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和平与发展真实性论文

和平与发展真实性论文

论文关键词:时代主题;真实性;和平问题;发展问题

论文摘要:本文对“和平与发展”的真实性是这样理解的:不管是在雅尔塔体制背景下,还是在90年代乃至于今天,世界的和平都是一种“霸权和平”。不同之处在于这种霸权的内涵先是美苏霸权,冷战后则是西方霸权。而“发展”同样地再有特定的内涵,最先它反映的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第四代工业化”的努力,但在90年代后.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在技术创新和制度调整上的优势明显地主导着世界经济乃王政治的发展进程。

时代问题在近几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在国内,争论主要集中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究竟是一种正在经历着的客观的历史进程,还是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浪漫主义的理想和善良的愿望?如果说是前者,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理解作为我们今天时代主题的和平与发展?笔者认同把和平与发展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是不容怀疑的,笔者在此想探讨的问题是:“和平与发展”的真实性究竟在哪里?同时,叉该怎么来理解同样真实存在的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一、以雅尔塔体制为背景的理解

在整个雅尔塔体制时期,东西方对峙关系始终是制约当代国际关系的首要因素,也是制约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发展与进步的首要因素而东西方对峙关系的核心也就是美苏关系、美苏矛盾。这一时期,国际社会存在的各种相互矛盾关系如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和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大抵都被美苏关系所遮盖。美苏分别以其超级大国的无与伦比的力量和迥然相异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保持了他们各自营垒的稳定、和平:同时,美苏双方在总体上保持的均势状态,对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起到了缓和、制约作用.尤其是在核条件下,双方在核竞赛中都取得了足以毁灭对方的强大的核打击力量,这反而成了制止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对抗、从而使得整个国际共同体呈现出一种相对的和平状态当然.双方的争夺战一日也没有停止.但是,这些争夺多半发生在两大营垒的交界地带,而这些有限的争夺、对峙及至危机一般都被严格地控制在“只扩大势力范围和遏止对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导致大国本身的全面战争和世界范围的紊乱”的战略意图内。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苏均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苏联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国而与美国等量齐观是在70年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有了两个文件的出现:一是欧安会赫尔辛基最后文件的签署,它确认战后欧洲边界的不可动摇性;二是反导条约的签署,它追求的是全球战略平衡。美苏关系由紧张对峙转向“深刻缓和从而也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世界和平局面的形成,尽管这种和平被称之为“恐怖和平”。

之所以称之为“深刻缓和”,也与这一时期美苏两个霸权国出于应对世弄形势中出现的不利于它们的巨大变化有关。布雷顿森林体制早已无法雏持,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不再,苏联从1970年以来的经济停滞,使其也不再具有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的经济实力。在美苏对抗期间,日本和德国在经济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世界上迅速崛起,以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为代表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进入令人瞩目的发展阶段,在更大范围和以更高水平融人世界经济。因此,美苏均有集中力量解决国内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的需要:

与此同时,从1950年代开始,由万隆会议到不结盟运动再到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发展中国家开始以集体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到了1970年,从二战后开始的民族解放运动已经产生出了极其伟大的成果,帝国主义经过几个世纪所锻造的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一大批发晨中国家纷纷取得民族独立。在争取民族独立的任务巳基本完成的情况下.谋求经济发展,改变本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也就成为摆在这些发展中国家面前的头等任务,他们的努力构成了“第四代工业化”宏伟景象。它与此前三代工业化相联系,区别则在于,第四代工业化带有明显的“不自由”的色彩。因为,过去统治他们的那些帝国主义不仅依然在他们身边,而且更加强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干预无所不至,它们可以利用其生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支配和剥削发晨中国寒。这样,在东西方关系尤其是美苏关系之外,南北关系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显现出来。发晨中国家对于发晨的愿望和要求,通过其鲜明的行动使其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从而形成了世界性的发展大潮。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石油提价斗争的出现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发晨中国家的发展再也不是能够被人回避和置之不理的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了。

二、“和平与发晨”之于冷战后

1990年后的国际形势、国际格局明显地不同于以前的雅尔塔体制时期,但我们仍然坚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这一论断.仍然认为.“在相当长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见中共十五大报告,1997年9月l2日)那么,“和平与发展”又是如何得以继续存在继续发展的呢?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以什么样的性质和面貌呈现出这一不变的大景象的呢?

我们可以注意到,冷战后的世界中,美苏关系已经不再存在,今天的美俄关系在性质上在影响力上并不是原美苏关系的简单继续;社会主义同赍本主义仍然同时并存,但它们之问的矛盾关系也不再是原东西方关系的简单延续,也没有了所谓的东方集团。但是,孕育于冷战时期的西方集团仍然存在。这个服务于“玲战”的对抗性集团并没有如有些人所预期的那样随着“冷战”的消逝而消逝,或者因为内部矛盾的激化、冲突上升而削弱,相反,它对于今天世界政治经济的主导作用却是谁也无法回避的。这个集团表现出与19世纪时期西方列强相互争斗不同的特点,即内部的团结和政策的协调一致。垃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在由一般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之后所表现出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冷战”后表现十分突出,但其形成却是在“玲战”时期。其原因如下:

第一,同样是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那就是西方最发达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定期坐在一起,研究霉际形势.协调各方面的致秉.西方七霉首脑会议出现在霉际舞台上。这在以前是不再有过的事。作为一种集体协调机制,它反映的是一种相互依存日盏密切的现实需要,是赍本主义解央其内部矛盾的一种努力,即不再是诉诸武力,而是采取对话、恢判的方式来协调并童立相互之问的经济政治关系不仅如此,西方霉索还通过基奉上由它们童立、顿导或支配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整合、统一井规范霉际问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秩序.比如人们熟知的所谓当今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即IMF、世界银行、wto(其前身为GATT)。这三大组织表现的都是西方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但同时,它们也把西方国家内部矛盾的解决内部化了,提供了这样一些解决相互之间矛盾的槊道和场所、制度和规则。

第二,西方集团的建立本来是为了共同对付外来成胁,但是在强大的外来威胁已经不存在的情况下,西方集团却变褥更加具有进攻性、扩张性,而且仍然是以集团的面貌出现,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国家之问的政治认同已经选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这种政治认同仍然是来自于冷战,冷战所具有的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强化了各自阵营的政治认同。通过几十年的冷战,西方形成了一套共同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思想.它包括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等。资本主义阵营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使其这种政治认同有着真实的基础,并使其不容易遭受侵蚀和动摇。冷战的最终结局更是让赍本主义喊出了“历史终结”的口号冷战后西方集团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在政治上的相互认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比如说“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预、西方价值观的普遗性、西方文明的优越性等,它们的认识都是一致的。尽管它们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和意见,但这些分歧和意见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协调对话来加以解决的,其性质属于所谓的“人民内部矛盾”。观念的一致性使得在相当多的领域里,西方集团都表现出区别于非西方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行为上的一致性。无论是海湾战争还是科索最战争,都证明了这一点.即西方集团共同意志的存在。这应该说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关系明显不同于20世纪上半期的地方。它导致了一个结果,西方国家之间的“和平”的存在。考虑到西方国家在现今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则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今天世界的“和平”其实正是西方主导下的和平.仍然是一种“霸权和平”。与此相联系,“发展也有了新的内涵。1980年后,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新阶段。发达重家一方面进行了经济政策的太调整,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始丁新的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发选国家出现新的“二元经济”现象,即一方面是大量存在的代表工业经济时代的高度成熟的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则是方兴未艾的以计算机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以硅芯片、电脑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的这种迅猛发展态势相比,发展中国家却步履维艰,愈益教置于一种落后境地。从债务危机到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整体行动能力大大地被削弱和分散了。

同时,在1990年后,随着东西方对抗的结束,一场大规模的市场化浪潮席卷全球,搞市场经济的国家由原来的西欧、北美日本、澳太利亚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扩展到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从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了这之前,非西方国家是外在于这一体系的资本主义生产性质的,是与资本主义“中心如同马铃薯般联系着的一种集台性质的存在。因为,这之前的殖民地经济主要地并非采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只是资本的循环与增殖过程中的个别环节,主要是部分原料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所在。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仍然是在“中心地区国家内完成的。但是,现在不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金融迅速而全面地演化为世界性的活动,资本的增殖与周转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形成了资本的国际循环。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这一循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一度自己的积极行动影响到世界的发展,其原因也就在于它们在争取民旗独立过程中曾经采取的对这种把它们置于被动地位的联系加以割断和弱化的行动和斗争。这一演变深刻地影响到世界发展的整体面貌:发展的主动权已经重新掌握在了西方的手中,发展成为了西方主导下的发展。

三、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仍然严重存在

在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作出如上理解后,我们对于同样真实存在的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才会有一个不悖于世界现实的科学把握。

首先,在雅尔塔体制下,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而迫切要求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并不能简单地从美苏缓和中获得,美苏主导下的“和平”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所要求的“和平”并不是一回事,其性质是不一样的。美苏主导下的“和平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霸权和平,和平之所以出现,根源于这种霸权的需要和安排。这种“霸权和平”总是力图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或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往往与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加强它们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军事上对超级大国的依附联系在一起,因而是与国际政治民主化背道而驰的。这种“和平”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相互矛盾的两面:一方面.霸权和平所带来的“非战状态”毕竟不同于战争,不是战争,它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还是提供了一种外在的环境机遇.它使得发展中国家能够充分地利用世界的和平时期来发展自己,并借此巩固其政治上的独立。比如,“四小龙”的发展就得益于此。另一方面,它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制度性安排往往是从霸权国自身利益出发的,霸权国所强制赋予现实世界的一整套观念、模式、秩序往往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其霸权战略的设计往往也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损害而不是带来福音。正是从此出发,邓小平指出,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成为具有全球性、战略性的两大问题。超级秘书网

其次,冷战结束后,战争的因素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科索沃战争用事实告诉了我们这一点。西方霸权以“人道主义”面貌出现,对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大打出手,在巴尔干地区强制推行符合西方利益和价值观的“和平”事业。其所奉行的新干涉主义反映的是西方国家集团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野蛮逻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构成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这就是“和平问题”的真谛。而“发展问题的存在删仍然在于发展中国家的落后。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就大多数国家来说,却依然落后,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有所扩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仍然受制于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另一方面则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向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新的挑战。诚然,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也可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所存在的技术差距和制度差距,使得他们在把握新的机遇方面,要克服的困难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多得多。相反,对于他们来说,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更多的可能给他们带来压力和冲击。在技术上,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仍然站在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潮流的边缘上。而在制度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早已是高度发达的成熟的现代资本主义,经过不断的调整,其运行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已有较大的提高,而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二元性和混杂性的特征仍然存在,从而,使其发展充满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以不平等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货币金融体系,以及受西方国家控制的一些国际经济和货币组织所构成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也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严重不利局面。他们很难越过这种既定的国际秩序框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更多地受制于发达国家,受制于垄断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