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世纪党建设问题调研

新世纪党建设问题调研

21世纪即将到来。要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同志多次指出,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关键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党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经受什么样的考验?党应具备什么样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怎样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面向新的世纪,迎接新的挑战

从国际上看,在新的世纪,我们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1)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也是有成本和风险的。发达国家由于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势必使这种全球化进程首先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我们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应当从本国的利益及国情出发,使这种参与有利于本国的发展。这就必须适度地把握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采取的策略。

(2)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扑面而来。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将成为下个世纪的主导经济。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变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也将是上层建筑包括党的建设领域的。要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和领导水平?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结构、组织结构以及创新机制和人才队伍?这是需要我们及早考虑并作出科学部署的重大战略问题。

(3)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在相互依赖加强的同时,争夺市场、资金、资源的矛盾更加尖锐,世界范围的贸易竞争和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别国技术和经验而赶上发达国家的难度将增加,“后发优势”的作用将减弱。怎样才能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到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是对我们迎接国际挑战能力的考验。

(4)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出现新的变化。近年来国际金融的日益活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使金融风险也随之加大;信息化和全球化使世界经济的众多环节变得复杂化和难以驾驭,更助长了世界性和地区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和扩展。这说明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国际经济变动的能力的任务对我们党是多么的艰巨。

(5)国际政治斗争仍很激烈。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国际上的冷战意识尤存,西方敌对势力不允许社会主义制度与其和平共处,更害怕社会主义中国的繁荣强大,对我“西化”、“分化”、遏制之心始终不死。我们为实现现代化,需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因此不能不同西方国家接触、往来,但同时又要保持高度警惕性,采取恰当而灵活的战略策略来抵御其图谋。

从国内来看,我们党肩负着十五大确定的跨世纪的历史重任,又面对着国家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诸多复杂问题的考验。

(1)改革、发展和稳定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20年的改革,走了一条先易后难的道路,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到攻坚阶段。而越是在这种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就越突出出来。国有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显突出,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经营方式还没有摆脱,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仍然不高;金融监管不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比较混乱,存在着许多隐患;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调节手段还不健全;由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导致的大批职工下岗分流,使党和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能否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取决于党有没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有新的突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之相适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与能够使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政治体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教育的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也将不断增强,扩大民主的要求将越来越强烈,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已是大势所趋。这就使我们党不仅要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而且也要增强驾驭民主政治的能力。

(3)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未曾遇到过的全新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努力探索和实践,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我们从事这一实践的时间还不算长,经验还不够丰富;几千年封建残余的积淀、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不断侵袭、党内外各种错误倾向的长期影响,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消除的,因而时至今日,不文明的现象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要实现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十五大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目标,还需要我们作出极大的努力。

提高四种能力,推动党的领导上水平

作为一个执政党,面对新世纪的新任务和新挑战,要把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带入21世纪,就必须具有能够经受住新世纪任何挑战和风险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1)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建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如何结合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还在困扰着我们,我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还不能说很强。这就需要我们党进一步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首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但是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能再沿用过去领导计划经济的方法,而必须采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我们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市场经济的知识,努力掌握市场经济的规律,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其次,要努力解决市场经济中的难题。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何解决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关系问题?如何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情况下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如此等等,是先验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主要难题,党必须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实现突破。第三,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变化。在迎接知识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也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党要在领导观念、领导体制、领导方式上不断革新自己、提高自己,抛弃陈旧的思维方式,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向新的水平。

(2)提高驾驭民主政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党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权力的规律,认真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主要是一个如何使民主既充分、又有秩序地发展的问题。关键是把握好民主政治的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性质,二是数量,三是速度。要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人民民主,决不搞西方那种“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同时也要吸收西主民主政治中那些可供我们借鉴的有益成分;凡是应该由人民享有的权力要全部交给人民,真正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精神,但也要正确处理权力的享有和行使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要加快,但又不能失控,导致社会动荡。这就必须做到:既要坚定不移地扩大民主,又要考虑到中国缺乏民主传统的实际,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民主化进程,以保证社会政治稳定;既要尽快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充分的民主权利,又要健全法制,将民主纳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防止极端民主化;既要努力提高群众参政意识,又要努力提高他们的参政素质;对于群众的政治热情的参政要求,既要积极保护,又能够正确引导;要正确估计群众对民主权利的要求,科学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准确把握民主化的进程。进行民主政治建设,首先要发扬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对于执政党来说,没有健全的党内民主,就不会有健全的人民民主。

(3)提高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思想,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同时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正确估计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正负效应,增强把握全局、科学预见和趋利避害的能力。必须下力量解决下列两个重大问题:如何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必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使这项战略任务的实施从体制上得以保障。

(4)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能不能保持党不变色、不垮台,关键在于党有没有战胜腐败的能力。要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首先要增强对腐败危害性的认识,坚定反腐败的决心。其次要坚持标本兼治,着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要把加强教育作为反腐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增强广大干部党员廉洁自律的意识;要通过健全法制、加强监督,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反腐败要解决深层次问题,最根本的在于深化改革,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抓住三个重点,实现党的建设新突破

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要加强党的建设,根据新世纪的新要求和当前党的实际状况,需要重点做好三件大事:

(1)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党要加强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统领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灵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这就要求全党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把理论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同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紧密结合,在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认识上,在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上都有新的提高,努力使学习和工作达到党的十五大要求的新水平;要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领导干部的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要坚持把理论研究、宣传同全党的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不断深化;要使全党在学风上有一个明显进步,在学习理论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实实在在地运用理论武器,研究、解决我们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努力在全党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使全党的理论学习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

(2)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实现党的领导方式的现代化。实现党的领导方式的现代化,就是要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党的领导方式。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党的领导也必须依法实施。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就意味着党的领导方式的重大转变。依法治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我们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通过法律执政,这是最重要的改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党的领导方式,首先要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政关系。依法治国科学界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政关系,这就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2页。)这就是说,党要通过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而不再利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党要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张变成国家意志,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长期稳定和切实贯彻实施;党要把领导和管理区分开来,改变长期形成的那种依靠行政手段实施领导的习惯,依照法律规定程序把该由政府办的事交由政府办,把该由司法机关办的事交由司法机关办,把干部推荐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从而把党的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强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上。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就必须把党章规定的这一原则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自觉性和水平。

(3)继续走依靠制度建设党的路子。建设面向新世纪的党,要从根本上、全局上作长远考虑。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最根本的是继续走依靠制度建设党的路子。党的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目前也是最薄弱的三个环节是决策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监督制度。因此,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要着重在这三大制度的建设上下功夫。

第一,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制度。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民主化水平,必须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发扬民主。首先要发展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和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真正使党代表大会行使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职能;必须切实保障党章规定的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要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加强对领导干部决策情况和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应建立决策责任制和决策失误追究制,以改变“党委班子有责任,成员个个无压力”的局面,用制度保证各级领导在决策中慎重从事,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第二,建立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严格干部标准的基础上,最根本的是要把群众公认原则切实落到实处,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建立和完善依靠人民群众来发现人才、推荐干部、选举公仆的有效机制;同时要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和民主选举、依法任免干部的关系。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的选择权,凡是党章明确规定由党员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应一律采取选举的办法产生,并逐步扩大党内直接选举的范围和层次。把通过民主推荐、考试、聘用等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引向深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用机制保证干部能上能下。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选举制度实行民主选举,完善选举程序,要把对干部的任命建立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对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形成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和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干部任用上个别人说了算以及跑官要官等不正常现象,使领导干部的命运真正掌握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手中。在干部任用问题上,也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对非党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任免一定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要建立用人责任制,让领导干部对用人上的失误承担责任,防止用人上的腐败行为。

第三,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运作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要靠制度而不是个人的自觉性来规范和约束权力的运用;要使权力与责任对等,权力与监督对等,干部掌握多大权力,就应负有多大责任,接受多大程度的监督。要强化党内监督,健全和完善对领导干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从党内到党外的监督制度,特别要重视和完善基于民主的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改变对主要负责人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现象。要解决好监督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监督机构隶属关系的非独立性的矛盾,增强监督机构独立办案的权力,使监督部门真正有职有权。增强纪检机关的权威性,改变纪委实际上只相当于同级党委的一个部门的状况,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成员的监督。要探索不导致派别出现的前提下的党内权力制约机制。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关键部门及关键部位,要进行权力分解、岗位轮换,加强制约和监督。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基层单位,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在农村普遍推行的、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城市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推广。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英语新世纪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

农化新世纪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新世纪剧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