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产业的发展现状

县服装鞋帽产业已形成基础设施较全、制版技术较强、人力资源丰富、销售网络健全的发展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曲折前行

以国有集体企业为主,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1997年这一时期主要依托蚕桑资源优势。生产白厂丝、绸、手套、绒布等产品。主要企业有县属国有丝绸总公司、县一丝厂、县丝织厂、县二丝厂、县绢纺厂,县属二轻集体企业县服装厂、县绒布厂、县针织厂。由于体制原因和经营不善,所有企业先后停产或改制。

县出现了高堂服装、科恒服装、春芳童装、骏马服装等民营企业。2001年成立了第一家使用自动缫生产白厂丝的县五星制丝公司,第二阶段(1997-2008年这一时期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1997年开始。出现了从县一丝厂租赁设备生产的德水制丝公司,县二丝厂改制为祥辉丝业公司,还成立了县众鑫制丝公司、县一家实业公司等丝绸制品生产企业。2003年以后由于国际市场回暧,县内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带动了一股返乡创办服装企业的潮流,涌现了凯达服装、盟盛服装、爱心服装等22家以服装代加工为主的民营服装企业。由于2005年后服装行业国内国际市场呈下行趋势,绝大部分服装企业停产,白厂丝生产企业也在困境中前行。

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随着国际服装市场回暧。产业梯度转移,县内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加大,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和乡镇创业小区的建立,大量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纷纷回乡创业,创办服装、鞋、手袋加工等企业。

二产业集聚较为明显

已形成白厂丝—织绸—丝制品一条龙生产的丝绸产业链;拥有集缝纫机—拉链—辅料—加工,一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设计—打板—裁床—针车—成型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服装鞋帽加工体系。二是服装产业遍布城乡,工业园区服装鞋帽企业27家(凯达服装、路卡斯服装、雪人实业、一家实业、华珍平绒、南崖玻纤、奥凯鞋业、博发服饰、养蚕人实业、汇峰服装、橡塑颜料、隆鑫达体育用品、润江实业、恒业服饰、永通服饰、鼎盛服装、瑞煌鞋业、兴隆体育用品、金顿体育用品、顶好服饰、辉宏鞋业、宏翔纺织、景泰针织、兴利达服装、龙峰塑胶、宏发拉链、嘉辉缝纫机乡镇服装鞋帽企业74家。内生型与外向型服装企业相融合,促进和带动了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

三社会贡献较为突出

安排就业人员达5000人,服装鞋帽已成为县吸纳就业人员较多、辐射相关产业较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10年规模以上服装企业达17户。实现产值5亿元,上交税收700万元。

二、存在主要问题

其余大部分分散在乡镇的集镇和村组,一规模不大。现有的100多家服装鞋帽生产企业只有不足三成集中在工业园区。呈游兵散勇、一盘散沙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以加工、贴牌生产为主,二产品单一。大多数服装鞋帽企业为加工企业。靠外贸订单运行,没有自主品牌,不具备产品研发能力,难以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核心竞争力。

服装面、辅料全部来自县外,三链条不长。服装产业链条不完整。印染”瓶颈暂难突破,生产辅助材料的企业难以配套,销售渠道大部分依赖外贸出口,致使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加工环节单一,四人才匮乏。由于服装鞋帽行业整体实力不强。导致生产管理、设计、营销等专业人才匮乏,行业发展缺乏内动力。

从“夫妻店”起步,五管理粗放。大部分服装鞋帽企业属于家庭作坊。管理滞后。满足于小打小闹,缺乏长远规划,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小富也乐的思想普遍存在无序竞争,部分企业加班加点现象严重,致使一些原来从事服装加工的人员转移到其它工作较为舒适、待遇相对较高的行业。有些企业为了抢订单、销产品,竞相压价,乱挖熟练工,致使生产企业利润甚微,甚至亏损。

给服装鞋帽加工企业带来很大影响,六外部环境。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些企业必须时刻关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防止造成订单接得越多,亏损就越大的现象发生。

三、面临的形势和优势

一外部形势分析

人力资源、用工成本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2009年以来,服装鞋帽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服装鞋帽企业受“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服装鞋帽企业纷纷迁往劳动力资源输出地。江西位于中部地区,县又是人力资源大县,有48万劳动力,有20万人长期在外务工,其中从事服装鞋帽的产业工人有1万多人,这为我县承接沿海地区服装鞋帽产业梯度转移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内部优势分析

县新建县、乡两级共占地5332亩劳动密集型产业区11个,1创业平台优势。2009年以来。并全部完成规划设计、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县级三个,分别为芦塘纺织服装产业园、何家店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占地面积615亩,已建成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写字楼区、员工公寓区、大型食堂、学校等配套工程即将建成吴都劳动密集型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拆迁征地工作乡镇创业小区8个,分别为渣津镇、马坳镇、大桥镇、古市镇、石坳乡、黄沙镇、四都镇、白岭镇创业小区。

足以支撑产业的发展。县有人口82万,2人力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是发展服装鞋帽产业的关键所在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其中18至58岁劳动人口48万,长年外出务工人员20万。周边9县人口总数412万,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县内有两所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培训各类技术人才,每年可以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近2000人。

可以享受代办证件、户口落户、子女入学、绿卡办理、税收返还、用地用电等各项优惠政策。办证:新办企业办理证照手续,3政策扶持优势。创办服装鞋帽加工企业。可由招商单位安排人员全程负责代办。户口:凡来工业园投资的外商、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可在县城落户,经所在单位申请,可允许其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县城落户;连续2年以上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就业务工人员,经所在单位申请,准予迁入;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或各企业引进的具有初级职称以上的各类科技、管理人员允许将其户口落户县城。入学:凡在工业园区就业的务工人员,其子女就学可由县教育局统一安排,享受城区学生同等待遇,学校不收取借读费和规定之外的任何收费。绿卡:凡在工业园区投资的500万元人民币以上项目企业,其投资企业高管人员(含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由县商务局和县“经济110免费办理绿卡并年检。持绿卡者子女在县城就学义务阶段可优先选择中小学校,并享受城区学生同等待遇,学校不得收取借读费和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对持卡者轻微交通违规行为,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现场只纠章,做到三不”不扣证、不扣分、不罚款税收:一是县产业园内非矿产、水电企业从投产年度计起,5年内其缴纳所得税先征后奖,县享部分100%奖励给企业;5年内其缴纳增值税先征后奖,县享部分50%奖励给企业。二是建立“纳税大户奖”入县产业园企业纳税首次过百万元的奖励企业3万元;首次过500万元的奖励企业8万元;首次过1000万元的奖励企业10万元(依此类推用地: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5.6万元/亩。为鼓励项目落户,实行大项目奖励政策。用电:按县物价局要求,县工业园区企业用电暂执行丰水期1KV及以上0.55元/度,1KV以下0.56元/度,枯水期1KV及以上0.65元/度,1KV以下0.66元/度。

交通区域优势逐渐彰显。大广高速公路途经我县,4交通区域优势。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渐破解。县境内互通口三个,至武汉、长沙、南昌、九江、吉安等城市的时间全部缩短至2小时之内。京九和京广铁路联接线九江--湖南岳阳铁路和湖北大冶--吉安铁路已正式立项。永修(艾城-武宁--平江高等级公路,已正式开工。-湖南平江的柯龙县二级路已全线完工通车。铜鼓二级公路已正式开工。

四、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

结合县服装鞋帽产业发展基础、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国务院《纺织服装业振兴规划》为契机。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龙头带动三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蚕桑资源等优势,以发展加工贸易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工业园、产业链、企业群三大支撑,丝绸、服装、鞋帽三大支柱为主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格局。

一指导思想

以合理规划布局为先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产业聚集区为载体,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聚集龙头企业、延伸配套企业、突出用工服务、城乡协调发展的服装鞋帽产业一小时经济圈,把服装鞋帽产业培育成我县未来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大力推进先进技术,着力发展新型高档面料、家居用品,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档。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建设江西省茧丝制品基地。引导产业向精细加工方向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力争到2015年,服装鞋帽产业达到年产20万床丝棉被,1000吨白厂丝,1亿件(套服装鞋帽的规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利税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50户以上的目标。

三发展重点

引进先进生产设备,1打造重点产品。1高档家居用品。利用丰富的蚕桑资源。运用现代纺纱、织造、印染技术,基本实现无结纱、无结布、无梭布。重点开发和生产多纤维混纺交织面料、高支高密度纯棉织物、高档缝纫线、高档布料、特宽幅家纺和装饰用布等中高档纺织品及适销对路的低档纺织品,形成一批省及全国名牌拳头产品。2服装:以现有企业为依托,引进名牌企业、配套产业,创立自有品牌,推动企业自营出口。3高档鞋:利用务工人员在外形成的制术和营销网络,运用现代设计和加工技术,重点开发和生产高中档运动鞋、皮鞋,稳固欧洲、非洲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其它国际和国内市场。4手袋:以广东花都等地务工人员手袋生产的精湛技术和密集人力资源为依托,推进返乡创业,发展皮包等女性时髦皮具产业。

大力实施支柱产业培植计划,2培植重点企业。结合县服装鞋帽产业组织特点和发展基础。打造一批行业龙头和区域龙头,加大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力度,推广适用技术,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和市场整体竞争能力。1茧丝制品业:重点扶植一家实业、养蚕人实业、信德保制丝等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的优势企业。2服装业:重点培植凯达服装、润江实业、雪人实业、爱心服装、博发服饰、丰利服饰、奥博雅服饰等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尽快培育发展成外贸服装领域的支柱企业。3制鞋业;重点培植金顿体育用品、兴隆体育用品、鸿营鞋业等重点成品企业。4手袋业:重点培植天凌皮具等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的优势企业,促其尽快发展成为手袋领域的支柱企业。

打造芦塘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区。以宝晖国际、何家店服装鞋帽产业园为龙头,3促进集群发展。1打造产业重点集聚区域。以中山雪人、凯达服装、养蚕人实业、一家实业为龙头。打造何家店童装和鞋帽产业聚集区。吴都项目区建立一个服装、鞋帽龙头企业聚集区。2健全小企业基地建设。以柯龙沿线乡镇集镇、创业小区、新农村建设点、移民安置点为依托,建立健全好服装鞋帽产业小企业基地。3建立服装鞋帽专业市场。建立规划起点高、功能齐全,集原辅料供应、产品展示、产品交易及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专业服装鞋帽市场。

五、保障措施与政策

一完善产业链条体系

中游层面—成衣的设计生产,现代服装产业链应该由上游层面—面辅料和机械设备的设计生产。下游的层面—物流、销售,配套层面—会展、广告策划、媒体杂志、专业协会、科研、咨询等四个层面构成。必须在现有服装鞋帽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将链条触角延伸至面料、设计、物流、营销以及其它配套环节,做足补链文章。要组织人员考察国内服装鞋帽产业群,重点是考察国内纺织服装十大产业集群和四大鞋业产业集群,学习其产业做强做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要开展蹲点招商,着力引进国内知名服装鞋帽龙头企业和辅料市场项目,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小物流公司的作用,加紧建设大型物流园,为服装产业提供全方位的仓储、配货、运输等服务。

二促进公共服务建设

服装鞋帽产业就会进入一条死胡同。要鼓励和支持服装鞋帽企业组织专门的销售队伍,没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各省市鞋帽服装批发销售市场开拓销售渠道。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向服装鞋帽行业集中,省内外大中型城市创办所产服装鞋帽的专卖店,扩大行业影响力。要加强市场整体规划布局,筹建一个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服装鞋帽市场,打造三省九县服装鞋帽集散地。

三促进品牌工程建设

销之不畅。由此可知,品之无牌。一个产业如果没有品牌的支撑,永远成不了气候。应该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机制支持产业搞好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制定专门扶持政策,鼓励现有较大规模的服装鞋帽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对企业在创建品牌、宣传造势、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到县发展,用名牌引导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提高整个行业的档次和水平。

四成立服装行业协会

需要有行业协会为纽带,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指导并带动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应及时成立服装鞋帽协会,使其真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能发挥“服装联盟”影响力。制定服装行业自律公约,协调企业之间的各种矛盾,起到沟通、协调、自律、自我服务的作用。搭好企业与政府、市场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协会沟通信息、开拓市场、组织经贸活动、抓好产业品牌建设、研究行业发展方向及市场发展趋势的作用,不断地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五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校企对接为产业发展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大县的优势。特别要把转变8090后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村企对接为产业发展筹备用工,实行招工工作重心下移,鼓励支持村支部、村委会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为服装鞋帽产业的发展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吸纳高端人才,梳理和完善现有的人才政策,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吸引优秀的人才到县施展才华。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回力鞋沉浮的生命历程,它缘何能起死回生,又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一统江湖 春风得意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众多国产品牌可谓笑傲江湖,乐凯胶卷、凤凰自行车、健力宝、英雄钢笔、蝴蝶牌缝纫机等,虽时至今日,昔日王者纷纷走向凋零,但它们给那个年代的人们留下的却是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看到当时品牌高度集中的上海,走出来一个洋溢着时尚气息的身影,它就是回力鞋。

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回力牌运动鞋,凭借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和时尚的外观设计,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作当时国产的耐克和阿迪达斯。90年代之前,很多年轻人都因为拥有一双回力鞋而引以为傲,王朔小说中描绘的主人公更是将拥有一双回力鞋作为梦想来追求,足见回力在那个年代的受欢迎程度。

回力做鞋的历史是从胶鞋开始的,1927年,民族资本家刘永康和石芝珊等人,集资创办了上海义昌橡皮物品制造厂,它是正泰橡胶厂前身,1930年增资改组为正泰信记橡皮制物厂,1934年又易名为正泰信记橡胶厂。1935年正式注册了“回力”图案商标。回力的图案商标,画的是一个拉弓箭的勇士,“WARRIOR”英文原意就是勇士的意思,中文谐音“回力”,寓有“回天之力”的含义,这较企业过去局限于“财源广进”等字意的商标命名,显然别出心裁。当时设计这商标的人是袁树森,浙江美院毕业,如此富有时尚感和意蕴的商标,自然很受社会欢迎。

1948年,正泰橡胶厂根据人体呈弓形的脚底,设计出弓形的球鞋,这个弓形里面装有特制海绵,有弹性,这个弓形底后来用到565篮球鞋。1956年,解放后的回力被收归国有,也就在这一年,经典的565篮球鞋问世。回力565的外观让人惊艳,深蓝色高帮帆布,设计简洁大方,颜色和款式非常时尚,居然和今天匡威流行的高帮帆布鞋款式一模一样。

此外,作为中国运动球鞋的鼻祖,从解放前的全运会后就一路伴随着中国的体育运动。1948年,全运会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期间,正泰橡胶厂就精心设计一场宣传大戏,租了一架飞机,用以宣传回力的新品,蔚为壮观。而在1984年,中国女排就是穿着回力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并夺得了冠军。

可见,回力早期不管是产品设计还是营销策划,时刻走在时尚前沿。回力鞋一度将上海市名牌产品、国家银质奖和班牙国际奖等国内外质量大奖收入囊中。那个年代,是回力一统江湖的年代。

英雄末路 美人迟暮

“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

回力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短暂辉煌后,老态渐显。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取消统购统销,很多鞋企在1983、84年的时候,就开始自谋出路,劳动密集的上海制鞋业在这之后开始向外迁移,由于竞争激烈,回力总厂的下属企业相继破产。1994年,回力关掉第一家分厂,到2000年,回力鞋业总厂因资金短缺正式停产,旗下的7分厂和1家研究所全部关闭。关闭前,华谊集团将“回力”品牌收购,成立新的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

90年代后,已经70岁的回力,如同迟暮的美人、末路的英雄,它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本土第一品牌了。很长一段时间,它都是静静躺在批发市场的小摊上,喧嚣的大都市里难觅其踪。人们对回力鞋的印象慢慢跟农民阶层联系在一起,因为它廉价、耐穿,没了高端品牌的那份华贵。

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

回力失去往日的风光,实在令人扼腕惋惜,可谁曾料到,售价仅20多元人民币的“臭球鞋”――回力鞋,2008年,回力鞋却成为欧美潮人争相购买的“尖货”。它的身价至少翻了25倍,达到让人惊诧的50欧元(约500元人民币)。它的忠实粉丝横跨演艺圈和时尚圈,《指环王》、《加勒比海盗》男星奥兰多・布鲁姆,PLAYBOY女郎安娜・尼古拉・史密斯,他们站在时尚前端,引领了这阵复古的中国风。“绝对是挑战Converse(匡威)在年轻人心目的时尚主导地位!”最权威的时尚杂志《EllE》法国版这样评论回力鞋。

这一切的发生要追溯到2005年,法国人派特斯・巴斯坦到上海参加他的武术学习班。派特斯喜欢搜集各个品牌的球鞋,他被公认为老牌的“Sneaker Freak”(球鞋怪人)。他惊奇地发现,武术班上所有的同学都穿着回力,派特斯嗅出回力身上浓浓的中国味道,他欣喜若狂,仿佛能够看这双鞋在欧美火得一塌糊涂的情形。

派特斯找到了回力鞋生产厂商,希望能够取得回力鞋的海外经营权,几轮谈判下来,派特斯终于如愿以偿,直到签署协议时,中方代表仍对这位法国人投以质疑的眼光。这双在中国地摊上廉价到每双12元,各路赝品肆意横生,一位老外竟然想到国外卖上几十欧元,不是疯子就是痴人说梦。没想到的是,这一牵手,成为回力鞋“灰姑娘”式的华丽转身。

经过对面料、外形、标志、包装等一系列精心修改后,回力鞋俨然换上了时尚的装扮,跟随派特斯来到法国。这个富有异国情调的浪漫之都,成了回力重获新生的地方。回力的广告频繁地出现在《Jeune&Jolie》、《Cosmopolitan》上;《ELLE》在2006和2007年对回力进行了四次报道;PLAYBOY女郎安娜・尼古拉・史密斯亲自为其代言;回力成功跻身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各大专业运动鞋店;并且,回力在法国的零售商已经跃升到160多家。

回力品牌系列的命名多取自中国武术,如“螳螂”、“龙尘”、“猴爪”、“少林精神”等经典款。而面向欧美市场推出的经典限量版“回忆回力”,则出自十七位国内外知名设计师之手,他们对老回力进行了再加工,原先只有帆布、条纹元素的“质朴回力”立马变成了“妖娆回力”,那些有着彩珠、图腾、铆钉甚至是轻纱的回力鞋,开始“旧貌换新颜”,成功跻身时尚运动鞋新贵。

重整旗鼓 卷土重来

历经一轮又一轮的艰苦锤炼,回力学会了转变。

这次欧美刮起了复古时尚风,回力鞋的一炮走红引发了寻找和消费国货精品的热潮,对回力来说应该是一个复苏的绝佳契机。回力也顺应这波潮流,开始大打转型牌,生产多类型、多面料球鞋,注重个性化设计,以迎合年轻人的偏好。例如,回力开始推设计师手绘限量版帆布球鞋,白净的球鞋上面,顾客喜欢什么图案,设计师就画什么图案,或顾客也可以自己用彩笔DIY一把。为“卷土重来”,回力与业界著名互动传媒机构奥迈思合作,通过“再生再来”计划唤醒国产老品牌。“再生再来”计划不仅保留老品牌原有的真实、中国味儿的品牌精髓,还灌注活力、创造等新元素,双管齐下重塑了经典。

“回忆回力”活动是从08年12月开始到09年3月结束。此举在中国及国际上都赢得了广博而深远的关注。

无论是跨国运动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还是国内的李宁、安踏,专卖店都是销售终端的主要形式,但对比这些品牌动辄数千家的专卖店,回力公司目前150余家的专卖店数量仍然偏少。据悉,未来3年,回力公司的目标是将专卖店的数量扩张到2000-3000家。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难堪经历催生创业梦想

七年前的一个冬天,一名大学生傻乎乎地站在女朋友家门口,半个小时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终于红着脸让女朋友帮自己打了一盆冷水,半站半蹲地洗完脚,将鞋和袜拿到很远的地方放下,才敢进屋。那时候他才知道,原来大城市里进别人的家是要脱鞋的。

不用猜,那傻小子是我。邹智勇说。但就是这次窘境,促成了邹智勇的一个创业梦想:设计生产可拆卸鞋。

这是一个改变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创举――进入别人的私人空间里不用再换拖鞋,不但异味没有了,脚和脚间的交叉感染也避免了,特别是取代了鞋套,对环保也是一个贡献。邹智勇如此评价他的创业梦想。

踏上到广东找厂家之旅

两年前获得专利后,邹智勇开始南下广东寻找厂家,寻找技术力量做开发工作。经过30多家的拒绝和推托之后,终于一家有香港上市背景的鞋厂愿意与他合作。

天有不测风云,在开发进行得颇为顺利时,合作伙伴因沉溺,将开发资金全部输光。第一次开发就以惨败结束。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公司又换了新的投资者,开发厂家换了一家又一家。原来计划的开发费用也迅速由100万变成了300万。时间长得让他喘不过气。

去年春节后的一天,当第一次看到开发出来的鞋样时,邹智勇坐在一堆鞋的中间,眼泪肆无忌惮地流淌。他知道,他的梦想将要实现。

整夜失眠几乎是常事

但在后来的生产环节中,质量一直不稳定。因为订单小,工厂也不会花费很多精力。那段时间,邹智勇整夜失眠几乎是常事。

一天深夜,电视里播出了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张鲁的专题片。张鲁17年前车祸后半身不遂。10年前,他靠担架、轮椅开始进入贫困农村,拍摄西部失学儿童的纪录片《跨世纪希望》。专题片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张鲁的乡村之路总是下雨。他打电话给张鲁:“你这一路多雨。”第二天,张鲁回短信:好雨知时节……如沐春雨,邹智勇感觉自己变得空灵。在极度困难的时期,他迅速做出调整。与美国设计公司合作,对所有产品重新设计。用知识产权置换的方式,公司取得了“55US”商标中国地区使用权和所有权。

新鲜出炉的样品让人耳目一新。还在产品的开发阶段,就已有商找上门来。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事业集团计划的基本观念:

(1)依照事业集团的规模,筹措长期资金。

(2)拟订长期人才培养计划。

(3)规划升迁渠道,使员工有升级的机会。

(4)与实施。因每年元月份进入此事业年度,所以 12 月中需将全部计划印刷完毕,向全体员工发表,以使公司员工取得共识,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长期计划的修正:本年度是经济的大转变期,因此公司亦要斟酌年度计划,准备大幅调整其未来 5 年的长期计划。

3.经营的基本方针:

(1)公司是制造运动用品的公司,必须承担起流行指导任务。

(2)公司要维护顾客的利益及对顾客的服务,最终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

(3)公司要重视员工的幸福,重视每个人的成长,按能力高低支付薪资。

(4)公司要通过对顾客服务和增加员工的福利,求得公司成长,以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20xx 年度计划的编制

1.20xx 年度的展望:

虽然经济环境由极度繁盛阶段进入到调整阶段,但仍有若干的产业成长。公司方面也一样,只要所经营的商品本身有其效益性,公司自然也会有成长。

1998 年以来的不景气与非恐慌性的萧条,是投资环境的变革与投资者适应的结果。所以在不景气情况下需求的减少不与本公司产品的价格发生很大的关联。因此,我们要更进一步地开发商品,努力加强行销与技术指导。但由于总体的变革,我们预估的年成长率将不及以往 3 年的 50 %,而只能达到 20 ~ 30 %左右。

2.实施事业单位利润中心制:

过去 5 年来,公司规模随销售额的增加而扩大直至目前的阶段。为适应多角化经营及产品多样化的要求,本公司由单一制鞋公司发展为具有多种相关产品的事业集团。因此,为使公司适应环境,渡过难关,必须实施事业单位利润中心制。

3.方针:

(1)确立利润中心制。

(2)经费维持现状(成本中心)。

(3)库存与应收账款维持现状。应收账款有增加的趋势。今后应收账款的增加,需配合库存量的减少。

(4)设备投资的检查。

(5)资金调度的健全化。 ① 安定资金的流入 ——— 除增资与公积利益外,公司将从金融机构贷入长期安定资金。 ② 安全准备金 ——— 储蓄准备金 2 亿元。

三、制鞋事业部的方针与计划

1.长期展望:

(1)中国制鞋业强大,尤以运动鞋输出为大宗,近年来整厂输出的模式已蔚然成风,本公司亦考虑于 3 年内在国外设分厂生产。

(2)除了海外设厂的规划外,本公司亦有鉴于运动、休闲风气的普及,以及休闲人口的年轻化,准备全力开发 10 ~ 17 岁及 1 8 ~ 22 岁的运动休闲鞋市场。

2.20xx 年度的方针:

(1)积极开发海外工厂所在地的销售市场。

(2)广告、销售据点、连锁及专卖店的可行性评估。

(3)建立员工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使内、外人士均认同本公司在同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4)组织与作业状况(表格略)

(5)制鞋事业部损益计划书(表格略)

鞋厂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数据显示:1978年,台州市生产总值只有10.1亿元,财政收入不足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20元;2007年,台州市生产总值高达1722.8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218.38亿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331元。

那么,这种被今人誉为“台州现象”的经济腾飞,其根本的动因何在?占工业总量97%的民营经济解释了这个经济奇迹。

目前,台州已经形成了电力能源、汽车摩托车、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鞋帽服装等十大支柱产业,涌现出钱江摩托、星星冷柜、吉利汽车、飞跃缝纫机、苏泊尔压力锅等一批中国一流企业和著名品牌,建立了9个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些响当当的产业和品牌就是民营经济的成果。

同时,台州民营经济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也开始渗透到更深领域。在交通方面,民营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筹集民资投资建成了甬台高速公路;在教育方面,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学校76所,总投资近10亿元;在卫生方面,民营企业独立投资或参股投资建设医院17家,涉及投资额3.5亿元;在金融方面,民营企业成立了像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搞小额贷款的地方性银行。

解读台州,有必要梳理3个时间点:1978年、1991年、1997年。

1978年,众所周知,是改革开放的一年。台州迎来了大环境所给与的契机。台州普遍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新的经济体制,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解放,给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1982年12月,温岭县社队企业局〔1982〕72号文件,同意牧屿、王华森等人联合创办温岭县牧南工艺品厂,这是全国首家由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股份合作企业,台州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由此诞生。1982年底政府开始实行“三大开发”,大兴“两水一加”,劳务输出和修旧利废的拆解行业,开始兴办了最初的加工业,从而完成了大规模兴办工业的资金积累,人才准备。1988年台州经济取得第一次突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标志着台州社会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78到1990年12年间,台州经济(GN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3%,民营经济的基础在一步步地夯实。

1991―1995年(八五计划时期),台州经济真正开始了第一次腾飞:全市工业年平均增长57.8%,1995年比1990年增长8.79倍!

1997年12月,台州市委向全市人民提出,实现台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次腾飞”的任务,其目标就是:发展大工业,开发大港口,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在2020年建成科工贸发达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目前,台州人民正朝着这个目标大踏步的前进。

从这三个时间点可以看出,台州人顺大局而为的拼搏精神、块状经济的形成、台州政府润物细无声的管理模式,无疑是“台州现象”得以成气候的重要原因。

台州人是台州最大的资源

1978年,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一出台,全国各地迎来了发展的大好良机。然而,台州的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没有国家的特殊政策,也没有国家大的投资,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30年间,国家、地方在这里的建设投资只有5亿元,稍有点规模的工业只有台州发电厂一处。

虽然地处东南沿海,但当时东面靠海的台州没有优良港口,而南北西面都被高山所阻隔,远离中心城市和国家交通干线,从而导致交通极不便利。“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台州,地上人均耕地只有0.4亩,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均0.78亩的警戒线,人地矛盾突出;地下矿藏贫乏,工业资源稀缺;同时水资源十分紧张,人均水资源只有1650立方米,且南北分布不平衡。“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条法则,在资源贫瘠、交通闭塞的台州是条行不通的路子。

在改革开放的格局中,台州尽占下风。天时地利人和方才成就大业,台州得天时,但未占地利,可仍旧成就大业,这靠得就是台州最大的资源――台州人。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业体制改革把四百万农村人口、上百万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台州最大的流动资源。既然无法实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梦想,那么就开发荒山、荒滩、荒水,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和水产养殖业,水果、水产品增产后,再兴建罐头厂、冷藏库,开展就地加工升值。没有条件,就用那双勤劳的双手开拓出适宜的条件。台州人就秉承着天道酬勤的想法,将“两水一加”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为农村工业化积累了最初的资金,也培养了最早一批办工业搞经营的人才。

但是资源禀赋始终制约着台州人的发展。“树挪死,人挪活”,台州人踏上了走街串巷的小买卖之路。做豆腐、弹棉花、补鞋、卖眼镜、磨剪刀……这些技术含量低、赚不了大钱、被一些人瞧不上眼的小买卖,台州人红红火火地干起来了。走街串巷的足迹遍布了全国各地。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赚别人看不起眼的钱,这就是台州人的精神。提起缝纫机,人们就会想起“飞跃”。而它的创办者邱继宝就是当年那群走南闯北的人之一。他16岁就背起了补鞋的箱子,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靠自己的双手,一分一角地积累起资金办厂,经过近20年艰苦创业,以高科技改造传统缝纫机产业,继而实施“走出去”战略,终于把企业办成拥有7.2亿元资产、年产工业缝纫机60多万台、年出口创汇6500万美元的全国缝纫机行业的老大。

之后的岁月中,逐渐富裕起来的台州人并没有满足于小富即安。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外出的台州人回到家乡,用手中的钱投资办工厂。当时的工厂,不过是低档次、小规模的家庭作坊,但是在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产品都极匮乏,可以说,只要是你做出来,什么商品都有市场,都供不应求。所以,这些工厂产销两旺。这种形势大大刺激了台州人办厂的热情,工厂的数量、产品的数量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当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成形时,台州的工厂在一次又一次地竞争中,倒下、站起、倒下、站起……船小好调头,作坊式的小厂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地改变着生产产品。哪类产品好销,哪类产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台州工厂内。但是这种工厂往往带来很大的问题―假货、劣质货。假货、劣质货是部分工厂为了积累资金,急功近利的选择,但并不是每家台州民营企业都想靠这种伎俩获得生存空间。台州人一旦发现小规模、低水平的工厂有被淘汰的危机时,便会破釜沉舟,不惜血本甚至高息贷款去高薪聘请有真能耐的专家,花大钱买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武装自己。台州民营企业普遍注重科技创新,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发展中重研发、重装备、重品牌、重人才。目前,台州多数规模以上企业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平均投入约为销售额的3%,每年全社会科技投入约20亿元;近3年来台州引进装备用汇约10亿多美元,国际顶尖的应用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在民企中使用较多;台州企业注重品牌打造,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9个;台州民企舍得花大成本引进人才,吸引1万多名高级人才,培育了18家部级高新技术企业。

人们往往用“山之硬气,水之灵气”概括台州人,但是在台州人身上更多的是不等不靠的奋斗精神。人有梦想易,但实现梦想难,而台州人就是那么一群脚踏实地,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山中硬汉,水中弄潮儿。“台州现象”中,最值得重视的也就是台州拥有的最宝贵资源――台州人。

“跟风”造就块状经济

大凡中国人,都好凑热闹,都爱跟风,台州人的跟风所带来的效益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台州的块状经济,或称之为区域经济,就是跟风的一大产物。

块状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一种内源式的发展模式。在台州,如果人们看到邻里朋友做什么赚钱,就会立马跟风,也开始做相同行业,形成“乡村小工业的集聚”。

以温岭某镇做鞋为例,来看“跟风”造就的块状经济究竟如何发挥功效。温岭某镇人看到做鞋效益不错,就开始投资办鞋厂。这种鞋厂与其说工厂,不如说是家庭小作坊。它规模小,10来个人就可以开工。同时这种家庭小作坊又很灵活,哪种样式的鞋比较畅销,就可以立马转向生产这种样式的鞋。鞋厂往往在年前选鞋样,去温州等地观察,看到好看的鞋子就买下来,拿回来找做鞋模的制作。开年后,鞋厂就可以招工人、进原料开始生产。而鞋子的销路来自于“乡村小工业集聚”的集群效应。一个村子平均每10个家庭就有1家开鞋厂的,这种集群效应造就了特殊的市场机制,鞋厂不需要自己去推销产品,行贩(即批发商)会上门看鞋样。那么这个镇就成为既是鞋子的生产地又是鞋子的批发市场。另外,鞋子也有细分,小范围内又有下一层的集扎,A村做童鞋出名,B村做女鞋出名,行贩要买童鞋就到A村,要买女鞋就到B村。就像人们要批发小商品,立马会想到义乌小商品市场,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的雏形就是路桥小商品市场。依靠劳动力廉价等优势,鞋子价格低,一般成人鞋八九元,童鞋五六元,每双的纯利润就有一元左右。倘若销路不错,一年可以生产五六十万双鞋,一年就可以赚到五六十万。而周围的人一看效益这么好,就又有一批人加入生产鞋子的行列。经过10多年的发展,整个产业体系逐渐成熟,上游的产业链也开始成熟,毛料厂、鞋盒厂、电脑绣花厂等就会建立,生产鞋子越来越方便,成本也就越来越少。而鞋厂风险最大的来源就是鞋样。每年都要换鞋样,而哪种鞋样畅销基本上靠直觉。有一部分鞋厂经过几年的资金累积,开始慢慢壮大,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企业,从而形成工业园区,进而成为一个产业。台州电力能源、汽车摩托车、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鞋帽服装等十大支柱产业,就是如此发展而来。

“跟风”实际上是民间资本的盲动,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人们依靠有限的现象来判断某个行业的供销水平,从而形成块状经济。所以块状经济的劣势也正来自于此,资本的盲动造成了工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小厂林立,大厂稀少等问题,当后发优势不再明显,而产业结构就不能及时地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乃至信息密集型时,块状经济的劣势将越发明显。台州的块状经济目前虽然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等问题,价格优势已不再明显,从而导致今年有很多小厂倒闭,大厂现金流出现问题。

政府润物细无声的管理模式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有风险的,任何一步制度创新都是有政治压力的,特别是处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整个国家面临着分岔口,该如何走,该走向何处,像一架不平衡的天平在上下摇摆,政治的干预往往成为经济的牵动。台州政府在此时成为了经济的推动力,让台州人快速有效地积累了创业的原始资金。台州的改革、发展都是静悄悄地推进,一切都不事声张。台州党政领导班子也曾几度更迭,但都坚持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对外宣传上保持低调,坚持多做少说。台州政府静悄悄地支持、引导人民群众用“打硬股”的办法发展工商企业,并给起始阶段的这种家庭、亲友联手兴办的民营企业戴上乡办、村办“集体企业”的“红帽子”,为成批出现的民营企业争得了生存、发展空间,从而完成了经济体制创新,使新生的台州各类企业形成体制和经营机制上的优势。

20世纪70年代初,敢想敢闯的台州农民不甘心守着有限的耕地受穷,开始了“打硬股”合伙办企业的探索。

1973年,玉环县芦浦乡的16位农民每人出资150元,创办了芦浦工艺品厂。

1976年,原温岭县山前乡渔民合股买了22条渔船,搞海边捕捞。

1982年6月,原温岭县工商局突破,给牧南工艺品厂等4家企业发“联户企业”执照,这是我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的雏形。

1986年10月,原黄岩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合股企业和个体经济的若干政策意见》,这是全国第一个县级党委、政府关于乡镇股份合作企业的政策性文件。

同年12月,原台州地委、行署明确提出“把兴办股份企业、个体企业、联户企业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给予政策优惠,放手发展”。这一决定为民间资金大量进入生产、流通领域消除了障碍,城乡市场迅速繁荣。

1998年9月,温岭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改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提出除国家法律和政策明令禁止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经营的行业和商品外,其他行业和商品都允许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经营,经营方式放开;并明确要求切实减轻个体、私营企业负担,保护其合法权益。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导下,台州民营经济发展更是如火如荼。目前台州市共有民间兴办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69个。这些专业市场的出现,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家庭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市形成了上百个一村一品、一地一品的专业性生产基地,如杜桥村眼镜加工、温岭水产加工和鞋业加工等。

相关期刊更多

石油矿场机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