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人交心

交人交心

交人交心范文第1篇

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近因效应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设防心理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不时地会有些防范心理;在人多的时候,你会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记总是锁得很紧,这是怕别人夺走你的秘密。为了这些,你要设防。这种设防心理在交往过程中会起到一种负面作用,它会阻碍正常的交流。红网..人际交往心理趣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交人交心范文第2篇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交人交心范文第3篇

“只要用心,什么事都可以做好”

刚接车不久,有一次出车时,一位买菜回来的老年乘客上了张兵的车,经过路口时有一辆车突然横穿马路,张兵赶紧急刹……碰撞避免了,老人手里拎的豆腐却被挤破了。这虽然不是大事,却让张兵的心久久难以平静。“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让乘客坐我的车不再有遗憾和损失。”接下来,他严格要求自己,开始了独创的“魔鬼训练法”。他把喝水的杯子盛满水,打开盖放在驾驶台上,如果行车不平稳,水杯里的水洒完了,就罚自己到了终点站没水喝。开始时车刚开出几站,杯子里的水就洒了好多,一趟下来,他基本喝不到几口水。但张兵坚持了下来,他向老师傅请教,自己不停地摸索,在排挡、踩离合器和踩刹车的配合上下功夫练习,并养成了开车时提前判断的好习惯。经过一番苦练,一个来回几乎可以做到滴水不洒,不知不觉中他把车已经开得异常平稳了。

对此,张兵没有丝毫的炫耀,每当有人向他请教平稳驾驶的技巧时,他总是和盘托出:开车时要多观察前方路况,遇到坑洼路面提前减速并换上低速挡,尽量选择合适的角度避开坑洼路面,路口遇到有车辆通行应及时减速避让,做到文明行车、安全行车,遇到情况先让、先慢、先停。除了平稳开车,张兵对其他驾驶细节也是“精益求精”。他所在的531路全线有28个站点,为了进出站更安全,更便于乘客上下车,他练就了“停车离站台1米”、“前门正对站牌”的精准绝技。为了把这一技术练好,他也有自己的“小发明”。他每天带一把豆子上班,出车时如果一个站停不稳、离站台超过了1米或者有乘客站不稳,他就往纸盒里丢一颗豆子,下班后如果纸盒里的豆子多,就惩罚自己“补课”,找出原因。为了更快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他参加了驾驶员职业技能大赛,苦练160-100米路桩高挡减低挡、竹竿对准前门中间的本领。一段时间下来,终于练就了一套规范的进站停车程序:离站100米开始将车速降到5公里 /小时,缓慢进站,停车时前门对准站牌再开车门,关门后,从车内后视镜察看上车老年乘客已经入座,再起步离站。进站出站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平稳得让人感觉不到是在公交车上。遇到雨天,张兵会把车速降得更低一点,以防车轮把水溅到候车乘客身上,车停得靠站台更近一点,让乘客抬脚就能跨上站台。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张兵对乘客的一份关爱。对于自己驾驶水平的提高,张兵感受到的是付出后的喜悦,他说:“公交驾驶员就是要探索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乘客服务,只要用心,什么事都可以做好!”

“要想不落伍,就得不断学习”

张兵先后开过汽油车、燃气车、柴油车,每接触一种新型车辆,张兵都会千方百计地掌握新技术,确保车况完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为了弄懂车辆各个机件的技术原理,张兵买来一些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研究车辆构造。2003年,公司汽油车改装成燃气车,开了一段时间后,张兵发现车辆的动力没以前足了,耗气量也莫名增加。为了弄清楚原因,下了早班后,他跑到燃气公司向工程师请教,才知道原来是动力系统“心脏”蒸发器气路发生“路堵”,导致车辆无法正常工作。为了以后能“自己动手”,张兵花了一个下午时间,跟着燃气公司的工程师学习蒸发器拆、装和清洗方法,等他学会了,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这时他已经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第二天上班,张兵买来酒精、香蕉水、软毛刷等物品,用业余时间和线路的修理工一起在站头“摆摊”,为其他车辆清洗起了蒸发器。2010年公司购入国Ⅲ标准的柴油空调车后,张兵又钻研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来,不到3个月,张兵对柴油车上各个部件了如指掌,小故障隐患基本能够判断并自己排除,成为司机心中的“车迷”和“车辆医生”。张兵说:“驾驶员这个职业看似简单,其实也要不断学习才能不落伍,把学来的东西应用到工作中,这就是学以致用。”

交人交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才交流中心 人力资源 管理策略

一、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

目前,人才交流中心的业务范围已扩大到人事、组织招聘,甚至还有猎头服务。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相比,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不同的特征。

(一)政治使命

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般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具备的特征,那就是政治使命。人才交流中心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工作者具有崇高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强烈的保密意识。随着人事制度的兴起,很多大中专毕业生都委托人才交流中心对自己的个人档案进行管理,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人才交流中心对其进行档案定级,这就要求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做好保密工作,不做私自篡改个人信息或将资料泄密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管理对象的复杂性

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包括对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同时其也由于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服务对象,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变得更具复杂性。随着当前高校扩招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需要依靠人才交流中心来完成自己的求职过程,正是由于人员的复杂性,为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县城及其以上的各行政区域大部份都建立了人才交流中心,甚至部分行业、高校的管理部门也建立了自己的人才交流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

第一,发展规划问题。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本专科与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不断增加,这其中有很大部分的人事档案与转正评级都由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组织、整理。但我国大部分的人才交流中心都隶属于政府或高校人事部门,因此在进行人才招聘与培训方面就受到局限,使人力资源管理不具备规划性,对现实的发展需要难以满足。

第二,职工绩效考核问题。我国人才交流中心的职工绩效考核体系还不够健全与完善,主要是考核的指标与考核的方法需要进行改善。据调查研究,目前我国的很多人才交流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还不够健全,考核指标方面,市场营销人员根据其工作业绩以及工作的态度来进行指标评价,一般职工则采取领导打分与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这使职工的工作内容与其绩效考核内容不符;对领导的考核以群众评议的方式进行,但由于考核的评价指标太少,使评价结果难以达到全面、准确、科学。另外,考核方法一般采取将各项考核指标进加权计算,或者以优、良等定性指标来进行直接描述,这样就导致绩效考核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往往存在着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的思想,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与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在相关的规范以及制度的制定方面,可操作性不高,而且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也是影响人才交流中心整体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

三、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针对目前的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以及面临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改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深化岗位分析与评价、重构薪酬体系等。

(一)转变人才交流中心的管理职能

职能的转变是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有效策略。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人才档案管理为主,而职能的转变则是由对人才档案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管理,充分体现人的价值,使人才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同时,人才交流中心也应当充分体现其服务价值,体现其在社会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企业和人才的发展需要。另外,在人才交流中心内部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交流中心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只有通过制度的完善促进自身管理效率的提升,才能实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进而使人才交流中心在市场中占据较大的竞争优势。

(二)深化岗位分析和评价

人才交流中心的服务内容会时常变化,进行岗位分析与评价时要注重这种变化,重新评估、审核各岗位。首先,根据地区的人口流动变化情况,地区的经济增长等对人才交流的服务内容进行评估变化,并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做好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划。其次,精确描述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各个岗位所需要的职员数量,为人才招聘与人才培训打好基础。比如:有的人才交流中心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就制定岗位、虚设岗位人数,导致人才交流服务质量降低。

(三)重构薪酬体系

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对薪酬体系进行完善或重构。首先,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提高薪酬待遇的地位,根据岗位特征与工作内容等确定薪酬差距,使薪酬待遇的激励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改变薪酬结构,增加员工福利,增加福利等类属浮动工资的比重,强化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相结合,推动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升。目前,人才交流中心员工的工资结构除去养老保险、住房基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后,其固定收入偏低,工资级别受工作年限影响大,员工没有发展动力,不重视提高自身的技能。因此,必须要改变薪酬结构,提高员工薪酬待遇。

四、结束语

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专业又艰巨的任务,但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人才交流中心发挥中巨大的作用,对于人才交流中心的人才资源管理策略的改善可促进人心交流中心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潘建辉.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0,(36)

交人交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 心理 辅导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体现,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保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个性保持正常、生活具有幸福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顺利渡过大学生活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大学生实现其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它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青年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尤其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大家都努力通过人际交往来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使人精神愉快,充满信心,而且会使人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地增长,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不断完善自己的经验,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因此人际交往不仅是一种获得和交流知识信息的社会活动,也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人际交往不但能够使人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而且信息的沟通又必然成为大学生成功道路上的剂。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对交往认识不够,缺乏正确指导。在思想上,对交往的认识不够。在调查中发现,在对问题“你有几位知心朋友”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知心朋友在“5位以上”的只有26%。在回答“如果求帮助吗”的问题时,有高达75%的学生选择“不会”或“不清楚,只有25%的学生选择“会”。在回答“学校有关提高社会适应与社会交往能力的讲座多不多”的问题时,有高达57%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36%的学生表示“偶然举办”。在回答“周围的老师是否向你强调过提高人际沟通,加强社交能力的重要性”的问题时,高达64%的学生选择“从不强调”,24%的学生选择“偶尔强调”,选择“经常强调”的只占12%。可见,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缺乏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二)交往中不够自信,缺乏积极主动性。

斯宾诺莎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命题:“我们的心灵有时主动,但有时也被动;只要具有正确的观念,它必然主动,只要具有不正确的观念,它必然被动。”调查中,有34%的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较被动,6%的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较大;22%的学生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有4%的学生极易受窘。同时,在回答“对于团体(学生会、社团)或非正式的组织,你是否参加”的问题时,有高达62%的学生选择“不参加(32%)”或“偶尔参加(30%)”。

(三)交往能力不强,缺乏交往技巧。

孔子日:“不学礼,无以立。”礼仪虽然有时会表现为细枝末节,但却体现着交往主体的精神和品性。在答“能否在他人面前自由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问题时,有高达64%的学生选择“不能准确表达自己”,还有18%的学生选择“因为害羞不敢表达”,仅有18%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善于表达自己”。缺乏交往技巧,是大学生交往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在回答“你认为自己或身边同学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可能是?”的问题时,我们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感觉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技巧。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不懂得交际的技巧(24%)”,而且“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看法(18%)”、“不能听取意见(16%)”。为此大学生应认真学习交往的礼仪,应多参加一些校园内外的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缺乏正确的恋爱观,与异往困扰。

作为处于青春期转型成熟的大学生,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在“你认为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多项选择)”的分析中,排序依次为:“随大流”、“寻求精神寄托”、“克服寂寞”、“满足生理需求”、“寻找学习动力”、“追求美好爱情”。可见,相当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以及不能正确处理和异往的问题。

(五)过分强调自我价值。“90后”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集全家之力培养一个孩子。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缺乏兄弟姐妹的竞争,缺乏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意识.很容易形成惟我独尊的心理优势,同时,自我意识的发展要求对自己的各种需要和行为进行独立的选择和思考,希望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但经验不足、好冲动,善幻想等心理特征。过高的心理需求和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之间时时产生冲突,往往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虚荣心强,过分炫耀自己,对人缺乏真诚,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恐惧与逃避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形象极为敏感,他们希望自己以满意的形象投入交往。特别是希望在异性的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形象。因此,这种对交往的过高的期望值,使他们在交往中时常显得手足无措,前言不搭后语,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大学生常常陷入焦虑、痛苦、自卑

之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交往。

(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嫉妒与猜疑心理。嫉妒有很多方面,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发现自己的境遇不如别人,就会产生抱怨、憎恨,甚至愤怒等复杂的心态。猜疑是一种没有出路的心理选择.是一种由主观臆断所产生的不信任的情绪情感。

(三)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孤独与自卑心理。孤独是心理上的障碍,是一种心灵上的孤寂,找不到或者根本就不想找到知音,缺少心灵的默契。自卑,即因自我认识发生偏差,过低地估计自己,轻视或看不起自己。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习生活中独来独往,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有意远离集体,自我封闭。

(四)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敌视与冲突心理。人际敌视是指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使人际关系进一步恶化而产生的。处于人际僵局的个体之间几乎不再有人际交往。人际冲突是人际相处障碍的最高表现形式。虽然大学生的人际冲突具有突发性,出现的频率也不高,但是发生冲突时,个体的理智感下降,非常容易做出极具伤害性的事情,从而长久地留下心理创伤或生理损害。

(五)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追求功利心理。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主义通常是指把交往作为手段,把利益作为追逐目的的一种交往方式。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利益为前提:二是交往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情感;三是交往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四是交往手段粗鄙化。

(六)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我欣赏与高傲心理。具有自我欣赏心理的学生很不宜与他人相处。自我感觉奇好,喜欢出头露面,招摇过市,在各种场合都希望自己是中心,对别人的反应极其敏感。

三、高校心理辅导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人际交往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1.人际交往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人际交往对今后适应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较多。为了更好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的需要,心理健康课的形式应打破传统讲授为主的形式,广泛采取活动课的形式,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学生中切实存在的交往问题。因此课程设置应根据大学生需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设,各高校都应开设心理健康课。

2.加强对高校班团活动指导,满足大学生团体交往需要。

建议高校加强对班团组织的指导,班团组织管理应吸收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开展有益的团体活动。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团组织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高校的学生管理应吸收心理学专业教师参加,或在学生处专门设立心理辅导科,专门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工作。

3.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主动性。

为了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应主动开展工作,采取讲授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实施小组心理咨询和个别咨询相结合形式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针对大学生交往问题主动开展咨询与辅导工作应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任务。

4.对于学生认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面谈咨询,进一步将该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开展。心理辅导团体活动是学生接受度高,喜爱度高的活动,学生在团体中既能有效地解决个人成长中的问题,更促进了人际交往。围绕学生心理素质内涵需要,开发相应主题的团体辅导课程,将团体辅导课程化,定期开展。在调查中显现出来,学生对心理团体辅导的需求是希望主题化,有针对性,并且可以定期开展,课程化规范化。

(二)运用心理辅导方法,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主要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与成熟的问题,致力于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提高心理成熟度,增强认知能力、选择能力、适应能力,确立并实现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大学生生心理辅导的一般方法有疏导渗透方法、表扬鼓励方法、典型教育方法等,这些方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运用较多、效果较为明显。

心理疏导渗透方法是指在高职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通过采取潜移默化、迂回灌输的办法。寓教于乐,而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方法,是一种间接教育方法,要正确分析形势,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开展心理辅导。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使高职生明辨是非、坚信真理、抵制错误,激励高职生与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进行比较对照,自觉学习和仿效,发展自己的健康心理。

表扬鼓励方法是指对高职生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和肯定的一种心理学教育方法。运用表扬鼓励方法,要针对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加以诱导,对高职生积极的心理行为适当地加以肯定,激发高职生的积极性,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对高职生要运用表扬鼓励方法,可以借助社会心理环境和高职生的群体压力,造成先进与非先进在精神荣誉和物质利益上的差别。从而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被表扬者则可以从这种差别上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积极良好的心理态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典型教育法点击是对高职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典型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帮助高职生提高心理认识的一种方法典型教育法将抽象的说理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发高职生的思想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学习、对照及仿效。高职生的心理辅导是一项艰巨而又不容忽视的工作,在对高职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还必须坚持心理沟通、情感投资、心理相容、晓之以理、平等信任、实事求是等原则,充分注重心理辅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样,学校心理辅导才能真正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起到保障作用。

(三)对于大学生来说,适应人际交往不仅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健康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的形成,需要加强自我调适。

1.正确认识交往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大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时,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人际交往的特殊性、重要性,并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扩大自己的心理相容度,摆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摒弃那种对人际交往的无所谓的态度。

2.树立交往自信心,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在交往中,大学生应树立交往的自信心,根据新群体的实际情况,重新客观地审视自己,对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做出正确的评估,了解自己在他人和群体中的位置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差异,并在找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一旦遇到心理障碍时,要积极与辅导员、教师及学院开设的心理咨询机构联系,解决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

3.自觉优化自身心理,完善人格和能力。大学生要优化自身心理,及时疏导交往中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充分健全自己的人格,施展才华,表现自己特长,使自己的人格、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良好的心理与人格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克服自我中心过强、自卑心理过重、狂妄自傲、怪癖孤独等不良的人际交往心理。

4.掌握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应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要从自我做起,有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坦然诚实地走进学生群体。在人际交往中,掌握礼貌,主动与同学进行沟通,平等待人,注重言谈举止,重视人际交往的语言把握。同时,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对对方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尊重。

5.掌握正确的交往原则。诚实守信原则是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的道德原则,也是处理同学关系的一条基本公德规范。大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渴望并追求平等的交往关系。因而在交往中要特别遵循平等交往原则。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首先必须自尊,只有懂得自尊自重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有谦虚宽容的态度,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四、结语

高校心理辅导教育是新形式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教育的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体魄和意志坚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和创新应用型人才。高校还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的辅导技能的心理辅导教师。高校心理辅导是全社会、全体教职工及全体学生的共同命题,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借助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只有高校心理辅导真正的落到实处,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主题,大学生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训美,高校心理辅导定位探析,福州大学学报,2003年。

[2]刘晓新、毕爱萍(主编),人际交往心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相关期刊更多

人民公交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人民教育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成人教育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