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今的社会作文

如今的社会作文

如今的社会作文

如今的社会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426-02

群众文化的传播加速了如今社会的发展步伐,并为当今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的新的市场,此外,群众文化对如今社会群体的发展具有非深远的影响意义,尤其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群众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可见,群众文化重要的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并且对人类文明发展以及对社会经济价值提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生产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文化建设的推动。一定程度上讲,文化的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类对事物的判断。群众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群体发展的基础上,它能反映或者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发展迹象,所以,对于群众文化的认知我们应该将其看做社会文化这个大整体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进行剖析[1]。

群众文化的发展包括艺术、游戏这些娱乐项目的发展,其并不是单一的文字形成的传承,因此我们在对群众文化要想全方位的进行了解,需要站在一个客观正确的认知平台。群众文化的发展区别于传统文化形式的发展,虽然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群众文化除掉娱乐之外,并没有其他显著的功能作用,所以群众文化经常被孤立社会文化的主流发展之外。艺术、娱乐能够将人们从繁重的生活压力中解放出来,消除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在这一方面群众文化就显现出其强大的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1.1娱乐交流功能。娱乐交流功能是群众文化最基本的社会功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群体性的娱乐活动,是人类群体发展的本能需要,因为有群体活动的出现才有了群众文化的产生,并且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其本身的技术要求较低,老少皆宜,所以参与的人数较多,这样的群体活动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娱乐,这种主动参与的娱乐活动能够让人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并且最大限度的缓解人们的压抑情绪[2]。

1.2仪式团结功能。人类生活中一些重要事项的举办需要一些仪式的支持。因此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出现了巫术仪式和宗教仪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生活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庆祝仪式。对个体而言,仪式贯穿于一个人一生,从最初的出生仪式到最终的丧葬仪式以及逐渐夹杂的各种庆祝仪式,由此可见仪式在一个个生命的凋亡和延续中占据的重要作用。在仪式的庆祝中往往需要人类群体的参与,这也就赋予了仪式特殊的文化含义。

群众文化是人类群体的产物,也是因为人类群体活动的多样性发展使得群众文化更加的饱满化。人类群体在一个个仪式活动或是娱乐项目中由陌生到熟悉,期间的凝聚力也会随着熟悉程度的增加而加深,这就是群众文化独有的团结功能。

2.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群众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其本身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只是这种文化价值的表现有其独有的特殊性,致使很多人忽略了其潜在的文化价值。

2.1群众文化和主导文化。现今我国的主导文化体现的仅仅是社会主义重要的核心价值,也能反映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如今主导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将其潜在的社会价值更加全面的发挥出来,从而保障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和谐发展。如今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还影响着人们正确价值观的确立[3]。

然而,随着群体文化的飞速发展,因为其特殊的文化发展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民的参与,人们在参与群众文化的活动中不仅仅在精神上得到了放松,并且还加深了对群众文化的认可,进而方便主导文化在群众文化基础上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也为群众文化发展成为主导文化的展示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随着主导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也会随之深入到每个人的脑海中。

2.2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今的文化产业发展分成两个层次的发展,分别是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两种层次的文化建设发展,在其根本目标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中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为了社会公益的发展,是站在非盈利的角度上呼吁人们保护当今社会的文化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这种非盈利性质的文化事业发展主要的组织者是政府。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盈利性质,并且需要借助于文化市场这块踏板实现自己的盈利目的。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很多国家都开始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这种因为文化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推动着一个国家文明的进步还能加快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步伐。

群众文化具有娱乐性的特点,正好可以被文化产业加以利用,在缓解人们精神压力的同时还能提升社会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促进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且还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社会群众对文化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加深人们对社会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

3.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的传播加速了社会的发展步伐,并为当今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的新的市场,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群众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占领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群众文化作为如今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一份子,为如今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使其拥有坚固的群众基础,这就拉近了社会群体和群众文化的距离,与此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红瑛.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2):257-257.

如今的社会作文范文第2篇

现如今为了更好的实现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具有夯实专业基础的人才,从而扩宽艺术设计的社会文化,丰富艺术设计的类型。因此我国教育局曾经明确规定将艺术教育课程进行了规范化,具体的讲就是提高了艺术设计的人文性,增加具有社会文化的课程,从而真正的提高艺术设计人才的社会文化水平。因此在培养多元化社会文化的艺术人才制度过程中对于我国现今的教育目的也相应的提出了要求,即大力发展我国“目标型人才”这一教学目的,也就是说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关注社会市场中所缺少的人才类型,从而具有目标性的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的同时满足市场、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现如今我国的艺术设计最需要的人才就是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夯实专业基础以及丰富的设计阅历的人才,从而实现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与时代艺术之间的有效融合,真正的实现艺术设计的多元化社会文化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绝大多数的艺术设计专业学校在进行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倡导学生多元化的快速发展,因此在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注重其对于社会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对于民族文化以及对于外来文化的不断汲取,如此以来才可以根据自身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化水平增加艺术设计中的社会文化,早在21实际初期,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人员就提出了培养社会文化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性人才,并力求将专业人才综合化,提高人才对于社会文化理解与运用,从而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西方文化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我国设计艺术的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这样也符合于我国现今教育过程中所倡导的“学生的全面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从而为我国艺术设计的多元化社会文化奠定基础。

二、注重民族文化的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当务之急就是要注重民族文化的发展,确保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的传承,从而才能真正的找到我国社会文化的灵魂。因此在艺术设计的发展构成中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发展,其一就是要加强科学与艺术设计之间的互动,从而让艺术设计可以积极的与科学技术相对话,实现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互助互利,从而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其二是要注重艺术设计着的人文价值内涵的提高,激发中艺术设计者对于民族文化的艺术情怀,从而通过爱国主义对于艺术工作者的影响,提高我国现今艺术设计中社会文化的民族文化的重视。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艺术设计中本土人文精神的内涵,从而提高我国现今艺术设计中社会文化的民族性。为我国艺术设计中社会文化的多样化提供有效的途径。

三、注重对我国地域性文化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元化民族发展的大国,五十六个民族之间的社会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因此我国现今社会文化如果注重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文化,可以极大丰富我国现今的艺术设计中的社会文化。由此可见在未来的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对于地域性文化的发展就成为了我国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今正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因此文化发展也开始具有全球化的特性,因此我国一直在重视对于外来文化的异化,却忽视了本民族地域性的文化的学习。打开我国地域性文化的宝库,可以极大的丰富现有的艺术设计灵感,从而在创作过程中实现对于现今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也就实现了对于其多元化的丰富与发展。现今我国世界各国对于本民族文化之间的汲取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也相应的受到了一定的效果,因此我国更应该注重对于地域性文化的发展,不同地域的各种社会组合体,文化表现出特殊知识系统的多重性和教育模式多样化。因此注重对于我国地域性文化的不断发展就可以有效的实现艺术设计中的不断创新、创造,从而体现出了现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现代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多元化文化的特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求我国的设计艺术与国际接轨,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的设计水平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以本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底蕴为前提,与此同时要注重我国现今的艺术设计的现状,运用本民族所富有的地域性的民族艺术精华,通过设计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求异思维及艺术潜能为后盾,融古通今,拓展视野。通过这样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的汲取与创新,真正的将民族的文化融入到我国现今的社会文化中去。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真正的促进我国艺术设计中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四、总结

如今的社会作文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多元文化;德育;价值观

当今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人们生活在多元文化社会里。我国多民族共存的现实使我 国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传统,而随着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的多元并 存局面出现,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多样性也就随之出现了,这必然导致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 化,出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冲突与并行发展的局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 步扩大和全面加入WTO,西方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标准、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内 容不断涌入中国,这又形成了当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并行发展的局面。此 外,当今中国社会还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并存的现象。 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现象借助于现代传媒手段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 响加深,导致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发生许多碰撞,给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带 来了严峻挑战,迫使学校德育工作者思考一个重大的问题:学校德育何去何从?

多元文化格局导致多元文化社会生活出现,过去的一元文化道德教育已不适应当今多元文化 社会生活的大变迁,如何面对多元文化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困难成为了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 试图从分析多元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提出的严峻挑战出发,研究多元文化冲突 对学校德育的内容、效果等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改进的对策思路。

一、 多元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多元文化社会里, 多元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一方面, 多元文化社会拓展了学校德育的发展空间, 因为多元文化社会环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学生 对社会的理解能力大大增强, 对社会各种思想道德现象的敏感程度提高了, 接触的广度、深 度也大大拓宽了, 这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机会和价值取向, 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自 由和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多元文化社会便于学校德育培养具有鲜明个性、鲜活特点的学生 群体, 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民主法纪 意识、诚信意识等得到提升; 便于学校德育传承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扬 弃, 创造新文化, 从而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但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社会给学校德育带来了许多的困难与考验,那就是:面对多元文化,学校 德育到底以何种文化作为教育价值的标准?即如何在教育上取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这在理论 上简单地谈论是容易的,然而在实践上,大学生、学校教育工作者如何作出判断和选择则是极 其困难的。

面对多元文化,学生的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因为多元文化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树立了 多种多样的文化价值标准,而每一种文化价值都有其特有的文明、历史积淀和许多内在的合 理性和光彩照人的文化魅力,当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而当今社会因没有一个明显的文化权威和价值评判标准 ,于是当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各种道德言论、行为向学生走近时,青少年学生怀着对未来 美好世界的憧憬和单纯的动机,要么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对各种道德言论、行为来者不拒; 要么全盘否定、无所适从,因为青少年学生既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能力, 又缺乏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辨别能力。

对于学校德育而言,多元文化加大了学校德育把握的难度,因为多元文化必然导致多元 价值观,人们在多元价值观面前难以选择统一的文化价值标准,从而引起价值观、文化信念和 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错位和迷失,给个体的心理及社会带来冲击,引起震荡,道德相对主义“泛 滥”[1]。当今校园里大部分学生思想活跃,一部分学生价值观念混乱,思想道德状 况不容乐观,学校德育工作者经常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捉摸不透,工作中经常是“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而难于达到德育要求。所以多元文化使学校德育工作经常处于一种断裂、松散或 多元的状态,难于集中统一实施。

二、 多元文化冲突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良影响

虽然多元文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 更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学校德育培养具有鲜明个性、鲜活特点的学生群体,但不可否认 的是,多元文化冲突导致的价值观念混乱状况实在令人担忧。整个社会、学校里充斥着各种 各 样的文化冲突:其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严重影响了 当今学校的德育工作。多元文化冲突致使整个社会和学校德育都徘徊在价值取向的十字路口 ,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空前困难。

1.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直接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内容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指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以欧美文化为主的西方 文化之间的冲突,这两种文化长期以来遵循着各自的发展道路和文化传统。儒家 文化主要强调这样的价值观:注重权威和等级制度,强调个人权利和利益 居次要地位,国家利益高于社会利益和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西方文化则强调这样的价 值观:崇尚自由、平等、民主、个人主义,反对权威,赞成制衡,鼓励竞争,崇尚人权等[2 ]。文化是德育的基础,它不仅影响德育的核心、道德观念,也决定着德育的过程、形式; 它既是德育的客观背景,又是德育的载体。在当今中国,学校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不 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它一般包括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三个方面,受社会经济政治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所 制约,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当今学校德育内容就是让学 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勤劳、勇敢、诚信、宽容等优良品德,既要对学生进行反映时代 精神 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的教育,也要对学生进行西方文化中竞争、效率、 民主、平等、法纪等内容的教育。

当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交融, 影响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确立过程中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价值选择等, 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更容易使 富有朝气而又缺少阅历的青少年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信仰动摇,这样必然影响着当今学校的德育内容。 如何取舍中西文化中的精髓、糟粕是当今学校德育 面临的巨大困难之一。 因为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 大部分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形成的, 所以当今社会学生的价值评判不可能仅由权威人士(专家 、学者、教师等)或权威机构(学校等)施以简单的“正误裁判”就可决定取舍而达成所谓的 “共识”, 而应该由学生在综合考虑各种外部压力与自身情况下作出适时的“取舍选择”和 “价值选择”。

2.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导致学校德育收效甚微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指的是学校德育的传统主流文化内容、工作方法和评价等与当 今社会非主流文化内容、评价等之间的冲突。学校德育传统的做法是在单一、封闭的环境下 ,教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讲解“正统而单一”的德育内容,通常采用典型示范、情感陶 冶、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等方法来开展德育活动,德育活动结束后采用奖惩激励、评比选优 等 方法巩固德育效果。然而当今学生在接受学校德育主流文化教育时也接受了各种非主流文化 ,如宿舍文化、课桌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等风靡校园。非主流 文化的传播和盛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校园注入活力和激情,但消极作用更为明显。网 络的匿名性、虚拟性、某些欺骗性,使学生经常出现有悖常识、常规和道德规范的行为,而 且网络文化、影视文化中充斥的色情、消极颓废思想情绪,导致学生出现浮躁化、庸俗化的 言行等,这些非主流文化极大地冲击和左右着学生主体的思想、价值观、行为方式[3]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使学校德育经常陷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学校课程与社 会影响的巨大反差、矛盾中,学校教师经常感叹学校德育收效甚微就不足为怪了。

三、 多元文化背景下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路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多元文化社会这一因素,必须改变观念,运用中国传统文 化“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宽容态度应对当今学校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碰撞。学校德 育工作的改进应从德育内容的取舍、德育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着手。

1. 德育内容的取舍[CDF2]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德育是为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发展、要求服务的,因此学校德育内容改进应当是把社会发 展、需求与人的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即学校德育既要注意向学生灌输有关社会发展、 国家利益、政治目标、民族价值观的内容,也要注意向学生传授有关人类优秀文化、文明成 果等内容,还要进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的教育,促进学生个体心理健康,完善其人格。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社会发展使人类道德文明的相互融合程度加深,信息化浪潮使人 类道德文明融合速度加快,人类社会道德文明的异质性淡化、单一性减弱,整合性则在加强 。所以学校德育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把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合在现代学校德育内容里,使学校德育内容更具时代性内涵。在多元 文化社会里,学校德育对人类道德文明不能进行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运用“和而不同” 的思维方式,既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合理内容,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又反对西方的“文 化霸权”。因此学校德育既要吸取西方文化中竞争、效率、民主、平等、开放等适合 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发展所需的内容和精神,也要吸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 勤劳 、勇敢、诚信、宽容等符合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所需的内容和精神,更要大力弘扬赋予中华 民族时代精神的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 继承和发扬。而必须舍弃的是西方文化中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倾向和传统文化中 等级、权威、因循守旧等不利于学生成长和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观念、内容。而且,当今的学 校德 育还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德育要把对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和道德人格塑造结合起来,加 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承受能力教育。

2. 德育方法的改进[CDF2]宽容、对话、参与

很多学者认为,在多元文化社会里人们需要具有宽容的精神,对话的精神,相互理解的精神, 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和互惠共享的精神[4]。传统的德育方法“我讲你听”、“简 单的奖勤罚懒”、“单一典型示范”等已不适应当今的学校德育。当今学校德育方法的改进 依然要用“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把我国“寓教于乐”、“教”与“导”的德育模式与欧 美国家的“公开的演讲”、“平等的辩论”德育模式结合起来。可以看到现实中学校德育广 泛采用的西方文化中张扬学生个性的演讲赛、辩论赛等“对话”德育形式已收到了很好的德 育效果。所以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学校德育不可能再用封闭的方式,排除多元文化的 影响,用对立的方式阻止多元文化的进入。一个国家只有用包容的态度吸收不同文化的更多 营养,才能不断提升本土文化的成长力,增强民族的文化国力[5],依附于文化载体的 德育同样如此。时展呼吁多元文化社会中学校德育摒弃 “训导观”,运用“指导观”, 指导学生在对各种文化、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与鉴别的基础上, 结合个人道德认知状况,自主、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观念。 “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育”出来的,所以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学校德育应当更多地 应用“情景创造”、“协商对话”等多种参与形式,让学生在处理现实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 冲突的过程中增加对规则、道德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个体道德的发展,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和无 条件地服从。实践证明 “参与”的形式经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学风.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改革[J]. 思想理论教育, 200 5(11):43-46.

[2]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周琪,刘绯,张 立平,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250.

[3]彭进清. 高校大学生道德现状与特点分析[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 06,13(1):98-100.

如今的社会作文范文第4篇

网络热词为什么会“热”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并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才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满足;二是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社会氛围宽松自由;三是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从最初的网络流行语到现在的网络热词,其实已经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由于网友们别出心裁,主要只是自娱自乐的新奇样式,转而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新锐话语形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热词也可以称之为社会热词,它们往往直接反映某一个或一些成为一时焦点的社会现象与事件,并且这种反映还是即时性的。比如“涨价系列”的“蒜(算)你狠”,与之同类的还有“油(由)不得你、棉(勉)为其难”等。随着涨价风的持续不断,类似的热词也在不断地产生,如食糖也开始涨价,于是就有了“糖(唐)高宗”;而这几天价格又开始下跌,使人们有些看不懂,所以又有了“糖(唐)玄宗”一词。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它的重要载体。所以,要了解、认识网络热词,试图给出一个较为恰当的定位和评价,就必须更多地结合当今社会文化语境和

背景。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对当今的社会文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向作出概括的话,笔者会选择“多元”。多元的社会,一定具有高度的文化包容性,而网络热词的走热,正是这种包容的结果。就网络热词本身而言,它也是多元的:从内容来说,既有针砭时弊的,也有弘扬正气的,既可直指国计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细枝末节的小事;从形式来看,既有符合语言规范和发展规律的创新,也有随心所欲、兴之所至的“编造”;而在品位方面,则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种“品类”。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网络热词也正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一面

镜子。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网络热词除了反映当今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外,更直接地表现出当今社会表达中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追求。

一是“雷人”心理。早就有人指出,人民群众是最伟大的语言学家,这句话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和最充分的证明。在网络热词的创造者一方,以前通常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今则是“语不雷人死不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惜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奇乃至怪异的形式;而就接受和使用者一方来说,往往也是“喜闻乐用”,趋之若鹜。我们甚至可以说,“雷人”已经成为全民话语时代的一个显著

标签。

二是“调侃”心理。这里的调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层面的无奈、排遣与宣泄。如“逗(豆)你玩”吧,人们对绿豆涨价的不满和无奈,竟然采用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有人把无房、无车、无女朋友的“三无”男青年称为“低碳哥”,相应的也有“低碳姐(妹)”,堪称现代版的黑色幽默。

三是“山寨”心理。当今的“山寨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它的实质一是“拿来主义”,二是从众心理。网络热词创制及使用中的山寨心理,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借用与改造已有形式(如谐音改字,类推仿造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更多人的即时接受、使用和传播,由此往往造成了某些网络热词一时的“井喷式”爆发。

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及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至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热词,我们既需要开放胸怀,也需要理性鉴别,去粗取精,去莠存良,善加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如今的社会作文范文第5篇

我理解报告一方面站在新时代的高起点上,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阶段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精神价值导向,提出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这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包括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认真学习领会。

首先,报告把新世纪新阶段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来认识阐述。这就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求通过文化建设,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与以往偏重于强调文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显然具有更深广的内涵,是一个更高的定位和要求。

事实上,当今时代的文化建设远不止具有其自身的意义,它对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都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比如:一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还是粗放型的,因而主要依赖于改革经济体制与生产关系,推进科技进步,解放和发展物质生产力,那么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也就会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因素,即依赖于文化所培育的人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持续不断的精神动力。如果没有坚实的文化精神支撑,一个国家民族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发展潜力和动力。二是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凝聚力。构建文明小康的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当然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必要的社会条件,同时更需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这无疑是当今文化建设所应担当的责任。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社会成员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有人将文化比喻为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联结构筑起来的社会“水泥”,这都意味着文化建设对于一个社会的亲和力与凝聚力的培育,对于一个和谐社会共同体的建构是如何不可或缺。三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消费社会逐渐形成,大众文化消费已经成为现实,由此带来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的兴盛,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之,当今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越来越取决于人的因素而不是物的因素,因此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也就日益凸显出来。文学艺术作为整个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军,无疑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如果说我们过去对此认识不足,现在正有必要提高这方面的理解认识。

其次,正因为当代文化建设对于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建设什么样的当代文化,或者更确切地说,当代文化建设应当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品格和精神价值导向,就成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此,报告以务实而坚定的态度,做出了言简意赅而又辩证深刻的阐述。就其精神实质而言,我理解其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其一,尊重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与坚持文化的精神价值导向性的关系。正如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就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个要求一方面表现在应当充分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个性特点。从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精神追求,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消费需求,实际上都是充满差异性和多变性的;无论创作主体还是接受主体,都有自主选择自己文化活动方式的自由。而正是这种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才保证了当今社会文化生活充满活力,形成思想活跃、创作繁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和差异性,以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性还将明显增强,这是一个总的发展趋势。

而另一方面,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与差异性,以及文化生活中的自主选择性,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思想与精神价值的导向性。因此报告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正体现了当代文化艺术创新发展所应有的精神导向性的要求。当代文化建设之所以是“建设”,就意味着它不应当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生长,不应当是像野草一样自生自长、自生自灭,而是需要确立自己的价值导向: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理应有自己的精神旗帜作为导引;作为当代文化,理应有当今时代最先进的文化精神需要倡导,有最宝贵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需要弘扬。这就恰如英国批评家阿诺德在谈到当代批评的功能时所说的那样,通过文艺批评的价值选择及其导引,要让人们知道什么是这个世界上好的东西,并让这种好的东西占领优势,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思想秩序,形成一个纯正而新鲜的思想潮流。一个19世纪的批评家尚且具有这样的思想意识,当代的文艺家和文化人更应当具有这种责任感。

其二,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与用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的关系。新时期以来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应当说是越来越生机勃发充满活力。差异多样才显示活力,当代文化的这种活力,正是来源于新时期开放性、多样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形成多样文化样态共存共荣的文化生态。时至今日,多样化创新以保持文化发展的活力,仍然是当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普遍诉求。为此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与此同时,报告也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这两个方面同样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彼此互动的辩证关系。

按笔者的理解,文化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本来就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命题:没有多元就无所谓核心,强调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本来就是以承认当代文化的开放性多样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为前提的。只不过如前所说,当代文化建设不应当是纯自然状态的自生自灭、无所作为,在开放性、多样化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中,显然应当有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所要着力加以倡导和建设的东西,这就是被称之为“核心价值体系”的东西。核心价值观所要解决的主要是精神价值导向的问题,它是充满活力的文化有机体中的脊梁,是多元文化交响乐中的主旋律,是文化“水泥”对社会联结构型中的“钢筋”,是整个当代文化大厦的顶梁柱,它对整个文化价值体系起着支撑和引领的作用。从历史的观点看,新时期以来文化与文学艺术变革发展的总趋势,显然是不断走向自由开放多元的创新发展,在价值取向方面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性,从而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我们的文化建设与文艺发展,也从来没有放弃这种主导性精神价值的导引,从提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统一,到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直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可以说把这一理论命题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不断赋予其新的丰富内涵。

相关期刊更多

科学种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金盾出版社

五台山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健康人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