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极品女仙

极品女仙

极品女仙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余;仙女湖景区;旅游产品;定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170-02

一、景区旅游产品策略

(一)景区旅游产品

根据仙女湖景区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和分布,目前景区可以开发的产品有:(1)生态旅游产品。仙女湖景区生态环境良好,岛屿林立,树木苍翠,碧波荡漾,百鸟竞鸣,群猴嬉戏,生态旅游者可以在青山绿水间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极妙境界。(2)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仙女湖诗情画意般的山水,烟波浩渺的空景观,是文人墨客创作的绝好去处,仙女湖自然清新的空气,远离城市的繁华,是商贾巨富休闲放松的绝佳地段;仙女湖与城市近距离的接触,也是工薪阶层周末放松的好地方。(3)水上体育产品。仙女湖湖面开阔,水质清澈,可以建设大型水上体育活动场所,提供垂钓、游泳、戏水、滑水、划船、赛艇、帆板、水上滑翔等活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游客体育活动和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使之成为能够吸引游客和留住游客的水上乐园,成为仙女湖旅游的一个增长点。若乘游艇于水中,可赏万年之古桥。成立游艇俱乐部和仙女湖体育健身基地。(4)科研考察旅游产品。景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良珍贵树木种2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0多种。野生动物兽类37种、鸟类39种、鱼类14科(54种)、观赏花木52科(190种),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 (5)文物考察旅游产品。仙女湖古建筑和文物古迹众多、寺庙林立,景区内书香犹存的卢肇读书台、灵火独耀的昌山庙、历尽沧桑的万年桥、钟乳嶙峋的洪阳洞、巍峨苍虬的龙王岛、仙姿飘逸的白鹭山庄等景点,具有较高的文物科考价值。(6)民俗体验旅游产品。典型的有昌山庙会、观音法会,还有傣族度假村每年农历三月举行的傣家泼水节、刀山火海的彝族农历二月初八的刀竿节和农历七月的火把节等。

(7)摄影旅游产品。仙女湖是“七仙女下凡”传说和“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景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山岛港汊引人入胜,处处景色迷人,景情入画入影。景区可与市内各大婚纱影楼合作,推出仙女湖婚纱摄影游。针对摄影爱好者,可定期举办仙女湖摄影比赛,将优秀作品在景区道路两旁建画廊展出,这些照片也可以在网上展出,成为市场推广的有效工具。(8)节庆旅游产品。在节庆期间,景区可依托现有的“中国新余――东方情人节”、 “天工开物旅游节”等各种规模和形式的节事活动,组织旅游者参加节庆活动在景区休闲和住宿。(9)商务会议和企业培训旅游产品。景区可充分利用白鹭山庄和花园山庄的宾馆会议室开发会议产品,为前来参加会议的人员提供自然文化观光旅游活动。还可以与市内一些大型企业联系,使其将商业培训的场所选址在仙女湖景区。(10)农家乐旅游产品。景区周边有丰富的经济林资源,四季花果飘香、硕果挂枝,景区可将其开发成乡村生态观光、农家体验式旅游为主的特色农家乐。开展农家土菜、休闲和垂钓等多种形式的农家农事活动,突出“土、农”两字,适当增加旅客参与项目,如水果采摘,水产捕捞、土菜采集等,吸引游客体验田园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受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乐趣。

(二)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完善

1.餐饮产品的开发与完善。仙女湖景区不仅拥有野生白果、松子、板栗、杨梅、草莓、金橘、竹笋、蕨菜、茉莉花、杜鹃花、栀子花等山野蔬蔌,鱼类资源更是丰富,盛产的各类鱼、蟹、蚌、螺等达二十多种,对餐饮的开发完善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在景区门票中附加一份餐饮代金券,鼓励游客在景区内用餐,既可以促进餐饮产品的推广又带动了景区农副特产的销售。(2)规范餐饮收费,根据景区统计数据,游客在景区餐饮消费较少,主要原因是景区内餐饮价格高、乱收费现象严重。(3)改善用餐环境,目前景区餐饮条件差,很多饭店桌椅摆放杂乱、地面满布油污,因此景区应规范餐饮店面管理,从而提升整体旅游环境。(4)推出具有仙女湖特色的鱼宴、鱼制品,增加野菜与野味餐饮种类,如山上的各种野菜、野果,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

2.住宿产品的开发与完善。仙女湖景区可供住宿的有龙华度假国际大酒店、名人岛、白鹭山庄和花园山庄的星级宾馆、九龙湾狩猎度假村和傣家度假村,住宿条件比较完善,可以满足多种游客的需求。价格也比较适中,一般标间60元/人,含餐费平均每天100元/人。但实际入住率很低,原因除了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短外,更主要的是经营不当、缺乏宣传。景区在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将住宿融入进去,加大住宿设施和住宿环境方面的宣传。还可以提供专门的露营区,由景区提供帐篷等服务设施,供游客租用,满足游客在野外宿营的旅游感受。

3.旅游纪念品开发与完善。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既能增加旅游景区的收入,又能彰显旅游地的特色,促进旅游地的宣传。而仙女湖作为部级风景名胜区,却没有可值得游客购买的旅游纪念品,游客从仙女湖归来,看不到仙女的踪影,品不出仙灵文化韵味。所以,景区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开发自己的旅游商品。如:(1)仙女下凡、仙女飞升、景区风景纪念币;(2)成套仙女神话故事书签、邮票和明信片;(3)一面为仙女像,另一面为干宝《搜神记》所载仙女故事原文,或其他文人游览景区纪念诗文的折扇;(4)有仙女湖景观、仙女绣像和相关诗文的方巾、挂画、摆件等夏布绣品;(5)绢布、玻璃、水晶、瓷质、铜质、珐琅质甚至镀贵金属质地的仙女塑像摆件和手机挂坠;(6)利用湖区紫竹,制作绘有仙女图像的竹笛、竹箫、竹剑、竹笔筒、竹篮等。

4.景区土特产的开发与完善。景区可供开发的农产品土特产种类丰富:(1)仙女湖内自然生长的优质鲜鱼可加工开发成多种口味的袋装或罐装熟食;(2)游客自行采摘仙女湖九龙山深山老林茶籽,现场压榨、制作仙女湖茶油,包装应体现仙女湖仙灵文化特色;(3)仙女湖九龙山盛产高峰龙茶,可在景区设茶坊,请游客参与茶叶的采摘、传统制茶工艺加工、茶道表演。

此外,还有仙女湖野生竹笋、香菇、蕨菜、白果、松子、板栗、杨梅、草莓、金橘、茉莉花、杜鹃花、栀子花等特产,都可以引导游客参与采摘、加工制作。

二、产品定价策略

(一)景区定价情况

旅游产品的价格包括了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和旅游服务类产品的价格。目前,景区游览票统一定价为120元/人次,包括门票90元/人次,船票30元/人次,景区门、船票实行“两票合一”通票制。针对以下人员给予优惠:(1)在校学生(凭学生证,不含研究生、博士生和在职进修类学生)6人(含)以上团体门船票实行五折优惠;(2)现役军人、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可免门票(不免船票);(3)1.1米以下儿童可免门票和游艇、大船票;1.1(含1.1米)至1.4米以下儿童门票和游艇、大船票减半;(4)旅行社带团经理(凭旅行社经理资格证)、导游(凭国导证)、旅行社带团工作人员(凭区旅游局核发的证件)、司机等行业认定的司陪人员可免门票和游艇、大船票。

仙女湖景区门票价格比国内很多著名景区门票价格都要高,据笔者两次游览调查,不只是景区门票价格,景区内的餐饮、旅游商品的价格普遍比其他景区同类价格高。但景区主要客源地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旅游产品的定价既要考虑成本,还要考虑竞争环境和消费者承受能力,因此价格的制定对旅游地的长期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必须灵活而准确,否则不利于旅游地形象的建立也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

(二)景区定价策略选择

景区应深入了解旅游者的需要和价格承受能力,为其设计和提供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根据实际情况对价格进行适当调整,创造出更高的旅游者价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独特、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下几种定价方法可供参考:(1)产品绑定定价:将一部分产品共同绑定来进行销售,如将门票、船票、餐饮代金券、购物代金券、住宿代金券等绑定销售,对整个旅游产品进行合作营销。(2)游客自主定价:景区可将所有景点游览项目和价格分别列出,推出优惠套餐,由旅游者自行决定游览项目和路线,这样定出的价格更符合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也为这一定价法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保证。(3)产品类型定价:景区可将其旅游产品按类型分类,如生态探险游、休闲度假游、体育健身游、科研考察游、民俗体验游、商务会议游、婚庆游、摄影游、农家体验游等,不同的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来吸引不同的游客。(4)游客差别定价:除了对学生、老人、军人等群体有特殊定价外,对专业科考人员、体育赛事锻炼者、绘画写生和摄影爱好者、家庭集体出游者等,采取一些特殊的价格策略来吸引这些市场。(5)积分优惠定价:对多次造访的游客可根据累积的消费积分给予一定的折扣与优惠,既可以鼓励消费,又可以增加游客的忠诚度。(6)团队优惠定价:对所有超过一定数量的团队游客都给予优惠,而不仅仅是限于学生。(7)季节差别定价:在旅游淡旺季差别制定各个季节的价格,或通过赠送旅游纪念品、增加旅游项目等方式变相降价。

景区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就是上述各种定价方式的组合,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景区应选取不同定价方法加以组合运用,以实现营销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洪岱.中国旅游业的品牌化诉求[N].中国旅游报,2000-06-26.

[2]李艳,牛志文.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塑造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5).

[3]王裕,韩振华.关于旅游品牌的深层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1,(6).

[4]郭威.旅游规划学教程[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5]王洪滨.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极品女仙范文第2篇

词典三:仙女山的谜团

仙女山从山脚下到山顶上,一路上全是青石板铺就的石梯,石梯共有999级,取九九长寿之意。山道两旁桉树排列成行,有如绿色深巷,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不远处,烈日的光线如条条皮鞭炙烤着空旷的平坝,树叶的倒影犹如一把把深插大地的钢刃,梭角分明,黑白对立。我们行于两旁郁密的树荫下,登山的石梯间,清风拂面,分外凉爽。昔日元结于江华县登山远眺,立于一无名小亭边,灵机一动:“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大地,而清凉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欤?”我们今日登山之道,以此推之,也足可称“寒径”了。

从山脚我们一路逶迤而行,但见树丛茂盛,山道幽秘,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隐约意境;那“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惟美画面,一瞬间,几乎打乱了我采风前自己暗暗定下的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那一系列疑问。

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张若虚面对一轮明月写下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千古名句,此刻,面对仙山的悠远宁静,和风丽日,我更深刻体悟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意味。明月清风,秀木翠林,面对千年短暂的历史,它们仿佛从未改变过什么。彭祖当年修身炼功、导引行气之时,它们一如今天,风起于当起之时,云落于当止之处;叶郁于当生之季,树枯于当养之节,在这风起云落,叶枯叶荣之间,大自然的秀丽带来了人世的奇迹与造化,它终又将这些神奇与造化一一收拢进幽静的山林之中。山无言,树无语,给后来者徒留下一片“长江送流水”的澄明,留下众多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与疑惑。

在仙女山的众多谜团中,我个人认为,为首应算彭祖800岁长寿之谜。众所周知,人类至今可考的最长寿者,年高还没有超过150岁的。以彭祖所处时代的文明程度,人平均寿命均不足50岁,而彭祖单以八百挺身而出,这事即便放在今天,也犹如痴人说梦;但此事如确为杜撰科幻,最根本的问题便直接指向“彭祖”这个人物的可信度上。如果那样,我们今天所谈及与彭老寿星有关的一切,便如同妄言一棵扎根空中向下生长的大树。

对于彭祖的年龄,近来史学界中一派认为,所谓彭祖年长八百,实际上是大彭国存在的年限;而“干支派”则据西汉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住宅所得竹简推断,彭祖活了767甲子。按上古的干支记日法,甲子是60日,所以彭祖活了46200日,约合126岁;而据一些民俗学家考证,在四川彭山地区,流行着一种以60天为一年的所谓“小花甲”的记岁之法,以此推之,彭祖真实的寿命应在130岁左右。客观而言,民俗学家的考察与史学界“干支派”的推算大致吻合,关于彭祖的年龄,今天人们大多也约定俗成,以此定论。

仙女山的第二大谜团,便是那家小饭店的李姓房东给我讲的“仙女山天然八卦图”。后人据之誉曰:“山似太极,太极为山。”据老人言,有关部门曾对本区域进行过航空遥感测绘,在冲洗出的航拍图片上,人们惊奇地发现:仙女山、泸溪河、南河三者形成一个天然的阴阳八卦图。而在有关的宣传手册中,对于“仙女山天然八卦图”有着更为详实的描述:寒潮来临之季,天阴气暗,冷风急骤,站在山中的某个凉亭上,游人便可看见极为生动的立体天然太极全景,沿层层石阶而上升的仙女山脉正是一条阳鱼,从鱼尾牌坊处逶迤直上,越升越高,经由彭祖山庄达于顶处,成一上翘突兀的鱼头,气势恢宏的慧光寺恰在鱼头突兀的最高处。在此,阳鱼鱼头陡然断为高崖,崖下则又悄然微微隆起一脉,渐隆渐高渐大,环抱仙女山脉而下,最后又成一硕大的阴鱼鱼头,与仙女山尾部阳鱼鱼尾相接。

在这天然阴阳图阵中,更为奇特的说法是:阳鱼之山由低向高升起,阴鱼之山由高向低降下。据说这恰应了阳气上扬,阴气下沉的太极原理,而我们今日冒昧造访的彭老寿星,他晚年养生修练及死后的墓葬处,都恰好正在阳鱼的鱼眼上。如果这一切果真成立,这其中的玄机妙学,恐怕是我们无法用巧合来一一加以详解的了。

从地理角度而言,仙女山半山腰以下,以彭祖墓为界,起码在当地山民心中,这是名词学意义上的一个分界线:此界以下,为道家文化场所,主要供奉有祭祀彭祖的祠堂与传说中他当年修行及“登仙”的遗址,他们称为彭祖山;此界以上,山为释家宝地,建有慧光寺,乃佛教圣地之一,当地人称其仙女山。由此也可看出,所谓“仙女山”,准确地讲,其实是指我们今日造访的仙山的“上半身”。而当地人将仙山的“下半身”称为彭祖山,彭祖墓安放于此,固然是最为直接的原因,但当我联想到彭老仙人终生孜孜不倦倡导并实践的“房中秘术”,这种“下半身”的山位,在大自然的冥冥造化之中,仿佛又蕴涵了更多的意指与玄机。

仙女山一山分两界,佛道两重天,犹如河水与井水,千百年来,各自流淌,互不纠纷,在中国历史上也罕见异常,这可谓仙女山的第三大谜团了。

词典四:彭祖祠

在神州众多的名山大川中,仙女山海拔并不算太高,山势也较平缓,这种独特的地势,使众多的历史遗址较为集中的聚拢在山间。就以彭祖墓一线而言,山的“下半身”就座落着彭祖祠、彭祖养生斋、彭祖墓、壁山寺等名胜古迹。其中又可以彭祖养生斋为中轴,左边分布有彭祖祠和壁山寺,其上为彭祖墓。

日过晌午,我们到达彭祖养生斋,这是一座古香古色的中式建筑,斋前大门上有一副繁体的对联:“品佳肴得康乐长寿,集善斋以养身健体。”一对石雕的麒麟无声无息稳坐在大门两边,一位服务员站在养生斋的大门口,若有所思望着门前寂静的山道。进入餐厅,桌椅林立,但空荡无人。斋后有一空坝,一照壁立于坝前,前书一斗大“寿”字,后雕彭祖采药图。坝内小桥流水,亭台长廊,众多悠闲的青年人集聚于此,或看报聊天;或打着时下红遍全国的“”,坝内一方小小天地的喧闹与生机,相比外面仙女山若大的冷清,方寸之间,恍若隔世。

从养生斋左行,不远外便是彭祖祠,祠堂不大,但仍香火不断。祠中,几根粗大的长香笔直插在香炉中,香烟缭绕,透过阵阵烟雾,祠中的彭祖雕像若隐若现。进入祠堂,彭祖雕像仙风道骨、白眉长须自不待言。祠内供奉着一尊道家老子的雕像,讲解员解释说这就是依东方长寿第一人彭祖的形象演义而来的。我怀着对先人的敬重,虔诚地敬上了三柱清香。

词典五:彭祖墓与慧光寺

中国道家历来把彭祖奉为先驱和奠基人之一,许多道家典籍保存着彭祖养生遗论。先秦时期,彭祖在人们心中是一位仙人。到了西汉,刘向《列仙传》把彭祖列入仙界,并称为列仙,彭祖逐渐成为神话中的人物。

沿着通幽的石径往上又登了200多级石阶,书着“高山仰止”的石牌坊赫然展现,此处即为彭祖仙室也。进得仙室大门,石阶正中一幅太极图吸引了我。太极图本是我国先民对宇宙本源的一种图象概括,道教认为天地万物莫不因阴阳交会得以形成。但见石阶中的太极图阴阳两尾鱼首尾相接,互为环抱成一圆状,阳鱼色白,阴鱼色黑,鱼各有一个眼,整个图案大气磅礴,独具匠心。拾级而上,进入仙室,室中正面是彭祖塑像,两旁各有几组表现彭祖导引术的浮雕,人物诩诩如生。仙室后院便是彭祖墓,墓坐东向西,被四周群山环抱着,犹如安放于一把硕大的绿色交椅上。仙女山本身就是个天然太极,而彭祖墓恰恰就在阳鱼鱼眼的位置上。据说此处气感尤强,从古代堪舆的角度看,这确是一处少见的风水宝地。

步出彭祖仙室,登上通“九天”之路,路旁有个八角亭是观睡仙女的最佳去处。游人站在八角亭中,朝南望去,可见江口镇后方的三座山组成了一个头枕南方,身向东北伸展的睡身仙女,美丽的头部尤为清晰,腰以下则渐渐隐入丛林山峦中了。从八角亭上九天通道,道路越显曲折,山道险处不断,游客更显得稀少了。据传九天栈道是依山开凿而成,垂直高度约20米,石阶陡而峭,人行走时必须抓牢两旁的铁索链,但无限风光总在险峰,只有登临绝顶者,方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秀美壮丽。

走完999级石阶,我便到达了仙女山顶峰。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东南面一带,梯田层层、村落棋布、大道如带、环绕山间;西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川,一片绿色融入烟波浩淼之中。仙山极顶处乃佛教圣地――慧光寺。慧光寺除了大雄宝殿、弥勒殿外,还有仙女洞。最为奇特的是仙女洞所处的地势:仙女洞下临绝壁,绝壁断崖处建有三桥连接,洞前飞阁建于桥上,半是天成,半为人工,建筑构思之巧妙着实令人惊叹。游人行走在其中,如临悬空之窗,惊险无比。当地人说:无桥到不了仙女洞,但有桥无飞阁,光秃秃的景致亦会令不少游客怯步。关于仙女山的由来,在仙女洞洞口,一位居土老婆婆对我说,当年汉武帝刘邦被人追杀逃到此地时,一民女将其带到家中并拿出红薯让他充饥。事后其家人认为其女行径有饽伦理,民女不得已自尽,以示清白。刘邦称帝后,便派人四处寻找,欲意召其进宫,得知真相后便封其为“仙女娘娘”。故此山称为仙女山。此说是民间传说中仙女山山名的由来,但据史书记载,仙女山又名彭亡山、彭女山,彭亡者,因彭祖亡于此,彭女者,因彭祖亡后其三女儿结庐守墓,善采药治病,为当地乡民谋福,乡人视之若仙,后人为纪念她,将山命名为“仙女”。

极品女仙范文第3篇

倪萍在此之前已经通过了电影《美丽的大脚》证明了自己的表演功力,倪萍可以将这类农村母亲的形象驾驭得举重若轻,仿佛她从始至终都植根在那片土地上,是那片土地的母亲一样,有着相同但独特的脸庞。在这部电影里,“德贵家的”这个没有名字的角色也被她以充满张力但毫不逾矩的方式呈现出来。

细观“德贵家的”这个角色,却可以在这个人物之下看到更多深层的含义。在结构主义诞生之后的半个世纪内,被能指和所指所加深的二元对立模式曾经对于一个后工业革命时代的扁平化思维所形成的深刻有力的批判性冲击渐渐成为一种常识,假若我们不再宣称自己是或不是一个结构主义者,那是因为符号分析的意识已经变成了思考和导演的基本智慧。这部电影中,通过对身份和生存形态的双重话语进行分析便处处可见这种结构智慧的发挥所留下的印记。

一、 双重身份话语的对立

名称是一种身份权力的象征,一个人的名字和别人对他/她的称谓即代表着这个人在一个集体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和与这个集体里其他人的关系。从这个前提出发,倪萍所饰演的“德贵家的”似乎成了一个格外忠贞的语言代码。这个名字首先已表明角色本身是一个被剥除了其他社会关系的人,对于他者甚至对于她自己,唯一重要的似乎就是她是德贵家的一个成员。造成这个效果的一部分原因是电影叙事者,即她的外孙女。外孙女所获得有关姥姥的历史只是只言片语的二手资料,这个受限制的叙事视角使得“德贵家的”与小镇外的其他关系被粗略地一笔带过。这叙事者的选择已经提示了一种意图,导演所想要强调的就是单纯发生在这个小镇里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德贵家的”这个符号的所指无时无刻不在辐射着它的统治力量,改变着她与仙仙两代人。当仙仙从同学口中得知她并非母亲亲生,这个事情在得到了母亲的证实后,她跑出去,走街串巷地喊着“德贵家的就是我妈!德贵家的就是我妈”;当仙仙从省城放假回家,“德贵家的”去收水费卫生费散发着女儿从省城买来的糖,邻里纷纷对这个苦尽甘来的女人刮目相看,以往连门槛都不让其跨过,现在一口一个“德贵家的”和她攀起近乎,第二天,她就带着仙仙去扫街,仙仙在她身边跳起了芭蕾,成了这个小镇的仙女。这个称谓似乎是一个纽带,明确着属于“德贵家的”这个集合内的和集合外的人的^别,每当外人叫起这个名字一次,一种共同的归属感就在这两个女人心中被强化一分,让她们不由自主地为这个名称的荣誉效忠。

寡妇作为一个在文化观念和两性意识中都极为特殊的群体,在电影中得到过很多表现,例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玛莲娜、《红高粱》中的九儿、《菊豆》里的菊豆……不仅仅在现代作品中,寡妇这个身份意义还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性,以至于在各类艺术体裁中都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型,有着与这两个字的能指不相对称的,激烈波动但不动声色的所指内蕴。我们对这种所指内蕴的认识的积累已经变成了一种像诠释学大师伽达默尔所说的“前见”,我们的“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着某种前见”,我们对于寡妇这个特殊的群体的暧昧前见成为了寡妇在电影语境中得到理解的前提。但是“德贵家的”确乎在某种意义上挑战了此种前见,突破了了寡妇这个意义结构对她的束缚。这部电影也由此变成了观众前见――亦即寡妇这个原型结构所代表的传统价值和这个具体角色之间的一场战争:她在德贵死后变成了德贵,挑起了家庭的大梁,没日没夜糊纸盒、扫马路,仔细入微地照顾仙仙以及仍然要强和自尊地独立生活。她在电影里的口头禅就是:能行!“德贵家的”用一种强大的乐观和毅力克服着邻里的歧视,生活的困苦,没有低头认输。甚至在仙仙去省城学跳舞,老师了解她们家庭的经济情况下表示如果困难可以少交路费,她也一口回绝“不困难!”她没有变成玛莲娜或者菊豆,成为任何谁的附庸,哪怕以金梅和孟奶为代表的人物所组成的行动元在不断地对她发起进攻,要她再婚或者安分守己都是一股相反的力量,想要把“德贵家的”拽回到我们所熟悉的寡妇形象的轨道上。而电影中她的所作所为,则是在用一个母亲这个更为古老和稳固的身份抵御着寡妇这个原型结构的入侵,并用在一次次的交战中胜出使“德贵家的”这个形象更加立体和完整。

而导演似乎唯恐观众不能解读出名称和身份所暗含的庞大结构,而使用了一些更加明显的物品来作为线索,让“德贵家的”的红旗袍,曾经贴在门上的鸳鸯剪纸,将小仙仙绑在背上的红绳子,在电影的推进中以不同的面貌反复出现。这些物品都曾经是“德贵家的”作为一个妻子的标志,但当德贵死后,这些物品便都成为了一个寡妇的标志。“德贵家的”一锤子砸烂了有着预示吉凶的作用的缸,宣告与传统寡妇诀别(同时也因此举引起了邻里对她的不满),红旗袍再次出现,是在她听从医嘱用“更大的刺激”来医治仙仙无法站立的腿部问题时,她关上门跳起了自创的“仙女舞”,然后发现跌倒对于仙仙似乎有点刺激,于是便一次次故意在仙仙面前重重摔倒,红旗袍沾上了灰尘。这是红旗袍所代表的寡妇身份匍匐在母亲身份之下的一次象征性的胜利。而红旗袍又一次出现,是“德贵家的”要去参加仙仙的表演之前,她已经两鬓斑白,却想穿上久违的衣裳给从北京来的老师留下好印象不给仙仙丢脸,这件旗袍已经不再合体,她在屋里转了几圈终究放弃了,这时寡妇这个身份意义结构不再有任何反击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战自败。同样的,鸳鸯贴纸与红绳子都有着相同的任务,它们看起来都像是战争胜利一方插在对方领地上的旗帜,宣告一种身份意义结构的战无不胜。无怪乎外孙女说她的妈妈(即仙仙)常常讲“姥姥的美不在于那件红旗袍”,姥姥的美的确不在于旗袍,而在于这件旗袍所象征更深层的情感积蓄。

二、 生存形态的分割与超越

除了这一组身份象征的力量间的割据与进攻,这部电影还用情节这个最得心应手的工具显现着另外两股力量的矛盾。那就是“好死不如赖活”式的陈旧生存观与更高层次的自由选择的角逐。

首先,如果能将“德贵家的”这个角色对象化,从整个电影语境中抽离出来,就能看到这个人物的遭遇悲惨得触目惊心。她背井离乡嫁到安徽,丈夫在外打工她独守空房,因不孕不育数年没有自己的孩子,抱养了仙仙开怀但是丈夫意外摔死。邻里因为她们娘俩的不吉利不允许她们跨过自家门槛,她辛苦争取到的扫街的工作也差点因此不能进行,“德贵家的”拼尽全力过活,但是歧视与偏见一直紧逼着她和她的女儿直到仙仙学有所成。电影的叙事视角在这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能不说外孙女这个视角是经过了精心挑选的,在这个受代际关系所影响下的视角更像是一个哈哈镜,“德贵家的”的遭遇显得又集中又温馨。集中是指她受到的是选择性的信息接受,所以格外集中在姥姥和母亲两代关系的故事之中,而又因为外孙女没有经历过这些苦难,她的叙述是典型的“忆苦思甜”,不痛不痒,甚至可以在“德贵家的”在仙仙从省城放假回来在巷子里跳舞时评论姥姥的虚荣心,她不能理解的过去的生活和她之间有一道帘子,朦朦胧胧地散发着回忆的浪漫,这让人不禁怀疑姥姥和妈妈说起过去岁月中邻里对她所犯的道德罪行时那种云淡风轻的真实性。

在我们对“德贵家的”的生活有了稍微清醒些的认识之后,就能发现她的人生轨迹顺服着一种极其陈旧但又十分无奈的生存方式。秉持这种生存观念意味着主体将被异化为一种工具――人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没有任何能超越生存本身的目的。康德曾经对人的行为进行了两种区分,一种是假言命令,一种是定言命令。纵观电影,可以发现“德贵家的”就成为了这样一个假言命令,但又对其进行了突破。

在德F死后,“德贵家的”为了利用极其有限的条件生存下去,只能拼命将自己变成一个劳动的工具,又因为她需要养育一个小女孩,她只能榨干自己身体里每一寸力量,心甘情愿地不断自我牺牲和付出。她必须能够生存下去,才能选择什么生存方式,她自然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但她可能连活都无法活下去,这个悖论令“德贵家的”渐渐变成一个劳动的机器。电影里不止一次出现了她糊纸盒的情景。一片片的纸板高高地几乎叠到房顶,她一个人可以糊别的一家人才能完成的纸盒。这种机械反复,毫无创造性的劳动,很难不对劳动主体本身造成影响,“德贵家的”雷厉风行地行事,近乎粗暴地包办了女儿的前途,较为隐晦的表现就是她对于眼泪的厌恶。不管是对于女儿、主任还是金梅,只要谁在她面前流露出一丝柔软的情绪,只能换来她一句恶声恶气:“擦了!”这些属于人之常情对于一个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人来说一件奢侈品,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劳作中,她也丢弃了这些情绪,就像人在进化中丢弃了自己的尾巴一样。萨特将有别于可以自由选择的自为的存在之外的事物成为自在,例如一张桌子、一盏台灯,都是内在完满到不会进行超越性选择的东西。以这个标准来看待“德贵家的”,却能发现她对于艺术的无意识的痴恋帮助她使她没有沦入到一个混沌的物化的深渊。电影之所以名谓《两个人的芭蕾》,是因为母女二人一项延续十几年的活动:母亲拿着扫帚扫街,女儿在她身边翩翩起舞,宛如两人合舞。在求得温饱之时,“德贵家的”将自我实现的更高级的目标寄托在了女儿身上,然而当女儿将剧院的灯光打在她身上,这个操劳一生的女人跳起了舞,那个用凶狠强悍的求生本能武装自己的狩猎者暂时退场,无功利无目的的艺术让她有了更富人性的美感,女儿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全了母亲。

极品女仙范文第4篇

她,就是吴书仙,一位长得娇小玲珑的江南女子,既有一种中国女人的东方神韵,又淡淡地透出一股西方女子的优雅、浪漫、风情和一份职业的干练。她说,这就是她与葡萄酒亲密接触以后给予她的回报。

作为葡萄酒业勇敢“斗土”的她,为了追逐自己的理想,不惜得罪众多豪企,结束自己可以赢利的公司,放弃婚姻,孑身远赴法国、西班牙、德国,自费学习品尝葡萄酒。回国后,她落脚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开始了她的女品酒师生涯。她在国内多家媒体上开设专栏,成为中国大陆惟一一位葡萄酒专栏作家,在法国、西班牙等国家葡萄酒协会组织的学术交流会上,来自中国的她成为座上宾。她离心中的神圣目标――致力于中国葡萄酒教育的普及与推广越来越近,但她却是一个光彩的穷人,至今尚无安居之所。因为她称自己是一个嫁给了葡萄酒的女人。

拳打脚踢打工妹走上品酒之路

提起吴书仙与酒结下的缘分,可谓源远流长。她那极富书卷气的名字便是上过私塾的爷爷从中国传统的酒令里面旁征博引来的,取自酒令里面的第二十九签(佳人十一)书仙,有诗云“玉皇前殿掌书仙,一染凡尘下九天”。日后的吴书仙果然不负众望,在酒的世界里超凡脱俗着。

记得第一次喝酒,吴书仙才2岁。在饭桌上,小小年纪的她不满足于第一小口的浅尝辄止,一个劲地问父母要酒喝,得不到满足就报以大声啼哭以示抗议,直到最后小脸喝得通红微醉才罢休。自此与酒结下渊源,一发不可收拾。

高中毕业,因为家里的经济原因,吴书仙不能继续自己的学业。于是,她毅然做出了她人生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只身远赴深圳打工。因为只有这样,她的人生才有可能发生转机。

在深圳的日子,生活过得艰苦异常。吴书仙当过整整一年的饭店站台小姐,也推销过牙膏、毛巾等宾馆用的一次性产品,对当时的她来说,吃饱穿暖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吴书仙也没有仅仅满足于谋生这样的基本底线,她开始积极寻找自己的出路。

90年代初,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吴书仙发现做外贸是个一本万利的行当,只可惜自己缺乏外贸方面的相关知识。于是,她决定下一个赌注,拿出自己几年打工积攒下来的所有钱上北京求学。她自费来到北京外贸学院攻读国际贸易。这一举动对于一个普通的打工妹来说,似乎是破天荒的,吴书仙就这样把自己的第一桶金完全投入了大学的学习。

大学三年级开始,吴书仙开始积极寻找校外的实践机会。不久,她在珠海发展进出口公司北京分部谋了一个业务员的职位,仅底薪就有500元,这在90年代初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了。不久,她又把眼光转向了国内市场,因为对食品比较感兴趣,吴书仙应聘了一家食品龙头企业,成为公司的区域经理。然而公司实行的是提成制度,也就是说除了基本工资以外,所有出差费都必须自理。如果你能跑到业务,再从中提成10%,如果一无所获,那么所有个人提前的支出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如此苛刻的条件,也就逼得吴书仙把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这极大地磨练了人的心智,吴书仙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那段时间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为她以后屡历风雨而不倒埋下了伏笔。

一段时间之后,吴书仙发觉自己这样零敲碎打总不是长久之计,她必须尽早找到一个值得自己做一辈子的事情,这样才可能有比较长远的发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以后,她把目光投向了葡萄酒行业。那时,制造葡萄酒还是一个没人注意的小行当,但产品周期性很强,资金周转很快,属于暴利产业。吴书仙选择了青岛作为发展事业的起步点。因为那里的天气适合葡萄的种植,当然也因为青岛有比较成熟的酒类消费群。吴书仙建议自己的前夫也就是当时的男朋友先行去青岛工作,一年后,她也从北京迁到了青岛。

当时青岛比较有名的酒类企业只有两家,吴书仙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了其中一家,担任该厂的销售经理。吴书仙如鱼得水,每次拿下的订单款项都有二三十万之多。酒厂的酒本身品质不错,再加上吴书仙的八面玲珑,因此业务量一下子就达到了高峰。但不久,问题又产生了,因为酒厂是家族企业,很多决策权都严格掌控在家族成员手中,可供吴书仙施展拳脚的余地太小了。更致命的是,管理者的经营思路比较传统,视野仅局限于山东境内,这种狭隘是她不能理解的。吴书仙的心又开始萌动起来。

这一次,她破釜沉舟,决定自己做老板掌控命运。她独辟蹊径,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酒类包装业务的外贸公司。在当年,这绝对是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前途未卜。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吴书仙慧眼独具,外贸公司迅速扩充,运行良好。有意思的是,因为当时吴书仙已经开始为一些杂志写酒类专栏了,没有人敢欠一个酒评家的钱,所以公司竟没有被赊过债,这在当时混乱的市场上也算是个奇迹了。凭借一定的知名度,再加上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吴书仙在酒类市场游刃有余。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很快吴书仙便领教了,她的那些设计产品神速地被人模仿投产,充斥于整个市场。吴书仙有些无奈,她对自己的要求向来就是,做别人不能模仿的事。面对当时中国市场的没规矩,吴书仙知道自己又到了走新路的时候了。

去国外游学创业以放弃婚姻为代价

关了公司的吴书仙作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去法国学习品评葡萄酒的课程。她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女葡萄酒品酒师。

当然,这个决定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之举,早在做酒类推销员的时候,无名小卒吴书仙就发现市场上有不少的假酒,也就是那种加了水、香精、糖精而兑出来的假葡萄酒,而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这种也叫葡萄酒的酒和千酒有什么区别。如果她不是业内人士,也是不可能有途径知道的,葡萄酒业的水实在太深了。所以如果要销售优质的葡萄酒,根本在于葡萄酒知识的教育普及,否则根本打不开市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傻事别人不做,那么只能由她吴书仙来起头。

吴书仙自费跑遍了山东所有的酒庄。到后来,她甚至达到了瞟一眼葡萄,就知道葡萄优劣分级的境界,一个小小的酒类推销员几乎成了半个农业专家,以至于当地的农民者时巴她当作座上宾,甚至会主动开着摩托车来接她去家里玩。就在那段时间,吴书仙不动声色地做好了未来的积累。

尽管如此,吴书仙心里清楚,要想真正成为葡萄酒行业的一把手,仅在国内折腾是不行的,还要多跑国外的酒产区,去国外学习品尝。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葡萄酒理论的支撑。吴书仙决定趁刚关闭公司这个时机,去国外游学。

她来到葡萄酒之乡――法国波尔多,开始了异国学习之旅。边学法语,边学习品尝,边访问酒庄,学习有助于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推广经验,吴书仙忙得不亦乐乎。同时,法国人的热情也深深感染了吴书仙,她生日的时候,他们竟然拿出了和她生日相同年份的酒一起庆祝。最有意思的是,当时法国葡萄酒协会为了表彰吴书仙,还专门为她一个人升了国旗。

但在法国呆了一段时间后,吴书仙发现自己的目标应该是世界各地的美酒,更应该尽快学以致用,回国为消费者做点事。她要做一个中立的酒作者,而当时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行当。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私人原因导致她决定提前回国,那就是对自己的婚姻作一个彻底了断。

吴书仙和丈夫早在90年代初就认识了。1997年两人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当时,刚刚从北京移居到青岛的吴书仙为两人世界的未来规划了一幅美好的前景。她和丈夫准备在青岛市中心买上两套房子,丈夫还是当他的医生,而吴书仙则做个酒商,夫唱妇随,平平淡淡地过甜美的小日子。

可是,这种小小的愿望随即被打破了,当时恰逢出国热潮,丈夫敌不过诱惑,于1999年东渡日本,几乎拿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即便如此,吴书仙也没有对这段感情失去过信心。金钱是身外之物,是不值得抱怨的,只要互相之间心里有对方就足够了。况且在国内,吴书仙还有她所热爱的葡萄酒事业,她没有太多的时间考虑太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书仙发现两人的婚姻产生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双方思想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她的生活已经向更高的精神层次提升以后,丈夫还是留在原地,斤斤计较于柴米油盐的琐事,他对物质生活的过分看中使吴书仙有些难以忍受了。她要的生活绝不是这样的。但作为一个传统的东方女子,她同样不愿轻易放弃这段婚姻,毕竟是倾注了多年的真情的。

这种情绪的暗流日积月累着,最后终于爆发了。两年后,在日本已经站稳脚跟的丈夫,帮吴书仙办好了定居日本的一切手续,吴书仙顿时面临着两难的现实选择。去日本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一切,而不去等于要决裂。在吴书仙的婚姻观里,总觉得两个人应该是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如果完全的依附对方成为附属品,就会失去自己生存的价值,而当时她所从事的是自己热爱并准备为之奋斗一生的葡萄酒事业,如果放弃将会后悔莫及。更何况,把自己作为赌注押出去绝不是吴书仙的做事风格,作为一个独立的女人,她要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结果是,在丈夫和葡萄酒之间,吴书仙决绝地选择了后者。虽然为此哭了好多天,但现在蓦然回首,吴书仙还是很认同当时的选择,因为葡萄酒对于她不仅仅是工作,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吴书仙不能没有葡萄酒。

此后的一段日子,作为女人,吴书仙有些落寞。她曾经半开玩笑地对朋友说,像她这样的人,要想在国内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几率就像碰到那样小。但她的内心却是真正渴望能有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至少有一个人可以牵挂,至少有一个可以使她在出差之前打个电话通知一下的人。吴书仙觉得,那样的生活该是很幸福的。她不喜欢半夜从冰冷的被窝惊醒时那种无人依靠、极度孤单的感觉,她渴望有一个爱人。

然而为了葡萄酒,她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包括感情,都必须让出空间,她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折腾。为此她只能给自己找了这样的借口:单身生活对于一个女品酒师是最为有利的,因为她是空中飞人,工作就是不断地跑全世界不同的产区了解行情,一个人生活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心情好的时候想在酒庄呆多久都不成问题。她逼迫自己学会享受自由。

欲望城市里“灰姑娘”的爱情梦想

从法国回青岛后,她立马做了人生中两个重大的选择。首先办妥了离婚的一切手续,其次把自己的战场搬到上海。因为她觉得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上海人骨子里面就有接受西方文明的特性,必然会有这样的胸襟来接受她和她的葡萄酒。不像在北方,有人就是觉得二锅头好,你想让他放下二锅头喝葡萄酒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而,现实远远比吴书仙想象的艰难。她没有预料到跟上海消费者媒体谈开葡萄酒专栏是件如此费神的事。有很多人不理解,酒不就是像牛奶、橙汁一样的东西吗,值得为它开专栏?你是不是在做梦啊!还有的媒体负责人对她说:“我们不关心你是不是以中立的姿态来写酒,如果你一年付给我们几十万广告费,我就让你开。”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那样,吴书仙就成了某些酒厂的代言人,她说的话还有谁会相信呢?对此,吴书仙当然一口回绝。

后来,通过朋友关系,上海的一家媒体说可以试试,结果刚写了3期,这家媒体就想马上拿到酒类广告而合作不下去了。当时吴书仙心里真的是挺难受的,一种前路无知己的孤独感深深困扰着她。甚至有时候她会一个人躲在家里哭,她不断地问自己,难道这条路真的走错了吗?难道我真的像国内一位酒厂老板说的是傻瓜?记得这位老板在吴书仙来上海之前邀请她:“小吴,到我这里来做推广部门的经理吧!”当时吴书仙拒绝了,她说,她要到上海去开专栏,做一位中立的酒作者和酒评人,引导和教育消费者知性地喝葡萄酒。当时老总就很直截了当地说:“真是个傻瓜,那是酒业协会干的事情,你干这个谁给你钱?”但吴书仙就是不服输,她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

于是,吴书仙四面出击,主动地参加各种酒会,自费请别人品酒喝酒,苦口婆心地说服,费尽心机地与媒体拉拢关系。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在网上,广东一家杂志主编看中吴书仙的文章,从此,第一家面对消费者的媒体正式开始请吴书仙写专栏了。

一旦局面被打开,之后的事情就慢慢顺当起来,现在她为上海的总共7家媒体写稿。前不久,生活时尚频道《风流人物》还专门对她作了一个人物专访,“那次采访前我喝了点酒,说话有些晕乎。”吴书仙不好意思地说,“不过那倒是我真实的状态,现在,终于可以随性而为一点了,感觉真好。”

不过现在的吴书仙也还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在中国,靠写酒评文章过生活,着实很艰苦。像《欲望城市》中那个女品酒师可以不经大脑思考地花400美元买一双鞋子的事情,于现在的吴书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她必须寻找到一个对己对人都有利的盈利模式,靠自由撰稿人微薄的收入绝对不是件轻松的事。

曾经,因恼怒其揭示行业内幕的不留情面,有的葡萄酒企业竞视她为“狼来了”。她的直言快语、敢作敢当一次次地使原本平静的葡萄酒业泛起了阵阵涟漪。去年8月,吴书仙发表文章把批评的目标指向一个久负盛名的葡萄酒龙头老大,似乎有些自不量力,也有人说她别有用心,吴书仙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最近,吴书仙正在考虑在电视上开一个直播的酒评栏目,但有一点却始终让她有些顾虑,她怕自己的直率会危及到人身安全,很现实的考虑。但她说,自己会尽力追寻理想走下去,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

或许,上天真的被这个意志坚定的女子所感动,去年夏天,在巴黎,吴书仙结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一个同样热爱葡萄酒的德国人。两人在一次酒乡之旅中相识,并一见钟情。这半年来,几乎每个月,吴书仙都会被邀请去参力口欧洲各种各样的品酒会,因为是同行,他们经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见到他,吴书仙的心里就会莫名地产生一份透明的快乐,毕竟碰到一个和自己有着共同志趣的爱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她格外珍惜。

不过,德国男朋友似乎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前不久,他请吴书仙在巴黎最高档的餐厅吃了一顿8000多块钱的晚餐,可吴书仙因为职业的条件反射,居然在进餐时不自觉地进入了工作状态,开始品评起餐桌上各种高档酒来,配酒、看酒标,忙得不亦乐乎。德国男友立即表现出不满,当时当地,他要的是一个普通的女朋友,而不是一个品酒家。之后,每次吃饭,男友给吴书仙点的餐前酒就改成了啤酒。虽然有些怪异,但吴书仙却很享受这种转变,因为她感受到了一份纯真的不带任何杂质的爱。

“他有时候真的单纯得像一个小孩子,爱就是爱,没有其他什么现实考虑的,跟他在一起,你无论做什么,无时无刻都会感到自己置身于爱的目光下,这就是我理想的状态。”吴书仙一脸幸福的样子。

极品女仙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三言二拍;神仙思想;特点

一、神仙的形象由神圣化向世俗化转变

宋元明时期的很多文学作品和唐代传奇小说中都会出现很多神仙形象,但是在三言二拍之前,众多文学作品中的神仙形象都是高高在上的,作者对神仙的态度也从盲目的崇拜转变为随意的玩笑。人们对神仙情感的转变是神仙形象世俗化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表现。因为人们之所以崇拜神仙是源于内心的尊敬,崇拜越深,神仙的形象就越神圣化。反之,如果人们能够将神仙作为玩笑的对象,就表示神仙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冒犯的,而是越来越接近人的特征。在三言二拍《陈多寿生死夫妻》一文中,玉皇大帝要和人间的皇帝联姻,虽然两个都是皇帝,但是也必须要有一个皇帝来做媒。所以玉皇大帝就派了灶王下界为媒,结果灶王回来之后,整个脸都变成了黑色,作者在文中戏谑道:“从来媒人哪有白做的?”在道家的中,玉皇大帝最至高无上的,但是作者却将玉皇大帝作为谈资,在自己的文章中对其随意刻画,使得玉皇大帝的神威不复存在,反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笔下的玉皇大帝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一个颇具人情味的“父亲”形象。

二、神仙的形象出现“人性化”的趋势

三言二拍中神仙形象的人性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一是神仙的外貌形象逐渐具有了人的特征,二是神仙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代表,二是和人一样,有了欲求。在远古神话和早期神话中,神仙的外貌更趋向于动物的特征,正如《山海经》中女娲的形象就是半人半蛇。这就说明早期的神话形象还没有从原始的神话中解放出来,还不具备人的特征。直到秦汉之后,伴随着神仙思想的发展,神仙的形象才逐渐出现人性化的趋势。葛洪认为,神仙的根本属性是人,然后才是神,人可以通过自我的修炼和养生来达到的神仙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神仙可学论”。这这种理论的基础上,神仙就是人进行修炼之后所达到的境界,所以使得神仙形象人性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随着“神仙可学论”的发展,神仙在世人的严重已经具有的平凡人的属性。在《杜子春三入长安》一文中,对太上老君的外貌描述就是一个鹤发童颜、声音洪亮、须发皆白、头戴青绢、身穿道袍、脚穿木屐的一个老人形象。这和葛洪心目中老子的形象比较接近,这个时候的太上老君就不是远古神话时期半人半兽的形象了,而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神仙形象在外貌上开始具备人的特征只是神仙形象人性化的一种外在形象,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神仙已经开始和凡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的渴望,而不是超然脱俗的。在三言二拍中,神仙形象的人性化更侧重的也是这一点,神仙和世人一样具有人性的欲求。在三言二拍的作品中,那些被贬谪下凡的神仙并不是因为他们渎职,或者是违背了天条天规,可若是因为他们都具有七情六欲、红尘未了。在《赵司户千里遗音 苏小娟一诗正果》一种的女主人公文姬本来是天上的一位仙女,但是因为爱上了凡人,所以被贬谪下凡,和男主人公任生结为夫妻,以此了却凡尘情缘。

三、神仙的形象越来越具有社会性特征

三言二拍中,神仙形象的社会化只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神仙离开仙境来到凡尘,和世人生活在一起,身上的宗教色彩正在不断淡化,呈现出更多凡人的欲望和感情;二是指神仙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面对社会的发展比较关注,有强烈的社会救济意识。在三言二拍中的神仙有着很积极的入世态度,会将自己看成是社会的一部分,把对社会的关心当作是自己的职责,认为神仙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保护大家共同生活的社会和世人的平安。在三言二拍中,神仙的这种社会化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妖除魔

在三言二拍中有很多降妖除魔的故事,例如《旌阳宫铁树镇妖》一文中,有一条妖龙为祸乡里,许真君就和自己的徒弟一起去向神仙学习法术,最后得到了神仙的真传,和妖龙进行了很多次的斗争,并最终打败了妖龙,为村民们铲除了祸害。

(二)扬善惩恶

三言二拍中的神仙大多具有侠义心肠,路见不平往往就会拔刀相助,具有很强的正义感。例如《灌园叟晚逢仙女》一文中,养花老人中了很多珍贵的花草,但是却遭到了乡里恶霸的陷害,在众多花神的帮助下,最终惩罚了昏聩的官吏,除掉了恶霸。

(三)悬壶济世

道教非常重视人的生命,以长生不死为最终的目的,所以在道家的中,只要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因素都视为天敌,除了妖魔鬼怪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疾病的蔓延,所以三言二拍中的神仙在降妖除魔的同时,还在悬壶济世,施药救人。《张道陵七试赵升》一文中,张道陵居住在四川之时,就专门用符水来治病救人,《李道人独步云门》一文中,李清返回人间之后,就专门救治小儿。

结束语:宋、元、明时期,人们的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道教的修仙理论发生了很多变化,之前高高在上的神仙从神坛上走入民间,所以作品中的神仙思想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以三言二拍为例,介绍了宋元明时期神仙思想的特点,希望能抛砖引玉,对三言二拍的研究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姜良存.简论“三言二拍”中神仙思想的特点[J].东岳论丛,2012(25).

[2]霍明琨.中晚唐道教转型时期的心性修仙观[J].史学集刊,2009(04).

[3]赵红.唐前人神恋故事向人仙恋故事之演变[J].钦州学院学报,2010(01).

相关期刊更多

机械产品与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食品科技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半岛新生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半岛都市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