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滕王阁序全文

滕王阁序全文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第1篇

作为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先行者,或许对1927年在南昌爆发的八一起义更为感慨。正是从这次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抓起了枪杆子。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军队,南昌,也就成了一个令人怀想的红色起点。

然而,历史之舟似乎已随岁月之河漂流远去。或许会在滕王阁下徘徊观赏,或许会到江西大旅社南昌起义旧址凭吊感念。但眼前的赣江水,却无疑承载着他的现实思绪,从历史流向未来: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1965年在南昌写下的这首《七律・洪都》,并没有吟咏洪都往事。诗人1964年曾来过南昌,所以说此番一行是“又一年”。这时候他已经72岁,不禁生出“鬓雪飞来”的感慨和“成废料”的自嘲。这自嘲当然不是古稀之年的自怜,相反,正是充满信心的豁达和诙谐。诗人坚信自己的身后和历史的前面,不仅有长在的“彩云”和“新天”。更有后浪推前浪一般层出不穷的后继青年。

在谙熟历史演变的眼里,这些后继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气质品格呢?他想到了东晋初年名垂青史的志士祖逖和刘琨。祖逖和刘琨生长在动乱年代,他们年轻时便怀抱宏大的报国之志,为此闻鸡起舞,刻苦练剑,磨砺意志本领。后来,祖逖带领一百多部下,誓志北伐,船到江心,他敲打着船桨发誓:“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决不再渡此江。”

祖逖北伐果然成功。刘琨听到这个消息。感慨地说:我经常枕戈待旦,立志报国。不想祖逖真的比我先在北方挥鞭立马了。

自己不也曾在“南天”浴血奋战,在“北地”立马挥鞭吗?历史上多难兴邦的奇志儿女们的故事。就这样传递着晚年的深沉情怀,昭示着他所渴望的新人气象。在插满五星红旗的土地上,“播”下诗种,曾期望它长出麦子和钢铁,如今我们更期望它长出全新的文明、全新的人。

在缅怀伟人之际,自身的思绪也随着城中的历史遗迹不断翻飞,顺着滕王阁台阶往上再往上,躯体仿佛蜕变为另一位名垂青史的少年作家――王子安,在微醺时神思飞动,笔走龙蛇。

那么多灵秀俊逸的文字高悬在头顶。如同赣江江面上那满天的晚霞,笼罩着苍茫大地。我知道,这些文字从历史的苍苔中渗出,其风骨自然无与伦比。曾几何时,他们为南昌的繁华灵动而慨叹,为南昌的沧桑遗迹而动容。为南昌的历经磨难而伤感……因为他们,这座古城才丰富、饱满、有热情;因为他们,这里才留下无数的诗词歌赋。

遥想1300多年前。唐高宗李渊的第22个儿子李元婴,骄纵失度,太宗发丧期间还召集僚属宴饮歌舞。从而遭到唐高宗李治的切责,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迁为苏州刺史,寻转洪州都督。次年为了宴饮娱乐方便,他开始大兴土木在赣江边上营建“滕王阁”。这样一个劣迹昭彰、声名狼藉的风流王爷,倘若不是修建了一座如此闻名的滕王阁,早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恐怕连名字也不会有人记得。而滕王阁之所以名扬天下、誉满海内外,除了建筑本身富丽堂皇、宏伟壮观,具有“瑰、伟、绝、特”之美外,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王勃那篇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名扬四海,序因阁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风流。

继王勃之后,唐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文学家韩愈也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江西第一楼”之誉。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在此设宴犒赏诸臣,赋诗填词,观看灯火。关于王勃的《滕王阁序》有这样一个故事:

上元二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路经南昌也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记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满座愕然。只见王勃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很长时间,小吏来报,阎都督都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该佳话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便于探父途中溺水而逝。

假如没有王勃的《序》,滕王阁早就变成一堆荒土。换句话说,正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赋予了滕王阁文学艺术上的强大魅力,从而使它代代相传。尤其是王勃文中的最后两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既是抒发江山未改、景色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又是对高阁命名者滕王李元婴的嘲讽。从王勃《序》始,到书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止,历朝历代,不是骚人墨客题诗作赋,丽词佳句,妙语连篇,就是历史名人游踪所至,书画铭刻,丹青点染。这些赋予了滕王阁浓厚的文学艺术色彩,也留下了许多饶有兴味的趣闻轶事。而滕王阁也就在人们的记忆中永久地留下来,闪烁出动人的光芒。

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二)

[唐]杜 牧

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鼓殷睛雷。

垂楼万幕青云合,破浪千帆阵马来。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连巴控越知何有?珠翠沉檀处处堆。

洪都

滕王阁序

[唐]王 勃

元夕有感

[宋]吴 芾

当涂连岁看烧灯,又见洪都烂满城。

紫陌人疑春欲晓,清宵天放月争明。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滕王阁序》 美学韵味 写景抒情 值得深究

王勃既是初唐著名的诗人、才子,也是一个独具匠心的哲人。当年仅26岁的他一蹴而就完成了《滕王阁序》时,当时的洪州都督阎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恰如洪州都督阎公所言,《滕王阁序》从其诞生到现在,确是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的美学价值实在是咀嚼不尽,赏玩不尽的,这就给后人以无限的审美享受。文中,诗人王勃共呈现了景色美、情感美、哲理美、语言美文共计四美,正所谓“四美具”,是古代骈文中的精品和绝唱。除了具有骈文辞藻的华丽以外,本文还能协调的处理景与情的关系,做到即景抒情,即兴显志。

一、《滕王阁序》写景之“四美”

在《滕王阁序》中,诗人的写景可以说是句句勾画,颇有特色。在写景的过程中也是苦心经营并运用到了灵活多变的手法,将美的山与水,呈现在读者面前,体现独特的美学特征。如色彩变化之美,在文中,诗人不惜笔墨,在写山描水的过程中进行泼墨,极力对景物的色彩变化进行渲染和描写。如诗中的“紫电清霜”中,“紫电”的紫;“飞阁流丹”中的“丹”即为红色;“层峦耸翠”中的“耸翠”呈现了绿色;尤其是那句千古名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里不只是呈现静止地画面色彩了,而是将色彩的描写动态化了,呈现了水光山色的动态变化,这样的景色能给人朴素淡雅而又设色凝重的感觉,正所谓“低调的奢华”,“写尽九月之景”。同时,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诗人还向我们呈现了远近变化之美,使得那诸多的景物如同动态的画面一般向读者播放,并且这些画面还是由近及远,在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痕迹,同时也是九月份的全景图,这幅图具有层次感,也呈现了纵深感。如“鹤汀凫渚”等四句就写出了阁的四周近的景物;而“山原旷其盈视”等二句则写出了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这些都是中景;最后,“虹销雨霁”以下各句都是远景,这是那么的水天相连,绵绵浩淼。而这种写景的方法能把读者带入江南胜境,实现读者和景物的相融,正是“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二、即景抒情,即兴显志

1.借胜景抒乐情

江南美景众多,而在王勃笔下的九月的滕王阁景致妙绝。而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对此深有赞叹:“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王勃在晴朗的三秋,放眼远眺,尽享美景。在这时,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更主要的是欣喜和欢愉,正是“遥襟俯畅,逸兴遄飞”。其景赏心悦目,其情欢于言表。除了美景让诗人心旷神怡、愉悦,还有就是此时滕王阁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所以,诗人借着对胜景以及同朋友的把酒言欢进行描写和叙述,其抒发的乐情也就极其自然了。让们领会到了诗篇的思想内涵以及其独特的表达技巧,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美。同时,诗句读来琅琅上口,节奏之美极易体会,让我们受到了韵律美和节奏美的熏陶。

2.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在《滕王阁序》中,当然也蕴含着诗人的悲壮之情,让我们体会到其悲壮之美。王勃一生短暂却颇具传奇色彩,在短短的一生中,沉浮跌宕。当然,也有辉煌时刻,也有困厄相随,有得意之尽欢,也有失意之彷徨。诗人充满神奇于诗意的一生,种种的生活经历,对于这个满腹才华的青年才俊来说,是多么痛苦的折磨,也是多么无奈的事。他对这样的生活,对这样的命运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其无奈,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也是一种报国无门的苦闷情思。《滕王阁序》中,其欢愉之情也掩盖不住悲壮,其苦闷情愫逐步弥漫,感人至深。“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还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嗟叹自己“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其怀才不遇之感跃然纸上,其壮志难酬之悲感人肺腑。诗篇的悲壮之美,也感人至深,独居特色。诗句让读者句句川肠,随之感叹。此外,古时文人墨客多擅长感叹时光易逝,流年无情,生命短促,人生苦短。孔子也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自然会受到古人的影响,也自然会受到时代的影响,抒发这种情感。同时,王勃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其人生苦短之感慨也尽显通达之意。诗人因“天高地迥”而“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悟“盈虚之有数”,嗟叹“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这不只是一种消极悲叹,我认为这更是诗人受佛道思想影响的结果,是对世事的透析和洞察,并已达到了超然化外的境界。

总之,《滕王阁序》写景尽显其景妙绝,可谓句句生辉,独立仿佛身临江南水乡,同时诗人借助叙事、用典、写景进而抒发了其独特的内心情怀,其欢愉之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感慨等的抒发又是那么自然、真切。诗篇即景抒情,即兴显志,独具意蕴之美。

参考文献:

[1]陈礼林.《滕王阁序》的美感探赏.[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9(4)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诵读自学法;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11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专题选取了包括《滕王阁序》在内的三篇古代抒情散文,其中《滕王阁序》是传统名篇。在以前的教学中,笔者主要是采用学生预习,课堂精讲的方式学习。其主要原因是:一怕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篇精品佳作的思想内容,二怕学生体会不透文中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但是其结果是:笔者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而学生则因生字句意的困扰,听得味同嚼蜡、昏昏欲睡,体会不到名篇佳作的美感享受。

所以,在这次教学中,笔者准备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这种教师掌握课堂话语权的做法。《滕王阁序》可谓千古绝唱,而对如此出色的篇章,怎样才能让学生“披文入情”,得其深呢?笔者认为就一个字:“读”。以读入文,采用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

于是,笔者首先布置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以扫清诵读全文的障碍。同时,把学生分成四个诵读小组,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为组长,在下面做诵读的组织工作,笔者对他们分别提出要求:第一小组要求完成读准字音,理解全文思路的目标。第二小组要采用创新的方式诵读,读出花样,可以创设情景。第三小组是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音节奏,平仄抑扬,语气急缓,音调高低。第四小组要求能就重点句能读出情感并分析为何这样读。

在课堂开始时,笔者用一段抒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兴趣:火红的晚霞在山头、天边飘动自色的孤鹜在空中翱翔,一望无际的浩荡江水依山而流,碧蓝的天空倒映水中。这是一幅多么关妙和谐的动静结合、色彩斑斓、意境深远的壮美画卷啊!还有那“老当益壮,宁移自首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定志向和追求,曾激励了多少奋斗的志士啊!这就是26岁的王勃南下探父途经长沙时,在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宴请宾客的盛人宴会上即席写下的著名骈体文――《滕王阁序》中的句子。文章百读不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篇美文。

此时,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迫不及待地想要翻书,笔者首先进行了一遍深情的示范性朗读。在笔者读后,笔者发现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了,各组学生跃跃欲试。学生已经准备了两天,笔者让他们开始展示自己的成果。四个组的表现各不相同。

第一组找到了一个范读录音先放了一遍,接着进行了仿读,他们的特色就是在咬字等方面比较标准,就几个重点语句字音笔者进行了强调,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就全文的思路进行了简单的归纳。

第二组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诵读,感觉像表演。有齐读、单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各种形式交叉,在这当中笔者看到了学生的投入,每个人都积极地融入了进来,虽然在诵读效果上效果不太理想,但却改变了死板的课堂气氛,给大家带来了轻松愉悦,笔者还是肯定了这一组的付出。

第三组准备得比较充分,有齐读和单读,也有男女生交叉读,效果不错,首先齐读了第一段,造就了声势,渲染了盛况,然后女生齐读,用清亮的声音体现了滕王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魅力,接着始一位声音宏亮、音质清脆、吐字清晰的女生单读,用声音传达出滕王阁所处的山清水秀、霞飘鹜飞、色彩艳丽、渔舟唱晚、雁阵高飞的美妙环境,读到落霞句时,所有同学齐读,让我们体会到了秋高气爽的壮阔之景,接着始一男生用低沉的声调朗读第四段,读出景色和感情由欢快到悲伤的变化,第五段是由一位音质浑厚、低沉有力的男生朗读的,表现出作者悲而不哀的人生感悟和对理想抱负的执著追求,男生齐读第六段后,集体朗读最后一段,体现出作者对主人盛情款待的感谢之情。这组表演后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笔者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第四组在笔者的引导下进行了重点研读。笔者认为通过最后的研读,《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生动鲜活的生命力,深邃的思想内涵,以及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正缓缓流入诵读者的心田,不断激荡着我们的胸怀,陶冶着我们的性情。此时,我们一同读出了感情,读出了韵味,整个朗诵达到了高潮。

最后,笔者找了一个朗诵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在他的朗诵声中结束了全课。笔者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在认真的聆听中仔细体味,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作者一起观赏那如诗如画的美景,共同体验景色带来的欢乐与感慨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第4篇

利用多媒体介绍写作背景

电影、专题片、纪录片、“百家讲坛”等视频是经过专业人员精心制作而成,或介绍生动的故事情节,或荟萃精美的图片文字;或配以声情并茂的解说;或辅之丝竹管弦之乐音。如果语文教师把结合课文内容的视频播放给学生,那就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喜闻乐见中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拓展视野,提高素养。如指导学生学习《滕王阁序》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滕王阁传奇》,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滕王盛会的来龙去脉,而且能够领略江南山水的绮丽秀美;既可见识滕王高阁的壮美气势,又能欣赏一气呵成的书法杰作。这样,学生肯定对《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的理解深刻、记忆犹新,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利用配乐朗诵增强语言感染力

我们利用众多著名的朗诵作品,尤其是要精选与课文配合的音、视频当好我们的助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这些“大家”“请”到课堂上来,以他们极富磁性的声音来诵读名篇佳句,自然能够感染学生,去领悟字里行间那奇思妙想、美景佳境、苦辣酸甜、离合悲欢,去洞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加深学生对《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的理解,我们可以运用电脑在线播放由孙道临领诵音画结合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听读,跟读,自读,以至齐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能力,增强了文学素养,而且更深刻地领会了诗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真乃一举多得。

利用音乐渲染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驿动,是对人们情怀、审美的巧妙注解,是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和阐释,是对语言文字的另一种诠释。它不仅能传递思想感情,而且包含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所表达的有时比语言文字更深刻,更丰富。因此,在课堂上引进音乐,是引入“美”的过程,更是引入“情”的结局。如播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陶醉于音乐氛围之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从而在深层次里揭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意义。这样既烘染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课堂效应。同时利用歌曲形式也是帮助学生记忆,积累素材,渗透思想情感教育的好方法。因此,教师不妨选择现成的歌曲,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歌词就是杨慎的词《临江仙》,这对学习语文知识无疑是个首选良方。

利用好网络资源,让学生读万卷书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花萼楼;不为人知;原因

        花萼楼是唐代长安著名皇家建筑 “花萼相辉楼” 的简称,始建于唐代开元八年,位于长安兴庆宫(今日西安市兴庆宫公园)之内。 盛唐时代,花萼相辉楼位列四大名楼(即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楼)之前,当时与四大名楼统称为“天下五大名楼”,享有“天下第一名楼”的美誉。 

        千百年之后的今天,四大名楼可谓是尽人皆知,而当年号称“天下第一名楼”的花萼楼却很少有人知晓,同样经历过辉煌灿烂的岁月,花萼楼怎么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建造时间

        黄鹤楼和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期,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代,滕王阁建于唐初,而花萼楼是唐代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建造的,也就是始建于盛唐。也就是说在五楼之中,花萼楼建楼最晚。虽然花萼楼建成后,整栋楼气势恢宏,富丽堂皇,但是在其成名之前,其他四大名楼早已被世人所耳熟能详,因此花萼楼没有其他四大名楼历史悠久。

        二、地理位置

        黄鹤楼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背倚武昌城,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其素来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王勃《滕王阁序》)[3],优美的诗句精准地道出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由此可知,四大名楼或临江或临湖,皆交通便利,顺畅通达,游人如织,自然易于名声的传播。而花萼楼位于唐朝帝都长安的皇宫里,相当于今天中南海的紫光阁。显然皇宫不是一般人能随意进出的,自然花萼楼就鲜为普通大众所津津乐道了。所以花萼楼与其他四楼相比由于深居皇宫,只是被一些王公大臣偶尔光顾,缺乏易于流传的群众基础,自然就较容易被普通百姓所遗忘。

        三、建楼功用

        在功能使用上花萼楼也与其他四大名楼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比如,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致使历朝历代文人雅士们以滕王阁为歌咏主题的诗作数不胜数。     

        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所以工艺美术家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因此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黄鹤楼随着江夏城的发展,由“军事楼”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鹳雀楼亦是如此,沈括用八个字概括鹳雀楼全景:“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吸引历代文人学士来此登楼赏景赋诗。

花萼楼在功用上与以上四楼大相径庭。它是唐玄宗为感念哥哥让位于自己的德行义举而建,唐玄宗常携弟兄们登临此楼一起畅饮、游玩、谈论天下大事,后来花萼楼成为外交接待、国宴举办的场所。可以说花萼楼承载了大量的政治因素,而其他名楼具有的更多是娱乐的功用,这样花萼楼与其他名楼相比,自然就缺乏群众基础。

       四、名人效应

        唐宋之际很多文人学士登鹳雀楼赏景,然后留下许多不朽诗篇,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2]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更是堪称千古绝唱,提起滕王阁,使人不由想起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起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说起岳阳楼,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很容易便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当中。黄鹤楼更是有这样一段佳话,据《唐才子传》记载崔颢的故事: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1]

        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远望,顿觉胸襟开阔,然后诗兴大发,正要写诗抒情时,却抬头看见崔颢的诗,觉得美妙绝伦,于是搁笔,黄鹤楼从此名声大振。

        而位于帝都长安皇宫之中的花萼相辉楼,则没有那么幸运了,鲜有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为它做宣传工作。事实上《全唐文》中也保留有张甫、陶举、高盖、敬括等人做的应试赋《花萼楼赋》,但是,一则,此五人实在没有多少名气,二则,所作之赋也不易传唱,所以,自然就不为世人所知了。

        五、重建工作

        滕王阁历经宋、元、明、清,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二十八次之多,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那天胜利落成。

        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至民国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岳阳楼极为珍视,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 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岳阳楼保存了清朝的规模、式样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

        黄鹤楼虽曾被毁多次,自三国时建成以来,屡毁屡建,如今的黄鹤楼经过修复,和原来相比,除地址变化外,基本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是更加雄伟了。

        代表中国古代建筑辉煌成就的五大名楼除花萼楼外,其他四楼在各朝各代都多次重建重修,而长安的花萼楼自不幸毁于战火以后,千年沉寂,一直没有得到重新修建的机会,这恐怕是花萼楼之所以不被世人所知的重要原因。真希望花萼楼也能得到重修,那样现代人就也能感受到“天下第一名楼”的那令人震撼的雄伟了。

        六、结语

        曾经有过光辉的历史,却在不幸毁于战火以后千年沉寂,不禁令人扼腕叹息!虽说花萼楼已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但是其毕竟辉煌过,所以,每一个文史学者都应该知晓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史长卷中,曾有一座融合了政治、历史、文化、外交等诸多因素在内的顶峰级建筑¬——在大唐盛世的皇宫中熠熠生辉的花萼相辉楼。 

参考文献:

[1]元•辛文房著,李立朴译注:《唐才子传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宝玉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有限公司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装饰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