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委会档案管理

村委会档案管理

村委会档案管理

村委会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村档镇管村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村档镇管村用。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村级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村庄的发展历史、人文环境、社情民意、经济发展态势,用村档镇管村用这种模式,就能方便快捷地发挥档案的功能,就能使镇党委和政府高屋建瓴,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进行科学决策时做到有的放矢。

村档镇管村用,是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村镇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经济利益的实现,势必引发村组之间、村民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往往会因为权属、界址、产权、合同履行等权益纠纷和上访事件,成为农村不稳定因素。档案说服力强,权威性高。通过村档镇管村用整合利用,能公正公平地化解矛盾。消除隔阂,维护村民合法权益。

村档镇管村用是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的需要。通过档案资料的集中管理,不仅落实了各村的政务公开工作,而且档案资源的共享,使全镇各村的档案成为了一个整体资源,打破了村际“围墙”,解决了各自为战,互不交往的状况,做到了资源互补。多方联动,提升了服务效能。解决了群众查档难、举证难的困扰。

村档镇管村用,是规范和保全档案资料的需要。村级组织是村民组织。村干的任职变化、文化素质、社会责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给村级档案的规范保管造成了很多困难。村档镇管村用。恰好解决了村级档案交接、归档不及时、袋箱为装具等现象,确保了档案资料的安全性、真实性、历史延续性。

村档镇管村用,镇党委和政府是这一模式义不容辞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领导重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是搞好村档镇管村用的前提。镇党委、政府把保证实施村档镇管村用这一模式提上了议事日程。专门召开了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下发文件,指定镇人大常委会主任,主管村务公开的副镇长专门抓,党政办主任具体负责,确保村档镇管村用能够管得起抓得好。

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在县档案局的具体指导下,镇党委、政府对移交镇管的村档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全面、规范、真实。在接收过程中,组织专门班子对村档进行了科学的整理和认真的编研。做到管得放心、交得称心。

加大投入,确保整合利用。为了实施村档镇管村用,专门维修了档案室,添置了档案装具。镇财政预算安排了专门经费,落实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确保利用服务工作的开展。

健全制度,搞好利用工程中的便民服务。管好档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镇党委、镇政府在县档案局的指导下,制定了村档镇管村用方法、查阅利用制度等,使村级档案在镇管之后保管更加安全、利用更加方便。

及时收集整理,不断完善村档镇管村用模式。档案是村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只有不断收集,及时归档,档案资料才会丰富充实、完善。对此,镇党委、镇政府规定每年三月,各村必须将上年度的各类档案归档,上交镇档案室。

村档镇管村用,是发挥档案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最好平台

实行村档镇管村用5年来,共接待群众查阅利用2600余人次。提供档案资料2800余卷(件),复印档案资料500余张。市重点工程铜湾电站建设调处矛盾纠纷150余起,其中就有113起利用过村级档案成功化解矛盾,显示了村档镇管村用综合服务功能的巨大作用。

村委会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县全县辖5镇3乡81个村委会48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档案部门和农、林、水、土、民政等涉农部门相互配合,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着:全县各乡镇机关档案室管理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等级标准;各乡镇涉农站所及村委会建档率达100%,其中已有5个社区和5个村委会档案室建设达到三星级等级标准;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档案、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农村税改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全部规范建档,部分已接收进馆。

二、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业农村档案难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有的档案工作体制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既有齐全的职能部门,还有村委会(社区)、站(所)等单位,但是乡镇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其在县档案馆中只有一个全宗,乡镇档案室作为综合档案室,必须集中管理乡镇各类档案。而事实上,乡镇各类档案无法做到综合管理,而只是保管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群团的文件材料,所辖站(所)等单位的档案都是分散在各站(所)管理,由各单位自行整理立卷保管,因而难以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使乡镇档案无法反映乡镇档案的全貌,阻碍了乡镇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基层档案意识淡薄。多数乡镇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相对到位,但多数村委会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受“就档案抓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影响,基层单位普遍只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而没有把农业和农村档案与“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缺乏对农业和农村档案需求的迫切性,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有的对档案还不甚了解。上述原因致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还显得内容单一、服务不力。

(二)发展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站所与站所之间,村与村之间明显存在差异;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

(三)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练。目前,各乡镇档案人员均为兼职,档案人员由于兼职过多,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加之变动频繁,档案人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造成档案业务不熟,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更不能从事对基层档案业务的指导工作。少数兼职档案人员甚至把档案工作当作一种额外工作,敬业精神不强,不能全身心地投身农业档案工作。

(四)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安全保管需要。少数乡镇受办公用房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库房,综合档案室成为了杂物间;部分乡镇机关档案室缺少防盗、防火、防潮、防尘设备;少数乡镇档案室档案装具老化、数量不够,对档案安全保管极为不利。村民委员会档案保管条件更差,还存在无房无柜无设备现象,档案资料分散在个人抽屉里。

(五)归档整理和管理还不够科学。突出的表现在,一是收集不够齐全;二是整理不规范;三是重文书档案轻其他如图片、影像、实物等档案。

(六)现代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5镇3乡虽然全部按要求统一安装了“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还处于文书档案目录的录入阶段,部分档案人员对“南天”软件的操作还够熟练。多数乡镇现代化管理档案的工作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距原文数据库的建立还任重道远。村委会一级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几乎所有为零。此外,服务手段还不够健全,档案检索方法还比较原始。

(七)撤并乡镇档案迟迟未接收进馆。撤并乡镇档案的移交和接收制约因素较多,至今尚未接收进县档案馆,难以确保齐全、完整和不发生安全事故。

三、加强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按照省委农办、省档案局、省民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各级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一)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县档案行政部门要把做好为“三农”服务方面的档案工作当成档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筹划、组织、管理、监督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职责,依法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宏观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要针对我县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要制定和出台《**县村级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县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二)加强协作,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不断发展。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新修订的《云南省档案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中,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强调切实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二是在下达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划、计划和任务时,强调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三是在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同步检查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四是要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健全机制,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乡镇档案工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把档案工作列入本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二是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了解本乡镇档案工作情况,分管领导要落实责任,积极协调理顺关系,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对档案工作给予支持;三是要创造条件,为乡镇档案室建设、村委会(社区)档案室建设解决好经费、库房、设施设备等各种实际问题;四是要保持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履行乡镇档案的行政管理职能,做好对乡镇机关、基层站所、村委会(社区)档案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五是要注意收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农村政权建设、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文件材料。以服务为宗旨,依托乡镇综合档案室积极开展档案咨询、利用等服务,为农民查阅利用档案提供方便,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四)整体推进,全面完成村级建档升星级工作。村委会(社区)建档工作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一是各村委会(社区)文书要担负起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具体负责本行政村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二是各村委会(社区)要积极筹措档案工作必须的经费,有条件的要设立档案室,条件好的要建成档案、图书、资料、科技信息合一的综合档案室,条件有限的至少要有一组档案箱柜,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三是要以档案管理升星级工作进一步促进村级档案的规范管理。已完成升星级验收的要进一步查缺补漏,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在安全保管、提供利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还未开展升星级工作的,要按照年初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升星级验收工作。各村委会(社区)要建立健全归档、保管、借阅、移交制度,并执行到位,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村委会换届时,有关人员应进行档案移交,履行交接签字手续,不得将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销毁。行政村撤销、合并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四是要注重加大农村基层党群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务工作、农业生产活动、土地山林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力度,并按时整理归档,丰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

村委会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过程准确全面地记录下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古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农业、农村、农民档案工作为重点,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规范建档、有效利用,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整体建设,为我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二、工作目标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纳入长远规划。全区小康示范村建档合格率达到100%,(建档示范村暂定为如下几个村:七河乡五峰村委会、金安乡龙山村委会、金山乡金山村委会、束河办事处黄山社区、西安街办事处寨后社区),20xx年实现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

三、方法与步骤

(一)启动阶段:

3月开始,按照古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文件精神,对全区行政村档案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

3月,明确1-2个小康示范村进行档案试点工作。3--4月,分片开展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档案工作业务指导。

5—20xx年10月,全面开展小康示范村档案工作。

(三)总结检查阶段:

10月,由区档案局和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小康示范村档案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四)全面推进阶段:

11月--20xx年12月,以小康示范村档案工作为样板,全面开展小康村建档工作,20xx年1月组织抽查或检查。

四、工作要求及责任划分:

根据工作计划,按照建档要求,抓好试点工作,热情服务,认真指导,严格督查的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村级档案规范化,全面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责任划分:

王晓兰负责祥和办事处义和村委会。

杨泽帅负责金山乡金山村委会、七河五峰村委会。

村委会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李希在讲话中强调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他说,陕西省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非常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做了许多工作。但是这些工作与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他提出,陕西省要认真贯彻会议的精神,特别是要在馆库建设、队伍建设、发挥档案的作用方面要有新的起色。

杨公之在讲话中对过去一年里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去年以来,各地档案部门积极联系有关涉农部门,召开会议,学习传达王刚同志关于做好“三农”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总结交流档案部门为“三农”服务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任务。不少地方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合作,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办法,如辽宁的《关于做好全省粮食、良种补贴资金文件材料归档的通知》,浙江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的通知》,湖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工作平台的搭建,加强了档案部门与各涉农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作,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由单一的档案部门行为,变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行为,加大了档案部门服务“三农”的力度。

杨公之在讲话中指出,2004年11月以来各地档案部门紧紧围绕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的开展。各地按照要求明确了负责本地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网络的部门和人员,一些地方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如天津市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管理规范》,湖北省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等。一些地方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内容纳入村级归档范围,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一些地方将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列入《村级民主管理条例》之中,以法规形式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的开展。不少地方成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工作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

村委会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部门协调配合打造工作合力

为节省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公安县始终依托村级阵地建设来开展“三农”档案工作,通过“三农”档案来丰富村级阵地建设。县委、县政府从领导力量、工作部署、基建投入等多方面、全方位大力支持,全县形成了全员上阵、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1.抓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档案局联合牵头,成立了 “三农”档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邹永华,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陈立贵,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勇等县领导参加领导小组工作,县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国土局、财政局、人口与计生局、气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事关“三农”档案发展的重要问题,并就重大问题向县委汇报。各个乡镇、农村相应组建了工作专班,由一名班子成员主抓,将“三农”档案工作作为乡镇、村班子集体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评先表模的参考依据之一。以县委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分别明确了县、乡、村三级职责,实行责任到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着重在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业务指导上下工夫;涉农部门着重在实施“三农” 规划,扶持“三农”档案建设上做文章;乡镇、村着重在配齐档案干部,检查督办上抓落实。

2.抓宣传引导,营造氛围。过去,农村档案管理存有一些问题,如有的村档案无人管理;有的村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散失严重,利用率低。针对这种情况,公安县在抓“三农”档案工作时,把档案宣传引导作为重点贯穿始终,广泛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形式组织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档案法律法规,使档案观念深入人心。

3.抓分类指导,逐步实施。“三农”档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同的村,经济发展程度、社会结构状况等,都不会完全相同,对档案的需求也就会有所不同。该县在开展村级档案工作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一刀切”,不硬套用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一种方法,允许有差距。对经济条件好的村,要求其建立高标准综合档案室;对经济条件差的村,要求其有领导分管、有档案员、有制度、有档案、有柜架。花基台地区是市、县两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为配合示范区建设,县委将其作为“三农”档案示范区,集中力量进行扶持,在规划、投入、建设等方面先行一步,很好地发挥了示范效应。截至目前,全县尚有30多个基础较差的村规划安排在今后1~2年进一步完成村级档案提标升级工作。

4.抓资金投入,提升档次。县政府及时帮助解决“三农”档案经费、设施设备等实际问题,不断改善工作条件。近三年来,县政府已投入村级档案建设资金20余万元,县委组织部每年从县管党费中拿出1万元对“三农”档案干部进行1~2次业务培训。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县直各部门积极开展“两联一带”活动,大力支持对口联系村档案室建设,累计共捐助专项资金16万元。

加强规范建设确保工作质量

在开展村级档案工作中,公安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与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相协调,狠抓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确保建档质量。

1.规范阵地建设。从去年以来,公安县紧紧抓住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契机,将村级档案室纳入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以县委组织部名义下发了《关于在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坚持两项工作一并安排,一并检查,一并督办。全县56个新建村、119个改扩建村统一按要求设置20平方米左右的综合档案室,并配备了铁门、铁窗、窗帘、灭火器、档案卷宗卷夹及4~6节标准档案柜等设施,达到了“五有”要求。

2.规范档案建设。县委组织部、县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公安县村级档案工作规范管理指导意见》,对全县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作了具体安排部署。明确村级档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档案,重点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档案;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重点是农村合作医疗、低保群体救助、土地二轮延包、税费改革等方面的档案;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相关的档案,重点是基层党建、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方面的档案;与农村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的档案,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户籍管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市场建设、科技文化大户等方面的档案。结合公安实际,制定了《公安县村级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要求各村严格按照文书、科技、专业、声像、电子和实物档案6大类进行收集。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参照机关档案业务建设规范,按照分类科学、排列有序、编目准确、装订美观、保管期限划分准确、检索利用方便的要求进行组卷、装订。规定每年4月为全县“集中立卷月”,集中时间进行案卷整理归档。目前全县村级档案共组卷、装订各类档案20多万卷。有的村还因村制宜,扩大收集面,不断拓展丰富建档内容。如斗湖堤镇大圣村收集了自1958年以来的所有文件资料。杨家厂镇沿江村将历来获得的奖杯、证书等实物集中起来,设立了专门荣誉陈列室。

3.规范制度建设。针对村级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各村都制定了文书立卷归档、档案保管、档案借阅利用、档案保密、档案员岗位责任制等一套较为完善的档案工作制度,使村级档案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规范队伍建设。解决村级档案管理不规范的根本途径是加强业务培训。全县建立了村级档案员定期培训机制,每个村相对固定一名文化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专(兼)职档案员,以县为单位每年开展一次业务培训,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开展一至两次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一些档案业务工作操作技能,培训时间一般利用农闲季节。通过培训学习,造就了一支业务熟练的村级档案工作队伍。

开发档案资源服务农村发展

公安县充分利用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果,坚持一手抓建档,一手抓服务,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聚民心、解民忧、促发展,取得了明显实效。

1.为落实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服务。各村建立了“政策超市”,将税费改革、土地二轮延包、征地补偿、两免三补等现行文件在村务公开栏全部进行公开,村民不出村就可到“超市”查阅自己所需的相关资料。仅农村税费改革资料而言,全县324个村共整理农村税费改革档案5816卷、7927件。斗湖堤镇大圣村杨林组通过查阅征地补偿文件,有效避免了一场纠纷;杨家厂镇福利村一位种田大户通过查找惠农政策,成功获得购机补贴。自“政策超市”建立以来,全县共接待查阅群众1.5万人次以上,调档近2万卷,实际解决各类问题2200多件。

2.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全县各地利用农业科技档案,将种植技术、虫情灾情、农时气象等信息制成简报,或编发成短信,发送到农民手中指导农业生产,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埠河镇天心眼村是远近闻名的“乒乓葡萄”村,全村葡萄种植面积2000多亩,占该村总面积的90%,300多户农民家家种葡萄,年产值近3千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从2005年起,该村在县档案局的指导下,加大对葡萄生产、研发、管理、经营、服务等过程中的档案材料收集力度和科学管理,引导26户种植大户建立了葡萄档案,并利用档案信息帮助农民总结经验,了解市场,及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优质高效、适销对路的产品,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组织档案人员利用档案室有关档案资料,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编写农村历史沿革、领导变动、大事记等资料,为农村各项工作服务。2006年,县委为了解决部分离职农村党支部书记生活困难问题,决定对从建国以来曾连续任12年或累计任17年村支部书记的离职农村党支部书记实行养老补贴政策,初步摸底符合条件的人数达400多人。但由于年代久远,核实这部分人的任职年限较为棘手。县委组织部及时启用了村级档案中的基层组织卷,通过查对有关选举资料、任职通知等,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