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膈肿瘤

纵膈肿瘤

纵膈肿瘤

纵膈肿瘤范文第1篇

本次研究中,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为75~197min,平均为(98.4±3.2)min,术中出血量为81~361min,平均出血为(256.1±3.4)ml,术后共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62%,其中3例呼吸衰竭,对其进行呼吸机及相应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肺部水肿情况,2例患者经过强心、抗感染治疗等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12个月后,4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例复发后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

2讨论

2.1正确诊断纵膈肿瘤纵膈肿瘤存在恶性倾向,故进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由于纵膈肿瘤本身体征较少,并缺乏典型症状,故临床上长与其它疾病混淆[2],如胸闷、气喘、咳嗽等症状,在体检期间可出现胸骨隆起症状,并出现局限性哮鸣音,经过X线片检查后发现纵膈肿块或阴影,并确定其大小和密度,CT检查可得出纵膈占位病变结果。通过影像学检查能有效明确肿瘤的性质,肿瘤与心脏、血管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有效为手术提供重要依据。经过确诊后,医生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并尽量完整切除肿瘤及粘连组织,妥善处理病灶。

2.2手术方式的选择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非常重要,本文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胸腺肿瘤主要使用正中切口,该手术方式能达到较好的视野。前纵膈肿瘤则主要采用前外侧切口手术,该手术方式对患者的生理影响较少。后纵膈肿瘤主要使用后外侧切口术,但该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故建议谨慎使用。为防止术后复发,医生应争取对包膜完整患者进行完整肿瘤切除,对手术困难者可先进行包膜内切除,最后切除包膜。此外,手术应由浅入深进行治疗,使肿瘤部分松动,贴近瘤体表面并逐步进行解剖游离,医生必须对肿瘤根部进行细节处理,对于一些巨大囊肿,在术中应首先进行减压操作,将囊液吸取干净后再整块切除。

2.3手术后注意预防并发症肿瘤较大的患者,其病情较为复杂,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并导致出现呼吸衰竭。对此类患者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方式。若患者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并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再配合抗胆碱酯酶药物支持治疗;对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手术时不能进入锥孔,避免出现无法止血情况。纵膈肿瘤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大出血现象,并导致患者死亡,一些患者体内肿瘤与大血管粘连,在手术分离过程中必须多加注意,如分离心包过程中,应避免对心包造成损害,必要时可保留部分肿瘤。此外,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术后针对性治疗,如患病时间较长患者,应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用药量,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而产生不良反应,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及时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进行分阶段化疗。

纵膈肿瘤范文第2篇

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纵隔肿瘤32位病患进行术后研究,通过对32位患者的X射线检查以及胸部CT和病理分析来了解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

结果:随访率达到96.88%,时间在5个月到17个月不等。其中:恶性肿瘤病患人数为9人,肺部转移和脑部转移各1例,在进行过放疗以及化疗之后病情好转,未进行二次手术;良性肿瘤患者13例,病情稳定,无复发现象;合并重症肌无力病患10例,3例需要进行术后药物治疗,15个月左右病症开始好转,7例手术效果良好,在术后半年后基本无并发症。

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要求很高,在术前需对发病部位进行胸部CT和X射线的诊断,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有针对性的治疗。

关键词:外科手术原发性纵隔肿瘤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01-01

原发性纵隔肿瘤类型复杂,主要包括:神经源性肿瘤、胸内甲状腺肿、淋巴瘤等,且肿瘤因着生部位不同,纵膈结构较为复杂,因而难于进行自然对比,在术前通常要进行CT与MIR的检查。[1]在此,笔者根据本源的治疗情况,对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探讨在外科治疗原发性纵膈肿瘤中的临场效果以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案例来自本源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女性12人,男性20人。平均年龄在38.5岁到45.2岁之间,其中20岁到50岁的患者有14例,在50岁以上患者为13例。其中症状不明显的人数为14例,占患者比例的43.75%,症状较为明显的18例,占患者比例56.25%,术后统计可得,生殖源性肿瘤4例,支气管囊肿与心包囊肿以及非特异性囊肿各1例,神经源性囊肿及胸腺增生各3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与畸胎类肿瘤及囊肿各3例,而胸腺肿瘤数量多至13例。32位患者俱进行了X射线、胸部CT、病理分析的检查。

1.2治疗方法。32例患者进行了胸部外科手术。其中23例进行了肿瘤全切除手术,9例进行了姑息性切除手术;联合心包部分切除手术4例,联合肺叶切除6例;各有3位患者进行了腋下小切手术、颈部与胸部联合切口手术,10位患者进行了前外侧胸切口手术,6位患者进行了后外侧胸切口手术,7位患者进行了中央胸骨切口手术,胸骨正中次全开手术治疗。此次调研中无手术失败、死亡病例。其中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半个月后进行了3个疗程以上的放化疗,所有患者在2到6个月内通过X射线和胸部CT的复查。

2结果

此项临床调查中患者的随访时间5个月到17个月不等,32位患者的随访率达到96.88%。良性肿瘤手术后患者反映良好,无复发现象。合并重症肌无力病患10例,3例需要进行术后药物治疗。15个月左右病症开始好转,7例手术效果良好,在术后半年后基本无并发症。恶性肿瘤病患人数为9人,肺部转移和脑部转移各1例,在进行过放疗以及化疗之后病情好转,未进行二次手术。

3讨论

由于纵膈内胚胎发育机构类型复杂、组织器官众多,因此原发性纵膈肿瘤及其病变总类也较为复杂。因原发性纵膈肿瘤的类型不同,其好发部位也不同。[2]

(1)前纵隔比较常见的是畸胎瘤和胸腺瘤,在前心膈角区多出现脂肪瘤和心包囊肿这样的肿块。

(2)在中纵隔区出现淋巴瘤和支气管囊肿的几率比较大。

(3)后纵隔常出现的是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鞘瘤以及神经纤维瘤等神经性肿瘤。

(4)在胸腔入口处,因年龄不同儿童多发淋巴管瘤,成年人多发甲状腺肿块。

所以,了解肿瘤的类型、好发地、组织来源,有助于对原发性纵膈肿瘤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定位。在纵膈肿瘤多数在反射性胸部检测时诊断出来,患者患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在中晚期可能会压迫临近的组织和器官。恶性肿瘤或者由良性转变成恶性的肿瘤发展速度较快,良性较慢。可通过超声波磁共振以及CT来检查等,如治疗需要还可以进行通过纵隔镜取活检来查明肿瘤的属性。[3]

因原发性纵隔肿瘤及瘤样受到生长方式、位置,大小、以及性质的影响,它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发病早期,其临床表现不明显,无明显的属性体征。

良性肿瘤及瘤样通常情况下都生长的比较缓慢,不发生病变的情况下:①只有生长到比较大的时候才会出现对周围器官的压迫症状,由于对腔静脉进行压迫,会导致颈静脉变粗、脖子和脸部以及头出现浮肿的现象;②若受到压迫的是气管,这会导致刺激性干咳和气急;③若膈神经受到压迫,则会导致呃逆现象或者造成膈麻痹;④当交感神经干受到压迫时,则会导致Horner综合征;⑤若出现声音嘶哑现象,则是喉返神经受到压迫;⑥若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很可能是迷走神经受到了压迫,此外还会引起心率变慢;⑦若食管受到了压迫,进食的时候会吞咽困难。

原发性纵隔肿瘤若呈恶性,发展速度通常很快,而且受到传染和压迫的临近组织器官被侵袭的程度高。临床症状在肿瘤还是很小的时候就会出现。有些肿瘤及瘤样在很床表现有特征性:①部分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会出现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②三分之一的胸腺瘤病患肌无力现象严重;③当畸胎瘤和皮样囊肿进到支气管里会导致咳出毛发或皮质物。

纵隔里组织器官众多,且因性质不同也十分复杂。在进行外科手术对肿瘤进行切除时,无包膜囊状肿瘤的摘除很可能会导致正常组织的损伤,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原发性纵膈肿瘤手术的认识及技术必须都很好,否则容易出现医疗事故。手术的过程中要避免伤到血管。如有神经进入肿瘤及表面的现象时,从肿瘤外正常的分离,能够很大程度避免出现失误。在进行肿瘤分离的时候,对分离切开处的处理是要认清其剪切的组织,用点到实现肿瘤的分离可减小术后出血,也可以以纱布清除伤面渗血,在进行生物蛋白凝胶的喷涂。

参考文献

[1]张林,陈景寒,孟龙,等.支气管肺囊肿96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2,9(2):80

纵膈肿瘤范文第3篇

山东聊城市光明医院胸外科,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纵隔肿瘤患者,其中有28例患者行胸腔镜微创手术,作为观察组,22列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都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并全部治愈出院。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术后的随访中无患者复发。 结论 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目前临床治疗纵隔肿瘤的首选手术方法。

关键词 胸腔镜微创手术;传统开胸手术;纵隔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b)-0088-02

[作者简介] 殷家永(1973.10-),山东沂南人,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胸外科。

为分析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该研究将2009年10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50例纵隔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来比较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纵隔肿瘤患者,其中行胸腔镜微创手术作为观察组,行传统开胸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2±8.6)岁,患者的病理类型为畸胎瘤8例,胸腺瘤5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脂肪瘤2例,心包囊肿6例;对照组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5±10.2)岁,通过检查患者的病理类型主要有畸胎瘤9例,胸腺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各4例、心包囊肿7例、脂肪瘤1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分布在纵膈的前中后3个位置,多数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通过健康查体或在其他疾病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纵膈区占位病变,少数患者不同程度的咳嗽、活动后胸闷及气促等症状,所有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均没有开胸手术史、肺炎肺结核病史以及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VATS微创手术,术前均通过患者拍摄的DR胸片和胸部增强CT确定肿瘤及部位,完善术前检查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入路选择与肿瘤位置相应的右胸腔或左胸腔进胸,选择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患者健全的一侧进行单肺通气。手术时让患者进行45°或90°的健侧卧位,腋下垫枕,患侧抬高,若手术时需要调整患者的体位,此时只需调整手术床的角度即可。实施胸腔镜微创手术时,胸腔镜的观察孔选择在患者腋中线的第6或第7肋间,主操作孔选择在患者腋前线的第4或是第5肋间水平作一个2~3 cm的切口,利用置入的30°胸腔镜对患者的纵膈区肿瘤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初步探查,首先打开纵膈胸膜在肿瘤和其周围组织之间进行单孔操作试行游离,若是游离操作较为困难时,需要再切开一个副操作孔,此副操作孔的位置在腋后线第6或7 肋间,使三孔成三角形关系,副操作孔最好与胸腔镜观察孔在同一肋间,这样可以减少术后肋间神经痛的发生率,切口大小为1 cm。其次,行肿瘤切除操作,①最好使用超声刀游离切断肿瘤周围的组织,以减少术中出血,保持术野清晰,遇有较大血管给予钛夹夹闭,②对于包膜完整的肿瘤,包膜外完成实体肿瘤的完整切除,肿瘤根部给予牢靠的结扎,以免引起术后出血,③如果是胸腺瘤合并MG,应行包括前纵隔脂肪在内的扩大切除术,若是患者体内的囊肿性质肿瘤体积过大,需要先进行穿刺放液,之后再进行剥离。对于神经来源的肿瘤需要使用钛夹把肿瘤远近端正常神经干部位的神经夹闭切断,之后再行肿瘤完整切除;对于非神经来源的肿瘤,沿包膜外将肿瘤剥除。把切除的肿瘤放置在标本袋中,从切口去除,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需要将其在标本袋中切碎再行取出。标本取出后,创面彻底止血,用0.9% 温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同时检查创面,在确定无出血后,退除胸腔镜,于胸腔镜观察孔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一根,最后把切除的标本送至病理室进行组织学检查,判断其良恶性,指导患者术后是否采取相应的化疗或放疗等辅助治疗。

对照组患者也是先判定患者的肿瘤位置,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患者取平卧或健侧卧位,胸骨正中切口或胸壁根据患者肿瘤的病历情况进行完整切除或是部分切除。患者手术的前正中切口,在手术完成后根据具体情况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最后把切除的标本送至病理室进行组织学检查,判断其良恶性,指导患者术后是否采取相应的化疗或放疗等辅助治疗。

1.3 疗效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引流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疗效。

1.4 统计方法

该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纵膈肿瘤切除手术都顺利的完成,无术中死亡病例,并全部治愈出院。在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所使用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嘶哑症状,对照组患者轻微嘶哑症状的患者有2例,术后发热的有2例。术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有3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没有出现复发的患者。

3 讨论

纵膈肿瘤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吞咽困难、声嘶、Horner 综合征等肿瘤周围器官受压迫症状,但是这些症状都缺乏特异性,并且此疾病的首发症状和肿瘤的性质、发生部位、体积大小以及其对周围器官的侵犯和压迫症状有关联。因而使纵膈肿瘤的早期诊断的困难较大,在对纵膈肿瘤早期进行诊断是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借助其他检查工具方能对其确诊。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分辨率的临床检查仪器被创造和使用,其中在CT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最为广泛,通过这些高分辨率的检查仪器,很多无症状的肿瘤也能被及早的检查出来。但是纵观肿瘤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同时还与人体中的重要脏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其风险较大。传统的开胸治疗是确定患者的肿瘤位置之后,以人体的胸骨正中位置为手术的切口,这样的手术切口虽然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方便了手术操作,但是行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创伤较大,术中的出血量较多,手术耗时时间长,由于开胸手术的切口为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因此实施手术便破坏了了胸廓及胸骨的完整性,术后对患者的心肺功能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术后疼痛较重,不利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延缓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恢复时间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VATS微创手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资料统计显示国外发达国家的医院80%的胸部疾病可以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完成。目前,胸腔镜技术的应用使一些胸外科疾病的诊疗理念得以转变[1]。胸腔镜技术的手术适应证已经涵盖了大部分需手术治疗胸外科疾病,并在不断的扩大,现已成为胸外科的主流手术方式[2]。国外Sumera Sharifa等[3]指出:利用胸腔镜技术治疗胸腺疾病的效果良好,胸腔镜手术方式的野暴露良好,在进行胸腺切除手术时能够较好的完成胸腺的完整切除,对于患者体内的纵膈脂肪和心包脂肪组织也能够清除彻底,在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和常规手术相当,同时实现了微创的目的。国内黄元鲁等认为通过对一些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纵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中该院可以得出,采用胸腔镜手术切除纵膈肿瘤能够与传统手术方式取得同样的效果,同时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4]。

另外,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还具有安全可靠、恢复迅速、预后良好的特性[5-6]。使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后患者通常在24 h内便可以下床活动,通常在术后的3周左右就可以从事体力活动[7]。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时由于其各方面的优势而被患者所接受,同时胸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先进、微创肿瘤治疗方法,对于那些因肺功能不佳、高龄、体能较差而不能实施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疗效较优的手术方式[8]。

该实验研究也证明了使用胸腔镜手术切除纵膈肿瘤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或减少,能够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优势。

参考文献

[1] 朱江,李强,何金涛,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癌15 例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2):314-315.

[2] 王会志,于翠娟,刘贵祥,等.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62 例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9):1836-1837.

[3] 陆双政,黄元鲁. 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研究[J].右江医学,2011,39(6):710-714.

[4] 饶展鹏,王正,任康奇.电视胸腔镜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19):29,31.

[5] 邓成飞.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4(2):178-179.

[6] 李德刚.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支气管囊肿疗效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4):151.

纵膈肿瘤范文第4篇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研究为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术的手术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纵隔肿瘤患者84例,按1:1比例将其分成微创组42例(行电视胸腔镜术),对照组42例(行标准开胸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①观察指标:微创组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2±4.3)mL、(355.6±110.8)mL、(3.2±0.5)d、(7.8±2.6)d,对照组对应为(25.2±11.4)mL、(655.6±135.8)mL、(4.5±1.1)d、(9.6±2.1)d,微创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总有效率:微创组(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出现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效果更佳,电视辅助胸腔镜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电视;胸腔镜手术;纵隔肿瘤;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48-02

[作者简介] 王周清(1975-),男,汉族,云南曲靖宣威市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胸外科工作。

纵隔肿瘤(Mediastinal tumor)的发病率比较低,早期有咳嗽、低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标准开胸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欠佳,电视辅助胸腔镜术是治疗肺周围病变、自发性气胸及胸膜病变的有效方法[1],近年来,有临床医师用其治疗纵膈肿瘤,但该手术方法治疗纵隔肿瘤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仍是诸多医师争议的热点。本文将研究为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术的手术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8月—2013年11月纵隔肿瘤患者84例,按1:1比例将其分成微创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28~55岁不等,平均43.13岁,肿瘤平均为(3.5±1.5)cm,部位:前20例,中11例,后11例),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0~55岁不等,平均44.14岁,肿瘤平均为(3.6±1.2)cm,部位:前21例,中10例,后11例)。比较两组纵膈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具有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侧卧位体态,从腋前线到第4胸椎棘突处做切口,长度以20~30cm为宜,术中将肌群切断(包括斜方肌、前锯肌、背阔肌等),经肋间进入患者胸腔,切除肿瘤,术毕。

1.2.2微创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侧卧位体态,置3个trocar,定位切口,直视下延伸小切口,长度以3~5 cm为宜,借助电钩打开纵隔胸膜和肿瘤包膜,用手术钳固定肿瘤,剥离肿瘤,分离周围的血管神经,切除肿瘤,借助推线器丝线结扎,切除后将标本置于标本袋中,从前侧主操作口取出[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纵膈肿瘤患者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做好相关记录。

1.4疗效评定

治愈: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病灶消除,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咳嗽、低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显效:病灶切除程度大于50%,症状及体征恢复良好[3];有效:病灶切除程度小于5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与两组纵膈肿瘤患者相关的数据,观察指标应用t检验,用标准差表达,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应用χ2检验,用比率表达。差异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微创组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微创组13例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对照组对应例数为8例、9例、13例、12例,微创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微创组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肺炎,1例心律失常,1例肩关节活动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共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肺炎,1例切口感染,2例心律失常,5例肩关节活动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21.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χ2=6.087)。

3讨论

3.1电视胸腔镜术的优点分析

标准开胸术能有效治疗纵膈肿瘤患者,但其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瘢痕大,直接影响患者美观,此外,部分患者会留下冰冻肩”等后遗症[4]。随着微创心胸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出现了电视胸腔镜术,为纵膈肿瘤患者行电视辅助下胸腔镜术,可最大限度的保留胸部肌肉,此外,手术切口小,对患者的肩部影响小,患者出血量小,疼痛感弱,术后不易出现并发症,预后较佳。

3.2电视胸腔镜术的应用价值

研究指出[5-6],电视辅助下胸腔镜术适用于纵隔囊肿、直径<5 cm的畸胎瘤或实体肿瘤以及直径<5 cm的非浸润性胸腺瘤。饶展鹏、王正、任康奇[7]探讨了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了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60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结果显示,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平均导管引流的时间为3 d,60例患者预后良好,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为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术的手术效果,对照组行标准开胸术,微创组42例行电视胸腔镜术,结果显示,微创组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2.9%,与相关研究结果近似[8],提示电视胸腔镜术治疗纵膈肿瘤患者,疗效显著,此外,本研究中,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电视胸腔镜术是一种安全性高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电视胸腔镜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

参考文献]

[1]罗玉忠,何巍,廖寿合.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6(9):890-891.

[2]王侃,陈奎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9):4352-4353.

[3]毛勇.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3(9):125-126.

[4]罗伟彬.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2(9):178-179.

[5]徐秋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3,19(9):2252-2254.

[6]王瑞山,胡德宏.原发性纵隔肿瘤67例诊断及胸腔镜手术治疗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13,3(9):191-193.

[7]饶展鹏,王正,任康奇.电视胸腔镜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19(9):29-31.

[8]曹强,王启,许瑞彬.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9(9):814-816.

(收稿日期:2014-07-02)

汉字数字的用法

1.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例如:二倍体、一氧化碳、十一五规划、十二指肠等。

2.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标点,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岁、两三家医院等。

3.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例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

纵膈肿瘤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胸腔镜; 疗效对比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4.007

纵隔肿瘤是胸外科的临床常见病,以良性为主,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会出现周围组织的压迫性病理反应,例如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纵隔肿瘤主要包括畸胎瘤、胸腺瘤、神经源性瘤、胸内甲状腺瘤以及支气管囊肿等,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一般患者预后较好。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治疗中也逐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也更易被患者所接受[1]。为了进一步研究胸腔镜手术在治疗纵隔肿瘤中的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的相关病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纵隔肿瘤患者,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纵隔肿瘤,包括畸胎瘤8例,胸腺瘤17例,神经源性肿瘤19例,支气管囊肿5例,食管囊肿3例,其中恶性肿瘤2例,均为恶性胸腺瘤。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研究组男17例,女9例,年龄15~72岁,平均(45.7±12.4)岁;对照组男18例,女8例,年龄17~71岁,平均(46.0±12.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胸腔镜下进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全麻取侧卧位,以患侧腋中线6~7肋间做1.5 cm切口,置入胸腔镜,在胸腔镜下仔细观察病灶部位,对肿瘤进行定位、定性,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手术策略,在病灶部分附近体表做两个辅助操作孔,置入操作套管,根据肿瘤位置选择切口位置,原则上胸腔镜与肿瘤所在位置上下差异控制在3~5 cm,电凝切开纵隔胸膜,将瘤体钝性分离,出血点电凝止血,术中操作要准确、迅速,防止损伤周围神经及血管,对于瘤体较大的患者应当先进行减压处理,在术野良好的情况下再进行切除,此外,瘤体切除容易造成出血量增多,影响手术视野,但频繁采用电凝止血可能会造成神经、血管的过度灼伤,此时可适当采用钛夹辅助止血。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手术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疗效评价参照文献[2],治愈: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完全消失,症状消失,患者能恢复正常生活;有效:治疗后1个月内肿瘤基本消失,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两种标准或出现加重。总有效=治愈+有效。手术指标观察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仅1例发生轻度肺不张,在经过短期呼吸支持后症状得到控制,而对照组并发症则包括切口感染2例,肺不张1例,重症肌无力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胸部纵隔内的器官和组织相对多而复杂,引发肿瘤的因素也较多,常见的畸胎瘤、胸腺瘤、原发性囊肿等多是良性肿瘤,但往往患者发现时瘤体已经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相关症状,因此建议早期手术切除,减少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3-6]。传统开放式手术虽然也能够满足治疗需求,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并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7-9]。

随着内镜技术的高速发展,胸腔镜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加。胸腔镜在治疗纵隔肿瘤上具有较好的优势,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纵隔肿瘤多位于脊柱旁且瘤体偏小,良性肿瘤与周围组织边界明显,而纵隔内的解剖结构清晰、简单,即使恶性肿瘤患者也能够在胸腔镜下获得较好的术野;(2)病灶周围无复杂的血管通路,胸腔镜的可操作范围较大,不会影响手术效果;(3)纵隔肿瘤及周围组织更加适合钝性分离[10-11]。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2.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1%,说明胸腔镜下手术能够有效地进行病灶部位的清除,与欧阳征等[12]的结论相符。在手术指标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手术适应证,研究组患者1例术后肺不张的发生,考虑除了手术操作方面的损伤外,也与患者自身体质有所相关,因此对于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当谨慎选择;(2)恶性肿瘤患者虽然也可用胸腔镜治疗,但由于术野、操作等方面的限制,与开放式手术相比仍有所不足,因此根据患者情况必要时可转为开放手术;(3)绝大多数纵隔肿瘤都与周围大血管有所关联,在切除术中容易造成出血现象,因此在手术前要经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部位与周围器官联系,术中应当仔细观察,避免造成血管损伤;(4)对于大肿瘤可先进行部分切除,大型囊性病灶则可先减压后切除,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手术提供良好视野,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及血管;(5)胸主动脉旁肿瘤应考虑胸主动脉瘤的可能,瘤体内可能会形成血栓,穿刺抽不到血液,易发生误诊,不要轻易否定胸主动脉瘤的可能,可进行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病情[5];(6)要做好术后处理,尤其是肿瘤较大的患者,术后易出现肺不张或呼吸衰竭的现象,应当加强患者的呼吸支持,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13-14]。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且疗效同样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海鹏,张保平,王军岐,等.胸腔镜在纵膈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58-60.

[2]罗伟彬.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2):178-179.

[3]朱雪娟.胸腔镜纵膈肿瘤术后不置胸管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102-103.

[4]黄文海,伍硕允,林志潮,等.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1):145-146.

[5]朱勇,施舜缤.全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21例临床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6):523-524.

[6]廖克龙,杨康,张伟,等.电视胸腔镜手术210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4,33(12):1798-1799.

[7]张业强,晏大学,陈娟,等.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12):885-886.

[8]韩福顺.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12(11):84.

[9]吴学志,朱海文.不同手术方式在纵膈肿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2):18-19.

[10]何宇杰,于大利,刘阳,等.外科手术治疗纵膈肿瘤23 例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5):141-143.

[11]刘风金,刘红新.复杂纵膈肿瘤的外科诊治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6):2487-2488.

[12]欧阳征,冉鹏,彭勇.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85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599-3600.

[13]李伟民.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后纵隔肿瘤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5):43.

相关期刊更多

改革纵横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医学研究与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