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死而复生

死而复生

死而复生范文第1篇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我写完作业,就把心爱的《小学生科学课外游戏》这本书拿出来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翻开第一页,“‘死而复生’的苍蝇七个大字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心想:苍蝇怎么能死而复生呢?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往下看,照着书上的方法做了起来。

我现在玻璃杯中倒了半杯水,再把苍蝇放进水里,苍蝇挣扎一会儿不动了(不要以为我很残忍,等一会我会把它救活)。我把苍蝇用一次性小勺捞出来,放在干燥的地方,最后在苍蝇身上撒些食盐,等待五分钟左右,奇迹出现了,苍蝇还是像以前一样快活地飞走了。

做过这次实验后,我还是疑惑不解,于是,便请教“科学小博士”。哦,原来苍蝇是没有肺的,只靠气门的细小气管呼吸。它的气门主要位于腹部的两侧,气门充满水时苍蝇就会溺水。撒上食盐后,食盐溶解需要水,盐就溶于苍蝇的体表的水中,水朝着盐浓度高的地方流动,就会从气门流出来,使苍蝇恢复呼吸。看了他的解释,我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通过这次实验,我觉得科学不是一板一眼的,不管是父母还是小孩,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在实验中学习科学,在实验中收获乐趣。

死而复生范文第2篇

柯达在经历了20个月痛苦重组后,这个在胶片影像时代的“黄色巨人”终于宣告复活:9月3日,柯达正式宣布脱离破产保护。“重组之后,我们应该会过上正常公司的正常生活了。”自1989年就在柯达任职的亚太区总裁Lois Lebegue对《环球企业家》说。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黄色巨人”经历痛苦的破产前,在做三项业务:文档影像业务、个性化影像业务以及商业影像业务。依仗利润率高达80%的个人影像业务,1981年柯达销售额突破了100亿美元。

但也是个人影像业务,加速了这只恐龙的死亡。更加具体地说,早在1998年柯达便开始生产民用数码相机,但当时的柯达认为,数码相机暂时无法取代高利润的胶片业务。于是“黄色巨人”依旧沉迷于胶片业务,并将之做为主营业务,数码相机则是“辅料”。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自1997年后除2007年一年外,柯达再无盈利记录。柯达市值也从历史峰值的300亿美元,降至申请破产保护时的1.75亿美元。十余年间,市值蒸发超过99%。“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经历了百分之百的剧烈变革。” Lois Lebegue如此形容柯达。

柯达中国区总裁王兵对《环球企业家》说:“我们重组唯一的原因是过去债务负担太重。”仅在美国,柯达公司就有3.8万名退休人员。为此,柯达每年在医疗保健、保险和退休金等方面的支出高达2亿美元,设在罗切斯特的柯达公司退休人员社团组织EKRA的总裁鲍勃·沃尔普(Bob Volpe)曾如此谈到。

“过去,我们明知道业务在以什么速度下降,明知道要裁掉几万人,公司每一个裁掉的人,要给这个人拿钱走。如果裁的人太多,公司现金都被拿光了,公司运营资金都没了就破产;如果裁员太少,新业务就没法开展。”显然王兵并不想提起柯达这段痛苦的回忆。

为偿还债务,老柯达将个性化影像和文档影像业务出售给KPP公司,并更名为Kodak Alaris,柯达因此获得6.95亿美元的退出金融额度协议,完全清偿了DIP(债权人持有资产)借款方和第二位质权债券持有人的全部债务。

在犹如幻觉一般的境遇过后,Kodak Alaris和新柯达公司相互独立,共同享用柯达品牌的使用权。“但在财务上,两家公司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 Lois Lebegue坚定表态。

王兵对《环球企业家》说得更加直白:“个人影像的历史已经翻过去了,我们不再感兴趣了,生活中有很多过去的事情,你必须把过去丢掉只看未来。”

这意味着,一个曾经不为大多数人熟知的领域,将成为柯达在“新世界”觅食的主要来源:新柯达将转型成为专业的商业影像技术公司,提供B2B的业务。

觅食

从数据上来看,商业影像似乎是一个足以给新柯达提供大量食物的丛林。“传统印刷是一个非常巨大、非常稳定的行业,全年市场容量超过了4500亿美金;包装领域马上就可以达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Lois Lebegue坚信柯达选择新方向的正确性。同时,他说,现在亚洲业务占到柯达全球市场27%左右市场份额。

不可否认,柯达在数字印刷领域的实力依旧强劲。已知的数据是,柯达在全球销售安装了12000多台数字印刷设备产品。另外,在全球范围使用的80000多个相关印刷软件由柯达提供。

正基于数字印刷技术优势,即使在破产保护过程中那段最艰难的时期内,王兵依旧没有丧失对柯达的信心。“我们坚信剩下的业务是给客户创造价值的。我们在公司里的每一个人清楚地知道他从事的业务都是赚钱的。只要你的业务是赚钱的,我们就没有真正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或者自己给客户带来增值、盈利产生过怀疑。”王兵说,柯达在中国销售的产品,有85%都位居市场前三位。

事实上,重拾数字印刷,并非柯达一时冲动之举。其全球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彭安东在2003年任职柯达之前,曾经在惠普有过25年的商业印刷打印工作经历。在担任惠普民用业务和数码介质解决方案部门总裁期间,彭安东主导了惠普主要增长领域—数码影像和电子出版。在他的领导下,该部门的收入达160亿美元。而显然彭安东现在要把柯达带上数字印刷这片丛林。

“我在2005年进入柯达的时候,柯达正在走下坡路,这时公司已经意识到传统业务无以为继了,需要新的增长点。找彭安东来,他已经有意识地完成一些重组,比如买了四五家公司组成我们图文影像行业,同时把医疗行业卖出去。”王兵回忆说,“我不知道彭安东脑袋里想什么,但是我应该能够理解,他其实早有进军数字印刷的想法。”

针对数字印刷领域,Lois Lebegue举例:柯达有这样的技术能够确保医药公司可以追踪每一个单独的药品包装、确保大家知道这盒药品真假。“通过我们的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获得成功的、有利润的业务,还可以确保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王兵认为,中国印刷的书籍中40%都变成了废纸,全球范围内超过30%。他的理解是,柯达通过提供数码印刷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加快印刷周期。快速印刷带来的好处是,随时可以加印,为出版社减小库存压力。“全国有40%印的书实际上是废书,我们提供这个技术手段,哪怕消灭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废书,也是几百亿、上千亿的利润。”

死而复生范文第3篇

《向死而生》整本书与其说是自传,毋宁说是一本发自肺腑的忏悔录,来看看大家读此书的心得体会吧!这是小编读《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读《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范文1一个人如果不走到绝境是很难去回头对自己的生命进行反思的,尤其像李开复这样一直很优秀,身负盛名,被奉为青年导师的人,所以特别赞同他把自己身患癌症这件事当作是上天给予他的无上恩典,他说,“疾病是我的导师”。

当一个人的能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会被自己的能力所束缚,他会有一种一切竟在掌握的自信,而这种自信的极限就是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的根本,此时就会收到老天的狠狠的提醒。

“身体只好用一场大病来警告我,把我逼到生命的最底层,让我看看自己的无知、脆弱、渺小;也让我从身体小宇宙的复杂多变,体会宇宙人生的深邃和奥妙。”所以李开复先是发出了“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的感慨,经过反思惊醒,又进一步深入到“一切事情面前,人人平等”的领悟。

而星云大师对他的“人生难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变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的提醒,更是让他幡然醒悟,“与其让千万人过目即忘,不如让一俩个人铭记在心。”

一向注重效率,想要影响力最大化的李开复痛彻心扉地反省自己,“我可能被太多成功经验冲昏了头,傲慢而不自知;也许我习惯了考虑效率,所以会推论每件事的因果逻辑,以结果导向与量化判断来衡量很多事,然后一步错、步步错,错到最后,连自己都看不出错在哪里了”。

他郑重提醒每一个每天身陷忙碌无法自拔的人们,“不要成为‘紧急’的奴隶,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往往因为这么做,而致使重要的事被荒废。大部分紧急的事情其实是不重要的,而许多重要的事情并不紧急。不要把全部的时间都去做那些看起来‘紧急’的事情,一定要留一些时间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疾病把李开复带到了生死关头,让他彻底明白,不管是谁都得依赖于自己“身体”而存在,不管是谁。

他才明白什么是对自己而言真正最重要的,这些从他书中一张张和家人朋友的合影就能看得到,“全世界和你最亲的人就是你的家人、你的兄弟姐妹”。而他对女儿们的教育态度也随之而改变,开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独特个性,挖掘自身内在的宝藏。

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当一个人所有的欲望都变成一个“活着”的时候,就是他开悟领会天机的时候吧,“当我不再坚持‘一定要怎样’之后,生命中的活水就哗啦啦地流动起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缘分也一一展开。”“人应该顺应四时而生活,相信身体给你的信号,人体的运作是非常繁复而精密的,一个细胞里面的忙碌程度,绝不亚于一个纽约的运作。医生不会比你自己更懂你的身体,养成观察自己的好习惯”。

从做人的随缘,到耐心的跟自己的身体和平相处,李开复病后深深悟到任何人为的强求都是一种伤害,顺其自然才是根本,“生病之后,我更相信天地之间有一种无形的存在,也许是人类的集体意识,也许就是所谓的‘天地之心’,是一种宇宙意识吧!这些无形的力量,主导了世界的运行,让世间的一切,在一个平衡、和谐的节奏下缓慢展开、推进”。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一个人经历了生死,就会更懂得珍惜和感激,正如脸谱网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悼念亡夫时所言:“我学会了感激。对那些我从前习以为常的东西怀有真正的感激——比如生命”。李开复也是如此。

与死亡的擦肩而过让生性乐观幽默的他放下了一切重负,重新审视那些一直在身边的珍贵情谊,与父母妻女兄弟姐妹的,与朋友同事的,甚至是与网上的有缘人的,甚至是与阳光、空气,大自然的,最后他送出了对读者最美好的祝愿:追随己心,感恩一切,幸福生活。

从与死亡交手开始,李开复在书中奉上了他的病中感悟,以及自己对“最有价值的人生”的思考,他承诺自己健康,珍惜和家人朋友的相处,这位被推上闪闪发光的讲台奉为青年导师的英雄人物,终于放下了固有的执着,看到了一切繁华的本质,“我才发现,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是,我彻头彻尾地舍本逐末,把最要紧的事搁到最后,却把人生最弥足珍贵的时光,浪费在追逐那些看起来五彩斑斓的泡沫。”

经历了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考验,他在父亲灵前哭泣忏悔:“我对自己挺失望的”,小时候曾经因为犯错他对父亲说过同样的话,现在,他后悔自己没有能更早、更深刻的理解父亲,只是父亲当时温和回应他的声音犹在耳畔:“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让自己失望了”......

《向死而生》整本书与其说是自传,毋宁说是一本发自肺腑的忏悔录,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出属于你自己的深切感受,当然从书中我们也看到了李开复本人在死亡面前从惊恐到逐渐超然的转变,一种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姿态。

当一个人身处绝境无法自助时,就会祈求神灵和一切冥冥中有着无限能力的外在力量,其实,所有一切因果皆在自身,记得曾经在老家的一所古庙里看到过一副对联:若不回头难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毋需我大慈大悲,以此送给开复老师,祝他健康快乐,也送给所有在滚滚红尘中颠沛流离,摸爬滚打的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欲海无边,回头是岸。

读《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范文2生病了,怎么办?除了求医问药,还有一剂良方,就是读书。常常与高人和智者对话,心灵会收获很多支撑和抚慰。多年来,我身体一直不太好,曾从北京作协副主席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从田虚的《生命的微笑》,从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等著作中受到很多启发。今年六月,我在《新民晚报》上断断续续地读了李开复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的摘编,促使我做出了一个重大抉择。随后,我请女儿在网上买了一本。从头至尾又细细地阅读、思考,有些章节还看了好几遍。

李开复是台湾人,也是大名鼎鼎的万千青年创业者的导师。他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公司担当要职。以后,又在北京创办了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13年9月他被查出患淋巴癌,肚子里竟然长了26个肿瘤。他的人生从光环笼罩的巅峰一下子跌落到死亡的边缘。恐怖、愤怒、沮丧和绝望的情绪包围着他。但是不久,他就镇静下来了。积极地寻医问药,自己搜集资料,自己研究病情。终于,在大量的医案中发现了令人振奋的一丝曙光。从此,癌症带来的负面情绪开始消退。他积极配合医生,接受一切痛苦的治疗,相信自己可以在绝境中重生。17个月以后,26个肿瘤消失了。在补修了“死亡学分”以后,他用切身的感悟写下了这本《向死而生》。

我的半辈子也可谓疾病缠身。患乙肝近三十年,肝硬化也已经二十多年。2015年4月磁共振显示,肝脏多发性结节增强,比之前的状态有发展。我很明白,有“增强”就离肿瘤形成不会很远了。怎么办,继续保守治疗还是要选择新的途径?为此,我去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咨询了知名专家。他们给出了保守治疗和肝移植等多套方案,并分析了各自的利弊供我选择。当时,非常纠结。移植是一把双刃剑,几年前,那位公众人物移植失败的阴影还未散去。多数病人的移植都是在生命的终末期不得已而为之。我现在的状况尚可,值得去最后一搏吗?

《向死而生》中“未来自己主宰”和“自己研究病情”两个章节对我影响很大。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相关网站上许多过来人的真情表述。在思想中和身体里逐渐积聚起了满满的正能量。我游澳门和拉斯维加斯都没有去赌过一把,这回,却下定决心押上生命赌一把明天。六月底七月初,在中山医院正式登记肝移植,并如约交付了押金。

没有想到,正式登记的第二天上午就接到医生电话,说是已经有了肝源信息,让我做好准备。我将信将疑。第三天,没有动静,我也没有认真当回事,想想不可能这么快的。第四天下午四点,我还在外面与朋友聚会,医生来电话了,要我一小时内赶到医院,准备手术。

谢天谢地,手术比较顺利,但这仅仅是肝移植成功的第一步。为了还能有N年有质量的未来,现在,我正严格遵照医嘱,如履薄冰般地关注着“新朋友”入驻后的各种反应,争取能够平安地度过排异和感染的高发期。

《向死而生》曰:面对大病“如果自己先失去了勇敢面对和拼命努力争取的顽强意志,那么‘死亡’很快就会变成现实。如果努力后没有成功,他们会无怨无悔地说至少我努力了。如果你没有去努力,那你就永远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读《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范文3从网络上得知大病初愈的李开复先生要出一本名为《向死而生》的书,主要讲他在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后感悟。本着经历过大悲或大喜的人所感悟出的人生真谛毕竟会有其的纯粹的逻辑下,我买了李先生的这本书。老实说,之前对李先生的了解知之甚少,单纯的知道他是一名杰出的企业家,成功人士。没听过他的任何一次演讲,没买过他之前出的任何一本书,更不是他微博千万粉丝之中的一员,如果不是因为李先生患病,如果不是因为李先生将其患病后的感悟写成书,我想我们充其量也就是世界上各自忙碌的两个陌生人。他不是我的偶像,我也不是他的粉丝。

翻开这本书,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使你一口气想把它读完,期间几度想停下来写写感悟,又担心没有完全读完全书而对笔者的思想产生误解,最终还是在完整的读完后写下这刻骨铭心的感触和共鸣。

我本人自诩是一个记别人名字很差的人,念大学时曾经因为要记住专业100多个同学的名字头疼不已。对于之前所读过的名著书籍中的主人公,若不是读之前有些许了解,基本上整本书读完,依旧很难记住里面主要人物的名字,不是因为自己读的走马观花,而是对人名有天生的免疫。但李先生的这本书却使我对自己记忆人名这回事有了新的定义,不是我记不住,是作者提的次数太少。看完李先生的书,我就知道李先生的太太叫先玲。李先生在整本书中,无处不提及他的太太,这是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从鬼门关走过一场的人,在他心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他过去拿过多少荣誉,也不是他曾经给这个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而是他的妻子,女儿,母亲和亲朋。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想有些事情也许当我们接近死亡那一刻才能深刻的体会。我们每一个人不会如李先生一样的幸运儿,历经生死,劫后重生。但我们又是让李先生羡慕的幸运儿,因为我们不需要亲自去经历生死,看了他的书,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当死亡来临时我们的感悟,可以使我们在离死亡还有一段距离时,就了解在我们这短暂的一生,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所追求的。

祖先之所以创造货币,是将其作为一个等价交换的媒介。如果我们的祖先知晓,他创造出来的东西会无形的吞嗤后代的生活,使大家变成了奴隶,我想祖先应该会重新考虑。我们每个人不必在“工作狂”和“游手好闲”之间二选其一。当然,我们需要工作,我们也需要学习,可是当我们把全部的经历投身于忙碌的工作和学习时,我们可不可以留一点给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有时我们会不由得打着‘为他’的旗号,实际上做的却是满足一己私欲的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都背井离乡,去有更多工作,学习机会的大城市去发展。每年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屈指可数。名义上我们在外面闯成就为的是光耀门楣,实际上我们有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既定的理想,抛弃父母的借口。父母希望获得子女的陪伴更胜于他们给自己带来表面的上的光鲜。即便是平淡的生活,只要是全家人在一起那都是一种幸福。但是处在现在社会的我们会鲜少看得懂,亦或许我们是装作糊涂。

我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我有时会想,如果死亡明天来临,那么今天的我会做些什么。我无数次的思考这个问题,无数次都获得一致的答案,那就是我的家人怎么办,我的爱人怎么办,我要怎样跟我的朋友告别。在那个思考漩涡里从来没有一次出现过,我该怎样交接我的工作,我手上的案子要怎么处理,后面的会议会怎么办。我不热爱我的工作吗?当然不是。因为它是我衣食的保障,生活的基本。可是当死亡濒临时,它就变得那么无足轻重。所以,请不要以工作为借口忽略身边的亲人,因为当你的生命即将走向奄奄一息时,他们才是你整个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忙碌的工作,无规律的生活使现在社会的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我时常告诫自己和身边的人,如果做一件事需要以身体的健康为代价,即便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那也必定会是一场失败的交易。俗话说千金难买好身体,只有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谈及享受生活,陪伴家人和朋友,否则一切都只是徒劳。社会的诱惑太多,需要我们付出的东西也太多,可以无论我们付出什么,也不要付出健康,做任何事业都要保证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否则就算你筑造美丽的城墙,终归会因只是海市蜃楼而成泡影。

佛教云‘世界万物接有缘’让我们珍惜身边一切固有的缘分,爱护它,维系它,你会发现百年后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财富,也是我们所谓的当之无愧的‘绚烂人生’。

这是一本无论你处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细细去品味的一本书,亦或许称之为感悟更为贴切。

读《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范文4半月前跟朋友约定一起读李开复的新书《向死而生》,之所以有了这个想法,一为找到一位可以畅快分享读后感的书友,二为给自己勇气翻开这本书,三为督促自己不断的阅读。

这本书买回来已经很久,但是一直没有去看,因为一直没有找到读它的勇气和状态。这就不得不要说一说另外一本书《此生未完成》,当时读完《此生未完成》让我心情压抑了几天,所以对于此类书必须用最好的状态我才能一直读下去。因为于娟的书是依据于日记后期整理而成,所以全书更多的是从发现生病到离开人世的一种记录,表达的更多的是对生的执着和对过往的反思。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我的身体也出了问题,所以对于身体健康的担忧和对过往生活习惯的反思很是感同身受。读完《此生未完成》之后,它督促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特别注重身体的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但是当我认真读了之后,才发现两本书是大大不同的,有人评论说这是李开复的又一本心灵鸡汤,但我更觉这是劫后余生之后他送给他自己的一本未来规划。最初看的时候是有些失望的,因为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更希望的是能从这本书中再次找到那种感同身受,好让自己再次调整作息,再次重视自己的身体;我更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一些他与病魔作斗争的经验和方法。但是在这本书中都没有,所以我甚至以为自己花钱买这本书不值。但是当我坚持把整本书看完,才发现这本书想表达的正是它的书名---向死而生,既然战胜了病魔,就没有必要再纠结于死,如何过好生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李开复一直都是一个天之骄子,是一个备受上天宠爱的人。有人说他都得了癌症,还能称之被上天宠爱?我觉得正是上天宠爱才让他早早发现自己的癌症,才让他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从而有可能活的更久。有多少人死在突发疾病上,一点改过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偶尔的疾病是身体给我们的信号,我们要感谢这些信息,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健康!!

记得李开复有一本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这也是他的人生目标。在生病前他一直坚信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最大化影响力”、“世界因我而不同”,生病之后他才发现:人生难得,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其实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一个认识自己,包容自己,让自己更美好的一个过程吗?

最后借书中的一段话送给自己和所有看到这段话的人-------“不论身处何处,从事何种工作,身份地位高低,只要每天都有进步、有成长,不必改变别人,只要做事问心无愧、对人真诚平等,这就足够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如此,世界就会更美好,不必等待任何救世主开拯救。”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读《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范文5死是个厚重的话题,也是需要人一生思考的哲学问题。这类书我看了不少,也经常思考,但每读一本书都有很多感悟和收获。

《向死而生》讲述了李开复先生从生病到康复的过程,以及过程之中的所思所想,道出了真话、说出了实感、讲出了哲理。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开复先生从死亡线上回来的心境,感受到开复先生生病中的那份煎熬与艰难,感受到开复先生开悟后的那种豁达与开朗。修完死亡学分,重生后的开复先生更懂得生命的可贵,身体健康的重要,更加珍惜与其相遇的人,尤其是亲人,也看开了名利的虚华。这些都为读者思考生命、看懂人生、对待名利、珍惜亲情、关注健康给出了弥足珍贵的建议和借鉴。

刚刚确诊为癌症,开复先生失落、彷徨、沮丧, “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思绪漫飞”、“我仿佛被禁闭在一间玻璃屋里,虽然可以看到、听到外面的世界,但那个活色生香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属于我。”之后自己研究病情,重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从此之后,癌症所带来的一切负面影响,就开始悄悄起了变化;或者说,至少它在我心里不再是一个万恶不赦、去之而后快的敌人,而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疾病面前,许多人是被自己给吓死的。恐惧是摧残人心的一种情绪。对危险的恐惧,要比危险本身可怕十倍,有害十倍。在危险面前,与其选择恐惧,不如选择勇敢地面对。生病也是人生的一份机缘,开复先生与疾病斗争中更好地认识了身体的奇妙,感悟到健康的可贵,更收获了人生的觉悟。所以说,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坦然的面对,没有过不去的坎,一切都是人生成长的机缘。

结束治疗,开复先生充满了重生的喜悦,更看清了自己,认识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仿佛走过一条长长的隧道,终于重新来到蓝天白云下,整个世界都是新鲜的、芳香的”、“这场大病,让我心里的某些角落仿佛也被打开了”、“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是,彻头彻尾地舍本逐末,把人生最弥足珍贵的时光,浪费在追逐那些看起来五彩斑斓的泡沫”。这些都在警示我们、启发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成功绝对不是那种大红大紫的绚丽,更应该是超越之后的超脱,是拥有之后的放下,是喧嚣之后的宁静。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我,生活的质量如何,幸不幸福,开不开心,等等感受只有自己最清楚、最真实。上天安排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观光游历的,就是演饰人间剧情中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千万不要过分地看重自己,也别把自己总活在别人的目光里,被别人的价值观所左右,竞逐别人的肯定。星云大师说得好:“我们人是很渺小的,多一个我、少一个我,世界都不会有增减。你要世界因我不同,这就太狂妄了”、“人生难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变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开悟后的开复先生在书中说:“生命最重要的成就,其实是把自己内在独特的本质开发出来。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否则,努力争取出人头地、唯恐落后、追名逐利的欲望就会像一头野兽一样,霸占我们的灵魂,很容易让我们像机器似的超速运转,有名还要更有名,有钱还要更有钱,看不到自己的初心。”

我赞同开复先生的感悟,我们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就如黑暗中的一盏油灯。灯芯的粗细决定了火苗的大小,火苗的大小决定了灯光亮的程度,所照区域的大小。火苗大无疑可以照亮更大的区域,让我们看到看清更多的东西。但是,火苗大,耗油量也自然大。要想保持住明亮的火苗,我们就得不断地给灯加注燃油,而加注燃油也要适可而止,你把它加漫出来就会是火灾。

在病中觉悟的最后章节,开复先生总结人生的意义应该是凭良心做事、真诚对待自己和别人,“体验人生,相信感觉,追随你心,世界将更好”、“体验世界,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富有经验和智慧”。而不是分秒必争,把自己变成一台机器,更不要把优化你的影响力当作一生的追求。

人总要死去,灵魂与肉体终将分别。但当我们还活生生存在的时候,就应该让灵魂与肉体友好的相处,学会彼此的尊重。否则,透支生命,终会疾病缠身,灵魂与肉体两败俱伤。正如开复先生书中说:“活在当下,让今天就成为那个‘特殊的日子’。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特殊的一天’!人生无论长短,只要这样去活,一定都会圆满丰富。”

《向死而生》是大病归来的开复先生肺腑之言,情真意切,字字珠玑。读之、悟之、反思之,无疑是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次升华!

读《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范文6未知死焉知生,以前是从来没有考虑过死亡的问题,小时候是祖母去世,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到姥姥,然后是二姥爷,然后是大姑父,然后是大岭,然后是朱师傅,然后是楚帅的爷爷,还有三爷,每个人都在记忆里存在着,就这样与这个世界消失了,未来的一天我也会消失不见的,匆匆百十年,有些人活了50年,说是没有活够,是没有活明白吧。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应该说的就是对生命的认知喽。我应该怎样去面对自己有限的生命,应该去好好的体会。灵魂没有重量,因为他离开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变轻。有钻石的收入,有坚固的友谊,有帮助他人的满足,已经挺好的。

1.人生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会产生“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

最终还是要接受的,因为已经发生了,就这样好了。只要好好的去努力,任何合理的梦想都是可以去接受的。

2.止吐针的后遗症不止如此,它还会导致严重的便秘。

开复老师肯定接触到很多高端的人士,“葛森疗法”他也提到了,效果怎么样呢?并不知道,逐步的摸索过程中。如果是有阿力果的话会好一些吗?当时听BK咖啡馆的老板说道,一个人已经不行了,服用阿力果之后还能够排便,效果还是极好的。人体中的益生菌的数量是极多的,有很多东西不能理解,但是多学习,多见识总是好的。

3.人生临终是最后悔的五件事是没勇气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应该花太多的精力在工作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朋友保持联系,希望自己活的开心一点。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其实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自己心里都明白,但是很多时候做了“紧急”的奴隶。

4.我们应该给它起个很普通的名字,当有一天我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而你需要募集更多的钱时,你可以把命名权交给下一位捐赠者。

死而复生范文第4篇

今年30岁的唐天浩是大连市和平区人,母亲是政府机关的一位处级干部,父亲是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家产上百万。

2002年3月,24岁的他与比自己大四岁的冯春丽相识并相爱了。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唐天浩来到冯春丽所在的会展中心实习。冯春丽来自农村,精明能干、活泼开朗,唐天浩跟随着她四处奔波拉参展客户。一个月下来,冯春丽的业务量居公司第一,提成有上万元。拿到奖金时,冯春丽对唐天浩说:“这4000元钱归你,我拉来的客户也有你的功劳。”

唐天浩说什么也不肯收下,两人推来推去,最后终于达成一致:冯春丽出钱请客,他们去歌厅潇洒一回!就在那天晚上,冯春丽借着酒劲,大胆向唐天浩表达了爱恋之情。就这样,他们成了一对激情无限的浪漫情侣。

2003年春节,唐天浩将冯春丽带回了家。当唐母得知冯春丽的情况后,明确向儿子表示:“你长得帅气又是研究生,家庭条件也好,为什么要找一个比你大那么多、没有学历的打工妹?你们赶快分手吧。”正处于热恋中的儿子怎么也听不进母亲的话。

2004年3月,唐母给儿子下达了最后通牒:“你如果不与那个女人断绝来往,以后就不要再回这个家!”倔强的儿子依然不买母亲的账,索性与冯春丽公开同居,唐母一气之下找到冯春丽的单位,大吵大闹,并当着众人的面警告冯春丽:“你那么大年纪还来勾引小男生,将来一定自食恶果!”

冯春丽为此顾虑重重。她考虑再三对唐天浩说:“我比你大4岁,没有学历,出身农家,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既然你母亲这么看重条件,我们分手也许是对的,免得以后麻烦。”唐天浩却表现得格外坚定:“我自己的幸福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谁也改变不了我的选择”

两个月后,冯春丽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把消息告诉了唐天浩,他沉默许久后说:“我们结婚,把这个孩子生下来。”冯春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当天晚上,唐天浩把冯春丽怀孕的消息告诉了父母,并表示希望马上结婚。父母听罢半天无语,他们走进里屋商量了许久后,对儿子长叹一声:“事到如今,我们也不再反对!”

后来,因为唐天浩去北京完成学业,婚礼只好拖到春节举行。可是2002年12月8日晚上6点,冯春丽出现了早产预兆,唐天浩把冯春丽送到了医院。

冯春丽的分娩非常不顺利,因为孩子怎么也生不出来,医生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可是又出现了子宫大出血,最后孩子总算保住了,可冯春丽已经不省人事,情况危急万分。而剖腹产出的男婴由于产程太长,吸入了大量羊水,也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9号晚上8点左右,医生对唐天浩说,孩子的情况不太好,建议立刻转到实力较好的医院进行抢救。可是,要把大人孩子分置两处,每处都得有一个照看的亲属,唐天浩决定,把自己的父母叫来帮忙,一切矛盾都等母子平安后再解决。

很快,他的父亲宋淑平和母亲唐春山一起来到了医院。老夫妻俩立即把奄奄一息的孙子送到了医院,留下唐天浩在医院照顾冯春丽。  经过抢救,第三天夜里,冯春丽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然而,几个小时后,宋淑平却从人民医院打来电话,告诉唐天浩一个不幸的消息:“孩子死了,已经被送进了医院太平间。”夫妻俩立即又跌入了悲痛之中,冯春丽悲痛欲绝,精神大受打击。出院后一度得了抑郁症,每天以泪洗面。

2005年7月,唐天浩毕业后回到沈阳工作,冯春丽认为终于可以与唐天浩结婚了。然而,唐母依然极力反对这件事,而此时的唐天浩,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而是时常挑剔冯春丽,两人时常为一些小事大吵大闹。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冯春丽一下子老了好几岁,在唐天浩眼里,已经没有当年的妩媚与可爱,不久,这段持续了近两年的恋情终于划上了句号。

再组家庭时,“死而复生”的儿子呼唤妈妈救命

与唐天浩分手后,冯春丽经过一段情感修复期后,身体和情绪都渐渐康复了。2004年春天,在朋友的撮合下,冯春丽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江蒙。

江蒙是一位中学教师,稳重豁达,善良憨厚,对冯春丽关爱有加,两人经过半年的恋爱,于2004年国庆喜结连理。

2006年夏天,冯春丽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人和和美美,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是,冯春丽怎么也没有想到,平静的日子即将被打破。

2007年7月25目,冯春丽在单位突然接到了唐天浩的电话,说有重要的事情,请她到沁芳茶室见面。冯春丽如约前来,终于见到了已经分别两年的唐天浩。让她吃惊的是,唐天浩神情疲惫,面色憔悴,一见到她就跪下了:“春丽,我对不起你,我有罪,我是来求你的!”

唐天浩说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他们四年前天夭折的儿子并没有死。原来,当他们刚出生的孩子面临生命危险时,唐天浩的父母把孩子送到了人民医院,经过医生十个小时的奋力抢救,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恰在此时,医院另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夭折了,一阵阵悲痛的哭声提醒了唐天浩的母亲宋淑萍,她忽然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自己正苦于无法让儿子摆脱这个自己看不上眼的儿媳,趁医院现在死了一个孩子,索性就告诉她,孩子死了。这样,她跟自己儿子就没有了瓜葛,才有希望赶走她。至于这个孩子,先暂时隐藏起来,等儿子和冯春丽了断后,再告诉儿子。孩子是唐家的血脉,自然是要留住的。于是,她一边将孩子“夭折”的消息告诉了儿子,一边请专人在医院精心照料婴儿,半个月后,婴儿出院了,她暂且把孩子送到一朋友家,还请了保姆。她给这个孙子起名“乐乐”,每天悉心照料。

冯春丽出院后,精神一直不好,他们经常发生口角,互相抱怨,最后,两人终于分手了。分手后,宋淑平依然没有告诉儿子真相,老谋深算的她怕过早说出真相,儿子又与冯春丽旧情复燃。她频频托人给儿子张罗对象,半年后,唐天浩与一位局长的千金苏丽丽好上了。看他们的恋情逐渐深入,宋淑平才把婴儿活着的消息告诉了儿子,并把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抱在了儿子面前。唐天浩大吃一惊,质问父母为什么要瞒天过海?宋淑平苦口婆心地说:“我还不是为了你?冯春丽一个农村打工妹嫁到咱家来,还不让人笑话死?你看你现在的对象,要模样有模样,不比她强百倍?你放心,孩子我帮你带,不会影响你们小两口的关系的。”

母亲的这番话,虽然显得有些武断,但让已陷入热恋的唐天浩也无话可说,他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2007年8月,他与苏丽丽举行了婚礼,苏丽丽很爱唐天浩,她虽然后来知道唐天浩有个儿子,但也接受了下来。

2007年9月,乐乐在爷爷奶奶的照料下,已经快四岁了,小家伙聪明可爱,可是近期,孩子却经常莫名

其妙发烧,身上还总有一些出血的淤斑,到医院一检查,一个噩耗让全家人目瞪口呆――乐乐得了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随后,乐乐住进了省中医院血液科。经过3个疗程的化疗,小乐乐的病情得到了及时控制。可是,他所患的白血病,恶性程度高,极易复发。

唐天浩四处打探医生和专家,一位专家告诉他:“目前,医学上对白血病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化疗、放疗虽有一定效果,但根治率低。骨髓移植由于供者少,操作起来也非常艰难,而在近几年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细胞,其数量不比骨髓少,尤其是对儿童白血病患者更加有效。脐带血无免疫排斥的危险,移植成活率高,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脐血只能是同胞弟妹的才可互相使用,你只要与妻子再生一个孩子,那样,用新生儿脐血,就可以移植给乐乐了。”

听完这话,唐天浩的脸色立即暗下来,他心里清楚,儿子的妈妈早已经离开了自己,甚至不知道儿子还活着,自己如何去告诉她真相呢?

唐天浩每天唉声叹气,一筹莫展,2006年7月20日,乐乐的病又复发了。医生告诉他:“孩子的生命顶多只有一年,目前医院没有合适的骨髓,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脐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面对医生投来的目光,唐天浩只好说出了真相,医生说:“你和前女友也可以通过试管婴儿的办法生一个孩子。”

唐天浩想来想去,最后一咬牙,为了儿子,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儿子的生母。冯春丽听了唐天浩的话后,惊得目瞪口呆,她愤怒地撕扯着唐天浩的衣服:“你们太狠心了!我是孩子的母亲,你们有什么权利骗我说孩子死了?现在孩子病了,你们想起来我来了?你们……”她气得浑身发抖。

此时,唐天浩满脸泪水,痛苦地埋下头去:“是我对不起你,我的家庭也对不起你,可是孩子没有罪,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怎么也不会来找你的。”

“你滚!我再也不想见到你!”冯春丽愤怒地哭喊着。

回家后,冯春丽再也不能平静,所有的往事都涌现在眼前,想起自己被骗了四年,她悲愤地哭了。她从心眼里恨那无情无义的一家人,她恨唐天浩……

晚上,唐天浩的父母陪着儿子也赶到了冯春丽的家里,两位老人见面就给冯春丽跪下了。宋淑平老泪纵横:“孩子,阿姨对不起你,阿姨有罪,是我在开始的时候隐瞒了一切,活活拆散了你们,我现在无时无刻不在忏悔当时的行为。现在我们求你再生一个孩子,我们将承担一切治疗费用。另外新出生的孩子也由我们来带……”

面对三个人的跪拜,冯春丽一个劲地哭,她看到两位老人几年不见,却是满头白发,满脸沧桑,想来,他们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忏悔。她哭了很久,最后她扶起老人:“叔叔阿姨,事情已经如此,一切都无法挽回,你们也无需自责了,我只想看看我的孩子。”

为救儿子,与前男友再次孕育新生命

当天晚上,冯春丽来到了医院,在医院里,乐乐躺在病床上,脸色煞白。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与“死而复生”的儿子竟然是在这种场合相见。冯春丽看到孩子那么像自己,母子连心,她的心里悲喜交集。唐天浩说:“这是你的亲妈妈,她在你很小的时候去国外工作了,现在听说你病了,回来救你了。”

“妈妈,你真的能救我吗?”

“是的,孩子,妈妈一定能救你!”她把儿子抱在怀里,眼泪流了满脸。

晚上,冯春丽又一次失眠了。她想了一夜,最后做出决定:忘记一切恩怨,尽快挽救孩子,立即和唐天浩通过试管婴儿生孩子。可是,静下来一想,这个想法似乎又面临许多现实问题,自己已经与唐天浩分手了,如果再生一个孩子,那么新生的孩子就意味着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有一个正常家庭,将来这个孩子怎么办7另外,自己的丈夫会答应妻子与别的男人生孩子吗?而唐天浩的妻子又会怎么想?

于是,她找到唐天浩,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他们决定,孩子出生后,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乐乐依然跟着唐天浩生活,而新生的孩子则跟着冯春丽。他们说好后,又分头做自己配偶的工作。刚开始,江蒙听说妻子要跟别人做试管婴儿,说什么也不同意。冯春丽和丈夫彻夜长谈,江蒙终于意识到,孩子的到来肩负着挽救生命的重任,最后,善良的丈夫经过慎重思考,终于理解了妻子。

2008年1月30日,两个家庭坐在一起,冯春丽说:“以前的一切都过去了,让所有的怨恨都烟消云散吧,我相信,生命大于天,只要我们一切缘于爱,孩子就会得救,新生命也会有一个温暖的家。”唐天浩又一次表达了深深的忏悔,并对江蒙的大义表示深深的敬意,唐天浩的妻子也理解了丈夫。

宋淑萍说:“今后,两个孩子都是我们共同的孩子,我们两家就是一家,让我们永远心连在一起。”几双手紧紧相握在了一起。

随后,冯春丽和唐天浩一起到医院进行了卵子和的采集,然后,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对每个胚胎进行严格的疾病检查,筛选出一个健康胚胎。然后植入冯春雨的子宫里进行孕育,如果一切正常,医生将从新生婴儿的脐带中抽取脐带血,注入乐乐的体内。

为了保证能顺利地取得脐带血,2008年12月18日上午9点15分,冯春丽被推入手术室提前进行剖腹产手术。10点07分,一声响亮的啼哭,一名5斤重的女婴顺利地降生了。让医生们惊讶的是,虽然孩子体重很轻,但是脐带比预想中要粗大饱满,所带的脐带血量也比预期的要多。医生们先从婴儿的脐带上直接抽取血液,然后再从剪下来的胎盘上继续抽取,因为脐带血非常宝贵,医生们小心翼翼绝不浪费一滴血,最后得到了将近150毫升的血量。在护士的小心护送下,两袋脐带血从7楼的手术室被安全迅速地送到了3楼的层流室。此时,层流室里的乐乐正坐在病床上等待着救命的脐带血。当他得知妈妈生了一个小妹妹的消息后,圆圆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为了准备移植手术,医生已经在乐乐的体内埋下了颈静脉插管,这150毫升还带着母亲和妹妹体温的血液,就缓缓地通过这些管子注射到乐乐的全身,期待着产生出新的造血细胞。整个血液移植的过程持续了近一个小时,乐乐的生理反应都很正常。

死而复生范文第5篇

快夏天大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在我家的阳台上种了一棵丝瓜,我们种丝瓜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种下后,我和妈妈认真浇水,天天看它,盼望它早点儿长出来。

一天(大约一星期后),我正在房间里玩,听到妈妈大声叫我:“京京,快来!丝瓜发芽啦!”我跑过去一看,啊,真的。在花盆的盆边长出了一棵绿色的小芽芽,(水灵灵的)可好看了!我也高兴地喊“丝瓜发芽啦!”

为了让丝瓜快快长大,我们给它浇淘米水,浇排骨水,好像是为了报答我们,很快丝瓜就爬到了窗户上,我高兴极了。可是,几天后我又去阳台上看它时,它死了,黄黄的叶子向下垂着,好像很伤心。妈妈说,它是渴死了,因为我(这几天疏忽了它)没有给它浇水,没有照顾它。

但是妈妈(并没有放弃它)继续往花盆里浇水,过了几天,丝瓜又长出了几片绿色的叶子,它又活了。

相关期刊更多

四川有色金属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鄂尔多斯文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

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