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摘要:农村居民消费不足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难点,本文在分析各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的前提下,就各种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决策者参考。

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状况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各省农村居民消费的状况存在各自的地方特色,但总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居民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中国农村市场拥有极大的消费潜力,但是由于现实环境中所存在的各种原因,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2008年,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国国内市场销售依然有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亿元。但是占全国人口总数约2/3的农村,只消费了相当于全国商品1/3的数量。[1]据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一元的消费支出,将为国民经济带来两元的消费需求。如果能够把农民居民的消费潜力发挥出来,那能为我国带来的经济价值是极其可观的,但是现今的情况是农村消费严重不足,并在一定层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二)农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村居民消费受季节影响比较明显,在节假日会有一个消费的高峰期,其它时间则大体上是处于消费停滞时期,这个时期的消费只是为了满足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农村居民消费会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而产生大规模、大手笔的支出,在有些地区,婚丧嫁娶的费用占据了极大的比例,造成了极严重的铺张浪费;同时农村居民生产性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则较小,这与现在整体的经济形势是不相符;而在生活性消费中,农村居民在吃住方面的开支较大,在用行方面的消费则比较小。

二、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

(一)农民收入水平低

1.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与工业及其他的产业相比,其劳动力生产率低,因而农产品的附加值较其他产业而言是极其小,同时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民在很大的层度上是靠天吃饭,自然环境好的情况下能有很好的收成,否则,则可能会颗粒无收。因此,农民的收入得不到很好的保证,这使得农民基本上形成了存储消费能力的习惯,这极大的制约了农民的消费意愿。

2.农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种植都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这就显露出极大的结构性矛盾:首先,农产品中一般性产品多而经济型作物偏少;其次,农产品大多数都直接出售,而未经过加工或深加工,这使得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农民的收入少;同时,农产品的生产由于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很容易就形成了扎堆种植,这样的现象在各个地方都很常见,常常是一种农产品前一年的价格可观的话,则在下一年就会有大量的农户选择此种作物,而遭受到由于供大于而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消费环境差

1.基础设施落后。近几年来,扩大内需的重点主要是在扩大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这使得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资金增加很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在一定曾度上得到了改善,近年来村村通公路的政策为农村道路的畅通提供了政策保证,但对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资金的投入量还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发展需要,甚至还有许多农村地区的供水、供电问题根本还没提到日程上来,这相应的抑制了家电的消费需求。

2.市场环境差。农村商业网点少,并且规模小,品种少,这使得农民可选择的商品不多,极大的打消了农民的购买欲望。同时农村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而农民又都得不到很好的信息来指导自身的消费,这也就严重的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三)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落后

农村居民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崇尚节俭,提倡“量入为出”的消费方式饿强调储蓄,并且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这一方面也是由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因而农民需要不今天的钱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消费观念,极大的阻碍了农村居民的当前消费。

(四)政府支农惠农力度不够

2009年,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扩大了良种补贴范围和品种,并且继续实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渔业柴油补贴,中央财政四补贴规模为1230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9.4%。但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没有达到农村的需求水平,使农村中公共品供给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现今,除了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外,大多数农村仍然没有享受到完善公共服务。

政府政策在确定了以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方略之后,各项惠农工程得以逐渐制定并实施,并有了多项免税、粮食补贴政策,但是这样的补贴规模并不能真正的改善农民的消费状况,并没有实际的转化为消费力,因而政府政策应该在深度和宽度上加大投入力度,使得各项政策能够切实的服务于民。

三、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

(一)切实可行的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收入是扩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根本前提,我国耕地的保有量目标是18亿亩,我国农户总数约为2.4亿户,平均每户耕作面积大约为7亩。[3]如果每户农民都能采用高科技来生产,则能够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正是以高科技为依托来发展并走向全世界的。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环节中,农产品的结构有很大的影响。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选择农产品的种类时,是以大力发展优质高产农业为基础,美国的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力畜力逐渐被机械所取代,优良动植物品种正在不断的引进中。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经营方式不断得到优化,农、林、牧、渔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这也使得美国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尽快的摆脱盲目、小规模的生产,而是应当在掌握了新的技术、新的市场信息之后快速的做出反应,选择一种市场前景好、能够确实带来收益的品种来进行生产,从而能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也就能更进一步的扩大农民消费需求。

(二)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为农民消费创造良好的氛围。在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建设规划,要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要从适应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出发来全面考虑;同时要认清现在农村的发展形势,在结合现实政策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编制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的问题还只是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创造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现今,农村市场局面混乱,大量假冒伪劣、过期霉变、三无食品充斥着农村消费品市场,这大大的打击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因而在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之后整顿农村市场环境则是另外一个艰巨的任务,此时则需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并加大查处力度,严格执法、狠抓落实,对城乡结合部、边远农村的集市、临时性农副产品市场开展专项检查,严格把好质量关,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并且农村居民只有在此此基础上才会扩大自身的消费需要,才能更加放心大胆的消费。

同时,加快农村销售网点的布局,从而为解决农村市场环境差的局面提高更进一步的帮助,并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来更好的开拓农村市场。即要,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的流通网络,把超市的零售模式推向农村,鼓励企业到农村去开设网点。在健全的流通体系下,优质、低价的产品能够便捷的进入到农村消费品市场,农村居民会在自身的知识水平范围内选择更加好的产品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而使得假冒伪劣产品无处藏身,这样来很好的净化农村市场环境。

(三)加大农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2009年启动实施了新农保试点工作,全国27个省区320个新农保首批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的试点方案已经全面启动。[4]这一试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将是一项大的惠民工程,现今农村居民之所以有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未来的消费是无法预知的,所以在此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谨慎消费。此种情况下则需要政府加大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的投入,并在2009年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大范围和投入力度,从而减少农民消费时的后顾之忧,来达到增加农民消费的经济目的。

同时,解决消费观念的另外一个方面,则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首先是要进行教育,加强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来更新传统的消费观念,即以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原则来进行消费选择,恰当的安排日常消费和非常规消费,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其次是通过报刊、广播等媒介来引导农民的消费与城镇消费接轨;第三是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实施政策导向的作用,使农村居民在政策的引导下,改变消费观念,接受新的消费理念,从而创造出更大的消费需求。

(四)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中央及地方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及基础设施的投入,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户的生活条件,在农民增收的同时扩大消费支出;同时政府应在研究当前经济的形式下创新出更好的惠农工程,像是家电下乡这样的工程就能极大的开拓农村市场,也能给商家庞大的生产力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