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谈论陶行知生活教育艺术

谈论陶行知生活教育艺术

一、符号互动主义与“生活即教育”

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米德认为:如果没有在社会关系背景中的符号化发生,对象就不会存在。“生活即教育”表明了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3]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4]可见,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中发出的一切信号,都会对人产生作用和影响。生活对教育有决定作用,“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5]但教育并不是被动地被生活所摆布,正如陶行知所言:“人的生活,必须有相当工具,才能表现出来。工具充分才有充分的表现,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6]人要对生活符号做出反映、理解或者是解释,把这些信号传播,就要靠教育的力量。可见,教育必须与生活相对应,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教育就是教人化人,教人化生活;化人者也为人所化,为生活所化。教育就是这样与生活时刻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生活而存在,而生活总是无时不变“,生活的变化便是教育的变化。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7]互动产生了摩擦,产生了变化,产生了发展,同时也产生了教育。

二、结构互动主义与“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相连的。它是指学校要与社会密切联系,扩大学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教育活动中的社会文化是与个体的主观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看成是社会的文化结构与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双向的,既是社会的文化结构作用于个体的过程,又是个体通过他们的活动对社会的文化结构进行继承和创新的过程。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认为的那样,社会结构既是人们的行动得以建构起来的条件和中介,又是由人类的行动所建构起来的。因为学校里的东西毕竟太少了,实行了“社会即学校”这条原则,则环境范围可大大地扩大,教育的材料、工具和方法都可大大增加,学生和老师也可以多起来,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和工程人员都可以充当老师,学生都可以向他们学习。陶行知在1939年曾形象地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是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8]这是因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界去[9]。此法简单地讲就是吸收社会资源促进教育发展,又以教育来改造社会。二者是个互动的过程。比如,在抗战建国时期,陶行知针对社会需求,提出生活教育者的任务:⑴力求长进,把自己的集团变成抗战建国的真力量;⑵影响整个教育界共同求进,帮助整个教育界都变成抗战建国的真力量;⑶参加在普及抗战建国的生活教育的大运动里面帮助全民族都变成抗战建国的真力量;⑷参加在普及反侵略的生活教育的大运动里面,帮助全人类都变成反侵略的真力量。从这些任务目标的制定可以看出,教育是为社会需求而服务,为社会结构的改造而服务。社会环境有所改变,教育也作相应的调整,但运用和依靠教育的力量也会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二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三、日常生活方法论与“教学做合一”

日常生活方法论是20世纪60~70年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学方法,它力求分析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则。该理论认为,一个群体成员之间的全部日常互动都是由一些民间约定俗成的规则支配着,常识性的日常知识是人们解释世界的特定方法也是进行互动的基本规则。要掌握真正的知识需投入到实践中,即陶行知提倡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他说:“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真正的做,真正之做,须在劳力上费心。活的书只可活用,不可死读。新时代的学生要用活书去生产,用活书去实验,用活书去建设,用活书去革命,用活书去建立一个比现在更可敬可爱的社会。”[10]“教人者先教己”,“己明者后明人”,只是无论在先“教己”后“教人”,还是“己明”再去“明人”,都必须通过“做”来实现。事如何做便如何教,如何学便如何做;教法根据学法,学法根据做法;先行先知者在做上教,后行后知者在做上学;共教、共学、共做才是真正的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11]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做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来讲教的法子和学的法子。中心是“做”,“做”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使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让学生体脑并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做”是使老师、学生对教育中的主体、客体达到协调统一的关键措施,坚持了这一点,就能让教、学双方各自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育的整体作用发挥出来。

四、结语

在社会互动论的视角中,个体在社会情境及其意义的建构和解释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能动者;社会互动则被理解为个体之间在追求特定目标时的不同行动路线的动态的交互渗透,而行动路线本身也是从诸种现有方案中所做的选择;社会结构也被视为动态过程性的和突生性的,对于社会结构的描述,充其量不过是变动不居的场景的一种快照而已。社会互动论是以实际生活中的互动为核心,个体在互动中不断变化,社会也通过互动而生生不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实质上强调的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教、学、做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运用生活、社会与实践中的资源获得教育,获得进步;同时通过教育改造生活、改造社会和改进做的方法。从社会互动论的视角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使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