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范文第1篇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老人生前喂海鸥、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描绘了一位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来给海鸥送餐的普通老人。这位老人看似普通,但却做出不寻常的行为。

课后,我查了一下资料,得知这位老人是社会的草根阶层,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300多块,仅够维持他生活,但“海鸥老人”——吴庆恒爷爷却慷慨地拿出一半,给海鸥买食,而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一盒的金沙江牌香烟。

多么平凡而伟大的老人啊!他的这颗爱护动物的心不正是我们很多人所没有的吗?当我读到“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时,我顿时泪如雨点,我被海鸥对老人的那种令人震撼的感情所打动了。而在老人去世后,他一定还牵挂着他的鸥群!这位老人做了平常人所做不到的事情,这不正与那些只为眼前利益,随意猎杀动物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吗?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件真人真事;在广西的思恩镇某个果园,有一个护林员,他有一条狗,他对狗十分爱护,有一天,护林员正在除草,就在此时,一条毒蛇向他扑过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的小狗猛地扑过来,与毒蛇进行搏斗,最后,它们同归于尽了。看完这个故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震撼,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动物也是有情感的,也是会知恩图报的,只要你对它好,他也一定会对你好。“任何降临在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在人类身上。”我们不能再伤害了所有动物之后才感到后悔。

让我们行动起来,善待、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让他们的心和我们一起飞翔!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范文第2篇

师:想想课题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从课题的关键词,你能推想这篇课文主要会写什么吗?生:我想关键词应该是“与”。从课题的关键词看,这篇课文应该写和海鸥之间发生的事。生:我觉得关键词也应该是“与”,课文应该写重点写老人为海鸥做的事和海鸥为老人做的事。师:是的,课题中的关键词不是老人,也不是海鸥,而是“与”。所以文章既要写“老人对海鸥”,也要写“海鸥对老人”,这样才合题意。这篇文章主要就是按这两部分来写的。我们先进入第一部分的学习。

【点评】题为文之眼。教者在寻常的题目上着力,抓住一个“与”字,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理清了文章结构,暗含谋篇布局之写作指导于常态中,于无痕处。

【片断二】

师:请你静静的阅读14~19段,划出让你感到意外的句子。用心读读这些话,海鸥的哪些举动最让你感动,作上记号,反复朗读,看谁最能用朗读打动我们。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师:海鸥在鸣叫什么?生:老人,你今天怎么没给我带饼干丁儿呢?我饿极了。生:老人,你怎么没来啊?难道是你不喜欢我们了吗?我们是不是惹你生气了啊?师:海鸥现在真正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生:没有。海鸥只是感到惊讶,从“像”字可以看出来。师:把惊讶放进句子中读一读。生:(齐读)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师:后来,海鸥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又是怎么做的?生: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师:你曾在哪见过类似的情景?生:去年,我奶奶去世了,所有的晚辈都站在奶奶的灵前肃立,哀悼。 师:你当时心情怎样?生:很悲伤。师:是呀,海鸥们像儿女一样为老人送葬,海鸥失去了亲人,心情十分沉重,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生: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师:你的朗读使我的心情更加沉重。我想大家的心情也是很沉重的,让我们带着你这种心情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师:同学们,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叫做品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们能继续使用它。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师:从这段话体会到什么?生:从这段话我体会到海鸥是多么的留念和舍不得老人。师:从哪儿体会到的?生:我是从两个“扑”字体会到的。它们是“扑”过去,不是飞过去,也不是跑过去,可以看出,海鸥们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呀!师:这时海鸥又在鸣叫什么?生:老人啊!你不要走啊!哪怕我多看你一分钟,我心里也踏实。生:老人啊!你就这样悄悄地走了,以后我们就再也吃不到饼干丁了,你不要走啊!你不要丢下我们不管啊!师:海鸥是多么的舍不得老人啊!让我们把这舍不得放进句子中,用心的读读这句话。生: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师:海鸥的举动真让我们感动,我想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更感动了你,你也来读读。生: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点评】杨老师让学生品读课文,怎么品?品海鸥在“鸣叫什么”、品为什么用“扑”不用“飞”。品读的过程就是品味语言文字意蕴的过程,就是透过语言触摸情感的过程,就是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杨老师让学生边品边读,读中品,品中读,以读代讲,所感所悟,尽在读中,其实是引导学生在美读:激越处还它个激越,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片断四】

师:当我们不得不把遗像带走,海鸥们还会做出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可海鸥的眷念震撼了作者的心,让作者不忍再写下去了,此时得一切都化在了泪珠似的省略号中。同学们,请你拿出笔,将作者无法言说的情感倾诉出来。(屏幕出示):

(1)海鸥们还会做出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2)假如你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此时你会诉说些什么?可能还会做些什么呢?

(3)假如你是旁观者中的一员,此时你会诉说些什么?可能还会做些什么呢?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范文第3篇

教学反思:《老人和海鸥的故事》课文来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人与动物间深爱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单元主题是:自然与环保。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

整堂课真正体现了和谐的主题,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着孩子,感动着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同时,能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课标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这一思想,整堂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配乐、画面补充得恰到好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想像力,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

教学中,抓住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文章哪里写了老人给海鸥喂食,与海鸥嬉戏的?老人为海鸥做了哪些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等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与文本的交流,理清了文脉,读懂了课文内容。

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默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引读等,特别是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时,恰当的引导,使学生一遍一遍读得更好,体现了教的层次性。 本堂课既注重整体把握,又凸现重点,做到点面结合。同时,凭借语言文字理解文本,体会情感。课堂上注重关键词的表达效果,如引导学生抓住十几年来、几乎天天、一直坚持、盘旋,长久挥手等词品味朗读,并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情感,同时又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学中,忽视了文章的表达方式,工具性显得萎缩。整堂课有效地贯穿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但工具性凸显不够,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扎实落实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情感写具体的的方法的教学。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范文第4篇

是爱让原本两个心不相连的紧紧相连在一起;是爱让他们变得亲密无间;是爱让大自然片的平等、友爱、和平起来。老人的爱想阳光一样温暖,照亮了海鸥的心灵;老人的爱像柔和的小雨,滋润着海鸥的翅膀。即使老人已经不存在了,但他的微笑也会变成温暖的阳光,沐浴在海鸥柔软的翅膀上。

海鸥是人们最熟悉的海鸟,在这篇课文里,我对 它们有了全新的认识。当读到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的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 我不由得想到: 不知道其中的一只海鸥是否曾经历过来自人类残忍猎手的攻击与不怀好意的接近,但至少,那些能够在老人身边“起起落落”的海鸥,一定还信赖人类族群的善意与美好。

有了这种相互信赖的爱,这种类族之间的善意,才会有这么令人惊叹的场面看来,人性的美不仅仅要听凭人类自己的判定,还需要听凭自然界与其共生的其他物类的判定才更为完整。当读到“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时,一幅难忘的画面在我脑海中定格: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所有的海鸥都急速向遗像扑来,大声鸣叫着,飞动的翅膀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漩涡,那样壮观,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海鸥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多么动人的一幕!海鸥与老人之间多么真挚的感情!

掩卷沉思,细细回味,动物,确是有情有义。 小狗,你想到过它会跑几千

里去寻找主人吗?一只小狗,在与收养它多年的主人失去联系后,千里寻主,

那可是几千里啊,只为了向主人真诚地表示谢意。让我钦佩不已。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范文第5篇

一、比较揣摩,体验朗读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再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得到欣赏,认识上得到启迪,朗读能力上得到发展。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中有这样一句:“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又变成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特点,比较、揣摩重点字词“落”“打”“飘”的不同,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入情入味地朗读,边读边做动作:“雨”是从天上落下来,读“雨”“落下来”要显得不慢不快;“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读“雹子”“打下来”要重读;“雪”是从天上飘下来,读“雪”“飘下来”要想象“飘浮”的样子,要很轻很轻地读。这样既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了朗读能力,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从而取得教师条分缕析细致讲解也难以收到的效果。

二、吟诵品味,入情朗读

语文课本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人教版四年上册《搭石》文字朴实,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这种美,可采用“品读”的方法,引导孩子读中品,品中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语感,熏陶孩子的情感,努力达到“意文兼顾”。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这一句时,抓住“协调有序”这个关键点,创设情境合作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后面的……”让学生与老师逐渐加快交替轮读,身临其境地体会“抬起脚来,紧跟上去”的和谐,深入地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然后巧妙地把“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两句话变成朗朗上口的诗句,用大屏幕投影出来,并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反复吟诵,入情入境地体味,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感受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协调之美、节奏之美,达到了品读语言与理解感悟语言的相互交融。

三、多元理解,个性朗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张扬生命的风帆,个性化地读,创意地读,朗读园地才会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中的“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可启发学生体会“老人的心感受到了什么”?请你读这一句。你能读出什么?为什么?带着你的感情读。有的读出了老人对我的鼓励,有的读出老人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有的读出老人对我的赞赏。这不一样的理解感悟,不一样的朗读表达,多样化的启迪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个性化朗读,就要多问问孩子“你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多听听孩子的体会与想法,激发他们顿悟辞发、自读自评。

四、声情并茂,层层引读

引读作为朗读的教学形式之一,极具鼓动性和感染性,容易渲染烘托课堂气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内核。如人教六上《老人与海鸥》文中“这位老人每天都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引读:(配乐)

师:十多年啊,十多个冬季,有一千多个日子。在这一千多个日子里可能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老人可能生病了,可能碰到特别恶劣的天气,可是这位老人——生接读: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无论天气多么寒冷——生读:这位老人……跟海鸥相伴。

师:无论身体多么虚弱——生读:这位老人……跟海鸥相伴。

师:无论经济多么困难——生读:这位老人……跟海鸥相伴。

师:衣服会褪色,甚至老人的头发也从乌黑褪成了花白,但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却从未褪色!

这样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通过层层引读,反复吟诵,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从而激发对老人的无限敬仰,而良好的语感也在这反复的吟诵中得到培养。

五、巧妙评价,灵动朗读

有效的朗读评价是促进朗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如有个老师在教学人教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一句时,是这样进行朗读评价:

师: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让你想到什么呢?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又让你想到什么呢?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读,但读得还不够入情)

师:你已把我们带到圆明园附近,哪位同学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进圆明园?

(生读)

师:“热闹的买卖街”中一定有许多洪亮的声音,你读出了这一特点,但“山乡村野”是那么空旷悠远,想想该怎样读。

生:舒缓地慢慢读。

师:听,我们眼前好像浮现出与热闹的街市风光迥然不同的田园风光。谁再来读?

(生入情入境地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热闹的买卖街,来到了空旷的山乡村野。

相关期刊更多

工会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总工会

绥化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

小溪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