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1篇

第一周:2月9日—15日,

基因工程3;

胚胎工程1

第二周:2月16日—22日,

胚胎工程2;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

生态工程2

第三周:2月23日—3月1日,

细胞工程3;

月考五

第四周:3月2日—8日,

讲评月考五2;

专题一: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含教材实验及习题讲评,下同)1;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五周:3月9日——15日,

专题一:酶和ATP2;

专题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1;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六周:3月16日—22日,

专题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3;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七周:3月23日—29日,

专题二: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免疫)2;

专题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八周:3月30日—4月5日,

专题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

专题二:植物的激素调节1;

第二次省质检考试

第九周:4月6日—12日,

讲评第二次省质检试卷1,

专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3

第十周:4月13日—19日,

专题三:遗传的基本规律(含伴性遗传)3;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十一周:4月20日—26日,

专题三:生物的变异与育种2;

专题三:生物的进化1;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十二周:4月27日—5月3日,

专题四: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2;

专题四:细胞的生命历程1;

五一节

第十三周:5月4日—10日,

专题四:细胞的生命历程1;

专题五:生物与环境2;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十四周:5月11日—17日,

专题六:实验专题复习2,

漳州市质检

第十五周:5月18日—24日,

讲评漳州市质检试卷1;

生物高考模拟题(一)1;

生物高考模拟题(二)1;

生物高考模拟题(三)1;

生物高考模拟题(四)1

第十六周:5月25日—31日,

生物高考模拟题(五)1;

生物高考模拟题(六)1;

理综考试1;理综考试讲评1

第十七周:6月1—7日,

迎考温书假,辅导;高考

第十八周:6月8高考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有效性 技巧 反复

【中图分类号】 G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近些年,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自主学习时间的减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率升高了,尤其是农村高中B层班中的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太明确,被动学习的结果是遗忘率更高。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是: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小技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密切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从而降低对知识的遗忘。以下是本人近年来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小技巧

1.1顺序技巧

在“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一节中,色素的种类按书本的分类顺序是包

括: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层析出来的结果由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若分开记,会增加记忆的负担且容易混乱。我的做法是,按书上的顺序,而是在小结色素种类时就把类胡萝卜素(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放在前面,而把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放在后面,只是这个小小的改变,其实就减轻了学生很多的负担,不仅记住了色素的种类,也记住了它们在滤纸条上的顺序:由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还记住了另一个知识点:胡萝卜素“跑”得最快,说明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是最高的,而叶绿素b“跑”得最慢,说明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是最低。

1.2数字技巧

在讲完必修一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要小结各有机物的组成元素,为了方便记忆,把水、糖类、蛋白质、核酸排序,在这四种物质的下面分别写上是2、3、4、5,表示组成他们的元素种类,那自然就分别是H、O;C、H、O、;C、H、O、N;C、H、O、N、P;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三种,有的还含有N、P、S,放在最后记。在讲“ATP的结构”时,可用“1、2、3”辅助记忆,分别代表1个腺苷,2个高能磷酸键,3个磷酸基团,在对各种细胞噐的膜进行分类时,可用“2+4+2”来记忆,它们分别表示具有双层膜细胞噐有2种(线粒体、叶绿体);单层膜的细胞噐有4种(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无膜的细胞噐有2种(核糖体、中心体)。

1.3利用谐音记某些易混乱的知识

在讲必修3第2第1节“兴奋的产生”过程时,把肌体没受到刺激时的电位称为“静息电位”,此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荷是“外正内负”还是“外负内正”呢?不仅学生,不少老师也常记错。若把“外面正悄悄”引到这里来,就轻而易举地记清了,而且很难忘记。这话表明:“悄悄(静静之意)时,外面的电荷是正的”。再如,讲细胞分裂过程时,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有的同学总是分不清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区别,从而这两者的数目总是弄错。染色体的数不是等于着丝点的数吗?为了记清这个,把“着丝点”释成“找死点”,在就让不会忘记了。

2.及时的、反复的复习,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

2.1 当节课内的反复

及时复习很多人都懂,且多数理解为当天内要及时的复习,这固然是对的。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这种复习最好在当节课就反复两、三次,以提问的形式、以小结的形式、以练习的形式呈现。如在“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一节中,知识点一是色素的种类及本身的颜色;知识点二是色素的功能;知识点三是叶绿体的结构。在讲知识点二的过程中,轻易就复习了知识点一,可以这样问:含量最多的色素是哪种?它本身是什么颜色?把这种色素放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看出现了什么情况?不仅顺利地引到了对知识点二的探究上,也及时复习了知识点一。同样在知识点三的学习中,可同时复习知识点一和二。接下来将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题目“叶片为何呈现绿色?到了秋天为何双成了黄色?”将这些知识得到进一点的巩固与联系。当然,课后还会有相应的练习。

2.2 本章内容内的反复

如讲核酸的组成元素、结构、功能时,可先对应的复习蛋白质的元素、结构、功能,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使新知识有“依附”感,更容易理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讲糖类与脂质时,就与蛋白质、核酸同时对比;讲无机物时就与有机物对比;讲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时,先复习细胞膜、细胞噐的结构和功能;讲细胞癌谈变时,先复习细胞的分化、衰老与凋亡……

2.3跨章节的反复

对于跨章节的联系,可用主题词来实现。如用“膜”作关键词可以引出以下知识点间的联系:(1):哪些细胞器有膜?几层?哪些细胞器是无膜结构的?(2):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意义?(3):生物膜的功能?(4):生物膜的组成成份?组成元素?(5):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6):根据核膜的有无,将细胞分成哪两类?各自包括哪些生物类群?有哪些共性与特性?……这种前后知识的联系。

再比如:当我们讲到必修2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时,可以“DNA”为主题词进行一个拓展,问题就是“你学过的知识中与DNA有关的知识点有哪些?”用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将能想到的知识点例举出来,以下是一个示范:

(1)必修1第2章第3节, DNA的实验,实验注意事项,DNA的分布

(2)必修1第2章第3节,DNA的结构单位及组成元素

(3)必修1第3章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区别

(4)必修1第6章第1节,有丝分裂各时期DNA含量的变化

(5)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各时期DNA含量的变化

(6)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各实验及实验结论

(7)必修2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8)必修2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3篇

例1:高年级学习古诗词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词:知作者、解诗题、读课文、解词义、体会思想感情这五个步骤。那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新诗词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这样安排:请同学们按照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习,要求1号同学介绍作者,2号同学理解题目,3号同学朗读课文,4号同学解释句子的意思,然后集体交流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钟)例2: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走进“了不起的父亲”自学探究教学环节,可这样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父亲的描写中,体会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重点的词句进行批注。(2分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人读相关的句子,说出批注的内容,其余三人进行补充,每人都要发言。(2分钟)例3:三年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乘法《去游乐园》一节,探索竖式计算方法这一环节,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看哪个组计算的方法多样?4号同学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这样分工明确到小组的每个人,每个人都会认认真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再进行汇报交流,课堂学习氛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进行小组间的评比。有竞争机制才会有热情。教师要让全班小组进行竞争,给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小组加分或加星星等,并选出每周的优秀小组参加班级活动或学校活动等,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时时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明确的要求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成绩初见成效。可见,要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空喊没有用,细节见成效。

二、教学指导“讲”细节

每次进行年组集备时,青年教师备课过程中能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设计理念,也注重备课过程中的合作学习。但真正走进课堂教学,却与备课时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学年组长该如何引导他们走出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的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在教学指导中讲细节,精确到每个环节的每句话。S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21课《一块特别的石头》第二课时的教学,执教的同年组李老师在学校第一次试讲时完全是讲授式课堂教学,虽然是围绕本单元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循序,抓住李四光小时候和长大后是如何研究“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重点句子进行教学的,但始终都是教师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在解决着老师的一个个问题,虽然课上得很顺畅,却没有丝毫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南辕北辙。抓住这一契机,我组织了年组教研,详细地针对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把握了文章的叙述顺序,第二课时就从检查学生词语入手,抓住课题《一块特别的石头》,你读了之后有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块石头“特别“呢?李四光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李四光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取得的成果靠的是什么?接着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这句话是重点句子,起到引领全篇的作用,也正是这个问题让李四光从小到大一直研究着,才有了最后的研究成果。在讲小时候的李四光这一部分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重点体会人物的对话:小伙伴、陈二爹、爸爸和李四光的对话。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感受李四光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在讲长大后的李四光这一部分时,主要抓住第九自然段的重点词“学习、考察、明白、推来”体会李四光的钻研精神。在指导课的过程中细致到每句话怎么说,板书设计怎么写,由整体面细化到点,给教师更加明确的思路,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学生习惯“查”细节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4篇

教学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任务,能否教好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认可,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实习过程中,我上了3次新课,一共11节课,虽然总的说来上课上多了有些进步,但我觉得没有哪堂课令我十分满意,教学过程和环节中总是存在疏漏的地方,让我事后惭愧。我想,真的要走上教学岗位,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还需自己以后不断的努力实践。下面我列举我在上课教学中所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

教训之一,备课重点不明确突出。上第一节课时,本着认真负责、战战兢兢的心态,我仔细阅读教材以及一些参考资料,考虑了好多时间,备了7页的详细教案,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讲透彻一点,使学生理解清楚。结果上台一讲,方知不对,每个知识点都讲地很详细,固然能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点,但时间有限,于是第一节课好多内容都来不及讲,指导老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批评意见:教学的目标是要在45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备课时一定要明确重点、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细节不要想一下子全部讲清。

教训之二,上机课的讲法问题。以前不知道,以为上机课就是让学生自己练习练习,其实不然,现在我觉得真的要上好上机课也不是那么简单,需要自己备课时仔细的考虑,特别是屏幕控制和时间分配需要好好斟酌。第一次上上机课求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下注意点,然后即放手给学生做,结果由于大家初次接触vb编程,动作速度不一,导致一部分同学做的很快,做完之后没事干。另一部分学生则是做的很慢甚至不知道如何来做。

实习虽然很辛苦忙碌,但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磨练和尝试。最后我想衷心感谢我的母校昆山中学让我有了这样一段实习经历,同时也衷心感谢我的学科和班主任指导老师李然老师,她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

讲一讲第一次的细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讲方式

高中生物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126

“学讲方式”主要是指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边学边讲,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学讲方式”进行简单介绍,及对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应用进行解析,并进一步对“学讲方式”如何推痈咧猩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进行阐释,以期对高中生物教学做出有益启示。

一、“学讲方式”概述

“学进去”“讲出来”是学讲方式的核心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学生可以求助于同学,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管是教别人的学生和被教的学生,都能够强化所学知识,提升自身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讲方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学定教”的方式。“学讲方式”的基本环节主要有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反馈、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学讲方式”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二、应用“学讲方式”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措施

1.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会学”。“讲”是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不能够扎实地掌握生物基本知识,那么学生的“讲”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教师需要设置有效的教学问题,进而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知识。例如,在讲解“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应让学生知道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的方式、减数分裂对细胞的意义、减数分裂的范围等知识。学生只有把这些知识全都弄清楚,才能为后面的“讲”打好基础。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学”哪些内容,需要完成什么目标,而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易错点,进而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在经过教师的答疑和解惑之后便能够把重点和难点讲出来,并通过“讲”来巩固已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子与细胞》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第一层,了解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第二层,在弄懂第一层的基础上明确分子是原子通过各类化学键形成的。通过这样从简单到复杂地设计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建立从局部到整体的完整生物知识体系,即使是生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按照学习思路逐渐跟上教学进度。这样,一方面弥补了学生对细胞微观组成认识的不足;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了“学”的热情,体会到探究和思考的快乐。

2.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讲”。首先,可先让学生讲给自己听,因为把知识讲给自己听,学生不必担心遭到同学的嘲笑,而且还可在讲的过程中充分放松自我。其次,让学生在小组中讲。因为如果只是单纯地讲给自己听,学生无法获得对生物知识的全面认识,而通过讲给组内的同学听,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讲解中的精彩之处和不处之足。最后,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这种“讲”的方式能检验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自如地讲述,那么其学习水平必然会大大提升。

例如,对于《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这节课,教师可先指导学生将单糖、二糖、多糖进行分类,并且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糖类的功能,然后组织学生“讲”,让他们上台讲解关于葡萄糖、淀粉、麦芽糖的知识,并且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思路明确、讲解透彻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并评选出“探究之星”。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一天下来都不会主动去思考一个问题,但是在上述“讲”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去分析、思考同学所讲的糖类的分类方法以及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结论的意义。这样,一方面“讲”的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思路,巩固对糖类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其他学生也能够消除自己对糖类物质的疑惑,学到同学的良好思路。

3.培养学生“讲”的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发现有的学生明明已经构建了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但是在给同学讲的时候,却讲得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次讲解后,都总结自己的感悟和经验。学生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反思,很好地提升了自身“讲”的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长江文艺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北省作家协会

新疆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江苏医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