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立足实际  加强管理 努力实现山区职业教育的新突破

立足实际  加强管理 努力实现山区职业教育的新突破

立足实际加强管理

努力实现山区职业教育的新突破

竹溪县应用科技学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初冬时节,我们十分荣幸的迎来了省、市评审组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对您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下面,我把学校争创“湖北省重点职业高中”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一个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竹溪县位于鄂西北边陲,毗邻陕、川、渝,是湖北省最边远的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湖北省十二个特困县之一。全县版图面积331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05个行政村,总人口36.2万,其中:农村人口27万,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95元。

瘠土之上的竹溪县应用科技学校,作为全县唯一一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仅承担着为高一级职业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的任务,而且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的任务,更肩负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任。学校占地面积达到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224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学生达到1264人,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99%。学校管理队伍精干,班子成员年纪轻、素质高、能协作、善开拓。6名成员中,4人具有大学以上学历,2人为研究生学历。4人具有中学高级职称,其中1人为省特级教师。学校师资队伍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69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62人,研究生学历3人,学历合格率达到94%;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8人,占总数的26.1%,中级职称29人,占总数的42%;结构上,双师型教师14人,占20%。同时,绝大部分教师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教师每年接受培训与继续教育的时间都在40学时以上,年参训率也都超过20%。

二、主要成绩与做法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富民强县的基础性工程来抓。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省“512工程”合格学校验收。之后,我们就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努力探索贫困山区职业教育发展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管理,真抓实干,“崇尚卓越,追求一流”,闯出了一条以“以招生求实力,以管理求效益,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办学新路,学校有了显著变化,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软环境

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仅是职业教育内在发展的需求,更是教育均衡性保障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落实科教兴县战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这些认识被社会所认可,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千方百计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我们一是由主要领导牵头,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宣传国家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精神,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发家致富的典型事迹,引导全社会认识职业教育、关注职业教育。二是通过经常向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作专题汇报、召开多层次的座谈会、递交提案等方式,引起领导的重视和部门支持。职业教育已经摆上了领导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下发专门文件,至少两次到学校研究、指导职教工作。三是通过开展“职教千里行”活动,深入到学校、学生中,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引导学生参与职业教育。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宣传,形成了三个层面的共识:即领导层“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共识;家长层“通过职业教育能更易更快发家致富”的共识;学生层“读职业学校同样可以成才,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共识。形成了全社会关心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吸引了更多的初中毕业生、社会青年、企事业职工来学校就读。这为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做大做强我县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思路,深化改革,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有思路才会有出路。职业教育的发展除社会因素外,最重要的是需要自身的完善与突破。近几年来,学校加强职业教育研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是办学体制改革。学校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确立了突出职教特色,实施产教结合,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培养“合格加特长”实用人才的目标,采取了职高、中专并举,学历班、短训班、函授班、资格培训、农民工培训并存,普教、职教沟通的办学方式,推行了学分制、弹性学习制度,这不仅为学生提供多种求学途径,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提供了便利,而且为学生“工学交替”,分段完成学业等创造了条件。

二是德育工作改革。针对我们招收的学生,中考成绩低、素质差、家庭经济困难、自控力弱的特点,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观念的转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职业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采取了重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精心打造平安校园的措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保证了学校五年无任何事故发生的好记录,受到社会一致好评。一是构建了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全体学生多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二是进一步完善政教主任、班主任德育、团委等工作职责。三是在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发挥各学科教学过程的德育功能,使德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四是领导带班联系后进生,每个教师联系一至三名学生,学生成立互帮小组,各自发挥着自身的育人功能。五是从各方面培植“养成”教育环境。学校开展“成人—成才—成业”主线教育,制定了《学生奖惩条例》、《教室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文明班级创建》等规章制度。每日两操,三区(教室、寝室、卫生区)都有具体规章。六是加强督查,班主任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使德育走进生活、走进寝室、走进学生心灵。七是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参加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校园活动,多次义务献血。八是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在德育教育中的自身潜力,教育学生正确获取信息,不断提高网络法制观念和网络道德水平。九是每学期都要围绕一两个德育专题,举办专刊和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读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参加一次社会公益劳动,举办一两场专题报告会。对每届新生进行军训和系列专题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教育管理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学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督查细则和教学奖惩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检查落实。突出学生技能训练,成立各学科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经常开展“汇报课”、“公开课”和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研究,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近两年来,学生每年有4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教师共有27篇教研论文在市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有34篇论文在获得国家、省、市级获奖。2004年,学校编辑出版了教学论文集两本。2005年,十堰市立项科研课题“职业教育招生及就业制度改革研究”顺利结题。目前,学校又承担了市级科研课题2个。学校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原则,对综合高中学生,下重手抓教学质量,确保他们能圆大学梦;对中专生,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动手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础。

改革为学校带来了活力,不仅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扩大生源,壮大了规模,而且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高职高考全县状元均为我校学生。2005年高考本科、重点专科、专科线的上线率分别达到了11.6%、48.1%、36.5%。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誉,学校办学实现了上级领导、人民群众和学生的“三满意”。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良好的育人环境能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把学校硬件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几年来,我们对外广寻扶持,对内开源节流,共筹措资金250万元,进行了12项大的建设。一是投资10余万元对全部教室、寝室进行维修、粉刷。对所有桌凳进行维修油漆,对所有线路进行重新安装。二是投资4万余元建成到校的1公里水泥路,并安装了漂亮的路灯。三是投资3万余元建起集停放车辆,法规教育于一体的文化长廊。四是巧妙设置了各种警示牌和“远志、博学、创新”的校训。五是多方筹措资金近40万元建起了两个高档次网络教室,建起了校园网。将有线电视,因特网线路引入教室,让学生实现了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学校同上一堂课的“梦想”,体会到“鼠标轻点,世界尽收眼底”的喜悦。六是投资近15万余元新建了231座的多功能阶梯教室,搭建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平台。七是切实改善了学校办公条件。将各办公室装饰一新,并为各处室和教师办公室调配了微机,安装了电话,基本实现了办公现代化。电大、师训、招生、学籍管理、网上教学等全部实行微机管理,又便于教师自学,在网上查阅资料和制作课件。八是投资13万元,建造了高档次的学生厕所。九是投资8万元,新建存量80立方米的水塔,解决全校师生盼望多年的用水难的突出问题。十是投资6万元,添置一批体育、健身器材,修建了工会活动室。十一是自筹5万元,购置了一批图书资料,充实了拥有四万多册图书的图书室。十二是投资30余万元的,500多平方米的厨房、锅炉房、学生浴室正在加紧建设,年底峻工。

学校设备设施完备,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1个,校内有篮球场两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1个,运动场地充足。建有闭路电视系统,接通了校园网,并覆盖学校各部门,实现了与国家管理系统的网络沟通。配齐了电子阅览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电教室、实验室等各类专用室设备设施。先后添置计算机123台,藏书4.6万册(专业类藏书占45%),实验自开率、实习(基本技能训练)开出率均达到90%。学校还建有银杏栽培基地10亩、茶叶基地200余亩。并与县长彬减震器厂等单位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实习基地。校园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周边安全。校内春花秋实,夏绿冬青,亭台长廊点缀其间。一个舒适美观、文化底蕴浓厚,路、场、舍、园,花草树木和谐成景,相映成趣的花园式校园正在形成。

(四)抓团队精神,提升水平,建设一支过硬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确立了“加强师德教育,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学水平”的管理思路,狠抓队伍建设,努力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为锤炼一支岗位意识新、服务意识强、业务素质高、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我们选拔充实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能办事、受教职工欢迎的中层干部队伍。在全体干部中树立“不勤政就是最大的不廉政”意识,坚持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狠抓干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定期召开干部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管理中,严格实行“阳光操作”,充分发扬民主,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一是抓住“师德”建设这一核心,不断更新教师的职业观、价值观、责任观、教育观、教学观、评价观、师生观。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先进典型材料。加强师德督促检查、考核,建立完善师德跟踪档案。让学生、学员评价教师、评价干部。二是对教师实行全员聘用制,打破“铁饭碗”,对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一律转岗分流。教师晋职晋级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规定凡在县以上统考中成绩处于末位者,在教学中有严重违反师德行为者,一律不得评行表模、晋升高一级职称。三是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学历提高与培训活动。学校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几年来,学校共派出教师外出学习、讲课达500余人次,一批教学能手在活动中脱颖而出。四是为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并初步掌握了因特网、课件制作等知识,全校有40多名教师获得了计算机高级证书,有30多人次制作的教学课件在省、市评比活动中获奖。

为加强学校管理,一是学校先后制订了《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师德规范》、《教学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编印了学校制度汇编,教职工人手一份。对教职工的日常行为、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了全面、具体的规定。二是学校实行了“领导示范岗”、“名师示范岗”制度及长年开展的“常规大检查、教学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在选拔出一批业务尖子的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大大提高,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赖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通过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办法,打造一了支身心健康、尽职尽责,努力工作的教职工队伍。

(五)疏通入口,扩大出口,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面对市场经济,学校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保证有升学要求且又符合条件的学生园了大学梦,又对需要上岗就业的中专生一次性妥善安置就业。通过出口的畅通来拉动招生这个入口,扩大办学规模。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毕业生安置工作、亲自护送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学校在人员特别紧张的前提下,成立了毕业生安置办公室。三是在千方百计抓教学质量的同时,通过入学教育、学科教学渗透、就业指导课、上岗前培训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上岗就业奠定基础。四是多方合作,广泛联系,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五是毕业生上岗后,坚持跟踪服务制度,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随时与他们交流思想,解决存在的问题。近两年,学校统一推荐安置了400余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80%。保证了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实现了“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出口畅,进口旺,学校良好的毕业生安置,提高了群众对学校的认识。学校同时又把招生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放开招生计划、年龄、应历届、身体条件、入学考试和招生时间限制,允许免试入学,推荐注册入学。二是变“坐等”招生为上门招生,由学校领导带队,组织招生小组,深入所有乡镇初中,到千家万户,宣传职教招生政策,组织生源。三是每年集中一段时间采取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媒体宣传学校、宣传职教、宣传典型事例,扩大学校影响。四积极解决特困生的学杂费用,减轻他们的压力,保证他们不因贫困而辍学。五是利用初二后分流、初三分流开展联合办学等。用质量、用具体事例让群众接受职教、接受我们学校。使学校声誉逐年攀升,招生人数也由34人、121人迅速上升到今年的597人,真正使学校在老百姓心中有了“一席之地”。

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三年来,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优秀毕业生400多名,为社会培养了2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近4000名各行业的应用人才,培训了5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显著的业绩,赢得了上级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学校先后荣获县级“文明单位”、“行风建设优胜单位”、“军民共建模范单位”、“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基层先进党组织”;市级“财会工作先进单位”;省级“‘九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先进单位”等一系列殊荣,同时被评为省教院合格校外教学点,省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合格教学点。10余名教职员工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

三、存在的主要差距

学校经过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竹溪县地处鄂西北边陲,是部级贫困县,经济十分落后,发展职业教育受到制约。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一是职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靠欠帐借钱来发展,举步维艰。二是教学和实验场所、教学实验设施、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等跟不上学校规模日益扩大的迫切需要。三是学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贴近市场办学,再下大功夫,努力提高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去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出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又一个难得的机遇,县应用科技学校将以此为起点,永不自满、永不停歇,在政府的重视、各位领导的关怀,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团结拼搏,趁势而上,学校一定会发展壮大,越做越强,迎来竹溪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二00五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