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调查报告

村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村调查报告

村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调查目的

具体了解**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现状,发现他们之间值得发扬的优点,分析尚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基本状况

调查对象:**村的村干部、普通群众、**镇政府工作人员

基本状况:**村村干部在短短几年带领群众们脱贫,一跃而成为09年的全国文明先进村,干群关系相当融洽,他们之间相互信任,和睦相处,可以成为现在农村干群关系学的习典网范。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是采访代表性人员的方式进行。对**村支部李书记、几名普通群众、**镇政府王书记进行采访形式的问答,通过他们的回答来了解**村干群关系的现状。

四、调查地点和时间

地点:**省**市**区**镇**村

时间:2009年7月20日——2009年7月26日

五、调查内容

1、询问**村干部所采取的加强干群关系的措施和收到的成效;

2、了解基本群众对干部的满意程度和建议;

3、从镇政府工作人员了解**村干群关系的大体状况。

六、调查结果

1、李书记认为:搞好干群关系最根本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干部要一心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干实事,解决群众所遇到的困难,带领村民致富就不会出现干群之间大的矛盾和纠纷。农民都是最朴实的为自身利益出发的人们,也只有多为他们的利益考虑就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理解。

当然,对村干部自身思想教育和提高也是很重要的,要他们明白作为干部的基本职责和根本的任务所在,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村干部从抓好“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入手,健全了民主生活会制度、“”制度、“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党员联系农户制度及村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同时,**村村干部很注重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帮助扶持村里的贫困户,解决了68户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和生产发展,解决15户农户生活与居住问题。干部走访到户了解群众们的基本情况和生活困难,给他们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干什么,群众说了算”。**村以举办“议事日”的方式让村民参与到村民自治中来,村民的事情让村民议定。通过“议事日”,村里的断头路通了,农网改造达标了,科技进户到田。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每干一件事都以村民为主体,尊重村民意愿。村干部为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干群关系很容易相处。

2、从群众的角度了解:在现在的**村干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村民们的生活水平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村内的基本设施也有大幅度的完善,对村干部和现在他们之间关系基本满意。他们知道,李书记也有到市里、省里为大家的基本设施建设争取资金帮助,为村里的发展付出很多的心血,大家都是铭记在心中。对于村内的建设有关措施都是支持和理解。以为群众是干群关系的另一端主体,对这一关系也同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他们和村干部做出足够的交流和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使基础农村在和谐有效的氛围中发展。

3、从**镇政府纪委王书记处得知:**村是**市**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示范点,所以村内的精神文明和谐社会风气建设都是走在区内前列,镇政府和村干部的一致努力下才有得现在良好的结果。在建设过程中,镇政府给予村干部下达任务,一定要处理好干群关系,才能保证**村的新农村假设处于好的精神大环境中进行。还要正确解决和处理群众的之间的纠纷和矛盾,实事求是,达到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邻里问题。

七、调查体会与思考

1、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村内各种各样的人们,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家庭的发展,当然也会涉及到有关**村现在干群关系的相关内容。不过村内的和谐状况倒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因为当今的基础干部是解决农村问题的直接负责人,在我们之前的了解,基础问题也是相当困难处理的,这很考验村干部们的能力。在我看来,村内的干群关系如此良好得益于村干部付出了很多,为村民们做实事,一切从他们的利益角度出发考虑,这样的领导班子当然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干部能得到群众们的普片信任不就是对他们自身的最大肯定吗?这样在工作中就会做得更加的认真负责,如此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受益的是干部和群众两者。作为当今的大学生,我能直接的接触这些问题也是倍感兴奋和荣幸,其实这一问题和我们自身的发展也有相关之处,假如将来成为一个领导团体的一部分,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有很多难解的事情便会迎刃而解了。这也是我们在平时人际交往中所必备的能力之一,才能让我们和周围的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当然也就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村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初步成效

1、规范了村干部的财务行为。通过实施“村有乡管”,一些村干部财务收支长期不入帐、集体资金私自外借、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票据使用不规范、支出手续不齐全等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得到了初步规范,建立健全了权力约束监督机制,从而在源头上堵塞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有效避免了乱支滥用,自批自用等现象的发生,促进了村级干部的廉政建设。

2、强化了对农村财务的监管。对村级集体资金管理实行按村设帐,审核预算,审查开支,并成立村民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村民监督和上级审计,使村务活动置于群众和经管站的双重监督下,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现在的全过程监督。同时,还对村级集体固定资产、财产物资进行了盘点,清理入账。此后,村里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租赁都必须有合同、档案管理,所卖资金必须存入经管站账户,从而减少了村级资产流失。

3、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实行“村有乡管”后,村里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的“三乱”行为得到控制,各项管理都有了明确统一的要求,做到了该用的资金合理用,不该花的资金不再乱花,群众的来信来访大为减少,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的各类矛盾得到了逐步处理,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4、减少了管理成本。一是减少了会计人员,按各村分别减少一名会计计算,全区减少村级财会人员80余人,同时减少村会计工资16万元。二是实行“村有乡管”后,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和招待费普遍有所下降,部分行政村已实现了村级“零”招待制度。三是办公费大为减少,村级减少了财务核算后,账簿纸张和各种办公费用也相应减少3万余元。

5、会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过去村会计常年不结账,普遍存在“村长、支书定框子,会计填数字”的虚假作法,使会计信息失真。实行“村有乡管”后,乡镇经管站规范了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统一了会计账簿,会计科目、账目由经管站会计人员专人记账,杜绝了村级账务管理的混乱局面,账目达到月清月结。

6、乡镇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得到加强。以前乡镇党委和政府领导很少过问村级财务,群众不上访、不举报,一般不去过问。“村有乡管”后,村级财务统一纳入乡镇经管站管理,乡镇主管农业书记及党政一把手都能主动抓好村账乡管,帮助细化完善制度。

二、存在问题

一是少数村干部对“村有乡管”造成花钱不方便、没有财经大权不理解,认为村里的钱,乡里没必要管,过去多年一直由各村自己管,也没出什么大事,“村有乡管”是多此一举。

二是经管站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全区经管站干部33人中仅有12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占36.4%,其中1人具有初级职称,其余21人属无证上岗。在帐务处理上各经管站还明显存在帐簿设置不齐全、会计科目运用不准确、入帐记帐不及时等问题,不能据实进行会计核算。有些乡镇经管站在制度建设上还很不健全,有制度,但执行不够有力;个别经管站甚至还发生了遗失村里原始票据、村报帐员将未经村主任同意开支的票据直接拿到经管站报帐等现象。不少经营站只浮在上边管账,会计监管不严,仍然存在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现象。村级现金管理比较混乱,普遍存在不执行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坐收坐支十分严重。在调查中,很多村主任、村书记直言自己收到钱后从不交存银行,直接抵支,月底或季末只将收入和支出票据交经管站作帐而已。

三是村级财务普遍收支无计划,收支心中无数,从不编制预决算,“今朝有酒今朝醉”,存在负债消费和盲目建设。在财会管理方面,乡镇经管站注重的是手中“统管会计”的权力,往往对村级的支出内容、开支权限把关较严,而对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的科学性、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等重视不够。

四是村级债务长期理不顺、剪不断,存在新官不理旧帐的现象。不少村干部对村级债务的来龙去脉搞不清,更不会考虑去如何化解。在近两年的农村税改中,由于有些村里欠村民钱,村民就以债抵税,造成税收“上清下不清”,严重影响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开展。

五是报帐手续繁杂,一张发票无论金额大小,都必须经村主任、经管站站长、乡镇分管领导层层审核,这虽然起到了加强支出管理的作用,但也造成了各村报帐难的情况。

六是经管站作帐收取管理费过高。按照吉青府办字[*3]56号文件规定,“乡镇、街道农经站可按当年两税附加总额及其他经营性收入总额的2%—4%提取业务管理费”,在实际执行中,个别经管站收取村里管理费高达近万元,引起村民不满。*3年,多数村分别交经管站管理费*0元—4000元不等。这笔开支相当于一些偏远农村村干部两年的工资。

七是“村有乡管”后财务更加不透明。一些经管站未能及时提供村里财务报表,部分村干部反映自己从未看到过村里的财务报表,也不知道村里一年的收支情况,村里的财务也没有真正向村民公开过。

八是一些村干部反映实行“村有乡管”后,村级集体资金安全没有保障,乡镇需要村里承担的费用未经村委会同意直接从经管站帐上扣取。

三、对策建议

(一)“村有乡管”要在坚持“五权不变”的前提下来深入推进。村级财务管理涉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法律问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实行村民自治,村级组织具有财务自主权、自治权,实行钱帐双,必须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运作。从法律上讲,“村有乡管”只是一种委托行为,就是受村民委员会的委托(授权),代村集体记账、做账及进行财务管理。因此,推行“村有乡管”,要在充分尊重村自治和“五权不变”前提下进行,即坚持财务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分配权、财产权不变。双方要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不被平调、挪用和侵占,集体权益不受侵犯。进一步完善细化“村有乡管“各种制度,对村级招待费管理、工程招投标管理、村干部误工报酬、收支发票的管理等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作出详细规定,做到有据可查,按章办事。

(二)“村有乡管”要通过严格程序来规范运作。

一是要规范帐务处理程序。各乡镇设立财会服务中心,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办公设施。各村报账员每月定期到服务中心报账,将合法的收支凭据交经管站审核盖章,经管站记账会计进行会计核算,按月编制会计报表。二是要规范资金收支划拨程序。村级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村收取的村级收入一律先到指定的银行缴入财政村级代管资金专户,支出由村月初编制用款计划报政府审批,经经管站审核确认后,办理划拨手续。每村每月可核定一定的备用金,以便日常开支。三是要规范资金开支审批程序。村级开支实行先收后支、先批后用,先审后入账。村级不得透支资金。四是要规范民主理财程序。各村成立3~5人的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上级审计的民主理财制度。村里开支严格按程序审批,并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审计。五是要规范财务公开程序。经管站每月同各村报账员对资金余额进行对账,在《村级财务公开栏》上公布各村资金余额及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各村监督。

村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村帐乡管,简言之就是村级会计帐目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由村委会委托乡镇经管站代记帐目、代管财务、代管档案资料。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罗家坪乡、牛潭河乡进行村帐乡管的试点。为掌握这两个乡试点的运作情况,根据领导的安排,县委督查室、县纪委、县经管局组成联合调查组,于6月17日至18日深入这两个乡镇,通过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查看财务资料、组织座谈等方式,对这两个乡的试点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了解。调查认为,罗家坪乡由于领导重视、宣传到位、措施得力,村帐乡管已取得了初步成功。6月2日,该乡19个村的报帐员在乡村帐乡管办第一次集体办公,标志着该乡的村帐乡管工作已步入正轨。牛潭河乡对村帐乡管工作作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但由于该乡历年村级财务混乱,村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目前乡里还没有接管村上财务,工作任务仍然较大。现将罗家坪乡实施村帐乡管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该乡的主要作法

罗家坪乡共19个村,17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6万多人,耕地面积1.09万亩,是个典型的农业乡。跟许多乡镇一样,该乡有相当一部分村会计业务水平低,财务比较混乱,帐目不清、资产不清、村干部卸任不交帐等现象比较普遍,群众意见大。为改变这一现状,年初,该乡在县里的支持下,决定把村帐乡管作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突破口来抓,把其列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扎扎实实抓了这项工作。

1、统一思想认识。一开始,乡里对村帐乡管还存在不少疑虑。部分乡干部认为,村级财务复杂难管,“虱婆子在地上爬,不要捡到身上来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部分村干部怕乡里知道了自己的家底,丧失了自主权,限制了自己的手脚;个别群众认为,乡村两级是一个鼻孔出气,乡里村里都是一样。针对这些疑虑,乡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村级财务是农民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过来村上工作难开展,主要是群众对村干部的财务问题反映大,实行村帐乡管是“捡开石头走路”,从源头上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的问题,是抓农村工作的“牛鼻子”工程。为了统一全乡上下的认识,党委政府认真召开多层次会议,广泛宣传村帐乡管的主要做法和目的意义,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下到各村进行调查走访,扎实做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4月12日,乡政府还组织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到南县学习了村帐乡管的经验。通过这些宣传发动,使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村帐乡管由不了解到了解、由怀疑到支持,认识得到了高度统一,各方面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

2、成立工作班子。思想统一后,为了推动工作的落实,该乡成立了高规格的村帐乡管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成立了乡村帐乡管办公室,由经管站全体成员组成。乡政府在办公场所十分拥挤和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三间办公用房,投入1万元装修了办公室和购置了必要的办公用品(目前尚未购买微机),为村帐乡管创造了舒适的工作环境。

3、做实基础工作。理顺村级财务是接管村帐的基础。为逐村摸清底子,落实资产,乡村帐乡管办组织各村的村干部和民主理财小组,历时一个多月,逐村开展了“四清三落实”活动,即清帐目、清往来、清资产、清上交,落实集体资产、落实往来帐目、落实三收尾欠。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老大难问题,充分尊重民意,放手发动群众参与协商处理。通过清查,全乡共落实村级往来款52万余元,收回村干部占用款5万多元。全乡19个村已有18个村的帐目已全部理顺清楚,成功实行了交接。只有豆腐坝村由于历史麻纱太多,现正在加紧清查,可望在6月底实行交接。

4、严格依法办事。村帐乡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该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始终按照《会计法》、省政府办公厅〔2002〕19号文件的要求和县经管局提供的实施办法按章操作,依法办事。严格执行一项委托、二级审核、三权不变、四层监督、五个统一。“一项委托”,即全乡19个村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由村委会向乡经管站写出书面委托书,双方签字盖章生效,村上设一名报帐员兼村帐乡管办助理会计,协助乡经管站管理本村帐务。“二级审核”,就是乡和村两级对村级财务共同进行审核。“三权不变”,即乡实行村帐乡管,是在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会计核算方法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三级不变消除了村干部的疑虑,确保了村集体资产不被乡平调、挪用和侵占。“四层监督”,即村级财务必须接受群众监督、业务监督、审计监督、检查监督。“五个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帐,统一财务公开,统一建档。由于严格按照这些政策法规办事,该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没有出现一起群众上访事件,村干部和村民主理财小组也积极配合。

5、强化制度约束。为了使村帐乡管更具有连续性和规范性,该乡根据本乡实际,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财务制度,对村帐乡管的内容、方式、财务规定、村帐乡管办职责、村报帐员职责、报帐程序、档案管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编制了详细的村级报销凭证审核流程图,明确每月的2日定为“报帐日”。村帐乡管办刻制了“拒报章”,对不符合要求的报销凭证一律予以退回或拒报。如有一个村报刊定阅费达900余元,超过了村级报刊定阅费限定500元的标准,村帐乡管办按制度规定只报销了500元,其余部分由村干部自行负责,这一措施有效抵制了部门向村级摊派报刊杂志的行为。

6、加强队伍建设。为了使乡镇经管站人员安心工作,从今年起,该乡把经管编干部全部纳入了政府工资统发,待遇和行政干部一样,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了提高经管干部业务素质,乡里组织村帐乡管办人员参加了县经管局组织的专题培训班,并4次邀请县经管局的业务骨干来乡进行业务指导。针对村报帐员业务水平不高的现状,乡村帐乡管办采取举办培训班、重点辅导、个别帮助和报帐员集体办公等办法,对19个村的报帐员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较快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水平,为村帐乡管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可靠的队伍基础。

二、经验和启示

从罗家坪乡调查的情况看,该乡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都积极拥护政府推行村帐乡管,并且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村帐乡管是加强村级财务监督,规范财务管理的好路子。实行村帐乡管后,村级财务必须接受群众、村民理财小组、上级业务部门的多层监督,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规操作,控制了乱报销、乱开支行为。如该乡有个村在村帐乡管前总是叫穷,拖欠乡政府往来款4万多元,接管该村帐务后,发现该村有近4万元存款,作为私设的小金库。实行村帐乡管可以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同时,实行定期报帐制,村级财务管理做到了制度化和经常化,杜绝了过来村上长年不记帐、卸任村干部不交帐、每个村干部各自一把帐的现象,村级财务管理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

2、村帐乡管是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有力措施。以前村上和部门可自立名目向农民搭车收费,加重农民负担的事件屡禁不止。实行村帐乡管后,村上的每一笔财务包括收费行为都必须经过乡村帐乡管办审核和监督,各村再也不可能擅自向农民乱收各种费用,斩断了伸向农民的黑手。村“一事一议”也必须严格按程序逐级报批,不能擅自提高标准加重农民负担。

3、村帐乡管是减少村级管理成本的有效途径。由于乡设置了专职会计,村报帐员的工作量大大减轻,报帐员可由村主任或妇女主任兼任。今年实行村帐乡管以来,该乡减少了村干部8名,预计到明年全乡可精简村干部18人左右。村干部减少,一方面可以降低村级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可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

4、村帐乡管是促进村务真正公开的有效保证。过去,有些村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对公开内容往往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敢亮家底,导致群众意见大。村帐乡管后,村务公开每年必须公布三次,且其公开内容必须由乡村帐乡管办提供,对村上的每一笔帐目都详细具体,一目了然,不再有任何隐瞒,真正做到了阳光操作。

5、村帐乡管是融洽干群关系、搞好农村工作的好作法。实行村帐乡管真正实现了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群众对乡村干部的工作更加支持了,乡村干部的工作劲头也更足了。瞿丰村支书曹震球认为:“村帐乡管使人民群众吃了定心丸,我们也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了。”乡党委书记周卫星认为:“村帐乡管看似是捡麻纱,但能很好地融洽干群关系,我们找到了一条搞好农村工作的捷径。”村帐乡管的推广,促进了村上各项工作的开展。如该乡的农业税征收目前已按季度完成任务,全年任务可望提前完成。

三、主要问题和困难

就我们调查了解的罗家坪乡、牛潭河乡和掌握的其他几个乡镇的情况来看,实行村帐乡管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乡镇经管站业务力量参差不齐。实施村帐乡管,主要工作靠乡镇经管站人员来做,经管站人员的业务水平是搞好村帐乡管的关键。既需有统揽全乡财务的行政人才,又要有精通业务的会计人才,而目前我县有50%以上的乡镇经管站人才很难齐全,多数乡镇经管人员长期以来缺乏培训,业务素质低下。如武潭镇有60个村,从事经管工作的经管站人员只有1人,其他人员或下海经商,或参与政府其他工作,经管工作长期放松。

2、乡镇的财政压力加大。实行村帐乡管,仅办公室的整修、微机配置、办公用品添置等硬件投入就需2万元以上。并且乡镇经管站人员必须专职从事这项工作,而经管站人员大都是差额拨款,其工资缺口、办公经费都必须由乡镇来承担,每个乡镇的经管站人员一般是4—10人,一年乡镇需负担的人头经费至少在2—5万元左右。实施村帐乡管不可能向村收取费用,这笔费用无疑只能由乡镇财政来承担。

3、村级财务基础薄弱。目前推广村帐乡管最难的是烂村、麻纱村的帐务清理问题。有些乡镇个别村多年来未记帐,财务长期混乱。如牛潭河乡14个村,由于历年来形成的铁路补偿麻纱、防洪堤补偿麻纱、企业集资、“两会”遗留问题等等,导致县与乡、乡与村、村与农户、农户与企业、企业与“两会”之间锁成了千千结、债务链,全乡有8个村的财务出现了“断头帐”,虽然该乡从2000年开始加大力度扯麻纱,但目前只有5个村帐务已理顺,要实行村帐乡管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4、个别乡镇的主要领导存在认识误区。有些乡镇领导对村帐乡管还缺乏了解,对其概念不清,目的不明,单纯认为接管村级财务是接管麻纱,没有认识到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有些领导甚至认为这是违法行为,这些模糊认识必将阻碍村帐乡管工作的正常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积极引导,稳步实施,逐步推开村帐乡管。罗家坪的成功,充分证明村帐乡管是当前搞好农村工作,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好路子。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广,稳妥实施。对于乡镇行政村不多,经管站人员充足,经济不很发达的乡镇,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清理好一个村就接管一个村,进而在全乡推广。但条件不成熟或情况复杂的乡镇村不宜冒进或搞一刀切。如向阳花、万功塘等企业较多、经济较发达的村,我们认为目前还不宜实行村帐乡管。乡镇经管站人员不齐或业务水平低的,也不宜马上大面积推广村帐乡管。

2、实施村帐乡管要明确乡村两级的职责。乡镇不能越俎代疱,统揽村级一切财务权,必须始终坚持“三权不变”,确保各村的自主权利。要认真落实村帐乡管办公室职责,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原则,真心实意为村上服务。村组织必须严格按照村帐乡管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群众和理财小组的监督,不错帐,不漏帐,不设帐外帐。乡村两级要共同加强财务监督,不得相互推卸责任,互踢皮球,要进一步明确财经纪律,对违规操作行为要从重从严处罚。

3、要实行村级预算。实行村级收支预算制度是村增收节支、消赤减债的有效途径。我县桃花江镇长茅仑村已有成功的经验。实行村帐乡管必须配合实行村级预决算制度。由村帐乡管办组织,村民委员会主持,每年年初召集村民代表和民主理财小组根据上年的财务决算和本年的生产计划,做一次全面的收支预算,对全年所有的收入和支出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严格按预算组织各项收入和控制费用开支。

村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换届前,13个村(社区)支部书记中,中专(高中)文化程度仅有3人,初中文化程度有8人,小学文化程度有2人;年龄在35至40岁(含40)有1人,41至45岁(含45)有1人,46至50岁(含50)有2人,51至55岁(含55)有5人,56至60岁(含60)有2人,61至75岁(含75)有2人,平均年龄为53岁。村委会主任中,中专(高中)文化程度有3人,初中文化程度有9人,小学文化程度有1人;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有1人;年龄在35至40岁(含40)有1人,41至45岁(含45)有6人,46至50岁(含50)有2人,51至55岁(含55)有1人,56至65岁(含65)有3人,平均年龄为53岁。

此次换届,头塘村和木城社区顺利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同时,我镇还鼓励镇干部到村任职。换届后村干部文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平均年龄大幅度下降。新选出的村干部作风正、能力强、思路新、敢闯敢干。可以说,此次换届使得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得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真正得到提高,为推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村“两委”换届以来,各村基本上都能正常推进工作,不少村的工作起色较大,部分新当选的村干部在各项建设中已突显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运转,但从换届以来的工作看,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新任村干部业务不熟。本次换届选举产生的村干部中,有9名支书、10名主任以前从未涉及到村的具体工作,分别占村干部总数的69%和77%。走马上任后,对村支书和村主任分别是干什么的,心中没谱,通俗地说,就是还不知道怎么来当这个村官。尽管镇党委在换届结束后组织过培训,但部分新任支书和主任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支部和村委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是知之甚少,特别是在业务方面,部分村支书对党务工作感到非常陌生,不会组织支

部党员大会,不懂如何培养新党员,部分新任村主任不知道什么是村(居)民自治,对《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常规常用的法律条规不清楚,工作起来无章可循,只会干简单的活,不懂得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二是新老班子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为切实搞好本次换届选举工作,我镇制定了《**镇村(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对村干部的年龄、文化等方面的任职条件作了限制,根据此方案,换届结束后,共有9名支书和10名主任不再连任。一些当了多年甚至是20多年的村官,平时虽说不想当、不愿当,但真正从岗位上下来后,心里还是有些舍不得,觉得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不会用新眼光来看问题,总觉得自己比年轻人强,摆老资格,认为是组织不信任,甚至个别人还认为是被某个领导“整”下去的,于是产生对抗情绪,对新上任村干部的工作持观望态度,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唱反调,对着干,故意设置障碍等;而部分新任村干部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又不主动找老同志请教,导致新老班子交替过程中出现了断层、脱节现象,特别是在工作衔接、财务移交方面,出现了许多空白,新任村干部无法延续原来的工作,许多工作还得从头开始。

三是极少数新任村干部工作中有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在选举之前,信誓旦旦、热情高涨,真正当上村干部,接触到实际工作以后,感到这个村官也不轻松,也不是很容易当好的,发现预期的愿景与现实的工作原来有这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等工作中,遇到困难、受到埋怨、甚至遭受打击后,便会垂头丧气、丧失信心、丧失斗志,对工作采取应付态度,能拖则拖,能躲则躲,遇到困难绕道走,怕得罪人,当和事佬,对党委政府的决策执行不力或变通执行,有的干脆不干。

四是部分新任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本次换届选举产生的村干部,年轻、有文化,有闯劲,上任后就急于想为群众做一番事。但由于刚上任不久,对村里的整体情况不是很熟悉,没有吃透上面的精神,加之工作经验不够,导致在处理某些事情时,效果不佳甚至是适得其反。例如在协调邻里关系、调解民事纠纷等事务中,对事情发展变化的起因、导致的结果、留下的隐患没有做认真的分析,甚至对处理结果没有做到心里有数,草率解决。部分村干部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时,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有时甚至抱着“有效无效,工作做到”的态度走完过程,不管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这在蔬菜基地建设、征地拆迁等工作

村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长期以来,灰山港镇向阳花村是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该村位于灰山港镇城区,有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69人,耕地面积200亩,2004年人均纯收入3188元。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集体经济由几部板车组成的运输队起家,通过村党支部、村委班子成员和全村群众的不懈努力,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鼎盛时期全村发展村组集体企业30余家。2002年—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过了亿元,每年向国家交纳税金500余万元。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群众带来了较好的福利待遇,从1985年开始,村民男满60岁、女满55岁,可享受每人每月分别为35元和30元的退休金;退职的村干部和企业干部可享受120—220元不等的退休金;连续16年村民上缴国家的统筹款都由村上负担。然而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近年来集体企业渐呈萎缩之势,到今年年初,全村村集体企业仅剩3家,其中两家为水泥企业,即向阳水泥一厂、二厂,另一家为玻璃厂,目前已停产。由于村集体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向阳花村集体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全村近4000群众享受的福利到底还能维持多久、怎么维持?几千万元的集体经济能否保值、怎么增值?这些已成了向阳花村现任班子和全村党员群众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缩了水”的企业资产

向阳花村的两个骨干企业——向阳水泥一、二厂2000年通过市有关部门的审计评估后,企业的净资产为5400万元、村办公楼及商店门面折价1400万元,加上几处停产小企业的不动产,全村集体资产共计为7000万元左右;负债是两个水泥厂欠县农业银行贷款2350万元。2004年,据村干部估计,两个水泥厂的净资产不会超过3000万元,3年减少2000多万元,欠银行的贷款仍有2100多万元。目前企业仍没有升值的迹象,还在继续贬值“缩水”。企业资产大幅“缩水”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企业机械折旧。两个水泥企业建成投产都有了一定的年限,一厂是1984年投产,二厂是1996年投产,设备已显陈旧,每年都需上百万元资金用于设备的更新、维修。二是水泥行业竞争激烈。近两年来,灰山港及周边地区的水泥行业掀起了新的一轮创业高潮,其规模、工艺设备都远远超过原来的水泥企业。向阳花村的两个8.8万吨水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竞争中处于下风。从去年至今,灰山港镇就新上了一条年产量30万吨的立窑生产线和一条年产量45万吨的旋窑生产线,并且其规模还在呈扩张之势;周边的宁乡、益阳等地去年以来由灰山港人投资兴建了产量达80万吨的粉磨站(直接从湘乡等地进水泥熟料后,经过打磨就可制成水泥成品向市场销售)。激烈的竞争使向阳水泥一、二厂原来的优势逐步失去,无论是产品质量的提升,还是产品成本的控制,都无法与新上的企业一较长短。再加上水泥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和投资者不再看好年产8.8万吨的水泥生产线,使年产8.8万吨的水泥生产企业由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靓女”变成了“丑小鸭”,向阳花村的支柱——两个水泥厂的资产大幅“缩水”也就不足为奇。

日益凸现的收支矛盾

去年向阳花村的收入(企业上缴和门面租金)接近400万元,其中两个水泥企业的承包金为382万元、门面租金10万元左右。但由于企业设备陈旧导致经常发生机械故障影响生产,企业承包主便找村支部、村委会要求调减承包金,承担维修费用,2004年用于两个水泥企业的设备维修费用达110万元,村上实际收取的承包金只有272万元,收入明显减少。而与此同时,村上的刚性支出却无法压缩下来,一是银行利息每年160余万元,二是村民和退职村干部、企业干部的退休金及现任村干部工资需支出40万元左右(该村目前有400余人在村上拿退休金,并且每月都有变化,每年的支出接近30万元,8名村干部工资在10万元左右),三是替村民交纳的税收8万元(含部分赞助),四是救灾扶贫、学校、水利等福利和公益事业支出20万元左右,五是办公、会议、招待等其他日常开支。据村干部介绍,除去银行利息外,每年村上的开支至少要80万元。近5年来,还出现了寅吃卯粮的现象,即通过拿下年的企业承包金抵上年的支出,来维持村上的正常运转。由于资金紧张,今年银行利息还只清偿10万元,其余的要待2006年承包金到位后方能清偿。

艰难的改革进程

面对危机,灰山港镇党委、政府和向阳花村的党总支、村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试图摆脱面临的困境。镇党委政府多次动员村上对骨干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并下决心调整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班子,村上也严格制度管理,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对两个水泥骨干企业动了不少脑筋,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走过了一个由厂长负责制到议标承包再到举牌竞标承包的过程。但由于改革未触及集体企业改制的核心——产权,再加上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估计不到的阻力,改革的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率,1999年对两个水泥企业进行减员,精退职工100多人,当时村上的负责人、党总支书记高宗德遭到精退人员围攻,最后让步补偿了10余万元才得以平息。也是这一年,当时的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建议村上对两个水泥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但遭到了大部分群众和部分党员组长的反对,最后流产。2004年,村党总支、村委会采取举牌竞租的方式将两个水泥企业向本村群众公开拍租,新的承包主接手后要求村上裁减企业富余人员,被裁减的300余人不能接受村上的决定,组织起来围攻村委会办公楼,将村党总支书记黄南桂堵在村委会办公室,不准吃饭,不准上厕所,矛盾十分尖锐,最后治安拘留4人,劳教1人才平息这场风波。同时,由于村党总支、村委会在公开招标承包时的指导思想是希望本村的人员承包这两个企业,减少企业与当地群众的矛盾,未向社会公开竞租,导致承包后的企业在承包金收取等方面与村上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足额到位。

向阳花村企业的改革难以推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改革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调整的问题,也有该村党员群众难解的集体情结问题,还有村干部们存在着畏难情绪。对向阳花村的集体企业进行改革,哪怕是不触及产权的企业内部改革,也必然要打破原来的利益分配格局,影响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就使得每一项改革措施的落实都举步维艰。不容置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曾经给向阳花人带来过无数的荣誉和实实在在的好处,直到现在,向阳花人仍在享受集体经济带来的诸多利益,对集体,他们有着比其它人更深的感情,广大群众包括党员组长,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集体情结,由此也产生了一种依赖集体的思想,希望村党总支、村委会能够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集体壮大、共同富裕的路子,对集体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发展存在的问题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也不强。对企业的改革,特别是企业产权的改革,抵触情绪十分强烈。向阳花村现任村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集体企业改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有较深刻的认识,也曾尝试过对两个水泥企业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但由于在尝试改革中难以统一群众的思想,遇到了超乎寻常的阻力,担心如果改革不成功,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可能引发大的群体性事件,使向阳花村陷于一片混乱,留下无尽的后患,自己也背上“败家子”的骂名。同时,村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与县属、镇属企业的产权改革对产权出让者来说,其改革后导致的结果有所不同。县属、镇属企业改革后,甩掉了债务包袱,企业正常运转后,税收不会少,做大做强了,对县、镇两级的好处更大。村一级则不同,它靠的是企业创造的利润、承包后收取的承包金,一经买断产权,则什么都没有了。并且,村集体企业的改制要直接面对广大的农民群众,工作非常复杂,工作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即使卖了,其所得资金在偿付银行贷款和对职工作出适当补偿后,村上便所剩无几,没有能力再为村民和退职的村、企业干部发放退休金,无法再承担村民的农业税及附加的交纳,村民的就业也会受到影响。这是群众反对进行产权处置的核心问题,也是村干部对企业产权改革下不了决心、积极性不高的关键。由此导致了村干部畏难、“拖”的思想情绪严重,甚至在群众中都不敢轻易提买断水泥厂产权的问题。同时,目前的洞庭水泥厂改制引发的种种矛盾也使该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对企业改革心有余悸。

堪忧的发展前景

应当说,对向阳花村的两个水泥企业的前景是不难作出预测的,灰山港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和向阳花村的村干部、群众对两个水泥企业的前景都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其出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维持现有体制,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这两个水泥厂维持目前状况最多是3-5年。依目前水泥生产的行情,向阳一、二厂这样规模的企业承包金将逐年下降,资产也会不断贬值,到最后是资不抵债,群众再无法从中获利,银行的债权也将成为一笔呆帐,村上背上沉重的债务。这是现在的镇村干部不愿意看到的情景,也是银行不想要的结果。要想将现有体制长时间维持下去,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抛开其它因素不讲,必然要对两个企业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在目前水泥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但这种方案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其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向阳花村目前的集体经济的势力决定了再无法大规模的增加投入,另一方面是鉴于集体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存在种种先天不足,银信部门不可能再贷资金给集体企业扩规模。但如果不注入资金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这两个企业最终资不抵债而破产是必然的结果。另一种是尽快对企业的产权进行改革,其结果相对要好些。以买断产权的方式进行改革为例,则银行的债务有可能得到偿付,也可以减少村集体资产的损失,但因为这种规模的水泥厂出让的最好时机已过,现在卖出去难获得理想的价位。面对摆在眼前的问题,向阳花村的大部分群众和部分党员的思想保守,倾向于维持现状,认为这样可以利用银行的钱再经营几年,享受最后的集体“大锅饭”,如果水泥厂实在办不下去了,就申请破产,银行的钱能赖就赖了。

不能回避的选择

向阳花村企业面临的现状和群众思想难统一、改革难推进使村上的“当家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壮大巩固集体经济是维持村级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增强凝聚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对集体企业进行体制转换,鼓励民营经济参加集体企业的改制,既是政策的要求,也是形势发展的趋势。怎样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某种形式最大程度的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群众的利益,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是这个选择的核心问题。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典型有不少,如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但他们的境况与向阳花有不同之处。同时,曾经风行一时的“苏南模式”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一方快速发展的典型,在改革开放之初至九十年代中期,这种模式倍受推崇,但集体企业的弊端在其发展壮大中也日益凸现,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也走上了体制改革之路——由租赁到承包、再到产权改革。目前,“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基本上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县属、镇属的企业也基本上完成了产权改革。应当说,对非关国计民生的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容阻挡的。从向阳花村的情况来看,要靠目前的村班子的能力和村集体经济的势力将两个水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适应市场形势发展的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至少目前看不到这种可能。因此,要最大限度地保住集体和国有银行的资产不流失,或者说尽量少流失,就只有走产权制度改革之路,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选择。

相关期刊更多

机电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设备成套有限公司

家庭中医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土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