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译者理解和表达

译者理解和表达

摘要: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两个主要步骤。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译者的表达须具有准确力和表现力,语言须具有生动性和形式美。

关键词:翻译过程;译者;理解;表达

一、引言

翻译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一种中介活动,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过程,它更要求译者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原作的含义、目的语文化背景下的表达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试图从翻译过程的角度出发,具体讨论两个步骤:译者对在源语文化中的原文的正确理解,和译者在目的语文化下的准确表达。

二、翻译的过程

翻译是人类在不同语言之间交流思想,即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译者的任务就是先用原语阅读,或更切地说,钻研原文信息M的内容,使得来思想Ta尽量接近作者原始思想To,然后根据自己的Ta,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成为再现信息Mr。使译文读者看了Mr后,得到的再现思想Tr,即对译文的感受,与原文读者看了M后的得来思想Ta大致相同。(范仲淹,2004)见图如下:

M(To)→Ta→Mr→Tr

(SL)(TL)

从以上图示可知,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两个主要过程。从理解过程的角度来看,翻译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不断地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完整的过程。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理,译者的解读也是一种认知活动。因为翻译过程是通过认知来加工并重构信息的,这一过程中的解读涉及译者的认知能力,译者必须依赖于自己对不同文化的认知能力。陈刚先生从翻译过程的角度把译者的理解解剖为翻译过程中的二次解读:

(1)ST(语言+文化)/作者→(2)一次解读/解码(作为ST读者+译者的读者→(3)编码/转换→(4)TT1语言+文化/一次解读(对话)结果→(5)二次解读/解码(作为TT1读者+译者)→(6)重新编码/转换→(7)TT2(语言+文化)/二次解读(对话)结果→(8)校核(译者/校核者)(陈刚,2003)

请看以下译例:

1.乔羽说:“钓鱼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吃鱼;第二阶段是吃鱼和情趣兼而有之;第三阶段主要是钓趣……”

VersionI:QiaoYusaid,“Anglingmayconsistofthreestages.Thefirststageiseatingfish....”

VersionII:QiaoYusaid,“...Thefirststageis(toangle)forfood;thesecondstageisforbothfoodandfun;andthethirdstageischieflyfordelight...”

显然,第一种译法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如果仔细阅读,就可以知道乔羽说的是钓鱼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吃鱼,其实是指钓鱼的目的只是为了吃鱼。再说,还没开始钓鱼哪来的吃鱼呢。第二中译法中译者的理解才是正确合理的。

(陈刚,2003)

理解正确透彻后,下一步就要看表达了。理解了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时走了样等,仍是个大问题。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一篇译文质量好坏,就全看表达如何了。表达起着决定作用。表达是指将原文(即SL的信息),用TL重新表达一遍,要求不失原意,保持原作的风格特色,而且还要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这三者做得如何,会直接影响译文质量的优劣。因此,表达是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关键。

三、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由以上论述可知,译者解读及“二次解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请看以下几则译例。例如: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杏花村。

——杜牧《清明》

“清明”是我国反映物候的一个节气。按照气候学的标准,此时,才真正进入春季。“清明”按其字面的意思,气候温和,草木现青,桃红柳绿,春光明媚,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但同时,“清明”带有浓厚的民族风俗特点,它是上坟的日子。请对比以下两个译文:

VersionI:

Itdrizzlesanddrizzlesonpureandbrightday,

Ifeelheavyatheart,awayfareronmyjourney.

VersionII:

ItdrizzlesanddrizzlesonAllSoulsFestivalDay.

Ifeelheavyatheart,awayfareronmyjourney.

由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译者的正确解读在翻译中显得至关重要。“清明”在这首诗中的含义是:清明是扫墓的节日,偏逢细雨纷纷,心情更是凄迷纷乱了。使他断魂的,主要是因为他在清明节思念先人,而不是下雨。所以,所以,译者要在这里解读到清明节悼念亲人这个意义。如果取第一个版本的译文,则从字面含义上不能突出思念先人这条全诗的主线。外国读者可能感到困惑,既然天气清澈晴朗,怎么又会“细雨纷纷”呢?(方梦之,2003)

3.我一边务农,一边研读中国古代哲学,元曲及明清小说,并为报刊撰稿赚取生活费。编辑们对我的英文风格感到惊讶和新鲜,报社来信赞美我如“天使般的行文”。我深知那是因为“起承转合”的中文写作玄机启发了我的思维,璀璨的中国文化给了我享用不尽的灵感。

以上段落选自《凤凰周刊》。选文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谈论学习汉语的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赏识。在此,如果译者不能从原文作者的特殊身份去进行深入解读,挖掘其内涵意义,就会导致译文含意肤浅,不够深入。试比较以下两种译文:

VersionI:

Whilefarming,IstudiedancientChinesephilosophies,Yuanqu,andnovelsandstoriesoftheMingandQingdynasties.Ialsowrotearticlesforthenewspapersandjournals,tomakesomeextramoney.Theeditorsthoughthighlyofmyangel-likewriting.IknowthatIhadbenefitedfromthetechniquesoforganizationofChineseclassicalwriting,andthebrilliantChineseculturehadenlightenedmewithinexhaustibleinspirations.

VersionII:

Whilefarming,IstudiedancientChinesephilosophies,Yuanqu,andnovelsandstoriesoftheMingandQingdynasties.Ialsowrotearticlesfornewspapersandjournals,tomakesomeextramoney.Theeditorsthoughthighlyofthestyle,sayingthatthestyleofthediscoursewaslikeanangelflying.IknowthatIhadbenefitedfromthetechniquesofChineseclassicalwriting,i.e.thefoursteps:introduction,elucidation,transitionandconclusion,andthebrilliantChineseculturehadenlightenedmewithinexhaustibleinspirations.(卢敏,2007)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第二种翻译能真正的从原文作者的角度来理解“天使般的行文“和“起承转合”的确切含义,理解准确,深入。在很多时候,如果译者只是“就事论事”地字面理解文章,而不是从翻译的角度出发对原文作者的意旨和意向读者的感受进行深入理会和解读,则会导致译文含意肤浅。

三、翻译中的准确表达

准确的理解是基础,地道的表达是关键。对“地道”二字的理解取决于对不同文体作品的审美认知和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科技论文,社科文章和文学作品都具有认知的价值,可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文学作品另具有审美价值。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虽然也能从中获取一些知识,但更主要的是能产生强烈的情感活动,得到审美的喜悦。文学作品中的表达,须具有准确性和表现力,语言具有生动性和形式美。(郑达华,1999)例如:

4.记得最有乐趣的节,莫过于年终的“谢天地”。那谢完天地之后,母亲用福礼汤(鸡肉汤)下的银丝面条,其鲜美无比至今还留下十分美好的记忆。

“谢天地”和“福礼汤”指的是阴历年终的除夕晚上,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前供奉天地的传统仪式,其中包括点蜡烛,燃香火,拜谢天地祖宗等的仪式。考虑到文化差异,如何尽可能准确地表现其中的意思呢?请比较以下两个译文:

VersionI:

AsIknowrecallit,nootherfestivalheldgreaterfascinationformethan“Thanksgiving”ceremonyheldattheendoftheChineselunaryear.ToexpressgratitudetoHeavenandEarth,Motherwoulduse,amongotherdishes,“Thanks-For-HappinessSoup”(chickenandmeatsoup)asoneoftheofferings,andtheritualsover,shewouldcookthewhitestandfinestnoodles(called“silver-threadnoodles”)inthebroth.Thedelicioustastelingerstothisday.

(居祖纯,2000)

VersionII:

AsInowrecallit,nootherfestivalheldgreaterfascinationformethan“SacrificialceremonyforThankingHeaven&EarthheldattheendoftheChineselunaryear.ToexpressgratitudetoHeavenandEarth,Motherwoulduse,amongotherdishes,”ThanksgivingSoup(chickenandmeatsoup)asoneoftheofferings,andritualsover,shewouldcookthewhitestandfinestnoodles(called“silver-threadnoodles”)inthebroth.Thedelicioustastelingerstothisday.

由上对比可以看出,第一种译文模仿thanksgiving来引起译语读者的文化共鸣,同时又用增词“attheendoftheChineselunaryear"和“HeavenandEarth”来指明它们的不同之处。Thanks-for-HappinessSoup也包含了它的赐福之意,不失为一种较为达意的译法。但如果只用thanksgiving仍没有较完整的表达了具有供奉天地特色的中国传统仪式“谢天地”,语意表达不够完整。另外,既然“福礼汤”有感谢天地赐福之义,此处虽然表达了感谢赐福,但是并未体现出来自天地之福,读者会因获取信息不够充分而感到模糊。而相比之下,第二中译法则尽可能完整准确地表现了语言的意思。

谈到语言的准确和表现力,语言的生动性和形式美,诗歌的翻译最能说明这一特点了。请看一例诗歌的英译。

5.《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VersionI:

Greenhillsrangenorthofthewalledcity,

TheWhiteRivercurvesalongitseast.

Onceweparthereyou''''lltravelfaralone.

Likethetumbleweedsweptbytheautumnwind.

Afloatingcloud---awayfarer''''sfeelingfromhome,

Thesettingsun---theaffectionofanoldfriend.

Wavingadieu,asyounowdepartfromme.

Ourhorsesneigh,loathtopartfromeachother.

VersionII:

Bluemountainsbarthenorthernsky;

Whitewatergirdstheeasterntown.

Hereistheplacetosaygoodbye;

You''''lldriftlikelonelythistledown.

Withfloatingcloudyou''''llfloataway.

LikepartingdayI''''llpartfromyou.

Youwaveyourhandandgoyouraway;

Yousteedstillneighs,"Adieu,adieu!"

(许渊冲,2003)

以上两则译文都把目的语语言的表达发挥到了极致,难分上下。相比较而言,第一种更真,第二种更注重美;第一种更形似,第二种更神似。真和美自然是相对而言的,也可以是仁者见仁。但是,两种译文都尽可能地做到了极高的准确性和表现里,语言生动,形式接近。

四、结语

综上所述,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两个主要过程。首先是译者在源语文化下的原文文本进行正确并反复多次的理解和解读。其次,是译者在结合其透彻的理解之下尽可能高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译者在用目的语表达时,应考虑到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语言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式美。本文算是就翻译过程中理解和表达这两个关键步骤的一点补充吧。

参考文献:

[1]陈刚.二次解读:不可或缺的翻译过程〔J〕.浙江大学学报(人社版),2003(4).

[2]范仲英(编著).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方梦之(主编).实用文本汉译英〔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4]居祖纯(编著).高级汉英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卢敏(主编).英语笔译实务2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6]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郑达华.文学翻译重在审美效果〔J〕.中国翻译,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