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各县市区年思路

各县市区年思路

以强势项目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加快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中共##市委常委、##市委书记

总体要求:围绕“保十争百,强市富民”目标,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和“二级城市”建设,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5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工作重点:

1、促进三大产业集聚。纺织产业方面,实现“一二三四目标”,即保证提供1000亩的纺织工业用地,纺织工业产值超20亿元,增幅达30%以上,重点建设中联纺织、皓蓝纺织、奇才纺织、威鸿纺织等4个投资上亿元项目,争取新引进落地4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纺织项目。林竹产业方面,“两个百万亩”、“两个中心”建设上新台阶,林业要素市场特别是林权登记管理中心发挥大作用,林业新型组织建设建设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全市林业总产值达25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400元。旅游产业方面,重点抓好桃源洞景区的深化开发,加快星级宾馆和家庭旅馆建设,着手拓改上坪至青水游路,力争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2、推进“二级城市”建设。一是突出做大,结合做强、做美;二是突出新区开发,结合旧城改造;三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功能和景观建设;四是突出市区建设,结合小城镇建设;五是突出社区建设,结合规划和管理。重点抓好新区的“四个中心”建设和旧城的“三馆一院”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增加到18万人以上。

3、提升交通区位优势。一是努力突破“二高一铁”交通要道建设,重点推进三泉高速公路##段建设,发挥好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积极推进基础工业建设,加快建设西门电站、丰海电站和金银湖水泥、谋成水泥,促其尽快发挥效应;开工建设装机容量35万千瓦、总投资21亿元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争取年产30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早日动工。三是继续抓好农村道路、水利、沼气三项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保障措施:

1、项目带动。一是有效组织。继续实行项目组工作机制,确保市、乡两级领导力量分别形成整体合力;推行并完善双向项目与干部双向选择的办法,用项目选人、允许人选项目,形成项目与干部的有效结合。二是强力推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项目布点、建设资金、项目审批及用地审批等方面的支持;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实施投资上亿元项目17个,当年完成投资9.5亿元;其中生产性项目11项,当年完成投资4亿元以上;通过项目拉动,新增4个工业产值超5亿元企业。

2、环境促动。继续落实和完善扶持三大主导产业及“两区”开发的相关配套政策,完善重点项目办、行政服务中心、效能监察大队三位一体的行政服务体系,推行客商证制度,构筑优惠支持、优质服务、亲商富商、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

3、机制驱动。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动力,创新工作机制和干部管理机制。一是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引导市直职能部门实现从以管理为主到以服务为主的职能转变,相应改革内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引导各乡镇、街道针对税改、林改后的出现的新变化整合人力资源,一方面把力量重点向项目工作倾斜,另一方面把工作重点下移,突出对下服务工作。二是试行终极目标管理和工作任务招标制,并与激励机制相配套。围绕某个项目和某项工作任务,实行双向选择和干部的优化组合,从以人定薪为主转变为以事定薪为主。

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努力实现更高平台上的更快发展

●中共##市委常委、沙县县委书记池秋娜

2005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按照“提升一产、壮大二产、突破三产,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协调和谐发展”的思路,扎实推进绿色工贸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多做贡献。

200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0%;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出口总值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1、做大城区。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实现城区发展空间的新突破。重点抓好金沙园南区(即商贸聚集区)开发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宽城市发展空间。二是实现城市管理体制的新突破。重点在建成区内的行政村中,探索实行村集体经济公司制管理模式,努力解决“城中村”问题。同时,完善城市市容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市政管理水平。三是实现精品工程建设的新突破。重点加快翠绿山庄、西园小区等住宅小区建设,抓好影剧院和建国西巷两个组团改造,建成一批精品工程,做靓城市。

2、做强经济。一是夯实平台。重点抓好金沙园、金古园等“两园六小区”建设。金沙园,力争年内新开发工业用地2000亩,新增投产企业12家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金古工业园,力争年内新开发工业用地500亩,发挥明光公司龙头带动作用,吸引一批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实现产值10亿元。同时,加快乡镇工小区开发建设,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的项目。二是做强支撑。扶强做大明光新型材料、大亚木业、立丰印染、三和食品等龙头企业,强化产业招商,培育林产、金属深加工、生化等三大产业集群。三是增强后劲。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招商引资,鼓励引导企业抓技改、上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重点加快大亚木业、明光新型材料、立丰印染等5项总投资超亿元的生产性项目建设。围绕林产、金属深加工、生化三大产业,做好“十一五”期间的项目规划,力争在重点产业项目储备上有新突破,努力形成“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是做优特色。围绕竹业、畜禽业、茶果业,不断提升农村特色产业;规范小吃经营,完善配套措施,树立小吃新形象;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工业化、产品产业化;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一产发展水平。五是繁荣三产。重点抓好北星汽车园、万佳车城等物流项目建设,加快仙舟半岛度假村开发,完善淘金山风景区等景点设施。同时,积极发展中介、配送、信息、社区等现代服务业,引导扶持民间性、自律性行业协会,提高第三产业层次。

3、做靓文化。以建县1600周年为契机,加紧文化建设。一是弘扬文化精神。认真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大力弘扬“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不断丰富沙县文化内涵。二是提高文化素质。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三是发展文化经济。以肩膀戏为重点,积极培育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深刻文化烙印的特色文化产业,重视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4、做优环境。一方面,完善投资硬环境。以金沙园和金古工业园为重点,加快“二园六小区”开发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平台;抓好500千伏闽西北输变站、110千伏莲花变电站等项目建设,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加快京福高速公路沙县段二期和京福高速公路顺昌连接线工程建设,做好向莆高速铁路选址前期工作,拓展对外交通通道;加快第三水厂开发建设、县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另一方面,改善发展软环境。以深化“优化发展环境竞赛年”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四零服务”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外来投资者安全联系卡制度,大力推行公开办税效能监控系统,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切实为各类经济组织、外来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生态经济强县

●##市政府副市长、明溪县委书记朱昌贤

2005年,我县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继续实施“生态立县、科教兴县”战略,加快建设“闽西北药都”、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基地、生态经济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1、加快产业集聚,努力构建“四大产业”集群。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和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走专、精、特、生态型的产业发展路子,努力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畜牧业、绿色食品、林竹四大产业集群,在进一步做大红豆杉公司、利科公司、宏宇牧业、百事达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同时,力争年内新上2-3个龙头企业,使“四大产业”新增产值3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以低耗能、低污染、高科技、高附加值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体系。

2、以工业化的理念加快建设“六大基地”,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用工业化的手段开发农业资源。着眼于夯实“四大产业”集群基础,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抓好“六大基地”建设,力争到2008年,建成全国最大的5万亩红豆杉人工种植基地,全省最大的年养殖加工10万头以上的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5万亩木薯变性淀粉生产基地,全省有一定知名度、有特色、有档次、集科研、生态、加工为一体的百万亩林竹基地,全省有名的5万亩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全省一流、全国有名,集生态、生产、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区。

3、加快“三区”建设,努力打造经济发展平台。一是做大工业园区。启动10平方公里的十里埠新区建设,年内完成十里埠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的开发,力争引进10家以上企业入驻园区。二是做强生态农业园区。按照生态型、循环化、有特色的要求,把部级南山农业园区建成万亩以上规模,成为集良种繁育、实验示范、人才孵化功能的一流农业示范园区。三是做优生态示范区。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确保君子峰、均峰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部级保护区,成为生态保护“屏障”和植物种子种源基因库。

4、不断深化县校合作,努力构筑人才高地。一是拓展县校合作空间。扩大与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江苏植物研究所的合作,认真抓好合作项目的细化和实施,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县校合作格局。二是加大项目策划力度。依托高校力量策划高新项目5个以上,争取有2-3个项目列入部级盘子。三是构筑技术创新平台。在抓好博士后工作站、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同时,探索与高校共建科技园区、生态研究院、植物园等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县校合作档次。四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以技术入股、挂职服务、客座顾问等形式引进人才,进一步形成能进能出、灵活开放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5、统筹推进各项事业,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着力解决好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在交通建设方面,重点抓好明溪至将乐、明溪到##公路改造工程的开工、建设,完成100公里乡村公路等级化建设,并力争三泉高速公路延伸线明溪互通口列入规划盘子;二是在城市建设方面,加快过境路沿线开发、城市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以及宣传文化中心、一中扩建、医院病房楼、体育中心、生态公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县城面积扩大0.9平方公里。三是在能源水利建设方面,抓好城网改造,启动黄沙坑水库等重点水利建设项目,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朝生态经济强县目标迈进

●中共清流县委书记陈有极

2005年,要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全市“三市四地”、“两带一圈”的战略部署,继续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生态特色,实施项目带动,统筹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加快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步伐。

一、做强“三大主导”,提升发展质量

1、做优苗木花卉。扶优扶强龙头企业,支持景秀园林公司、元生花卉公司尽快建成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部级鲜切花基地。发挥龙头公司、大户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干部带头、农户参与,年内形成苗木2万亩、鲜切花卉3000亩种植规模,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绿化苗木5万亩、鲜切花卉1万亩的中国南方珍稀苗木花卉基地。同时,不断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措施,健全行业协会、营销组织,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做强氟化工业。扶持壮大东莹化工、华腾矿业等龙头企业,促进鑫莹矿业、龙元矿业两条年产3万吨萤石精粉生产线尽快投产,加快总投资2.3亿元的永福化工公司建设步伐,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力争年内氟化工产值达2亿元,逐步形成产值10亿元的全省重要氟化工基地。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鼓励资源在县内实现多级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精心办好氟化工专场招商会,吸引更多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3、做旺生态旅游业。加快《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工作,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南。重点抓好投资1.2亿元的九龙湖、北斗山景区建设,力争景区分别在“5.1”、“10.1”期间实现预开放。加快灵地李家生态农业观光园、嵩口热氡温泉、灵台山宗教文化等特色旅游区建设,扎实做好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大丰山森林公园的申报工作,逐步把我县建成独具特色的闽西北新兴生态旅游胜地。不断完善交通、吃住、娱乐等旅游配套建设,提高整体接待水平。以九龙湖景区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为契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主动对接##、连城、宁化等周边旅游区,打响“清流旅游”品牌。

二、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发展速度

1、突出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壮大苗木花卉、烤烟、豆腐皮、水果“三蜜”、畜牧水产五个重点产业和茶叶、红心地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重点扶持壮大7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推进全县产业化进程。同时,力争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源产地食品申报上取得较大突破。继续开展“村会协作”和“969155”网络服务,发挥驻村干部作用,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税费、集体林权制度等各项改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立足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着力培育壮大氟化工业、林产工业两大产业集群,提升壮大农产品加工、建材工业、机械加工、服装加工、矿产加工五个优势产业,促进32家规模工业企业达产达标,确保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5%以上。重点抓好年产7万立方米异型刨花板、氟系列产品开发等18个生产性建设项目和技改项目,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快推进氨盛化工、明孚硅业等企业改革步伐,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论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提升档次,加快生态城市化进程。继续实施“小县大城关”战略,调整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和编制新区控制性详规。继续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抓好农贸市场续建、雁塔小区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并围绕创“双城”活动,加强城市管理和绿化美化,逐步把县城建成山水生态园林型旅游小城市。通过政策倾斜、重点扶持,有步骤地推进嵩口、嵩溪等县域次中心发展,加快构建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生态优良的小城镇体系。

三、狠抓“三个关键”,增强发展动力

1、狠抓项目建设。继续实行“五个一”工作责任制,调整优化项目竞赛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项目竞赛活动。盯紧抓实总投资22.5亿元的48个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十一五”重点项目策划,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挤入省、市盘子,为后续招商引资提供项目依托。

2、狠抓扩大开放。进一步强化沿海意识、开放意识,强化“一把手”责任制,落实招商引资系列政策,精心筹备好各类招商活动,重在开展经常性招商和“二次招商”,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效。支持外贸公司、明孚硅业公司等扩大出口,并鼓励县内企业申办自营出口经营权,努力扩大自营出口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力争全年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

3、狠抓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准入门槛,继续实行县领导挂钩联系“四个一批”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兑现部门服务承诺,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平台。继续开展争创“20强”民营企业活动,培育民营经济“小巨人”。定期召开金融部门与个私业主信贷供需座谈会,继续加大对兴业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注入,并鼓励豆腐皮、林业等行业协会组建担保公司,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

与此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努力构筑统筹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借势造势乘势而上推动泰宁县域经济大发展

●中共泰宁县委书记郑维荣

2005年,我县要紧紧抓住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和京福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两大历史性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入实施“立足大金湖、对接京福线、崛起闽西北、建设新泰宁”发展战略,咬定目标,真抓实干,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1、以加快产业升级为突破口,打造特色经济板块。一要做大旅游产业规模。把握“申世”成功、京福高速公路通车及风洞蓄水坝竣工,品牌、交通和水位制约全面缓解的有利时机,推动旅游业实现三大突破:即从走进福建到走向世界的突破,大手笔、大声势策划世界地质公园开园揭碑、京福高速公路福建二期通车等庆典活动,强力打响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从金湖旅游到泰宁旅游的突破,加快研究和策划包装泰宁全新品牌形象,推动旅游单一景点推介向全县旅游资源整合推介转变;从单一旅游经营主体到多元化经营主体的突破,扶优扶强金泰公司、古城旅游开发公司等市场主体,培育引进新兴旅游企业。二要增强工业产业素质。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做大做靓陶金峰高岭土、德立化工、金湖炭素等骨干企业,鼓励扶持争创单项冠军,力争年内陶金峰煅烧改性高岭土产品在国内电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达50%,金湖炭素针剂炭产品省内市场占有率达60%,成为国内重点高岭土深加工、省内最大药用活性炭生产基地;加快组建雷公藤产业发展公司,年内突破雷公藤生物农药、制药项目技术攻关,进入实质性建设。三要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集中力量培植壮大烟叶、竹笋、锥栗、雷公藤、金湖乌凤鸡、肉羊六大特色农业,巩固扩大基地规模;争创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名牌产品;积极引进大公司、大集团投资开发竹笋、锥栗和畜禽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做大做强金谷米业、大金湖生态茶叶等农业龙头企业,力争跻身省、市级龙头企业行列。

2、以提升功能品位为着力点,推进城镇建设步伐。一方面,要突出抓好县城建设。围绕建设福建最美丽的山区县城和拥有一流人居环境的旅游度假型小城市,配套完善城区路网、管网、市政和环卫设施,提升旅游城的功能和档次;在县城范围内继续推广徽派仿古民居建筑风格,抓好状元文化公园、小巷里仿古建筑群等古城旅游项目建设,逐步把城区建成文化观光型名牌景区。另一方面,要加快重点城镇建设。统筹协调小城镇发展,重点抓好朱口县域次中心城镇建设,做大集镇规模,提升集镇功能;充分利用高速公路互通口的区位优势,抓紧构建朱口工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物流中转中心等平台,促进要素产业集聚,着力打造成京福线上的经济重镇。

3、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一要深入实施项目带动。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尤其要加快世界地质公园配套设施建设、省道205线泰宁段、泰宁古城综合开发、5万千瓦芦庵滩电站、雷公藤基地建设及深度加工5个亿元项目,以及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旅游酒店及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努力提高我县项目在省、市重点盘子中的比重、重点项目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工业项目在重点项目中的比重、引资项目在各类项目中的比重。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握区位条件不断改善的机遇,主攻招商引资,灵活运用商会招商、节庆招商、网上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等有效方式,借助平台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和“9.8”投洽会,认真筹办高速公路通车项目投资、经贸洽谈等系列活动,力争引进更多大项目。三要全力搞活民营经济。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资产重组,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医疗机构和经营性文化、广电等社会事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机制、技术、管理创新,膨胀规模体量,提高质量档次。四要纵深推进改革创新。加快杉阳公司改制,实现国有资本全部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切入点,加快推动文教卫系统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转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进梅列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中共梅列区委书记江兴禄

新的一年,梅列区要深入实施“优化第三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发展精品农业”战略,以项目工作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提速发展。重点要抓好八个方面:

一是深化项目竞赛。就是要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把项目工作做深、做细。加快建立更加科学、客观的项目评价机制,增强竞赛活动的持久动力。一要认真抓好项目策划工作。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导向,前瞻性地做好项目的策划、可研、立项、审备批、开工和竣工等工作,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实做到位;二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紧紧围绕我区的机械加工、食品加工、林产品加工、冶金压延等主导产业抓招商,把目光放在大企业、大财团、大项目上,通过引进项目,最终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或园区效应,构建起我区明显的产业优势。三要进一步落实各级干部的招商引资责任,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在项目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齐心抓项目、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四要精心组织实施重点项目,2004年安排重点项目55项(在建项目23项,预备项目21项,前期项目11项),总投资41.7亿元,当年投资6.6亿元。

二是加快园区建设。就是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园区内部规划,确保各园区定位准确、设施配套、产业集聚、环境优美,努力提升工业园区建设的档次,增强投资吸引力。一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继续推进三大特色板块(以机械加工为主的高源工业小区;以冶金、建材、化工为主的西部小蕉工业区;以转化本地资源,带动农产品的种养殖和加工的碧湖-洋口仔205国道沿线食品和竹木制品加工工业区)的形成。二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推进高源三期和小蕉工业区用地开发,年内完成“三通一平”工业用地700亩。完成公路建设扫尾工作,确定供水建设方案,力争上半年启动供水工程建设,根据项目建设需要,论证确定供电扩容方案,加大供电配套设施投入。三是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完善园区管理机构;创新投资体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创新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园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培育产业集群。就是要主动对接全市的产业发展规划,搞好与辖区大中型企业的协作配套,着力培育好机械加工、冶金压延、农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一要把传统行业作为现代技术的一个载体,正视现有的产业集群基础,大力引进外资和激活民间资本,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来提升集群竞争力、提升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较快增长。加大引进高新技术型、生物生态型、循环经济型的项目;二要加大产业引导,形成优势明显的区域产业集群,要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功能齐全、结构合理搞好现有园区的整合,实施“飞地工业”,协调不同区域、不同园区产业集群的行业分布,把原有区域中不同产业企业引入更有利于其生存和发展的聚集区,形成优势鲜明的产业集群经济。三要培育知名品牌和产业龙头企业,发挥好龙头带头作用。要策划、包装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地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加强对名牌产品、龙头企业的宣传推介,要鼓励扶持企业实施名牌战略。

四是做强中心城区。就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高起点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不断延伸城市主骨架,拓宽城市发展的空间,努力把城区面积做大、人气做旺、竞争力做强。一要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好中心城区。按照“功能配套、适当超前”的方针,配合市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功能,不断提高城市的品位。二要坚持产业兴区,进一步繁荣市区经济。要继续抓好旧城改造步伐,力争在2004年基础上,2005年有较大辐度的突破,形成整体连片的住宅小区。同时,巩固和发展汽车、电子、建材、装饰材料、服装、农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努力使我区成为辐射其它县市区的物流中心。要抓住三福高速公路已经通车的有利时机,整合辖区内各种旅游要素,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假日旅游,吸引八方游客,搞活人气。三要坚持文化兴城,提升城区文化品味。高度重视城区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保护和弘扬梅列的历史文化传统,加强现存文化古迹的管理、修缮和维护,增强城区的文化厚重感。

五是壮大民营经济。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优化发展环境,坚持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并举,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加快发展,实现个私经济总量上规模,素质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实力上台阶。一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个体、私营经济从分散小规模经营向规模集约化经营转变,组建集团;二要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引导个私、民营企业向劳动密集型与技术、资本密集型相结合转变;三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促进个私、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资本社会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专业人才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六是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立足于“城郊型”精品农业,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有影响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专业村、专业协会和专业大户,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要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抓好万亩中低产果园改造、百万袋珍稀食用菌基地建设、万亩丰产竹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做大芦坪的万头猪场、明忠和市郊土鸡养殖。二要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推进优质、无毒、无公害农业生产,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三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运用公司+农户+基地+科技的模式,培育好基地,增强辐射力。四要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完善劳务中介,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工作。五要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村路网改造,农村沼气工程和“水利化区”建设,抓好千亩土地平整示范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七是维护安定稳定。就是要加快推进“平安梅列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治安防范体系,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祥和,巩固和发展安定稳定的良好局面。一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处理群发性事件;二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方针,努力构建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三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四要建立有效机制,全面推进政法队伍建设。

八是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切实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保持社会的协调发展,激发社会的生机活力,加快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一要凝聚发展合力。充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活创业主体,激励全民创业,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二要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继续解决制约和阻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各类创业者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和条件。三要注重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扎实推进“双高普九”。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文化精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要注重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效。强化公民道德建设,特别要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构建诚信社会。扎实推进文明城区创建活动,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巩固提高创“五城”成果。

立足县情突出特色强力推进经济发展

●中共将乐县委书记林传衍

2005年,我县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紧紧抓住京福高速公路通车带来的发展机遇,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全力打造开放、文明、生态的山区经济强县。

一、建设工业平台,加快产业集聚。完善北郊工业园区,抓好道路、给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工业用地,提升电子、机械工业小区档次,吸引更多企业到园区落户。开辟洋仂工业区,尽快做好部队闲置土地置换和转让工作,确保完成首期1000亩土地征迁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路口至万安矿产品加工业带和城南至高唐木竹加工业带“两条工业带”总体规划,力争形成1000亩工业用地。抓好黄潭、南口、白莲等乡镇工业小区规划整合,全面着手高速公路弃土场、预制场合理利用的调查和规划,防止乱占滥用,不断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加强产业规划和布局工作,促进资金、技术、劳动比较密集的企业往北郊、洋仂园区集中,竹木加工、矿产加工等占地较多的企业往“两带”、“三小区”集中。

二、狠抓工业项目,加快工业发展。全力抓好红狮水泥项目,力争2500吨/日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2004年建成。按照构建福建省新兴水泥发展中心的设想,以年产800万吨左右为目标,组织力量,聘请专家进行矿山资源、企业用地、道路运输等全面调查论证,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续建大言电站、黄潭电站。争取尽快动工兴建装机4.2万KW高唐水电站。加强跟踪,推进绒毛浆后道加工、竹浆生产、陶瓷谐振器、射频滤波器等项目。鼓励发展木竹加工,引导恒鑫、三福、华田、三泰、隆昌等木竹加工企业大户,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努力促进罗伯特机械、华燕电器、浩通复合材料、神威电动车等几家新引进的企业尽快建成投产。积极扶持三华轴瓦、机床厂等传统机械企业,鼓励引进新设备,开发新产品,实现新发展。抓好产业配套工作,促进包装、物流、运输、仓储、培训、中介服务等不同领域企业的兴起。

三、抓紧城区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加快东门新村建设,力争2004年国庆节前市民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广场周围建筑形成,建新路延伸到过境线。抓好三华北路、七星街改造,提升商业核心区的档次。抓紧新世界商城、玉华宾馆餐厅楼、百姓超市建设,尽快使这一片区成为城区繁荣一角。继续抓好建材专业市场、拱拢桥小区等城建项目建设,改善城区景观。着手南门片区改造规划设计,为整体改造五马山脚旧城区做好前期工作。加强城区交通、卫生、治安管理,加强改造后的三华北路、七星街管理,使之成为示范街。

四、改善旅游设施,加大旅游促销。着手制定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食住行游购娱统筹考虑,按规划实施建设项目,从总体上提高旅游开发水平。主动对接高速公路通车,泰宁申世成功、周边“红色旅游”开发和全省旅游规划,攀亲靠船,乘势而上。完成玉华洞道路建设,加快洞前区绿化、美化,改善玉华洞周边景观。抓紧白莲至龙栖山旅游道路前期工作,完成可研报告,争取上级支持。发挥玉华洞、龙栖山、天阶山品牌效应。加大宣传力度,改善景区道路。改革景区景点经营机制,银华洞、金华洞等新景区推出招商,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旅游。加快龙栖山度假村、龙栖山庄建设。鼓励建设星级宾馆、开办家庭旅馆,提高接待能力。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实现引进旅行社、利用媒体进行旅游宣传新突破。

五、培育农业龙头,促进农民增收。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地方特色。一是烟叶生产。巩固烟叶种植基地,努力实现种烟5万亩,交售优质烟叶13万担,实现农民售烟收入7000万元、财政特产税1500万元。二是食(药)用菌业。巩固6000万袋食用菌基地,在抓好传统食用菌栽培的同时,大力发展大球盖茹、雪茸、巴西蘑等珍稀食用菌,争创全国食用菌之乡。扶持做大菌草灵芝公司,推进菌草种植、灵芝栽培和加工产业化,生产、销售一条龙,提升企业素质,开拓产品市场。三是香料香精。培育壮大科利达香料香精公司,搞好项目策划和原料基地规划。力争依托本县丰富的香精香料生产资源,把香精香料办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四是绿色食品。办好健乐生态食品公司,加快天旺食品项目建设进度。扩大食用菌、蔬菜、竹笋、水果加工规模。以加工企业为龙头,拉动种植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五是规模养殖。抓好威山牧业等养殖龙头扩大规模,办好金峰饲料公司,争取养殖业加快发展。同时,扎实抓好粮食生产、造林育林、竹业果业、沼气工程建设、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道路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闽江源生态经济强县

●中共建宁县委书记洪明德

2005年,我县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全市构筑“两带一圈”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二三八五”工程,加快闽江源生态经济强县建设。

一、突出“两个”加强。一是加强“三农”工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培育发展莲子、水果、制种、烤烟、笋竹、林业、畜禽等七大特色农业基地,重点推广“建选17号”莲3.5万亩;继续挖掘烟叶生产潜力,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实现10万担产烟县目标;加快11万亩黄花梨等果园改造,建设生态精品果园,力争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5%和6%以上。二是加强工业生产。着眼提高工业总量和质量,狠抓企业生产原料和电力调度,加快实施铙纸集团新上1万吨薄页纸、闽江源绿田公司10万吨绿色饮品续建工程、文鑫公司万吨莲食品、孟宗公司100万箱笋制品等重点项目,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5%以上,实现利税增长20%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4个百分点,工业总量在全市位次前移1—2位,工业经济效益和质量有新提升。

二、突破“三个”目标。一是继续跟踪做好闽江源自然保护区申报部级通过国务院专家组评审后的各项工作,确保2004年初获得国务院批准;争取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和总政治部旧址列入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继续支持铙纸集团应对美国反倾销调查,争取2004年2月份取得终裁胜诉,籍此显著提升企业对美及欧盟市场出口竞争力;全力支持“铙山”高档薄型纸冲刺中国名牌产品,在全市率先实现部级名牌零的突破。三是支持闽江源绿田公司做好上市工作,争取2004年10月份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实现我市中小企业在境外创业板上市零的突破。

三、实施“八大”工程。一是生态工程。全面加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抓好造林绿化和资源管护,严控城镇和企业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实施2250口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国债项目建设,推广黄花梨果园套种台湾黄花菜和种植绿肥等生态发展模式,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闽江源头生态自然环境。二是水电工程。加快实施濉溪、澜溪、楚溪流域水电综合开发,全年动工装机2万千瓦以上。三是交通工程。全面实现县通乡公路硬化目标,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全年完成乡村公路硬化130公里以上;全面开工建设建宁至泰宁二级公路;全力配合省市做好向莆铁路和泰长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规划等工作。四是城建工程。加快县城组团式开发,做大做优闽江源头第一城,全年新开工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继续完善净化、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推广物业管理模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五是为民利民工程。加快建设乡村饮水工程,改善农村群众饮水条件,争取动工建设城区自来水厂迁建工程;加快县村有线电视联网改造续建及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牲畜机械化定点屠宰场建设工程、食品放心工程、宣传文化中心续建工程、信息技术教育网建设工程、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平安建宁”创建工程等为民利民项目建设。六是工业小区开发工程。加强工业小区规划,坚持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围绕建设生态型工业小区,推进小区开发建设,构筑工业发展平台。七是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继续推进铙纸集团、闽江源绿田公司和孟宗笋业公司等企业技改项目建设,全年技改投资9000万元以上,增长15%。八是旅游工程。彰显红色苏区和绿色生态优势,培育打造红色苏区、森林生态和农业观光三大特色旅游品牌,主动对接大金湖景区,推动旅游市场升温,培育发展旅游经济。

四、实现“五项”突破。一是农村工作机制有新突破。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农村税费等各项改革,完善支农服务体系,发挥下派干部作用,促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有新突破。加强科技教育工作,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莲乡特色文化,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重点疾病和疫情的监测与防治,推进计生优质服务工程,增创计生优质服务县。三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有新突破。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濉电、林业、外贸等企业改革进度,确保实现国企改革面100%目标;激活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四是落实考核奖惩机制有新突破。建立健全抓落实、促发展责任制,进一步创新考核奖惩激励机制,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五是提升服务效能有新突破。建立和完善各项服务机制,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和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形成高效、便民的服务机制。

体制创新项目突围加速推进新兴工业县建设

●中共尤溪县委书记林昌源

2005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紧紧抓住机遇、全力加快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贯彻到经济建设全过程,把推进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贯彻到经济建设的全过程。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做优做活农业。调优农业结构,加大农产品优质率比重、畜牧水产产值比重和市场调节比重;做大龙头企业,着力引进新龙头,挂靠强龙头,做壮现有龙头;打造生态品牌,在打响绿色食品品牌和有机食品品牌上寻求突破,在生态项目开发上寻求突破,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寻求突破;拓展增收渠道,抓好转移性、减债性、开发性、科技性、减负性、流通性、集约性增收;扩大改革成果,重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农村低保、农村税费等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农家155”信息服务网络,推广以八字桥佛手瓜专业合作社为典型的农村中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全面落实村帐乡镇制度,开展下派农业科技特派员活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推进农村路网、山地水利和沼气池建设。

二是做大做强工业。盯紧目标,持之以恒地强力推进新兴工业县建设。抢抓高速公路通车机遇,更有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甘当配角,敢攀高亲,积极寻求与大企业、大集团的经济协作,力求更多地挤进其生产链条,吸引其来尤投资,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继续坚持“三个一”项目责任机制、“三个平台”发展机制和“三个零距离”服务机制,把广大干部职工引项目、上项目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激活民间投资主体,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二园一带四小区”建设步伐,坚持以项目带开发,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园区,确保埔头工业园和红土地工业园新增项目27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以上、产值增长30%以上。

三是上大上好项目。突出“四抓”:一抓民营经济。进一步把扶持民营经济的着力点放在营造环境、搞好服务上。继续抓好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落实,确保个私经济产值增长30%以上。二抓招商引资。突出抓好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专场招商、园区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增进招商实效。2005年将增加矿业招商小分队,设立驻泉州招商办,在福州、温州、泉州分别举办专场招商会。三抓产业集群。围绕做大做强矿产、林产、纺织三个产业集群,加强规划引导,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骨干企业集中,壮大规模,集约发展,确保三个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四抓重点项目。搞好协调,有效服务,确保街面水电站、西街公路、投资1.2亿元的电解铅、投资8000万元的永丰茂纸业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四是西连东扩城区。按照“西连东扩提中心”的发展思路,构建“一主、二区、二园”的大城区发展格局。高起点调整县城总体规划,多渠道征求民意、集中民智,力求规划科学合理、符合群众意愿。实施城西衔接路拓宽、北岸河滨路建设工程,基本完成红土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有一批项目落户,建成街面水电站潘山移民安置点,构筑青印溪景观,进一步拉开西进架势。按计划推进尤溪河北岸(解放桥至梅仙)二级公路建设,加速埔头工业园、沿河工业带的崛起。调整确定城区详规,加快水南、大埔山片区改造。争取城区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五是精心打造“后花园”。强力推进“五个对接”,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打造省会城市“后花园”。在大力发展工业、加速新兴工业县建设进程的同时,加强环保工作,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开发朱子文化、九阜山风景区、洋中休闲古镇,力争新一年有一些旅游开发项目上马,在建设省会城市“后花园”方面有实实在在的动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闽中经济走廊建设

●中共大田县委书记林梁儿

2005年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闽中经济走廊建设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05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紧紧围绕“抢抓机遇、把握重点、创新机制、扎实推进”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更加主动地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1、坚持结构调整,推进产业集聚。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抓好“54321”优势农业产业群的培育壮大,重点扶持发展5万亩高山优质茶的种植及茶叶加工、10万亩木薯的种植及淀粉加工,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产区集中。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围绕建材水泥业、冶铸及机械加工业、轻纺服装业三大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矿产品采选加工业和能源业两大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陶瓷业、电子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三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强规划、引导、服务,培育“岩城”水泥、“仙顶”茶叶、“雪山”萝卜、“福梅”辣椒等特色品牌,促进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增强竞争力。加快规划建设菜坂洋轻纺工业园、铭溪重工业园、谷口工业园等,逐步形成以福田工业区为主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2、坚持项目带动,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深化项目工作竞赛活动,加快实施重点建设项目,着力抓好华闽纸业、新岩水泥、璞溪口电站等一批重点续建项目,益源热电技改扩容、县级电网改造等一批重点新开工项目,海和钢铁二期工程、满田春农贸市场改造等一批重点前期项目,以及“泉三”高速公路大田段工程、农村公路等级改造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加强项目开发储备,充实“十一五”期间的项目库,力争有更多项目进入省、市重点盘子。

3、坚持改革开放,激发经济活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化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内外开放,提高引资实效。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努力扩大新茂电子、南湖针织、宏泰织造、永大陶瓷等重点出口企业的出口规模。主动对接“大泉州”经济圈,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加强与泉州泉港区的经贸往来,建立广泛的经贸合作关系。制定全县乡镇间对口帮扶制度,推进乡镇间产业互补、区域协作、共同发展。

4、坚持城乡统筹,拓宽发展空间。在城区建设上,按照“南进东拓活中心”的发展思路,抓好后溪坂开发区、福田大道延伸拓宽改造、香山路拓宽改造以及赤岩大桥的规划建设,推进福田小区、赤岩小区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城区经济新增长点。在城镇建设上,加快县域次中心建设,有步骤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城镇管理上,加快城市功能设施建设,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优化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5、坚持以人为本,凝聚发展合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低保工作。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人才教育工作,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努力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问题。按照库区移民“搬得出、安得下、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切实加强库区移民安置工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文化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建设“平安大田”。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以百倍之力务发展之实推进闽赣边界中部经济强县建设进程

●中共宁化县委书记陈忠杰

新的一年,我们要按照全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部署,围绕建设“两区一镇”目标,坚持实施“基础先行、做优环境、整合资源、扩张总量”的经济发展战略,以项目运作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打好一个基础,开展两项活动,加快三个开发,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打好一个基础。基础是加快发展的前提,宁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按照“基础先行”的思路,按揭宁化,做好四项打基础工作:一是平台基础,加快华侨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园一期开发,完成1.2平方公里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项目入园、供地等相关政策,促使果蔬保鲜等7家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顺利入园,并产生效益;二是通畅基础,按二级路标准改建总长为64公里的城区至湖村和石壁公路,完成最后3条27公里通乡公路;三是能源基础,年内完成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建设,改善供电结构;四是城市基础,加快东大路、江滨路、龙门路延伸、中环路完善和城东小区路网“四纵三横”建设,拉大城区发展构架,建设新汽车站、体育中心,开发锦绣花园,改进城区配套功能。

开展两项活动。一是继续开展项目竞赛活动,创新项目工作机制,调整充实项目竞赛激励办法,推进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职责化机制的建立并落实。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7项,当年投资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5项、当年投资1.97亿元,新建项目12项、当年投资1.98亿元,生产性项目9项、当年投资1.2亿元。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城建和生产性项目,生产性项目方面,主要是抓好钨矿开采加工、锌铍矿选采、坤兴针织漂染等投资上千万元重点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加强项目策划推介招商,全年力争完成招商引资3.5亿元。二是开展“县校合作年”活动。建立专门工作班子,一方面按产业与大学或科研机构挂靠,提高产业开发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一方面围绕技术成果筛选、策划项目,以项目引技术、引人才,增强项目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当前主要做好三件事,其一,依托南京林业大学科研力量深化银杏开发;其二,与隶属复旦大学的复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心脑血管防治中心和肿瘤治疗中心;其三,在食品加工等方面寻求技术对接。

加快三个开发。一是加快资源培育开发,推进产业集聚。林竹方面,推进13万亩工业原料林、12万亩丰产竹林的培育建设,为发展林产工业集群奠定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加强资源优化整合,促进生产要素向振兴、联创、三和、利丰等企业流动、集聚,引导企业改善产品结构,提高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规模林产企业平均产值1500万元以上。农产品方面,重点加快肉牛、食用菌基地建设,引进肉牛育肥、加工企业,集中精力做大万士利食品罐头、成正食品等企业,发展品牌绿色食品。矿产方面,继续推进钨矿及锌铍矿开采等项目建设,促进稀土单一分离生产项目由意向向合同升级。利用丰富的石灰石碳酸钙资源,发展高强装饰砖、防水阻燃复合板等新型建筑材料。同时加快针纺织业发展,通过对坤兴、南宁两家企业的重点扶持,带动金山、冠兴企业成长壮大。二是加快文化旅游开发,壮大旅游产业。继续实施天鹅洞群国家地质公园项目建设,促其顺利挂牌。抓住国家旅游局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契机,启动“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深化宁化历史名人研究,加强对邑内历史文物、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推介实施三星级旅游宾馆项目,改造提升现有宾馆酒店设施与经营档次。建立联合促销机制,加强旅游区域对接,构建无障碍旅游区。三是加快闽赣边贸开发,发展边贸产业。一方面建设龙鹰装饰、##肉牛、闽赣边界粮食三个批发交易市场,引导民间资本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与品牌专卖网点,扩大市场容量。另一方面注重新型边贸培育,发展教育、文体、医疗卫生事业,实施城东中学、一中高中扩容项目,加强县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上海复医投资公司的交流合作,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增进教育、医疗产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与吸引力。

抓住新机遇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元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庆

新的一年,我区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一系列部署,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和三福高速公路通车、泉三高速公路动工带来的新契机,以非公经济为主导、以项目带动产业、以环境吸引投资、以市场促进繁荣,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新跨越。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一、做大城区空间,构筑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北接南拓”进程,举全区之力抓好台江一河两岸开发,把它作为今后三五年内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年内着力抓紧西岸河道整治工程以及台江、东霞、工业南路的土地收储、征用和拆迁安置工作,配合做好泉三高速公路三元连接线周边规划。配合抓好市商展中心建设、省一建公司片区开发改造等项目。借助小蕉公路开通和有关优惠政策,同步开发公路两侧土地,建设新的工业走廊。

二、做深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力。重点建设项目,初步安排台江电站、服装交易中心、水泥粉磨生产线等重点在建和预备开工项目27个,总投资10.7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6亿元;储备项目和前期项目,着力抓好台江西岸开发、东霞片区开发、三尖洋高级住宅别墅区等17个,总投资20.9亿元。依托辖区和周边优势企业,以各类招商活动为载体,以商(协)会为纽带,加强联内引外,推进山海协作,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按照有利于提高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原则,健全项目工作激励机制,加强项目导办服务,营造项目开发建设良好环境。

三、做强工业经济,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基础优势,优化升级机械加工、木竹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加速发展服装、纺织、食品、建材等四个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重点抓好汇华集团新上两条汽车缸套生产线,实现年产300万只规模,达到亚洲同行业先进水平;抓好投资3000万元的黎明机械中型高速传动设备生线技术改造项目及英汉木业、鸿闽工贸等企业二期投资项目;扩大殷宏机械等辖区企业与厦工集团等区外大中型企业合作领域,增强产业与企业的关联度,提升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同时,加快“一区三园”建设,重点抓好荆东二期3000多亩工业用地调整置换与开发,继续完善台江、汇华两个工业园的基础配套建设,构筑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四、做精城郊农业,凸显农村经济特色。立足各乡镇、村特定的气候和水土条件,打好特色农业牌,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扶持壮大四家市级龙头企业,抓好华健生物、普禅山有机茶加工等项目;进一步扩大芦阳脐橙、西际蜜桔、忠山蔬菜、星桥食用菌、楼源珍禽养殖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保障重点木材加工企业原材料供应,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实施忠山-富源1800亩耕地“沃土工程”,力争再完成2条11公里农村路网改造,实现92%以上行政村通水泥路。抓好岩前镇县域次中心城镇建设点及莘口集镇四期改造。

五、做活第三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依托现有水果、蔬菜、糖酒等专业市场,建设服装、粮油、五金、水产市场,打造商贸流通龙头,增强辐射带动力;着力推进格氏栲森林公园经营权转让,整合景点资源,做旺城郊休闲旅游;重视提升服务业,加强对城区餐饮娱乐业的扶持引导,做好城郊农家风味小吃文章,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发挥三产综合效益。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