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榆钱儿

榆钱儿

榆钱儿范文第1篇

劳燕

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多数不知道榆树,即便知道,也不大会关注榆树,其实,要想关注的也不易见到榆树,尤其在南方。因为它俗,因为它平常、普通,不易长在“王榭堂前”、“名苑大园”,只在乡下,在农家,在田野山坡。

榆树,普通的榆树。它是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适应性很强。根系发达,抗风力、保土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寿命长。在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冲积土尤其在黄土高原生长良好,会默默地成长成“榆木疙瘩”,长成坚韧的品性,厚重的风格,长得有点阳刚。

榆树,也有雅。它豪放的枝干,明朗的枝叶,结实的身材,浓浓的乡土情怀,潇潇伫立在天地间。

榆树,高大的榆树。遍及北方各地,尤其黄河流域,你总可以见到在乡间田野、农家后院、山坎路边、远远近近,默默地生长着的榆树。

当春风吹来的时候,榆树就缀满了第一缕绿色,一簇簇一串串的榆叶缀满了枝头。

当春意盎然的时候,在不意中,总会看到风中翻飞着、抛洒着、飘落着的“榆荚儿”。

对待榆树,我们有一段童年的记忆。在淌淌春光中,爬上那高大的榆树,捋下那一串串的榆钱儿,放入嘴里,粘粘的,滑滑的,那是新鲜的清香,有点苦味,又有一丝甜味。

对待榆树,我们有一段成年的回忆。在饥荒的生活困境里,榆树的叶,榆树的皮,榆树的种子榆钱儿,曾经挽救过多少个濒临死亡边缘的父老乡亲的生命。

对待榆树,被剥光了皮的榆树,牺牲了自己,死了的榆树,我们有捋榆叶、剥榆皮、吃榆钱饥荒饥饿无奈的歉疚,我们有刻骨铭心的感激和痛。

对待榆树,今天的城乡,生活渐渐富裕了,小孩们不会再上树去找玩乐,人们不需要用榆树的身躯、生命来挽救、支撑、坚持人类的生命。“榆钱儿”已经渐渐地淡出了这个浑浊的世界,慢慢被淡忘了。

春去春会来,年复一年,“榆荚儿” 又在风中翻飞、抛洒,“榆钱儿”仍在成熟,飘落。

榆钱儿飘落。

榆钱儿静静地飘落,飘落在铺满落英的乡间小路、田野山坡。

榆钱儿在风中轻轻翻飞,铺满了路边,填满了山坎,彷佛在默默诉说,轻轻地唱歌。

榆荚儿飘落。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生长、结果。

如果春天再次来临,它就会让第一缕绿色缀满了枝头,暖风吹来的时候,它就在风中翻飞、飘落,榆钱儿俯伏的大地上,就会长出一片榆林。

榆荚儿飘落。

如果我还回到童年,我还想爬上那高高的榆树,捋一串榆钱儿,放入嘴中,咀嚼那粘粘的、滑滑的、一丝甜味。

如果风云雷电笼罩了故乡,灾难饥荒向父老乡亲袭来的时候,榆钱儿就会飘落,当春天再次来临的时候,榆钱儿牺牲的地方,就会长出一片榆林。

离开了故乡,在现代、新颖、熟悉又陌生的都市,也许不在意、熟视无睹榆钱儿飘落。

榆钱儿轻轻翻飞、抛洒。

榆钱儿静静飘落。

榆钱儿范文第2篇

记忆里,老房子周围种满了榆树,父亲说榆树根须长,可牢牢地抓住泥土,夏天暴雨也不会冲走泥土。而我只盼望,春天里能吃到甜甜的榆钱。

当柳树在春风里柔媚地舞着,娇俏的杏花闹上枝头,榆树枝上也串起绿色的叶片,其实那不是榆叶,而是榆树的花儿,即榆钱儿。榆钱儿似一串串绿色霜凌冰挂,缀满了枝头,青翠中散着淡淡的甜味,淳朴如一位村姑。

“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 长辈说,榆钱儿不能捋早了,太嫩不经吃,又会伤了榆树的元气,当榆钱儿真正长成时,一串串悬垂着,高大的榆树下热闹起来了,有人用钩镰钩,有人背着筐直接爬上树去,将一串串榆钱儿捋进筐里。榆钱儿生吃很甜,大把大把地揉进嘴里,越嚼越有味。

捋下的榆钱儿,母亲先捡出混杂的小榆枝,再用水淘洗干净,用竹篮控净水,再放在簸箕里或竹筛里晾一晾。母亲变着花样儿,做出几道榆钱菜,如榆钱汤、榆钱饼、蒸榆钱……儿时的我最爱吃榆钱饼,绿中泛黄,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好极了,那种清香,有春天的味道。

榆钱还可做咸食吃。把榆钱和在面里,拍打成一块块的饼,然后在锅底擦点油,用文火烙,待起了香味,结了一层黄得让人流口水的锅巴,就可以起锅了。听说鲁北一带,人们把落在地上的干榆钱扫起来,轻轻搓掉籽粒薄皮,冬天闲暇时炒熟当零食吃,焦熟的榆钱籽很是香脆,赛过葵花籽和花生米,这种吃法我未尝过。

“南枝北枝春事休,榆钱可寄柳带柔。定是沈郎作诗瘦,不应春能生许愁。”(宋·黄庭坚)春天榆钱儿,抒写着漫天的诗意,像素淡的水墨画。如果说姹紫嫣红的百花是春天的当家花旦,那斑驳嶙峋的老榆树,则是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旦。

榆钱儿串上梢,串起的多像时光,闪烁着春天的光泽,摇曳在春风里。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满地榆钱,算来难光住。”是啊,时光如水,一去不复返。

榆钱儿范文第3篇

乞丐拾榆钱,藏了起来,目的是什么?吴研人没交待。要是备着在饥荒时食用,那就很正常,因为它跟榆皮一样都是救荒之食。

一位山西人,他吃过槐叶、杨树叶、柳叶及椿叶(应指香椿叶,因为还有臭椿叶),还有就是榆钱,他认为榆钱是其中最好吃的一种。他家乡在晋南,上世纪50年代末,因粮食不够吃而吃过榆钱――由于饥饿,边采边塞入嘴内,吃来脆甜清香。采得多了带回去,用玉米面加水后与榆钱搅匀,放入蒸笼蒸熟,盛入碗中,淋上醋、盐与蒜泥调成的汁,吃着软绵可口。在晋南,这种可以当饭吃的食物叫“谷炼”。如今吃它,已非当年解饥的需要,而是为了对家乡饭的怀念,调料汁讲究多了,既有大蒜、精盐与味精,还有香油、麻酱与香椿芽,并加上菜码――黄瓜丝、青椒丝与绿豆芽。

在苏北,也有这样的吃法,不过不叫“谷炼”,而叫“榆钱蒸菜”,所用调料为香油、精盐、蒜茸与辣椒油。

在北京它也叫“榆钱拨拉子”或“榆钱糕”,可以掺以玉米面或白面粉,而以荞面最为理想,它是北方春天三大“青货”之一,余下的是豌豆角儿和碾馔儿(也写作碾转儿)。以前,北京乡间人爱做榆钱贴饼子,是把榆钱儿用酱、蒜、香油拌成馅儿,外用玉米面作皮子,做成长椭圆形的贴饼子,厚约1.6 cm许,贴在热水锅的帮上,加盖,灶下加火,等锅底水烧干了,饼也熟了。北京加馅贴饼子有许多,但用榆钱的别有风味――香、咸中有鲜嫩之感。归时,北京京东道旁有个小庙叫“榆树庵”,和尚会做榆钱贴饼子,路过的客人要是饿了,可以进去吃贴饼子(另有咸鸡蛋与香椿拌豆腐)。当然,得在春天。笔者1998年秋去北京,不可能吃到这种小吃,但在“砂锅居”吃到了贴饼子,采用玉米面制成,厚约3~4 cm,上略小于下,底略焦,我很喜欢,心想,要是市内饭店在春天供应榆钱贴饼子,则更让人高兴了。

从前北京乡间还有榆钱儿窝头,按理,这窝头乃为贱食,即使放了榆钱,会可口到哪儿去?但欣赏它的人还是有的,说是虽为粗食,却美在其中,富家儿往往尝不到其中“三味”。何况,去盐取糖,那就甜美了,有隐于面菜中的“香甜”,颇有“似隐似露”的“燕赵侠风”!归时有位作者在报上赞美它:“破个谜儿请郎猜:里一外九黄教胎,斑斑铜绿无臭味,春到人间布施来!”所谓“里一外九”指的是做窝头时大姆指在内,九个手指在外捏成形。

榆钱儿范文第4篇

虽然榆钱寓意着吉祥富足,但在生活困难时期,榆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在那时,野菜、树皮、树叶……能吃的不能吃的,为了活命人们都尝试过。到了我们这一代,对榆钱的记忆是甜美的,是快乐的。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翠绿的榆钱就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爬上树、捋一把,胡乱塞到嘴巴里,那就是人间美味了。

现在每年四五月份回老家,依然很期待见到那满树随风摇曳的榆钱串,让榆钱做成的美味安慰在城市久呆麻木的味蕾。

吃法多样

榆钱吃法多样,不仅能生吃,还能做成美味佳肴。

生吃

刚摘下的榆钱鲜嫩脆甜,洗净便可直接生吃。如果把榆钱洗净、晾干,放在盘里,加入白糖,再添点儿西红柿丁、黄瓜丁,便是一盘既好看又好吃的凉菜。如果喜欢咸味的,就放点盐、酱油、香醋、辣椒油、葱花等。

蒸饭

这是最传统、流行的吃法。做法既简单又美味:把榆钱清洗干净沥水,然后拌上面粉,放入蒸笼,蒸上几分钟后就熟了。然后用蒜泥、醋、生抽、芝麻油、辣椒油调好做蘸汁,拌上刚刚蒸熟的榆钱儿,就可以开吃啦!

煮粥

做法同一般的蔬菜粥,以葱花或蒜苗炒后加开水烧开,下大米或小米煮粥,米将熟时再放洗净的榆钱,继续煮5~10分钟。加适量调料,即成榆钱粥,吃起来滑润喷香,味美无穷。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就曾留下“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的诗句。

做馅

将榆钱洗净、切碎,加虾仁、肉或鸡蛋调匀后,就可以包水饺,或者蒸包子,也可以煎饼卷,清鲜顺口。

强身健体

榆钱吃法多样,营养及食疗价值也不低。

据测定,每100克榆钱含碳水化合物8.5克、蛋白质3.8克、脂肪1克、膳食纤维1.3克、钙280毫克、磷100毫克、铁22毫克等。榆钱的含铁量是菠菜的11倍,是西红柿的50倍。

中医认为,榆钱性平,味甘微辛,入肺、脾、心经。能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热利水、杀虫消肿。主治失眠、食欲不振、水肿、烫伤、疮癣等。下面我们再介绍几款有食疗作用的美味。

强体养血 榆钱100克,西红柿、甜橙、白糖各50克,湿淀粉20克。榆钱洗净沥水,西红柿洗净去蒂切成薄片,甜橙切成薄片备用;汤锅置旺火上,加清水500毫升,放入榆钱、西红柿和甜橙,煮沸后,加入白糖,待糖溶化,用湿淀粉勾芡即成。本汤色美味香甜,具有健脾补虚、养血安神之功效。可用作体虚羸瘦、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患者的辅助治疗,健康人食之既可增强体质,又可美容。

健胃安神 榆钱400克,猪瘦肉100克,水发木耳50克,猪油适量。将榆钱、木耳洗净备用;猪瘦肉洗净切片,放碗内,加适量盐、黄酒、湿淀粉拌匀;另取一小碗,加清汤、精盐、酱油、黄酒、麻油、湿淀粉勾兑成芡汁备用;炒锅内放入猪油,烧至六成热,加入猪瘦肉片,炒至散开;原锅留少许底油,加入葱、姜、蒜末煸香,放入肉片、榆钱、木耳,翻炒几下,加入芡汁,翻炒均匀盛于盘内即可食用。此肴有健脾和胃、补虚安神的功效。可用以治疗食欲不振、失眠等。

榆钱儿范文第5篇

食分荤、素,而“素”存在于人间草木中。国人饮食素来以“素”为主,而素菜中,我们的祖先吃芽苗菜的创意和传统可谓世间独树一帜,迄今为止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在我的家乡,芽苗菜,有一类通称为“菜芽头儿”,是草木中“芽头”的总称。食用时不是整棵取用,而是掐取其新发出的嫩芽部分。“芽头”,儿化后,让人觉得亲切、温暖。

冬去春来,正是万物复苏之时,各种植物的小芽成片破土而出。温室大棚、长途快运发达的今天,虽没有古人所遭遇的早春菜荒之困,但香椿芽、枸杞芽、马兰头、嫩韭苗,齐齐出芽之时,怎耐得住那鲜嫩可人滋味的吸引?就连《红楼梦》中的大小姐也偏爱那只有早春才得一吃的“油盐炒枸杞芽儿”,《西游记》里则有记:“香椿叶,黄楝芽,竹笋山茶更可夸。”

竹笋是竹子发芽的产物,采茶采的是嫩芽及腋叶,杭州有名菜“龙井虾仁”在先,因此茶叶也可算得菜芽头儿了。且不说南方湿润的气候有着孕育鲜嫩菜芽头儿得天独厚的条件,北方初春,青黄不接之时,榆钱、柳树、槐树、香椿树、花椒树刚刚发出的嫩芽也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难忘不过榆钱味

老一辈的北方人最熟悉不过的要算榆钱,榆树房前屋后、路旁沟畔随处种有。进入农历三月,当杏花闹春,绿柳起舞时,便可见“榆叶抛钱柳展眉,隔墙榆叶散青钱”之景。圆圆的薄薄的榆钱,一簇一簇长在细长的枝条上。采下来放嘴里嚼嚼,脆脆甜甜,让人胃肠感到清爽,而且助消化,治便秘,有着润肺利尿功能。生在八十年代的我,对摘榆钱并不陌生。一群孩子身手敏捷的爬上树,边摘边吃,摘下挂满榆钱的树枝扔下来,树下的小不点则仰着脖子,眼巴巴地等着。先掳下一把塞在嘴里,再手不停地掳下更多的榆钱装进袋子。因为我们知道将这些榆钱带回家,母亲会将它们变成各式各样的美味。

榆钱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就开始变着花样地做美食了。榆钱洗净加入面粉和匀,放在开水的蒸笼上蒸5分钟,可以直接吃,也可拿蒜汁儿浇上,用筷子一搅大口大口吃,味道很是妙。顺便再做一个榆钱粥。把洗净的榆钱儿,倒入沸水锅里,滚几个回合,把面粉搅成浆倒进去,再加热一阵子便做成了,其味新鲜无比。若是做成榆钱鸡蛋汤、榆钱海米汤或紫菜汤也是别有风味。

吃不完的榆钱,母亲也有办法。榆钱和玉米面对半,加水和在一起,做成一个个的窝头,放进锅里加水蒸熟,吃着又暄又香,美味无穷。或者剁成细末,加肉或蛋,调成馅,包咸水饺或蒸包,吃着喷香甜美。

就着那些鲜香美妙的滋味,连同榆钱形如铜钱,色白成串的样子一同镌刻进我的记忆。如今,身在都市,榆树已难得一见,若是在早春的菜市上见到榆钱,如遇老友般亲切温暖,急不可待地买回家,想要重温儿时的味道。

各色菜芽味更美

生在西北的我见惯了榆树、杨树、沙枣树,初来北京才知道这里最常见的树种就是槐树。槐花是人们每年初夏的鲜香食材,而初春发起的槐树芽能吃吗?一番询问之后才知,国槐的槐芽不能吃,而当年杜甫的诗云“青青高槐树,采掇付中厨”说的是刺槐的芽头儿。过去,冬储菜将尽,春菜稀少之时,孩子们就手挎条筐采摘那长到四五公分的槐芽。喜滋滋地提回家,或蒸或炒。蒸食时,将槐芽水洗,和以面粉,均匀地摊放在篦子上,上锅蒸。熟后,食用起来柔软、可口。炒食,将洗净后的槐芽头放进油锅炒,炒熟后的槐芽头,口涩,却有一种淡淡的清香。

顺着槐芽在记忆中搜寻,关于“菜芽头儿”的记忆抽丝般一点点牵出来。前文提到《红楼梦》里薛宝钗喜吃“油盐炒枸杞芽”,也是大观园姑娘们的美容菜。这枸杞芽是枸杞的嫩梢、嫩叶,又叫做枸杞头、枸芽子、甜菜头。

枸杞芽食用从古就有,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枸杞头,生高丘,实为药饵出甘州,二载淮南实不收,采春采夏还采秋,饥人饱食为珍齑。救饥,村人呼为甜菜头”。初春雨后的枸杞芽肥嫩、粗壮,摘下半尺长的嫩芽,用油盐大火一炒,碧绿生青,清香爽口,什么菜比得了?枸杞芽有一种淡淡的甘苦味,是清热去火明目的好东西。民间常用来治疗阴虚内热、咽干喉痛、肝火上扬、头晕目糊、低热等。《食疗本草》中记载枸杞头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和去虚劳等作用。

我也曾在朋友家吃到过花椒芽炒肉,花椒芽那种独特的麻香味,一直留在我的舌尖上,挥之不去。在北京房山郊区有专门种植采摘花椒芽的园区,每年从4月开始有5到6个月采摘期。从满身是刺的花椒树上轻巧地摘下鲜嫩的花椒芽还真丕是一件易事。若是四五月间去郊区踏青游玩,许多农家院的菜单上都有花椒芽炒鸡蛋、凉拌花椒芽等时鲜菜品。

人生草木间,择草木而食。阳光明媚的春日,将这满含春天讯息微微露头的春芽端上餐桌,细品那盘中春色,你会感到一股清新之味扑面而来,不禁感叹:“我吃的不是菜,是春天!”。

链接:两道春芽菜谱

清炒枸杞芽

原料:枸杞芽、枸杞、大蒜瓣各适量。

做法:

1 枸杞芽洗净待用:大蒜瓣捣碎待用;枸杞子用开水冲泡一下,捞起待用。

2 坐锅热油,倒入大蒜子煸炒出香味:倒入枸杞芽快速翻炒一下,就几秒钟,千万不能炒得太久,否则色泽难看。

3 然后将枸杞子倒入,加盐鸡精,调好味即可。

花椒芽炒牛肉

原料:牛肉250克,花椒芽100克,面酱10克,蚝油10克,姜丝5克,葱丝5克,老抽、高汤、水淀粉、精盐、味精、料酒、胡椒粉各适量,色拉油1000克(约耗50克)

做法:

1 花椒芽择洗干净:牛肉切成丝,用料酒、精盐、胡椒粉腌渍入味,再用水淀粉抓匀上浆。

相关期刊更多

教育前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当代学前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