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GDP核算税收论文

GDP核算税收论文

一、中国GDP偏差的原因

我国GDP的偏差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偏差既有来自国际上普遍的因素,也有中国自身的特色原因。就前者来说,源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GDP认知的不断完善的结果。而后者则是源于我国在经济变革时期国民核算体系的变革天生就带有劳动价值生产观的烙印,而新的统计方法在中国的特色实践中还不能很好地磨合。下面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来看中国GDP偏差产生的原因,而后两个原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1.出现偏差的理论原因价值原则: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价值原则。首先,价值是什么,按照SNA体系,用市场价值来衡量人类日常生产活动的社会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衡量却并非对整个人类社会有价值的经济成果衡量的充分条件。那么我们就再追问价值来源于什么,是土地创造价值、劳动创造价值还是所有要素都创造价值,那么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贡献又如何。目前SNA体系广泛采用所有要素形成价值这一理论。最后,GDP核算的社会范围又该如何确定,我们对于价值的探求是否该从人类社会范围拓展到整个自然环境,在GDP衡量中更加关心可持续发展问题。市场原则:市场原则对于GDP的核算存在着一些自身的局限,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按市场原则,只有那些向市场和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才能被计入GDP,而家庭的自给自足则被排除在外。其二,市场本身就带有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而这些并不能用货币很好地表现出来。其三,市场交易信息并不能涵盖所有市场的交易活动,诸如地下经济,灰色经济,未观测经济等等。

2.我国GDP核算偏差的历史性原因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我国现行的GDP是从MPS取消后转变而来的,虽然采用SNA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却带有极强的拼接特性,部分的保留了MPS的身影。一方面我国原有的统计制度是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高度一致的,当更换方法后,这一套体制被部分保留下来,而这种统计制度成为我国现行GDP统计的的基础;另一方面我国从一开始就采用粗放型统计模式,对于工业,农业的普查十年一次,资料来源极不完善。

3.我国GDP核算偏差的中国特色及其现实原因我国GDP的核算特色简单的说包括如下几点: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的混合体系;依赖普查数据而普查年限太长,估算处较多;新兴行业较多,更加缺乏核算标准;统计架构分散,分类核算粗糙且缺乏系统性;统计规模较小,特别是基层统计工作开展支持力度小;中央和地方数据的不一致;统计体系中缺少国际上已经普遍采用的项目。产生这些特色的具体现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现行的体制不足以支撑支出法的核算,采用混合体系,对于农业用生产法,对于非物质生产领域用收入法。而这些方法的运用又缺少足够的资料支撑,普查每十年才进行一次。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变革巨大,新兴行业层出不穷,又很难及时采用统一标准,导致核算上人为的因素过多,再加上地方与中央的利益诉求不一,导致GDP的主观性太强。此外,我国GDP核算体系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管,数据修订,数据及时的体系。

二、我国GDP被严重低估的表现

之所以认为GDP被低估源于我国现行GDP统计在技术上的遗漏和在范围上的遗漏,技术上的遗漏主要表现在统计口径的差错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GDP认知的变化。下面我主要谈的是范围上的遗漏,就是我国的GDP统计基本没有考虑,或者更严格的说是做了个考虑的样子的那部分遗漏数据。

1.房租:按照SNA的体系,住房服务属于住房消费。房租应计入GDP,但自买的住房我国却未计入GDP,国际上采用的模式是按租金价格将自有住房计入GDP的统计。

2.费+警察费用:我国这一费用包含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这一行业的增加值里,但是这一增加值以2005年为例只有6141亿,同其他同期国家的数据相比,明显被隐藏和低估了。

3.农村GDP的低估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农村土地数据的统计遗漏,导致我国数据普查的失真;其二,农村工业的低估,特别是农村住房建立的原料来自乡村工业供应,人力来自亲鹏好友,这些都被遗漏的,以及农村煤矿工业等;其三,农村服务业被严重低估,没有将农村这种分散、辨识度不高的服务统计在内。

4.工业:我国小企业核算是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租、转、买全面铺开资料收集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个体私营,中小企业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信息隐藏。

5.其他服务业:我国经济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国民经济统计的滞后难以跟上现实的变化,甚至很多新型服务业及中小服务商遗漏程度较大。

作者:林树贵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西部商学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