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精选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课堂开放

开放是相对于封闭来说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过分注重分数,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教师思想的开放——课堂开放的前提

美国教育家T.J伯根说:“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那他必须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向前看的人,一个进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开放性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处于地体地位,教师的指令就是圣旨,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知结果代替了学生的认知结果,严重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角色必须实现彻底的改变,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充当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发展的促进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鼓励每一位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供有关知识范围,讨论疑难问题,教师不仅要走下讲台,甚至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阵地,真正学习语文的主人,形成“学生主体,学生主导,教师协助”的教学结构。

二、学习内容的开放——课堂开放的关键

1.开放教材

教材是一种最丰实、最有效的教具,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最忠实的执行者,是师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证。它在编排上融规范化、多样化、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生活化于一体,注重人文和科学的融会,注重学生的发展,但它不是唯一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可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工作。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例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形成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完成教材规定的内容的同时,课堂里引进优秀的课外作品,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给课堂注入生机,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教学《可爱的小蜜蜂》时,先让学生向养蜂老农或查资料了解些有关蜜蜂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培养了学生搜索、寻找、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学生体会到蜜蜂酿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蜜后,出示唐朝诗人罗隐写的《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加大了教学密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爱蜜蜂的情感,在教完课文后,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荔枝蜜》全文,作者的背景材料和写作背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又使得课内外阅读相得益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开放课堂

有人说:教室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既丰富又宽广,如果合理地引进生活这一源头,语文学习的泉水就更“清如许”了。语文课堂不仅仅限于课堂,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师要具备课内,链接课外,链接到大自然中去,将学生由小课堂的语文学习引导到大课堂的语文学习当中去。我们可以把课堂设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可以把语文课堂设在菜场,让学生感受菜场的热闹、嘈杂,也可以让学生去购买一样菜,在讨价还价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带领学生走进文物古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用眼睛去看看,用小手去摸摸,用鼻子去闻闻,用耳朵去倾听,感受大自然的美……如果把这些场合变成一个个课堂,其收效要远远超过一节课的价值。一场演讲会可以长见识,一次辩论会可以训练思维,一场演唱会可以陶冶情操……不同的场合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教师想教、会教,随地都是教材,随处都是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的亮点,不管何时何地,在各个层面的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融合教材,加强学科间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记载着人的思维和情感,教材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或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这都说明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息息相通,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于语文教育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教学《月光曲》时,我先播放钢琴曲《月光曲》,用音乐的强大震撼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想了解此曲子的作者的欲望,了解此曲子是怎么来的……使他们在课一开始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形成最佳状态。

三、教学形式的开放——课堂开放的切入点

1.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综合性学习”就是建立在活动的课程观基础上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创意,在活动中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健全的人,课堂是一个大舞台,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这个机会,让他们在大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探索中进取,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如教学《西门豹》后,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可以是一人表演多个角色,也可以自选角色和伙伴合作,表演过程中除了课本原有的角色以外,还可以添加旁白的角色……表演结束后,通过“导演”的总结,演员的自我谈,观众的评价,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心理学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没有高昂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原望。”兴趣是对周围一切对象和现象的积极倾向,有了它,人们自然会主动探求周围的事物。小学语文教材,文章生动形象,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有许多内容学生无法感知,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仿真各类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则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情感的闸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又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描写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分别写了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文章描写得生动逼真,但学生无法形象感知,通过课件演示后,桂林的山水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符号相对应的表象,更好地理解语言。

四、学生思维的开放——课堂开放的突破口

1.讨论问题激发思维的开放

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最理想的思维是提出一个命题,从中引出大量的知识,任何思维都始于问题,这就是说在课堂中要让学生重视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这要求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拓宽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教学《田忌赛马》时,第一次赛马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三场下来,全输了。第二次照孙膑说的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赢了齐威王,除了这样调换马的顺序,还有其它方法赢吗?

2.学生自己设疑训练思维开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是探求新知的起点,也是学生吸取知识、活跃思维、拓展视野、增长才干的有效的途径。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往往遇到要解决的问题引起的,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大胆探索的能力。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自行提出问题,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经,这种形式能极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密林怪客》一文,进行设疑:a.“怪客”是谁?b.为什么称他们为“怪客”?c.这些“怪客”做了什么事?学生结合课题进行质疑,可以很快地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事半功倍,提高教学的效果。

3.多元想象激活思维开放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教学手段语文教学优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其次,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第四,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作文课上,投影漫画《妈妈水开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此漫画,分别用描写、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读《皇帝的新装》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第五、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春》一课,每学习一幅“绘春图”前后,都播放一遍配音乐配画面的朗读录像,让学生小声跟读,移情入景仔细品味,达到了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1:优化教学关系。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1。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组织者和指导者,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2:优化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分年级、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做到既有总的目标,又有教学课时目标,如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要恰当、完整,要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

3:科学编排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抓住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学生易于学习接受。

4: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之1。为此,我们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性,大胆运用开放型动态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5:改革教学方法。目前的课堂教学,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以旧的教学方式施教于新的教学过程,无疑是穿新鞋走老路,要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现性、探索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优化教学手段。“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今天语文教学的需要。为此,我们把投影仪、电视机、录音机作为常用教学手段,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并且要讲效益。坚决摈弃那种为用而用的思想,从而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传统教学的点缀。

2:转变教育观念,即确立全新的、与新课程改革相符合的教育观念,并对教学的方方面面不断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决定行动。为此,必须打破旧的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摆脱低层次的知识本位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系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相待。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

2: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要使教育内容深入人心,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语文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才能对事物有更充分的认识,促进自己的发展,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即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及学习方式的互动、开放和创新。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叶澜教授曾经说:“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和活力,只要教师的生命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才有真正的生活。”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要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现实,突出对现实的认识、生活的体验和精神的感悟,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美感,充满智慧。想学生提出挑战性、激励.性、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

2: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活动的有效性。

3: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及学习方式的互动、开放和创新。

四:树立现代育人观念,即教师要树立现代的人才培养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1新课程改革要求器确立的教育理念就是素质教育。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思想的变革,促进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所有因素不断发生变化。课堂教学要讲求效益与公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的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创造性,教师应该不拘泥于教学模式和原有教案设计的束缚。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李岚清指出:“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课堂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的探索、发现、实践、体验,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学生善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新的做法。

综上所述,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论文毕业论文切实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摘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对此进行了探讨。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一、宜“活”不宜“死”关于课堂教学,吕叔湘先生早就指出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个“活”字点出了课堂教学的要害。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既有知识的科学性,又有传授的艺术性。也就是说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不但要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还要适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们爱吃、贪吃。课堂教学“宜活”,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活”是对语文教师的一个高标准要求。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师要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外,还要在业务上狠下点功夫。首先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课除了要备好教材,还要研究你的学生,从学生的知识面与能力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其次,要充分利用课堂,驾驭好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要讲求效率。一节好的语文课要注意繁简适度。课堂教学应当是渗透性和积累性的。那种一古脑不分青红皂白把知识罗列起来,想在一节课上让学生都吃进、消化,无疑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语文教学每单元都有每单元的要求,每课都有每课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宏观上把住课本的脉络,而不是把每一节都搞成一“大杂烩”。另一种倾向是夸夸谈谈其文章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大谈写作的奥妙和技巧。对于中学生来说,听起来海阔天空,用起来茫然无措。有些教师常发牢骚怪学生档次太低。其实,我们教师本身那种所谓的“高档次”的教学也害人不浅。二、宜“启”不宜“灌”课堂教学能否“活”,这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分不开,而教师的启发引导的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要启发学生,动脑筋的首先应该是教师。这一点可以说是对教师的思想方法、工作能力、业务知识以及是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态度的一种严格检验。那么,该怎样启发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以大纲为本,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动点脑筋。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应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眼”。抓住了“眼”,整堂就活。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这个“眼”呢?在语文课本编排上专家们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他们从大纲要求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安排了每单元的“眼”,每单元有讲读课、指导阅读课、自读课。课后练习更是细致。有思考,有练习,有揣摩,有应用。在经纬分明的课本面前,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理清头绪,把握脉络,深刻体察编者的良苦用心,从课本的要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找出课堂教学中的“眼”来。让学生们尝一luán@①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三、宜实不宜虚吕叔湘先生指出:“教学要讲求实效。无论是讲课或批改作业都要讲求实效。……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我们一定要避免无效劳动。”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的劳动都变得有效呢?说到底,还是要搞清语文课堂教学以谁为主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宜活”“宜启”,这都是针对学生而言的,那么“宜实”也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教师讲得再好,学生如果不听,不记,不写,不做扎实的基本练习,那是毫无用处的,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落实到学生身上。该动脑的,让学生动脑;该说的,让学生动口去说;该记的,让学生牢记;该写的,一定要让他们动手去写。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耳、脑、眼、手。让他们的感官都动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而不是老师演戏,学生看戏。讲得再透,不如学生记得牢固。讲古典诗词、优秀散文,重点是朗读背诵,在课堂上就要抓住重点,把要求明确提出,该当堂会背的一定不要拖到课下,没有督促检查的作业常常会被学生打了折扣。讲生字生词,不能只是谈谈就算,更重要的是要写。遣词造句不但课后要做,课堂上应当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效果更佳。分析单句、复句,不仅要讲清概念,更重要是要会使用。当堂就做,大家讨论分析、热烈的争论,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教师从中发现哪些东西学生还没消化吸收,可以及时对症下药。讲写作手法,不仅要从课文中分析提炼,而且要求学生用学到的写作手法当堂去说去练。四、宜生动不宜枯燥生动活泼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我们常见有的教师一进课堂谈笑风生,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抑扬顿挫的声调,标准的普通话,立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恰到好处的词语运用。久而久之,一定会在学生的心灵中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古人讲的情、言、声、义中,有关语言方面就占了三点。可见语言艺术何其重要!打铁还须本身硬。练好基本功,过好语言关,可以说是当好语文教师的基本条件。语文教师虽然不是演说家,但应具备一点演讲才能。语文教师虽不是相声大师,但也应该有一点相声大师的幽默。有一副好口才,就像刀有了锋刃一样,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要想让学生们学好这门功课,教师言传身教更为重要,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能从自身做起,做到能说,能写,能讲。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1.形式灵活,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教师应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为了促使学生人人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老师也可采取小集体活动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讨论,选一代表发言。如复述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章节、默写词语、讨论疑点等教学内容。

2.依据教材、设置活动。要让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就必须多设置课堂活动内容,老师可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制作安排。如讲授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第三部分可改编成课本剧片断让学生表演,因为这部分集中了小说的全部人物和矛盾冲突,且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改编、演好这场戏,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表演、交际的能力。又如讲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时,就可由“金榜题名”这个成语生发开去,设置成语接龙的活动。这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3.分层设置活动,保证活动质量。安排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如同对教材的处理一样,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就要求老师在安排活动时应考虑教材难易和学生程度,以保证活动质量。首先,学生活动的起点要适当,因为活动目标定的低了,就会影响优生水平的发挥,使他们觉得有劲无处使;高了就会影响中下水平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望而生畏。活动要定在全体学生都敢于、乐于参与的形式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个活动层面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说到教学的终极目的时,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话:“教是为了不教。”特级教师陶伯英先生说:“语文课应以实践为主,认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以为他们谈的应都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值得我们深思。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却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唯考而教,单纯进行知识的传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高分低能,或只能起到留声机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就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培养学生能力,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的能力。听、说、读、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会说、会写是学生最起码的素质,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不说深层次的说、写,单就浅层次的口头表达及写字来说,问题已够大的了。拿农村中学的学生为例,能讲普通话的不足一半,能讲比较纯正普通话的更是凤毛鳞角。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交往,影响了信息的摄取。再说写的方面,不少学生写字潦草,模糊难辨,有人戏之为“芳草萎萎”,这种恶习甚至带入了高考试卷。在江苏省历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随处可见。由此表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能力并非小题大作,而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严格要求他们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并辅之以方法技巧的传授。如练习用普通话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及节奏,读出情感韵味等。要指导学生熟悉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字形意义。课堂上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并长期坚持下去。说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交际的需要。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提高运用技能。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对议论文语段的阅读理解,其操作过程是先给每个句子编上序号,抓住关键词语,尤其要抓住复杂单句进行剖析;然后通过语句的照应,上下文的连贯,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义关系;进而对其语言风格、语体风格进行品味;最后在认识个性的基础上把握规律。否则,不掌握要领,不会运用方法,只能是读书万遍,其义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