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市区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汇报

县市区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汇报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规律再认识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个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其主题就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根本内容是实现五个统筹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发展思路

1、科学决策发展思路。立足新区划,紧抓新机遇,及时召开区委六届二次、三次和四次全会,巩固提升了“建设闽东南新兴工贸城区”的发展定位,确立了至2013年比全国提前7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接“海西”建设,融入“港城”崛起,先后召开区委六届五次、六次和八次全会,提出主动融入、积极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大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涵江和谐社会的工作思路;全面总结“十五”、科学谋划“十一五”,区委六届十次全会准确把握定位,提出加快建设“主导产业强劲、现代物流发达、城乡互动并进、水乡特色明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兴工贸城市,为“海西”建设和“港城”崛起作贡献,提出到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翻,突破200亿元,人均gdp达到5600美元。这些发展思路符合上级要求,切合实际,得到全区上下的拥护和支持,并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在凝聚人心、推动工作、加快发展上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2、努力破解发展难题。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突出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增创发展优势。组织开展求真务实作风教育活动,转变干部作风,创新工作举措,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积极开展“破解发展难题、巩固学教成果”研讨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在项目工作、新农村建设、破解发展难题等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政策水平、群众观念、工作作风。注重决策调研,分阶段对事关经济发展、项目工作、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等重点课题进行调研,在全区营造重调研、重落实、重实效的工作氛围。

3、充分集聚发展合力。坚持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做好凝聚人心、凝聚合力的工作。坚持以民为重、以民为先、以民为大,在进行重要决策时,都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每年都召开多场离退休干部、企业家代表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代表等各种对象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对具体工作意见和建议,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出台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和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政协工作的决定》,更好地发挥人大和政协的作用。

二、我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成效

1、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提高。2005年,我区经济建设呈现出“快、优、高”三个明显特征,即:总量快速扩张,结构趋于优化,效益显著提高。

――在经济总量方面,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21.8%,总量占全市gdp总量的28%,增幅全市第一,人均gdp达2800美元,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经济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继续保持全市经济建设“领头羊”地位。

――在经济结构方面,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7.6:67.7:24.7,二、三产业比重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在产业结构上基本确立了以电子信息、鞋革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在产业结构上技术含量逐步提高,竞争力增强,四大主导产业年产值达1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4%,服务业中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房地产进一步发展,比重有所上升,结构趋于优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5亿元,比增10.6%,完成年度计划的92.1%。

――在经济效益方面,政府、企业、城乡居民三大主体的收入快速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达4.544亿元,比增2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112亿元,比增3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4.5,比上年同期提高2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8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和10.5%。

2、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城乡互动并进、协调发展为主旋律的城乡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比增41.3%,完成年度计划96%。一是列入市级跟踪督查投资项目200个,已投产项目59个,完成投资6.27亿元;竣工项目17个,完成投资2.99亿元;动工项目80个,完成投资11.17亿元,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项目44个,完成投资1.02亿元。二是区级重点建设项目60个,实现开工59个,完成投资11.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1.8%。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10个,1-12月已全部开工建设,实现投资288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

随着城乡基础设施进程的加快,区域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有力地推动了对外开放步伐,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0个,合同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26.1%,比增89.2%;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43.3%,比增26%;外贸出口创汇3.44亿美元,比增12.6%,完成年度计划的93.6%。

3、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

2005年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4个,5家企业被认定为部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并顺利通过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工作考核。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措施办法,中小学撤并及危房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双高普九”工作在全市首家通过省级验收,等学校达标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逐步向教育强区迈进。计生工作顺利通过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考评验收,全区人口出生水平9.68‰,政策符合率达96.12%。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加大,启动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开展,创卫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复核验收。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两个确保”、“一个低保”政策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一步深化,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档案、社会治安都取得了新进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结构调优、效益趋好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紧、一低、一难”。一是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偏紧,能否得到合理安排和利用,事关我区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协调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能否尽快得到提升,关系到我区的区域竞争力能否得到加强;三是区域整合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方面创新难度加大,能否及时解决,关系到我区区域经济能否尽快形成合力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面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断提高我区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今后的对策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注意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就是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坚持以人为本,在当前,就是要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帮助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坚决纠正土地征用中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重组改制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坚决纠正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坚决纠正教育乱收费和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要以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抓紧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关,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绩观。要真正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就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重实干、办事实、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就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就必须深入实际,查民情、讲实话、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就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追利。

3、树立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相应的考核体系。要理清工作思路,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始终努力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三统一和基础、目标、设施三配套。一是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二是在评价标准上,既要重数字,又不能怕数字,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三是考核指标既要有确定性,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当调整。总之,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估和考评机制,以促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