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意见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意见

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形势,明确规划目标,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地委、行署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把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区的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逐年改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广大农村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心振奋的喜人局面。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劳动力转移不足,城镇化水平较低,农业发展上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农民增收仍然较为困难。各级党政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农业问题,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十一五”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奋斗目标是:201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50.5亿元,年均增长8%;增加值达到81.69亿元,年均增长7.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年均增加200元以上。

二、调整和优化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提高粮食单产和效益。坚持区内平衡、自给有余,紧紧抓住适期播种和灌水两个环节,逐步提高粮食单产。大力推广吨粮田和“多熟制”,在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扩大附加值高的小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稳定棉花生产。围绕巩固部级商品棉基地的目标,坚决压减低产区和风险区的面积,大力推广早中熟短果枝品种和高密度栽培模式,抓住棉花种植的关键环节和技术措施,以优质、高产、低价参与市场竞争。单产由现在的100公斤左右提高到120公斤以上。

(三)提高林果业效益。加强对新定植果树的管理,搞好老果园的改造,通过抓管理,增效益,使杏子亩产达到1500公斤、石榴1000公斤、核桃300公斤,其他果树都要达到丰产指标,亩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力争到2010年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突破1000元。调整优化林果业品种结构,重点发展干坚果和适宜加工需要的果品,主攻巴旦木、开心果和红枣。重视生态林建设,尤其是速生丰产林的发展,努力提高造林效益;狠抓果实的适时采收,分级包装和果品贮运保鲜、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以大流通促进林果业效益的大提高。

(四)做大做强畜牧业。坚持发展大户、大畜和特禽养殖的“两大一特”战略,重点培育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和专业村,狠抓饲草料基地建设和青贮,提高千家万户整体养殖水平。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生产母畜比例,5年内使牛、羊的可繁母畜比例分别达到70%和75%以上。加快牲畜品种改良,3—5年使牛、羊良种率提高到70%以上。抓好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做到牲畜、家禽100%防疫。切实提高畜禽养殖水平,确保牛、羊、鸡的快育快出,实现效益最大化。2010年牛存栏达到120万头以上,畜牧业产肉量达到36万吨,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五)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地方,以乡为单位,建设若干个1000亩以上的生产区;以一市两县和叶城县、莎车县为中心,建设两个3—5万亩的设施农业产业带。全区每年要以2—3万亩的速度快速发展设施农业。地、县(市)要多方筹集资金,切实解决设施农业肥料投入、用地和技能培训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和大棚的产出效益。

(六)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要教育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走出家门,离土离乡,开辟新的创收门路。要放宽政策,通过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个体私营企业转移。力争“十一五”期间,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次以上,其中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要达到6万人以上,且每年以l—2万人的速度向城镇转移,农民非农收入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

(七)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要结合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实施,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努力做到每户一片菜、一片高产优质果园、有畜禽,有的还要有手工业,使庭院经济成为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立足我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坚持引进与扶持并举,引导与服务并重,吸引、培育、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食、棉花、果蔬、乳制品、肉制品、饲料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十一五”期间重组和建设6个年产5—10万吨的面粉加工龙头企业,推进粮油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力扶持棉纺加工企业,延长棉花产业链。重点扶持屯河、冠农、纵横、创天等果品加工企业,林果种植大县每年要引进1—2个果品加工龙头企业,2010年全区建成万吨以上果品加工规模企业20个。积极引进肉制品加工企业,加快“一市两县”奶源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以“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九)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鼓励农村能工巧匠积极创办加工、流通实体,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创办的加工、流通实体享受招商引资企业减免税费政策。乡镇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逐步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乡镇企业要向城镇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提高集聚效应,繁荣小城镇经济。

(十)开拓国内外农产品销售市场。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发挥区位优势,开拓中亚、南亚周边国家市场和区外市场,在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培育多元化、多成份、多形式的流通主体,通过各类专业合作协会,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千军万马闯市场的局面。积极培育和完善农产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把有优势、有特色的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批量和规模。建立营销网络,运用现代营销策略,把我区农产品推向国内及周边国际市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做好特色优势产品品牌申报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现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努力使我区的特色农产品形成名牌优势,进入国内外市场。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十一)加大良种繁育和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抓好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和推广。从2006年起三大作物良种面积达到95%以上。在认真落实国家良种补贴的同时,地区每年安排5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种子工程建设,抓好伽师、麦盖提县棉花保纯繁殖区、扩繁田和新品种试验基地建设;抓好叶城、莎车县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各县要继续抓好小麦“125”种子工程。

(十二)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从2006年起,棉花生产全面推广高密度栽培技术;用3—5年时间,棉花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滴灌50万亩,膜下自压软管滴灌50万亩。切实抓好小麦“播期、施肥、灌水”,玉米大小喇叭口期“两水、两肥”,棉花“灌水、施肥、化调、防虫”,林果“嫁接改造、整形修剪、施肥灌水、病虫防治”,牲畜“良种、良料、良养和科学防疫”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十三)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完善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全程服务,承担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引导农民落实适期播种、合理施肥灌水、科学预防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种养水平。

(十四)全面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工作。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求,为农民传授宽膜“高密度”植棉、膜下滴灌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认真落实小麦、玉米、林果高产种植关键技术以及牲畜科学饲喂和疫病防治技术。抓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今后5年地、县(市)两级财政每年分别投入500万元,每年培训2万名农民,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专家”和“农民技术员”队伍。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十五)加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一是强化管理,加强监督,完成塔里木河综合治理、世行二期、日协节水灌溉工程和德国高新节水赠款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完成苏库恰克水库、西克尔水库等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提孜那甫河、盖孜河、库山河等河流的防洪规划、吐曼河防洪治理规划。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做好阿尔塔什水库、卡拉贝利水库的前期工作,完成卡尔马克渠首、克孜河南岸干渠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修编完善叶河流域规划、喀什噶尔河流域规划,启动喀什噶尔河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规划;重点抓好喀什市等城市防洪工程,使喀什市城市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各县市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全面启动叶河防洪规划、克孜河防洪规划工程建设,重点防洪地段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确保城镇和重点区域安全。

(十六)加强农村改水和草原建设用水。扩大防病改水工程入户率,村镇自来水入户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75%。加强对已建人畜饮水工程设施的管理,完善用水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发展灌溉草场基地40万亩,使100万亩超载退化的天然草原生态得到保护和恢复。

(十七)加大盐碱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高度重视盐碱化的治理,完善灌区排碱体系,形成完整的排碱网络,减轻盐碱的危害。坚持工程排碱与生物治碱相结合,力求扩大生物治碱。下功夫抓好条田平整和灌区桥、涵、闸等小型水利设施配套工程;推广滴灌、喷灌、低压管道灌溉等新型节水技术;严格用水制度,实行定额灌溉,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加大地下水开发,加强对现有机井的管理与维护,提高开井率,增加农作物灌溉亩次。在保证水土平衡的前提下,收复弃耕地、撂荒地和开垦宜农荒地。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实施“沃土工程”,积极倡导农民施用农家肥,培肥地力,改良中低产田,建设高产农田。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在“一事一议”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JP〗

(十八)做好防灾减灾和农业保险工作。建立和完善洪水防御、旱情预测、病险水库灾情抢险等防灾预案和预警体系。加快喀什人工影响天气雷达站建设,做好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险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自愿保险意识。强化对保险单位理赔的监督,确保理赔公正、公开、及时。

六、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十九)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政必须按照中央、自治区的部署,用十六大精神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提高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不断开创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各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要强化服务观念,主动搞好服务,切实履行职责。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自动手抓典型、抓后进村,解决农村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各项工作都要注重抓落实,防止只注重一般号召;要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要实事求是,防止虚报浮夸。要转变思想观念和领导方式,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农村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善于发现和推广农民群众的创造,用典型示范的方法推动农村工作。要按照地区制定的农民增收目标考核制度,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确保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继续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严禁随意调整土地,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逐步推进规模化经营。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的考核体系,严格保护耕地。实行资金、项目倾斜政策,用50%的土地出让金设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基金,支持林果业基地、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积极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加大清欠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使乡镇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年平均收入分别达到30万元和5万元以上,基本解决“空壳村”问题。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抓好扶贫项目库建设,加大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信贷扶贫资金的捆绑力度,发挥对口帮扶单位的作用,形成扶贫合力,力争2010年基本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全面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年前完成50万户抗震安居房建设任务。坚决落实国家、自治区全额免征农业税、牧业税政策和地区作出的对种子、水费和农资最高限价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补力度,较大幅度增加良种和购置农机具的补贴,真正做到给农民的政策不变,实惠不少,支农的力度不减。

全区各级党政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