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珠三角饮用水水质状况及维护措施

珠三角饮用水水质状况及维护措施

0引言

提高饮用水质量,保证饮用水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谈上,要求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把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对水源地的安全保护工作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饮用水源地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水源地安全保护的对策措施,以期为珠三角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饮用水源地布局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包括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等7个城市。7市的现状水源地主要分布在东、西、北江干流、三角洲河网区的西江干流水道、北江干流水道、顺德水道、磨刀门水道、东海水道、鸡鸦水道、小榄水道、鸡啼门水道、东江北干流、东江南支流、西枝江及境内的主要调蓄水库。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河道型和水库型水源地供水为主,其中河道供水占88%,水库仅占12%。

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饮用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人口众多,区内水资源调配能力低,供、排水布局不合理,加上水源地污染严重、咸潮活动频繁,有近一半的水源地水质不达标,甚至为劣Ⅴ类水,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流经城镇的水道、河涌水环境急剧恶化,已经影响到人居环境。

a)河流水质恶化。珠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业发达,而污染治理相对滞后,水污染形势严峻,枯水年、枯水季尤为突出,从而进一步加剧和扩大了水质性缺水的地区和范围。根据《2008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珠江三角洲水质劣于III类的河段占总评价河长的48.6%。水质长年超标,以V类和劣V类为主,珠江八大口门当中,除虎门水质为III类外,其余均为劣III类水质。

b)部分供水水库水质堪忧。在珠江三角洲实施监测的16个水库中,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有10个,占总数的62.5%;其余水库水质为IV类及V类,占总数的37.5%,其中深圳的石岩水库及珠海的竹仙洞水库水质最差,严重威胁供水安全。

c)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达标现象突出。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部分水源地水质较差,中山、珠海等市水源地在枯水期受强咸潮影响频现水质性缺水,广州的江村、西航道水源地和深圳的石岩水库水质较差,均为V类甚至劣V类。水质较差的城市主要是广州和东莞。

d)供水结构不合理。珠江三角洲部分水库水质优良,但其主要功能不是作为饮用水源,供水结构不合理。例如河源新丰江水库距珠三角主要城市仅百余公里,兴利库容64.91亿m3,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Ι类标准,但其主要功能是发电,兼顾防洪和灌溉,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优质饮用水源的优势。

3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保护对策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了未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总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缓解珠三角城市群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保障供水安全和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a)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地免受污染,根据取水口的具体位置,在取水口附近区域(包括河道、水库及地下水等水域,以及河道两岸、水库集雨范围等陆域)划出一定范围作为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分别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中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的相关管理规定。

b)制定水源地水质保护目标。水源保护目标主要根据国家颁布的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各水功能区具体情况确定,并以广东省水利厅2007年印发的《广东省水功能区划》中河流、水库(湖泊)水源地的保护目标作为依据。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源地环境安全问题和隐患,并且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责任追究,遏制各种破坏和污染饮用水源地行为的发生,全面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和水质的安全。

c)加强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水源保护区的有关规定,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必须分别遵守相关规定。制定并出台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条例,明确职责和义务,加强水源地保护区的管理,使珠三角的水源地管理正式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d)建立水源地保护工程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地的工程措施体系包括隔离防护、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等三大类。对已经受到严重污染,现状已存在水质问题并影响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的水源地,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和保护措施;对于现状水质良好的水源地,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主要采取隔离防护和污染综合整治等保护措施。

e)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体系。实施实时监测、控制水源地水质安全状况,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在已有的监测系统基础上,完善现有的监测体系。采用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手段采集数据源,利用现代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管理等技术手段,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水质水量变化和水源地工程情况进行监控和预报,切实保障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f)分质供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均用水水平高,但水污染严重,主要是一般污染和复合污染,影响了城市饮用水安全以及对港、澳地区的供水安全,需要依靠水资源的重新调配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解决。按照调配水量“优先保证饮用水,优水优用”的原则,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饮用水源地首先应考虑多功能水源地的功能调整,即将优质水源首先保证城市综合生活用水,根据功能要求调整现有供给工业生产或农业灌溉用水,城市饮用水应首先采用水库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工业及农业用水采用河道、湖泊水。

4结语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质总体状况要好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局部地区的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水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供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被污染的水源地均位于重要的大中城市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影响人口和涉及经济总量大,饮用水源地保护任务艰巨。因此,广东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的安全保护工作,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威胁,建立安全保护和监控体系,全方位保障珠三角城市群的供水安全和饮水安全。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