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搭建平台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意见

搭建平台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意见

一是搭建制度保障平台。注重党员培养。针对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推行培训考试制、全程公示制、发展票决制、组织考察制和失误追究制五项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下发了县2012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县关于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在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健全完善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入党材料预审把关制度》和《发展对象考察谈话制度》等相关制度实行发展党员工作全程责任追究对入党介绍人和考察人没有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真实情况,致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错误的追究介绍人和考察人责任;党小组向党支部推荐不公开、不慎重,造成发展党员质量有问题的追究党小组长责任;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不按发展党员程序办事或没有进行公示的追究党支部书记责任;发展党员手续不全、政审不严和违反规定发展党员及党委没有按时召开党委会研究的追究分管副书记和组织干事责任;县委组织部组织员把关不严,造成错误发展的追究组织员工作责任,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

二是搭建教育培训平台。着力构建多元化、动态化、开放性师资队伍和培训阵地,提升综合素质。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县、镇两级18个党校、232个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和电化教育设施、网络培训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培训资源。逐步形成了以县、镇两级党校为基地、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以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训中心为补充的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坚持科技指导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原则,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传统培训和电化教育、日常教育和专题培训结合起来,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以创业指导、课程点播、政策解读、创业项目为重点,打造党员创业培训的空中课堂400名农村党员运用所学知识举办田间课堂1700多场次,帮助群众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难题200多个;结合双百四联活动的开展,组织农业、畜牧等部门农科专家结合各自专长联基地、联项目、联协会、联农户,先后向产业项目村、示范村、示范基地选派农科专家44名,培训农村党员群众1万多人(次)同时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全县215村实现了村村有较高标准的培训场所;县教育系统整合资源,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或初中学校建立面向区域内党员的开放式互动教育培训基地17个;非公企业较为集中的经济开发区,依托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党员活动室,建立一刻钟党建活动圈4个,有效加强了区域内非公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

三是搭建服务管理平台。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实行分类管理。坚持分类管理。拓宽党员发挥作用途径。对在职党员实行目标式管理,根据其岗位职责,每年初向本单位党员群众从党员共性、岗位目标和办理实事三个方面的做出承诺,年终结合年终考核和党员冬训对党员进行评议考核;对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式管理,对有能力的无职党员,按照人岗相适、因人定岗原则,结合实际,科学设置政策宣传岗、纠纷调解岗、道路养护岗、科技示范岗、文艺组织岗、环境卫生岗、禁赌禁毒岗等党员服务公益性岗位,推行党员自主选岗、支部督促上岗、定期考核评岗、群众参与议岗,激励创先争优。对流动党员实行服务式管理,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党建网成立了流动党员之家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依托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和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34个,积极帮助流动党员进行劳保维权、劳资协商、政策解答、党费缴纳、组织学习等;对困难党员实行帮扶式管理,通过党费补贴、干部捐助、社会赞助方式,建立了资金规模分别达到100万元和50万元的党员创业扶持金、困难党员救助金,扶持党员带头发展小型加工、畜牧养殖、大棚蔬菜等,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燃眉之急。建立困难党员档案,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致富门路的党员,通过技能培训、提供致富信息、联系帮扶资金、引导外出务工等形式提高发展生产的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积极协调民政等部门给予关怀帮助。

四是搭建创先争优平台。构建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新活动主题,开展志愿服务。以深入基层、牵手万家。以四走进四服务和四联四帮服务活动为载体,招募注册党员志愿者2000多名,成立了县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全县17个乡镇和县直各党(工)委组建成立了政策宣传、助农增收、扶贫帮困、治安维稳、义诊服务、环境保护等23支党员志愿者服务支队,采取党员自愿认岗与服务队派岗相结合、定期定点服务与随时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发展大统筹格局,机关党员中组织开展千名机关党员进农村助农增收解难题入户访谈和以送政策信息、送项目支持、送物资帮扶、送技术培训、送生活关怀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鼓励引导全县各级机关党员干部在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上创先争优,指导帮助农村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研究谋划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不断加大中药材、马铃薯、畜牧及劳务四大农业支柱产业的培育开发力度,促进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