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塘滩造林中林渔复合模式与技术探究

塘滩造林中林渔复合模式与技术探究

摘要: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探索了塘滩造林的林渔复合模式,在鱼塘中选择落羽杉、池杉、银杏、榉树、栾树、朴树等品种,通过限根栽培技术,以林渔间作方式进行造林。该造林模式能保留水产养殖收入,通过科学利用空间形成良好的小气候,还能有效保护鱼类生长;同时林木长势良好,增加了森林覆盖率。经长期观察,造林成活率达95%。塘滩造林的林渔复合模式对推荐沿江滩涂、鱼塘等造林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塘滩造林;林渔复合;限根栽培;容器苗

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链和生态平衡是关键,也就是共存和互利的动植物数量和物种平衡,再通过还原者细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当这3个基本条件形成后,就可以慢慢去改良生态平衡,最终形成完整的小型生态系统。长江沿岸江滩众多,而森林覆盖区域相对较少。新生滩涂裸露在外,老滩涂上更多的只是芦苇,因此有必要进行江滩造林,以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护湿地资源的前提下,本实验试图通过鱼塘、滩地造林大力拓展造林空间,改善水质环境。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工程的方法,探索建立林渔结合的多生物种群共存和物质多级循环的生态系统。塘滩造林不仅能在造林初期为树林的营造提供支持,而且能为以后物种多样、群落稳定、景观丰富等打下基础,因而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崇明岛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上海的后花园,塘滩造林对崇明湿地生物资源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1崇明岛概况

崇明岛位于上海的东北部长江口,地处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崇明岛是典型的河口冲积型沙岛,三面环江,一边濒海,境内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水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7%。崇明岛历来以“土净、水清、气洁”而著称,稀有型滩涂和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成为上海市空气质量最优、绿地面积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崇明岛河网密布,水域面积19691.82hm2,占整个岛域面积的13.64%[1]。崇明岛海堤外至5m等深线之间的滩涂总面积1350km2(2018年数据)[2],水产养殖水面面积达3万多亩(1亩约667m2),可见湿地区域的水质保护对崇明岛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崇明岛湿地生态系统占比超过30%,为上海市提供了约40%的生态资源和50%的生态服务功能[3],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崇明丰富的湿地资源是建设好生态岛的热点和关键。崇明岛处于长江生态廊道与沿海大通道交汇的重要节点,实施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战略,对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沿海地区的绿色发展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2塘滩造林

2.1林鱼模式的类型。2.1.1生产型林渔模式。在鱼塘中发展限根栽培林木的模式,以林渔间作方式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土地的利用率较高,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此种模式在前期不影响养鱼,在树木成林后仍可进行水产养殖。通过科学利用空间,形成良好的小气候,并有效地保护鱼类生长。(1)果渔模式:在塘滩区域,以果渔结合方式,实现水果与渔业的多种产出。果树可以选择崇明柑橘、满天红小方柿、水晶梨等经济树种。(2)桑渔模式:桑树具有耐涝、耐寒、耐盐碱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十分适合在崇明的低洼湿地生长。此外桑树在药食同源食品、桑葚酿酒、高蛋白饲料、桑黄中药等方面有很大的开发展景,桑树资源多元化创新利用正逐渐丰富着蚕桑产业的内涵。桑树在生态防护林构建、消落带生态恢复、盐碱地治理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优势。2.1.2景观型林渔模式景观型林渔模式改造塘滩可发展农林观光旅游业,也可为上海提供绿色屏障。在主要造林种树区采用纯林或混交林木本加地被植物。以纯林或混交林木本植物形式,配置改良土壤的地被植物,在此基础上,精心搭配出结构复杂的植物群落,丰富水际植物景观。各种树形、色彩、质感的对比与调和产生的植物群体美,增加秋色叶和常色叶树种又可丰富江滩的季相景观。

2.2林地的整理。根据崇明的实际,塘滩造林可分为滩地造林和鱼塘造林。通过整地后,本实验地块标高仍在常水位以下,采用营建“水上森林”的造林方式[4]。(1)滩地整理:对工程区域滩地进行围堰,抽干滩地的水,晾晒2~3个月后,用推土机平整土地,消除低洼积水。开沟沥水,每4m间隔开挖1m深水沟。(2)鱼塘整理:鱼塘清塘后,抽干鱼塘水,晾干推平。保留主要的鱼塘塘基。

2.3造林树种选择。塘滩的造林树种必须具备耐湿、耐水淹和一定耐旱能力的速生优质树种。经实践比较分析,崇明地区江河滩地可选择榉树、栾树、朴树、乌桕、枫杨、江南桤木、柳树等;经济林树种可选择桑树、梨树;还可配置池杉、水杉、墨西哥落羽杉等针叶树种。2.4造林季节崇明地区冬季气候温暖,11月份平均温度约10℃,12月至翌年1月、2月温度为4~7℃,且地下水位低,这段时间是造林最佳时机。早栽植早扎根,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幼林成活、生长。如果采用容器苗造林,则全年均可进行。

3造林实验

3.1模式选定。本实验塘底标高2.8m,周边土地的常水位(以吴淞标高0m为参照)为2.5~2.8m。冬季常水位2.5m,夏季常水位2.8m。由于整地后的塘底标高仍低于常水位,因而应选择“水森林”模式进行营造,塘埂稍作整理后保留。造林采用控根容器造林法。

3.2控根容器。控根容器的直径要比土球直径宽约40cm,容器内填有营养基质,在种植时要边种植边提拉,确保植物根系与基质营养土尽可能紧密夯实。营养土按土壤∶腐熟有机物=3∶1配制而成的吸水性、透水性好的混合物,既有利于根系生长,又有利于吸收水肥。营养土在控根容器内要形成四周高,中间低(5~10cm),以利于浇水。

3.3栽前处理。在栽池杉、枫杨、水杉前减去少量根须,也可用ABT1号或911生根粉加泥浆蘸根处理,在栽植池杉时在根部施少量铁灰或1~2枚锈铁钉。先填底土,分层埋入压实。在栽阔叶树前苗木需要用水浸泡半日,截根部分要光滑,也可用ABT生根粉处理。营造技术参照上海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和《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的要求。苗木胸径6~8cm(见图1),乔木种植密度≥60株/亩。

3.4栽后管理。移栽时,要及时去除土球包裹的草绳,避免后期草绳腐烂引起根腐病。由于容器苗的根系几乎都在容器内,所以要提前做好防风、固定措施。对大面积滩地林应采取集约化经营,专人管理,及时清沟排水抚正苗木。(1)水位控制。塘滩地造林过程中水位控制十分重要。第1个月,水位控制在约20cm;之后,以潮汐方式逐步提高水位。根据不同树种的耐水程度,控制最高水位。阔叶树种最高水位不超过树根下20cm;三杉类针叶树则通过潮汐方式不断驯化,水位可以超过根部1m以上。如遇短期淹水,水退后要及时排水,降低水位。(2)病虫害防治。对于池杉,主要防治生理黄化病。对于柳树,主要防治蛀干害虫桑天牛,采用毒签插入虫孔毒杀。幼虫危害期也可以采用化学药剂和生物剂防治。在冬季对滩地的树木可用生石灰10kg、硫磺15kg、食盐12kg,加水适量拌成糊状涂白剂,对树干1.15m以下刷白,达到杀死虫卵和防病的作用。3.5造林实验结果在10亩的鱼塘中采用限根栽培法,共种植了420株苗木,其中有落羽杉、池杉、银杏、榉树、栾树、朴树等品种。种植时间为2019年6月19日。在30℃以上的气温条件下种植,种植后第4d灌水至40cm深,经过12个月的观察(见图2、图3),其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尽管在3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种植,平均成活率依然达到了95%。如果采取科学合理的修剪,树木完全能够在鱼塘中栽植成活。此法不仅可行,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土方、人工和资金,值得大力推广。2020年3月初,在鱼塘淤泥中采用容器苗直接沉水种植法,种植3cm的东方杉容器苗150株,1cm的东方杉150株。经过近4个月的观察,成活率为98%,3cm的东方杉容器苗长势良好,1cm的东方杉的长势较慢(见图4)。

4结语

塘滩造林的林渔复合模式充分提高了空间、水面、光能和陆地的利用率,不但能保留水产养殖收入,而且也增加了森林覆盖率。随着沿江城市的发展,市区不断扩大,位于城市郊区的江滩湿地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不能满足其现有功能的要求,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本文以崇明鱼塘滩地造林为例,以林相改造理念做指导,通过塘滩造林实验,取得理想的效果。东方杉容器苗直接沉水种植法说明3cm以上的造林苗木适应性较强。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位于城市郊区的沿江滩涂、废弃鱼塘还有很多,本实验的成功具有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敏,阮俊杰,王卿,等.崇明岛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研究[J].中国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217-223.

[2]杨世伦,吴秋原,黄远光.近40年崇明岛周围滩涂湿地的变化及未来趋势展望[J].上海国土资源,2019,40(1):68-71.

[3]上海市人民政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R].2016.

[4]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种养水面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要点(试行)[R].2019.

作者:蔡国华 单位:上海长江逸浩林业有限公司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