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喻荣军剧作创作特色

论喻荣军剧作创作特色

本文作者:刘平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一、作为剧作家喻荣军在今天的价值

第一次看喻荣军的话剧,是在广州的“2000小剧场话剧研讨会”上,剧目是《去年冬天》。戏里写都市人的情感生活,很细腻,很感人,但对剧作者却很陌生。一打听,原来这是作者的第一个戏,更令我惊奇的是,喻荣军不是学戏剧的,也不是学文学专业的,是从体育学院保健康复系毕业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他也从未做过“专职”编剧,因为他还有自己的一摊子工作———市场部经理。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一部接一部的戏在舞台上演出,《》、《天堂隔壁是疯人院》、《卡布奇诺的咸味》、《谎言背后》,还有《人模狗样》、《活性炭》、《1977》、《简•爱》等等,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并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在剧作家“告荒”的今天,喻荣军以及他的戏剧创作不断问世,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在今天的戏剧界,像喻荣军这个年龄段的剧作家屈指可数,北京有孟冰、王宝社,东北有李宝群,上海是喻荣军和搞戏曲创作的罗怀臻、李莉,还有河南的陈涌泉(主要写戏曲作品)。因此,看到喻荣军在话剧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因为今天的话剧发展需要他们,今天的观众也需要他们。从这一点说,喻荣军已经成为今天话剧界的一个独特现象,而且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现象。

二、用心做戏,戏才会感人

艺术创作,说到底是一种情感的活动。没有执着的精神,没有百折不回的韧劲和不怕流汗吃苦的忍耐力,是干不了、也干不好这项事业的。喻荣军的成功首先就在于他具备了这种精神,具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他凭着一股冲动,丢掉很不错的职业,一头撞进戏剧大门,问其原因:就是喜欢。“喜欢”,说着容易,做起来艰难,不吃苦流汗,能让“喜欢”变成现实吗?要知道,光是“喜欢”是无法在现实社会里生存的,但是,如果没有了“喜欢”也是很难成就一种人生追求的。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被热烈的忠忱鼓舞着,他是不会做出伟大的事业来的。”喻荣军是由“喜欢”而“热爱”,而执著地追求,他是有着明确的前进目标的。在戏剧创作上,喻荣军始终有个“情节”萦绕在心头,那就是对冬天的钟情,对人的观照,对人的情感的深入开掘与细腻描述。这里的“冬天”有自然的属性,也有引申的寓意———人的情感的变化。他的作品已经做了很好的说明———人物的情感,要么从火热到冰点,要么从冰点开始融化。《去年冬天》和《活性炭》是最典型的例子。《去年冬天》写人物的情感从火热到冰点;《活性炭》写情感从冰点开始融化。从中,我们既看到了生活的严峻和社会的冷酷,同时也看到了这严峻与冷酷中的没有泯灭的人性与真情。

喻荣军说过,自《去年冬天》演出成功后,他连着写了“几十个剧本上演,自己也作了各方面的尝试,各类题材,各种样式,可自己总是忘不了有关冬天的题材,有关亲情的故事,在这个忙忙碌碌的城市里,整天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的面部毫无表情,可掩藏不住的是他们内心的孤寂,上海的冬天是冷,可人们心底的冬季更冷”。作为编剧,面对今天的社会现实,喻荣军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他能做到的就是通过自己的作品,给那寒冷的冬天增加些“温暖”,哪怕是很少很少;他总想带给“心底冰冷”的人们一些慰藉,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去年冬天》是如此,《活性炭》也是如此。当李成“很现实”、“很理智”地离开白兰时,白兰突然感到天要塌了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找不到方向”了。她喝醉了酒,站到阳台的护栏上想要做出不理智的行动,是陆少丰老师一番带有“责备”口气的“劝说”,使白兰彻底清醒了。“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是要失去的,但生活还要继续”“;有些事的确很无奈,但我们只能接受!”这是陆少丰对白兰说的,也是作者对观众说的。《活性炭》讲述的也是一个发生在冬天的故事。一个父亲面对自己孩子的离异而苦闷、彷徨。而孩子们面对父辈的情感纠葛,也感到手足无措。他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是隔着一座雪山,还只是如几缕云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如果能多一些可以净化心灵的活性炭,也许我们会拥有更多的沉淀、更纯真的感受。也许,这些只是奢望,可我确信真诚可以使它面对沉静的心灵。”这是作者的愿望,然而,又何尝不是观众的希望呢?《活性炭》中的董雄山说:“我们对一个人犯下的错,给予的伤害是不能靠时间来消解的,得靠我们自己,用心去挽救。”这话,是剧中人物的反思,也是令今人深思的。这些也许正是喻荣军的作品能够与观众的心灵相沟通,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吧!

三、不断创新,戏才会有品格

喻荣军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戏剧教育,自然也就少了很多条条框框。他是见什么学什么,看什么记什么,只要是对他有用的东西。因此,他不保守,也不自以为是、固步自封,而是开放思维,敞开胸怀,海纳百川,尽量吸收有益的养料,以补充自己。在此基础上,他又时常想着突破自己,寻找新的创作之路,采取新的表现形式。他创作的《》、《天堂隔壁是疯人院》、《谎言背后》、《人模狗样》等,就是他在艺术创作中的不同尝试。《》一出现,就给观众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信息,抓住了新时代中的新人物,写活了新的性格,塑造出了新的形象———当今时代的“这一个”。记得在2000年前后,北京、上海的舞台上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两台以网络为题材创作的话剧,一是北京人艺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一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根据蔡智恒小说改编,《》是原创。两个戏都在不同的观众圈里受到欢迎,但很明显,《》给观众的思考更多、也更深,它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网络生活中的困惑与无奈。这个戏就像一个童话,它表面上是以网络演绎爱情故事,实质上,它对时代的观照,对生活的透视,对人性的体验,对人物心灵的开掘,对当下人们情感的剖析,都有着非同一般的视角与评判。因此,这看似好看好玩的“童话”便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它让人看了发笑,笑过后会感到酸楚,感到无奈,或者会带来清醒。它是从正面向“聪明”的人们发出的“善意”的警示。

《天堂隔壁是疯人院》是一出荒诞意味十足的喜剧作品,作者“以社会是个大大的疯人院”的视角,去观照社会,解剖人性,透过舞台的展现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座变得越来越狂热的疯人院里,思想被扼杀,才情被挥霍,文化被割裂,传统被颠覆,价值被混淆,自由被消解,尊严被践踏,剩下的只有变得越来越浮躁的人们的情绪和情感上越来越无奈的忍受与痛苦。作者在剧中描写了一群性格鲜明的人在现代文明世界里的生存状态,看似离奇荒诞,却是情真意切。作品在展示现代人在物质高度发达面前所面临的诸多选择与困惑的同时,对许多现代人类文明社会的通病进行了善意的嘲讽与批判。在舞台演出中,导演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放大,拿到舞台上当众解剖,演员以荒诞不经的表演诠释着现实中一个个严肃的话题。这种表演看似夸张、荒诞,却实实在在地针刺着现实社会的种种“病灶”,敲击着人们那已经有几分“僵硬”、又有几分“麻木”的神经。观众《谎言背后》剧照《天堂隔壁是疯人院》剧照可以在轻松的观赏中,很自然地释放自己,检点自己,并思考一些问题。

四、人有诗心,戏才会有魅力

戏剧,是释放情感的地方,是展现美好的地方,是闪烁思想的地方,是寻找娱乐的地方。喻荣军的剧作演出受好评,就在于他在作品中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些“很常识”、而被一些“高明的”创作者看不起的问题。剧作家应该具有诗人的品格。喻荣军不是诗人,但从他的剧作可以看出诗的意蕴来。喻荣军没有写过大题材的剧作,但他能从小处入手,深入开掘,在小题材中写出了大精神,写出了时代的深刻内蕴,写出了人物崇高的心灵,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给人带来了艺术的娱乐。在题材的选择上,有些人喜欢写“大”题材,以为选择这样的题材才能创作出“史诗”般的作品来,而作品又写得空空洞洞;有人喜欢写英模人才,以为这样就能写出“高大”的形象来,而作品又展示不出人物的美好心灵与崇高精神,只会概念化地喊几句“高尚”的口号。与这样的作品相比,喻荣军在题材的选择上无疑是聪明的、智慧的。这种选择为他发挥自己的长处,挥洒浪漫的诗情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他的创作实践,正印证了鲁迅先生很早就讲过的一句话:关键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

不论是读喻荣军的话剧作品,还是看喻荣军的话剧演出,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浓浓的深情,有他对人物的,也有他对这座城市的。因为他爱他们,所以才能用心地去感受他们,去拥抱他们,去以诗人的笔触去描摹他们。哪怕是他不喜欢的,他也要揭开其伤疤,挤掉脓疮,盼望着他们能健康地成长,能一天比一天清洁、光亮,他不希望它腐烂下去,更何况对那些在现实生活的海洋里一时迷失了方向,失去了爱的信心的善良的人们,他更是爱中有怨,恨中有爱。此情此感,燃烧于心间,不吐不快,茶饭不香。因此,他写他们,赞美他们,也针刺他们,写到动情处,他会跟着心爱的人物一起流泪、一起歌唱。

爱美之心,大爱之情,就成为喻荣军开启戏剧之门的钥匙,也是成就他在话剧创作上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细品喻荣军的作品,最感动人的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说,他那些成功的作品,每一部中都有一个或几个动人的人物形象。《去年冬天》中白兰、李成、陆少丰;《活性炭》中的董雄山、陈子来、董米雪;《》中的程卓、艾扬;《卡布其诺的咸味》中的男人、女人,他们没名没姓,但我们却记住了他们的形象。《1977》中的老迟,这是多年来话剧人物长廊中难得的一个人物形象,写得是那样的活灵活现,令人过目难忘。尤其是他开着拖拉机送知青去考场的一场戏,不仅展示了他那复杂的、带着社会时代烙印的心态,而且升华了他的人性品格。这是非常精彩、也是令人感动的一场戏。当然,这些人物的成功与许承先、吕凉、宋忆宁、尹铸胜、郝平等演员的精彩表演分不开。值得注意的还有两部作品———《香水》和《午夜的哈瓦那》,写当下社会中白领阶层的职场生活和情感困惑,想不到的是,写得那样细腻、感人,具有文学性,而且有着今天时代的特点。与某些靠胡编乱造的戏———比如某些民营剧团的戏———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些民营戏剧作品虽然搞笑,但观众并不满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作品中没有写出能让人记得住的人物。剧本缺少文学性,更谈不到有诗意了。

今天,我们在祝贺喻荣军在戏剧创作上取得的艺术成就时,也希望他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而我更希望他努力“超越”自己,使自己的创作不要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也就是说,他创作的作品数量已经够多,在质量上应该逐渐地有“质”的提高与飞跃。为此,我希望他在适当的时候,放慢一下脚步,“放慢”,不是“停顿”,而是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过程中,多一些“沉淀”,多一些对生活含义、尤其是思想深度方面的思考与开掘,丰富自己的创作储备,写出令观众惊喜的话剧作品来。我们期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