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浇灌水质对土壤影响研究现状

浇灌水质对土壤影响研究现状

本文作者:刘兴华1胡林林2陈为峰1李敏2作者单位:1.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趋紧张,污水灌溉已被许多国家作为重要的灌溉水源。但污水也是我国城镇近郊重要的灌溉水源之一。我国污灌面积90%以上集中在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黄、淮、海、辽河流域,5大污灌区为北京、天津武宝宁、辽宁沈抚、山西惠明和新疆石河子污灌区[1]。美国污水灌溉区域主要集中在弗洛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这2个州是最早建筑浇灌管道利用再生水进行灌溉的地区。加拿大经历了近10年的干旱期之后,污水灌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州已经开始建设污水灌溉工程。欧洲基金组织研究中显示“欧洲和很多地中海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由于这种污水利用的观念被政府和公众完全接受还有一定的困难”。2010年以色列80%以上的污水处理后用作农田灌溉和其他社会用水。西班牙全国20%的污水处理后重新利用[2]。污水灌溉是重要的灌溉补充水源,又是污水资源化的重要方式,同时污水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又为作物提供必不可少的养分;但是对于环保而言,污水中的有毒物质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在土壤和作物中积累,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重金属对土壤-植物系统的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

(1)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能源、运输、冶金和建筑材料生产产生的气体和粉尘,除汞以外,重金属基本上是以气溶胶的形态进入大气,经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入土壤。(2)随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固体废弃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最主要的有工矿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这类废弃物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水洗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水体扩散。由于固体废弃物直接或通过加工作为肥料施入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3)随农用物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农药、化肥和地膜是重要的农用物资,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不合理使用,也可以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4)随污水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利用污水灌溉是现代农业灌溉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是把污水作为灌溉水源利用。污水按来源和数量可分为城市生活污水、石油化工污水、工业矿山污水和城市混合污水等。生活污水中重金属含量很少,但是,由于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矿企业污水未经分流处理而排入地下水道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从而在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逐年增加。这是重金属进入土壤中的主要来源。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植物系统,不会被分解转化,只能在不同介质之间完成吸收、累积、转移等过程。重金属在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常常伴有重金属元素在介质中的积累和残留。污灌区土壤中的重金属随植物生长被吸收并在植物体内积累,积累浓度超过一定限值就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随着污水灌溉时间的延长,重金属对作物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刘登义等[3]研究表明,经污水浇灌的小麦幼苗与对照组相比,植株矮小,根短,根数目少,茎、叶、根的干重、鲜重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减少,并出现叶尖枯黄,叶片色素含量下降。郑春霞等[4]研究表明,当铅浓度为1000μg/L时,玉米苗在10天之内全部死亡。进入农作物中的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转移、转化是研究其对土壤污染、作物危害的重要方面。

2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迁移、转化特点

重金属是土壤环境中一类具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易随水淋滤,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相反地,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使其在环境中积累,在积累初期可能不易觉察,一旦危害作用较明显地表现出来就难以消除[5]。自20世纪50年代前后日本出现“水俣病”和“骨痛病”,并且查明这些病分别是由汞和镉污染所引起的“公害病”以后,重金属的环境污染问题才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赋存形态主要有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留态。由于水溶态一般含量较低,又不容易与交换态区分,常将水溶态合并到交换态之中。朱桂芬等[6]研究得出土壤中Cd、Cr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Ni、Zn主要以残留态存在,Cu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王玉红[7]通过Tessier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元素Cu的形态分布规律为:残余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可交换态;Zn:残余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Cr:残余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Cd:残余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有机物结合态;Pb和Ni:残余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由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果园、牧场、林地等)、土壤pH值、Eh、土壤有机无机胶体的含量等因素的差异,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的不同。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几乎包括水体中的所有物理化学过程,而且具有可逆性,无论是形态转化或物相转化,都能随环境条件变化。因此,沉积的可以再溶解,氧化的可以再还原,吸附的可以再解吸,各种形态存在于动态平衡中。重金属通过物理迁移、化学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等方式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累积、迁移。该过程一般取决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含量以及植物种类和环境条件变化等因素。重金属的毒性作用通常并不单纯的是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其进入土壤环境后的活性高低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化学形态即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状态4个方面,也就是指一种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毒性和环境行为[8]。通常情况下,重金属进入土壤中后很大一部分是被土壤通过静电和络合作用吸附,还有少部分残留于土壤溶液中,两者处于吸持和解析的动态平衡中,土壤溶液中重金属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的吸收量,以动态平衡为主要界面迁移行为是控制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转化迁移的重要机制。

3污水灌溉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不合理的污水灌溉会使重金属对土壤的毒害作用增强,尤其是长期污水灌溉会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灌溉污水进入土壤一方面直接增加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的含量,另一方面通过螯合作用和酸化作用增加难溶态重金属的溶解度[9]。赵庆良等[10]在不同水质(3级处理水、2级处理水、污水、清水)、相同土壤重金属起始含量的试验区对农作物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对于黄瓜和白菜生长期较短的作物,灌溉水量较少,植物本身还要吸收一部分,因此在土壤中残留较少;对于玉米生长期较长,浇水量较多,长期灌溉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规律为:污水>2级水>3级水>清水。姜勇等[11]对农田污灌区的污水和土壤监测结果表明污灌可不同程度污染农田生态环境,若灌溉不当则造成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积累,破坏土壤内部及土壤与其他系统间的生态平衡。同时用污水和污土进行了水稻灌溉盆栽实验,设污土污灌、污土清灌、清土污灌和清土清灌4个处理。其中污水和污土中重金属含量均超出国家标准,结果表明,各处理较清土清灌对秧苗长势均产生一定影响,以污土处理较为严重,污土清灌处理秧苗长势有好转,清土污灌对秧苗生长影响相对较小,表明洁净土壤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污水污灌处理秧苗生长期较短。由该试验可以推想,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作用的来源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土壤本身存在的重金属即土壤起始含量;二是外来重金属,对于大多数农田土壤而言这部分重金属主要来自灌溉水。两者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3种情况分析。

第1种情况,土壤本身重金属含量较低而灌溉水中重金属的浓度较高。首先,灌溉水会使土壤积累重金属,由于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缓存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吸附或络合作用降低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浓度,另外植物体也会吸收部分重金属,因此尽管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量随灌溉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要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还与灌溉水中重金属浓度的有关。灌溉水中重金属浓度限值即污水灌溉标准,用低于国家水质标准的水灌溉,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量不会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郭凤台等[12]分别用井水、中水、生活污水、生活工业混合污水和工业污水灌溉10年以上,灌溉水中铅含量分别为0.049,0.068,0.051,0.06,0.14mg/L,土壤铅的起始含量小于35mg/kg进行小麦、玉米生产试验得出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都有明显增加,但没有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MunirJ.MohammadRusan等[13]通过实验,分别对经过2年、5年和10年用污水(该污水是经过污水处理的,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污水灌溉标准)灌溉的试验点进行土壤测定,发现不同灌溉时间对Cu积累无明显差异;Zn、Fe、Mn积累量不稳定,但在表土中的积累量稳定。不同灌溉时间和土层深度土壤中的Pb和Cd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O.Al-Lahhama等[14]通过在污水(处理水)灌溉的大田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在马铃薯中的迁移问题,结果显示土壤中重金属铜、锰、铁积累随灌溉水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是不会超过约旦国家标准限值。杨庆娥等[15]研究发现用铅含量在0.052~0.14mg/L的污水灌溉下生长的白菜根和叶中铅含量均超出标准(1.0>0.2mg/kg,GB14935-94),土壤中铅累积量明显增加但是没有超过国家标准。杨朝晖[16]研究发现经过30年的污水灌溉已对土壤造成污染,土壤铅含量均为42~48mg/kg,略高于清灌区(高出0.6%~2.4%),超过土壤起始含量35mg/kg,小于350mg/kg,还没有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级标准。重金属随着灌溉年限的增加积累量呈上升趋势,根据污染物质的输入输出总量及各种污染成分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利用土壤中重金属的残留量的计算公式推测在未来50~100年中,灌溉水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灌溉水质标准的情况下,灌溉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量不会超过国家标准。反之,灌溉水中重金属含量过高时,则会使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段飞舟等[17]对鞍山宋三灌溉区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工业废水进行灌溉的稻田,土壤环境质量明显低于利用河水和城市生活废水进行灌溉的区域,也就是说明用重金属含量越高的水灌溉,土壤累积量越高。其中,工业废水中重金属Cd浓度为0.014mg/kg灌溉区土壤重金属累积量为0.54mg/kg,Hg浓度为0.00039mg/kg灌溉区土壤累积量为0.65mg/kg,超过国家标准。PeijunLia等[18]的研究发现长期工业废水灌溉造成镉浓度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级标准,而锌和铅超过1级标准,Cu接近1级标准,Cd容易被植物体吸收累积,容易通过食物链富集,从而影响人类健康。其次,灌溉水中重金属浓度一定,土壤起始含量越高对作物的危害作用越强,土壤中重金属积累强度越大,因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重金属浓度越高,被污染程度越大,土壤的缓冲能力越弱,自身修复能力越差,这就可能导致更多的重金属被累积下来。也就是说土壤质量越差的土壤恶化速度越快。反之,土壤中重金属累积强度越小。近年来,随着污水灌溉对土壤、作物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水灌溉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方面。

第2种情况,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灌溉水中重金属的浓度较低。土壤起始含量较高时,用重金属含量较低的水灌溉,相当于稀释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破坏了土壤重金属原有的平衡状态,促进难溶态向可溶态的转化,有利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该过程一方面能够促进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另一方面有利于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以及土壤的淋溶作用等。总之,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量减少,有利于土壤的环境质量的提高。魏益华等[19]在再生水灌溉对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盐分离子和重金属离子累积分布规律的影响做了研究,用全自来水和不同比例的再生水灌溉,结果显示重金属在各层土壤中的积累量并未随灌溉时间和灌溉量的增加而出现增加,灌溉55d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明显低于32d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巫常林等[20]通过再生水短期灌溉对土壤-作物中重金属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得出用清水和全再生水灌溉会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降低,而且对2003-2004年冬小麦生长季节分析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的平衡状况,冬小麦收获时由地上部分带走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再生水灌溉的带入量。由此可以看出,重金属含量较低的灌溉水可以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量。但是由于大部分试验研究是在大田内完成,土壤重金属含量除受灌溉水的影响可能还与大气沉降、施肥等因素有关。在此方面可以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做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灌溉水中重金属浓度对土壤重金属起始含量的影响。

第3种情况,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同时灌溉水中重金属浓度也较低时,由于作物吸收、淋滤、微生物富集等作用可能会使土壤得到缓慢的修复,而土壤起始含量较高时继续用污水灌溉可能会导致土壤恶化。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还没有试验数据可以说明。

4污水灌溉重金属污染研究展望

以往,重金属污染问题主要侧重于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或小规模的室内模拟研究,发现或查明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这样使问题的研究只是停留在静态观察阶段或定性剖析水平。重金属污染是一个由重金属参与的在生物系统作用力与环境系统作用力相互作用下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变化的复杂过程,要进一步研究灌溉水质与土壤中重金属积累的关系应将室内模拟实验与大田试验有机结合起来,尽量排出不确定因素。此外,近年来在重金属对土壤环境质量和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对于灌溉水质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污水灌溉、再生水灌溉以及工业废水灌溉方面,而对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转化、迁移机制,以及土壤重金属起始含量与灌溉水质的关系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关注较少。目前国内外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主要有2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能力和生物可利用性;二是从土壤中除去重金属。基于不同土壤重金属起始含量制定不同灌溉水质标准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