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长平大战

长平大战

长平大战范文第1篇

关键词:长平之战;地名文化;饮食文化

高平,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发祥地。“晋烈公元年,赵献子浣城泫氏,高平始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初属韩,次属赵,秦赵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秦以其地置高都县,属上党郡。”[1]公元前262年,秦赵在长平拉开战争序幕,最后以“赵卒四十余万皆坑之”[2],秦亦死亡过半而结束,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时光飞逝,历史的战争仍然沉甸甸的压在人们的心头。丹河两岸,赵将廉颇,赵括以及秦将白起成为了这里的著名人物,两千多年以来,名声不衰,如沉郁而凝重的泪滴一般,凝结成一个个经年不化的琥珀,已经成为高平著名的文化标志。

首先 ,对高平地名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从与参战双方进行整理,可以得出以下地名与秦、赵双方有着很深的联系。

(一)与赵军相关的地名由来与遗存

公元前262年,赵国老将廉颇率领四十五万大军,进驻长平,“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3]赵括代廉颇为将后,主动出击。秦军面对鲁莽轻敌的对手,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术,最后把赵国士卒全部坑杀。赵国的老百姓,为了吊念坑杀的将士,就用地名的方式记载他们的活动痕迹。据考证,以下地名的由来都与赵军有着密切关系。

企甲院,原名弃甲苑。赵军被秦军围困于此筑城固守,后来被秦军打败,丢盔弃甲,故名弃甲苑,后演变为企甲院。县志记载“弃甲院在县北垫头、王庄等地,赵降军弃甲处,农人掘地多见髑髅人骨及铜制戈头、箭头,盖赵军所弃也”[4]。唐代,诗人李贺《高平箭头歌》诗云:“漆灰谷末丹水砂,凄凄古血生铜花。”[5]现在读起来仍然能感受到当年战争的杀气。

谷口村,是当年坑杀赵卒的秦坑,最早称为杀谷,后改为省冤谷。长平之战末期,白起为了免除后患,趁夜把降军全部活埋在谷内,所以当时人们就把这里叫做杀谷,意为杀人之谷。唐代,又称为省冤谷,据高平县志记载,“省冤谷白起坑赵军处,在长平驿以南,旧名杀谷。唐志明皇幸潞更名,金皇统元年,邑令王庭直有省冤谷掩骼记,城西北十五里有地曰杀谷,乃秦将白起坑赵卒之所。”[6]高平县志坑赵卒考也记载:“赵括乘胜追至秦壁,即今省冤谷也,其谷四面皆山,惟前有一路可通车马,形如布袋,赵兵既入,战不利,筑垒坚守,后括自出搏战,为秦射杀之,四十万人降武安君,诱入谷尽坑之。”[7]村子是历史的缩影,而谷口村正是长平之战的见证和长平之战留下的一个标本。

(二)与秦军相关的地名由来与遗存

公元前260年,由于廉颇的坚壁固守,秦军无法取胜,于是暗中命白起为将,并用反间计,围困赵国士兵四十六天后,把赵卒全部坑杀,秦军撤出长平。白起坑杀四十五万赵国将士,顿时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当地百姓也采用地名的方式来记录秦军在长平的活动,表达他们的愤恨。经考证,以下的地名都与秦军有关。

空仓岭,亦称为老马岭。县志记载:“空仓山,县西南四十五里。秦白起诡运米仓于此,以绐赵括旧建巡检司城。”[8]同时当地还流传着一句民谣“大粮山,廉颇虚库诈兵;老马岭,王空仓闹笑”。

康营村,此前一直叫做强营。因长平之战时是秦军的指挥所而得名,但强营的来历却有多种说法。一说长平之战初秦国大将王曾攻打这里,由于守军顽强抵抗,秦兵无法攻下,从国内调来强营的兵马才攻克,王就把这里叫做了强营。另一种说法则是长平之战中期,白起把自己的强营驻扎在这里,因为其后面就是秦兵的粮草重地,空仓岭和饮马河。但这两种说法都不确切,赵国人民对秦军的愤恨不可能让秦国人给自己的城池起一个名字,这对赵国人来说是一个耻辱。而且在村东面的街道上有一个古老的阁门,它的正面有一方青石匾,上书“古光狼城”四字,县志记载:“光狼城在县西三十里,秦白起伐赵,取代光狼城。括地志光狼故城在泽州高平县,今名强营村。”[9]《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也载有:“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10]可见“光狼城”才是康营村最早的名字。

白起地,又名白西地。据当地百姓讲,长平之战时,这里是秦军的练兵场。他们在此操练军队,演练阵法。白起即将离开安贞堡时,将一部分俘虏全部坑杀在这个地方,所以后人就把这里叫做白起地。由于乡音的缘故,当地村民简称为“白西地”。

其次,对高平饮食文化的影响。

长平之战不仅给高平留下了美丽的地名传说。高平的饮食文化也受到深刻的影响。最著名的莫过于烧豆腐了。

烧豆腐是高平的一种传统美食,从先秦时期就已存在。据传,其由来与“长平之战”有关。食烧豆腐源于当地群众对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抗杀赵兵的痛恨。把白豆腐当作白起烧烤后食之。其做法是先将做好的豆腐切成厚一寸,然后做成两寸见方的小块,用旺火烧至焦黄色,然后放入开水中熬煮,煮软后取出,在豆腐块上涂抹上蒜泥、韭花等调味品与豆腐渣拌成的蘸料,就可以入口了。而将豆腐切成小块,火烤水煮,寓意将白起千刀万剐,烤熟煮烂,而蘸料中的豆腐渣则象征着白起的脑浆,因而烧豆腐也称“白起肉”风味独特,乃全国仅有,可见,烧豆腐包含着浓厚的战争文化色彩。

最后,对高平文化精神的影响。

200多年的战国史似乎就是为了长平之战而书的,刀光剑影已然暗淡鼓角挣鸣已经远去,但长平之战却透过埋藏在地方的剑戟,透过香气袭人的烧豆腐,透过悲愤激烈的高平话,透过刺穿喉咙的烈酒,渗透进了高平人的血脉当中。

高平人是压抑的,长平一役“死者过半,国内空”,这种压抑转化成了高平人似颠若狂的性格特点,半真半假,肆虐非虐。言谈举止有些许夸张成分。说话办事颇有几分戏剧的色彩。同时高平人具有强烈的侠客精神。“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东汉大将陈龟;治理黄河,拯救黎民于洪水之中的元代水利专家贾鲁;宗代抗金名将岳飞的上司,大将王彦;清代重臣毕振姬,祁贡;还有商户遍布大江南北的晋商代表庄者赵家等等,都是侠气逼人。侠者,忍者也!高平人是压抑的。长平一战,家家出殡,户户发丧,集悲愤与恐惧于一身的情愫千百年来如影随形。所以,高平人的侠客精神中又多了些悲壮。

结语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雄阔、最惨烈的一页,它永远地逝去了。而它遗留下来的痕迹却以各种方式涌动着战争场面的蛛丝马迹和先人流淌的血脉情感。与之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有的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一直流传至今。有的因为各种原因,多次变换。但无论怎么,所承载的历史情怀和文化内涵早已在这里根深蒂固,为高平这座历史古城增添了一层浓厚的人文底蕴。(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3]高平县志编纂委员会.高平县志[M].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8.388.

[2]张箭.战国长平之战赵降卒被秦坑杀数新探[J].齐鲁学刊.2006(7):45.

[4][6][8][9](清)傅德宜.戴纯纂修.地方志集成─乾隆高平县志[M].凤凰出版社.1999:66.65.62.53.

[5]贺新辉.历代名人咏晋诗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7):14.

长平大战范文第2篇

粉碎“”之后,邓小平和、、聂荣臻几位中央军委副主席共同挑起了整军建军的重担。1977年,在副主席主持下,军委组成了若干委员会,分头梳理各方面的问题。被任命为军委战略委员会主任。1978年3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1月,又任军委武装力量委员会主任。

这几年里,特别是在任国防部长期间,他对军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意见。从战略到战术,从理论到实践,从军事工作到政治工作、后勤工作,从编制装备到人才培养,他以自己深沉思考的建议和著作,丰富了军事思想的宝库。

战略家们有战略家的思维方式和胸怀。首先在两大战略问题上,向中央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意见。一是外交战略,即国际战略格局;二是战争与和平,即对战争形势的估量问题。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一条线”战略。感到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说,还是从中国的国际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来说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他注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不断翻阅大量资料,观察几年,认为有必要重新研讨中国的外交战略问题。于是,在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明确表示,不赞成“一条线”的战略。但当时还是“按既定方针办”的时期,的意见没有引起重视。

1983年6月18日,在和胡启立、杨德中谈话中再次提出,不赞成“一条线”的战略,请他们转告中央。中共中央对的意见十分重视。不久,邓小平派姬鹏飞当面向通报了中央关于对美关系问题的考虑,征求他的意见。

中共中央经过研究之后,作出了调整外交路线的决定。邓小平先在会见外宾的谈话中作了表述。1985年6月4日,在军委扩大会议的讲话中,又作了明确的阐述,指出:“我们的对外政策有个最重要的改变,改变了‘一条线’的战略路线。我们有一段时间搞了个‘一条线’,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改变到我们执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这个改变,关系十分重大,是有利于和平、有利于制约战争的战略性的改变。”6月17日,陈云到住地,两位老革命家谈到中国的外交路线,认识完全一致。陈云高兴地说:“我们是不谋而合啊!”

争取更长时间和平环境

对战争形势如何估计,是制定国防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在这个问题上,中共中央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

解放战争初期,在“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的论调甚嚣尘上的时候,对战争形势的分析是冷静、正确的。他说:“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基于这种分析,才敢于以坚决的自卫战争,粉碎的战略进攻,“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才敢于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时候,毅然派出志愿军入朝参战,迫使美帝国主义在板门店停战谈判。

50年代后期,中共中央对战争形势的分析有了发展,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战争的危险日益加剧,强调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为此,长期把许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到准备打大仗上去,严重地拖了经济建设的后腿,影响了国防现代化的进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显然,上述对战争形势的分析及其政策,和党的总方针是不相适应的。1979年,在军委座谈会上,邓小平提出战争能否延缓,究竟能延缓多久的问题。也谈到,军队按照中央的决策,也有转移的问题。但那时,基本上还是强调要有战争的准备。后来,中央和军委领导人关于战争延缓的可能性就讲得更多了。邓小平1980年讲五年打不起来,到1984年,在军委座谈会上又说:“仗打不起来这个话,我们多次讲过,过去讲十年,现在过了几年,还可以说十年。”十分赞同邓小平的分析。1980年4月5日,他在全军后勤部长会议上讲话指出:“依我看,打局部战争是可能的,打核战争、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比较小。还可以争取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和平环境。”1982年,他在听取杨得志总长和张震副总长的汇报时,又指出:“现在国际环境对我们有利,我们看近期内不会有进攻中国的战争。”

长平大战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战略型新兴产业;成长评价;模糊综合法

引言

如何评判城域内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分析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状态与趋势成为管理战略型新兴产业工作的方向性问题。为此需要建立一套评判体系,评判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动态发展状况,客观、公允地反映战略型新兴产业的成长状况,有利于促进战略型新兴产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一、基于模糊综合法的城市战略型新兴产业成长评价

城市战略型新兴产业成长评价的主要步骤:1、指标体系的构建;2、采用层次分析法权重的确定;3、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二、实证——北京市战略型新兴产业成长评价的模型构建与计算

1、成长基础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北京市战略型新兴产业成长的特点,确立战略型新兴产业成长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成长基础、投入产出、成长环境、成长潜力;对应下属二级指标分别为:成长规模、成长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经济政治环境、产业政策环境;发展速度、可持续发展。

(二)权重的确定

三、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从四个一级指标来看都处于较好和优秀的等级,其中成长基础、投入产出、成长环境都可以认为具有较好水平,成长潜力具有优秀的水平。就成长基础来说,其隶属于较好的隶属度较高,达到03519,隶属于一般的隶属度达到03025,隶属于优秀的隶属度较低,这说明其水平大致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离优秀还有不小的距离。就投入产出这一指标来看,其隶属于较好的隶属度明显大于其他隶属度,说明其定位比较明确,稳定在较好水平。就成长环境而言,隶属于较好水平的隶属度最高,其次是一遍水平,和总体模型相似,说明超越了一般水平,稳定在较好水平,但是离优秀还有一定距离,其最明显的特点是隶属于较差的隶属度很低,说明其定位也相对明确。成长潜力是四个一级指标中唯一定位在优秀的指标,但是其优秀的隶属度和较好的隶属度差距不大,有待继续提高。

四、结论

将模糊综合法法引入城域内战略型新兴产业成长评,利用AHP法进行权重确定,构建基于模糊综合法的城市战略型新兴产业成长评价模型,避免了单纯运用模糊综合法的缺陷,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合理和科学,该模型以评价城市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为目标,算法简单,有效,增加了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 樊茗玥,赵喜仓.战略型新兴产业评价模型构建及实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0).

[2] 欧稚捷,林迎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构建的基础探讨[J].技术经济,2010,(12). [3] 郭克莎.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1):5-14

长平大战范文第4篇

辽沈决战建首功

1946年6月底,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凭着明显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优势,声称,这场战争“一定能速战速决”。但经过两年的较量,敌我力量对比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人民先后粉碎了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解放区面积扩大到23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6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5.3%,且基本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广大农民生产支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的后方进一步巩固。军队的总兵力从原来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内部派系矛盾加剧,军队士气低落;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政权岌岌可危。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形势将要出现重大变化。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向全军了在五年左右时间内(从1946年7月起),从根本上统治的战略规划。如同自然界进入金色的秋天一样,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也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阶段,人们期待已久的战略大决战即将到来。

战略决战,是敌我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战略决战的序幕是由济南战役揭开的。济南成为国共双方在解放战争中倾力博弈的第一个大城市。当时的济南拥有70多万人口,是山东省政府所在地,位于津浦铁路线和胶济铁路线的交叉点上,向南可呼应徐州,向北可驰援平津,是的一道重要军事防线。安排他的心腹将领王耀武率领11万部队驻守济南。1948年9月16日,我军在“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鼓舞下,发起全线进攻,经过八昼夜的激战,以伤亡2.6万余人的代价,全歼守军10万余人(内含吴化文部2万余人起义),俘虏军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等高级将领23名,攻克济南城。这是我军第一次攻克具有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攻坚战,开创了人民夺取军重兵坚守的大城市的先例,使部队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开始走向崩溃。与济南战役同一时段,在东北战场上一场更大的战役悄悄开始,这就是战略大决战的首战――辽沈战役。

我军决战方向首战直指东北战场卫立煌集团。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军力超过军的地区,形势对我军特别有利。东北战场上的军队有4个兵团,55万人,被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块互不联系的据点和地区内,处于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欲守无力、欲撤难舍的状态。东北我军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东北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若歼灭了东北敌军,可以粉碎敌人战略收缩的企图,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使人民获得巩固的战略总后方,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兵团,有利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如果我军战略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华北战场,则会使我军受到华北、东北敌人的两大战略集团的夹击而陷于被动;如果把战略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华东战场,则会使东北守敌迅速向南撤退,实现战略收缩企图。因此中央军委把战略大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1948年9月7日,中央军委在西柏坡发出“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东北野战军:“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辽沈战役正式拉开序幕。当时最担心的是军放弃东北,全部撤回关内。为了把东北的敌人全部歼灭在东北,决定采取“关门打狗”的办法,“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命令东北人民置长春和沈阳之敌于不顾,以重兵围攻锦州。锦州是山海关内外陆上交通的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东北敌军通向关内的必经之地。军非常重视锦州,以重兵防守,设防坚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对在锦州一线作战感到没有把握,对于南下攻打锦州的战略部署一度充满顾虑,在决策上徘徊于攻打长春和南下攻打锦州之间达数月之久,才明确了南下作战的意图。但当得知调集大军分别从锦西、沈阳出动,东西对进,夹击围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的消息后,深恐陷入敌人援军的夹击中,攻锦决心再次动摇,致电军委,提出攻打锦州和回师打长春两个方案。致电、、刘亚楼:“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电报发出后不久,军委收到林、罗、刘的新电报:“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军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的可能,至少能歼灭敌之一部或大部。”终于放心了,电复说:“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

10月14日,我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总攻。上午10时,我军数百门大炮同时开火,锦州城迅速陷于硝烟火海中,敌人的一座座碉堡被轰得粉碎。攻城部队在嘹亮的军号声中发起冲击。只经过31小时的战斗,就攻克锦州,俘获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以下10万多人。东北野战军在攻锦作战的同时,以一部兵力在彰武地区阻击由12个师组成的从沈阳援锦的敌“西进兵团”;另一部在塔山地区阻击由11个师组成的从锦西、葫芦岛援锦的敌“东进兵团”,保障了攻锦作战的胜利。

锦州的解放,使东北的敌人成了“瓮中之鳖”,把方面在东北战场和华北战场的两大战略集团分割开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被俘后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在锦州被我军攻克后,困守长春的第六十军举行起义,新七军投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吉林省政府主席郑洞国率领残部放下武器。10月21日,长春和平解放。10月25日,当敌廖耀湘兵团转向营口撤退时,我东北野战军将其分割包围,在辽西120平方公里地域内展开规模巨大的围歼战。各部队机动灵活,勇猛冲击,大胆穿插,分割包围,经过两天激战,将廖耀湘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廖耀湘本人被俘。到11月2日,沈阳和营口宣告解放。9日,收复锦西和葫芦岛。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决战历时52天,东北人民歼灭敌人47万余人,其中包括由美国装备并训练的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辽沈决战的胜利,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淮海战役定乾坤

辽沈战役刚刚进入尾声,南线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便迅速展开了。

淮海战役是人民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军队有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下的四个兵团和三个绥靖区部队,加上以后从华中增援的黄维兵团等部,总兵力达80多万人。其中,邱清泉兵团的第5军和黄维兵团的第18军是南京政府仅存的两支最精锐的主力部队。人民参加这次战役的,有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还有华东、中原军区的地方部队,总共约60多万人。集中两大野战军,实行统一指挥,在同一战场与敌军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决战,这在我军历史上尚属第一次。但我军总兵力、武器装备和交通运输条件还远不如敌方。在徐州地区布下重兵,形成所谓“一点两线(陇海线、津浦线)”的十字架格局,妄图用“固守一点,四面驰援”的战法,阻止人民南下,防守江北,屏障南京、上海。如战局发展对其不利时,还可以将主力撤至江南,巩固长江防线,阻止过江。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的人民在总兵力上少于军队的情况下进行的。曾称赞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可以说,淮海战役的整个过程并不是按照一个非常成熟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的,而是一步步打出来的。最早提出发起淮海战役这个建议的,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1948年9月24日,当人民攻入济南城时,他致电中央军委并报华东局、中原局,提出,为了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并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很快觉察到,这次战役的规模和影响将比原来预想的要大得多。中央军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领导把握战机,实施了从“小淮海”到“大淮海”的战略决战,把淮海战役的战略目标扩大为力争包围并歼灭徐州“剿总”刘峙全军。胡乔木在回忆对淮海战役的决策经过时指出:“在决策过程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根据全国形势的巨大变化,及时调整战略部署,扩大战役规模,将原先准备分几步实现的战略意图一举完成。”针对敌人的作战企图及其,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于10月11日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报,强调:“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兵团,完成中央突破”,并着重提出:“要用一半以上兵力,牵制及阻击及歼敌一部以对付邱李两兵团,才能达成歼灭黄兵团三个师之目的。”11月4日,华东野战军下达淮海战役攻击命令。

淮海战役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歼灭黄伯韬兵团。11月6日傍晚,华野向徐州东侧新安镇地区的黄伯韬兵团出击,淮海战役开始。8日下午,长期隐蔽在军中的中共地下党员、时任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两将军率第59军全部、77军大部2.3万余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开放了台儿庄一带运河上的通道,敞开了徐州的东北大门,为迅速渡过运河,切断黄伯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1月11日,切断黄伯韬撤往徐州的退路,将黄伯韬兵团合围于以碾庄圩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内。奉命东援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在飞机、坦克、榴弹炮掩护下,向阵地发动猛攻,但没有料到我华东野战军“用一半以上兵力”来打援,其攻势得不到有效进展。22日,黄伯韬兵团在总攻下,全部被歼。兵团司令黄伯韬悲观绝望,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当华东野战军主力正在围歼黄伯韬兵团时,中原野战军主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在16日攻占徐州至蚌埠间铁路线上的重镇――宿县,一举切断徐蚌线,完成了对徐州的包围。鉴于淮海战局迅速发展,战役规模已经扩大,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作战及地方支前工作。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目标主要是歼灭黄维兵团。黄维所率领的第12兵团,辖有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大部分为美械装备,是的精锐兵团。其中号称“王牌军”之一的第18军是陈诚的嫡系部队,有很强的战斗力。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从11月23日开始。25日,中原野战军将黄维兵团合围于双堆集地区。中原野战军在得到华东野战军一部的加强后,经过激战,至12月15日全歼黄维兵团,兵团司令黄维被生俘。

12月16日,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主要目标是歼灭杜聿明集团。杜聿明集团的两个兵团8个军被我军包围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的南北5公里、东西10公里的狭小地区。12月的徐州寒风刺骨,雨雪交加。军队粮弹两缺,许多官兵宰杀骡马充饥,大批伤员被冻死饿死,无人问津,阵地上一片惨象。人民就地休整,并开展火线政治攻势,向被围困的军队阵地反复广播起草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宣传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严重动摇了敌人的军心。淮海战役时我军对俘虏实行即俘即教即战的政策。部队的士兵,很多是被抓壮丁抓来的,他们并非心甘情愿地为卖命。被我军俘虏后,通过诉苦教育,他们知道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有所觉悟,很多人拿起武器加入我军一起战斗,被叫做“解放战士”。官大一级压死人,但是共产党的军队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从感情上来说俘虏兵也容易被改造过来。在立功方面,对俘虏兵和的老战士一视同仁,激发了这些“解放战士”的战斗热情。官兵还想方设法通过战壕、交通沟把饭菜送到离敌人几十米的前沿阵地,放到战壕上面的土坎上。在残酷厮杀的沙场上,竟给敌方送去其望眼欲穿的食物,这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许多军官兵心中的敌对情绪的坚冰被渐渐融化,下定了不再打内战的决心。

元帅曾赞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最动人的场面,就是几百万推着独轮小车运送物资的民工大军。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河北等省人民提出了“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倾家荡产也要支援淮海战役”等口号。从后方到前方,从乡村到城镇,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都为支前作贡献。支前民工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弹药1460万斤,筹集粮食9.6亿斤,向后方转运伤员11万余名,有力地保障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华东支前英雄唐和恩的小车队是模范的典型。唐和恩用的一根竹棍上面刻着他们支前5个月内经过的路线,跨越了3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这根小竹棍,作为历史的见证现已被收藏在博物馆里。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淮海战役证实了这个真理。淮海战役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是人民的胜利。

1949年1月6日,人民对杜聿明集团发起全线总攻。10日,杜聿明集团被全歼,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被生俘。被俘时他已换成普通军官服,谎称是军需官。在被押走时,他捡起一块石头猛砸自己的头部,结果暴露了身份。

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军队55.5万多人,使的精锐之师伤亡殆尽。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得到解放,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和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武汉已处在人民的直接威胁下。淮海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的反动统治,为人民横渡长江、彻底埋葬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平津战役铸丰碑

当淮海战役正在进行时,华北地区的军队,士气低落,军心动摇,陷入孤立和混乱的境地,在东北和华北人民的联合打击面前,他们已居于明显的劣势。

华北地区的部队50多万人,沿着北宁铁路和平绥铁路,分驻在东起滦县、西迄张家口的5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上,摆成一字长蛇阵。这些部队中,60%属于系统,40%属于傅作义系统,彼此间存在矛盾。和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以为在辽沈战役结束后,我东北野战军一定会有一段时间休整,不可能立即入关,于是决定采取暂守平津、控制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在辽沈战役胜利后,提出一个趁热打铁的独到设想:东北野战军主力早日入关,包围天津、塘沽、唐山,在包围姿态下进行休整,使敌人无法从海上逃跑。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协同华北军区部队联合发起平津战役,由、、聂荣臻三人组成总前委负责具体指挥。

平津战役是在总兵力占绝对优势下的一战,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约计150万兵力共同投入平津战役。并不担心战役的胜负问题,他苦思冥想的是如何将敌军桎梏于华北,避免其逃窜,然后以最迅速、最小的伤亡和破坏将其歼灭。

平津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作战先从西线打起。将傅作义集团主力分别包围或吸引在北平和张家口地区,使天津、塘沽、唐山分别只有一个军(塘沽还有一个独立师),造成东北野战军主力可以切断平津、津塘之间联系的有利形势。作出具体部署:“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12月11日至12月25日)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这将迫使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此点务求你们体会。”在完成上列部署后,“攻击次序大约是:第一塘芦区,第二新保安,第三唐山区,第四天津、张家口两区,最后北平区”。按照的部署,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加强对张家口和新保安的包围;东北野战军和华北第七纵队在12月21日完成了隔断平、津、塘敌军之间的联系。傅作义集团被分割包围而变成笼中之鸟,欲逃无路。12月22日和24日,人民先后攻占新保安、张家口,将傅系主力基本消灭,新保安守军将领、傅作义的心腹干将郭景云战败自杀,张家口守军将领孙兰峰被俘。北平之敌西逃的希望化为泡影。

1949年1月14日,在天津守军奉命拒绝和平解决后,人民发起总攻,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到15日攻克天津,歼灭守军13万人,俘获天津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官陈长捷以及天津市长杜建时等人。17日,塘沽守军乘船南撤,人民于当日解放塘沽。傅作义集团的北平守军已完全没有了退路。

对解放北平,中国共产党做了和战两手准备。如果不能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我军将不得不用武力解放北平。和中央军委明确指示我军攻城部队必须充分注意保护北平重要文化古迹、工业设施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并做了具体部署。为了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使这座文化古城免遭战火破坏,中国共产党与守城的傅作义进行了长达1个月的谈判。中共中央根据傅作义以往的抗日爱国表现以及他与的矛盾,认为他走和平道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共地下党委托邓宝珊等人对傅作义进行思想工作,晓以大义。傅作义的大女儿、中共地下党员傅冬菊也被派往北平,照料其父亲的生活,并做其思想工作。中国共产党耐心细致地对傅作义陈述利弊,提出“和平改编”的方式。傅作义对和谈、起义长时间处于左右为难、摇摆不定之中。到天津解放、兵临北平城下时,他才最后下定决心率部下接受和平改编。人民在1月31日进驻城内接管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在全国树立了一面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光辉旗帜,驰名世界的千年文化古北平都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回到了人民手中。2月3日,人民在北平举行盛大的入城式。装甲部队、炮兵、骑兵、步兵以及悬挂着主席、总司令肖像的卡车从永定门和西直门进入北平。北平城内的群众自发地站在马路两旁,挥舞着小旗,呼喊欢迎口号。许多人兴高采烈地扭起了大秧歌,唱起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歌声、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汇成一曲胜利的交响乐。汉学家、澳大利亚人菲茨杰拉尔德回忆道:“凯旋入城的沿着东交民巷前进。清王朝统治时期,除了前门和皇宫本身的南门――天安门之间的广场,东交民巷是唯一一条能够东西通行的街道。毫无疑问,之所以选择这条道路入城,是要强调新政权的独立和它拥有的权力,藐视迄今为止外交使团直接控制下的外国使馆区的独立地位。自从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中国军队倘若走过这条大街,就是违反条约。可是,沧桑巨变,时过境迁,再也不会有外国卫队去阻止前进的脚步了。”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军队52万余人,除太原等少数几个孤立据点外,解放了华北全境。总结平津战役的经验,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解决残余部队的三种方式,即:武力解决的“天津方式”、和平解决的“北平方式”和暂缓解决的“绥远方式”。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中,军先后投入陆军主力190万,以及45万特种兵和空、海军的绝大部分,占其当时总兵力的60%以上。人民直接参战兵力达260万人(次),动用了除西北野战军以外的全部武装力量,歼灭正规军144个师(旅),非正规军29个师,共154万多人,其中毙伤25.7万人,俘虏86.5万人,起义5.4万人,投诚12万人,改编25万人。三大战役的胜利使赖以发动内战的资本基本上输光了,从根本上动摇了反动统治的基础。战略大决战胜利结束后,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十分明朗:人民呈现出势如破竹的气势,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为时不远了。1949年1月21日,在南京宣告“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总统权力。离开南京时,特意让专机在南京上空盘旋一圈,让他多看一眼。他心里清楚,政权的更迭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长平大战范文第5篇

“这个‘小老虎’连长打仗勇敢”

1930年12月11日,在百色广场举行了隆重的红7军成立和誓师大会,史称“百色起义”。当天,红7军军长张云逸、政委邓小平任命李天佑为红7军特务连副连长。翌年2月上旬,桂系嫡系师师长李琪受命率4000多兵力向红7军发起进攻并攻占了隆安城西制高点猴子翻筋斗岭,给红7军造成致命的威胁。张云逸急了,他狠狠地摘下帽子,回头看见特务连副连长李天佑,立即命令道:“你带特务连把制高点给我夺回来!”特务连在李天佑的率领下,一路猛打猛冲,很快接近山顶。这时,山顶突然飞来一颗流弹,把李天佑的左脚打穿了。李天佑站立不稳,一下子从半山腰上滚了下来。2月13日,邓小平到野战医院看望伤员。当他来到李天佑床前时,回头对院长说:“你知道吗?他叫李天佑。百色起义前,熊镐就是他用枪顶死的。这个‘小老虎’连长打仗勇敢。在隆安战斗中,他带特务连把敌人消灭了不少,部队才顺利离开了隆安!”

“出师抗战第一仗必须打胜!”

平型关战斗时,李天佑担任主攻团686团的团长。战役布置会上聂荣臻强调:“八路军出师抗战第一仗必须打胜!打败或者打成平手都不行,中共中央和全国人民都在盼望八路军第一个捷报。”1937年9月25日上午7时许,满载着日军、辎重部队和军用物资的300余辆汽车、马车,开始向平型关开进。由于道路泥泞,日军几十辆汽车在辛庄至老爷庙之间停了下来。西进的日军继续向前拥,人、马、车、炮挤成一团,李天佑一看正是开火的好机会,于是下令狠打。霎时,枪炮声大作。李天佑指挥部队迅速冲下公路,把日军切成几段,一口一口把它“吃掉”。当李天佑和杨勇发现日军向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爬时,便命令第3营:“要不惜牺牲冲过公路,抢占老爷庙,居高临下,把敌人消灭在山沟里。”拼杀半小时,日军士兵支持不住,纷纷躲到汽车底下。喊话他们听不懂,至死不肯投降,除以小股兵力去抢占老爷庙外,大部分仍挤在公路上顽抗。第3营不顾伤亡,终于冲过公路,直奔老爷庙。这时,第115师部队两面居高临下,打得山沟里的日军无处躲藏。不久,李天佑发现日军首尾已乱,便命令部队加强火力反击。日本兵顶不住夹击,除少数通过军阵地逃窜外,大部被第115师部队歼灭。

四平、四平,打了四次才平啊!

1947年4月,李天佑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打四平。此前,四平已打过两次。后来,四野的老人们都说:东北这地儿,打仗打得最惨烈的就算是四平了。四平、四平,打了四次才平啊!李天佑担任前线总指挥,指挥三战四平。6月8日,李天佑便指挥部队包围了四平。6月11日攻城开始。经过10天激战,攻占四平街西半部,歼敌6000多人。这时,军从沈阳等地抽调了10个师增援四平。6月25日,增援部队逼近四平,下达了撤出战斗的命令。这一撤,救了坚守四平的军第71军军长陈明仁的命。三战四平失利,作了自我批评,李天佑也主动检讨,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已改称东北野战军。东野集中了第1纵队、第3纵队和第7纵队三大主力攻打四平,史称“四战四平”。这一战,攻城总指挥仍由李天佑担任。李天佑吸取三战四平时呆板的战术教训,采取多点突破,命令第一纵队为主攻部队,从西北和正北两个方向突击;第3纵队和第7纵队为助攻部队,从西南、东南、东北三个方向突击。部队进展迅速,随着好消息不断传到指挥所,李天佑露出了笑容:攻城部队分别突入城内。李天佑对参谋人员说:“指挥所前移!”最后,四平被拿下了,李天佑出现在四平街上。四战四平,一共用了23个小时取得胜利。

“回敬他们几百发炮弹”

相关期刊更多

长江文艺评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癌症进展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解放军生活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