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画构图艺术论文

画构图艺术论文

一、中国画构图的历史沿革

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和美学思想均产生于构图的讲究,通过讲究的笔墨“经营位置”,画面才达到朴、雅、浑、拙、厚等艺术境界。中国画构图根植中国五千多年深厚的文化艺术,通过位置定择、恰当组合的构图设计,发展形成经典的笔法、描法、墨法、章法、水法、染法、皴法等传统绘画技法,以构图传达中国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它“由技入道”象征宗教图腾、皇权发展为中西结合的精神文化,从装饰走向观念的“由理入道”成教化助人伦。构图源于古典修辞学,是西方绘画术语,历代中国绘画构图通过画理表达思想,运用散点透视突出中心造型来表现老庄哲学或儒家思想,引导社会道德观念。宋代绘画饱满均衡的构图展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元画构图清奇隐逸,计白当黑,以一当十、虚实相生表现画家的志趣;明清两代,文人画是主流,重意忘形的笔墨成为构图的主体。以陈洪绶、任伯年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将文人画推到一个历史的高峰,构图上通过对线条与墨色的结构位置、平面处理、线条关系等苦心经营形成宾主、开合、呼应、藏露、虚实、疏密等一系列的章法,历代的玄素文化影响中国画“墨分五色”“素净为贵”的构图观念,产生气韵、神妙、高古、淡远、朴拙、超群、纵横、清旷、性灵、圆浑、明净、健拔、简洁、精谨、隽爽、空灵、韵秀等系统的完善的构图美感。石涛的《画语录》提到构图的三格在于“力”“易”“变”,通过意在笔先,将构图的笔墨提升到修养的高度,在他的“境界章”中,将构图从表象的形式发展成精神的立定分疆之地,是中国画构图美学的重大发展。随着国民革命、西学东渐,素描、解剖、色彩、透视、肌理等进入中国人物画的教学改革中,如近代的岭南画派。近代以来,多维度构图、强烈的立体空间组合、实验水墨以及重个性、重科学等意识纳入中国画构图中,在中国画重墨色、轻颜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写生、重光影、形体结构和色彩变化等西画技法的探索。当代中国人物画构图从不同角度和语言形式体现历史的巨变和时代的风貌,或是讴歌时代精神,或是表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等,出现了一批具有思想深度、艺术风格丰富的优秀作品。

二、传统的中国画构图表现技法

不同于儿童涂鸦仅仅需要低浅的技艺,中国画需要很高的技巧和深厚的功力才能守住中国画的底线,这个底线包括中国画材料、技法、符号、意境、气韵的掌握和表现。能否画好人物画关键在于表现人生的丰富性、人性的丰富性、人情的丰富性。通过外在的形象去表现内在的精神本质去解读传统,通过历代优秀中国画构图解读,如清代的二十四画品: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远、朴拙、超群、奇辟、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明净、健拔、简洁、精谨、隽爽、空灵、韵秀构图美感学习和训练。如果没有对传统的绘画语言进行深度的了解和掌握,创作难有创新可言。在构图中,西画的线条表达形体,是一种视觉写实,是描绘出来的艺术语言;而中国画的线表现东方的笔墨,是主观概括提炼的写意,通过线条、色彩、材质以形写神,线条蕴含中国文化内涵,是书写出来的艺术语言,画家对笔墨的理解和运用产生了千变万化的线条,在画面中既做骨法,又是审美形式,从而形成系统的笔墨传统程式和绘画美学思想。如“十八描”,以钩、点、皴、斫、拂等线条表现画家心中的意象。同时,笔墨宣纸的特性使线条具有笔墨形式美或书法意味,通过墨相、墨色、墨韵、墨气等构图方式也表现中国文化精神。

(一)以形写神为特征的中国画构图中国画构图经过千锤百炼的惨淡经营,经过对画面空间结构、材质、色彩、等元素的提炼,运用平面的、装饰的、概括的、程式化等绘画语言来构图,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九朽一罢”成中国画构图,是历代画家艺术精华在传统文化中获得间接感受形成感性自觉的结果,它秉承着画家的文化内涵、性、情操,是画家人格的高度写照。

(二)散点透视为特征的中国画构图中国人物画利用散点透视构图,把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构,将造型加上视点的连续性循环移动,使物象在连续的时空中运转,形成一种运动透视的全景式构图。如《清明上河图》,将不同时空的景物构成分段式的平面统一的全景式构图,对画面上下左右位置巧妙经营,将忙乱紧张、错综复杂的商业繁华生活进行有条不紊的构图安排,构造成一幅引人入胜的历史杰作。

三、当代中国画构图创造性表现

中国画构图中的创造性在“空白”上,空白与有形的物象等内容都是艺术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图的虚实,就像棋局的布阵,虚实相生产生意境。如蒋兆和的《难民图》,采用传统笔法的写实的构图表现近时代的人生百态,背景是一片引人深思的空白;林墉的浓墨重彩写意人物画多为满构图,体现传统与时代气息的统一;黄一瀚的卡通一代人物画,现代的构图又蕴含传统的笔法,组合式构图的重构及其对时代背景的经营,精湛的写实技巧与对人物纵深化等处理体现出了对西方绘画的兼容,饱满的构图表现现代的思考,为当代人物画的构图特色之一;运用留白表现精神的意境,如李可染的《牧牛图》寥寥数笔画出牛背,其余全为空白,留给观众的是一片茫茫江水的感觉,利用留白以无胜有的构图方法;小面积的虚无空白,也富有魅力,如田黎明先生的《此岸,彼岸》,留白的构图处理激发欣赏审美经验,进行审美再创造,提供观者以想象空间,对画面、意境等进行积极的联想。另外,笔触是个性和情绪印记的笔痕,通过用大小、仰背、轻重、虚实、曲直的变化笔触的构图方式表现个性和情绪,使作品诗意化、情感化和意象化。构图随着画家的修养而变化,画面中的造型大小、仰背、轻重、虚实、曲直的变化与笔墨的浓、淡、干、湿的变化,顿挫、提按的功夫都表现了现代中国画构图气韵与意境之美,这些构图美感根植于深厚的中国文化修炼,是视觉上的交响乐章。

(一)构图与展示方式的变更现代中国画的陈列和欣赏方式重视从外向内的多方位创造,创新性、娱乐性、参与性的中国画绘画实践促进艺术展示形式的改变。从传统到现代的历程,从古代书房厅堂到现代展览馆的演变。由于观赏空间、形式、群体等发生变化,构图表现形式也不同。古代的立轴和长卷被斗方、长方形等构图所取代。大尺寸的方形构图更适合在现代的展示场所展出和观赏,画幅尺寸的增长适应现代各种展览馆空间时代的需求促使中国画构图的发展。

(二)中国画的构图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画构图的法度限定了画家一定的笔墨表现能力。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有着系统的法度与章法,不同的笔墨表现不同的皴法与墨法。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多种造型手段与工具材料,鼓励学生在造型上的创造意识、艺术思维和笔墨的灵活变通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等美感分析能力,中国画不仅是绘画技能的铺陈,而且是诗歌、文学、人格、才情等文化素养的综合。训练可以从一根线条的大小、仰背、轻重、虚实、曲直的反复练习开始,熟悉毛笔在中锋、侧锋等的练习效果。体会笔画的力度、厚度、深度产生造型的形质差异在构图中的变化。在执笔、运笔、压力和速度等训练中追求笔画力度美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和水墨实践,体察画中“厚”“积”“沉”“涩”“甜”“滑”“腻”的艺术品鉴。从而避免将传统的中国画错误理解成简单的笔墨游戏,选择性表现为部分性写实的形式容易将人物造型理想化、概念化甚至妖魔化,课程中注重学生对中国画材质的特性张扬的实验。采用不同手段创造新肌理。如拓印、揉纸,改变纸性、符号、综合媒料,拼贴构成等,使画面派生出多样的视觉肌理效果。历代画家的笔墨都呈现了不同肌理的视觉。中国画材质中笔、墨、纸之间所产生的墨迹、或点或面或色块,因为画画过程的重叠、渗透、聚散、轻重、撞水、撞粉、破墨、行笔疾徐、卧笔皴擦等技法训练而变化丰富,具有偶然性,不可修改、因人而异,既能积累学生的造型和审美,又可用写意的墨元素组成人物画的主调。鼓励学生对水墨的实验并运用合适的线形态、墨元素进行写生,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创造出具有感受性的构图。以线造型的构图方式也可以应用到建筑木雕的装饰上,如广州陈家祠的木雕《渔歌唱晚》中的水纹屈曲盘旋,线形优美变化,疏朗重复的线条形象地概括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构成生动的水乡画面。鼓励学生运用多样的造型方式处理构图关系,用不同的方法做同一构图的练习,发展学生对二维、三维等构图的认知,培养对构图讲究的习惯。

四、结语

总之,中国画构图艺术既在自然法度之内,又在自然法度之外,必须立足于传统,以时代为师。在传统的基础上,主动兼容外来文化,深入挖掘中国画构图的艺术形式与艺术美学,兼容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让古老中国画构图艺术重放光彩。

作者:陈怡宁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