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培养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初探

培养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初探

在近年高考中,普通高中学生的历史成绩普遍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厌学、惧学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是其中之一。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当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学生认为“一看就懂”,其实却是浅尝辄止或似懂非懂。如果教师不注意挖掘教材内涵,学生上课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没什么学习兴趣。因此,对重要的历史概念、隐含的知识要讲深讲透。比如,在复习“洋务运动”时,如果只是按照教材把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简单讲完,没有对教材中的民用企业的资金来源、性质进行深入地分析,进而引出“官督商办”这个概念,学生就不可能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而2008年(全国卷Ⅰ)就正好考了这个知识点:

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

此外,像“官僚资本”、“近代化”等重要概念教材没有阐述,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解释清楚。讲课要讲深讲透。所谓讲深,就是深挖知识的深层内涵;讲透,即透彻分析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真懂,另一方面又使学生认识到高中历史课是富有理性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会它决非轻而易举之事,因而要做到以深激趣。

二、用鲜活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相对于初中教材来说比较枯燥。要想把枯燥的历史讲得生动活泼,可适当运用事例说明道理,使学生对历史课堂充满兴趣。比如在讲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措施中的有关“社会生活方面”,教材只是提到“……禁止蓄辫、缠足、”,学生没多大兴趣,但如果教师用有关剪辫子、禁止缠足、中山装等的图片投影给学生看,用歌谣“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来说明的话,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总之,在讲课中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能激活课堂,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得又快又好,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奥的道理,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教师的创新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历史高考主要考查三大能力:识记、理解、运用。很多学生因觉得识记过于枯燥而放弃,于是使理解、运用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际上,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归纳、概括等创新思维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在讲述运动的背景时,要让学生明白“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当时的情况是:政治方面,列强加紧侵华,袁世凯加紧称帝,必须反帝反封;经济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民主共和与尊孔复古势不两立,于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便应运而生。在理解上述知识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概括为:政治上——两个加紧,经济上——短暂春天(进一步发展),思想上——势不两立。

讲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时,要明确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着重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明确知识由来: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由于提倡民主科学);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是由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只要明确知识由来,即可打破原先的教材结构,按照逻辑依次推理,进行知识重组。

这种学法技巧实质上是思维创新运用,是长效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这种思维创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识记、深化理解和创新运用的过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头脑灵活、见机行事,随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思维力、发现力、反映力、判断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历史教师应该永远保持鲜活的学术探索精神,关注本学科的研究动态,汲取知识和学术营养,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为活化自己的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理论准备,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史论结合、启发有道,既有逻辑上的分析综合也有形象的描述,既善于恰当旁征又善于合理启发,这样的课堂机智,让学生们在兴奋的情绪中主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

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动力,兴趣是学生成才的起点,也是成才的高效催化剂。愿我们广大历史教师像西方史学家高脱脱所说的那样,用艺术家的才干,科学家的组织和分析能力,研究者的敏锐和勤奋,哲学家的真知灼见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自身的历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