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盐务局局长县盐业公司经理先进事迹材料

县盐务局局长县盐业公司经理先进事迹材料

县盐务局局长、县盐业公司经理先进事迹材料

在我县所有干群的心目中,县盐业公司的起死回生并迅速崛起绝对是个奇迹。2003年以前,该公司还是个亏损542万元、外欠债务达2700多万元濒临死亡的企业;三年后的2005年,却实现利税805万元,一跃成为全县的纳税大户。干部、职工的效益工资成倍增加,一般职工月收入在1600元以上,一些中层干部岗位工资加绩效工资,年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人,还是原来的那些人;市场,还是原来的那个市场,没有特殊政策倾斜,也没有外援输血,为什么盐业公司这一濒临死亡的企业能够迅速恢复生机呢?奇迹的背后必定有创造奇迹的人,县盐务局局长、县盐业公司经理邓成蔚就是创造这个奇迹的“领头羊”。他在盐业公司推行的改革最近还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评为“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创新经典候选案例”。近日,我们走近这位有着传奇色彩、并颇具争议的改革者,探寻他屡屡创造奇迹的奥秘。

临危受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熟悉邓成蔚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善于独立思考,并勇于创新的人。他在乡镇和县直局机关都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无论他在哪个地方,都能提出常人不敢想的工作思路,创出常人不敢搞的改革举措。因此,他在处境困难的地区和单位常常能够迅速打开新局面,创出新业绩。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邓成蔚在滨淮镇担任党委书记时,为了节约政府机关支出、增强政府财政调控能力,创造性的推出村财乡管的改革举措,并在乡直乡办单位中狠刹吃喝风,致使滨淮街上生意一度非常兴隆的饭店倒了一大半。1998年,他在全省率先搞起了“村民评村官”活动,评出了基层民主决策风,评出了干部的民主务实作风,评出了干群关系融洽的和谐社会。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四套和香港凤凰卫视台都以浓厚的兴趣同时对这个创新之举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2年年底,县委以高度的信任,把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压到了邓成蔚的肩头——任命他为县盐务局局长、县盐业公司经理。说这副担子沉,也确实太沉了,沉得让人生畏,沉得让人胆寒。邓成蔚接手的县盐业公司是省、市盐业系统唯一的亏损大户,截至2002年底,累计亏损542万元,外欠债务达到2700多万元。而且面临的形势是一团糟:一是盐业市场混乱。缉私人员参与经营,查到的私盐自己私卖,使市场私盐、劣质盐泛滥。二是内部管理混乱。全公司8人因经济违法犯罪先后受到法办,其中有4人是县局和公司的领导成员。三是企业局势混乱。在企业内部,讨债的、闹事的络绎不绝;在企业外部,从县到市到省,上访不断。干部职工的工资水平低,经常发不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更是无从解决。可以这样说,如果盐业公司的局面不能迅速扭转,将对全县的发展稳定大局带来较大的影响。

邓成蔚深知到这种企业工作,不仅矛盾棘手,难度极大,甚至连自己工资都很难保证。但是,邓成蔚干事业的特点就是越是困难的事,越要去尝试;越是别人不敢接的任务,越要去承担。他淡然一笑地说:“越是大乱的地方才能实现大治!”因此,他既没有向组织上打“回票”,也没有向领导提出多少附带条件,而是义无反顾地与公司上下同舟共济,积极应对困难局面。2002年12月10日任职后,邓成蔚很快就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沉下去调查研究,主动接待债主和上访群众,摸清情况,找准症结,迅速采取整治措施。12月下旬就在整顿班子、核查票据等措施上取得明显成效。第二年一开局,按常规应该是盐销售淡季,但一经开拓,销售就开始攀升。在连保运转都很艰难的情况下,邓成蔚不是乘机置职工利益于不顾,而是千方筹措资金,并与县劳动保障部门协调,签订劳保协议,分期缴纳历欠保费,新保费按季缴付,使公司上下解除了后顾之忧,看到了希望,从而人心大定,工作也一步步打开了局面。

力挽狂澜,果敢涉雷区劈开新天地

近日,国家人事部、财政部、民政部和劳动保障部联合出台文件,国家将对企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机制进行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就是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而这个改革举措与邓成蔚2003年在县盐业公司推行而卓有成效的岗位绩效工资制不谋而合。有不少同志和邓成蔚开玩笑说:“你的改革创新走到了国家改革的前头!”工资改革仅仅是邓成蔚为迅速打开盐业公司新局面的几大改革举措之一。

邓成蔚进行的改革,每一项都是一般人不敢涉足的“雷区”,弄得不好便会使自己身陷其中。但他以惊人的胆略和创新的思维在机制陈旧、管理混乱的盐业公司燃起了熊熊的改革大火。

“雷区”之一:打破财务混乱局面,实行集体集中治理。局和公司成立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和职工代表“三结合”的理财领导小组,同时公告:所有人手中发票单据一律于一星期内送交领导小组集体审核,逾期未送票据一律作废。在审核中,他们按照“有用途、有实物、有证明人、有负责人签字”等要求,对所有送审票据逐一集中过堂,去伪存真,146万多元票据中有62万多元“四无”票据不予报销。同时,针对审批中发现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财务规章制度。集体集中治理财务,不但堵死了一些人制造假据以牟私利的门路,使财务工作走向了正轨,而且振奋人心,先声夺人,显示了新班子的决心,为整个改革开了一个好头。

“雷区”之二:打破体制混乱格局,厉行精兵简政。邓成蔚带领新班子成员走访群众,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迅速制定体改方案报批实施,恢复盐务局和盐业公司的行政执法与经营管理职能,局、公司15个股室撤并为5个,股级中层与享受股级干部待遇的从39人减少到4人,机关工作人员从80人精简为24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公司机关精简的人员不但没有推向社会,而且连同原来内退回家、但实际身体很好的人员,都组织和调动起来,全部充实基层,充实盐政管理、盐业销售第一线。精兵简政的结果,不但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壮大了第一线“苦饭吃”队伍的力量,而且也消除了“无事生非”的乱源。公司的一个“保管组”,过去8个人负责,常常出现人不在岗、事没人办现象,现在只留1人,工作反而井井有条。

“雷区”之三:打破“身份”禁区,全部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盐务局、盐业公司内部人员有行政编制,有事业编制,也有企业编制。人们收入多少不是取决于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而是凭身份,凭资历。为了打破这种僵化状况,邓成蔚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所有人员工作性质、工资标准全部进档案,每个人工资分三块:一是岗位工资,根据现有职务确定不同的岗位工资;二是个人勤绩工资,完成任务数的85%,即可得到设定工资标准,在此基础上,超奖欠罚;三是单位效益工资。根据单位效益情况,结合个人工作实绩,按积分比例同升同降。绩效工资的实施,把全体干部职工从注重摆资历、讲身份转变为注重个人实绩和企业效益,做到与企业共进退,形成一股攻难克坚的整体力量。

“雷区”之四:打破干部职工能上不能下的传统,坚持惟绩是举。一是重要岗位人才在系统内竞聘。东坎盐管所管理着原3个乡镇和县城区,是我县最重要的盐业市场,情况比较复杂,销售潜力也很大。为了抓住这块重要阵地,公司面向系统内招聘,已经停薪留职二年的周鸿明闻讯赶回来应聘,担任了东坎盐管所所长。他凭着自己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经验,认真整顿和规范市场,很快打开了局面。二是紧缺人才面向社会招聘。盐业公司下属的二洪盐场,矛盾比较尖锐,没有人愿意去当场长。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聘两名副场长,使这个盐场不但盐的产量连年递增,打破了历史记录,而且盐的质量从三级盐当家全部提高到二级以上,受到了市场的青睐。三是凭岗位实绩定升降。考核完全凭硬指标,连续不能完成指标的,不但经济上受处罚,而且要让位置。2005年有11个盐管所所长,由于没有完成指标,只好自动离职或被免职。在职工中,有一个被除名,两个被辞退,解除了劳动关系。干部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的建立,使在岗者兢兢业业,殚精积虑;下岗者心服口服,再图后举;辞退者咎由自取,依法处理。各个岗位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雷区”之五:打破软弱涣散状况,坚持强行入轨。针对队伍软弱涣散状况,邓成蔚在加快改革的同时,制订严密的短期行动计划,把每个月做什么事、达到什么要求,制成图表,实行挂图作战,采取统一指挥,坚持强行入轨,不但迅速整顿和重新占领了县内盐业市场,重新恢复和进一步扩大了县外盐业销售市场,而且也是一场火线练兵,规范了盐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快了盐业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步伐,与改革措施相得益彰,使公司形势迅速好转。

不计得失,安危置身外为公把利谋

邓成蔚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也受到一些争议和非议,甚至连自身的安全都多次受到威胁。他如此激进改革,有争议地改革,究竟为哪般?“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邓成蔚掷地有声的一句话给出了他的答案。

遭受恐吓、威胁,甚至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情,在邓成蔚的身上三天两头的发生。他的家里和车子上,正常都要放着防卫器具。晚上外出散步时,他都要请身强力壮的朋友陪护。盐业公司职工中,有一部分是从部队退伍安置过来的。有的依仗自己的“资历”,遇事就起哄,打骂干部成为家常便饭。邓成蔚推行改革措施,触动了他们的“身份”,要他们凭实绩“吃饭”,他们就到局长、副局长办公室踢门,恣意辱骂领导。邓成蔚和几位领导干部站出来和他们直接对话,一身正气,义正词严,几个闹事职工理屈词穷,只好偃旗歇鼓,以后还分别写了检讨书,承认错误,表明态度,从此歪风邪气大为收敛。原县盐业运销公司负责人违反规定拿出一批票据,逼着邓成蔚批核。邓成蔚清楚:如果迁就他的无理要求,其他人就会跟着效仿,公司财务整顿的努力就会白废。因此,尽管这个人以打人相威胁,但邓成蔚坚决顶住,使公司财务制度成为任何人都不得违反的铁的制度。今年4月份,一乡镇盐管所的职工赵某,因个人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携带装满汽油的大玻璃瓶和打火机闯进邓成蔚的办公室,要引燃瓶子欲与他同归于尽。幸亏公司有人及时发现险情,将赵某制服,才使邓成蔚避过一劫。甚至个别因改革使其既得利益受到损害者,怂恿社会上个别不法分子身上绑着炸药,对邓成蔚进行威胁,要不是公安机关出警及时,后果很难想象。

在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时,邓成蔚和公司其他班子成员尽管不少是从行政机关过来的,但邓成蔚首先从自己身上开刀,把“铁饭碗”锁进了档案室,和职工一样毫无例外地捧起了“多劳多得”充满风险的“泥饭碗”。2003年开始实行这一制度时,身为科级干部的公司一把手邓成蔚连续7个月每个月只拿到180多元岗位工资,只是自己原来工资的十分之一。领导干部身体力行,保证制度实行到位,再通过制度规范人的言行,不但使公司改革能够在健康的轨道上良性运行,而且也使公司内外形成了遵纪守法、奋发向上的新风气。对于考核奖励,邓成蔚顶着被人诬告“私分国家财产”的压力,坚决按规定兑现,决不打和牌,使人们切切实实享受到改革和发展带来的益处。也就是因为改革触及到少数人的既得利益,邓成蔚被人多次举报到省市纪委。这些人还到他以前工作过的地方,搜集所谓的证据,诬告他有重大经济问题。2005年8月份,纪委与检察机关组织调查组对其进行长达三个多月的调查,证明邓成蔚是清白的。市纪委为此专门召开了相关会议,对邓成蔚遭受的调查进行了澄清。县政府分管领导也为此作了批示,认为盐业公司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是一套行之有效,而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在体制改革时,大部分机关干部、职工必须丢掉职级待遇下基层,而这些人员家住县城,与有关权力部门的领导乃至有些县、市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动用各种关系,给邓成蔚打电话,递条子说情。如果按惯例对方方面面都作照顾,不但体制改革将成泡影,而且还会人心不顺。但如果不照顾,必将得罪很多人,有些甚至是他的直接领导。但邓成蔚毅然抛开个人得失,对所有关系一概不予理睬。在研究人员方案时,切断电话,杜绝接待,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保证方案顺利出台,使所有人员全部按规定到岗。在整顿劳动纪律时,有一企业干部未经准假就擅自不上班。邓成蔚对其教育时,他不但不予改正,反而到县、市纪委、检察院控告邓成蔚。期间也有人帮助说和。但邓成蔚在接受和配合审查的同时,仍然组织班子研究决定,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有关规定对其坚决除名,打掉了邪气。

县盐业公司由于历史上长期亏损,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仅2004年一年,就因历史债务案件13次被告上了法庭,而其中不少是恶意讹诈。为了避免集体利益遭受损失,邓成蔚耗费大量精力四处应诉。2003年6月底,原头罾盐场承包人向市中级法院起诉滨海县盐业公司,要求偿还所欠盐款、违约金及资源税减免、增值税抵扣等,市中院判处盐业公司赔偿36.4516万元。邓成蔚和县局、公司的领导班子,对这起主要依据原盐场承包人与原局、公司主要负责人签订的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承包补充合同》和违反国家资源税、增值税有关规定的判决,绝不认同。他们深知:这三十多万元官司,仅仅是一个试探性的气球。如果这一关顶不住,形成判例将有六、七百万元的类似官司接踵而至,国家利益将遭受更大损失,这对于刚刚恢复生机的盐业公司来说,将是灾难性的。他们向同级人大申请个案监督,向层层检察机关申诉,提请抗诉。就在抗诉过程中,法院系统采取异地执行的办法,把邓成蔚直接扣押到异地要求交钱赎人,但邓成蔚据理力争,并在有关方面的重视下,问题才得以暂时解决。有不少亲朋好友劝邓成蔚:判还的钱是单位的,国家的,你个人何必冒这么大风险呢?但邓成蔚认为,越是国家的利益,越是不能任它无辜流失!他们南下北上,向《法制日报》等媒体呼吁。《法制日报》为此发了内参,终于引起高层重视。2005年8月,国家最高检察院直接介入调查,大量取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写出长达27页的民事抗诉书。仅仅36万元标的,最高检直接为之抗诉,这是近年来所没有过的。法院等部门纷纷到滨海县盐业公司索取最高检《抗诉书》的复制文本,以作为类似案件的参考借鉴。邓成蔚和公司领导班子这种坚持真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改革大局的执着精神,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省、市盐业主管部门对邓成蔚在盐业公司成功推行的改革举措和业绩高度赞扬,特地奖励给他们一辆别克轿车。县委、县政府对他的成绩也充分肯定,连续三年为他记功和嘉奖。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