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适者生存英语

适者生存英语

适者生存英语

适者生存英语范文第1篇

摘要:独立院校作为中国教育的新生力量,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任务。为了提高独立院校英语教学及科研水平,本文通过近10年内有关独立院校英语科研文献,旨在揭示目前独立院校的英语学科科研现状,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研究深度不够、理论匮乏、方法不科学等,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期望。

关键词:独立院校;英语;科研现状

1、引言

独立学院是指经教育部批准,利用公办高校的管理和教学资源,按照新机制运作而组建的高等院校,其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辅助部分1。独立院校除了承担着教学任务之外,同时也承担着科学研究的任务。目前,大部分独立院校设立了英语专业。为提高独立院校英语教学水平和英语科研能力,本文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了近10年有关独立院校英语方面的科研论文近150篇。从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

2、研究现状及问题

2.2针对师资问题的研究

独立院校的师资培养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在所收集的论文中,只有8篇是探讨英语师资问题的文献。研究的问题主要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教师的自身发展。由于独立院校起步晚,在职教师基本为青年教师。因依托于母体院校,某些独立院校甚至没有完全的独立师资体系。这说明我国目前独立院校师资建设需加强力度,进行合理配比;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现在独立院校的英语教学研究缺乏关注,没有资深的专家投入与带动,而青年教师显然经验不足。青年教师是独立院校的主力军,为提高独立院校的英语教学和科研水平,应更多的关注青年英语教师的培养,这样才能整体提高独立院校英语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3针对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的研究

独立院校的学生一般基础相对薄弱,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有关独立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等层面,占据了所数量的20%。研究之所以侧重这两个问题是因为独立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学习动机不明确。为提高独立院校英语教学质量,很多院校不断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建立一个适合本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深度还不够,理论支撑不足,研究方法尚不完善。多数研究只是就事论事,研究内容过于片面,缺乏实用性和适用性。

2.4对比性研究

在收集到的文献中,有3篇论文是关于独立院校与其他本科批次(一本或二本)的对比性研究。权巧丽2做了关于“一本”和“三本”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刘慧和徐素云3做了一项关于“二本”和“三本”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比较研究。居丽萍4通过对比研究“二本”和“三本”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词块运用情况,分析了“二本”和“三本”学生是否存在英语运用能力的差异。事实上,此类对比研究能很好的反映“三本”学生与其他本科批次学生的差异性。但单从研究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此类研究严重不足。因此需要更多的学者和专家进行关注,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独立院校学生存在的不足,从而构建适合独立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培养模式。

2.5英语自身学科性问题的研究

此类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听力和口语方面,这说明独立院校学生在听说方面的基础更为薄弱。听力方面的研究包括提高听力能力策略、听力教学模式、听力测试与教学方法等层面;口语方面主要涉及口语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口语能力薄弱的原因及对策等。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针对性较强,研究内容较全面。同时,关于英语学科性研究的内容也涉及词汇、阅读、写作、翻译和文学等教学问题。但这部分研究相对笼统,范围不够全面具体,针对性差,研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总体上来说,从数量上看,学科性的研究要多于其他方面的研究;从内容上看,研究也相对具体,针对性更强。

2.6针对英语教材的研究

在收集到的文献中,有5篇是关于独立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研究。独立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但对学生的英语培养目标却不能降低。面对现代社会紧张的就业压力,降低培养目标会使学生丧失市场竞争力,独立院校英语教学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在保持原有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如何让所使用的教材适应基础薄弱的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独立院校使用的是《新视野》、《新编大学英语》等教材,这些教材是否符合独立院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否适合独立院校的学生都还是个问题。徐来永和徐喜梅5表示,目前在众多的教材中没有专门适合独立院校学生使用的英语课本。显然,某套教材的普遍适用性依然值得探讨,同时,针对独立院校英语教材的改革迫在眉睫。

2.7针对教学及相关层面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从学校角度出发,内容关于教学改革及理念、教学现状及培养模式等。多数研究依托于研究者所在院校,因此具有可参考性,但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文献中有4篇是关于其他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如医学、会计等。这类研究针对性强。独立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不能降低,同时考虑到其学生的特点,英语培养目标必须从全面培养转为专业培养。因此,独立院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应针对学生所学专业,适用日后的发展。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注意平衡整体性与专业性。因基础薄弱,培养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能只重整体,应从某个方面切入,让学生在某个领域具有专业优势。此外,还有一些研究针对目前英语教学现状,力求揭示独立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但这类研究内容大相径庭,提出的解决办法多属“治标不治本”。

3、研究展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独立院校英语方面科研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深度和宽度不够。由于独立院校作为中国教育的新生力量,关于英语方面的科研究内容从深度和宽度上都明显不足。其次,研究本身所涉及的理论相对匮乏。从收集到的文献中,大多数文献只是就事论事,理论深度不够。研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最后,研究内容过于感性,在收集到的文献中,只有6篇是实证研究。多数研究只是作者的感性认识,缺乏客观性。

总之,独立院校的英语教学和科研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提高独立院校英语科研力度有现实意义。这就需要有更多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学者投身于独立院校英语科研中来,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独立院校在教学和科研上的整体水平,为独立院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芳.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我思[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

[2]权巧丽.中国“一本”和“三本”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D],2006,山西大学.

[3]刘慧,徐素云.二本与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0(16).

适者生存英语范文第2篇

一、目前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学生

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给其在大学阶段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对语音、口语不够重视,发音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他们在进入大学初期要花很多精力来解决这一遗留问题。

害羞、缺乏自信严重影响着学生在口语课上的参与程度。由于学生英语口语练习机会少,口语能力低,怕犯错误,因而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和焦虑,成为口语水平提高之大敌。

学习口语的动机不足。经笔者了解,学生中存在着如口语学分较低且考试好过;为了综合测评,努力提高公共课和其他学分较高课程;英美文学、语言学等课程太难,需付出更多精力等心理,导致口语学习的动力不足。

(二)教材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口语书籍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有些高校教材选用不够合理,缺少适合学生实际水平且行之有效的口语教材,影响了口语课程的上课效率。

(三)教学方法

目前的口语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足够的创新。在有些口语课堂里,教师还偏重于单纯的朗读、跟读、复述、背诵。学生在表达过程中重视语法现象,忽视内容和思想。反复模仿、操练确实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脱口而出,但忽略了语言形式的情景性,学生无法根据不同场合用恰当的语言结构灵活表达,所以也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

(四)教学环境的限制

目前,大多数英语专业的班级人数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口语的几率;部分英语专业学生没有外教或者外教的教学水平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口语的学习;口语教学局限在有固定座位的教室里,限制了很多有创意的丰富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部分高校学习气氛不浓,学生课后没有学习口语的愿望,没有练习口语的后续环境,如英语角、英语话剧社等。

(五)教师因素

目前口语教学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外教担任口语教学,但外教资源有限,通常是短期在岗很快离任。二是让优秀的中国教师担任口语教学工作。但是,语言学习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作为语言的施教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般院校的教师有出国经历的极少,许多英语教师都觉得自己所讲的英语与英语国家人士所讲的英语区别很大,可见教师本身语言的准确性就不够。所以,愿意教授口语的教师并不多。

二、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配合语音课,提高学生的发音水准,提高学生自我表达的自信心。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中的内容和情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课前精心设计和编排,使活动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均适合学生。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尽量参与小组活动,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教给学生一些谈话技巧及补救交际失败的措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活动并从中受益。

(二)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

教师在选材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用的材料应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二是选用的材料要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三是教材中的课堂设计要丰富,可操作性强。

(三)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及相关口语教学软件丰富口语课堂。开扩口语教学环境,如将口语课改在学校花园、草坪等室外场地。设定情景,在相对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开展英语课,如设定法庭情景,让学生充当相应角色,当庭辩论。口语课可适当脱离书本,如可开展英语电影配音,学唱英语歌曲等等。

(四)积极创设口语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养成在课堂内外练习口语的良好习惯。如成立英语角,每周固定时间练习口语。引导学生成立英语口语学习组织,如英语话剧社等。支持学生开展英语交际活动,如与周边高校的英美留学生开展联谊活动,在学校建立英语社区等等。

适者生存英语范文第3篇

目前,任务型教学应用于我国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还处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阶段,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从最近国内刊物发表的关于任务型教学方面的文章来看,存在着对任务型教学缺乏深刻的分析和全面的理解,甚至在概念上有误解的现象:比如,任务泛滥、任务极端、脱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实际、照搬照抄、望文生义、盲目追风、一哄而上,没有真正找到任务型教学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契合点。同时,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多民族的国家,各地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英语课程的开设情况、师资现状、教学条件、英语教学实际状况和当地对英语教育的需求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弄清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适应性,对促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贯彻落实两个《课标》都有积极的意义。以下笔者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任务型教学应用于我国基础教育的适应性。

一、教师的适应性 但是,我们在看到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不适应任务型教学的方面。通过大量的听课、查教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研究,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英语学科倡导任务型教学,多数英语教师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适应:

1、教师教育观念不适应 。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用所学语言做事”的角度设计出各种任务活动。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完成来体验成功,发挥自身的语言学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但是,由于受传统评价制度影响,造成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功利性目的日益膨胀,对学生个性漠视,进而造成不少教师的短视行为,认为只要在自己任教的过程中,学生能考好过关就行,而很少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情感上做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从而导致学生在规划人生能力方面的缺失。有的教师对自身的发展不够重视,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满足于现状,还抱着“一桶水”、“红烛”、“学一阵子,用一辈子”等观念,却不知在当今这个时代,光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况且学生的多元智能并非两个容器间的对接;而“红烛”也终将越烧越短,失去光明。 3、教师教学方法不适应。任务型教学倡导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目的语语言。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然而,相当多的英语教师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的不断变化使不少教师来不及转变观念,更新教法。在教学目标上,部分教师仍把较多的时间放在语言点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上,留给学生的活动时间相对减少,忽视能力的培养,结构功能两者间的比重把握不好。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灌输多于启发,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听、呆板的记,机械训练的苦学过程之中;重视对现有结论的记忆,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教学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不符合任务型教学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4、教师的工作量不适应。任务型教学要求用语言做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更多的pair work 或group work ,但现在由于一些地区处于生源高峰期,各个学校都在盲目扩招,所谓办学要有规模,规模产生效益。就笔者最近的调查情况来看,90%以上英语教师要上3—4个班,且班额人数80%的都在55—70人之间,有个别的甚至多达80人以上。班额过大,教师在课堂上就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pair work或group work的机会。课多、作业多,一天到晚忙于上课、批改作业或应付学校的各种检查或会议,就已筋疲力尽,所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材教法钻研和自我充电。此外,学生的升学压力也像千斤重担压在每个英语教师身上难以喘过气来。在目前基础教育英语教材中普遍缺乏现成的任务型活动和任务型活动本身也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的情况下,开展任务型教学就必然要增加更多时间,而这些时间却难以得到保证。

5、教师教学中所担任的角色不适应。任务型教学提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学习方向的指导、资源的提供者;言语和与语言相关行为的示范者,活动开展的协作者,探索知识、开发学习技能和策略、享受成功的指导者和同伴,为学习者提供恰当反馈的评估者和记录者。而目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担任的角色却十分单一,一般说只任两个角色:一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知识的传播者,靠一张嘴、一本书和一支粉笔打天下,被称为“Chalk and talk”,俨然一个“传教士”。教师难以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在笔者所听过的不少英语课中,教师不是不厌其烦讲单词的用法或语法的运用,就是牵着学生的鼻子一会儿学这,一会儿学那。学生没有丝毫学习的自主权,也不给学生留任何思考的余地,更不用说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二是作业的布置者。教师讲完之后,就是布置作业一大堆。作业之后,还有2—3种教辅资料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笔者反复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有必要使用这么多本英语资料吗?学生能做完这么多的练习吗? 显然,这不符合任务型教学提出的“侧重培养学生在任务执行中运用策略和方法完成任务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

二、学生的适应性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开通,当代中小学生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们了解的、知道的、明白的、清楚的,不一定教师都了解、知道、明白、清楚。他们的思想较过去的学生更加开放,对未来激烈的竞争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也更明确自己未来的责任。因此,在学习中需要有更多的选择性,有更多自由活动的、自主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并渴望得到教师赞赏和同伴的认可。他们比过去的学生更希望有表现自我的、与同伴合作交流观点的机会。这与任务型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体验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完全一致的。龚亚夫、罗少茜(2002)对前面提到的两所开展任务型教学学校的学生进行采访的情况也很好地证明了这点。这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后,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更浓,对词汇、语法的记忆更深刻、口语提高很大,教师对他们更加关爱和尊重,他们认为比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好。这说明任务型教学对他们来讲是适应的。但笔者从部分专家、学者的论述对我国基础教育英语学科的调研中看出,我国基础英语教学要全面开展任务型教学在学生方面仍然还存在七个方面的不适应。 2、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所用学习策略的不适应。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它既包括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某个学习活动而采取地微观策略,也包括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计划、调控、评估而采取的宏观策略(程晓堂,2002: 13)。学习者学习外语不再被看成被动的吸收知识,而应是有意识、积极主动地在课内外运用语言学习策略,辅助语言习得。Oxford曾使用同一问卷对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EFL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进行过计算,发现16%的策略被使用的频率高,72%的策略使用频率居中等,12%的策略使用频率偏低。张文鹏(1999)使用该问卷对我国中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单项上看,还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频率均远低于上述结果。在50项策略中有34项从未被运用或很少运用,占68%。所以,要达到任务型教学提出的“让学生成为自律的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还得付出艰辛的努力。

3、学生的性格内向导致的不适应。在章晓英等(2000)对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调查中,80.37%不愿或害怕参与课堂活动。特别是那些长期生活在较为闭塞的农村的孩子与外界接触很少,与自己的父母也缺乏交流沟通,因而性格内向、孤僻,不愿开口、不善交往。这对英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开口少,与他人接触少,往往模仿能力差,这反过来更使他们不愿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性格内向不但使他们回避与别人交往,同时,碰到问题常常也不向老师同学请教。有声是语言的第一性。不敢大声地说、读是难以学好英语的,更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对话性的交际互动。

5、非智力因素导致的不适应。英语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有的任务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需要查找各种资料,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而且历时较长,完成一个任务,特别是项目性任务和探究性任务,往往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然而,现在中国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差不多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没有信心、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怕吃苦,是绝对学不会一门外语的。现在的学生刚学英语时,好奇心强,对英语十分感兴趣,但随着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深,不少英语学习者带着灰溜溜的心情败下阵来。最终,学会了英语并没有几人。造成有限英语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在这种普遍现象下,学生一般都缺乏努力完成任务的动力。 7、任务型语言教学本身不适合一切学习者。Jane Willis倾向于将任务型教学适用范围定位于初学者这个层面。张海青(2002)认为,这里所指的初学者如果是成人或已有一定社会经验、有分析判断能力的人,那还比较有道理,可是如果指刚踏进校门的小学生,就很难说得过去。其理由是:(1)任务型教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通过将其分割来学得,而应由学习者在接触真实语言(Authentic language)的过程中自己去分析和总结,从而建立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的目的。这就要求学习者具备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而要小学生做到这一点似乎甚难;(2)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执行的任务虽然有简单的,如交换个人信息、查时刻表、计算两地距离等,但也有要求具有一定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作决策、解决问题等。而小学生完成这类要求过高的任务肯定有所困难。(3)如果是初学者,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学生,他们掌握的目的语十分有限,那么他们凭什么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呢?Jane Willis 在描述任务型教学时说过,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学习者可以自由的选择使用任何想用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意思,从而完成任务。这种说法很轻巧,可是,具备这样能力的人还需要学习吗?

如此看来,任务型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学习者。在选择采用任务型教学时,有必要考虑清楚它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对学习者是否能起到提高帮助的作用,以及学习者能否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分析了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充分了解各种教学法的特点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真正适合学习者的方法,选用任务型教学才有可能切实地帮助学习者。

三、教材的适应性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的重要资源,是英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正如两个《课标》所指出的,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从80年代末至今,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历经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改革是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朗文公司合作为实施义务教育后的教学编写出版了一套英语教材。这套教材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编写体系,采用了“华氏结构—功能法”。不仅重视语言知识,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它对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儿童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提前和中学新生入学外语水平的提高。近三年来全国又进行了第二次教材改革。新出版的中小学教材就有《新世纪中小学英语系列教程》、《新时代小学英语系列教程》和《小学英语》等数十种。这次教材改革的共同特点是学习内容与过程都从静态的以文本传授改变为动态的用语言做事。这一特点为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任务型教学提供了资源上的保障,但是这些教材在实践运用中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 过分依赖国外教材的引进。新编教材大多数是照搬国外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注重在目的语环境下学生运用语言的真实性,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具体地说,这些教材注重了与在西方国家学习英语的移民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但忽视了同在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按教材要求完成的任务多数是国外TESL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任务,而不是在中国TEFL环境下真实的社会生活任务。由于对国外社会生活的隔绝,学生所完成的任务无法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建立起应有的联系,故实际上是不真实的,也是无意义的任务。学生间进行的任务活动实际上是假交际性活动。由此看来,完全照搬国外教材并不利于我国中小学英语学科开展任务型教学。

2. 教材注重百科式的话题及新鲜信息的罗列,而对语言知识(如基本词汇、语法等)有意无意地忽略和淡化。一些词汇尽管新鲜但由于太长而难以拼读,可说性差,对那些还没有完全具备拼读能力的学习者,特别初学英语的学生,无疑会影响他们用所学语言去完成交际任务,更为严重的是忽视基本词汇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目的语的再生能力。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量的基本词汇和语法就要求学生去完成各种任务,显然事倍功半。

3. 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中,有的编写缺乏系统性;有的教材本身的任务梯度起伏太大,册与册之间的跨度太大;有的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任务分类不是十分明确,缺乏应有的连贯性,难以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任务阶梯,且有些任务还是静态练习;有的任务结构编排不合理,任务的呈现采用单向的线性排列,英语知识孤立呈现。这些并不符合任务型学习的自然规律,且给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带来诸多不便。

4. 教材种类虽多而教师无权选择教材。长期以来,教师没有选择教材的自由和权利,教材书目一直是上级行政部门指定。一个地区用同一种教材,一个地区城市和乡村同用一种教材,甚至一个省用同一种教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就使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教学的“法律”。不少教师把教材奉为“圣经”,惟其规定的教法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但不是每一套教材都适合我国不同地区基础教育英语" 教学实际以及适合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而圈定教材的教育行政主管却不一定了解这些问题。 四、语言教学环境的适应性

任务型教学的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除了对教师素质、学生学习方式等要求较高外,对设施设备、班级学生人数等外部语言学习环境条件也有较高要求。这些年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条件和环境虽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无论师资水平、设施设备等都有利于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但是我国多数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语言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都很差,实施任务型教学还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性。

1、语言交际环境的不适应。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在TESL环境下对移民或那些学习地的通用语或官方语的学习者进行语言教学实验的效果较好,其原因是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者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得到自然的再现、自然的复习巩固和自然的交际运用。然而,在TEFL环境下学生除了在英语课堂上能接触英语之外,其余时间都是以母语在进行交流,并且绝大多数的学校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还请不起外籍教师,也很少或几乎没有机会与外国人对话。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局限性,学生不可能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迫切要求。教师在英语方面的实际水平也难以在课堂上创造真实有效的语言交际情景,对本来就难以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此的语言学习环境,与在TESL环境下习得目的语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要实现任务型教学倡导的“意义为中心、任务为载体、交际为宗旨”的教学思想,无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

2、教学条件的不适应。在笔者的调查了解中,一些学校领导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及英语教学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缺乏应有的了解。一是教师每周的课时太重,有的教师每周任课多达20节以上。二是这几年不少学校盲目扩招,班大人多,教师不可能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照顾,pair work或group work难以顺利开展。三是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连最基本的教学条件都的得不到保证。在笔者的调查中,有的农村中学还在几人共用一台录音机,更谈不上使用投影仪,多媒体或语言实验室;没有配套的听力训练和阅读教材,甚至有时连《教师参考用书》都没有订购,没有《英语教学挂图》、也没有英语简笔画等,在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条件下,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四是学科之间的时间分配互相倾轧,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五是目前多数学校在农村,教学资源普遍匮乏,教师和学生手头无法找到足够的资料来完成某些任务或项目。所有这些都给营造和谐的任务型学习氛围制造了障碍。

五、英语教学评价的适应性 此外,实施任务型教学要求的形成性评价或语言行为表现评价,本身也存在不适应的问题。如:这种评价需要的时间过长,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单个评价,这对于大班教学的学校,显然难以开展,首先,教师的工作量就是很大的问题。同时,评价的标准、尺度等难以把握,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就值得考虑。行为评估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还要由学生参与相互评价。学生能够适应吗?即便能够适应也需要相当体验学习的时间。此外,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家长和社会的接受性也值得怀疑。

综上所述,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虽然有适应的成分,但更多的是面临严峻挑战和诸多不适应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在积极开展任务型教学实践和探索的同时,还须加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重视教材建设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强化师生角色转换、建立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动态的评价体系,逐步建构能够贯彻落实两个《课标》精神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主要参考资料:

胡鉴明,2002,《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小组,2000,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初步设想《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第 1期。

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社。

教育部,2003,《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秋芳,2002,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外语界》第1期。

余广安,2002,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第6期。

张海清,2002,关于“任务型学习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第11期。

章小英、陆正荣、邵玲玲,2000,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生归因调查报告,《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张文鹏,1999,中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适者生存英语范文第4篇

公示语,也称标识语,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是公共场所为了方便公众而出示的语言,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的功能。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城市的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目前公示语的翻译缺乏统一的标准,一些公示语英译存在混乱状态,外国友人无法正确理解其含义。笔者拟在生态环境下探讨公示语英译的翻译方法。 本世纪初,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是译者不断自我适应、优化选择的循环过程。适应是为了求存,其手段是优化选择;选择的原则是“汰弱留强”。在公示语英译的不同译文中,按照“自然选择”的原理,适者生存,选择合适的译文。翻译时把汉语公示语按照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便可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和两种语言之间的平衡。 一、公示语英译的生态环境与语言的平衡 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译出语和译入语三者呈现出来的世界,包含了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译者、读者等相互联系的整体。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译者采取适应环境的最佳译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译者需要让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文化特色,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外宣翻译的“译有所为”至少应该体现在:翻译目的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层面的译入语受众以及不同的时间,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介绍给世界,让世界能够全面、及时、准确、真实地了解中国,在国际上树立正确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国家形象,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使“译品能为译入语读者服务,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明发展的丰功伟绩和能动性”(胡庚申,2004:10) 目前,中国公示语英译的主要对象是使用英语的外国友人。所以,要使公示语达到告知的目的,译者需在生态环境下,在语言层面上文化层面做出适应性选择。在尊重中国文化的前提下,既要达到交际目的,又要使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与世界接轨,尊重国际友人。 例如: “各位乘客:当您乘坐公共汽车时,请您尽量将座位让给老、幼、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谢谢您的合作。” 译文:Pleaseofferyourseatstotheseniors,children,pregnantwomen,thesickandthedisabled.Thankyou. 公交车文化展示了中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翻译这句话时,既要考虑到传播中国的文化,又要考虑到外国文化,不伤害到外国友人。而我们所熟知的theold(老人),在英美文化中,意为老而无用的人;外国人以自立为荣,不喜欢被人让座;在译与不译之间,译者选择译,传达中国国情,同时尊重外国老人,选择senior一词则既保留了原文意义,又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在文本翻译中,文化层次上译者以中国文化为主体,语言形式上尊重英语,适应了全球化下中国文化的传播需要,也顾及了两种文化间的差异。 其次,在当今环境下,译者要有意识地在公示语翻译中传达中国文化,弥补汉语的弱势地位。Dragon在西方文化中,有翅膀,是邪恶的象征,是会喷火凶残的古怪野兽;在修饰人时指凶恶的人。而龙在中国是有脚有爪有鳞片的,是最神圣的动物,是中国人的图腾。两词的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都不对等。龙翻译成dragon总是给西方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也体现出汉语在中西文化中的弱势地位。译有所为,译者需不断的自我适应,优化抉择,“龙”不妨译为theChinesedragon,达到语言的和谐,让西方人进一步了解中国特色文化。 再次,尊重并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译者需要不断自我适应,优化选择,在语言层次上有意识地平衡汉语和英语。“登封——中国武术之乡,”过去常译为Dengfeng—thehometownofmartialartsinChina。现在少林寺为西方人熟知,武术、功夫这些词汇在英语中以音译代替原有的翻译,武术:wushu;功夫:kongfu。这些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反映的是独特的文化现象,已经为英美人所接受。再看北京奥运会食谱的翻译。麻婆豆腐:MapoTofu;棒棒鸡:BonBonChicken等等,用音译的办法标明了实物的来源,所指与实物相符;也更符合译入语,向英美人士展示中国人的文化,适应了中国融入到国际化的大趋势。 在公示语中,有一部分是专门针对中国公民的提示性语言,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公共场所,有些公示语禁止一些坏习惯、不文明的行为。如: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乱刻乱画、小商小贩禁止入内等。如果翻译出来,会让外国友人觉得滑稽可笑,甚至会影响中国人的形象。所以,此时译者选择不译或者以较为委婉的方式翻译,符合现在中国国情和生态环境。还有一类公示语介绍中国的景点、人物,涉及到主观感彩,有时也可不译。如:“颐和园又称为逊帝溥仪的私家园林”。“逊”即为“不好”“差”,译出来影响中国人的形象,也会使外国游客迷惑,所以不译较好,译文为TheSummerPalacebecamethelastEmperorPuyi’sprivategarden。 二、生态翻译的方法与公示语规范 生态翻译学将自然科学生态学和人文学科翻译学结合起来,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在翻译方法上,侧重“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而传统的翻译方法可分为直译、异译、音译、形象译等。生态翻译学强调生态和谐、译者为主导,译有所为,按照三维转换,“译出来的东西做事情,运用翻译可以做事情”。 当今公示语繁多复杂,按照生态翻译的方法,建立一套统一简单的英语表达办法,符合全球性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大趋势。本文将针对公示语英译的错误来探索生态环境下翻译的策略。而现实生活中公示语英译出现了许多问题,违背了三维原则。#p#分页标题#e# 第一点:公示语英译应该从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译者在了解了整个翻译生态环境之后,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原语和译语语言层面上的“效应等同或相似”。在语言维层面,公示语英译中大概有这些错误: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语法错误、用拼音代替翻译、直译错误等,这些都在语言层次上背离了原文。 首先,拼写错误。如:请保持公共场所清洁卫生!可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译文却是Pleasekeeppubicplacecleanandtidy!可能是由于一时疏忽,把public(公共)错误地拼写为pubic()让西方人读罢哭笑不得。 其次,用词不当。“小心碰头”是一条警示性的公示语,直译为takecareofyourhead,较为不妥。译文的意思是“照顾好自己的头”,仿佛不是事前提醒而更像是事后的关怀。该例中用词不当导致译语在语言层面上起不到提示性的作用,翻译时可参考以下译法:Mindyourhead/Lowceiling。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休闲食品变成了relaxedfoods(感到轻松放松的食物)而不是leisurefood;“九月,相约在大连”译为DatinginDalianinthisSeptembe(r约会在大连),而不是Let’smeetinDalianinSeptember。 另一类是语法错误。如室内停车场,有些地方翻译成了CarPark.首先,park做名词指的是公园而非停车场,应该用parking;其次,“室内”漏译,应该为indoor。还有一类更简单的错误就是用拼音代替翻译,如:收款入口处:ShouKuanRuKouChu。针对那些无汉语知识的外国人,拼音无法使之理解。 最后一类为直译错误。如公交车门上的“禁止站立”:prohibitstand,公厕:publictoilet;请自觉购票:pleasebuyticketsconsciously。在禁止做某事上,语言形式一般采取no形式或者动词ing形式加prohibited,而不是僵硬地逐字翻译。公交车车门上的“禁止站立”译为:nostanding或者standingprohibited。toilet本身就含有公共的含义,前面加public多此一举。“请自觉购票”更不能逐字翻译,consciously译出来属于Chinglish。地道的英语语法为:TicketsOnly。 在公示语英译中,语言形式的错误是最容易犯的,也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使用公示语的单位在翻译公示语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应付检查,忽视了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的功能,而众多的英语学习者,学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却学不精,不会用。按照“汰弱留强”的原理,错误的、不合适的译文在译者的选择下被剔除掉,语言上恰当的、无拼写和语法错误的自然而然能够在大范围内使用,为公众所接受。多维度适应首先应在语言层面上适应,笔者认为语言层面上公示语英译一般以尊重英语为主,适应译语的生态环境为主,可适当考虑汉语对英语的影响。 第二:公示语翻译应该从文化维角度进行适应性选择。胡庚申在“从术语看译论”中认为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胡庚申,2004:2)。他强调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不仅在于注意原语文化、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原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公示语英译时,译者会忽视英汉在文化中的不对等。如“什刹海茶艺酒吧特色商业街”译为:ShiChahaiSpecialCommercialStreetoftheArtofTeaandtheBars。首先,“特色”在汉语里使用,但译为英语special就为多余的信息。“茶艺酒吧”实质上为消费场所,而非真的关于艺术的机构,译为teahouse更好一些。所以译文容易被曲解,改为下面的译文更适合其所指:ShiChahaiCommercialStreetofTeaHousesandBars。 公示语英译时,笔者认为除了注重两种文化的差异,译者应该更加注重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如将加注法与直译法结合起来。如“白龙洞,传说白娘子曾经在此修炼”—ItissaidthattheWhiteDragonCaveistheveryplacewhereLadyWhite,thelegendaryheroineofthestoryoftheWhiteSnake(白蛇传里的女主人公),cultivatedherselfaccordingtoBuddistdoctrine。外国游客不明白白娘子的身份,用加注法解释说明,一目了然。诸如此类的还有:西岳:theWesternMountain(anothernameforMountHuashaninShannxiProvince);轩辕黄帝故里:BirthplaceoftheYellowEmperorXuanyuan,thefirstChineseemperor。直译法为语言层面的适应选择,加注法解释为文化层面上的适应性选择。 最后,译者应该从交际维角度对译文进行适应性选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4:3)。译者不仅要注意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递,也要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注意别摔跤”译为:Don’tfall,而在英语中Don’t加动词,表示禁止,不允许别人做某事,这个事情是人们常做的或者愿意做的,如Don’tsitdown/Don’tsmile等。现实中没有人愿意摔倒,这个译文就让外国人理解不了,起不到提示性的作用。该公示语的含义是Becarefulnottofall,becausethestaircaseissteeporslippery。公示语太长,也不能很快起到提示性的作用,交际的功能削弱了。简短地道的译法为:Watchyourstep。 在禁止做某事上,no加动名词较为委婉地起到了提示和限制性作用,而prohibit较为强硬,使外国友人感觉到不适,与传达中国友好的文化相悖。如“请勿损坏花木”译成:nodamageofplants,比Don’tdamageplants要礼貌要委婉些,但no+名词(NoPhotos),或者no+动名词(NoSmoking)结构本身也有较强的命令语气,如果改为更为委婉的祈使句(KeepoffthePlants),效果更好,更能给外国游客留下友好的印象,也能起到限制性的作用。为适应交际的目的,译文需要考虑中西两种语言使用者所处环境和公示语的目的。 #p#分页标题#e# 三、结束语 公示语英译一方面要保证语言形式的正确、信息的有效交流,另一方面要两种语言的平衡,既要达到交际的目的,又要传播中国文化,维护汉语的语言生态地位。汉语与英语在国际上相比,为弱势语言,在公示语英译时译者往往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这样做尽管使译文看上去更符合英语语言生态,但其后果是抹杀了汉语的特色与地位.。因此,在公示语英译时应该有一个取舍。笔者认为公示语翻译可以依据生态翻译的翻译原则,在语言形式上以适应英语的环境为主,适当考虑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在文化形式上以传达中国的文化为主,传达原语的民族特色为主,同时注意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在交际角度上,公示语英译要符合原语、译入语的环境,为两种语言的使用者都能接受。

适者生存英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听说读写;高中英语;掌握

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若英语掌握不好将影响到日后的升学成绩,而且对于一些有出国意向的学生来讲,学好英语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从英语教学中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词汇记忆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必要的讲解,意在使英语教学不再枯燥,使学生英语的掌握更加容易。

一、英语教学之听

不得不承认,应试教育的存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某些省市高考英语听力不计入成绩这一现实,使得一些学生甚至是教师都对英语的听力培训放松了警惕。殊不知英语强调的就是听,只有听多了才能培养出学生对英语的一种潜意识的熟悉感。我们都知道幼儿在小时候学习说话,靠的就是多听。幼儿的周围都是汉语环境,那么其对汉语的学习几乎不用大人教,同理如果幼儿处于英语的氛围中,那么其对于英语的学习也就易如反掌了,由此可见,多听英语对学生的影响之大。

但是在我国,人们往往一味追求英语高分而忽略了对听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对于特别简单的英语句子都听不懂;或者是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缺少基本的听力设备,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听英语,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与外国人交流的条件,因而放弃了对英语的听力训练。针对于此,笔者认为首先要纠正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听力培养的错误看法,扭转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忽视态度,让他们明白语言的培养对大脑思维是一种开发和激活,并且要向学生渗透一些走出自己狭隘的范围去面向外面世界的思想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英文影视作品,这样不但能活跃学习氛围,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加大学生的听力测试考核,适当加大听力教学力度,以保证学生的英语听力跟得上教学要求。

二、英语教学之说

没有适当的时间说英语、没有适当的场合说英语、没有一定的胆量说英语,是我们高中生英语口语差的三大主要原因。纯汉语式教学使得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几乎没有机会讲英语,唯一的机会就是在课堂,但是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和提高应试教育的成绩,把唯一的课堂机会也占用了。况且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的机会,由于对英语口语的生疏和自身缺乏胆量也会迫使学生主动放弃,如此恶性循环就导致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十分不乐观。

对一门语言的熟练掌握需要反复的练习和长时间的交流,但是高中学生缺少练习英语口语的场地,或者即使有场地也缺少适宜的英语氛围,而学习语言恰恰就需要适宜的语言氛围,因此对于英语之说这一部分,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这些: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使用英语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多讲英语,给学生留一些说英语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用英语互动,这样日积月累就会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在课下,英语教师要花费多一点的时间和精力为班级营造英语氛围,带领全班学生用英语交流,或者教师可以在初期“强迫”学生用英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对学生的英语口语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三、英语教学之读

读英语和说英语看似差不多,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说英语是在读英语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的。读英语需要学生掌握标准的音标和发音方式,因此课堂上在带领学生读英语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发音方式,注意自己的发音是否标准,并且严格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和朗读口型,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掌握坚实的发音基础。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从单词开始,带领学生进行英语的严读,耐心地教学生注意口型和发音;慢慢地,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精读课文或者有趣的小故事,防止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脑和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学生播放英国电台BBC的播音,带领学生跟着一起听、读。

四、英语教学之写

英语教学之写不仅仅考察的是对英语字体的书写,而且还包括对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现在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很少有机会握笔手写,以至于许多人的书写十分潦草,与自己的文化程度十分不相符。练得一手好字是一个人基本的文化素养,因此,对于字体的书写,不光汉语,在英语学习中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以及作业书写的关,严格要求学生的字体书写,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另外英语作文旨在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英语作文训练,尽量杜绝汉语式英语的存在。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优秀的英语作文和英语美文,分析英语句子,欣赏英语的优美之所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五、英语词汇教学

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但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记不住英语单词,大量的英语词汇背过就忘,不但削弱了英语学习的效果,还减弱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量的增加使得学生感到无力应对。在教学中,教师对英语单词的讲解比较少,很大程度上只是带领学生读一遍,然后将单词的记忆留给学生,而学生缺少科学的记忆方法,只能死记硬背,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

针对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单词的记忆。教师可以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进行分类,按照词汇的性质特点,将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整理综合,这样学生在记单词的时候会有一个联想的过程,有利于更快更好地进行词汇记忆。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语境和文化背景知识辅助学生进行单词记忆,将单独的词汇放到生动形象的语境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英语的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学生花费一些时间和态度进行学习,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中培养语言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H].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相关期刊更多

世界哲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史哲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教育部

军事记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解放军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