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阿多诺论艺术论文

阿多诺论艺术论文

一、艺术精神的三种具体要素和内涵

1.否定性否定性是艺术精神的首要要素。而否定性提出的哲学基础是否定的辩证法,这是阿多诺批判理论的研究方法。他试图以此辩证法“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去拯救同一性社会的无道德性”輦輮訛。在他看来,以往的辩证法过分强调辩证法的肯定性方面,不重视否定的方面,因而最终目的便是达到同一性、总体性。而哲学应当维护和倡导差异性、主体性和非同一性。否定的辩证法也把艺术与社会辩证地联系起来,因此,艺术应当成为否定的辩证法之否定进程的重要环节。艺术的否定性即批判精神,它一方面表现为对现存之物的距离和彻底否定,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完美的感性外观的扬弃和对传统风格的反叛。阿多诺强调,“哲学和艺术的共同之处是禁止伪形的行为方式”輦輯訛。艺术的否定性与艺术的真理性内容密切相关,艺术必须通过真理性内容展开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性反思,成为不道德社会的批判者。现代艺术危机的主要方面就是缺乏否定性,因而尤其容易被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同一性所控制。这种意识形态是虚假的,现代艺术应当成为它的揭发者和批判者,“因为意识形态就是不真实,……艺术作品的伟大,仅仅在于它有某种力量,能使意识形态所掩饰的那些东西昭示于人”輦輰訛。在他看来,对现实幸福和善的描述只是意识形态的虚假面具,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充满了苦难和不合理不道德的现象,因此,艺术应当是“不提供有关善的生活蓝图的,而仅仅通过内在的批判来考察我们‘受损’的生活”輦輱訛。在艺术形式中存在的矛盾冲突同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冲突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而艺术的形式、技法、内容应该去揭示这种矛盾冲突而不是去掩饰矛盾。“为了人性,就必须用艺术的非人性去战胜这个世界的非人性”輦輲訛,艺术的美正是由于它否定了自身对于美的幻觉。所以,是否具备否定精神是判断艺术进步与否的标准,进步的艺术是对现代已经被理性化、标准化和商品化的现实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否定。同时,对传统艺术风格的改造并从传统技法中解放出来,也是体现艺术否定性的重要方面。阿多诺举例说,在音乐创作中,超越传统技法,“使自身获得创造的‘自由’,是一切真正具有永恒价值的音乐必须具备的品格”輦輳訛。另外,他还对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进行了评判。他称赞勋伯格的表现主义音乐是进步的艺术作品,因为他不但首创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而且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异化社会中异化的人的痛苦,因此这些作品“在这个充斥难以想象的恐怖和苦难的时代,是唯一留存下来的真理媒介的思想”輦輴訛。而斯特拉文斯基不仅在理论上极力反对“表现”,而且在创作中打着维护“客观性”的旗号极力逃避现实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并以牺牲主体为代价,因此,他的音乐不仅是无视人间疾苦的倒退的作品,而且还是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代言者。阿多诺反对康德式的审美享乐主义,坚定地维护艺术的双重性本质,认为艺术的出路在于社会批判和否定性精神。如果艺术丧失了否定的精神锐气,就会沦为意识形态和商品经济控制大众的工具;否定性以自律性的获得为前提。

2.理想性阿多诺的艺术理论处处洋溢着理想主义精神,在探讨艺术精神时,理想性也是他强调的精神内涵的重要方面。理想性是否定性的产物。否定性通过异在性表现出来,而异在性意指艺术品不是通过既存事物对社会现实进行简单的模仿和表现,而是通过与社会现实保持距离,以疏离的方式,并且以不同于社会现实的“异在事物”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所谓‘异在事物’超越了经验现实,是一种摆脱了物质外壳的纯精神性的东西,是一种审美事物”輦輵訛。这种异在事物是艺术追求真理性内容的理想,它是艺术作品保持自身的自律性、纯洁性和自由的基石,也为艺术走向对不合理的现实社会的否定开辟了道路。他强调,艺术的理想性是艺术家主体性和艺术的真理性内容的表现,理想“作为审美的显现者,同时超越审美表象。超越表现的显现者,谓之审美的真理内容:不属于表象的表象层面”輦輶訛。艺术的真理性内容是对单个艺术作品之谜的客观解答,而且它需要通过哲学反思才能确定,因为“哲学和艺术在真理性内容上是有一致见地的。艺术作品那逐渐展开的真理性恰恰就是哲学概念的真理性”輦輷訛。艺术只有坚持理想才能对非人道的社会现实进行否定和批判。虽然这种理想暂未实现,然而它是在现实苦难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崭露曙光,人们已经感知了它的存在,“艺术追求的是迄今尚不存在的东西,但与此同时,它已经广为人知,因为过去的阴影笼罩一切,随处可见”輧輮訛。所以,当艺术体现理想精神表现真理性内容时,现实社会应当模仿艺术品,“我们就得将现实主义美学的复制理论颠倒过来,即:现实在一种微妙的意义上应当模仿艺术作品,而不是艺术作品来模仿现实”輧輯訛。伟大的艺术家都会极力在艺术中追求和体现理想性的精神内涵。另外,他强调,艺术作品只有以主观性和客体性的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才能够称为有价值的作品。而艺术作品只要囿于理想性对社会现实的断然否定的范围之内,就不会失却与精神的联系。

3.严肃性阿多诺强调,艺术必须具备严肃性的精神内涵,它是衡量优秀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这种严肃性不是装腔作势和一本正经,而是指艺术中包含的客观性以及艺术的主题应当超越个人狭隘的命运,使欣赏者意识到个人命运的苦痛和悲惨还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根源。“将‘严肃性’一词用于艺术,其含义并无唯心主义神秘化经常所带的那种陈腐气味。它意指艺术的客观性情感因素,可使带有历史必然局限性的偶然的人类认识到还存在比他自个更为广大的东西。”輧輰訛因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人并不是抽象的精神存在,也不是莱布尼茨意义上的单子,“他总是从属于特定时代、特定国家和特定阶级具体存在的人,个人的存在和发展是以社会和历史为中介,受制于各种社会因素的。个人要真正实现自身的自由,就必须正确认识制约个人发展的这些社会和历史条件,否则就会陷入宿命论中而永远处于依附状态”輧輱訛。以严肃性为标准对现代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勋伯格及其追随者阿尔班·贝尔格、安东·威伯恩的作品是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和精华。比如,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通过一个受尽欺凌的最底层士兵在极其贫困的生活和痛苦的爱情中毁灭的故事,揭示了不公正的国家机器和不道德的社会压迫下毫无尊严却又无能为力的普通人的悲剧,向社会发出了控诉和呼吁。所以,该作品远远超越了个人命运的主题,“它是一部真正伟大的杰作”輧輲訛。阿多诺并不反对康德、席勒等人的游戏说,相反,他认为艺术中必须具备游戏的要素,它是艺术中幻觉特性的有益补充,人们在游戏中能够产生自由而真实的刺激的感知体验,“通过游戏要素,艺术便能对其幻觉特性作出补偿”輧輳訛。但是,如果艺术作品只重游戏成分缺乏严肃性内涵,就会完全变成娱乐的工具,变得“绝对不负责”,这是艺术必须避免的情形;如果艺术作品只有绝对的严肃、绝对的负责,又会显得过分做作、滑稽可笑、令人生厌,呈现“创造性的贫乏”。因此,“艺术的严肃性要求艺术摆脱装模作样、自命不凡的尊严,这些东西早在百年之前引起瓦格纳艺术宗教的极大怀疑。现代艺术如果摆出一副庄严、宏大或雄强的样子,那么,它将会成为嘲笑的话题”輧輴訛。可见,艺术不仅应当具备负责任的严肃性而且必须与游戏的方式结合。他在详细分析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指出,贝多芬音乐作品中严肃性和游戏性兼而有之,“他力量最强之处,是传统形式仍然有效而严肃性突破而出之处———例如G大调协奏曲慢板乐章结尾,静止E底下的起始动机。

二、阿多诺是哲学史上极少数几位极其重视艺术的哲学家

1.他以哲学阐发艺术,又通过艺术建构其哲学。他的“哲学、历史和社会批判理论最终都汇入他对现代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意义的分析、考察和论述之中,他想借助他所想象的艺术哲学的光辉来照亮现代社会”輧輶訛,因而许多学者称他的艺术哲学为“审美乌托邦”。实际上,我们从艺术本质论和艺术精神论出发来考察其艺术哲学就会发现,用“审美乌托邦”来评价他的思想并不合适。他主张的艺术精神原本就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由完美的创造而凝结在艺术作品中的人类理想”輧輷訛。他试图重新确立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精神的价值,探讨社会的非人性化和艺术的不道德性的危机,旨在追寻个体生命的意义和终极价值,为艺术担当挽救危机、拯救社会的责任,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开辟一条现实之路。不可否认,“谋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永恒的信念”輨輮訛,而阿多诺对艺术的本质、精神、功能和价值的期待与我们对艺术的日常思考截然不同,而那种被广泛接受的评价只是由于我们对艺术的狭隘性理解所致。他对现代艺术精神的探讨并非乌托邦主义,而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深刻卓越的科学探讨,不仅可以唤醒现代艺术家重新反思艺术的纯洁本质,同时,还能够在艺术危机四伏的今天为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众所周知,我们的时代和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浸淫在文化和艺术之中。然而,“我们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难以分辨哪些才称得上是出色的形式”輨輯訛。不管怎样,我们相信总有一些普遍的标准来衡量如此多元的艺术形式。我们不赞成把艺术的错都归到杜尚、极简主义者、观念艺术家或者布伦和波坦斯基等人身上;也不赞成那些蔑视现代艺术的恶毒谩骂;当然,也无法认同那些维护现代艺术的愤怒抗争。然而,我们仍然像阿多诺那样主张:第一,艺术应当保持精神的挺立,从现世幸福出发,突显其对社会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成果,也是人的生存方式,它以其主体性、形象性和审美性突显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实现其对人生价值意义的护佑、对人生幸福的积极助推。所以,艺术的本质虽然在美,而艺术的终极目标却是善。然而,现代艺术面临着阿多诺所描述的同样的窘境甚至情况更糟更甚:千篇一律地模仿社会的低劣状态,认同社会中的丑陋现象,直接以商业价值为首要价值。特别是从20世纪的70年代开始,由于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学说的影响,艺术家们进行了大量实验性的并具有颠覆性的各种门类的艺术创造活动,艺术在日益泛化中越来越背离原有的本质和精神,张扬肉欲本能,追求用下半身写作和表达,倡导精神和道德上的虚无主义,甚至以伤害自身、伤害他人为目的,艺术变成了“非艺术”甚至“反艺术”。

2.“当代艺术与‘崇高’无缘,与观众内心的震撼也无缘”輨輰訛,说到底,这本身是对艺术本质和精神的极其浅薄无知的讽刺,与人类的理想和精神格格不入。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自有其高贵性、严肃性和理想性的精神内涵,“艺术以精神境界为上,有精神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成良品”輨輱訛。而艺术一旦失去了这些精神,人类的精神世界也将陷入萧条。所以,艺术须秉承其本质和精神,不仅以不侵害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不伤害自我和他人为前提,而且当从现世幸福出发,突显其对社会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人生和时代指引方向。第二,艺术家应当保持主体性精神并担当道德责任。当艺术陷入危机之际,便是艺术家利欲熏心、沽名钓誉、失却道德责任之时。艺术作品由艺术家自由创造,艺术家是创作的主体,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艺术作品获得精神和生气。然而,现代艺术家在以创作为名追求自由时,自我意识不断膨胀,以人取代上帝,并且对专制、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加挞伐,尤其以全新的叛逆姿态,彻底否定传统价值体系,而“逐步形成与经济体制分庭抗礼的‘文化霸权’。……然而,因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极端扩张而导致的文化霸权局面,意味着话语沟通和制约的无效,鼓励文化渎神和理想消解”輨輲訛。艺术家是美的创造者和捍卫者,而美不仅是外在形式,更是精神的显现。当艺术家失去理想,忘却责任,艺术的精神世界便会断裂,这样不仅危及艺术家本人而且将危害他人危害社会贻祸无穷。所以,正如康定斯基所言,“艺术家贵乎慎独,应自知有使命在身。”輨輳訛艺术家的使命在于保持主体性精神,创造美的作品。同时,应担当一定的道德责任,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或仅仅让高贵的艺术专属于艺术上层社交界或“文化圈”的做法,倡导艺术走入生活走入大众,使大众文化艺术在给予人们自由与欢乐的同时,保持自律性和社会性的结合,通过艺术的游戏性与严肃性、理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引导经济社会的人们在商品横行物欲横流的年代,追求美向往善,发现自我享受艺术,虽然劳顿却仍能“诗意地栖居”。

作者:邓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