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级档案

高级档案范文精选

高级档案

高级档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级人才;人事档案;研究;利用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为了在竞争中占得先机,高级人才必然是用人单位竞争的重要对象。要想招揽高级人才,用好高级人才,留住高级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在用人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加以注意,前期调研和后期管理工作也必须同时跟上。这之中就涉及到高级人才的档案管理和利用等一系列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也是竞争的手段和内容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做好,落实到实处。

一、加强对高级人才人事档案的管理

一般而言,高级人才主要是指取得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拥有特别奖励、或者拥有某种特殊技能的人才。高级人才人事档案作为其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为其工作、生活提供凭证、依据和参考,具有全面性、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流动性、机密性等特点。从档案学的角度看,高级人才人事档案虽然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但它又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主要表现是,档案记载的内容比较丰富,反映出的知识结构比较突出,个人学习工作的时间较长,多具有体现高端知识群体特点的高学历、高学位。正因为如此,对这类档案的管理,必须创新模式,由重管理到重研究、重利用并举,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的水平。就目前的现状分析,很多单位在档案的管理上,仍然采用老办法,一直延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更新滞后,在日常的人事档案管理当中实行“一碗水端平”,仅仅局限于“一般化”的管理,未对人事档案进行分类管理,未能通过相关手段对人员进行动态化的管理,使得人事档案难以发挥其最大作用。由于存在以上问题,具体到高级人才人事档案的管理上,我们就可以发现单位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未能形成针对高级人才自身特点,专门收集相关资料,相应进行单独的分类管理工作,甚至采用较原始的登记归档方法进行简单管理,管理机制落后,管理手段不够,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了让高级人才的管理落到实处,实现效果的最大化。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对高级人才档案采用新的手段,进行系统化、专门化的管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具体做法上,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丰富他们的管理知识,提高它们的业务水平。一方面,加强纸质档案的管理,让他们熟练掌握档案材料收集、鉴别、归档、整理、提供、利用以及档案的保管保护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他们学会利用先进的档案工具、先进的系统软件,掌握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化的手段,运用多种方式,灵活的处理问题,努力做到资料准确、数据准确、实效性强,以确保高级人才人事档案的管理全部实行信息化和流程化,方便检索,方便查找,让信息最快最大化地反映出来。多措并举,切实做好高级人才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加强对高级人才档案的研究

对高级人才档案,目前明显存在着只顾管理轻视研究的倾向,二者出现了脱节的情况。人事档案归档完毕后,很多都是放在档案室存放,进行简单的管理,并未对人事档案进行深入研究。很多人认为人事档案没有多少研究的价值,对研究采取忽视的态度。实际上,管理与研究是并行不悖的,管理离不开研究,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关于高级人才档案的研究工作,要注意的是,起点要高,思维方式要新,要着眼于长远,从指导工作的意义上看,主要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通过档案,摸清家底,掌握本单位人才的基本情况:目前本单位是什么样的专业结构层次,在这种专业结构层次中,还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哪些属于紧缺性人才,应该如何及时引进到位,引进后如何落实到实处。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找出不足。在此基础上,列出用人需求表,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最终逐步加以落实。二是要通过档案,对本单位人才的结构加以了解和认识。事业的发展是长期的,而人才的梯队建设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专业结构不能出现断层,年龄结构同样不能出现断层。所以要进行分类排比,研究出本单位的合适的人才配比,从而制定出合乎实际的人才计划,为单位的良性发展提供高效的人才保证。三是要通过人事档案,开展动态的研究,分析人才的流动情况。当今社会,高级人才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属于正常的现象。话虽如此,用人单位对此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本单位的高级人才随意流动,我们必须要找出人才流动的真实原因,拿出好的对策,在吸引人才的同时更好地留住人才。

三、加强对高级人才档案的利用

高级人才的档案,除了管理、研究,利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管理不研究不行,只研究不利用照样不行。我们说的利用,实际上是管理水平和研究水平的体现,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档案管理、研究成果,让已有的高级人才得到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飞快,高级人才的培养工作一刻不能放松,但培养工作不应一刀切。例如,我们发现,5年前博士的年龄段多集中在35岁~40岁,而现在则多集中在30岁~35岁这个年龄段,通过对其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前的博士多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很多人都是在工作中发现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继续教育这一手段去不断提升自己。而现在的博士多是读书一直读到毕业,有的甚至是本硕博连读,博士年龄年轻化日益明显。通过对其年龄层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5年前的博士可能实际经验更加丰富,而现在的博士可能理论知识更加厉害。因此,对不同博士的培训方式方法也应该区分开来。尽量使其发挥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是借助档案管理、研究成果,为高级人才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提供依据。例如,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人才的引进上,对其所需花费、给予的待遇等,对人才的培训、继续教育等,对留住人才制定的各项政策等,做出明确规定,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可操作化,使人才的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三是借助档案管理、研究成果,统一布局,制定好人才引进方案,有效合理地引进人才。人才引进固然重要,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重复浪费。例如,因人设岗就不是好办法。人才要为我所用,要因岗位的需要而去选择,不能只看到人才二字,不考虑今后的发展,先招揽进来,然后成为摆设,这本身是档案工作做得不细的表现,也是对人才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单位和其个人事业的发展也非常不利。由上面的分析可知,高级人才的档案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其重要性十分突出。对此,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认识。不仅要考虑管理,而且要考虑研究和利用。为了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在管理上,我们要积极吸收国内外关于高级人才档案管理的方法和经验,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在研究上,我们要加大力度,通盘分析,综合分类,以取得最优化的成果。接下来是利用,让档案资料活起来,紧密联系实际“接地气”,为高级人才的引进提供积极帮助,同时为留住高级人才和培养高级人才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切实为本单位本部门服务。总之,高级人才的档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管理、研究、利用一环套着一环,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把各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使这类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英玮主著.信息时代的人事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5.

[2]朱玉媛主编.现代人事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3]陈雷.我国高校流动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1,(7):32-34.

[4]李明.如何提高人事人才档案管理水平[J].山东档案,2013,(4):37-38.

高级档案范文第2篇

(一)2011年的人事制度改革需要人事档案信息统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人事制度改革中需要大量的人事统计信息。例如:在高校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中,高、中、初级的岗位结构比例,正高级与副高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各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主管部门是要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的。所以在设计本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时先要了解本单位人员结构的现状,已取得而未聘用的专业技术等级的情况,还要了解人员的专业结构等,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使本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既能达到上级主管部门对人员比例控制的要求,又能留有一定空间为今后的人员聘任做好准备。这些资料都来源于人事档案和信息统计工作,而且不是一次性的工作,每一次岗位聘任的实施都需要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提供最新的资料,这直接影响到岗位聘任方案的制定统计聚焦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效果。

(二)目前正在实施中的绩效工资改革需要大量的人事档案统计信息

正在进行中的绩效工资改革要求每个单位要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既不能超出财政部门清理津补贴的标准和人社部门批复的绩效工资总额,又要使绩效实施后本单位人员的收入水平不低于以前的水平,基本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的分配要符合政府部分的分配比例,这都需要人事档案管理提供准确人事档案统计信息尤其是收入情况信息。

(三)刚刚完成的教职工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对档案管理

的归档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职工基础信息采集是自上而上布置下来的,里面涉及到大量的人事基本信息、工资信息、社会保障信息、专职教师的相关信息。其中对于专职教师的信息在目前的人事档案归档材料中还是一个空白。因为这个平台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资料库,缺少的这部分信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的收集资料进行完善。

(四)住房补贴的摸底调查工作

住房补贴的摸底调查工作涉及到大量的人事信息,包括1999年12月31日后参加工作的新职工的每年每月的工资情况,参加工作时间的确认、本人应享受的住房面积,调动工作的人员还要原单位出具是否享受过福利分房的证明。这些信息的准确性直接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来提供大量的资料。

(五)职称的评定

教职工最为关心的职称的评定工作由于2011年新职称评审办法的实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职工原职称的取得和聘任时间都需要准确的确认,这也需要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来提供准确的资料。

二、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人员,信息统计和分析工作难于开展

人事档案材料的整理和归档管理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作,需要有专人静下心来做这项工作。目前高校的档案管理基本上都是人事管理部门的人员兼职来做,而人事管理工作也很多,难以有足够的精力来做档案工作,既懂人事档案管理又具备一定统计知识人员都是难得,对人事档案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更是无从谈起。

(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信息统计工作难以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

目前高校的人事档案归档情况并不乐观,经常出现调动人员回原单位找档案中缺少的资料的情况。档案信息化水平很低,信息统计工作无法满足目前的管理需要。

(三)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各高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也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难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也导致了鲜有人员愿意从事这项寂寞的工作。

(四)人事档案利用服务的方式还是传统和被动的

长期以来档案管理给人的印象都是“保管员”,似乎什么人都能做这个工作,提供服务的方式也是查询、摘录,简单的汇总。这种服务方式已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

三、如何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

(一)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单位设立专职岗位、专职人员来做此项工作。克服“上面不抓,下面不急”和“重整理、轻统计分析”的思想。

(二)加大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的投入,提高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的信息化水平

传统的档案管理偏重于归档和材料的整理,一般需要的工具很简单,象剪刀、胶水、裁纸机、打眼机等就可以了,而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管理软件等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无论是硬件设施(设备、工具)还是软件(人员、培训)等的投入,都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三)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制度

完善档案归档整理和信息统计分析的动态管理制度,完善考评机制,调动从事此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改变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服务的方式

提升服务层次改变传统和被动的服务方式,主动征求各部门对人事信息需求,满足他们从人事档案中提取符合各自需要的信息的需求,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在统计、数据分析和预测等方面作用。目前高校的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着归档材料多,例如个人的工资档案每年一张表,别说上千人的高校就是几百人的高校每年归一次也是件颇为耗时耗力的工作,而此项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长效管理,及时更新,为信息统计和分析提供基础资料。同时,要完善考核制度,以激发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管理为主动的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

(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和监督

高级档案范文第3篇

大家好!

前几天浏览网站,见到关于“什么是幸福”这个话题的讨论,有人说,高官厚禄、仕途得意是一种幸福;有人说,拥有金钱、任意享受是一种幸福;也有人说,家庭美满、身体健康是一种幸福。对于幸福,实在很难给它下一定论。但是,对于一名政府官员来说,幸福,起码是这个官要当得问心无愧,当得坦坦荡荡,当得心安理得;幸福,它的背后至少代表了四个字:清正廉洁!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当官就要当清官

翻开历史的画卷,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北宋时代的包拯,刚正清廉,百姓称其为“包青天”,千百年来妇孺皆知;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博得举国爱戴;原创: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清廉,蜚声朝野。当今时代,也有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梁雨润……他们的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仰。是的,无论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清正廉洁却永远是时代的呼唤。

然而,遗憾的是,与这些闪光的名字相对的,也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成克杰、胡长清、毕玉玺、田凤山、王怀忠……他们,都曾身居高官,大权在握,被鲜花、掌声、荣誉包围,却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滥用手中的权利,走上了腐败的深渊,走向了人生的毁灭,成为人民的罪人,受到世人的痛斥与唾弃。

大家知道,近期我县也查处了一部分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也许,与一些贪污受贿上百万、上千万、上亿的巨贪比起来,龙游这几起案件可谓“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但是,试想,仅仅是一名乡镇的领导干部,就可以滥用职权,为自己谋取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利益;如果每个乡镇、每个部门出一个这样的干部,那么我们龙游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如果让这些人去担任县级、市级、省级、中央领导干部,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又会是什么样子?腐败猛于虎啊!

贪官所带来的危害,远不只是可以量化的金钱的危害,更为可恶的是,由于他们的腐败,妨碍了国家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使百姓对政府产生了信任危机,甚至影响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因此,人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贪官污吏人人喊打。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官员会走上腐败的道路呢?是因为贪官们都存在侥幸心理。总认为自己不会出事的,倒霉的不会是自己。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原占家镇镇长朱某前两天还在某乡镇的先进性教育大会上热情洋溢地作动员报告,第三天就被立案侦察。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要知道,一时的贪欲虽然会暂时带来金钱上的满足,但却必须用自己整个的人生做赌注,而且最终将导致身败名裂,当贪官,可耻可恶又可悲!

当然,世界上没有天生的腐败者,更没有一次成型的巨贪。我们从众多贪官所走过的路看,在清廉走向小贪、大贪、巨贪的道路上,存在在另一个版本的“温水青蛙效应”——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并安然落地,脱离了险境。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再用小火慢慢加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青蛙先是悠闲地在水里游动,等它感觉到温度的变化时,却已经再已跳不起来了。这个比喻虽然不尽贴切,却形象地道出了这些领导干部由廉到贪的渐变过程。在原湖镇镇副镇长徐某的悔过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开始时我是钱不要东西要,大钱不要小钱要,生人不要熟人要,包工头也是按照我的这个轨迹,送点小恩小惠与我交朋友,解除了我的防范心理。我开始一笔又一笔地收取人家的钱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徐某的案例再次警醒我们:要真正拒腐防变,就要管好小节,千万不能迈出走向贪污的第一步,更不能踏出第二步。要用党的纪律严格约束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高级档案范文第4篇

1.1归档意识淡薄

科研档案收集归档是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在科研过程中,多数科研工作者重视从事科学研究,重视科研成果的发表与奖项申报,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积累。他们认为,科技档案归档是学校档案部门的工作,与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无关紧要。有些科研工作者为了个人荣誉和个人利益,甚至将科研资料当作个人资源。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是自己历经艰难才取得的,担心自己的科研成果泄密,造成经济损失,寻找各种借口拒绝归档。这给高校科技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2归档材料不完整

高校科技档案是高校科研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其第一属性就是完整性。部分科研人员由于担心自己的科研成果被泄密或受经济利益驱动等原因寻找各种理由拒绝归档或将核心技术档案据为已有,造成归档难:在课题成果鉴定验收后,在申报评奖或成果推广转化中形成的档案材料由于形成周期长、不定期,造成归档不及时,材料不完整。有些科研工作者过分重视个人荣誉和个人利益,将部分科研资料当作个人资源长期占有或不及时归档,造成高校科研工作的很多材料不能及时、完整地归档,致使归档材料中,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有些上级主管部门在科研成果登记、评奖时收取的原件,不予归还,造成作为科研成果完成单位的高校科研档案不能完整归档。

1.3归档材料缺乏系统性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包括对项目的准备过程、研究阶段、鉴定阶段的管理,还包括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后续实验、开发、应用、推广等方面的管理。全过程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使得高校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不断延展。高校科研管理的深度延展、范围扩大,影响了高校科技档案形成的系统性。部分科技档案归档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更谈不上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的奉献精神。归档人员的专业素质及与科研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足,也造成了高校科技档案的归档材料缺乏系统性。

2相应对策

2.1健全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科技档案工作走向规范、科学化的重要保障。高校档案部门应在上级主管部门及校档案工作主管校长的领导下,依据《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及《科研档案管理细则》,明确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章立制,坚持部门领导负责制,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全校范围的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工作。为确保科研项目材料完整归档,项目课题组和档案管理部门应各负其责,建立并完善科技档案的收集制度。实行课题组归档责任制,课题组负责人要在课题组成员中指定人员负责科研档案的收集工作,按照科研工作程序,确保科研准备阶段的立项材料、研究实验阶段的过程材料、研究验收阶段的成果材料的完整性。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档案归档工作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项目跟踪管理,确保各课题组分散形成的信息完整地移交档案部门。

2.2认真学习科技档案管理知识,增强档案人员服务意识

学校档案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对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应顺应时代要求。随着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档案人员必须具备现代化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实行多层次的培训,提高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会科学、系统地管理和保存科研成果档案,逐步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学校科技档案归档人员应充分认识归档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与科研人员密切联系,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面跟踪,耐心指导,协助科研工作者将科研项目归档所需的材料完整、系统地整理成册,以备归档。

高级档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双高”建设;学籍管理;解决措施

1“双高”背景下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观念的普及,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步走向信息化。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一流高职院校,必须抓住“双高”建设机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是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经之路,稳定和高水平的学籍档案管理模式,对整个学校档案管理和利用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使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我们更迫切需要提高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大力度推动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使学籍档案更加智能化,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最高程度地实现其价值,使其更好地为个人、社会服务,更好的服务于“双高”建设。

2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的内容

学籍档案是学生在校就读所录入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以及学号,入学时间,学籍情况等学校相关信息,是一个人读书生涯的完整记录。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学籍基础信息,包括学生花名册,入学登记表等变动情况;第二,学生所修课程的考试成绩,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科目;第三,学籍异动信息,包括户籍证明,休学、复学、退学、转专业申请等信息;第四,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情况信息;第五,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第六,享受资助信息;第七,其他信息和材料。其保存分为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目前,还是以纸质保存为主。面对这种具体且复杂繁琐的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办公已成为大势所趋。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增强管理效率,是建设“双高”院校必然要求。

3目前学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招生人数增加,学籍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随着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在校生人数与日俱增,这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籍档案的数量,加之学籍异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增加了学籍管理的难度,形成了学籍管理工作任务重,头绪多,量大,繁琐,成绩录入人员少,时间紧的局面。

3.2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不能充分利用

首先,分院没有独立的档案室,对档案的人力、才力、物力配备不足,都是办公室教学秘书兼职做档案工作,几千人的学籍档案堆在库房(办公室柜子里)也不符合标准,长此以往,学籍档案就会有遗失,想查阅资料时,无从查找。其次,对学籍档案管理投入的资金较少,基本都是纸质存放,几乎鲜有人查找,档案无法妥善保存,很难再查阅。3.3缺乏对学籍管理人员素质和技能培训目前,学籍管理人员不同于教师和实验员,没有相应的职称体系,所以发展空间有限,因工作不够被重视,待遇跟不上,没有工作动力,十年如一日,缺乏努力向前的进取心。其次,大多数学籍管理人员是兼职管理老师担任,缺乏计算机能力,没有经过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日常工作就已经占据了一整天时间,校内校外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没有总结性要求,出现工作效率低下、学籍文件归档不规范、缺少创新意识等问题。三是学籍管理人员手头杂事太多,对学生没有耐心,每天几乎都在做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以上这些因素也都给学籍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3.4学籍管理数字信息化落后,模式单一,信息共享困难

近年来,学生就业对于成绩单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目前我们使用的方正教务系统还无法完全实现对成绩单的自助打印功能,学籍管理人员不仅需对此类学生成绩进行大量打印盖章,还需要对成绩进行人工校对,导致学籍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周期长。现在的校内教务系统仍旧不能与招生就业处、财务处所要求的数据很好的兼容,使得学籍管理人员重复性工作,没有很好的去利用已经形成的学籍档案。成绩单及大部分文件存档还是延续过去使用纸质形式保存,办公过程中无法快速、准确、高效的提取数据以致影响办公效率。管理系统也无法与各部门对接,信息无法共享。另外,学籍管理模式上还是延续传统模式,管理模式的落后,增加了学籍管理工作的难度。

4解决问题的对策

4.1深入了解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降低工作难度

首先,每年新生入校第一课,学校就应该组织新生和班主任、辅导员、以及教辅人员共同学习《高校学生手册》《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及学校关于学籍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使全校师生能够全面了解学籍管理相关工作。其次,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知识问答、问卷调查等活动来强化师生对学籍管理制度的认知,让学生能深入了解学籍管理制度和自己的学业是紧密相关的,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网络、宣传栏、广播、学校网站等多种途径使师生进一步了解学籍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政策法规。并及时通知网站管理员做好政策更新,信息公开等工作,确保师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变化。通过这些方式,才能使每位师生都可以更好的学习到学籍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更好的配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

4.2重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完善学籍档案管理体制

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既细致具体又繁忙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关系到一个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强化学籍档案管理意识,规范学籍档案管理体制。首先,领导要重视,领导重视是规范学籍档案管理的关键,有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学籍管理人员才会重视这项工作,积极性才会提高,很多难事就变的简单、规范。其次,要加大经费投入,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在管理手段上有所提升,优化学籍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条件,加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最后,给予学籍档案管理相关的政策支持,对学籍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优待,提高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学校可以以教育部颁发的相关准则为基础,结合本校及分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与学籍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例如:学生在校情况,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制定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师生才能有效的重视到学籍档案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同样也需要认真敬业的态度,才能使其更好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籍信息。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做到每一项决定都有据可依。例如:在处理学生留级,退学等学籍处理相关工作时,及时告知学生及家长,避免在工作中因为缺乏严谨性和学生产生纠纷。辅导员应做好学生的日常监管工作,督促学生随时关注自己的学籍,提前预防留级退学。牢固树立“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深入了解学生诉求,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4.3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养

首先是要培养学籍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培养学籍管理人员对工作内容的理解,并熟练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档案的整理及归档。校方要定期提供相关的业务培训,调动学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另外,要多组织一线学籍管理人员赴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学习先进的学籍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开阔思路,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机制。通过颁发证书、发放奖金等一系列奖惩措施以奖励出色完成工作的优秀学籍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以学年为单位进行评比,使每个人都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学期末开展一些学籍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把大家在学籍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思路,都可以在会议上进行交流学习,使我们的学籍管理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更好的服务师生。

4.4升级教务管理系统,增强系统功能

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籍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并且任务加重,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使用一个灵活高效、多元化强大的学籍管理系统,这就需要学校在配备服务器,学籍系统开发中投入一定的经费支持。要保证教务系统的顺畅运转,就要对教务服务器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目前,教务系统有着排课、课表查询、成绩查询、网上选课、成绩录入等一系列的应用,真正能用到的应用相对较少,面对复杂的实际工作,系统开发工程师应深入到管理一线与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加强沟通联系,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在现行的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开发出我们所需要的子模块,方便日常工作的使用。因此,开发出一套既方便老师又方便学生的学籍管理系统,使管理系统能与各个部门信息交换和共享,方便日常教学管理。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探索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双高”建设的深刻内涵。在智慧校园背景下,作为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操作水平,数据处理能力,在实践中改进方法,不断总结,才能提高管理水平,使学籍档案在“双高”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20-12-01].

[2]苏晓迪.“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19):68-69.

[3]于国伟.浅谈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100.

[4]崔杰.浅谈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09(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