十五载其《大统记序》:“臣少学乎史氏,志在编年。贞元丁酉岁登太常第,始闲居遂志,乃修《大纪》三十卷。……七年书始就,故绝笔于元和六年辛卯。”丁酉为乙酉之讹。元和元年十二月作《长恨歌传》之时,陈鸿已然在撰写史书《大统记》。《长恨歌传》中,他隐去玄宗父夺子妃的恶行,是本朝史家合乎情理的处理。《旧唐书》虽修于五代,而全用先唐实录国史。清·赵翼《廿二史劄记》卷十六“《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条:“五代修《唐书》,虽史籍已散失,然代宗以前尚有纪传,而庾传美得自蜀中者,亦尚有九朝实录,今细阅《旧书》文义,知此数朝纪传多钞实录、国史原文也。凡史修于易代之后,考覆既确,未有不据事直书,若实录、国史修于本朝,必多回护。观《旧书》回护之多,可见其全用实录、国史,而不暇订正也。以本纪而论……杨贵妃本寿王瑁妃,度为女道士,号太真,召入宫,此开元二十八年事也,本纪亦不书,直至天宝四载,始书册太真杨氏为贵妃,而绝不见其来自寿邸之迹。”《丽情集》本《长恨歌传》、《旧唐书》出于回护之目的,或制造错觉,或有意省略,而并没有改变杨妃原为寿王妃的事实,属于“为尊者讳”一类。白居易《长恨歌》言杨妃入宫时为处子,显然不应阑入此列。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清·张祖廉《定盫先生年谱外纪》卷上云:“(龚自珍)先生谓《长恨歌》‘回头一笑百媚生’,乃形容勾栏妓女之词,岂贵妃风度耶?白居易直千古恶诗之祖。”龚自珍理解不确。关于“回眸一笑百媚生”所本,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云:“白乐天《长恨歌》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盖用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云:‘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谁边。’”宋·王楙《野客丛书》卷十七:“吴曾《漫录》谓乐天‘回眸一笑百媚生’盖祖李白《清平词》‘一笑皆生百媚’之语。仆谓李白之语又有所自。观江总‘回身转佩百媚生,插花照镜千娇出’,意又出此。”周相录认为出自汉·崔骃《七依》②。《艺文类聚》卷五十七·杂文部三载《七依》:“于是,置酒乎燕游之堂,张乐乎长娱之台。酒酣,乐中美人进以承宴,调观欣以解容,回顾百万,一笑千金,振飞縠以长舞袖,袅细腰以务抑扬。”从崔骃《七依》到陈·江总诗句、李白《清平乐令》,再到白居易《长恨歌》,转相借鉴。《长恨歌》“回眸一笑”借自《七依》,同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及下文“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兼受《清平乐令》影响。崔骃、江总、李白所写,或为舞姬、或为美人,或为杨妃,均与“勾栏妓女”无涉。

《长恨歌》杨妃离去时对玄宗“回眸一笑”,不但不是“形容勾栏妓女之词”,恰恰相反,它逼真而传神地刻画了纯洁少女初见意中人的娇羞。“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二句,位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之后,“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之前。直至与玄宗共度“春宵”,杨妃的“处子”身份方才改变。女性神态因身份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章华大夫回忆自己年少时远游四方,春夏之交偶遇一位美丽的采桑少女,献上妙丽的诗句与芳香的鲜花表达爱意,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转贴于 “处子”羞涩单纯,面对章华大夫的追求,她稍稍有些亢奋,行为闪烁,“含喜微笑”,不好意思正视。这种“羞涩单纯”,其实是少女最为可贵的品质。同样,《长恨歌》“回眸一笑”,刻画出杨妃“初长成”“人未识”初涉爱河的纯洁少女的典型特征。“回眸一笑”是少女羞涩的笑,对意中人深情的笑,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笑。这种笑只存在于爱情生活的起始阶段,尤其是少女初见意中人之时,随着彼此了解的加深,少女转变为少妇,它会渐渐消逝,代之以神态娴静的笑、幸福的笑、满足的笑。

《长恨歌》开篇将杨妃塑造成纯洁“处子”,对诗歌情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与方士寻觅“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一段,存在内在的关联。《庄子·逍遥游》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歌中的“绰约”、“雪肤”,均出自《逍遥游》。如同《逍遥游》居于姑射山的神人“如处子”一样,白居易也将杨妃塑造成了处子,须知一个日后在蓬莱仙山成为仙子的人,身上是不允许染有污点的。《长恨歌》改造杨妃出处,一方面照应前面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因为只有“初长成”“人未识”的纯洁处子,才值得汉皇“多年”的寻求;另一方面,为玄宗与杨妃情感的持续发展营造了一个纯洁的开端。

“一朝选在君王侧”之后,白居易以玄宗的视角,描绘了杨妃的三幅美女图:“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神态之美、“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肌肤之美和“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气质之美。这三幅美女图的总体特征“是能最大限度地展示杨贵妃的美,并且是能够撩动男性的性爱感情的美”③。“回眸一笑百媚生”着意刻画杨妃的“神”,加之发生时间在前,所以被置于三幅美女图之首。《孟子·离娄》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刻画美人眼睛,离不开笑的点染,惟有将二者结合,美人才能光彩照人风神尽出。《诗经·邶风·静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陶渊明《闲情赋》:“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成功,在于它从“回眸”与“笑”的动态描写中去升华美。动态描写即莱辛所说的“化美为媚”:“诗想在描绘物体美时能和艺术争胜,还可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在动态中的美”,“它是一种一纵即逝而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因为我们回忆一种动态,比起回忆一种单纯的形状或颜色,一般要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所以在这一点上,媚比起美来,所产生的效果更强烈”④。“回眸一笑百媚生”,是对“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形象阐释;同时,杨妃“回眸一笑”,她的青春、灵动、羞涩、单纯的“处子”之美展露无遗,叫玄宗怎能不心旌摇荡,将爱情进行到底。

总之,《长恨歌》开篇的杨妃“处子”形象,是诗歌谋篇布局的必须,没有这一形象,诗歌就无法向下进展,就不会有杨妃生前玄宗对她的无比宠爱,杨妃死后玄宗的缠绵相思,以及延长出方士寻觅一段浪漫情节。当然,白居易改变杨妃原为寿王妃的史实,将其塑造为纯洁处子,还有更为深层的创作动机的原因⑤,不过那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畴。

① 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6页。

② 周相录:《〈长恨歌〉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195页。

③ 王富仁:《角度和意义,所指和所能: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名作欣赏》,1992年第3期。

④ 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页。

长恨歌原文范文第3篇

从结构和内容上看,《长恨歌》是一首篇幅宏大,层次清晰、结构谨严,情节曲折的传世之作,生动地描写了玄宗与贵妃的爱情悲剧。《长恨歌》共有一百二十句的长篇歌行体叙事诗,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有三十句,写的是李、杨相爱的经过,充分地渲染了杨妃的天生丽质和玄宗对她的宠爱。第二部分,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夜雨闻铃肠断声”,有二十句,写的是安史之乱暴发,致使明皇入蜀避祸,杨妃马嵬坡惨死。第三部分,从“天旋日转回龙驭”,到“魂魄不曾来入梦”,有二十四句,写的是安史之乱过后,明皇触景伤情,睹物思人,别梦难成。第四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四十六句,写的是临邛道士作法,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魂魄,从而引出两人的七夕誓言,生死遗恨。全诗篇幅宏大、结构谨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围绕两人的爱情悲剧这一主题,精心创作的。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诗人对于两人的爱情悲剧的感叹,是对于爱情受政治伦理摧残的伤情。

《长恨歌》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诗人在创作《长恨歌》中选择了爱情悲剧的主题,但即使是在风气较宽的唐代,尽情讴歌女性美的描写也已经对传统道德规范造成了冲击。也就是说,白居易在这样处理这样的感情问题时,他也不得不进行斟酌。这使读者想到诗人的早年的恋爱经历。在结婚前,白居易曾与一位名叫湘灵的女子自由恋爱,但家庭和社会不能接受这种婚姻,原因即在于门第观念和社会风尚的阻碍,没能结婚。诗人被迫与自己相爱的人分开,乃是迫于世俗礼法和所处环境的无奈。诗人对此惟有痛苦无奈何地接受,再加上家庭对白居易幼年的影响,白居易在道德与感情问题的选择上也常常陷于困境。或许应该这样说,这些来自早年生活的情感体验便构成了他不畏“结靡”之攻击而大胆进行感情主题创作的动力。

由《长恨歌》中的故事来看,其涉及的事件都是历史上的大事件。回顾当时的历史,在政治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同时,社会风气的开化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所没有的。在中唐时代,人们回顾这段历史还反映着当时人们追求富贵和美色的风流时尚以及怀念盛世的思想潮流。因此,李、杨故事的魅力不可避免的与它包含的政治内容有关。这个故事又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引线。在封建社会中,其权力结构将皇帝置于政治生活的中心和最高地位,天下兴亡系于皇帝一身,因此,当时人们在总结安史之乱的教训时,李、杨的关系自然就成为议论的中心。然而,在诗人创作《长恨歌》过程中,李、杨故事并没有向失德荒政、女色祸国的政治解释模式发展,而是转向赞叹、歌颂忠贞爱情的爱情悲剧这一主题,这基本上是属于民间传说的。这说明在这种主题转变中,民间叙事模式和其中所反映的社会大众心理,起了关键作用。它遵循了美妇题材和爱情题材类作品的一般趋势,满足了人们感情的一般需要。故事的主人公唐玄宗是唐朝历史兴衰转折期中的关键人物。由于受重道德、轻爱情的传统观念之根深蒂固,读者对于本诗的认识,便常常混淆起来,以伦理的批评取代审美的评价,从而产生了理解上的困惑与分歧。

长恨歌原文范文第4篇

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①,

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②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③上多。

【注释】

①长恨歌:白居易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写的一首长诗。

②石壕村:杜甫《石壕吏》中的故事发生地。

③长生殿:唐都长安城郊的皇家园林,即今西安市临潼区的华清池。清代剧作家洪升据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的内容,写成了戏曲《长生殿》。

【背景】

袁枚,清代诗人、诗论家。他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著作。

乾隆十七年,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写了《马嵬》诗。他从自己与爱妻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李杨情事,认为百姓的生离死别不胜枚举,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

【赏析】

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开始,陆续涌现了不少以唐玄宗、杨贵妃在马嵬的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中大多对李、杨的爱情悲剧表示同情。清代袁枚途经此地时,却有别于常。他由杨贵妃自缢于此,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歌》,再对比联想到杜甫的《石壕吏》,将目光从帝王后妃的身上转向民间,对历史事件和之前的一些文学作品表明了独到的见解。

长恨歌原文范文第5篇

童年的歌,在记忆中徘徊

9月里的一天,80后的上海姑娘顾盼去医院看望外公王之炀。前不久,老人被查出肝癌晚期,住进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生说王之炀情况不太乐观,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人世。全家人都强忍悲伤,想尽办法逗他开心,可老人啥也不想吃,啥也不愿说,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看见外孙女,王之炀突然交给她几张纸,那是几张医院的选餐纸,在纸页空白的地方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小字,仔细一看是一首标注了曲谱的《长恨歌》。王之炀喜爱书法,写出来的字一向潇洒俊逸,然而纸上的字却有些潦草。顾盼可以想象,外公是怎样撑着病体,艰难地一笔一画写下这张简谱的。王之炀轻声说:“我小时候的国文老师是前清的秀才,教过我们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这几天,我一直想起当年学过的曲谱,就给《长恨歌》编了曲,但唱起来有些拗口。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人能把我的曲子完善一下,唱一遍给我听。”

看着外公一脸遗憾,顾盼心里万分沉重。如果这是外公的愿望,那么不管多困难,她都要将其实现。几天后,趁着外公精神状态不错,顾盼缠着他唱了一遍《长恨歌》,并用手机全程录了下来,顾盼的想法很简单,自己能力有限,她要把视频传到网上,求网友们帮忙实现外公的心愿。

当晚,顾盼制作了完整的视频,并发了一条微博:“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哀艳动人的诗句书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外公被查出肝癌晚期,时日不多,老人最后的心愿就是能看到有人给《长恨歌》加上配乐,唱一遍给他听。请小伙伴们帮忙转发,谢谢!”

伴着祝福,歌声飞遍天涯

顾盼没有想到这条微博短短几天就被转发了五万多次。网友纷纷留言,祝外公早日康复。也有网友转发给身边会唱歌朋友和演艺圈的歌手们。

一句句祝福和鼓励像是一簇簇火苗,将顾盼的心照亮。她把这些祝福都念给了外公听。王之炀欣慰地笑了:“替我谢谢这些孩子,他们能喜欢这首古调,真好!”

几天后,音乐人卜磊回复顾盼:“看到谱子和词了,我马上去找编曲和演唱,一定让老人如愿以偿。”卜磊是古风音乐团队“墨明棋妙”的创始人之一,曾创作过《盛唐夜唱》《如梦令》等中国风的歌曲。

卜磊邀请好朋友搭档丢子为《长恨歌》配乐。丢子在仔细研究了王之炀老人手写的简谱之后,用尽可能忠于原谱的旋律进行了编配,以乐章的形式表现,用了两天的时间完成了《长恨歌》的第一乐章,然后把曲子交给了另一位古风圈“大神”音频怪物。

音频怪物本名李楠,是一位网络歌手,喜爱粉丝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妖”。他的声音磅礴大气,而且音色百变,不仅擅长演唱,也擅长配音。2014年春晚《空空拜年》节目中众多动物的叫声就是他的得意之作。他接到曲子的第二天,就完成了两个不同的版本,连同对王之炀爷爷的祝福一同上传到了微博。

顾盼万分激动,当初她只想着有爱好唱歌的网友为爷爷唱一首歌。没有想到,外公的心愿竟得到了音乐人的响应。顾盼把歌下载下来放给外公听,王之炀听得津津有味,一边听一边说:“真好听,比我唱的好多了,真难为了这些孩子,替我谢谢他们。”

此后,全家人围绕在王之炀病床边时,讨论的最多的话题也变成了《长恨歌》。几个小辈特意学唱《长恨歌》,合唱给老人听,在病房里开了一个小型的音乐会。在歌声中,王之炀忘却了病痛,露出欣慰的笑容。

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

能得到众位音乐人的鼎力帮助,顾盼已十分满足,可她没想到,这场“心愿行动”继续在网上传递。

10月13日,音乐人洪尘将老人的视频重新编曲剪辑,邀请朋友吹笛子配乐,悠扬的音乐中,王之炀老人的声音充满古朴的韵调。这一版本传到网上之后,短短几天下载量就突破了十万。“好妹妹”乐队成员秦昊自弹自唱,为王之炀献上一首吉他弹唱版的《长恨歌》。

接着二胡版、琵琶版、钢琴版、竹笛版、古琴版、京剧版、越剧版、摇滚版、吴语版等……参与翻唱的人越来越多。一些音乐网站跟风整理出网友翻唱辑,一曲《长恨歌》已经衍生出近百个新版本,演员姚晨、音乐制作人袁惟仁、龚琳娜也纷纷在微博中祝福王之炀。

每天下班后顾盼都会赶往医院,把各种版本的《长恨歌》放给外公听。她指着微博上几千页的转发对外公说:“这里的每个ID都代表着一个真实的人,他们都在祝福你。”

王之炀笑得特别开心,在平板电脑上一字字写下了感谢的话:“我在病中做了点小事,不想受到广大网友的欢迎,不胜荣幸。感谢网友们的鼓励与祝福,我一定坚定信心,战胜病魔,为发扬传统文化多作贡献。”

在潮水般的祝福中,有一位网友让顾盼感触最深。一位身患白血病的黑龙江姑娘临终前用手机录下了自己的歌声,托一位朋友转给顾盼。姑娘的家人告诉顾盼,这位姑娘在去世前意气消沉,整天不说话,看到视频后,姑娘哭着说:如果一位85岁的老人都想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那么她也应尽一份心,最起码让人记得她来过这个世界。顾盼说:“我会永远记得这位素未谋面的姑娘,等我有了孩子,会教他唱这首歌,告诉他这个关于勇气的故事。”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青春岁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河北省委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