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英人才培养方案

精英人才培养方案

精英人才培养方案

精英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养方案 岗位需求 学习能力

通常高等院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其主要职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院校不仅要培养一批具有一流基础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水平的科学家、研究员和开发工程师,而且更需要培养出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与工艺管理技术的应用型人、复合型人才。北京城市学院培养的学生定位在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应用就必须要立足社会需要、立足于相关企业的实际需要。

一、以往培养方案的问题

(一)不结合实际,泛泛而谈

金融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满足现实的金融行业岗位需求。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金融行业进一步的发展,但是金融行业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金融行业人才培养问题,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有高层次的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但试图建立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显然不太符合现实,尤其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结合现实的岗位需求。而在以往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很少结合实际需求,闭门造车现象较多,再就是直接将其他高校的培养方案拿来,略加修改,结果既不符合学校的培养特色,也不符合对应就业岗位的需求。

(二)缺乏动态跟踪变化,调整缓慢

北京城城市学院培养的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北京地区的金融机构。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尤其是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但各家银行因为特色不同,对我校的学生的需求和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不断推陈出新,各银行等金融企业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们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要求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有必要定期进行跟踪,然后动态的对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以期满足其需要。以往的培养方案,一旦制定,调整空间不大,而且连续几年的培养方案的变化不大,缺乏动态调整机制。

(三)缺乏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

以往的培养方案在能力培养上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实践和课堂。实践主要是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等方面,课堂教学主要是面授,总体的教学时间安排上在这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在所有的这些设计上,效果的好坏来源于学生和老师的交点,但在课堂和简单的实习实训中所能掌握的能力和知识是相当有限的,唯有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大课堂中不断的吸收新的能量来提升自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岗位需求调查的结果分析

通过对北京市部分银行、证券公司、其他金融机构以及部分单位的财务岗位的调研和访谈,同时对最近两年已经毕业的金融本科学生进行了跟踪反馈,主要有以下结论:

(一)普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认可,尤其是动手能力

大多数被调查单位认为目前金融专业本科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工作和实践经验和毕业生期望值过高;沟通能力、工作态度也较受关注。但由于北京城市学院培养的学生目标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能力上培养上一直是个重要特点,进入工作岗位能够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在期望值上,相对其他院校的学生相对比较低,能够有比较好的工作态度。因此进入工作岗位都能得到单位的认可。

(二)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中间层次人才缺失

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呈现出高端人才需求旺盛,但高端人才的培养学校也比较多,而在就业方面上又不愿意屈就,竞争压力很大。低端人才需求也很多,呈现出就业门槛越低,竞争越激烈。而高层次的人才不愿意屈就同时低端人才又不够条件,进而导致中间层次的人才相对缺失。

(三)应夯实基础,宽泛的知识背景

学校的责任就是把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学校不应该为学生指定未来。关于课程学习,可以分为基础课程和提升课程。基础课程就是常规的基础知识学习课程。提升课程,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采取不限标准与框架、案例式的、互动讨论的模式。在用人单位的调研过程中,普遍认为北京城市学院的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上,存在广度和深度的一定程度的不足,有时候工作变动和业务变化需要较长时间去适应。

(四)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学习能力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各种业务和产品不断推出,在岗位需求上要求员工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习能力方面。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的可能业务都学会掌握,而且一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作过程的实际操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企业在选择员工的时候可能更偏重选择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这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推出了新的方向,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拔部分学生进行知识层面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强化专业实践能力、有意识培养一定学习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新的要求。

(五)其他方面要求

与专家研讨,来自银行和证券公司等行业专家,分别从自身行业的需求出发,结合以往在该单位工作的毕业生的表现情况,在其他方面有以下要求: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基本素质、能力和仪态仪表;计算机软件、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日常的应用文的写作也很重要;可以增加在企业正式状态的实习实训,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财务方面的知识应当强化,适当减少英语的学习时间。以上均为培养方案的改进提出了很好的方向。

三、培养方案的三维模型构建

通过对以往培养方案和岗位需求的调研分析,提出了构建新的培养方案的三维模型,主要从借力、筑场和构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图2)

借力主要是实习实训实践方面,必须要借外来的企业单位的资源。利用企业单位的实习机会,让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其他相关能力,比如沟通能力等;实训主要是在学校进行,把校外的有行业经验的专家请进来对学生进行讲授。这个方面的培养是有一定的成效的。无论是企业单位的反馈的结果还是学生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北京城市学院的学生到岗位后上手快,因此这个方面的培养需要强化,系统化改善,保持在就业过程中的优势。

筑场主要是筑学习场,一直以来北京城市学院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课时分配上侧重于实践类课程的设计。一方面总体课时有限,另一方面为就业考虑。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上,为了突出特色,很多课程进行调整,导致的结果是银行方向的学生证券类的课程较少,证券方向的学生学习银行类的课程就少。但从企业单位调研反馈的结果可以看出,普遍要求厚基础,宽泛的知识面。尤其调研专家提到不要给学生设定未来,其实学生将来工作到底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不清楚,因此要设一个较为宽泛的知识体系结构。

构势主要是在保证实践教学和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和引导。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金融本科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想多学习知识,提高自身水平的一部分学生,通过选拔的方式,选出来进行知识层面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强化专业实践能力、有意识培养一定学习创新能力。

四、三维培养方案的实践设计

全面提升学生的层次水平较难,但部分提升是可行的。可以通过在整个年级5个专业方向上选拔30人,组建精英班。金融精英班以专业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相结合为原则设置培养方案。重点从素质、知识和能力三方面阐述精英班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岗位要求,并结合三维模型进行课程设计安排。

“金融精英班”的培养特色可以概括为“文凭+证书+能力”培养模式的职业化,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和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择优选拔、小班管理

精英班拟于大二第一学期组班,生源从经管学部大二金融本科生中公开选拔,选拔标准由校内外专家共同制定,要求入选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基本素养,并通过学校组织的笔试和面试测评。精英班实行小班管理,规模在30人左右,保证教学质量优质高效。

(二)导师制培养、师资雄厚

精英班为独立行政班,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导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注重个性化的培养。学生既可以享受全程式的一对一的导师辅导,还可以利用导师组的平台,与更多的导师交流学习。精英班主干专业课由校内骨干教师与校外管理经验丰富的银行、证券业内人士授课,学生将更多地获得与银行高管、证券投资专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三)按行业需求设置课程,授课方式灵活

精英班课程根据行业需求设置调整,突出实用原则,由用人单位提出要求和建议,学校教务进行统筹安排。课程设置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时间和内容上保证学生在毕业前掌握用人单位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通过相关课程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课程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小班上课的管理优势,通过课堂讲授、短期培训、讲座、研讨会、实地参观、实习实训等形式实现培养目标。

(四)精英班的学制、学位

精英班学制两年。因为授课的需要,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行政班,虽然改变每个学生的原有方向名称,但并不改变原有专业名称和获得学位名称。

通过选拔部分学生,组建精英班,使其显示出来,进而给其他同学带来一定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有利于整体学习氛围的进一步改善。构建培养方案的三维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有条件的提高北京城市学院金融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层次,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逐步提升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刘艳梅.我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考试周刊[J],2011,(30).

[2]董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山东英才学院学报[J].2010,(03).

[3]李伟,钟昆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4]方玉娉,陈秀梅.我国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中国电力教育[J].2010,(6).

[5]牟晓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创新研究.经济教育[J].2011,(5).

[6]杨玉浩,林楠.基于培养方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山西财经大学学报[J].2011,(5).

[7]陈文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J].2011,(1).

精英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经院校 外语 创新人才 培养方案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来实现,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社会要求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仅对本学科和专业领域有所造诣,而且对其他相关领域也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高等学校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仅仅局限于狭隘的专业领域,还要不断地拓宽学科范围和教学内涵。本文探讨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特点及实施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应具备的条件。通过合理定位,突出个性,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依托财经院校自身的学科性质、师资条件,可以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又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为深入研究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以浙江财经学院2006级英语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为蓝本进行分析研究。

一、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1. 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明确地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培养目标的表述为“本专业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活动、教学、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单一外语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基本相同,从培养目标看,它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翻译、商务活动、教学、管理工作。这四种工作涉及到翻译、经贸、教育和管理专业方向。但是,在培养方案中,英语专业的专业方向只有经贸英语和翻译。所以,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与实际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一定的差距,没能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换言之,从学校知名度、教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和教学质量看,近几年在财经类院校开办的外语专业都无法同办学历史悠久的专业外语院校相媲美。为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创业能力,也为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未来的发展,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有必要办出特色。特色不仅仅是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的生存战略,更是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的发展战略。

3. 从人才培养方案看,教学结构由平台+模块组成。其中平台包括公共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模块包括公共教学模块、学科教学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学科教学模块包括学科基础课和关联学科支持课两部分,分限定性选修模块和自主选修模块,共15学分。限定性选修模块具体包括英语语言文学模块、实用英语模块、法学模块、经济学模块和管理学模块组成。学生必须在每一个模块中选取2个以上(含2个)学分。限定性选修模块涉及四个学科:英语、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每个学科有3―7门课程,共26门课程。学科教学模块暴露出的问题是课程设置覆盖学科过于宽泛,不能体现出特定的专业方向特色,系统性不强。对学生而言,这一课程设置和相关规定意味着他们在限定性选修模块中所选课程跨越四个学科,为了取得学分,无论是否感兴趣这些课程,他们都必须在其中选修7―8门课,即在英语、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五个模块中各选修1―2门课程。由于受到学分、时间限制和学科教学模块涉及学科过于分散的影响,学生很难达到对经、管、法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平台+模块的教学结构没能充分发挥效应。而且,这一课程设置和对学生的相关规定也没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它严格地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

1. 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应以财经类院校的定位为标准,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需明确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丰富全面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外语优势突出,专业基础扎实,经贸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3. 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人才方案需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穿培养方案始终。通过加大学生实习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中,本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原则,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实践教育,统筹计划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军训、社会调查、竞赛、毕业设计、科学研究等各项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1. 特色就是优势。财经类院校教育资源丰富,在中国高等财经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依托财经院校自身的学科性质、师资条件和设施基础,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根据财经院校本身的特点,灵活设置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的专业方向,立足于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外语与其他专业互相渗透的途径,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度。可设置辅修、第二专业或第二学位等灵活多样的培养形式,针对学生的需求开设经、管、法专业方面的课程,促进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与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表明复合型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裨益,利于他们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 教育教学体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重视课程的设置和改革。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灵活设计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现学科交叉,赋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学生的选择可促进专业调整与优化。设置合理、实施有效、符合时展需要的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

3. 自我教育思想是人类现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我教育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应该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性的目标。大学教育应当提倡自主教育,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安排灵活多样的自主学习内容、进程,时间和过程,学生可获得一定的自主教育学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今后发展至关重要。

4. 促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动。第一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部分,两者相互作用,构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活动应该涵盖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活动,开发学生个性的创新性活动和体现财经类院校专业优势的特色性活动。它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教学内容,是使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教育形式。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围绕外语学科及相关学科开展活动,共同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四、实施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必备条件

1. 确立现代教育理念。高校教学管理者所持的教育观、人才观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高等院校才能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强化服务意识。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严重阻碍人才的培养。确立新的人才观就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 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要有制度和机制作保障,没有制度建设,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难以落实。为确保财经类院校外语本科专业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学校要以制度促落实,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管理规定》、《课程教学大纲管理规定》、《自主教育学分认定办法规定》、《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规定》、《学有专长学生管理的若干规定》等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保证培养方案的执行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创新型复合人才教学管理,发展他们的个性。

3. 培养一支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队伍是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型教师应具备崭新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独特的个性品质和灵活的教学艺术。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学队伍还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如有的教师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活动缺乏活力。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切实提高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校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核心任务,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蒋红珊)。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它表现为以“学生为本”,以达到师生互动、互信、交融的境界和目标。师生合作不仅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和教师教学过程中,而且也表现在师生情感互动过程中。其本质是对学生的尊重――把学生看作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目的。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中能够及时为学生学习、课程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指导与帮助,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5. 创新教育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深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是摒弃束缚学生发展规章,扩大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和自,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提供条件。教学模式是指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营造环境的方法体系。它是教者对施教内容及方法的选择与安排,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课程计划与教学系统设计(张安富)。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下的传统(课堂)英语教学模式、分级英语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和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王莉梅)。教学模式受制于学习目的、内容。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要求我们转变思路,将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坚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中心,构建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宗旨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蒋红珊.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1).

精英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它结合了英语语言和商务两个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商务英语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使得社会对商务人才,尤其是对英语能力强的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真正培养出既懂得商务又精通英语的人才,就需要对现有的商务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创新教学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重视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二、商务英语学生的现状

调查显示,当前许多商务英语专业都是设在了外语系,大部分学生是按照英语课程的设置来学习的,主要强调英语词汇、语法的学习和英语等级的考试,学生对商务交际活动认识粗浅,实际商务操作能力较差。在教学中,还发现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也不平衡,学生比较擅长商务听力与商务阅读方面,而在商务交际和商务写作方面缺乏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此外,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懂得经贸方面的专业知识,如经济学、营销学、国际贸易实务等,不会用英语去从事商务活动,不侧重交际,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的学生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岗位具体要求不同,语言能力远不能胜任行业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要求,与客户的沟通协调能力不足,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

三、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1.以交际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目前,随着我国对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需要大量的商务英语学生,虽然说用人单位要求商务英语学生具有较宽的外贸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但前提是要有较强的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即应用文写作及口头交际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把词汇、语法作为基础训练,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上下大工夫,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这样在就业上才具有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2.文化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学生只具有交际能力还不够,在交际中还要懂得如何用英语进行准确无误的交流,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就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文化教学一直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教学内外,通过各种途径,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知识,在商务礼仪、外贸谈判中注重各国的文化差异,了解文化禁忌,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从而有效地促成国际间的商务交往。

3.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线索,通过各种媒体资源设置商务交际场景,如商务接待、商务会议、商务谈判等,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创新、互动,根据商务英语中语言和交际的特点,将语言学习和商务专业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商务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把案例以问题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网络等资源查找与案例相关的案例资料,带着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通过对案例启发,抓住关键点,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对案例加深印象,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后,教师也可布置一些与商务活动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提出观点进行讨论,加强参与意识。

四、创新思维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精英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1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1)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娴熟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企业对商务英语岗位的要求不断变化。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经过多年实践,在高职院校取得了很大发展和突破。产学研合作指产业部门与高等学校、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突出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特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模式中,鉴于商务英语系跨学科的语言学科性质,高职院校承担了大部分科研院所的研究任务,产学研模式大多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者之间展开深入合作。

(2)存在问题。近年来,高职商务英语在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创新性成功,但在发展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学生的学习实训未能得到百分百落实,课程的实践任务部分实际上未全部完成;如教学与实践的运行制度和平台不够系统化,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计划、师资建设、企业实践及用工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流程,存在一定缺失和断层的现现象;如实习实训基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衔接不紧密,商务英语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岗位契合度不够吻合等。高职院校要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需要深入分析、不断完善产学研模式机制运行。

2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融入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必然性

(1)提供更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和电子商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具备扎实的英语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加速,地方产业和企业公司发展加快,企业、岗位工作需求随之变化。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用工单位加强沟通,根据结合企业发展方向和岗位用工需求,精准制定商务英语人培养计划,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商务英语人才的专业学习与上岗实践的紧密贴合度。

(2)制定更适应发展的教学实践内容。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应建立在教学目标与产业发展相适、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基础之上。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讨论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体系,在对产业进行调研、对企业发展分工进行分析后,共同制定商务英语实践内容和实习实训内容,增强专业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契合度,让学生在校期间目标精准的教学实践训练,高效转化为上岗前储备的扎实根基。

(3)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吻合度。依据产学研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执行教学实习实践,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英语语言技能、商务沟通技巧和商务业务处理能力更接近社会需求,与当地产业发展与企业岗位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更加吻合,高职商务英语人才毕业即就业,所学所练平稳转化为所用,学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上岗用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效节约了上岗就业适应的时间,岗位工作内容进一步不断巩固专业知识技能。

3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融入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研究

新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如何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

(1)校企合作开展课程设置。在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下,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由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合作调研,针对外贸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开设。首先,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以行业发展、企业需求为标准,以高职师资队伍为辅助,深入调研分析商务贸易的产业发展、市场动态、从业能力、岗位技能等,了解岗位发展与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课程培养的目标体系。第二,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以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外贸企业的用工要求,合理选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制定系统的教学安排与时间周期,并随用工岗位的发展变化而做精准调整。第三,实践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深入细致调研外贸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与工作要求,将岗位的用工需求有机融入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环节,补充空白内容,强化薄弱环节,使高职的实习实训真正成为上岗工作的热身和准备。

精英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1.课程设置的国际化一是注重对学生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我国入世,国际交流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英语的学习和应用已成为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并在未来可能限制一个人的上升空间。在实验班的培养方案中,第一学年开设“英语精读”“英语听说”和“英语口语”3门课程,主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第二学年开设“英语精读”“英语听说”和“英语泛读”3门课程,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使英语课程的设计呈现出层次性和递进性。二是注重对学生法律英语能力的培养。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运用英语流畅地进行国际交流,用英语工作。为此,在大一、大二基础英语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学校还在双语模块中设置了“英美法概论”“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实务”等5门双语课;在英语模块中,设置了“英语笔译”(Ⅰ,Ⅱ各32学时)“法律英语写作”“英语口译”“商务英语”等课程。形成了比较丰富的双语及英语模块课程体系。

2.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教师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灵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必须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为前提。我们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蕴含的国际资源,不断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一是坚持做好“走出去”工程。迄今为止,法律系已有5名教师先后赴德国波恩大学、美国休斯敦大学、圣玛丽大学等学校进行了为期半年或1年的海外访学研究工作,通过访学提高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及国际化视野。二是同步做好“引进来”战略。实验班开设的“英语口语”“英美法概论”两门课程均由外教讲授。此外,2010年~2011年,具有美国执业律师资格和实务工作经历的休斯敦大学DouglasA.Erwing教授受聘为文法学院外籍教师,在为法学实验班和研究生开设“美国宪法”“美国财产法”等理论课程的同时,还为学生讲授“英美法案例分析”等实务类课程,开拓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三是在全院范围内整合教学资源,将英语系一批具备条件(本科英语专业,硕士法学专业或者接受过法律英语教育)的优秀青年教师吸收至英语模块和双语模块课程师资队伍中来,为法学实验班讲授双语和“法律英语写作”课程。

3.教材选用的国际化为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使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学院的双语课“英美法概论”和“西方政治制度”均使用美国原版教材;其他的双语课程也在国际化教材使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欧美”使用了美国的原版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国际化法律科学是实践科学,为加强对学生涉外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学院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中也非常关注基地中涉外案件的数量。例如,学院建立的实习基地中,朝阳法院是全国结案率最高的基层法院;同时,朝阳区外企云集,外国人聚集,为培养学生跨国法律实务操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盈科律师事务所是全球化法律服务机构,除在国内有18家分支机构外,也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等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海外办公室,有着丰富的涉外案源。同时,经过几年建设,2012年,“北化——朝阳法院法学教学实习基地”被评为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法学人才国际化培养成绩显著

1.英语语言能力提高显著通过高强度的英语训练,第一届实验班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上成绩显著。英语四、六级一次通过率100%,史由由同学连续3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相继获得1次特等奖、2次一等奖;马雅红同学和任馨怡同学获全国大学生法律英语大赛三等奖;多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出国深造。2.综合能力卓著实验班学生除了优异的英语成绩外,其法学课程成绩以及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充分提高。2008级实验班学生46.2%获得过奖学金。法学专业学习成绩前30名的学生,实验班学生占57.7%;综合排名前30名的学生,实验班学生占50%。实验班学生考研率41.7%,就业率100%。

法学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未来

1.进一步完善英语课程体系在学院原来的培养方案中,大一、大二注重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到大三、大四时直接进入专业英语学习。由于专业英语词汇不足,使得专业英语的学习比较困难,因此,学院在2012级的培养方案中,在大二第二学期增加了“法律英语”课程,这样就形成了基础英语——法律英语——专业英语(英语、双语模考课程)的梯次,进一步完善了“在学习法律中学习英语”和“在学习英语中学习法律”的课程体系。

2.积极开展提高学生法律英语水平的第二课堂活动人才的培养,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所形成的培养氛围也必不可少。为此,学院为实验班配备从海外访学归来的教授专职负责实验班学生的培养工作。在实验班成立法律英语兴趣小组,通过该小组的活动,培养学生对法律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举办法律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法律英语写作能力和法律英语表达能力;组织学生翻译法律英语文献,锻炼学生的笔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