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愿化身石桥

我愿化身石桥

我愿化身石桥

我愿化身石桥范文第1篇

自从把家搬到了通州,八里桥便成了上班和下班途中流动的风景。每次在城铁或公交车上远远的见它,见车来车往,几百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似乎并未留下太多的痕迹,但是桥下早已经不再有从前那河水滔滔、百船聚泊、千帆竟秀的景色。当通惠河从京城的一条经济命脉蜕变成了游览区时,石桥依然。时间总是公平的,为我们留下了一些的同时又会带走了一些。

其实建于明代的八里桥并不是如远远所见的那样未经风雨,尽管桥身依然是石砌的三券拱桥,中间大券如虹,可通舟楫,两旁小券对称,呈错落之势。但是原本有嵌铁相连的石板桥面早已换成了方便行车的柏油路面。桥的两端各有一对戗兽,长鬣密麟,昂首挺胸。护坡石上卧伏着四只镇水兽,扭颈倾头,怒视碧波。桥身两侧的32副石栏板之上站着33对石狮子,板面上的雕刻已经有些模糊不清,可望柱上的石狮子却依然栩栩如生。看着这些石狮子一定会想起那座同样拱卫京师更加出名的古桥――卢沟桥。凭栏东望,八里之外的通州城早已变了样子,不过河两岸还是绿柳白杨,芳草萋萋的景色。回想从前的夜晚,细波之中时有客船货舟通过,倒映的月影碎成点点银光,这便是昔日的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不过此刻望着从东边缓缓流淌过来的河水,我却想起另一座古石桥。那座皇帝赐名的石桥也是历经五百年风雨而不倒,外国使节路过也得下马的。因那石桥而兴起的小镇,是藏龙卧虎之地,千里运河的“北龙头”就在那里。

103国道上的路牌将我带到了新的张家湾镇,宽阔马路和一排排楼房的新农村建设让我有些找不到感觉,好在车上的“GPS”给我指出正确的方向的同时也能将时间拨回。经过一条不太平坦的柏油小路,当红砖的平房终于出现在眼前时,我已经能“嗅”到车窗外古镇的味道。冠以百年老店的招牌一晃而过,清真寺的绿色琉璃瓦顶在小镇的任何地方都是异常显眼。就算如今的北京是座干燥缺水的城市,尽管现今的大运河通州段乃至整个北京段,能走游船的地方都不多了,可是我仍然不愿接受眼前这条不算干净清澈更谈不上宽阔的小河,便是以辽代太祖妃的名字命名的“萧太后河”。河边的一块石碑却证实了我不太情愿的猜测,就在回身之际我也发现了石桥的身影,只是它显得有些孤独,原本并不属于它的孤独。

沿着河岸边前行,透过柳树的枝条,石桥的身影越来越清晰,一段残留的古城墙也渐渐显露出来。自元朝以来,大都的水运便闻名天下。蜿蜒曲折的千里京杭大运河,以通州为节点,大吨位船舶上的南北货物在此交换运输,再进北京城就得换船了。眼前这座通运桥,则是整个通州中最关键的一座,更是京杭运河著名的北码头,民间称其“龙头”。热闹时,上万条的商船停靠在这儿,会经常出现“堵船”的情况。

萧太后河这条北京成为国都以后最早的漕运河,最初只是为运送军粮所用,可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作为皇家漕运重要航道的大运河在朝廷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通县志》中记载,出于便利交通和保卫运河安全的考虑,以萧太后河为护城河,在张家湾的南城门外架起一座木桥,桥东百米即是大运河。木桥的建成,确实方便了大运河的运输。但小小的木桥承受不住运粮运货车辆经年累月频繁的往来,屡修屡坏的境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漕船的通行。终于运河的事情传到了紫禁城皇帝的耳中。漕运事大,懒得出名的万历皇帝也不敢怠慢。于明代是一副怎样的景象。无法想象曾经桥上四方人士川流不息,桥下小舟大船穿航不断;无法想象曾经有琉球国上供的使臣在此下船登岸,进京面圣,而赴安南的大使许天赐于此桥下乘船南行;无法想象曾经曹雪芹祖孙三代往返于两京之间,都是在此桥处换乘车船……有太多得景象无法想象,可是现在就只有石狮子看着河水静北运至通州。众多的珍贵木料,囤放在张家湾镇边。久而久之,运输工人和看守人员越来越多,形成了村落,便有了皇木厂。上世纪70年代,运河中出土了两根巨大的铁梨木,是洪水泛滥决堤冲击皇木厂所致。其中一根被首都博物馆收藏,另一根则被替放在十三陵的定陵地宫中使用,尺寸之合适可称得上天衣无缝。除去皇木厂,古籍还记载着张家湾镇边有花板石厂一座。1998年修筑京沈高速公路之时,就近在皇木厂村旧址挖坑取土垫路基,一下出土了46块巨大方石。后经专家辨别这些石料竟与明十三陵出土的岩石完全相同。此外,张家湾镇周边还有储存“金砖“的砖厂,储存水果贡品的瓜厂等。

我愿化身石桥范文第2篇

嫣然回眸,弹指匿迹风华。

流年幽幽,转瞬烟消云散。

浮沉陶尽峥嵘,岁月苍老浪子。

寻梦千里,不知尽残夜……

铁骨柔情,谱曲断肠萧何。

醉意肆掠,泼墨脑海现阑珊。

凄婉伴浅唱,蝉鸣展砚台,泼墨沾妙笔,生花逐尘埃。

静赏浓墨戏水游,但求落笔莫成斑。

轻描淡写,先出盏盏秋红,荡荡飘零,便落定了晚秋。

恒古千年一弧,石桥型拱。潇洒浓墨一竖,劲挺出苍松。

小桥流水,击石水花一朵,几点淡墨,勾勒鱼儿成双。

远山云雾绕,近屋顶出烟,石桥现孤影,把酒醉千年。

我愿化身石桥范文第3篇

---文/晨夕若梦

行走在春天草长莺飞的路上,与暖暖的春风亲密接触,细细聆听春雨滴答呢喃,四月的春天,柳条伸展着腰姿,细细的嫩芽在轻拂的暖风中轻盈着万点绿,远处看那一树梨花白,素蕊粉瓣,是娇柔的少女,带着春的面纱,用满树的馨香以傲然的姿态迎接春的万丈霞光。

烟雨蒙蒙,春雨绵绵,氤氲着春意幽幽的诗韵,"沙沙的“细雨打破了春的宁静,万物复苏,春回大地,腾腾而起的雾气像给春涂上了朦胧的眼影,春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梦中一路走来,此时想起了这样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此时,我用温润的笔墨,写下春的诗情画意,在季节的旋律中以一种悠然的姿态,经风的过往,在盈盈的故事里,与你相逢在今日,天涯共此时。

屋外,细雨蒙蒙,你倚窗凭栏,心向莲开,此时,你是以何种的心境隔窗听雨,窗外小巷里那个娇柔的少女,那一季花开的心事,在这最美的四月天,今生便有了一场明媚的交集。

你说,你喜爱这四月的雨天,喜爱春雨滴落在红瓦上,顺着屋檐滑落了一些过往的尘烟,带来一阵阵泥土的清香,沁入心脾。我说,我喜欢那朦胧的云雾遮住太阳,手撑一把油纸伞行走在石板路上,我娇柔的身影在如织的细雨中梦断蓝桥,用温润的情怀等待着你的到来。只愿今生我与你不会插肩而过,灵魂的相犀对望,将故事与情感绣在青石板上。

陌上花开,是谁守着一树似雪梨花,是谁守着一池素色莲荷,在经年的光阴中我们不曾相约,又怎敢老去,一湖深邃的明眸,一颗素锦悠远的心,一季花开的等待,温暖的春风吹散眉间的细发,那座石桥悠然静伫在四月的云水深处,落花满径的石板路上,相约在红尘,在最美的石桥上看风景,与你温情脉脉地守护着明媚的爱情。

烟雨红尘,我们是今生注定会遇见的人,此时不由自主地爱上了林徽音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者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一路的花香,今生只为有你相随,共舞红尘中一场倾世的绝恋。此生我愿以一朵花的姿态低眉,以一滴雨的感动缱绻流年,以一片云的飘逸驻足,为一场等待回眸。执手相爱一生。

凝眉望眼,你是春光里那道杨柳依依的岸,你是那一湖清池里寂寞的鱼,今生,我守在凡间,等你从千山万水中走来,期盼着有一天与你相逢在那写满爱的石桥上,在温柔的春风里热情相拥,今生与你一起在烟雨里携手漫步红尘。望着你素心如莲的明眸,一滴清泪把红尘尽颜。

君知否 在素锦华年里,今生只因有你,我便心安,低眉浅笑,在爱的石桥上,留下了我们一路的欢歌笑语,留下了一串串爱情的足迹。在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我袭一身白衣,轻风吹拂我的素锦罗衫,一路衣袂飘飘追随与你。

相遇的那一刻,在我柔情的笔下已然是一副沉寂千年的画卷,我的情思,在每一滴雨里交融着此生不舍的情结,在云水深处乘一叶小舟,划过碧波,划进一段似水年华的故事里。留下了一路烟花的痕迹,留下了此生不悔的记忆。

我愿化身石桥范文第4篇

钟声记记抒着残雪的心伤

化身石桥心事如雪飘

曼妙而悠长

哪一朵浪花携过最美的想念

哪一场风雨留着最美的背影

哪一泓波心记着最美的回眸

琵琶无语

是谁要拨起一曲

曾经相濡与沫

最后相忘于江湖的悲凉

是谁要应和

曾经姹紫嫣红开遍

奈何都化为断井残垣的沧桑

我愿化身石桥吗

千年万代

是谁

还在断桥残雪中

我愿化身石桥范文第5篇

迎接我的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街路,掩映在浓密的香樟和广玉兰树荫下。人来人往中,探访的跫音却越发清晰起来,如入一条时空的暗道。我知道,你就在前边,静静地等我……

千年的霜染和日照未使你褪得多少印迹,反而显得越发古朴和清丽。穿过古镇的牌楼,走上石桥,顿觉置身于画中。这种视觉的变化让我感到片刻的恍惚继而喜悦起来。展现于我眼帘的是一条条碧玉凝痕的河流,纵横交错,如轻柔的丝带怀抱着一片粉墙黛瓦,几株冠如绿云的树木,轻轻地托起一座座小桥。这景象极似我酷爱的吴门派画家沈周的水墨丹青。环顾四下,身畔桥影相叠、桥姿各异。莫不是来到了桥的故乡?连我这水乡的女子也不禁暗暗诧异。

这桥是生活的锁链,它连接着镇里镇外,过往与未来。我思忖着也是人精神的纽带,联结着一颗颗向往安谧和悠远的心儿。我与你的再度相遇便是从一座座桥开始。与其说是我在读桥,勿宁说是桥在读我。读久了,便把我也同化了,仿佛自己也婉约成古镇的一座弯弯小桥,同河中那几艘古色古香的船舫一样在这作下亘古的约定和停歇。与那毗连的民宅,静默的绿树,清幽的小巷,柔曼的河流一样成为你心怀中的一道风景。

古镇的水多桥多。随意拐进哪一巷,都能与一座小桥邂逅。承载着七百多年风雨的思本桥,至今静静地在横卧在水秀岸明的河港上;堪称一绝的最小的独步桥,两人相遇需侧身而过,是江南小桥中的典范吧!走上普安桥,读着桥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便觉同里的书香人文如这古桥一样在这里得到了凝铸和流传,也渐渐氤氲着我的心志,那月夜品读、疾书的时刻便是我沉闷、疲乏了一天之后最为渴盼的时分。而赏富观桥桥龙门石上“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又觉得你将一抹古老的神话色彩轻轻传递了与我。

这些桥,如一枚枚玲珑的玉环于不同的年代散落在你身上,让我和更多的游人目光里多了一份宁静的光亮。我感喟它们最初一个个安身于此是做了一个多么明智的选择,就像我于那个春日第一次懵懵懂懂地来到了同里。

同里的“三桥”是远近闻名的,太平、吉利、长庆,光是念着名字,便觉祥和。我在长庆桥上驻足,陪伴我的还有桥堍下一株高大的乔木,只是我不识它也不知它何时扎根于此。在同里,相遇并非定要相识,任叶似零星的雨在我眼前飘悠,同我一身繁杂的尘绪一起零落于地,这已知矣。再望过去,把视线拉远,两岸绿树浓荫,河中橹桨轻摇,那柔美的动作与微漾的碧波将水乡的定义诠释得淋漓尽致。

游人或行或坐或与我一样伫立在另两座小桥上。在这里,你尽可以想也可以不想,彼此都是风景,你尽管享受这无边的景色好了。江南的古镇就是有这样一股魅力,不知不觉间接纳并和谐着一切。至吉利桥北岸的栏凳上小憩,品一杯碧螺,茶香袅袅,有叶继续在身畔飘零,旋舞到水面,一片、两片,随性、散意,与河上的三桥一起平添着古镇的秋意。三桥虽呈鼎立之姿,但皆能走通,与岸串连成一个人间的链,几百年来佑护着古镇的安宁,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我细细地欣赏着这里的一景一影。一艘停泊在吉利桥北的小船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船上站着一老妪,一袭青布蓝衫,戴着绣花包头,束镶边裙裾,发髻上扎着鲜艳的红头绳,手拿长篙,安闲、自若地指挥着船舷两侧十来只休憩久了的鸬鹚扑上蹿下地捕鱼。浪里水花飞,一片欢腾。这样的景象是少见了。虽只为表演给游人,但是也告诉着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们,我们水乡人昔日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们也见证着我们鱼米之乡的变化。

平安桥上,正有一袭洁白的婚纱映着一波绿水,一对新人手挽着手儿,一步步走出甜蜜走向幸福。在如此江南古镇,与心爱的人儿相携今生,共赴未来,那可是人世间最美的事了。我望着他们,微笑、祝福。波光桥影里,人就是那驳岸上一块与水相依的条石,回味着同里人“走三桥”的习俗,感受着人间烟火的淳朴和祈愿。江南水乡的民俗风便吹起了我内心对生活更多的热情和展望。

先前读当代作家王剑冰先生书写另一江南古镇的《绝版的周庄》,这部被德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精美书籍里有一文《氛围》,取意周庄亦真亦幻,提供给人的氛围,是一个可以养心可以医病的氛围,一个埋葬过去、面对未来的氛围。今来同里,感同身受。是的,周庄、同里、直、西塘、乌镇……这些古镇,仿佛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接近它,走进去,温润的光泽是足以抚慰一个人的忧愁和疼痛,唤起人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这种氛围凝结着时光的纵深,地域的个性,民俗的风情,人文的光辉……一切都很有序地融会在一起,像弥散在空气里的因子,一点一点影响、改变着你。

我沉浸在这种氛围里怀想,记忆的长卷开始舒展。

我与周庄认识较晚,而与同里又缘来稍早。早得甚至那时我还不具备解读你的心智。梦里水乡,同里,心海中沉淀的一朵莲。你一定不记得十三年前我来过。亲近你的人太多了。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了。你无法记住,你只是永远那样大方、无私地把你的所有之美呈现给每一个人。何况那时我只是一个孤僻的孩子。十八岁,花一般的季节,却已在充斥着贫寒、无望的生活中苦苦地自闭了两年。一颗没来得及开花的心灵在无边的苦楚里迷惘,脸上永远是一副呆滞的表情。那是一段灰暗的岁月,一度我不愿把它提起。尽管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我已外出于离你很近的吴江县城求学。父亲的药罐,母亲的眼泪,已不在视线之内,一种新的生活正向我走来,而我却无法融入它。

室友们见新同学不会笑,便怂恿我去同里走走。三五个少女走在古旧的小镇,我却迟迟地落在后面,辨不明方向,叫不出一座桥名。只觉得同里的宁静和幽深正向自己的心胸慢慢笼来。我在一桥上坐下,默默地看着水中的鱼儿成群地穿梭,驳岸石缝间的新叶努力地抽绿。它们都是在赶往那年春天的心脏,而与我无什关系。

记得走进明清街的时候,飘起了细雨。早春的雨,冷寂、湿润,明清街上只有我们几个女孩的身影,但我还是记住了这个街名。它幽窄、绵长,两旁店铺林立,有明清的遗风,热闹中又清寂。雨雾拂去我郁郁的目光,一向节俭至极点的我,那天竟冲动地买下了一把精致的木梳,一串珠链。两件小物什一直伴随着我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多年,现在依然珍放在我书桌的一件饰品上。岁月的洗炼已使我如一轮江南的月,通透、高洁,心路渐走渐深。迄今忆之,那把木梳一日日一年年梳理的不仅仅是我的万千青丝,更是我当年纷乱、愁苦的思绪;那串手腕上的珠链,也在我的读书生涯里投下了美丽的光点,像一粒粒种子焕发过我生命的葱茏。

后来,我们便常去同里游玩。冥冥中你却成为了我温暖我心的一古镇。今日,我再次来到了同里,来到了明清街。十三年后的明清街更为热闹了,秋阳烂漫地照耀着我徘徊、寻觅的身影。昔日的少女已然只存在于那个细雨飘飞的春日了。走来的已是一个足能承受一切人世悲欢挫折的独立女子了。我想正是同里的一种氛围,当年潜移默化间将春天的气息输送到了我心里,让我感受到了外界的美好和开阔,从而开始了与过去的一次告别,渐渐走向了成熟和坚强。

同里,一定给许多无助、惶惑的人以慰藉和力量。你该是一个可以让人心灵开花、芬芳的故里,让每一个来此的游人都撷取到了一份收获和滋养。你水样的灵动,石般的坚毅,巷弄的幽深,物什的精致,园林的意韵……丰盈了我们的情怀,拭去了人内心的阴翳。当我请游人帮我与明清街留下一影时,我是这样地怀念那个春日,想念远方那几位已失去联系、分散各地的同窗。

时光匆匆,一切皆流。人生本是条美丽的河流,流逝的同时总有一些被沉淀。同里留给我的是一种生命的底色,一个心灵的春天。为此,我对你心怀感恩。今天,我要作一次尽兴的飞舞,如这秋阳里的一枚落叶,愿沉浸在你更深浓的氛围,让你久久地拥我入怀。

我的身影开始穿行在十三年前我所未到过的各个地方。

退思园,一个陈酿的梦在我心底撩开了序幕。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错落有致,汇集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演绎成园林中的经典。我久久地坐在退思草堂的露台阑干上,赏鱼、听风、品园、静想,任其时光就这样沉下去,沉下去。心无城府,一片通明。要是月夜时分,像古人那样焚一炷清香弹一曲古琴,吟诗、作文、望月,那就更为醉人。在这样一座精致玲珑、清淡雅致的园林里退思补过,园主任兰生也是快意人生了,坐拥一片丰富而美异的世界,还有何憾呢?荣辱沉浮,最后希冀得还是一个宁静的归宿。

在同里,每一处地方,每一个细节都弥漫着一种氛围。来到卧水之上的南园茶社,人就是那一杯酽茶,思绪如茶雾清香,临眺着两侧市河,品味“茶座街头闲结网,渔舟浅载笑相呼。”的意境;去陈去病故居,追怀着诗人与柳亚子先生等南社成员们所走过的道路。还有古风园、耕乐堂、珍珠塔、三谢堂、松石悟园……都给我留下了一番别样的体验,一幅写真的特景。

而这样的景致在同里真是多去了。穿心弄里,我抚摸着一道道斑驳的老墙,想象着这里曾有过的一个个深藏的故事,揣测着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是否就取境于它?巷弄深深,感叹着这弄洞穿、联通着的又是哪位游子的心?我一下并喜欢上了这条江南的巷弄,宛若我衷情的诗意而又悠长的人生。

坐在长庆桥东边驳岸的阑干旁,我望着一束束阳光暖暖地抚过街巷,抚过别有风味的民宅,最后映照在如绢的河流上。看河畔的粉墙上泛漾起斑斑点点的光亮,一晃一晃的,就晃进了我的眼。同里的水便灵动得无处不在,有志士的睿智和笃定,更有女子的柔婉和含蓄。水迎着驳岸的条石,来到了墙上,流进了同里人家的生活,也润泽着我的心。

嘉荫堂空阔幽静的庭院墙角,一丛修长的青竹也紧紧地留住了我的脚步。我站在它身边,像郑燮题诗《竹石》一样,微笑、合影;我扶着木阑拾阶而上,阳光从粼粼的墨瓦上洒下来,一缕缕尘丝便在幽静的雕窗花楼前点点浮动。我感到一种时间的静止。物我两契,静默恬淡,同里你在告诉我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理想的处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