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总丹酚酸滴丸成型工艺

总丹酚酸滴丸成型工艺

【摘要】目的将从丹参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的总丹酚酸制成滴丸,并优选其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滴丸的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圆整度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滴头内径、滴距、滴速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90℃,滴头内径4.5mm,滴距6cm,滴速50滴/min。结论确立的成型工艺可行,所制滴丸符合质量标准。

【关键词】总丹酚酸;成型工艺;正交试验

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noptimumpreparationprocessfortotalsalvianolicaciddrippingpills.MethodsOrthogonaldesignwasperformedtoselectthetemperatureofdrug,internaldiameterofburette,drippingdistanceanddrippingspeed.Theweightvariation,resolvingtimeandgrainroundnesswereusedascriteriainthebestdrippingcondition.ResultsTheoptimumdrippingconditionwasasthefollows:thetemperaturewas90℃,theinternaldiameterofburettewas4.5mm,drippingspeedwas50dropsperminute,anddrippingdistancewas6cm.ConclusionThemouldingtechnicsarefeasibleandinaccordancewiththequalitystandardsoftotalsalvianolicaciddrippingpills.

Keywords:totalsalvianolicaciddrippingpills;mouldingtechnics;orthogonaldesign

总丹酚酸(totalsalvianolicacids)是丹参水溶性成分中一类多酚羟基化合物,由丹酚酸A、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等组成,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据文献报道,其具有抗脑缺血、抗血栓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有保护作用[1-3]。滴丸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剂量准确等优点。本实验将丹参水溶性提取液,经大孔树脂纯化得到的总丹酚酸提取物制成滴丸,以满足临床急症的需要,现将其成型工艺条件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仪器与材料

总丹酚酸(自制),聚乙二醇(汕头市光华化学厂),二甲硅油(镇江市宏扬硅氟材料厂)。DW-4型中试滴丸机(江苏泰州市明扬制药机械有限公司),六管崩解仪(上海黄海制药厂)。

2方法与结果

2.1总丹酚酸的提取与精制

将丹参药材粉碎成粗粉,水提醇沉,醇沉液滤过,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得浓缩液;将此浓缩液上预处理好的F型大孔树脂柱,先用水洗脱,放置;再分别用体积分数为50%、70%乙醇溶液洗脱,合并醇洗液,浓缩至无醇味,真空干燥,得纯化总丹酚酸药粉。

2.2工艺

按处方量称取PEG4000和PEG6000,加热融化,加入总丹酚酸干膏粉,不断搅拌使熔融,趁热转移至滴丸机贮液池,滴制温度85℃,滴距6cm,滴速40滴/min,冷却剂为二甲硅油,高度85cm,温度10℃,收集滴丸,以滤纸吸去滴丸表面的冷却剂,干燥,即得总丹酚酸滴丸。

2.3基质的选择

总丹酚酸药粉以水溶性成分为主,本实验中选用熔点低同时具有良好分散力的水溶性基质PEG4000来溶解药物,用不同质量比例的PEG6000调整药物与基质混合的黏稠性及滴丸的硬度、成型情况,结果见表1。

表1基质不同比例对滴丸成型的影响(略)

Tab.1Mouldingeffectofdifferentmatrixproportions

结果表明,采用m(PEG4000)∶m(PEG6000)=2∶3的复合基质时,药物在基质中分散均匀,所制得的滴丸圆整、光滑、颜色均匀、硬度好,故选择m(PEG4000)∶m(PEG6000)=2∶3作为滴丸的基质。

2.4药物与基质配比的选择

取处方量总丹酚酸药粉,分别加入不同的混合基质[m(PEG4000)∶m(PEG6000)=2∶3],制备滴丸,观察药物与基质融合情况及滴制情况,确立药物与基质的配比,见表2。

结果表明,药物与基质的质量比为1∶3时,药物与基质易融合,滴丸成型和硬度较好。

2.5滴制条件的筛选[4-5]

在确定基质的组合、药物与基质配比的基础上,选出对滴丸成型有重要影响的4个因素:药液温度、滴头内径、滴距、滴速,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滴丸的丸重差异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及圆整度为指标综合评价滴丸的滴制条件。丸重差异变异系数(Ⅰ)、溶散时限(Ⅱ)分别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的质量差异限度、崩解时限项目进行;圆整度(Ⅲ)为滴丸最短径与最长径的比值。依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其权重系数分别为:0.3,0.3,0.4加权评分,综合评分公式:=(Ⅰ最小值/Ⅰ×0.3+Ⅱ最小值/Ⅱ×0.3+Ⅲ/Ⅲ最大值×0.4)×100。结果见表3~表5。

从表4的直观分析和表5的方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滴丸成型影响大小为A>C>B>D,其中A和C有显著意义。滴丸的最佳滴制工艺为A3B2C2D2,即药液温度90℃,滴头内径4.5mm,滴距6cm,滴速50滴/min。

表2药物与基质的配比对滴丸成型的影响(略)

Tab.2Theresultofdifferentformulationproportions

表3因素水平表(略)

Tab.3Factorandleveltable

表4正交设计实验表与结果(略)

Tab.4ResultofL9(34)orthogonaltest

表5方差分析表(略)

Tab.5Orthogonaltestvarianceanalysis

F1-0.05(2,2)=19.00,*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6验证实验

按最佳滴制工艺制备3批滴丸,按评价指标进行制剂检查,结果见表6。

表6验证实验(略)

Tab.6Resultofvalidationtest

3讨论

实验中发现,药物与基质混匀时,干膏细粉的粒度对滴丸的外观质量有影响,干膏细粉过100目以上筛,可提高滴丸的均匀度、圆滑度和硬度;干膏细粉先与10%的水混匀,再与基质熔融,制得滴丸成品色泽均匀、光滑,且药物与基质易于混匀。

滴丸的成型性和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正交试验法优选滴丸制备工艺时,难以用单一指标来衡量。本实验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圆整度3个指标来评价,按加权系数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分,评定工艺的优劣,结果更合理。

验证实验制成的滴丸,表面成棕褐色,表面光滑,色泽均匀,平均丸重为34mg/粒。实验结果表明,3批滴丸外观良好、重量差异和溶散时限均较理想,工艺设计和优化的工艺条件可靠。

【参考文献】

[1]宋敏,杭太俊,张正行.丹参提取物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互影响研究[J].药学学报,2007,42(3):301-307.

[2]李佑生,马字滢,王文健.丹酚酸的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9):791-793.

[3]任德成,杜冠华,张均田.总丹酚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3):275-277.

[4]朱军,袁海龙,方芳,等.肝能滴丸的成型工艺[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3):267-268.

[5]杨伟俊,薛桂蓬,邢建国,等.秋水仙风湿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及体外溶出度测定[J].中成药,2007,29(8):1240-1242.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