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童趣的翻译

童趣的翻译

童趣的翻译

童趣的翻译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拟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探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本中儿童本位意识的体现。因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儿童文学译者在翻译时务必发挥儿童本位意识,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而翻译,尽量遵循儿童文学自身的语言特点,保留原作的“神”,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变通的手段,使译文不仅自然且可实现与原文文本在原语文化世界中大致相当的审美功能。

关键词:儿童本位意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儿童文学翻译

儿童文学主要指“适合少年儿童特点,供少年儿童阅读和欣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李行健:2004:348)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儿童读者的需要,“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Oittinen,2000:61)。因此,儿童文学翻译实际上就是专为儿童翻译的文学。我国的儿童文学翻译始于晚清,至今已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型,即五四时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儿童文学翻译不断发展,译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多个角度对儿童文学翻译展开深入研究,其中不乏对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原则、方法以及特点的探讨。尽管入手角度不同,但几乎一致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而翻译。归根结底,这就是“儿童本位”意识的体现。

一、儿童本位意识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我国“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思想最早在时期提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主体的文学,影响颇盛,随之而来的便是儿童文学翻译蓬勃发展。这一时期,译者开始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从儿童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以及审美需求出发,不仅以新的方式重译了晚清时期任意改译过的儿童文学作品,还大量翻译了体现儿童情趣、注重游戏精神的童话、寓言、故事及小说,其中安徒生童话、《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王尔德童话、《伊索寓言》等最有影响。作为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阿丽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自1865年问世以来,已被译为80多种国家的语言文字,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巨著,深受各国小朋友甚至是成年读者的喜爱。原著作者路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运用大量双关、揶揄、典故、打油诗与文字游戏使全书趣味无穷,但也给译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1922年赵元任将该儿童读物首次介绍到中国至今,已有二十多个汉语译本,而赵元任凭借其深厚的双语语言功力,对原作做了独具匠心的翻译尝试,其译作在时隔九十余载的今天看来仍堪当佳译,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拟通过对赵元任译本进行个案研究,从选词炼句、修辞手法角度探析赵元任的儿童本位意识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本中的体现,探寻儿童本位意识理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方法。在此需要强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书名有多种译法,只有赵元任将其译为《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故本文中提到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本即《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本。

二、儿童本位意识下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本

翻译儿童文学首先应当关注儿童文学的语言。儿童文学原作与译入语读者有着较大的语言文化差异,而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他们更依赖于译者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差异。胡显耀指出,“语言特点是儿童文学翻译取得成功的关键”(胡显耀,李力,2009:332),并且还提到“如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再现甚至超越原作的‘童趣’是翻译儿童作品中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环。这也是儿童文学翻译最有意义的方面”(同上,2009:340)。赵元任考虑到儿童文学翻译的关键和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处处以儿童为本,深入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采用儿童读者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的语言保持了原作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简明清晰和优美动听等特征。

(一)词汇层面

基于儿童读者理解能力有限,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当选择浅显易懂、平易近人的词汇,以便让儿童读者理解接受。但语言浅显易懂并不是降低作品语言品质,用平淡无奇的大白话来翻译。儿童文学的语言也应当具备文学性与艺术性,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让其受到启发。赵元任在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一书中,敏锐地洞察到原著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儿童读者为中心,运用中国儿童熟悉的叠词与儿化语再现了生动趣味。例1:

So she set to work,and very soon finished off the cake.(Carroll,1998:15)

所以她就正正经经一口一口地把那块蛋糕吃完了。(赵元任,2002:7)

在中国儿童语言中,普遍存在叠词的使用。赵元任在翻译时,考虑到这一显著特征,用朗朗上口且极富音乐感的“正正经经”、“一口一口”为儿童形象地描绘了阿丽思吃蛋糕的场景,增强了语言的亲近感,再现了原文的意趣。例2:

“…for her hair goes in such long ringlets,and mine doesn’t go in ringlets at all…(Carroll,1998:18)

“……因为她的头发有那么长的小圈儿,我的头发一点儿都做不起圈儿来……”(赵元任,2002:10)

儿化语是中国儿童语言一大特色,为对话、散文、小说广泛使用,不仅可以拉近儿童读者与作品的距离,还可以引起儿童读者的兴趣。赵元任将“ringlets”翻译成活泼亲切的“小圈儿”,贴近儿童生活用语,展现了原著阿丽思天真可爱的形象。

童趣的翻译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接受理论;影视翻译;卡通影片翻译

一、接受理论翻译观

接受理论,或称接受美学,本是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以姚斯(H,R,Jauss)、英伽登(R,Ingarden)和伊瑟尔(w,Iser)等为代表理论家。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改变过去文学理论中的“作者中心论”,确立“读者中心论”。他们都认为,文本因读者的阅读而产生不同的意义,而这些有个性的接受应该受到重视。首先读者具有期待视野,即读者接触作品前已先行具备的潜在的审美期待,是由阅读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先验心理结构。正因为如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期待视野去接受理解文本意义的。“一方面,文本以内在的规定性,如文本特指、文本的意义潜势,引导并制约着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另一方面,读者在前理解或期待视野帮助下与文本对话,理解并阐释文本,最终实现文本意义。”(胡开宝,2006)其次,读者的期待视野并非一成不变,期待视野的形成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时生变化或读者理解水平的差异均能导致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解读。在姚斯看来,这解释了为什么一部文学作品可以在一代又一代读者中传承不息,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

接受理论最初是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被提出来的,但随着它在各个文艺领域的运用发展,文本和读者的界限不断得以拓展。文本可以指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任何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因而读者即涵盖意义更为广泛的“受众”,不仅包括文学作品的读者,还包括各项创造性艺术的欣赏者,影视观众自然也在其中。

二、儿童卡通影片的特点

卡通影片是电影翻译的一大种类。卡通影片的接受族群,也就是观众群依据年龄层可分为:学龄前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一般学龄前后的儿童,由于识字有限,在观看卡通影片时,几乎不看字幕,完全仰赖配音理解剧情,即使是原音配上字幕的卡通片,学龄前后儿童也是借由画面来理解剧情。事实上,字幕可以说是为了服务青少年或成年人,青少年的认字能力已趋完整,辨识一般日常词汇的能力也已具备,因此在观看配音画面时,通常不会看字幕,但是在语言发音模糊,或是听不懂的时候,字幕就成了最好的辅助。至于成人,字句辨识能力成熟,辨认速度也快,凶此通常能够一边看画面、听原音,一边看字幕。因此,上述三类接受族群对于译出语的期待便不同,儿童不看字幕,希望的是听着顺耳、通顺的口语对白;青少年可以理解难度较高的字句,字幕避免出现过于艰涩的字句;成人则希望字幕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因此,译者希望同时满足三种不同接收族群的期望,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只能列出优先级,列出主要的接收族群,以此为基准进行翻译。儿童卡通片的制作,主要观众就是儿童,因此译入文就必须是儿童能懂的东西。否则,就算译出文辞藻优美、意境深远,也无法发挥应有之沟通目的,一切的艺术成就都是枉然。一般而言,儿童读物是以儿童为对象所编写的出版品,在出版时须顾及儿童的年龄层、接受程度,以及启发的教育意义。同样,卡通影片的接收族群设定为儿童时,在翻译配音脚本时,也应该考虑不同年龄层的语汇能力,不应高估,但也不应该低估。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先生归纳儿童语言形式方面的特色有:1,语汇有限,2,语法错误,3,专用词汇,4,专用语调;同时分析儿语有六大特质:直觉、浅白、生动、趣味、诗意、天真。译者在进行以儿童为接收族群的翻译活动时,固然要学习童言童语,却也必须语法正确,用字浅白但不能流于低俗。翻译文本就是剧本,是剧中人物交谈的对话,尤其是卡通影片。

三、接受理论指导下的儿童卡通影片翻译

翻译的接受族群不同,翻译的方法也就不一样。鲁迅提倡用直译,并主张“宁信而不顺”,目的是“为着成人”。郑振铎则提倡用重述的方法,目的在于移植世界重要的作品到我们中国来。由于读者对象的不同,儿童卡通影片的翻译与其他影片的翻译不可能也不应该相同。本文以电影《功夫熊猫》为例,阐述在翻译儿童卡通影片时,译者所应该注意到的几条原则。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Kungfu Panda)在国内上映的头两天,其全国票房便接近4 000万。不仅杰克・布莱克、达斯汀,霍夫曼、安吉丽娜・茱莉等美国影星献声的英文原版受到追捧,由我国上海电影译制厂中坚力量打造的中文配音版也赢得了一致赞誉。上译版的《功夫熊猫》,翻译为顾奇勇,上译厂厂长刘风为熊猫阿宝配音。上译配音版本中,由于做到了以下几点,使电影更加具有吸引力。

1,趣味性

大人经常觉得童言童语天真可爱,他们虽然识字不多,掌握的词汇也不丰富,可是他们会以较少的词汇来回调动,说出有趣的话来。成人在创作儿童读物或影片时,也应该学会用不多的词儿,短短的句子,却能把事物巧妙、幽默有趣地述说出来,要有童趣、有情趣、幽默而不严肃、奇妙而不呆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在翻译卡通影片时,若是能够适时地加入趣味,不仅能表现原文的趣味,也能让译文对白更加轻松活泼,增加吸引力。例如,熊猫阿宝的爸爸让他继承做豆腐的事业时,阿宝反驳道:Can you imagine that I am prepared‘Toe fu’?上译配音版中,此句翻译为:“我做豆腐,不如买块豆腐撞死!”这样的翻译很明显比直译为“你能想象我做豆腐的样子吗?”要有情趣得多,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再看几个例子:

(1)That flabby panda can't possibly be the answer to our problem,

那个蔫儿了吧唧的熊猫不可能是我们要找的神龙大侠。

(2)You were about to pom‘t at Tigress and that thing fell In front ofher!

你原来要指的是娇虎,可那个肉团JEZ5掉下来。

(3)You picking on my friends?Get ready t0 feel thunder,

你敢欺负我朋友?我打得你满脸桃花开。

译例(1)中把flabby一词翻译为“蔫儿了吧唧”,既符合儿童的口语特征,又显得生动活泼,形象逼真。译例(2)中把“that thing”翻译为“那个肉团”,把熊猫的形象巧妙幽默地呈现出来,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泽例3中用了“打得你满脸桃花开”这个意象,使此句更具J隋景趣味。

2,纯真性

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儿 童的生活、情感、兴趣、思维、语言等与成人有着显著的差异,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精神世界的天性,顺应儿童学习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学习方式、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翻译也不例外。稚拙和纯真一样,是儿童影视作品拥有的美学语汇和艺术特质。儿童影视作品的稚拙美和纯真美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所以在翻译时,为了适应儿童以自己生理器官的感觉、运动机能为生物体条件和基础的接受能力,即相对于成人来说比较有限的接受能力,为了适应儿童的还不高的欣赏水平,还有不少缺陷的欣赏方式,最好能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内容和形式上再现儿童的稚拙的口吻和纯真的语气,真正体现儿童的特点,以达到以儿童为本位、真正为儿童服务的目的。来看几个例子:

(1)That's my boy!

这才是乖儿子!

(2)You don't know how long I've been waiting for this moment,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一刻。

(3)I'm feeling a little nauseous!

Those arehard!

My tenders,

有点头昏!

这铁家伙,看来我要……

我的!

(4)You're a panda,What are you gonna do,big guy?Sit on me?

你是熊猫,你想怎么着?一屁股坐死我?

上面各译文都不仅很好地考虑到了原文的语义、风格,还考虑到了译文读者在生理、心理、文化方面的特点,翻译时恰当地使用了象声词、助词等,特别是恰当地补充了几个口语词,如“盼星星盼月亮”“我的”等,这些都恰到好处地再现了儿童说话的稚拙语气和纯真口吻,在保证了语际忠实和语内连贯的同时,很好地考虑到了译文读者对象的认知水平,达到了在向译文读者传递信息的同时,又感染了他们,愉悦他们的目的。

3,时尚性

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儿童的语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语言、流行元素、影视、书刊的影响,加上儿童很强的接受力、创造力,使得一些新名词在儿童语言中也开始盛行。儿童卡通电影的翻译中,为了贴近儿童,得到儿童发自内心的认可,让他们在笑声中受到教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观片,适当地加入一些流行时尚语言能为影片增色不少。上译版的《功夫熊猫》增加了很多时尚元素,配合了儿童吸收快的学习特点,使得影片不再刻板学究,反而增添了勃勃生机。以下几例就是上泽版这方面的成功例子。

(1)Done well?I am awesome!

只是很好?我很强大!

(2)That's my boy!That big lovely kung fu warrior is my son!

这个超可爱的功夫大侠是我儿子!

(3)The whole valley will be there and you'll sell noodles to all Of them,

山谷的村民都会去,人手一碗面条,那就赚翻了。

(4)AIl fight,You're awesome,Last thing I'm gonna say,Bye-bye,

好吧!你很牛。我就说这些了,OK?拜拜!

(5)Realy?That's cool

哦,真的?好酷啊!

(6)Nothing is impossible,

一切皆有可能。

上面几例中,“很强大”“超可爱”“赚翻了”“你很牛”“好酷啊”这样的语言都是现今青少年儿童中很流行的口头语言,加入这些流行口头语言,影片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展现出勃勃生机。最后一例中,直接套用电视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更是紧贴时代,做到了与观众的真正心灵沟通。

4,节奏性

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背唱儿歌和童诗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几乎每一位小朋友都会唱儿歌,也会能背上一些诗词,或许他们不懂文字意义,但是借助语言的声响、韵律和节奏感,他们还是能够朗朗上口、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同样地,在上译版的《功夫熊猫》中,译者增补词语的形式,结合视觉(画面)和听觉(语言)的效果,一方面增加了对白的趣味,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儿童对语言的印象和认识。例如,浣熊大师的五个弟子,威猛五侠Monkey,Mantis,Crane,Viper,Tigress,上译版翻译成“金猴、螳螂、仙鹤、灵蛇、娇虎”,这显然比直接译成“猴子、螳螂、鹤、蛇、虎”要让人印象深刻且朗朗上口得多。尤其是tigress翻译成“娇虎”,更是合情合理又符合儿童心理的较佳翻译。再如以下几例:

(1)You've only seen praying mantis,Or monkey style,Or I could come at you snickety-snake,

你只见过螳螂捕蝉什么的,或者我们该试试猴子要宝,或者来几下金蛇狂舞。

(2)I know he can seem kind of heartless,but he wasn't always like that,

我知道他表面上铁石心肠,可实际上是菩萨心肠。

(3)They're five masters I'm just one me,

他们是五大高手,我是一大低手。

童趣的翻译范文第3篇

“‘儿童文学’这一术语于‘五四’时期展露头脚。它是指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1]。

儿童文学的主要特点首先是儿童性。儿童文学的创作者是成人,欣赏者是儿童。真正的儿童读物应以儿童为中心,合乎儿童心理特征,它的目的应在于帮助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其次,儿童文学应具有教育性,并且应是广义的、无形的教育。其中包括语言教育、人格教育、价值观教育、集体思想教育等等。儿童文学既然是文学,当然还要有文学性。文学的感人之处在于潜移默化中讲究写作技巧[2]。除此之外,翻译儿童文学语言结构要简单。作为儿童文学翻译,就要和孩子们交往,要热爱他们、重视他们,要接触儿童、熟悉儿童、了解儿童。译者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观点去透视原文,用童心去鉴赏,以童趣去体会原文,然后用浅显易懂的儿童语言去翻译,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童趣,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艺术境界,从而给儿童以启迪。

二、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ReceptionAesthetics)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也是文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接受美学由德国教授姚斯(HansRobertJauss)和伊塞尔(WolfgangIser)提出,着重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强调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艺术作品的调节机制。它认为在“作者———作品———读者”中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读者决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因素。相反,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学作品是为读者创作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一部作品艺术生命的长短,在某种意义上也取决于读者的接受。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成为现实的、具体的,从而产生出更多的价值和意义。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谈得上接受和理解。期待视野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直觉能力、承受能力和接受水平等等。读者的期待视野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人而异,因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3]。

三、从接受美学看儿童文学翻译

当把接受美学应用于翻译理论中时,译者成了原作的读者,他的主动参与使他在翻译时会考虑到译本读者的期待视野。儿童,作为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应当成为译者的考虑对象。接受美学理论拓展了文学研究的空间,也给文学翻译带来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它改变了传统的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就儿童文学翻译而言,接受美学理论对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们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语体方面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

语体是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决定性因素。儿童文学的语体特征是由儿童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容易对直观的具体的形象感兴趣,如形状、声音、颜色等等。鉴于儿童的接受能力,译文的语体可采用口语化的词汇和句式、恰当的修辞手法及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一)词汇

翻译的关键在于对语言的驾驭,因而选词是个关键。一个外语单词有多个对应的汉语意义,但儿童的词汇量少,生活经验也不丰富,所以翻译时要考虑儿童的文学理解能力,然后比较每个词的用法,再对照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汇翻译,力争做到语言简洁易懂,准确鲜明。

如《风语河岸柳》中原文:

“Areyoufeelingil,lToad?What''''sthematter?”

“你病了,癞蛤蟆?怎么了?”

“toad”一词翻译成癞蛤蟆而没有译成书面语蟾蜍,因为小读者对蟾蜍可能还没有概念,但对于癞蛤蟆可能较为熟悉,这样翻译既简单易懂又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和童趣。

又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原文:

Butitwasn’.tItwasJack-o’-lanterns,orlightning-bugs;sohesetdownagain,andwenttowatching,sameasbefore.

但是那并不是。那不过是些鬼火或是萤火虫罢了;于是他又坐下来,照旧眼巴巴地望着。在这段话中,“Jack-o-lanterns”来自古爱尔兰童话,指“南瓜灯笼”,但这对于中国儿童来说翻译成“鬼火”更能体现原意且容易接受。译者对于“watching”的翻译不是译成“望着,看着”等等,而是译成“眼巴巴地”,这几个字极为传神,从它们当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哈克那张稚气的脸,也能体会到他当时焦急无奈的心情。

(二)句式

英语文学作品中多用一些长句、复合句,但这在汉语中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将一些长句、复合句转化为短句,给小读者喘息的时间,以保持他们往下读的兴趣,同时这也有助于完善儿童的语言能力。

如《白雪和红玫瑰》中原文:

Assoonasthedwarffelthimselffreehelaidholdofabagwhichlayamongsttherootsofthetree,andwhichwasfullofgold,andlifteditup,grumblingtohimsel:f“Uncouthpeople,tocutoffapieceofmyfinebeard.Badlucktoyou!”andthenheswungthebaguponhisback,andwentoffwithoutevenoncelookingatthechildren.

小矮人刚一脱身,就拎起放在树根旁的装满金子的袋子,嘴里嘟哝着说:“你们这两个小笨蛋,竟然把我可爱的白胡须剪掉一截,愿你们遭报应。”说完,他把袋子往背上一搭,没有再看看两个小姑娘一眼,就溜走了[4]。

原文中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及并列句交织在一起,译者翻译成短句形式符合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又避免了长句给儿童阅读带来困扰,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的阅读兴趣。

(三)修辞

在修辞方面,英汉两种语言都习惯采用多种修辞手段以增强文本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这些修辞手段对于儿童文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是儿童语言的一大特色。儿童文学中一些最基本的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拟声、押韵等的恰当运用必将增添译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译作集音乐美、形式美和画面美于一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的阅读兴趣,陶冶他们的心灵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语言方面,英语作者常用押头韵和押尾韵等修辞手段来创造有趣的语音效果,以吸引儿童读者。

如《羊羔和小鱼》中原文:

EnekeBeneke,letmelive,

AndItoyoumybirdwillgive.

Thelittlebird,itstrawshallseek,

ThestrawI’llgivetothecowtoea.t

Theprettycowshallgivememilk,

ThemilkI’lltothebakertake.

Thebakerheshallbakeacake,

ThecakeI’llgiveuntotheca.t

Thecatshallcatchsomemicefortha,t

ThemiceI’llhangupinthesmoke,

Andthenyou’llseethesnow.

耶内克,别内克,饶我一次,

我送你我的小鸟,

它能衔来干草。

我把干草给牛吃,

漂亮的牛挤出奶汁。

我把牛奶给面包师,

面包师给我烤蛋糕。

我把蛋糕给小猫,

小猫为我捉老鼠。

我把老鼠挂起来熏,

你就会看到大雪纷纷[4]。

这是故事中儿童做游戏时说的一段话,作者用“seek,milk,take,cake,smoke”及“ea,tca,ttha,t”押了尾韵,在译文中译者也用了押韵词“鸟,草,糕,猫”“吃,汁,师”和“熏,纷”等,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再现了游戏的趣味性,正好符合儿童文学对语言口语化的要求。

又如《秘密花园》中原文:

TheseedsDickonandMaryhadplantedgrewasiffairieshadtendedthem.Satinypoppiesofalltintsdancedinthebreezebythescore,gailydefyingflowerswhichhadlivedinthegardenforyearsandwhichitmightbeconfessedseemedrathertowonderhowsuchnewpeoplehadgotthere.

玛丽和迪肯播下的种子长出了嫩芽,长得像有仙女在照顾似的。五颜六色的罂粟花像绸缎一样,在轻风里成群起舞,鲜艳快乐,似乎在嘲笑那些已经在这花园里住了很多年的花朵。坦白地讲,这些花朵似乎非常奇怪这些新人怎么到了这儿[5]。上文中涉及到了比喻和拟人修辞法,译者用简短的分句恰到好处地将原文中的画面展现出来,原文中的童真、童趣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归化和异化相结合

文学没有国界之分,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翻译决不是简单的文字间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各国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传统观念以及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译者在将外国文学介绍到中国时,既要考虑到信息的准确性,还要注意到文化的差异性。

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着异化和归化之争,前者以原文化为中心,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化特点;后者主张以译入语为中心,把异国文化变成本国语。对于儿童来说,异化可以学到新东西,但是理解难度大;归化可以使儿童更容易读懂作品,但是他们却了解不到异国的风情。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两者的长处,我们可以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原则,尽量站在儿童的角度,避免把儿童文学变成枯燥的教科书。

如《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原文:

Shewenton…“andvinegarthatmakesthemsour-andchamomilethatmakesthembitter-and-and-barley-sugarandsuchthingsthatmakechildrensweet-tempered…”[6]

她就接下去道……:“心酸大概是喝了酸梅汤的缘故———命苦大概是吃了黄连的缘故———还有———还有小孩的脾气甜甜的,大概是吃了大麦糖那些东西的缘故……”[7]

译者采取了归化的方法,“酸梅汤”,“黄连”,“大麦糖”都是译入语文化中的食物,儿童对它们很熟悉并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它们的酸,苦和甜的特性,这会使儿童的阅读过程更加流畅。

童趣的翻译范文第4篇

一、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1.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胡从经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始于晚清时期。但由于这一时期人民大众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压迫束缚,因而儿童文学只是零散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对西方儿童文学作品的编译,几乎没有自主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1)选材:学者李丽曾对晚清时期儿童文学译作的数量做过一个统计。据她统计,在晚清总共只有120部儿童文学的译作,从事儿童文学翻译的译者也只有寥寥59人。在如此小面积的范围内对儿童文学进行翻译活动,选材自然十分局限。这一时期主要以科幻类的儿童文学小说为译介对象,其中尤以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和日本作家押川春浪的儿童小说译介得最多。除此以外,对诸如《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西方各国的童话著作也有所译介。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晚清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之中,且受到西方列强的残忍压迫。因此,这一时期的译者在选择译介对象时更加倾向于内容积极向上,能激励儿童奋发图强的儿童文学作品。(2)翻译方法:由于晚清时期,中国整个翻译事业还十分脆弱,能从事翻译事业的专业人员十分稀缺。因此,就宏观而言,晚清时期中国的翻译方法与理论还尚未成熟。而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自然也会受到这一大背景的影响。同时,受“成人本位”儿童观的影响,为达到启蒙、鼓励、教化儿童的目的,译者常常随意删减原文内容,且在文中随意添加自己的评注,将译文都注入爱国主义情怀。事实上,这一时期,译者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实则只能称之为编译。(3)翻译语言与风格:晚清时期,士大夫、文人大都崇尚文言文,章回小说在晚清时期也十分流行。因此,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作大都是章回小说的形式结构,语言多是文言文。自然,译作的语言也就十分古板,毫无童趣可言。而受晚清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作的风格大都励志向上、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晚清时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只能算是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事业的一个初探。因为,在翻译的选材上单一局限;翻译方法上过于活译,以至于根本没有产生适合于儿童文学翻译的有效方法;在翻译的语言和风格上都尚未做到忠实于原作。

1.2.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通常被视作中国儿童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由于,和新文化运动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以及对人性与思想的解放,儿童文学翻译事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1)选材:由于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译者逐渐认识和确立了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因此,由“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替代了晚清时期的“成人本位”的观点。因而,这一时期的选材十分丰富多样。学者秦弓曾对五四时期儿童文学体裁多样化的选择,做出过如下的评价:“五四时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秦弓,2004)。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译者开始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儿童的阅读需要,而选择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翻译。选材更加贴近儿童的喜好,而非以成人的喜好进行选材。(2)翻译方法:为充分尊重原著和保留原文中的童趣,译者开始逐渐由随意增删的过分活译转向忠实于原作的直译。当然,除直译之外,偶也有译者采用译述也称重述的方法进行翻译。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郑振铎就偏爱译述这种翻译方法,他对此给予了以下定义:“所谓重述,不是直译,而是译述,比意译还要通俗、口语化还有一些创作成分。”(郑振铎,1925)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作,除文字之外,译者还在书中增加了插画,以此适合儿童的阅读习惯。(3)翻译语言与风格:由于五四时期,有识之士对白话文的倡导,因此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作的语言已完全由文言文转换为白话文,语言也更加丰富生动。译作风格也活泼生动,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值得一提的是,标点符号在译作中开始被使用,大量的拟声词和拟态词被广泛的使用于译作之中,大大地增加了译作的童趣。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可谓是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步入正轨的阶段。儿童文学在这一时期开始被真正的认识和接受。无论实在选材还是翻译方法亦或是翻译语言与风格上,这一时期的译作相较于晚清时期发展十分迅猛。

1.3.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儿童文学翻译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有不同于其他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暂被搁置一边。类似于晚晴时期,译者将儿童文学的译作注入了爱国主义的情怀。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介数量在五四时期的基础上持续上升,翻译方法也更加成熟。同时,受译介国外儿童文学著作的影响,中国已有学者在这一时期开始自主创作本国的儿童文学著作。(1)选材:学者文军和王晨爽曾对抗战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作的数量做过一个统计。据他们统计,在抗战时期中国总共有369篇儿童文学译作,其中苏联的儿童文学译作最多,童话是被译介得做多的体裁,译者约为195人。之所以苏联儿童文学的作品在这一时期被译介最多,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密不可分。当时,中国无产阶级异军突起,众多知识分子也多是共产主义人士,向苏联这一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则是必然。因此,自然而然译介苏联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最多。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时期,因此译者倾向于选择政治性较强或爱国主义明显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这一点上,可谓与晚清时期略有相似。(2)翻译方法:受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翻译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译述(重述)的翻译方法。翻译方法更加系统全面。同时,这一时期也涌现了众多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如:郑振铎、沈冰燕、鲁迅、周作人、鲁兵等。值得一提的是,插画在儿童文学译作中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据文军和王晨爽统计,这一时期总共有43.6%的儿童文学译作附有插图。这也体现了,儿童文学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3)翻译语言与风格:因为翻译方法的趋于完善和成熟,因此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的语言也更加忠实于原作,语言文字都更加倾向于儿童的喜好。但,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儿童文学的译者在这一时期就背负着传递爱国主义和促进革命胜利的历史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作翻译风格上最大的特点则是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儿童文学翻译虽将“儿童本位”观稍稍搁置一边,译作也带有某些政治色彩,但是在译作数量,译作质量和译者人数方面仍是不可小觑。因此,这一时期仍可算作是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史上另一次发展高潮。

1.4.改革开放以来的儿童文学改革开放至今的儿童文学翻译则是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史上的最大的一次发展高潮。由于政府的支持,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等因素,儿童文学翻译在这一时期可谓是百花齐放。(1)选材:这一时期,由于国内外整体环境的稳定,以及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儿童文学不再只以书面的形式呈现,许多儿童动画,儿童音乐等竞相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因此,译者在选材方面更加多元化。(2)翻译方法:由于选材的多元化,因此翻译的体裁同样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化的趋势。同时,由于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对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也层出不穷。如从女性主义、叙事学、后殖民主义、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社会学、伦理学和语言学等视角出发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研究。因此,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方法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3)翻译语言与风格:这一时期,“儿童本位”的儿童观被正式确立,翻译的方法众多且系统。因此,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的语言,更加贴近儿童的阅读能力,风格也偏向儿童的喜好。童真和童趣在这一时期的翻译语言和风格中得到了极大的保留和体现。改革开放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可谓是中国至今为止儿童文学翻译史上的最大的一次发展高潮。不仅因为这一时期的译介数量之庞大,更主要的是这一时期的翻译方法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语言和风格不仅忠实于原作,更为主要的是童真和童趣的极大保留。最为突出的一点则是“儿童本位”观的证实确立。

二、结语

童趣的翻译范文第5篇

《精灵鼠小弟》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作者是E•B•怀特,他还创作了另外两部儿童文学作品----《夏洛的网》和《吹小号的天鹅》。这三部作品都深受儿童读者的喜爱,也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精灵鼠小弟》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美国纽约有一位费雷德里克•立特尔,他的第二个儿子名叫斯托尔特,生下来时只有一只老鼠那么大,虽然小但是他能够帮助家里做些事,比如妈妈的戒指掉进排水管里,他可以下去拿;家人打乒乓球时,他可以帮助捡球;甚至当钢琴的琴键出现问题,他可以钻进去推。他可以在大房子里洗脸,锻炼身体,也可以出门搭乘顺风车去参加帆船比赛,生活的一切对他而言就像是探险,可是他喜欢这样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小鸟玛加洛,并爱上了这只可爱的小鸟,但是猫咪野茉莉和其他猫咪想要吃掉玛加洛,玛加洛不辞而别,这让斯图尔特很伤心,他决定离家出走,寻找小鸟玛加洛。他得到牙医的帮助,驾驶微型小汽车出发了,途中他去学校当了一天代课老师,再艾姆斯镇遇到了和他差不多大小的艾姆斯小姐,他继续朝北走,他觉得他正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他觉得他一定会找到那只美丽的小鸟玛加洛。作者认为;“斯图尔特的旅行象征了每个人不断的人生旅行———追求完美又到不了手的东西。把这样的一个概念放到翻译儿童书里可能太深了一些,可我还是这样做了……《斯图尔特•立特尔》是一个写追求的故事。生活主要是追求,我就写这一点。书在追求还在进行着的时候,我是存心这样做的。等到你大一点,你就会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许多人都在过着追求一种美好事物的生活———这种事物我们常常说不清楚。对斯图尔特来说,他在追求小鸟玛加洛,那是他美好事物的理想。”[1](5)《精灵鼠小弟》的译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他的翻译充分再现了原作中的童真童趣。

2.从翻译实例看如何再现语言特点与儿童情趣

《精灵鼠小弟》的翻译实例再现了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匠心独运之处。例一:“Butthetruthwasthedrainhadmadehimveryslimy,anditwasnecessaryforhimtotakeabathandsprinklehimselfwithabitofhismother’svioletwaterbeforehefelthimselfagain.”但事实上排水管弄得他浑身湿哒哒黏糊糊,他只好大大洗了个澡,再用妈妈的紫罗兰香水把全身喷了一通,才觉得自己又缓过气来。故事中妈妈的戒指掉进了下水管道,焦急之中,小儿子斯图尔特答应下去为妈妈捞戒指。当他成功把戒指捞上来时,浑身都被下水管道的污垢弄脏了,原文中Slimy的意思是粘滑的,而译者用“湿哒哒黏糊糊”,生动形象的叠词,符合儿童的用语习惯,而且再现了斯图尔特的从下水管道爬上来的状态,浑身湿透了而且染了一身的污垢,才让小读者认为下文说的洗澡与喷妈妈的香水很有必要。例二:Mr.andMrs.LittleandGeorgegotdownontheirhandsandkneesandputtheirmouthsascloseaspossibletothemousehole.Thentheyallcalled“Stooooo-art!”Andthentheyallkeptperfectlystillforthreeseconds.立特尔先生和太太加上乔治,三个人用手用脚趴在老鼠洞前面,把他们的嘴尽量靠近洞口。接着他们异口同声地叫:“斯—图—尔—特”接下来他们全都保持绝对静默三分钟。一天早上斯图尔特起得很早,锻炼身体时为了和猫咪野茉莉比腹肌,不慎被窗帘卷裹起来,他的喊声太小了,没人能听得见。而野茉莉又把他的东西都放在了老鼠洞口,这样爸爸妈妈和乔治都认为斯图尔特是跑进老鼠洞出不来了。他们非常焦急的喊斯图尔特的名字,“Stooooo-art”英文名字中有两个音节,拉长第一重读的音节,体现出三个人齐声喊的声音很大。汉语名字是独立的汉字,“斯—图—尔—特”把每个字都拉长了发音,符合汉语喊名字的特点,大声而拉长每个字的读音,以便让对方听见。汉语读者能体会到喊斯图尔特名字的声音和场景。但是在描述爸爸妈妈趴在老鼠洞口时,原文“gotdownontheirhandsandknees”意思是趴在地上。汉语中的“趴”本来就是胳膊和膝盖着地,译文中“用手用脚趴在”中的“用说用脚”几个字就显得多余了。但是原文中的“ontheirhandsandknees”具体地描述出了三个人的姿势,译文如果只用一个“趴”字确实不足以准确生动地再现他们的动作,如果译成:“三个人趴在地上,用手和膝盖支撑着身体。”既不会像“用手用脚趴在”缀词缀语,也可生动描述动作。

例三:EverybodyshookhandswithStuart---everybody,thatis,exceptthepoliceman,whowastoowetandmadtoshakehandswithamouse.[1](169)每个人都同斯图尔特握手———不过每个人不包括那位警察,他又是浑身湿淋淋,又是气的要命,没有兴趣跟一只老鼠握手。[1](39)斯图尔特穿着水手服来到公园的池塘,主动与微型船模主任攀谈并在船上担任水手,与另一艘遥控船比赛,大家都来观看一只老鼠开船的新鲜事,把来维持秩序的警察挤倒在池塘,造成池塘水波涛汹涌,但是斯图尔特凭借高超的技术赢得了比赛,大家都来和他握手,除了那个浑身湿淋淋的警察外。原文中的“everybody,thatisexceptthepoliceman,”译为“不过每个人不包括那位警察”。译文采用直译的方法,符合儿童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强调了与斯图尔特握手的’人当中不包括警察,与“每个人”形成对比,有强调的作用。如果译成“每个人都同斯图尔特握手-----不过除了那位警察”读者也能够理解到警察没有和斯图尔特握手。看是缺少了顺承的思维,儿童语言中的重复性特点。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在辞藻多么华丽优美,而在于符合儿童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易于儿童理解。译文再现了儿童语言特点,也是再现童真的表现。体现出儿童文学翻译的本质是保留原作中的童真童趣。例四:“Help!”hecalled.“It’sdarkinhere.It’scoldinthisrefrigerator.Help!Letmeout!I’mgettingcolderbytheminute.”“救命啊!”他大喊大叫。“这里面黑咕隆咚的。这冰箱里冷死了。救命啊!放我出去!我这会越来越冷了。”妈妈在做饭的时候,斯图尔特在一旁观看,妈妈开冰箱时,斯图尔特打算也到冰箱里那点东西,可是妈妈不知道这一点,随手把冰箱的们关上,斯图尔特被困在冰箱里。“It’sdarkinhere.”译为“这里面黑咕隆咚的”把dark翻译为“黑咕隆咚的”具有儿童语言特色。儿童的语言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很少抽象的词。“黑咕隆咚”较之“太黑了”更生动活泼,能让汉语小读者们产生共鸣,体会到斯图尔特在冰箱里的感受。“It’scoldinthisrefrigerator.”译为“这冰箱里冷死了”“cold”是冷的意思,而译文“冷死了”极为扩张的词语对斯图尔特在冰箱里的感受一语中的,儿童语言中多夸张的表达,夸张更能体现出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体会程度。具有儿童语言特色的译文很容易被儿童读者接受和喜爱。例五:Itwasn’tuntilhalfanhourlaterthatMrs.Littleagainopenedthedoorandfoundhimstandingonabutterplate,beatinghisarmstogethertotrytokeepwarm,andblowingonhishands,andhoppingupanddown.这么下去,一直到半个小时以后,里特尔太太又打开冰箱门找东西,这才发现他正站在一碟牛油上,两条胳膊互相拍来拍去好歹取点暖,又在手上吹气,又用两脚蹦上跳下。

斯图尔特被关在冰箱里,一直到半个小时妈妈再打开冰箱拿东西才被发现。为了不被冻僵,斯图尔特做了一些动作热身。原文中“hopping”是跳跃的意思。既然是跳,一定会用到腿和脚。“hoppingupanddown”译为“又用两脚蹦上跳下”,其中“用两脚”这几个字就多余了。比如汉语中从来不用“用脚踹门”或“用手扇了一巴掌”等等。因为动词中已经明确了发出动作的部位,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不免有画蛇添足之嫌。例六:Itwasaprettylittlehen-bird,brown,withastreakofyellowonherbreast.TheLittlesdidn’tagreeonwhatkindofbirdshewas.“she’sawall-eyedvireo,”saidGeorge,scientifically.“Ithinkshe’smorelikeayoungwren,”saidMr.Little.这是一只很好看的小雌鸟,棕色,胸口上有一道黄条纹。里特尔一家人对它是只什么鸟意见不一。“这是一只大眼睛绿鹃,”乔治科学地说。“我想它更像是一只小鹪鹩,”里特尔先生说。斯图尔特在冰箱里冻了半个小时,生病了。正在修养的时候,家里有个小客人造访。一只小鸟翅膀受了伤,落到了斯图尔特的家。对于这个漂亮的小家伙,全家人都非常喜欢和好奇。“‘She’sawall-eyedvireo’saidGeorge,scientifically”译为“‘这是一只大眼睛绿鹃,’乔治科学地说。”译文中“科学地说”,意义有点模糊。怎样说才是科学地说呢?根据小说中对乔治的描述,他说的语气似乎他的猜测很有科学依据的样子,而实际上又不正确。如果译为“他觉得说的很有科学道理”避免了“科学地说”意义模糊不清。在这不小说的翻译中,译者主要使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但直译的表达与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不符或会造成表述模糊不清或有歧义时,意译的翻译策略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例七:“Thisismyfriend,Stuartlittle,”hesaidtothemanwiththegauzeinhischeek.“How’oooo,Soo’rt,”repliedtheman,asbesthecould.“verywell,thankyou,”repliedStuart.“这一位是我的朋友,斯图尔特•里特尔”他向嘴里塞着纱布的病人介绍说。

“你—奥—奥—好,”那人尽可能清楚点回答。“很好,谢谢你,”斯图尔特回答。猫咪野茉莉和他的朋友商量吃掉斯图尔特家的小客人玛加洛,得知这个消息,玛加洛不辞而别了。斯图尔特为了找到小鸟玛加洛,离家出走。首先他去找他在公园航海时候结识的牙医卡里那寻求帮助,遇见了卡里的朋友克莱斯代尔。而当时卡里正在给克莱德斯代尔先生拔牙。口里塞着棉花的克莱德斯代尔先生与斯图尔特的对话充满了童趣。因为不能清楚发声,原文含混不清的发音,与译文形式对等的翻译,为小读者们再现了当时的场景。而为了让小读者能了解他们的对话内容,卡里医生都会翻译一遍。根据翻译的内容与克莱德斯代尔的发音对比,让小读者觉得更有趣。这段译文非常的精彩,一方面译者要考虑到口里塞着东西说话的感觉,一方面要考虑如何译能和克莱德斯代尔的所说的内容读音接近。“How’oooo,Soo’rt,”这是卡里医生介绍斯图尔特给克莱德斯代尔先生时,克莱德斯代尔与斯图尔特打招呼的话。从语境中,斯图尔特明白是问候语,所以回答“Verywell,thankyou,”而之后的对话中,回答的信息是斯图尔特不熟悉的,所以卡里医生的翻译显得非常必要。例八:“Bettergonorth,”saidDr.Carey.“Don’tyouthinkso,Mr.Clydesdale?”“’ookin‘entral‘ark,”saidMr.Clydesdale.“What?”criedStuart.“I’ay,‘ookin‘entral‘ark,”saidMr.Clyesdale.“HesayslookinCentralPark,”explainedDr.Carey,tuckinganotherbigwadofgauzeintoMr.Clydesdale’scheek.“朝北走比较好,”卡里医生说。“你不这样认为吗,克莱德斯代尔先生?”“奥翁肮公肮奥奥,”克莱德斯代尔先生说。“你说什么?”斯图尔特叫道。“我饿奥翁肮公肮奥奥”克莱德斯代尔先生说。“他说到中央公园找找,”卡里医生替克莱德斯代尔先生翻译,一边说着,一边在他的腮帮子里面又塞了一大团纱布。[1](68)“’ookin‘entral‘ark,”,他本来要发的音是“lookinCentralPart”但是由于口里塞着棉花,句子当中的软腭音,/l∕摩擦音/s∕,爆破音/p∕都无法完成。译者译成了“奥翁肮公肮奥奥,”,而实际的发音是“到中央公园找找,”与原文一样,句子中没有爆破音/d∕/g∕,摩擦音/zh∕,硬腭音/j∕。如果译文中出现了这些音,小读者就会不信服,口里塞着一大团棉花怎么能发出这些音呢。

相关期刊更多

通俗歌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文化厅

作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晚霞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