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产品开发战略

新产品开发战略

新产品开发战略

新产品开发战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产品 开发 创新 战略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产品的供给非常丰富,旅游市场也相应变成了买方市场,旅游产品的替代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现在的旅游市场需求总体呈现出细分化、差异化、复杂化、个性化。面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中国旅游最迫切、最根本的课题就是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关键是要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一、细分市场——发现创新开发新产品

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创新开发新品,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目标市场营销中,营销者区分出构成旅游市场的各种不同群体间的差别,并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为每个目标市场开发相应产品和制定营销计划。以有效市场细分为基础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造就了旅游产品种类、旅游方式、旅游交易形式等的极大丰富,顺应了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

细分中,公司营销主管可从地理、人口、心理等方面列出影响产品市场需求和顾客购买行为的各项变数。对不同的潜在顾客进行抽样调查,并对所列出的需求变数进行评价,了解顾客的共同需求。并通过调查、分析、评估各细分市场,最终确定可进入的细分市场,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主要有:(1)结构创新。从旅游产品的结构来看,产品结构创新主要是对现有旅游产品的补充,即选择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原有产品的组合状况进行整合,加强度假、商务、会议、特种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的开发,完善产品的结构。(2)类型创新。产品类型是由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和资源的双向比较因素决定的,而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旅游观念是其形成的主观因素,产品类型直接决定了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产品类型的创新主要是对原有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开发新产品。(3)功能创新。运用最新的高科技手段多角度的开发旅游景点和休闲活动的文化内涵,对某些特殊景点和服务设施进行多功能化的综合设计;运用相应的宣传促销理念和手段改变或诱导游客,帮助旅游服务人员树立新的旅游理念,提高游客和服务人员的旅游文化档次,增强景点与游客的沟通。(4)过程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不改变产品本身的情况下,对产品生产的过程重新认识、重新设计,以更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过程对市场的适应力。(5)主题创新。就是在主体资源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旅游产品时尚周期理论的指导思想,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推出新的产品,在动态中把握并引导旅游需求,充分依托市场,引领消费时尚,这一点对于主题公园等人造景观来说尤为关键。

二、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过程创新——开发老年市场

运用细分原理,如果我们以年龄为变量,可以分儿童、青年、老年市场。传统的旅游中,往往以收入高、体能强的中青年为对象设计产品,而银发旅游则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市场。而通过旅游过程的再设计,提高对老年顾客的适应力,可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经验表明,开发老年游线路要注意:一是线路设计要合理,旅行社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特点,科学设计旅游线路。可以概括为:大众实惠游和豪华游结合,以实惠游为主;传统游和特色游结合,以特色游为主。二是要重点强调特色游。旅游已经成为当今老人的一项重要休闲方式,老年游不仅要强调休闲、观光,更要丰富老年游线路,以特色占据老年游市场,从目前市场需求看,怀旧、猎奇、寻求心灵宁静、渴望亲情、康寿养生等特色旅游活动,广受老年人的喜爱。三是出游定价要合理。6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因此老年旅游必须低价入市,在保证盈利的情况下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导游要优质服务。对于老年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服务更要趋向细致,倾注更多的情感因素,高品质的服务可以使游客成为稳定的客户,同时游客接受优质服务后产生满足感,将会以个人为中心向四周的亲朋好友辐射,这样的“口碑效应”让旅行社拥有一个潜在的顾客群体。五是食宿安排要注重老年人的习惯。住宿应尽量安排地处安静区域的宾馆,要安全、卫生、舒适,保证老年人休息好。六是安全问题要考虑。为了在旅途中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旅行社应考虑整个行程以“缓”为主,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要做严格的检测,医疗保健、旅游保险都必须到位。尤其是服务过程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有别于普通旅游团。游客报名表应当包含个人身体状况说明、紧急联系电话;将老年游团队的报价包含旅行保险及旅游救援费用;对老年游团队,旅行社应承诺派出中年导游、领队带团,以便与游客缩小年龄差距,方便言语沟通;旅游团应携带小药箱,方便事故出现时的简单救护。人数较多的老年团队,如专列等须配备随团医生。

三、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主题创新——开发红色旅游

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要求,设计各种主题产品是明智之举。红色旅游就是一种。红色旅游资源概念应该包括那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红色旅游的传统市场主要为在校学生和中老年人。用传统政治优势,突出革命纪念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是抓住这部分客源市场的关键。但红色旅游不能仅靠政治使命、红色情结作为吸引力来源,应从战争、军事文化塑造新卖点,以此扩大红色旅游市场范围。

红色旅游一个鲜明的意义就是“教育”,而大众对旅游的直观理解是“娱乐”,如何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近来国际上有一种盛行的规划理念,就是“寓教于乐”,这一词横跨了教育和娱乐两方面,在教育中实现了娱乐的体验。红色旅游从性质上说,首先是历史文化类的产品。在“大文化”的视角下,用历史场景再现的方式,达到阐释现实的目的。这是一种以现实为基础行为的理性观,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再现历史场景,用现实的、现代的方式阐释历史,用现代人的理解来升华历史人物的地位。同时,现实要立足于历史,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才是理解现实的基础。

就红色旅游的红色内涵而言,革命斗争的历史事件、人物、地点及其革命精神传统是其客观内涵,当其作为旅游产品并要求其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时,旅游产品应成为“活”的产品,要充分发掘和适当运用其内涵。一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声像技术给人以直接的真实的感观刺激,还可邀请一些事件的当事人或参与者、见证者直接现身说法,给人以历史的真实感;二是可撷取革命历史片段编成戏剧的形式,使其生动活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三是可撷取革命历史片段,让游客参与模拟其人物、事件,突出旅游者的参与性,寓教于乐。这样,使红色旅游产品顺应当代游客的心理,从而达到红色旅游的目的。

四、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功能创新——制造全新体验

“创新战略”一个很重要的提升点,就是价值创新。为游客创造全新体验,也是一种价值创新。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注重感觉和自身的参与,从感性的角度认识事物,是主体和客体相互融合,并且能够对个体产生特别影响。

旅游者花费了时间、经历,想要得到的就是体验。有了深度的体验,旅游者才会对这个地方产生深刻的印象,对旅游产品才会有深度的认识,而不是只是拍拍照片、走马观花式的经历。这是“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表现。如何实现旅游体验,体验设计是一种价值创新的方法。用设计好的环境、背景、服务、产品,把旅游者布置在其中,让他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与场景合为一体,最终使旅游者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达到“人景合一”的效果。

为了塑造最优的旅游体验,旅游产品创新与营销首先应该将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强化主题印象、淘汰消极印象,提供纪念品并重视对游客的感官刺激,这样才能使游客体验到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不断为游客事来新鲜的旅游感受,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主题的确定应该植根于本地的地脉、史脉与文脉,对应主要客源市场的需求,凸显个性、特色与新奇。要整合多种感官刺激,调动顾客的参与性。体验的方式包括感官、情感、思考、行为和氛围五种模式。

五、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设计创新——产品创新之道

我们再从采用深度营销的视角来剖析产品消费过程,从中找寻产品创新之道,一次产品的销售过程可以分为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也正是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消费者购买到的完整产品。

180度产品创新设计理念对当下的旅行社企业尤为重要,纵观目前旅行社产品的研发,很少将前期的电话咨询标准应答、宣传广告创意设计及递进投放计划作为一个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研发,至于售后层面的增值服务更是鲜有涉猎。大多旅行社认为的旅游产品研发以从消费者交费甚至以消费者登上启程的交通工具为起点,以消费者返回客源地下飞机或下火车那一刻为终点,这就是我们旅行社所认知的产品过程。其实不然,一个极具独特价值的产品,一个投入巨资推广的产品,如果忽略了前台销售人员的咨询流程控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据统计,70%的广告收益取决于咨询人员的专业程度)。如果一个备受青睐的产品,一项备受好评的服务,正逢进行售后服务跟进的最佳时机却戛然而止,这给企业品牌提升和忠诚客户培养将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呢!

六、旅游产品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1.市场调研

产品的创新,一方面要以现有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另一方面要以国内游客的共同特点为基础。这些都离不开对旅游市场的调研。市场调研可以让产品设计者更加了解旅游资源的本质和国内游客的共同特点,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而不注重市场调研而设计出来的旅游产品,往往是设计者主观臆断的产物,其产品必然不会被市场接受。

2.注重产权保护

我们一些旅游企业缺乏创新的能力,往往在某种旅游产品很受市场欢迎时,抄袭、模仿这些独特、新颖的旅游产品,最终导致新品不 “新”,独特不 “独”,打击了产品设计者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旅游协会监督的方法,监督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造良性竞争的环境。

3.高科技应用

科技产品的引入,可以满足游客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深化游客的旅游体验。特别是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创新方面,先进的设备可以创造出近似真实的体验氛围,给予游客的感官充分的刺激。

4.人才培养

旅游产品的创新需要大量有理论知识和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员。一些高学历的旅游专业人才虽然拥有大量的旅游专业知识,却缺乏旅游产品设计的实际经验;与之相对的是,大量旅游产品设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却没有专业的理论指导。所以二者需要相互学习,以当前市场的需求为基础,并且通过理论预测旅游需求的变化,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要并且有柔性的旅游产品。

5.思维扩展

在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开发人员的思维将决定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是否让消费市场接受。本文只是谈论了关于狭义的旅游产品的创新(游览产品、体验产品和旅游商品),如果在饮食方面、住宿方面和交通方面进行创新开发,使产品不仅满足基本食、住、行的需求,更能满足游客旅游消费的需求,这样的基本生活消费品也就转化为了旅游产品。

企业对于寻求创新之道的需求从来没有比现在更迫切。竞争对手会迅速地觉察到新构想,并加以仿效。没有旅游公司可以停下脚步,只有那些不断致力于创造和革新的旅游公司才有机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董红梅.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商业时代,2006,(9).

[2]孟华.旅游产品创新的切入点.泰安师专学报,2002,(2).

[3]陆可.创新之路.经济观察报,2009-10-16.

新产品开发战略范文第2篇

企业新业务计划的实质,就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它是对企业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发展方向、经营领域、经营规模与经营成果等制订具有影响企业全局和未来发展的长期性的经营政策和策略。因此,企业新业务计划的制订,应在企业环境分析和企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要高瞻远瞩、统筹全局,既敢承担风险,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属网资料dw.)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并以取得长期稳定的利益为基础。概括起来,新业务计划必须建立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结合上,即:

(=)外部环境与机会;

(=)本企业内部能力的优势与劣势;

(=)计划执行者的才能;

(=)社会对企业的需求和期望

这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企业必须对这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做出全面的客观的分析,才能制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新业务计划,否则就可能导致错误和失败。例如,在大体相同的外部社会环境条件下,美国通用电(属网资料dw.)器公司采用了全面生产各种高质量产品的战略,取得了经营上的成功;而美国西屋电器公司采用同样的战略,却遭到了失败。原因就在于通用电器公司在技术上和其它资源上拥有雄厚的实力,而西屋公司却缺乏这些内部因素上的优势。由此可见,企业新业务计划的制订,不是简单的技术方法上的问题,也不是选择一种别人已经定型的发展战略形式就能奏效的。

企业业务活动范围很广,如市场销售业务、产品研制开发业务、生产制造与外购业务、财务业务、海外发展业务、企业组织改革业务等等。企业以哪些业务为主,这是业务计划应该研究的问题。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以产品和市场作为业务计划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总体经营对策略起概括的作用。

西方企业从产品和市场的结合关系(属网资料dw.)出发,对众多的企业新业务发展战略,归结为如下几种基本类型:

=.市场渗透战略

市场渗透战略是指由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组织而产生的战略,是通过改变销售渠道,增加产品功能,降低售价,增大广告宣传费用和促销费用,力图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大销售额的企业成长战略。例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它以单一产品向市场边疆多年渗透,取得很大的经营成果。

=.市场开发战略

市场开发战略是由现有产品和新市场组合而产生的战略。它是开发现有产品的新顾客层或新的地域市场从而扩大销售量的企业成长战略。市场发展可以分为区域性发展、国内市场发展和国际市场发展等。日本松下公司曾将国内已饱和的黑白(属网资料dw.)电视机和老型号彩色电视机推向国外市场,维持其增长速度,就是市场开发战略的一例。

=.产品开发战略

产品开发战略是由开发新产品和企业现有市场组合而产生的战略,即对现有市场投放新产品或改进的产品,以图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销售额的企业成长战略。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一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因为对企业来说,市场毕竟是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产品的开发是企业可以努力做到的可控制因素。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不断推出新车型,保持其国内占有率第一位的地位就是产品开发战略的一例。

=.多角化战略

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的产品、市场或服务类型,在保持原有经营领域的同时,进入新的经营领域。使企业同时涉及多个经营领域的一种经营战略。也可以说,多角化战略是通过以新产品和新市场结合的方式,促进企业多种经营的产品,市场战略。为了达到这(属网资料dw.)个战略目标,必须要以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究和开发等为推进力,并预先积累足够的经营资源。因此,企业在实行多角化战略时,必须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的能力。一个正确的多角化战略,可以为企业带来美好的前景,如日本战后经济奇迹般的发展,得助于多角化战略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事实也说明,如果多角化战略决策不当或实施不力,不仅会导致新业务的失败,还会影响到已有的事业,殃及整个企业的前途。

=.缩小或撤退战略

新产品开发战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无形资产;战略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客户需求的快速多变,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企业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无形资产逐渐成为企业价值链的关键性支持要素,成为企业营造具有差异性的价值链、获取竞争优势、谋求企业最大价值的必要手段。企业竞争领域已从传统的资源、价格等变量转变为技术、管理、品牌价值等更切合当代要求特征的变量。企业越来越注重对技术、管理、品牌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和栽培,如海尔,无形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比例已超过60%,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无形资产价值占其资产总额的90%。中小企业普遍资金短缺,但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立足并取得较快发展,获得比大企业高的利润水平,靠的就是无形资产。因此,发展无形资产是中小企业赢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而研究中小企业无形资产战略,将从整体上加强无形资产建设,确保无形资产取得高效益,以最大限度地增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能力。

近20年来,国内理论界兴起了对无形资产和中小企业的研究。目前,学者们主要关注无形资产的概念、会计确认与计量、无形资产保护和发展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无形资产的学科体系尚未建立,无形资产战略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课题,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对无形资产的战略研究主要是结合工业产权、无形资产保护等进行的对策性研究,对无形资产的发展战略研究很少涉足,像大家普遍认同的企业无形资产,如技术、人力资源、客户关系、品牌等的战略研究主要是从企业管理活动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而很少从无形资产的角度研究它们。以上这些研究活动,主要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中小企业的实践并不具备较强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从中小企业角度,将中小企业的主要无形资产分为客户关系、技术、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服务、虚拟网络、品牌等7种,以此为研究对象,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以期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实践有所裨益。

一、中小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

关于“无形资产”,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公认一致的定义,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为,无形资产是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并预期会带来经营效益的一种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从广义方面来理解,它不仅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特许经营权、商誉、著作权、土地使用权,还包括知识、企业管理机制、管理质量、员工素质和技能、高效的供销网络、良好的社会关系等,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和经济管理要求,它由以下要素构成:(1)知识产权型要素:涉及技术相关之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版权等;(2)市场资源型要素:涉及客户与市场相关之无形资产,如客户关系、行销通路、商誉、品牌、合同、契约、银行的借贷关系、与政府的关系等;(3)人力资源型要素:涉及人力资源相关之无形资产,如有经验的员工、技术专家、管理团队、员工的忠诚度、员工的知识能力等;(4)组织管理型要素:涉及法人组织管理相关之无形资产,如学习型组织、企业家精神、良好的企业文化、组织创新能力等。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实力弱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必须要差异化,以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其无形资产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围绕其核心竞争优势形成与发展,其无形资产构成各有侧重。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我们把涉及中小企业的主要的无形资产分为7个方面:(1)客户关系型无形资产:属于市场资源型要素,涉及企业与客户、经销商、银行、政府等的关系。(2)技术创新型无形资产:属于知识产权型要素,涉及企业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等。(3)人力资源型无形资产:属于人力资本型要素,涉及企业的管理团队、技术专家、员工等的知识能力。(4)企业文化型无形资产:属于组织管理型要素,涉及企业文化、精神面貌、学习、创新氛围和能力等。(5)服务创新型无形资产:属于知识产权型和市场资源型要素,涉及企业独特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知识能力等。(6)虚拟网络型无形资产:属于市场资源型和组织管理型要素,涉及企业与网络成员的关系、网络的竞争力等。(7)品牌型无形资产:属于市场资源型要素,代表了企业综合实力,涉及品牌的经营、保护等。

二、中小企业无形资产战略

中小企业无形资产战略是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建设、保护和发展进行的全局性和长远性谋划,其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根据中小企业实际,企业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无形资产,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选择自身的无形资产战略定位:

1.客户关系型无形资产战略。客户关系型无形资产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有计划地发展高度的顾客关系,使用户成为自己的长期顾客,以共同谋求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该战略的核心是发展顾客与企业间的一种连续性交往的关系、一种长期的相互依存的互惠互利关系,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保持和吸引更多的客户,改进客户价值,大大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客户关系型无形资产战略的目标是通过发展客户关系型无形资产赢得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其资源配置重点是客户关系型无形资产的建设与保护,确立客户关系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战略围绕关系展开,以求关系各方的协调发展。

2.人力资源型无形资产战略。人力资源型无形资产战略是有计划的人力资源使用模式以及旨在使企业能够实现其目标的各种活动。该战略的目标是通过发展人力资源型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赢得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其资源配置重点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遵循人本思想,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进行战略规划,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选聘、激励、培训与开发等的战略性管理,使人力资源竞争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型无形资产战略要求将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战略性资源看待,人力资本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根据企业的发展,制定长远的人才战略规划。由于中小企业实力较弱,该战略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的人力资源建设重点,其核心是强化对本企业关键性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重点是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才能,“企业家才能”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要将企业家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关联,赋予企业家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企业家也应对自身进行不断地培训学习,促进人力资本的发展。

3.技术创新型无形资产战略。技术创新型无形资产战略指企业在开发与运用技术方面有计划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发展技术型无形资产,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该战略的目标是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技术型无形资产,赢得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其资源配置重点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确立技术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该战略要求技术创新必须面向市场,建立开放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更多地采用新技术开发与技术转让相结合的创新战略,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新技术的开发更多的是适用性的新技术开发,强调的是适应大企业不能或不愿满足的顾客需求。

4.企业文化型无形资产战略。企业文化型无形资产战略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有计划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型无形资产,以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该战略的核心是塑造积极向上的、适合企业实际的、不断创新的共同价值观。其战略目标是通过发展企业文化型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赢得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其资源配置重点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确立企业的文化力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强调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战略管理,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对职工进行人性化管理,并从管理的深层规范企业的行为,以提高企业绩效。

5.服务创新型无形资产战略。服务创新型无形资产战略是有计划地在服务体系和服务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的一系列活动,发展服务型无形资产,以促进销售,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了对产品提供有力的支持,企业必须识别顾客最重视的各项服务和其相对重要性,并通过服务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服务型无形资产战略的目标是通过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型无形资产,以赢得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其资源配置重点是服务的不断创新,确立服务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服务创新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的服务,它要求在自己现有的特色服务或在别人新颖的服务观念、方式、方法基础上进行有新意的提高。服务创新要求遵循求异思维的原则,随时了解把握顾客的需要,创造顾客想要购买的商品和提供超过顾客期望的服务,以达到顾客满意的效果。

6.虚拟网络型无形资产战略。虚拟网络型无形资产战略是企业以自己的核心业务为基础,有计划地利用虚拟方式整合外部资源,形成一个合作性竞争的关系网络,实现企业的经营功能与经营业绩的扩张,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虚拟网络型无形资产战略目标是通过发展虚拟网络型无形资产赢得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其资源配置重点是突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极具竞争优势虚拟网络的构建,确立虚拟网络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它要求强化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双赢”原则,搞好合作竞争,定期对虚拟网络评估,不断优化虚拟网络的价值链。

7.品牌经营型无形资产战略。品牌经营型无形资产战略是企业有计划地通过品牌建设,创立品牌、经营品牌,发展品牌型无形资产,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培植一个优秀的品牌需要持久的战略计划,品牌经营型无形资产战略目标就是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其首要环节是创立品牌,它要求树立品牌意识,做出正确的品牌决策,如品牌名称、品牌商标、品牌定位等的决策,以优良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为基础,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促进品牌的成长,最终成为名牌,名牌创立后更要注意保护名牌、经营名牌,使名牌的无形资产通过有形化运营,促进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

三、中小企业不同竞争战略下的无形资产战略重点

根据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中小企业应采取目标集聚的基本战略,中小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就不能盲目地追求“做大”,而应选择“做精做专做强”,一般说来,有5种战略可供中小企业选择:专精一点战略、依附协作战略、联合竞争战略、特色经营战略、市场补缺战略。企业选择的竞争战略不同,则相应的无形资产战略选择就不同。

1.与“专精一点战略”对应的无形资产战略重点。执行专精一点战略的企业一般规模小、资源有限,不得不集中有限的资源在发挥自身特长的细分市场里进行专业化经营,并在该细分市场获得低成本的歧异化优势,这种战略往往过分依赖于某种产品或技术,一旦市场变化,需求下降就会给企业的生存带来威胁,因此,与这种战略配套的无形资产战略应能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又要弥补企业的劣势,使企业避开威胁或减轻威胁的影响。根据以上原则,企业可以技术创新型、客户关系型无形资产战略为主导,以服务创新型、人力资源型、企业文化型、虚拟网络型无形资产战略为支撑,加强无形资产建设,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或技术上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保持稳定发展。

2.与“依附协作战略”对应的无形资产战略重点。执行依附协作战略的企业一般力量单薄、产品单一,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是大企业整个生产经营体系中的一个专业化组成部分。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风险小,跟随大企业发展,大树底下好乘凉,但过于依赖大企业,一旦背靠的这棵大树身有不测或关系中断,企业就面临生存危机,因此,与这种战略配套的无形资产战略应能加强依附互补的关系使企业得到稳定发展,同时也要能提高企业的自主能力以减轻威胁的影响。根据以上原则,企业可以客户关系型、技术创新型无形资产战略为主导,以服务创新型、企业文化型无形资产战略为支撑,强化双方的依附协作关系,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保持稳定发展。

3.与“联合竞争战略”对应的无形资产战略重点。执行联合竞争战略的企业一般资金缺乏,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单个企业实力较弱,但通过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后,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并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这种战略要求联合体内企业优势互补、专业化分工协作、协调一致,最好能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样联合才有强大的竞争力,因此,与这种战略配套的无形资产战略应能加强联合体的竞争优势,使各企业共同稳定发展。根据以上原则,企业可以客户关系型、虚拟网络型、品牌经营型无形资产战略为主导,以技术创新型、服务创新型、企业文化型、人力资源型无形资产战略为支撑,加强无形资产建设,强化联合体内各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突出联合体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规模化优势,从而使各企业保持稳定发展。

新产品开发战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 技术创新战略 战略类型 战略分析方法

一、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职能的提升

“战略”一词与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时间并不长,最初出现在西方经营名著《经理的职能》(巴纳德著)一书中,而“企业战略”的广泛应用是在1965年(美)经济学家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论》一书问世后。企业战略是指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企业以超越对手,发展自己为目的,以争夺顾客,争夺市场为主要内容,所展开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根据它实施的范围、层次分为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高层战略注重做正确的事来改进效能,底层战略注重正确地做事来改进效率。完整的企业战略过程包括战略的分析制定、组织实施和协调控制。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就是高科技企业为达到一个长远的,全局的技术创新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和政策,是对某种创新趋势进行控制的行动准则,属于总体战略下的职能战略。但由于技术创新在当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际上从战略职能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战略已突破了底层次战略的“正确地做事”的界定,要求具有帮助企业“做正确的事”的作用。

当代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职能主要包括:(1)高科技企业通过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本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技术创新的目标,使企业有充分的准备面对变化迅速的技术发展趋势,而不被一时得失所迷惑。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采用应变战略,不至于忙乱和束手无策。

(2)高科技企业有了技术创新战略,就有了技术创新发展的总纲,为各种中、短期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长期的、统一的主题和指南。这有助于企业尽量捕捉机会,以一贯的战略敏锐感发现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等。

(3)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能使高科技企业最合理地利用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达到较佳的协调和综合效果,即所谓的“1+1>2”。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资金密集性的活动,通过分析外部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目标、战略模式,制定科学的实施过程,做到物尽其用的资源配置,这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是意义重大的。

(4)技术创新战略的存在能统一职工思想,增强凝聚力,通过职工不同程度地参与战略的酝酿、决策和实施,有助于形成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行为,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

(5)历史地看,技术创新一经出现就会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那些未获得潜在的超常利润的企业便会渴望分享其利,从而形成巨大的模仿高潮。众多的模仿使有限的率先创新大面积地扩散,由技术扩散引起的投资高潮亦会导致投资过剩形成经济停滞。只有再开展新一轮的技术创新,经济才会有全面的复苏和繁荣。这样反复,经济出现了周期,其中技术创新是主要因素之一,企业通过制定战略,可把握技术创新中的趋势,顺应其发展,不但可以生存,还可以获得超常利润,发展壮大。

(6)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投机性风险,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来自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全信息,而战略具有联系内部与外部的特点,其制定过程是个开放式的信息接受、反映、决策、反馈、再决策的循环改进过程,它能够减少这种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目标的重新划分

当前高科技产品开发的方向是多功能化及高能化、微型化及大型化、智能化及简单化、多样化及个性化。顺应这种潮流,高科技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技术创新使命,即以技术创新活动为手段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使企业长期持续生存和发展下去。

而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则是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使命的进一步具体、明确的解释,其构成了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内容,反映了高科技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技术创新活动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它既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以往对技术创新战略目标的描述是总体战略目标下的子目标,没有单独的使命。例如,为达到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则技术创新贡献率应达到某种程度。这里,考虑到技术创新战略层次和职能的变化,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期望结果加以总结,无非有两种:一是经济效益的攀升,二是长期获取经济效益的能力即核心技术能力的提高。进而,我们将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目标分为两类,包括经济目标和技术目标。经济目标具体包括:市场份额、产品质量与效益的提升。技术目标具体包括:对现有产品生产方法的根本改进、对现有产品的渐进创新、采用别人开发的技术、对率先创新者的模仿。从依存关系来看,经济目标是核心,技术目标的制定是为了实现经济目标,技术目标的不断实现确保了经济目标实现的持久性,经济目标的实现为下一步技术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类型的重新划分

直到目前为止,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按照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他将技术创新战略分为;1、成本领先战略。2、技术领先战略。3、歧聚战略。从具体应用来看,英国学者弗里曼将技术创新战略按创新时机和创新程度分为:1、进攻型战略2、防御型战略3、模仿型战略。英国的教科书中根据安索夫对经营战略的分类将技术创新战略分为:1、市场领先战略。2、追随者领先战略。3、应用工程战略。4、模仿战略。然而,现有这些分类没有区分开高科技企业对技术目标和市场目标的不同追求。因此,如果对现有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类型按照两种不同的战略目标划分,则有:一是追求技术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二是追求经济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包括:

1、领先战略。该战略是要求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做到始终“领先”,总是要得到第一笔丰厚的超额利润,或者在长期内形成知识产权的垄断获取利益。它需要企业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力量,只有那些“航母级”高科技企业更加钟情于此战略。

2、追随战略。该战略的目标是企业不抢先研究和开发新产品,而是当市场上出现成功的新产品时,立即对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进行仿造或加以改进,并迅速占领市场。该战略的优点是:避免了应用研究及可能进行的基础研究所需要的大量投资;克服了新产品在其最初形态时所可能带有的缺陷。高科技企业选择这种战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高水平的技术情报专家,高效率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极富有弹性的研究开发组织等。当然,该战略也有缺点,那就是企业受新产品技术专利保护的影响和市场开拓的有限性制约。

3、模仿战略。当企业缺乏技术专家、缺少实验设备以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时,企业宜于采用此战略方法。但选用该战略时,企业应具有良好的信息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掌握其它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开发动向和成果,使企业具备进入市场竞争的能力。该战略的缺点是由于模仿,有可能利润较少,同时企业技术水平将永远落在技术输出企业的后面。

4、引进先进技术的拿来主义战略。这种战略虽然是低档次的战略,但对于缺少技术、资金的企业不失是一条捷径,其关键在于及时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的转化。

5、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由掌握现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技术到对产品的改进,这种转化的核心在于培育技术创新能力,该能力来源于吸收先进技术,消化理解后的再认识,对外在技术由使用到内化的过程中。战后的日本许多企业依此成功,如被称为“创新之神”的索尼,其实质就是对当时先进产品学习后的二次创新。

经济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包括:

1、“集中一点” 战略。该战略大多为中小型规模的高科技企业使用,由于其资源有限,往往无法经营多品种的产品以分散风险,所以最好集中兵力,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的经营。采用这种战略往往过分依赖于某种产品或技术适用的特定细分市场,一旦市场变化、需求下降,就会给企业的生存带来威胁。因此,为了尽量减少风险,采用这种战略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界定好的细小目标市场上站稳、站牢。

2、特色经营战略。该战略侧重于树立歧异性,包括产品本身差别化和营销战略理念的特色定位。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变化,对个性追求的增强,高科技产品为每个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服务的理念已逐步被认同。特色经营战略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价格敏感性的下降使企业得以避开激烈的价格竞争,从而能够比较长远地树立起优势地位,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3、联盟战略。选择该战略的高科技企业通过与其它企业合作,获取互补优势,利用合作伙伴的分销渠道,较易地将产品扩展至合作伙伴的市场。它分为高科技大型企业之间的“强强联盟战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强弱协作战略”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弱弱联合竞争战略”。 尤为重要的是:传统产业与大量代表新兴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的结合,创造新的营销渠道,如网上购物交易,网上咨询、市场调查等业务的展开,这在客观上增强了传统企业对高科技企业的依赖性,为高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切入战略。该战略注重于填补市场空白点,可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品牌的知名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提升。这是根据部分的高科技企业机动灵活、市场适应性较强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切入点的特征为:(1)、产品寿命周期较短,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加以生产,传统企业反映跟不上技术变化的产品领域。(2)、由于许多高科技产品个性化需求很强,属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产品,一般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而不愿插足这样的领域。(3)、技术和市场风险较大,但市场前景明朗的领域。

四、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分析方法的评析

战略选择是建立在透彻的战略分析基础之上的。如果从战略发展史上考察,自从战略管理理念被提出以来,主要有两种分析方法:一是传统的“以环境分析为基础”的战略分析方法,它源于波特的市场引力理论和“五力量模型”,即产生利润的主要可能性均来自市场、取胜的关键在于确定有吸引力的竞争领域。而决定行业潜在盈利的在于五种力量——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面临的障碍、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潜在产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以该理论思想为基础,扩展至政治、经济、社会、行业,形成我们经常在教科书中看到的宏观环境分析、中观环境分析和微观环境分析。二是1990年,由Hamel和Prahalad提出的“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他们认为“一个组织是由相对独立的资源、能力、竞争力组成的,这些要素是该组织战略选择的依据,即战略分析的出发点。”由于上述资源的相对独立性,其它企业的学习成本提高,因而拥有这些要素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当这些要素组合具备工作能力后,竞争优势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势能转化为动能”。这种能力是企业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资本,它是一种融于企业文化中的员工所掌握的技能和创造力,它具有区别于一般能力的特征:1、核心能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即核心能力应提高企业的效率,可以帮助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2、核心能力应当是异质。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的差异。3、核心能力应当是难以仿制的。4、核心能力应当是很难被替代的,不存在替代品的威胁或威胁很小。5、核心能力是局部优势。它只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或产品过程的某一、两个环节或方面存在,即企业并不是在每一个环节都优于竞争对手,因为这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做到。这种方法在现代尤为流行。

“以环境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实际运用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在90年代初发展至顶峰。这段时期正是战后西方发展的“大和平时期”,世界市场以卖方市场为主、需求旺盛,企业在成立和投资时,注重研究所投产业和细分市场的定位,以期获得超额利润。此时的企业定位作用胜过对资源的利用,而且企业所处的环境是相对静态的,即产品生命周期较长、技术创新的作用是局部的。但是随着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以来的技术革命和90年代的金融危机等等,环境变化日益难以把握,技术创新的力量往往导致环境的彻底变化。相对静态的环境分析产生的战略落后于发展,而试图动态化进行环境分析又因其磅礴而难以描述。今天的科技使人们难以想象明天的“景色”。这样,原有的外部环境分析无法使企业技术创新准确定位,而相对既定的企业内部资源似乎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战略导向。这种叫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成为当代许多企业成功的经验,如SONY的精密制造技术、CANON的光学元件技术等。这样,高科技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不失为技术创新战略发展的方向。

从当前来看,核心竞争力分析成为战略分析的主流,相比之下的环境分析似乎不再重要。但,核心竞争力分析也只是作为企业家战略分析的突破口、着手点,而非万能的。我们知道,战略的作用就在于长期规划、在于与对手竞争中获得持续优势。如果离开环境谈战略,就如同一个人在闭门造车,推不出去;即使推出去了,也是个落伍的低级品,这样就恰恰失去了战略的意义。

故此,综合运用两种主要理论进行分析才是最佳的选择,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扬长补短,既有环境分析来了解客观变化,又有核心能力或专攻技能的分析做到主观上心中有数。这样制定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方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主要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 华夏出版社 1997年版

新产品开发战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计思维 设计战略 单一产品企业 多元化产品企业

0 前言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战略系统并加以管理。企业设计战略是企业从自身经营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经营理念而制定出的面向市场的商业策略。企业制定战略的目的就是建立一种竞争优势,即以最有效的方式努力提高企业相对优于竞争对手的实力。设计战略的提出与架构以基本的设计思维为前提,围绕企业的经营理念而展开,因此架构的设计战略是否具有市场竞争性和前瞻性,取决于企业层面的设计思维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新视野。基于整合设计思维的设计战略架构方法打破传统多元化产品企业设计战略架构模式,依据对市场发展趋势的理性预估,结合单一产品企业的经营理念而开展,旨在帮助单一产品企业重新调整并建构真正面向未来市场的设计战略系统,以应对多元化产品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挑战,保障单一产品企业在未来市场中不会被轻易淘汰出局。

1 整合设计思维方法的提炼与形成

思维是人类高级智慧形成的源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传统思维方法有: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等方法。而整合设计思维则是根据以上思维方法的分析与归纳形成。

1.1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Associate Thinking)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主要思维形式包括幻想、空想、玄想。其中,幻想,尤其是科学幻想,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联想思维的类型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类型。例如接近联想就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时候就自发的联想到学校的生活等。

联想思维则帮助我们洞察当前企业在市场中的反应能力,根据企业现有能力推测预估企业当前的设计战略系统在未来市场中是否可行,是否重新调整并制定全新的设计战略系统来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

1.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就某一问题出发,最终得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越多越好,如图(1)所示。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具有核心性、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而基础性中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很多是与发散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发散思维有着独特性与变通性的特点。在斯滕伯格“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中,也很清晰的阐述了发散思维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

发散思维让我们的思维变的更加流畅和独特,同时其变通性的强大优势特点为我们充分分析企业设计战略提供理论依据。让我们从企业的不同角度和所处的环境去多维思考企业市场在那里,未来市场又是什么。

1.3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集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收敛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与发散思维不同,发散思维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想的办法、途径越多越好,总是追求还有没有更多的办法。而收敛思维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众多的现象、线索、信息中,向着问题一个方向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或发散思维中针对问题的最好办法去得出最好的结论和最好的解决办法。例如电磁炉的设计,就是将“热”作为一个点来进行思维,列出各种各样的热的方法,有“炒”、“闷”、“煮”、“榨”、“蒸”等等,然后进行收敛思维,进行分析与综合,最终设计出了电磁炉,如图(1)所示。

收敛思维让我们将思维的范围锁定在了企业与市场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尽最大的优势通过分析市场的走向制定面向未来市场的设计战略,收敛思维为我们如何思维并架构全新的企业设计战略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1.4整合设计思维

整合设计思维根据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分析归纳而形成。联想思维帮助我们分析企业现有设计战略是否能够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若应对不了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发散思维帮助我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思维方法去为企业制定适合未来市场的设计战略系统;收敛思维则帮助我们在制定面向未来市场的设计战略系统的过程中进行数据分析与细节梳理,最终帮助我们建立一套健全且相对成熟的战略系统以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

由于多元化产品企业无论在现存市场还是未来市场,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绝对的优势来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而单一产品企业受经验技术、资金支持、资源整合等的影响,无法同多元化产品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形成横向和纵向上的竞争格局。因此整合设计思维模式在单一产品企业未来设计战略系统中的应用显的特别重要。整合设计思维要求单一产品企业应该在现有技术、经验等的基础上,着重从市场趋向、产品方向两个角度,通过对竞争环境、市场营销、产品研发、品牌巩固、创新体制等的考良,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与优势,去制定面向未来市场的产品设计战略系统。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就是整合设计思维下设计战略系统的经典产物。苹果公司在过去依据对市场趋向的精准把握,着重从产品设计发展方向上进行突破,在iPhone的创新设计中运用整合设计思维将所有不同领域的功能巧妙的整合到一起,使之具有生命次序和优秀的人机互动沟通能力。例如,iPhone中数字书城则是来自于现实中的图书馆;iPhone的高清摄象,来自于照相机;iPhone的face to face来自于互联网中的视频通话;iPhone的影音播放来自于MP3和MP4以及互联网中的在线播放等。iPhone的成功就是将不同领域的核心功能巧妙的整合到了一起,将这些功能串联化,形成了优秀的人机互动体系。

2 设计战略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

任何企业的运行都是围绕企业的战略系统而展开,而企业的设计战略系统在整个企业的运行中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了体现了企业执行力的水平。

2.1设计战略

战略系统的运行通过战略管理来实现,战略管理是企业日益重视的管理方式,它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捕捉机遇、抵御风险,实现企业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以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战略管理包括三个部分:设计战略、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设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加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战略的导入和制定,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始终保持强劲的市场覆盖力。

2.2设计战略在企业中的位置

企业的战略管理共包含三部分,分别是:设计战略、战略评估和战略实施。设计战略是战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它为企业经营指明方向,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主线,也是战略评估和战略实施的基础。设计战略主要依据市场发展趋向和产品发展方向来展开制定,设计战略不同于经营计划,不是明年后年做什么,而是想到明天会怎么样,决定今天该如何做。因此设计战略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位置显而易见,设计战略制定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企业在未来方向上是进还是退。

2.3多元化产品企业制定设计战略的优势

多元化产品企业即拥有丰富产品类别与产品方向,在市场中呈现多维推进或者合作推进并具有强烈竞争优势的综合类产品企业。多元化产品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产品资源和多维的产品营销模式,因此在应对未来市场变化中,多元化产品企业在制定未来设计战略时比单一产品企业更加从容。例如海尔集团,是我国第一白色家电品牌(世界500强企业),它在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中,其灵活丰富的产品资源结合成熟的战略管理系统,可以互相合作与整合形成多维推进或者合作推进的竞争优势,而单一产品企业则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因此改变效仿多元化产品企业设计战略系统架构思维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战略系统架构思维模式显的尤为重要。

3 整合设计思维下的单一产品企业设计战略系统架构

将大量要素设定优先排序,毅然舍弃多余内容,逐步将焦点凝聚于重要的关键,细细琢磨。这意味着整合设计思维要求单一产品企业在现有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去除不具备的多元化产品企业优势,重点分析当前市场中产品的不足与缺陷,提前推断并归纳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向,通过多维发散的思维方法,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与优势,集中分析并重新思考面向未来的产品设计发展方向与市场定位,真正从企业自身的经营角度和经营理念制定适合自己的设计战略系统来加以管理和执行,以应对多元化产品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挑战与竞争。

因此要架构适合单一产品企业的设计战略系统,就要根据整合设计思维首先对未来市场趋向进行分析与总结,进而结合市场发展趋向运用整合设计思维制定出适合企业的产品设计发展方向与产品定位,依次推进单一产品企业逐渐形成具有生命秩序的企业设计战略系统,如图(2)所示。

3.1整合设计思维下的未来市场发展趋向分析

整合设计思维依据传统思维方法中的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提炼而形成,因此它与联想思维有着共同的功能属性,联想思维将在整合设计思维的引导下为未来市场发展趋向分析提供理论依据。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与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消费者对使用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挑剔,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要求产品不仅要满足功能上的使用需求,还要更加关注消费者心理的诉求。从过去单一功能性产品到现在情感化产品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符合人机工学且具有优秀交互行为的产品在近年来备受青睐。例如苹果公司的产品就是充分分析了市场发展趋向,结合消费者的诉求而产生的,它是苹果设计战略系统下的产物,它满足了当代消费者对市场的追求和推动。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更高层次的追求与期望,现存市场也必将成为过去,新兴市场也必将产生。SAMSUNG只所以能够在今日的阳光大道上狂奔,关键就在于数年以前便敏锐洞察到了消费电子行业的消费趋势及该行业中品牌所蕴涵的巨大价值。

因此对于未来市场发展趋向的把握对于建构企业设计战略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合设计思维通过联想思维的功能属性,依据过去与现存市场产品的发展路线,结合消费者的生理与心理诉求,分析判断未来市场将会是全球智能化市场,人与产品的互动性将更加增强,同时以人为中心不同产品间的互动也将会出现,这将会打破一人多物的交互关系,形成一人一系统的新型交互关系,如图(3)所示。3.2整合设计思维下的产品设计发展方向归纳。

通过对整合设计思维下的未来市场发展趋向分析,认为全球智能化将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因此基于未来市场的产品设计发展方向将在整合设计思维的引导下,结合联想思维,充分发挥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功能属性,综合分析并重新确立单一产品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产品设计发展方向,为企业建构面向未来市场的设计战略系统提供数据分析与理论依据。智能化市场要求企业打破传统的产品研发思维,改变传统研发路线,去设计适合于智能化市场的全新型产品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智能化时代的典型特点就是要求产品以用户为中心,使用户使用的一整套产品形成系统,相互之间可以沟通和互动,形成一人一系统的新型模式。例如可以用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来控制用户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等,如图(4)所示。多元化产品企业因为有着丰富的产品资源和多维市场拓展模式,在构建面向智能化市场的设计战略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单一产品企业无论从技术还是研发成本上来说,都无法形成一整套的产品系统来满足用户。因此重新思考并建立面向未来市场的设计战略系统成为单一产品企业迫在眉睫的首要课题。

整合设计思维要求单一产品企业明确自身的经营目标,在产品设计发展方向上寻找不同领域的企业合作并达成共识,形成企业与企业合作的机制,来共同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智能产品系统来应对多元化产品企业在市场中的挑战。这种基于未来市场发展趋向分析下的产品设计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

(1)它可以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将各领域企业的核心技术凝聚到一起来共同开发一套智能型产品,且可继续保持自己的品牌发展和优势,不用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便可同多元化企业对抗。

(2)由于这种企业联合开发的成套产品系统使用统一的内部智能芯片,因此用户要购买其中一个产品,就必须购买其他合作企业的其他产品,来让整套产品系统形成智能互动与沟通。因此在营销战略角度上来说,这套联合开发的产品,只要其中一个产品市场反应优秀,而其他产品的营销率也随之上升。

(3)这种联合开发的整套产品系统要求合作的企业必须在自己的技术领域范围内做到最优秀,才能保证整套产品系统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才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才能降低在市场中承受的巨大风险。这种合作机制因此延伸成为了监督机制和淘汰机制,使得企业群中的各个企业互相监督并尽最大努力在自己的领域不断进取,否则便会被联合企业群淘汰出局。

基于这种机制下的新型设计战略还能给用户带来更高的产品体验和产品品质,使市场迎来全新的竞争秩序,如图(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