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丈夫日记

大丈夫日记

大丈夫日记

大丈夫日记范文第1篇

我私下对丈夫说,儿子长大了,该对他进行一些性教育。丈夫却白了我一眼,说我吃饱了撑得慌。我竭力阐述了一番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丈夫振振有词地说:“性教育是没事找事,孩子到了该懂的时候自然就懂了,提前教育反倒有点像教唆。”丈夫还以他自己为例子证明性教育的毫无必要,从小到大也没人教育过他,可他还不是照样“健康成长”。

“顺其自然,沉默是金。”这就是丈夫对孩子性教育的观点。我再三强调时代不同了,对儿子的性教育最好是由父亲来承担。丈夫这才勉为其难地答应找儿子长谈一次。可没谈几句,丈夫的脸就憋得比儿子的还红了……

那些话实在没法对儿子开口,话到嘴边就是吐不出来,丈夫觉得一提性方面的事,父亲的尊严就荡然无存了。丈夫扔下一句“要教育你教育去”,就当甩手掌柜了。

我只好自己“披挂上阵”。我关心起儿子的变化来。性教育应选择儿子有生理变化的关键时节,才不会显得唐突。一天晚上,发现儿子睡醒后偷偷在卫生间里洗内裤,第二天从他晒出的内裤上果然发现没洗净的痕迹。儿子梦遗了,性教育不能再延误了。可把儿子叫来,我支支吾吾半天也不知从何说起。最后,只说了一句“以后内裤要洗干净”就结束了我对儿子的初次性教育。让丈夫嘲讽了半天,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和丈夫是很传统保守的父母。

儿子变得无精打采起来,整天忧心忡忡的样子,饮食也骤减。我问他是不是生病了?他憋了老半天,才说自己生病了,估计还是大病―尿尿居然尿出“脓”来了。

我哭笑不得,只好告诉儿子这不是病,是他长大成人的表现。儿子刨根问底。我便闪烁其词,说反正不是病,你不要管它就是了。

儿子不那么担忧了。他似乎对自己的生理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儿子开始自己去寻找答案。我从儿子枕头底下发现了一些地摊书刊,里面全是些似是而非的性知识,我指着那些书刊对儿子说,不应该看这些不健康的书籍。儿子答应不再看了,我才放心地把书刊收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替儿子收拾房间,在书桌上发现了他的日记本。儿子每天都写日记,不过从来都是把日记本锁在自己的抽屉里。我以为是儿子忘了,也没在意,可接下来的几天,发现日记本都被忘在了书桌上。

我突然意识到儿子大概是想父母看看他的日记的,便翻看起儿子的日记来。日记本显然是一本新的,没写几张纸。儿子不知从哪里打听到,遗精是很“流氓”,很伤身体的事。他对此充满恐惧和自责,他怕遗精过多长大了会阳痿,他责备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流氓”……

放下儿子的日记本,我很是自责。儿子都主动来交流,作为父母再不能装聋作哑了。

儿子的交流方式给了我启发。我马上到书店里买了几本合订本的健康科学类杂志,里面都有青春性教育栏目,全是些非常不错的性知识普及文章,许多内容对儿子具有针对性。我把杂志放在家中客厅的茶几上,什么都不说,就等着儿子自己上钩。

果然不出所料,儿子翻看了杂志。不过,有些性方面的内容他看得似懂非懂,于是,他的日记本又“忘”在了书桌上。没人可请教、讨论,他就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疑问。我便根据他的疑问,又上街去挑选了相关的报刊杂志。这次,我找到了一张挺好的性教育光盘,便买回家来。到星期天,我把光盘放在茶几上,然后拉丈夫去逛街,还对儿子说中午肯定就不回来了,让他自己热点饭吃。

等回到家中,我漫不经心地问儿子:“那光盘你看过吗?”儿子说:“看过了,谢谢你。妈妈。”

这以后,儿子有了难以启齿的困惑,他的日记本就会出现在书桌上。而我和丈夫的答案便会放在茶几上……

大丈夫日记范文第2篇

14年前,在新蔡县,盛秀芝和张学冉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14年中,相熟的人谈起他们,话语里充满同情和惋惜;而如今,每天傍晚,当人们看到他们夫妻相依散步的情景,心中更多的是深深的感动……

会走的“植物人”

1994年5月8日――盛秀芝对那个阴沉沉的日子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一大早,她刚起床,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嫂子,快,张书记被人打伤了,在县二医院!”是丈夫同事的声音,盛秀芝顾不得叫醒熟睡中的两个儿子,急忙骑自行车赶到医院。

原来,5月7日深夜,新蔡县公安局一位副局长到韩集镇执行公务时遭到不明真相群众的围攻,身为韩集镇党委副书记的张学冉闻讯赶到。混乱之中,有人举起一把铁锹就朝一位干警打来,张学冉大喝一声,用身体挡住那名警察,自己却被铁锹结结实实砸中头部……

经诊断,张学冉头部粉碎性骨折,颅内大量出血,大脑左侧严重塌陷受损。医生告诉盛秀芝,病人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如果做开颅手术,大概有百分之一的生存希望,但即使保住生命,恐怕也会成为“植物人”,而且手术风险很大。

医生的话让盛秀芝一阵晕眩,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她才36岁,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没有至亲的丈夫;两个儿子年纪还小,一个完整的家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不能没有父亲……她发疯般地大喊:“做,要做,我签字!只要学冉还活着,怎么样我都愿意!”

县医院展开全力抢救,三天后,张学冉睁开双眼――他活下来了。可是,正如医生所言,他的意识完全丧失,不会吃饭、说话,不认人,也不会动,只能每天躺在床上瞪视着天花板,成了名副其实的“植物人”。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几乎把盛秀芝击倒,她和丈夫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还不到四年,实在不愿意相信,一家人美好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却要就此结束。

三个月后,盛秀芝把两个孩子托付给母亲照料,带着张学冉去北京天坛医院做补颅手术。

当时,医院给不会吃饭的张学冉插胃管注入流食,盛秀芝觉得这样下去丈夫太痛苦了,就拔掉插管,自己用注射器一点儿一点儿给丈夫喂饭。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几个月过去,张学冉的嘴开始对食物有了反应。医生惊喜地告诉盛秀芝,病人的吞咽功能正在恢复。与此同时,由于担心丈夫的双腿长时间不活动会成为一双“废腿”,盛秀芝一直坚持给丈夫做按摩,渐渐的,张学冉可以被搀扶着下地走路了。

丈夫身体的好转让盛秀芝兴奋不已,但她随即就沮丧地发现,丈夫虽然身体逐步康复,智力却像个襁褓中的婴儿:不会说话,不知饥饱冷热,不认识任何人。医生告诉她,张学冉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个会走动的“植物人”。由于脑部受伤严重,他活下来已是万幸,醒来更是奇迹,要想恢复成正常人基本不可能。

此时的盛秀芝,为了给丈夫看病,已经倾尽所有。为保证丈夫的营养需要,她自己每天只吃两顿饭,而且大多是丈夫的剩饭。这个会走动的“植物人”丈夫,给盛秀芝的生活带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饭要哄着一口一口喂,走路要寸步不离牵着手,夜里醒来会自己下床到处走动……为了防止丈夫夜里走丢,盛秀芝每晚都抱着丈夫的脚睡觉。

日子过得越来越苦,倔强的盛秀芝却说什么也不肯放弃,还是坚持和不会说话的丈夫“聊天”,希望能恢复他的语言能力和智力。在她心目中,曾是军人的丈夫,意志力一直都那样顽强,她觉得,虽然他看上去什么都不知道,但他心底里,一定也不想放弃……

苦苦支撑

张学冉受伤那年,大儿子张家绮12岁,读初中一年级,小儿子张家祥上小学三年级。带着丈夫从医院回到家,一家四口人的生活问题像座山一样压在盛秀芝肩上。一边是需要加强营养的丈夫,一边是需要学费的孩子,用捉襟见肘来形容这个家,一点儿都不为过。

1997年,张家绮高中毕业了。这个懂事的孩子早把妈妈的艰辛看在心里,和妈妈商量着要去当兵。盛秀芝知道,这样一来家里的经济负担会大大减轻,但事关孩子的前程,她犹豫了很久。那年的11月5日,是张家绮从军离家的日子。盛秀芝早早起来给儿子下了碗方便面,把仅有的几个鸡蛋拿出来煮好,放在儿子的挎包里,又将50元钱偷偷塞进儿子的口袋。张家绮不要妈妈送,临出门时,回头对她说:“妈,你放心,我在部队上会好好的。爸会好起来的,等我回来,就能帮你了。”看着儿子远去的身影,盛秀芝再也忍不住,关上房门放声大哭。

二儿子张家祥年龄还小,难免有嘴馋的时候。一次,为了要一根冰棒,他挨了妈妈的打。事后,盛秀芝抱着儿子哭了一场,边哭边说:“你今天看妈妈手里还有两块钱,可这两块钱是咱家一天的饭菜钱。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你还小,可能会觉得委屈,但是等你长大了,妈妈一个人也能供你上大学的时候,你就什么都明白了!”那一刻,张家祥好像一下子就长大懂事了,抱着妈妈说:“以后我再也不乱花钱了,我要好好读书,上高中,上大学。”

几年时间过去,张学冉的身体已经可以行动如常,但智力和记忆力并无好转,几年里只学会了说一个“好”字。尽管只一个字,还是让盛秀芝兴奋了好几天,这说明丈夫能听懂她的话,能与她交流。她在心里暗暗发誓,就算十年不吃肉不添一丝半线,也一定要让丈夫恢复到比较正常的状态。

为了弥补没能供大儿子读大学的缺憾,也为了便于丈夫康复治疗,2000年9月,盛秀芝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已考上县一高的小儿子转到驻马店高中上学,自己带上丈夫到驻马店市区,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照顾丈夫和儿子的生活。

她租了间简陋的房子,准备去做不需要本钱又见钱快的搬运工。为了挣钱与陪护丈夫两不误,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会丈夫骑自行车,然后自己买了一辆旧三轮车,到建材市场去给人搬运货物。每天送货时,她拉着五六百斤的货物,让丈夫骑自行车跟在自己后面,又怕丈夫走失,要时不时回头看着丈夫。地板砖、水泥、装饰板,一趟趟装上搬下,肩上磨出的血水与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衫。在累得腰酸腿疼,头晕耳鸣时,还要惦记着丈夫是不是跟在自己身边……而当她忙碌一天下来,挣得二三十元报酬时,所有的劳累都不算什么了,因为供儿子读书、给丈夫治病又有了指望。

这时候的盛秀芝,已经把丈夫当儿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料。让人绝望的是,尽管她在医生指导下费尽心力试图恢复张学冉的记忆,但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学冉的情况依旧没有起色。盛秀芝觉得自己快支撑不下去了,在亲友的劝说下,她想到了离婚。可是,牵着张学冉的手徘徊在法院门口,看着像孩子一样跟随着她的丈夫,想起当年的美好生活,盛秀芝泪流满面,没有勇气走进去。

她想到了死,也许死了就能解脱了。她对丈夫说:“学冉啊,我撑不下去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张学冉还是没有反应。

用爱唤醒记忆

盛秀芝想到,要是自己死了,丈夫肯定也没法好好活下去。为了让两个儿子记着父母的模样,她把当年和张学冉的结婚照放大,挂在房间里。谁知,此前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反应的张学冉,却盯着照片久久发呆。盛秀芝试着把照片取下来,遭到张学冉用力阻拦。如同电光火石一般,她突然看到一线希望――丈夫在潜意识里对这份爱情还有印象,也许使他恢复记忆的关键点就在这里。

盛秀芝决定活下去,她要重拾当初美好的爱恋,和丈夫重走一次爱情路。

1977年,盛秀芝和张学冉一见钟情,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1980年结婚后,两人长期两地分居,张学冉每周都给盛秀芝写信。这些饱含深情与牵挂的书信,盛秀芝一直保存着,它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如今,她拿出珍藏了二十多年的整整一小箱两地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整理了一遍,开始每天给丈夫读信。

他们从第一封信开始读起,盛秀芝自己也沉浸在对美好岁月的回忆中,活下去的愿望更坚定了几分。盛秀芝重新留起大辫子,天气好的时候就挽着丈夫走在乡间小路上――两人恋爱时,经常在这样的小路上散步。时间在反复读情书、反复模拟和描述当年的恋爱故事中缓缓流逝,张学冉渐渐有了反应,盛秀芝每读一句,他就“嗯”一声,慢慢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交流了。

2001年3月14日清晨,盛秀芝忙着做饭,张学冉不声不响地出了门,等盛秀芝转回身寻找,发现丈夫已经没了踪影。她焦急万分,联系老家的亲友,大家找遍了全市九县一区及周边城市。十几天过去,盛秀芝的体重由原来的60公斤下降到50公斤,亲友们劝她:“秀芝呀,快20天了,他那个情况,吃的也不知道要一口,又记不起任何事……孩子没爹,可不能再没娘啊!”盛秀芝不吭声,只是咬紧了牙,一遍一遍在驻马店的大街小巷里搜寻。4月3日上午,终于传来好消息:正阳县慎水乡的3名村民报信到新蔡县,说他们村收留了流浪到那里的张学冉。

在报信人家里,蓬头垢面的张学冉看到盛秀芝,“哇”的一声哭了。盛秀芝替丈夫抹了把眼泪,自己也已经泪流满面:“别哭别哭,我们一起回家。”张学冉连连点头:“好,好……”

这次失散让盛秀芝更加意识到丈夫对自己有多重要,而张学冉也似乎明白了盛秀芝是自己最重要的人――他的记忆开始一点儿一点儿恢复了。当张学冉终于“记”起家里的人,第一次喊出“盛秀芝”三个字时,盛秀芝失声痛哭。

那之后的一年里,张学冉各方面都恢复很快,但智力水平依然低下。盛秀芝接受有关专家的建议,开始教丈夫汉语拼音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四十多岁的丈夫对这种“小儿科”的益智教育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快就能认简单的字,会背简单的儿歌了。有一天,盛秀芝看见背着书包上学的小朋友,突发奇想:也许接受正规教育,丈夫的进步会更快一些。她跑遍全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家幼儿园出于爱心,愿意免费接纳张学冉这位47岁的“大朋友”。

得知幼儿园来了个脑子有毛病的“大朋友”,家长集体抗议。幼儿园园长张瑞华顶着压力对盛秀芝说:“秀芝呀,你这么多年不容易。我们也想为你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把学冉放在这里,你就放心吧!”

日子如流水般逝去。张学冉会认路了,遇见熟悉的人会主动打招呼。他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会背几十首唐诗。最难得的是,他知道心疼人了,经常帮盛秀芝做家务。2005年7月,张学冉幼儿园“毕业”,盛秀芝张罗着为丈夫找小学,但这次张学冉不干了,有点儿羞涩地说:“我不去上学了,一把年纪的人每天和一群小朋友在一起读书写字,不好意思。”

盛秀芝笑着,眼睛悄悄湿润了。

爱情回来了

她开始在家辅导丈夫学习小学课程。为了继续强化丈夫的记忆力,她找来一本电话号码簿,要求他每天背电话号码。为了开阔丈夫的视野,她经常有意识地带他到人多的地方散步或者逛街,让他熟悉环境,刺激他的记忆。

有一次在街上,张学冉突然觉得迎面走来的一个人非常面熟,可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可这人没看见他们,匆匆走了过去。自此,张学冉非常烦躁,不愿再到人多的地方去。在咨询了医生以后,盛秀芝同一些张学冉已经重新认识的战友、同事联系,大家为了张学冉,经常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地聊天,张学冉身处其中,情绪慢慢好了起来。那之后,盛秀芝尽可能多地带张学冉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走走,和一些老同事见面。时间一久,慢慢的,张学冉能自己回忆起一些人和事了。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张学冉不仅背完了一本电话号码簿,还学完了小学全部课程,接着开始了初中文化课程的学习。现在的张学冉每天早晨6点30分起床,沿县城大街跑步锻炼,风雨无阻。跑完步回家,就帮助妻子准备早餐,上午学习,午休后读书看报。傍晚时分,他和妻子一起去散步……2007年9月,医院用一些资料对张学冉进行了简单测试,测试表明,张学冉虽然知识不足,但智力已恢复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如今,张学冉已经会对妻子表达自己的感激了,他用“伟大”来形容妻子这些年来为他做的一切。而盛秀芝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他是我丈夫,只要他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生活就是完整的……”

大丈夫日记范文第3篇

记者见到孙红时,她的脸色很憔悴。“在10年的婚姻中,我们没有夫妻之实,只徒有其名。”孙红这样形容自己不幸的婚姻。孙红回忆说,她是在一所大学自考期间认识现在的丈夫陈亮(化名)的。陈亮那时正攻读研究生,虽然不太爱说话,但他的踏实和沉稳深深吸引了她。

陈亮毕业后来到北京,在一家科研单位工作。很快,孙红也来到北京,但没有找到工作。两人在1999年领取了结婚证,同住在陈亮的单位宿舍里。孙红说,新婚第一个晚上,丈夫让她把两张单人床并在一起睡,却没有与她发生夫妻关系,这让她很惊讶。此后的一年里,丈夫都是和她这样睡的。丈夫没有向她说明为何不愿与她发生性关系。后来,丈夫单位分了一个大点的宿舍,有一间客厅和一间卧室。丈夫提出要分房睡,结果每天晚上丈夫在卧室休息,她却只得睡在客厅里。她不知道丈夫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她,但她始终对丈夫抱有希望。

同样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陈亮从来不带她回老家见他的父母。每年春节,陈亮都独自一人回家。孙红说,丈夫经常为家中一些小事骂她,甚至有几次还对她动了手。她在家里得不到丈夫最起码的尊重,辱骂之声难以入耳。

2004年,因丈夫对自己动手,孙红搬了出去,同时提出离婚,但陈亮不同意。孙红询问丈夫为何不与她过正常的夫妻生活,陈亮只是说,“我对你的感情没到那个程度”,但承诺搬进购买的新房后带她回老家见他的父母,与她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于是,孙红搬回了家。

2008年年初,孙红住进了盼望已久的新房,但是两人依旧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孙红的愿望落空了。同年5月,陈亮的父母要来新房看儿子,“可陈亮却让我到外面住酒店,等其父母走了再回来。”孙红说,她所住的酒店对面就是自己的家,她每晚都能看见家里的灯光和丈夫与其父母团聚的身影,她彻底绝望了。

孙红决定要与丈夫离婚。北大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的张荆律师和李莹律师援助此案,她们帮孙红递交离婚诉状。孙红说,丈夫不尽性义务,侵犯了她的同居权、生育权,使她变成了高龄未育女性。她除了要求离婚,还要求丈夫给予赔偿。

记者与陈亮取得联系。陈亮告诉记者,他不知道妻子已经自己要求离婚。对于孙红所称的10年无性婚姻,陈亮表示:“这是我们夫妻的事,没必要和外人说。”随后,记者追问:“10年的婚姻,你和孙红的感情怎么样呢?”陈亮对此拒绝回答。当记者接着追问关于孙红提到的丈夫不让她见公公婆婆的事,陈亮直接挂断了电话。

律师说法:配偶权的核心是性权利

大丈夫日记范文第4篇

邻居:以为着火报警

民警:火炕里有焦尸

昨日10时许,吉林市昌邑区新建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新建街7委13组一平房冒烟着火。所长刘志强带两名民警立即赶往现场,但是没有发现起火的平房。刘志强等人挨家排查,10时30分许找到冒烟的曲红彬家,一进屋就闻到一股特殊的焦糊味,火炕上还放着一些被熏黑的砖头,炕东头放着一扇门板。

刘志强揭开门板,在场的人一下子惊呆了,门板下面的火炕里面是一具烧焦的尸体。

痛恨丈夫的“所作所为”

下药后用柴油烧死丈夫

惊慌失措的孙丽就在人群里,民警当即将她带到派出所,她承认烧死了丈夫曲红彬。

10日下午,她买来100片感安、一桶柴油(5公斤)。曲红彬因胃病一直在喝中药,当晚孙丽在熬中药时将100片感安放在药汤里。晚饭前她又买了两瓶啤酒与丈夫共饮,之后哄丈夫喝下中药。在药性的作用下,曲红彬沉睡过去。11日7时多,孙丽把自家的火炕挖了一个半米深的坑,把依然不醒人事的丈夫放在坑里,然后浇上柴油点火。随后,孙丽给住在九台市母亲、姐姐打电话,称她要和丈夫离婚,让她们到吉林市来。

母亲为女儿道“不值”

哥哥说妹妹是被逼的

昨日14时许,被押上警车时,孙丽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痛哭失声:“妈,你原谅我这杀人的女儿吧!妈,今天是我的生日,可我再也回不来了……”

年迈的母亲老泪纵横地说:“孩子,你为杀他而偿命不值得啊!”孙丽的哥哥红着眼圈说:“婚后,曲红彬穷得养不起老婆,她家的生活都是娘家人供给,可他还长年打骂妹妹,还威胁我们家里人,我妹妹是被他逼急了。”

孙丽12岁的女儿哭得像个泪人,她说:“自从懂事起,爸爸总是打我、打妈妈。我恨他!”

目前,孙丽已被刑事拘留。

记者对话孙丽 “我走投无路,只能杀死他。”

记者问:“你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丈夫?现在后悔吗?”

孙丽说:“我知道这样做触犯了法律,但我一点都不后悔。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娘家以后过安宁日子。我恨他!”

记者问:“你们夫妻感情怎么样?”

孙丽说:“结婚13年了,生活一直靠我娘家,吃的、穿的、住的都是娘家供养。可他对我非打即骂,我常常被打得遍体鳞伤。这些我都忍了,可最近,他有了外遇,变本加厉地打我和孩子。我要离婚,他不同意,还威胁说如果我走了,就找我娘家人算账,让我全家不得安宁。我走投无路,只能杀死他。”

记者问:“你是何时萌生杀死你丈夫的念头的?”

孙丽说:“我恨他还因为他害死了我的二女儿二宝。去年,16个月的女儿二宝因先天性脑瘫要手术,可他就是不拿钱,结果孩子死了。从那后,我就恨他。最近,得知他用我娘家给的钱找女人,我就想杀了他。”

大丈夫日记范文第5篇

是的,爱,就是心疼。

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很感人的真实报道?有一对夫妻,妻子在下班的路上被车撞倒,住进了医院。动过手术后,身体没什么大碍,只是双腿留下了后遗症,每天都会感到轻微的疼痛,尤其到了晚上,疼得更厉害。丈夫带着妻子跑了多家医院,也没能消除妻子双腿的疼痛。后来,听一位老中医说,如果天天能有人给妻子的双腿做按摩,她双腿的疼痛就可能减轻或消失。丈夫决定去学习按摩,要天天为妻子的双腿按摩,来减轻妻子的疼痛。每天早晨起床后,丈夫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妻子的双腿按摩。到晚上,吃过晚饭丈夫也是要为妻子的双腿按摩。只要在家里。丈夫每天都会为妻子按摩两次,减轻妻子双腿的疼痛。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三十年,现在头发花白的丈夫依然在坚持着。记者在采访时问这位令人敬佩的丈夫?“这么多年,你怎么能坚持下来呢?芽真了不起?选”丈夫笑笑说:“按摩,这又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她的腿每天都会疼,我是她丈夫,我不心疼她谁心疼她,为她按摩减轻她的疼痛这是应该的呀。”他的话是那么朴实、那么自然和真诚。

读完这则新闻报道后,我几乎忍不住要掉下泪来。想起在福建沿海一带流传着的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对很贫穷的夫妻,为了改变家境,丈夫决定外出经商。走的那天,天正下着雨,在泥泞中丈夫滑倒了。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妻子就从丈夫走后的第二天开始,每天都会搬石头铺在自家门前的那条路上,以免丈夫回来时再次滑倒。这条路被妻子铺了几十年,蜿蜒曲折向丈夫走的方向延伸着,铺路的石头从斗笠般大渐渐变成鸭蛋那么小,因为她已经老了,老得走不动了,根本搬不动大石头了。但是她仍然坚持每天搬石头铺路,直到她倒在路的尽头。这条路被当地人称为“望夫路”。爱情是什么?虽然各种诠释如诗如画,但是说到底,爱情不是某种结果,而是某种行为的动因。促使我们为自己所心爱的人去心甘情愿地付出。就像那为妻子按摩的丈夫,因为爱妻子,所以就心疼她,坚持每天为她按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怨言?就像那位为外出的丈夫铺路的老妪,也因为爱,所以心疼曾经摔倒在泥泞里的丈夫。于是,为使丈夫不再摔倒而每天搬石头铺路。

相关期刊更多

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卫生局

中华文化画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石油企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