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根本宗旨贯彻交流

根本宗旨贯彻交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第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工人阶级自身解放的过程,也是其他劳动者解放的过程,是全人类解放的过程。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就决定了工人阶级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必定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决定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性。

第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第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指出:“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论党的建设》第十四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正如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总结的“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着我们党之所以能保持先进性的“三个一致性”。

第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着新生社会发展规律与新生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主义政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生动地统一于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事业之中,生动地表现了党真心真意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帮助群众之中,生动地落实地党带领人民推动社会前进的艰苦奋斗之中,对于每个共产党员来说,自觉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这种一致性。

第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广大人民得利益的一致性。共产主义是人类崇高的壮丽事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我们党过去和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共产主义只有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落实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纲领,都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添砖加瓦,都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开拓道路。崇高理想和具体目标统一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实践之中。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质,从而离开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坚持最高纲领的统一。当前,就是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得到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第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着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落实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各项工作,都是为人民的利益,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使党的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群众要求并落到实处;凡是群众拥护、民心所向的事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凡是群众反对、民心所恶的事要坚决制止;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决定取舍的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对人民群众负责作为最终选择。

在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正确对待权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能否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一个关系到党执政的前途命运的根本性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拒腐防变、清正廉洁,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对待和运用好手中权力。

第一,要弄清楚权力的来源,十分珍惜岗位。党员干部的权力来自哪里呢?它不是某个人恩赐的,更不是某种资本换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一份权力就是一份信任,一份职位就是一份责任。党和人民赋予我们一定的权力,也就是交给了一副重担,是希望我们以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做更多的工作,而决不允许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接受权力,也就是作出自觉服务、自觉奉献的承诺,而一切腐败分子,正是在权力问题上走进了误区,他们认为权力是个人奋斗得来的,只要还握在自己手中,就归自己所有,他们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为金科玉律,把手中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趁有权时大捞特捞,趁在位时徇私谋私,最终难免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任何人来讲,权力都不是永恒的,因为权力不属于我们任何人,只能属于党和人民。一出戏,有开幕就有落幕;一个人从政为官,有上位就有卸位,我们要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十分珍惜自己的任期,在崇高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忘我工作,在有限的任期内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努力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好官。

第二,要弄清楚权力的性质,自觉经受考验。权力是一棵大树,权力之树既开善花、结善果,也开恶花、结恶果;权力是一种风险,离权力越近的人风险越大。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掌权人必须自律,谨慎用权和以法制化的思想如何让权力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是我们必须经常思考和认真面对的一个课题。作为掌握着人、财、物等稀缺资源分配权力的领导干部,容易被各种各样抱着不同目的和动机的人所包围。尤其是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通过公共权力获取非法利益,往往千方百计拉拢腐蚀党员干部,花言巧语,令你头晕;请吃请玩,让你表态,“礼尚往来”,引你上钩;红包礼金,拖你下水。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所处的环境可以说是时时有诱惑,处处有陷阱,如果不保持高度警觉,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就经受不住诱惑和考验,成为贪嘴的鱼而上钩。因此,越是在复杂的形势下,我们越要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越是在优越的条件下,我们越要培育艰苦奋斗的作风;越是在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我们越要经得起不良风气的诱惑;越是在处于顺境或有成绩的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三,要弄清楚权力的取向,始终用权为民。古人云:“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权力观问题,说到底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和认识问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世界上一些老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之所以相继丧失执政资格,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背离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权力发生了异化。苏联解体前,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执政党不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了,就会失去民心,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曾引用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当它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就完了。”中共建党之初,我们曾经以俄为师;苏共之党之后,我们自觉以苏为鉴,就是要警醒我们不能脱离群众。对于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在用权时要少点“潇洒”随意,多几分小心谨慎,真正把权力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作为人生追求目标的本身。总之,我们一定要从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兴衰成败的高度,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落实到运用权力的具体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增强自律能力

共产党员是党的事业的“领头雁”,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十分重大。特别是在廉政建设上,党员干部能不能带头严格自律,带头廉洁从政,起着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必然严于律己,率先垂范,高度重视自己的言传身教。有这样一句话: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知道在适当的时候管住自己的人,才是一个聪明的人。自律,就是自己管住自己,自己战胜自己。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这对大家是一种爱护,是一种提醒。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严格遵纪守法,自觉筑起坚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第一,要注意做到“慎初”,谨防“第一次”。有人说,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关,就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腐蚀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很有道理。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对党员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实生活中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成为千古罪人,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把握住“第一次”,结果私欲越来越强,胆子越来越大,行为越来越放纵,在“下不为例”的自我安慰中一步步走向深渊。孟子说,人要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握住自己,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个“第一次”。警惕了“第一次”,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就不会被突破,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就找不到可乘之机;守住了“第一次”,我们就能在廉洁与腐败、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赢得胜利。

第二,要注意做到“慎微”,谨防积小恶成大恶。有些人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收一点拿一点,捞一点占一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乐一点,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一些腐败分子正是在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驱使下,渐渐放松了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占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又贪一点,最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结果是“小节”不保,大节难守。可见,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我们的先哲说过: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在“慎微”上下功夫,勿忘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我们讲慎微,还必须十分注重端正生活作风,管得住生活小节,不能认为“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怎么安排是个人的事,生活作风不违法。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从追求吃喝玩乐,逐步发展到索贿受贿、贪赃枉法,走上了犯罪道路,这样的教训还少吗?生活作风不正,既是腐败的一个表现,又是造成更大腐败的诱因。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事物发展的辨证法,懂得小节不拘酿成大恶的生活法则,注重防微杜渐,见微知著。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第三,要注意做到“慎欲”,谨防放纵欲望。人有七情六欲,党员干部也不例外。人的欲望具有两面性,正常的欲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放纵的欲望则可能毁灭人,毁灭社会。我们有的干部之所以在权、钱、色等的诱惑下落马,究其根源,就是在欲望面前把握不住自己,为欲所困,为欲所害。大走私犯赖昌星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话:“我不怕干部,就怕干部没有爱好。”所以说,贪欲是一切腐败之源,追求私欲的满足是腐败行为的原动力。一个占有欲很强的人,未必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得不到。如果不能排除贪欲之念,而过份地放纵自己,必定劳神伤身,甚至招致牢狱之灾,杀身之祸。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喜欢拿自己的低收入同少数人的高收入相比,总是觉得付出太多,获得太少。其实,只要我们多想想普通群众,多想想贫困人口,多想想下岗失业人员,就决不会有不平衡心理。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知足常乐,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份之想,摒弃一切超越道德和法律界限的私心杂念,始终保持高尚的人格和淡泊的心境。

三、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自觉接受监督

半个多世纪以来,同志就说过:“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提倡监督,欢迎监督,自觉地接受监督,这是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党员干部政治上成熟、对党对人民负责的表现。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只有权力监督强于权力滥用,才会使搞腐败的危险系数大于保险系数。监督是提醒,监督是关爱,监督是挽救。2004年2月,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郑重表态,自己一定在党和廉政建设方面以身作则,诚恳地希望大家对他进行监督,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这个问题时,也都表示要从自身做起,接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监督。中央领导表示要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对我们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要自觉遵循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防止出现错误和腐败。

第一,戒特权思想,自觉接受监督。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口头上说监督重要,欢迎监督,欢迎大家批评,实际上是监督别人--浑身是嘴,监督自己--浑身是刺,并有意无意地抵制服和逃避监督。有的领导干部一听到“监督”二字就反感,觉得这是对其权威的挑战,是与他过不去。这都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封建特权思想的突出反映。一个人如果没有监督,就容易志乎所以,容易犯错误。监督,正是防止一个人犯错误的重要手段。一个党员干部的职务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容易忘乎所以,越容易犯错误,因而越需要监督。在去年省纪委举委的在押服刑大员现身说纪说法教育活动中,欧阳松等5名曾经担任过一定领导职务的犯罪分子都声泪俱下的忏悔说,如果自己在任期内能够自觉接受监督,不当特殊公民,就不致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们的自我忏悔应该值得我们深思。“一把手”是班子里的班长和单位的核心,在决策和运行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决不能搞“家犬制”,毫无顾忌;决不能奉行“绝对权力”,不受约束,忘记了这一点,就很难说不出问题。因此,克服封建特权思想,增强监督意识,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置于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对党员干部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戒刚愎自用,主动欢迎监督。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不让人说话,总有一天要唱《霸王别姬》。”同志教导我们:“要有对立面,没有对立面危险得很。”同志作诗述怀:“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来自群众的批评与监督是遏制腐败的重要因素。党员干部一定要有诚恳接受群众监督的热情和勇气。在自己所负责的地方和单位,要注意营造一种民主监督的气氛,努力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质作风,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对于正确的批评,要诚恳接受,不文过饰非;对于不同意见和不恰当的批评,也要有包容的胸怀和气量,不能压制,更不允许搞打击报复。作为领导干部本人,不能因为群众批评意见中有不实之词,甚至有错误之处,就拒绝接受批评和监督。相反,我们应当疏通群众批评和监督的渠道,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把群众监督纳入健康转道。同时,要注重加强同群众的联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化解矛盾,改进工作,纠正错误。

第三,戒好人主义,积极参与监督。当前,党员干部中既有愿不愿接受监督的问题,又有敢不敢监督的问题,有的同志对参与监督顾虑重重,监督领导怕打击报复,监督同事怕伤感情,监督下级怕丢选票,从而造成一些单位和地方好人主义盛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一个领导干部的成长,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个人奋斗和组织培养,而毁掉一个领导干部,也许就在一闪念之间,从有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来说,监督是一种培养,是一种支持。当一个干部有了缺点和问题,我们及时进行必要的批评告诫,避免由小过酿成大错,这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最好的受护、最真诚的帮助。从有利于事业的正常发展来说,监督是一种保障,是一种动力。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工作要正常开展,就要尽量不走弯路,养活折腾,尤其是干部队伍不能出问题,做到这一点关键在加强监督。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监督还是对一个共产党员党性的最好检验。一个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才会不避祸福,无私无畏,大胆地进行监督,而那些计较个人得失的人,那些自身经不起监督的人,是不敢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的,更不敢与错误行为作坚决斗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们一定要去掉一切私心杂念,保持一身正气,认真做好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