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男幼师论文

男幼师论文

男幼师论文

男幼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男幼师;发展现状;困境对策

一、男幼师发展现状

1.男幼师人数

通过对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2010―2014年,幼教总数、女幼师人数及男幼师人数均呈上升趋势,但是2014年全国男幼师总人数仍仅为3.80万人,而女幼师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则高达97.56%~98.00%。目前国际发达国家男幼师比例相对较高,其中日本比例为7%,荷兰、澳大利亚约为6%,美国比例则高达10%。我国男幼师人数及比例均较低,而在福建省幼儿园中绝大多数没有男教师。这也表明,男幼师在幼师队伍中比例相对较低,且处于缺失较为严重现状。

2.专业培养机构及生源

目前福建省内专门从事幼儿教师培养的高等学府只有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2015年2所学校学前教育招生人数占总人数60.79%。其中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0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0名,而据福建幼师学校校方公布数据,2002―2014年该校招收男幼师累计不到100名,以福建幼师仓山校区为例2012级4个,2013级4个,2014级1个,而2015年在实行3年减免18000元学费、保留师范生待遇等前提下,仍然仅招收到47名学生,其中有7名学生因家长反对而不来报到。由此可见,男幼师生源之紧缺,招生之困难。现已入学的男幼师是否今后从事本专业,这仍值得怀疑。缺乏后继的人才培养,已成为男幼师发展的重要限制瓶颈。

二、男幼师困境分析

1.社会认可度与学术关注度

教师职业社会认可度、职业生望与所从事教育层次是呈正相P的,其依次顺序:大学教师>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小学教师>幼儿教师,而且男教师的数量和这个排名情况是成正比的。此外,中国传统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同时世俗还把男幼师当作“男阿姨”或“男保姆”。社会认同感低让从事学前教育的男生产生自卑,同时在这种传统与世俗的压力下,学前教育的男生一开始就会担心自己的未来。

2.教育模式

当前,我国尚未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男幼师培养计划,而男幼师的专业教育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目前幼教群体主要是以女性为主,因而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更多顾及女性思维和行为模式,而较少考虑男生的特长和行为习惯。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本专门培养男性幼儿教师的理论著作和一所培养男性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男幼师在目前幼师、大专或本科等院校的出现仅是点缀,有的甚至只是某些部门提高自我宣传的工具。这种适宜女性教的培养模式而推广应用在男生上,因而难以发挥良好效果,甚至会产生厌学现象。

3.政府投入与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的经费一直包括在中小学预算中,学前教育缺乏独立的核算。根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2006年,全国财政教育经费6348.36亿元,其中学前教育166.0亿元,约占2.61%;2012年,全国财政教育经费22236.23亿元,其中学前教育416.0亿元,约占1.87%。从上述数据中看出,虽然学前教育经费绝对数量有大幅上增,但相对比重却下降了0.7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学前教育在全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例中正在进一步弱化。

三、讨论与对策

如何逐步扭转我省当前男幼师不利局面,笔者认为政府层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应该逐步规范学前教育,争取早日实现对学前教育进行立法。目前美国教育明确规定,每个幼儿班要配备一名男幼师,这对推动男幼师发展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个做法是否符合我们国情、省情,这还值得进一步商榷。(2)对男幼师提供薪资保证,目前幼师在各级教师中位于末端,这使原本起步就偏低的群体在职称、职位等竞争上就更显弱势,因此能否建立一套新的薪酬机制,打破原来唯学历和职称论,这都需要在实践中深入探索和逐步完善。(3)提供男幼师继续教育和交流机会。国发〔2010〕41号文件,主要是针对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轮训,但是这种机会是否能推而广之,让每个男幼师都能得到知识更新机会,是否能够进一步制度化,并使之持之以恒,这同时也是对各级政府财力的考验。(4)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方法,增强男幼师的社会认同感,促使社会更广泛力量参予和推动男幼师这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男幼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挪威;性别平等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9-0037-04

挪威社会对性别的认识正在不断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现在,挪威女性的就业率大大提高,而男性在家中做家务的时间也逐渐延长。然而,统计数字表明,和男性相比,女性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仍然更多。在选择职业时,女性多选择护理、教师等职业,而男性则多选择工程、自然科学等。这表明传统的两性职业取向在挪威仍然存在。挪威中央统计局200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挪威是欧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成员国中性别分化最明显的劳动力市场。

挪威知识部关于性别平等的研究表明,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幼儿园,教师都自认为对男女儿童一视同仁,然而,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虽然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平等对待男孩和女孩,但是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在幼儿园里,男孩在口头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等方面比女孩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得到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教师对男孩和女孩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控制提出的要求也不同。和女孩相比,教师更鼓励男孩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不惜牺牲女孩的感受。对于女孩,教师则更鼓励她们对人友好,遇事敏感,有自控能力。教师往往选择他们自己认为更适合男孩或女孩的玩具,陪女孩玩的时间比陪男孩玩的时间多。目前尚没有研究证实雇用更多男性教师是否有助于幼儿性别平等意识的养成,但是已经有一项研究表明,男教师在幼儿园中对待所谓的“妇女文化”时多少有些居高临下的意味。

过去很少有人研究儿童是如何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性别的,但是现在挪威卑尔根大学学院教育研究中心已经开始研究在幼儿园中儿童的性别认知是如何形成的,探讨在儿童性别认知形成的过程中儿童和儿童之间的互动关系、儿童所处的背景和文化等的影响。本文拟对挪威幼儿园中的性别平等教育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系统介绍,供中国读者参考。

一、与性别平等教育有关的政策规定

挪威的相关政策对性别平等有严格的规定,强调幼儿园应该在日常工作中贯彻男孩和女孩两性平等的思想。1978年6月颁布的《两性平等法》是挪威所有公共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指导方针。《两性平等法》强调国家公共机构应该积极工作,在所有社会领域为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而努力。

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自1996年以来,挪威的《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任务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一直强调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建立在两性平等的基础之上。进入21世纪后,挪威政府在政策上更加强调优秀幼儿园首先应该是两性平等的幼儿园。学前师资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逐渐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在幼儿园中雇用更多男性幼儿园教师,以此来促进幼儿园的性别平等教育。

目前,《纲要》中对性别平等教育的规定是“性别平等应体现在幼儿园的教育之中。幼儿园应该教育儿童。使他们能面对和创造一个平等的社会。幼儿园的工作应该建立在两性平等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男孩和女孩,并使他们有相同的机会来共同参与幼儿园的所有活动。工作人员必须对自己的态度和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期望进行反思”。《纲要》强调所有幼教工作者对性别平等教育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纲要》强调民主,如人类的平等、性别平等、自由、宽容、理解、健康和持续性发展等。民主教育指的是儿童应享有平等的机会,在幼儿园里无论是什么性别、种族、文化和社会背景都能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幼儿园的决策。幼儿园的性别平等教育奠定了幼儿作为社会的一员参与社会民主构建的基础。

二、与性别有关的各种理论论述

在挪威,不同学术流派对“性别”的解释不同。这些理论流派都声称自己对“性别”的定义是最准确的,这些对“性别”的论述和解释或多或少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产生了影响。

1 性别保守观念

性别保守观念以生理决定论为基础,与18、19世纪现代生物学科和自然历史学科同步形成。这种性别的生理决定论被视作一种政治手段,使社会的不平等合法化,以此来压迫和排斥不同性别、种族、民族、阶级、国家的人群。性别的生理决定论认为生理特点决定了个体的社会地位。男性被看作是高人一等的,而女性则被视为是低人一等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因为认为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特点和个性,所以他们会得到不同的发展机会,公众也对男孩和女孩持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生理决定论几百年来一直主导着公众对性别的认识,对幼儿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挪威儿童目前生活在极度商业化的社会里,儿童的玩具和服装都被大批量地生产,但是这种一成不变的二元性别保守观念现在仍然普遍存在。如果幼儿园教师秉持性别保守观念,那就很难对儿童进行性别平等教育。

2 性别角色和性别角色模式

在针对幼儿园的文件中,挪威政府使用过“性别角色”和“性别角色模式”这样的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社会和抚养的角度来讨论性别角色和性别角色模式的观点占据了主导地位。“性别角色”可以被定义为“对于女孩/女人和男孩/男人所代表的不同性别特征的规范和期望”。“通过把世界分为两个部分,女孩和男孩明白了‘做一个女人’和‘做一个男人’的含义。”社会化的进程是儿童自我与外界互动内化的过程,男孩和女孩通过社会化进程学习各自的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模式也会随着社会的变革而改变。男孩、女孩都是社会化的主体,积极参与并影响着自己的社会化进程。在当今的多元文化和后工业社会中,性别角色的定义已经不像早先那样明确,而是开始具有很多地域差别,各个地方对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阶级中的社会期望都不同。

3 性别是一种社会和语言的构建形式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另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观点是把性别看作是一种社会和语言的构建形式。这种观点强调社会文化性别,认为性别是在历史、社会变迁或语言交流中被创建和设计的。性别是可变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性别的形成和性别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生理性别与社会文化性别相区别。两性之间虽然有明显的生理差异,但是男孩和女孩的特点并不是只由生理性别所决定的。

4 生理和社会文化性别合二为一

在最新的性别理论研究中,生理性别和社会文化性别被看作是密不可分的。性别被看作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既包括生理方面也包括文化方面,并且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而不是一个静止的概

念。许多学者开始强调两性之间的互动。

三、挪威幼儿园中的性别平等教育

在幼儿园性别平等教育中,男孩和女孩都有同等的机会学习,并且有权作出超越传统的选择。教师必须有信心让所有儿童不分性别地在幼儿园里享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性别平等教育需要能直接接触到儿童的全部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包括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园教师等。性别平等教育的重点如下。

1 明确支持男女平等

研究表明,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仍然主导着幼儿园工作人员和儿童对两性的看法。工作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教师的自我反省很重要,对待儿童应该平等不分性别,换言之,教师的重要工作是在幼儿园为男孩和女孩提供同样的机会。教师可以对幼儿园里和社会中与性别教育有关的论点提出质疑,重新思考那些看似对性别理所当然的认识。

2 注意记录和反思

借助教学备忘录,教师可以加深他们对性别平等教育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在实践中为男孩和女孩提供同等机会可以对儿童产生的重要影响。教学备忘录为教师提供了反思和学习的材料,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备忘录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视频、照片、观察记录和场景描述等。以场景描述为例。场景描述是记录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故事。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以个人的经历为主线,详细描述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教师在事后把场景记录下来,并根据描述的故事提出问题进行反思。以性别平等为出发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有助于教师对那些关于男孩和女孩的“理所当然”的看法提出质疑,以批评的眼光来看待教师对待男孩和女孩的方式,不断反思和改善教学方式。

3 讲述蕴含性别平等思想的故事

教师可以尝试讲述蕴含性别平等思想的故事,加深儿童对于性别多样性的理解。这种方式适合3岁以上的儿童。为儿童讲述的故事可以内含非传统的性别角色或立场。教师和儿童可以一起讨论故事里不同人物的不同立场,促使儿童对传统的性别论进行反思,重新思考对待男孩和女孩的立场、态度和行为。

4 创设支持性别平等的环境

挪威幼儿园不太重视幼儿园环境对儿童性别意识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挪威幼儿园的环境一直由女性主导,儿童在幼儿园进行的活动和所处的环境女性化特征明显,幼儿园的内部装修通常以家庭模式为主。如果要让男孩和女孩在幼儿园里处于平等地位,享有平等的机会,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努力使室内和室外的环境,包括家具、活动材料和设备等对男孩和女孩同样具有吸引力,而不是加固他们原有的传统性别认识。这是对挪威幼教工作者的一项挑战。社会对女孩和男孩的行为期待影响了女孩和男孩观察和组织世界的方式,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学习什么是“男孩的”,什么是“女孩的”。幼儿园面临的一项挑战是如何创设环境,为儿童提供被社会所接受的、同时适用于男孩和女孩的教学材料和活动。教师要明确支持男女性别平等,认识到幼儿园中基本的活动、玩具、材料和设备都是为男女两性准备的,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为男孩、女孩提供一些不同的设备、材料和活动。

例如,“娃娃家”是幼儿玩角色扮演游戏的一个主要游戏场地。传统上,这个区角往往配有锅碗瓢盆、桌子、椅子、婴儿床、婴儿车、娃娃和游戏服装等。从传统的性别观念看,“过家家”对女孩似乎更具吸引力,女孩子在这里玩做饭、照顾孩子等游戏。但是,当今社会中的性别角色模式已经有所改变,和以前相比,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照顾孩子等活动,这种改变是不是使“过家家”对男孩也具有了吸引力呢?笔者在幼儿园观察发现,一些男孩确实开始出现在“娃娃家”扮演父亲,做饭并照顾孩子。然而,挪威的“娃娃家”是不是过于强调家庭中的传统女性活动?“娃娃家”是不是应该为儿童提供其他的家庭活动选择,比如放置手电筒、计算器、测量设备等工具?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材料反映了教师对儿童在不同场合发展何种能力的期望。幼儿园对于材料和活动的选择反映了幼儿园对性别平等教育的实质态度。只有为男孩和女孩提供同样的机会,鼓励男孩和女孩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并作出非传统的选择,才有助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男幼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需要缺失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12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资助课题“湖南省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及对策研究”(ZJA2013046)阶段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康素洁;项目组成员:刘东航、邓艳华、宫克思、张馨心等。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幼儿教育领域一直是以女性教师为主体。虽然近年来幼儿园教师性别严重失衡对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关注,社会上关于在幼儿园增加男性教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现任幼儿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仍然严重匮乏。

自2006年以来,湖南省幼儿园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在园幼儿人数持续增加。很多幼儿园都公开招聘男性幼儿教师,但始终面临“招不到男幼师或招到男幼师却留不住”的尴尬现状,这引起我们对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关注。本文选取湖南省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引起政府部门、社会舆论的重视,为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启示。

二、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文调查对象为湖南省长沙、衡阳、郴州、永州、娄底、邵阳、张家界、湘西自治州等8个地市自愿参与调查的93名男性幼儿教师,其中24人在各市、县教育局幼儿园工作,6人在各市、县政府机关幼儿园工作,7人在国有企事业或院校幼儿园工作,56人在民办幼儿园工作。

属于本研究界定范围内的男教师数量不多,但调查耗费的时间较长。本次调查从 2013年12月开始,止于 2015年5月,历时1年零5个月。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男性幼儿教师的基本信息、居住条件、婚恋状况、收入待遇及职业认同感、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共49个题项,主要用于基本数据的采集。对男性幼儿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101份,回收问卷94份,其中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92.1%。

对一些不能在调查问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或在调查问卷上已经作答但难以深入了解的问题,我们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了33位、不同专业背景来自于不同性质幼儿园的男性幼儿教师,对其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被调查男性幼儿教师的基本信息

(1)男性幼儿教师是一支比较年轻且充满活力的队伍,普遍教龄不长,在编人数偏低。表 1显示,被调查的93名男幼师中,年龄在18~25岁的占54%,25~30岁的占16%,30~39岁的占21%,40岁以上的占9%。教龄5年以下的占76%, 5~10年的占14%,10~20年的占7%,20年以上的占3%。93名男幼师中担任主班老师的占17%,副班老师的占9%,专职(体育p美术p音乐p英语等)教师占51%,担任幼儿园园长p副园长或兼管财务p保安和水电等的占23%;有正式编制的占27%,有劳动合同的占46%,无合同外聘的占27%。

笔者从调查问卷和访谈中获知,年龄在30岁以上或教龄在5年以上的男幼师绝大多数是有正式编制的,而且他们基本上已成为幼儿园的教学或后勤管理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p教龄在5年以内的男幼师绝大多数是非正式编制的合同制或无合同外聘人员,而恰恰是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男教师活跃在幼教一线,全部在幼儿园的主班老师p配班老师或专职老师岗位上。

表 1显示:调查对象中有54%在市级p省会城市幼儿园工作,34%在县级幼儿园工作,11%在乡镇幼儿园工作,仅有1%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笔者经深度访谈获知,在乡镇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师绝大多数是自办幼儿园并兼任园长。

(2)学历程度较高但专业化程度低,无正式编制者评职称较难。表 1显示,被调查的93名男幼师中有本科学历的占40%,有专科学历的占41%,有高中、中专学历的占19%,与湖南省幼儿园教师学历程度整体偏低的情况相比,这个群体可以说是一个相对高学历的群体。但是这个群体却存在学科专业不对口情况严重的问题。在被调查的93名男幼师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只有15人,为调查对象的16%;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男幼师占的比例最大,有38人,为 41%;其他的40人分别为教育管理、汉语言、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专业毕业。这些非学前教育专业男幼师的学科背景必然导致他们的幼教专业化程度偏低,并将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发展。

笔者从调查问卷和访谈中获知,有中高级职称的男幼师大多数是有正式编制或与公立幼儿园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而且有些男幼师是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转岗过来,其职称是在原小学评定的;无正式编制且属无合同外聘的民办幼儿园男幼师评职称较难。

2.被调查男性幼儿教师的居住条件、婚恋状况、经济待遇等

(1)居住条件、婚恋状况基本正常,但不理想。表 2显示:已结婚的38人中有28人自购了商品房,6人由父母资助购房,有房率为90%;年龄在18~25岁的男幼师中有2人由父母资助购房,占2%;26%的男教师居住在幼儿园安排的集体宿舍;20%的男教师和朋友合租出租房;10%的男教师独自租房;有5%的男教师与父母同住或暂寄住在亲友家。

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已购买了商品房的男幼师基本上是有正式编制,享受到了住房公积金待遇的;但他们大多对已购商品房不太满意,主要是因为居住面积较小,周围环境不太好;想改善居住条件,但目前还力不从心。

(2)经济待遇明显偏低,工作付出与工资回报不成正比。表 2显示:男性幼儿教师月工资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28%;在2000~3000元之间的占33%;在3000~4000元之间的占31%;在4000元以上的占8%。

笔者从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中获知: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p“五险一金”全部购买的男幼师大多数是教龄较长p有中高级职称p有正式编制或与市级以上公立幼儿园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月支出超过4000元的男幼师,其收入既有工资,也有其他投资项目或兼职收入。

调查问卷反映,男幼师对自己目前的工资待遇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只占1%和13%,满意度很低。认为一般的占45%,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人分别占23%和11%。很多男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付出与工资回报不成正比,因此心理不平衡。

3.被调查男性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1)喜爱幼儿和自己的工作,但社会地位较低,职业自豪感不强。在社会各界普遍看好学前教育前景的背景下, 只有32%的男幼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55%的男幼师认为职业发展前景难以预测,13%的男幼师认为自己的职业是没有前途的。调查问卷反映:男幼师觉得自己职业的社会地位很高与比较{的分别只占8%和13%;觉得一般的为49%;觉得社会地位较低与很低的分别占26%和5%。所以,男幼师的职业自豪感不强,当需要介绍自己的职业时,只有48%的男幼师会大方主动地表明职业身份,17%的男幼师觉得有点难为情,27%的男幼师会以“教师” 等词语含糊回避,8%的男幼师选择其他职业搪塞过关。

(2)认可职业的社会价值,但对职业的坚定性不够。表 3显示:被调查男幼师认为男教师对幼儿身心的发展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分别为59%和36%,合计占95%;认为一般的占5%;没有人认为有负面影响。在对男性是否适合做幼儿教师的问题上, 有33%和41%的男幼师选择了“非常适合”与“适合”,13%选择了“比较适合”,11%选择了“一般”,仅有2%选择了“不适合”。

但在面临二次择业时仅有19%的男教师会继续选择幼儿教师职业,54%会选择收入更高的工作,22%会选择社会地位更高的工作,5%会选择压力小的工作。对是否会打算长期待在幼儿园工作的问题, 仅有26%的男幼师明确表示会长期待在幼儿园,而调查问卷显示,他们基本上都是有正式编制的或有稳定劳动合同且待遇较高的;有19%的男幼师明确表示最多再待2~5年;55%的男幼师处于观望状态。

由此可见,男幼师普遍喜爱幼儿和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认可职业的社会价值;但目前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较低,难以满足男幼师各方面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幼儿园男教师大面积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4.被调查男性幼儿教师的压力状况及人际关系

(1)有一定压力,但尚可承受。表 4显示:被调查男幼师认为有一定压力但可承受的为91%;50%以上的男幼师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60%的男幼师有时或经常会觉得工作重复单调乏味;53%的男幼师工作一天以后常感觉较疲倦或很疲倦;只有11%的男幼师感觉工作较轻松。

(2)人际关系融洽,但内心较孤独。调查问卷显示:90%左右的男幼师和园领导p女同事p幼儿家长的人际关系很融洽或比较融洽;只有10%左右的男幼师感觉人际关系一般。

笔者从个别访谈中获知,男教师在幼儿园缺乏同,与其他男教师交流的机会较少,社会交往面较窄,找不到自身的归属感,由此所产生的职业压抑感和工作倦怠感也会导致他们产生“跳槽”的念头。

由此可见,工作压力较大、在女性环境中的孤独感是导致男幼师流失的另一个原因。

5.被调查男性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1)专业培训机会较多,但参加教研课题机会很少。表 5显示:被调查男幼师工作后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比较多,只有10%的男幼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95%的男教师认为教师培训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教师培训重要性一般的为5%;没有人认为教师培训不太重要。只有2%的男教师参加过市级或省级教研课题研究活动,51%参加过园级或区(县)级教研课题研究活动,而有46%的男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级e的教研课题研究活动。34%的男教师认为自己在培训、评优、才能展示等方面的机会与女教师相比相对多一些或多得多,54%的男教师认为机会差不多,也有13%的男教师认为自己与女教师相比,这种机会更少。

(2)有一定的专业发展规划,但目标不够清晰。笔者从调查问卷获知: 只有31%的男幼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明确规划,而他们正是那些对职业发展前途充满信心的人;43%的男幼师专业发展目标不够清晰;26%的男幼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很少考虑或从未考虑,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难以预测或是没有前途。

男幼师普遍希望能在幼儿园干出一番事业来,他们希望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很强烈。但很多男幼师认为,男性从事幼教职业并无多少优势,大部分幼教机构并不能提供足够灵活、宽广的空间使其才华得以施展,而社会上还有很多人误认为男性选择幼教职业往往是因为工作能力差。

由此可见,专业提升机会不多、发展空间不大、社会偏见等原因造成了男教师就业不久就匆匆逃离幼教行业。

四、结论与建议

本调查显示,湖南省男性幼儿教师是一支比较年轻而且充满活力的队伍,他们学历程度较高但大多专业不对口;他们热爱幼儿,喜欢自己的工作,与同事关系融洽,家长认同度较高,但社会传统文化对不同性别的角色定位和社会期待的差异,使他们承受着相当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影响到他们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也影响到他们的职业持续性。他们有理想,渴望成功,但收入明显偏低,工作强度较大,加上幼儿园的特殊环境,很容易使他们出现生活、社交、自我实现等方面的情感缺失。

本研究认为,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比例严重失衡,男幼师不但资源匮乏,而且流失较大。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在吸引大量男幼师入园的同时,更要防止在职男幼师的流失。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 提高男性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由于学前教育目前还未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整个幼儿教师队伍的待遇,向社会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学前教育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奠基教育”。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也有助于提高男性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减少男性幼儿教师流失的主要措施。

2.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淡化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影响

应加大大众媒体的正面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对男教师在学前教育事业中的积极意义给予宣传,积极倡导男性加入学前教育队伍,改变人们以往对于男幼师的错误观念,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学前教育和尊重幼儿教师的风气和氛围,为男性幼儿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发展壮大共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3.制定相关倾斜政策,加大监管力度, 切实提高男性幼儿教师的待遇

要想切实优化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结构,防止男性幼儿教师的流失,就应该给予男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这种倾斜包括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加大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职称评定及“五险一金”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提高男性幼儿教师的各种待遇,为男性幼儿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教师加入到学前教育工作中来。

4.完善管理机制,为男性幼儿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空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幼儿园应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改进激励机制,营造充满人文关怀和成长激励的良好氛围,帮助男幼师制订职业规划,对男幼师不断加强教育及培训,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从而使男幼师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本研究认为,关注男性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幼儿园教师队伍性别结构比例严重失衡现状,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而改善男性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幼儿园和男性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淑满,丁俊兰.幼儿园男教师生存状态调查――以东部某省会城市为例[J].幼儿教学研究,2010,(2):12-15.

男幼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男教师;幼儿;社会政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47-02

一、男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有利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是儿童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环境对其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教师是孩子除父母之外,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成人,其对儿童性别角色的认知的影响不容小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超越父母的影响。现在很多家长和媒体都反映男孩子的性格缺乏阳刚之气,表现出安静、内向、胆小、甚至女性化倾向,这与其在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也是分不开,在女性“一统天下”的幼儿园里,幼儿接受的教育模式、模仿的成人对象都是女性。男教师进入幼儿园可以为幼儿,尤其是男孩提供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仿对象,展现男性角色的特点,使得幼儿性别发展有参照的模本和原型,防止性别同一性认知发展出现偏差和不足,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满足儿童不同的情感需求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人有需要尊重和被爱的需要,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年龄较小,他们松开父母的手,走进幼儿园这个全新的环境,就更需要关爱和呵护。而幼儿不仅需要女性特质的呵护,也需要具有男性特质的情感呵护。有研究指出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的结合才是对孩子情感最好的满足。男教师与女教师一起工作,可以优势互补,促进幼儿情感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男孩子通常比较顽皮、好动,有许多的新奇的想法,一些行为在女教师看来可能是不文明、不听话,但男教师可能就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孩子可以在男老师那里却可以得到认同和满足。男教师进入幼儿园,满足了孩子不同心理需求。

(三)有利于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主动探索和询问,而女性对于新事物的敏感程度则不如男性,男性从事幼儿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的目标里明确提出教师引导幼儿发展的方向:“对周围的事物、形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男性由于其自身的特质,一般都比女性好动,喜欢进行实践操作,这些都有利于其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动手能力的培养,都将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男教师则在这些学习能力的引导上具更加明显的优势。

(四)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父母的照顾已经是无微不至的了,当孩子们在接受学期教育时,教师除了给孩子关爱之外更应当注意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女教师天性温柔善良,对孩子虽然呵护备至,但却常常不够严格,忽视孩子性格上软弱的一面。男教师自身独特的性格特质,则是对孩子人格成长的一种有益补充。有研究者提出,对女孩子来说,父亲对其性格的影响同样是很明显的。通过与父亲的接触可以使她们的情绪更稳定,增加自信、果断、独立、勇敢、坚强等优良品质。所以说男教师在日常幼儿教育中与孩子的互动,将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缺乏的原因

(一)传统职业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一般都认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就应当由女性来担任,认为男性不适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幼儿教师的队伍几乎成了“女儿国”,幼儿教师行业成了女性的垄断行业。但是这种分工可能只是因为对职业分工的传统关观念的固化造成,并不代表男性就真的不适合幼儿教育工作。费孝通先生曾说过:“我们若是注意到各种社会分工的体系,不免会有一种印象:人们好像任何差别都能利用来作为分工的基础:年龄、性别、皮肤的颜色、鼻子的高度,甚至各种病态都可以利用。性别可以说是用得最普遍的差别了。到现在为止,人类还没有造出一个社会结构不是把男女的性别作为社会分工的基础。”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性别对人类分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又是在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里形成的。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男权主义思想仍然有很大的市场,一般都认为男士应当在外打拼,而女性则适合在幼儿园里带小孩,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了男性在从事幼儿教师时的职业选择。

(二)幼儿教师的收入比较低

教师在整个社会不同职业的收入比较中,本身就不算一个收入很高的职业,而幼儿教师相对于其它教育阶段的教师收入就更低了。据了解,目前全国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不高,很多幼儿园中教师月薪1000元都达不到,仅为800元左右,而机关团体或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教师月薪也只有1200-1500元左右。另外,不少幼儿园的编制有限,一些教师没有正式编制,属于“代课教师”之列,待遇就更低了。而私利幼儿园虽然收费很贵,但是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并没有“水涨船高”,仍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男性要比女性承担更大的经济责任,如果没有一定的收入,将直接影响到婚姻状况。因此,男教师的经济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这也是男士不愿从事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的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

(三)不适应幼儿工作的评判标准

由于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在传统上都是以女性为主,所以幼儿园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大多以女性的特征来制定,忽视了男教师的存在,使他们在幼儿园的教学上处于“配角”地位,在心理上对幼儿园的工作缺乏归属感,很难做出自己的成就。幼儿园在制定职工的评价标准时一般都没有考虑到男教师的不同特点,忽视了他们的特长和教学风格,没有为他们制定一个更适合他们的工作评判标准,没能充分发挥男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性格特质,从而影响到了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性,使其特色与优势都未能发挥出来,男教师在岗位、身心、教学特色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使其对传统的以女性为主导的幼儿园教师评判标准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抑制了男教师潜能的发挥。

三、如何应对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缺乏的状况

(一)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在前面已经提到,男士不愿从事幼儿教育,或者是在幼儿教育中面临着很多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很多传统观念的影响。时代在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现在社会基本上都认识到了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而进一步改变人们想法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让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自己的努力也是能得到社会认可的。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首先要加大社会宣传,在社会中营造一种尊重男教师,鼓励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的氛围。其次,要改变社会上以往的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标准,肯定男教师的身上的优点,而不是拿男性的缺点来与女性的缺点做比较,比如男教师虽然不如女教师情感细腻,但他们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方式上则有其自身的优势。社会要为男教师营造宽松的舆论氛围,多给男教师以肯定和鼓励。

(二)给予的社会政策的支持

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的缺乏,从总体上看其实还是社会政策的影响,比如幼儿教师的收入普遍不高,社会地位较低等都是与大的社会环境相关的。要真正解决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缺乏的问题,一定要在社会政策上给男教师以支持。比如在幼师或者学前教育的录取阶段,就加强宣传,鼓励男性报考幼儿师范教育,甚至对报考幼儿教育的男性适当降低分数线。对于在基层或者偏远地区从事学前教育的男教师,可以减免学费,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还可以在学校编制、住房、养老等社会福利政策上给男教师以支持,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从事幼儿教育,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霞.浅析教师性别单一化的不良影响[J].洛阳师专学报,1996,(6):109.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72.

[3]陈金菊,周燕.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化[J].教育导刊,2005,(8):4.

男幼师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幼儿男教师历来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种特殊性简而言之决定于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属性。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我不禁要问:幼儿男教师何时登上了历史舞台?当今社会幼儿男教师的生存境况又是怎样?他们面临着怎样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又是怎样在社会不理解的大环境下工作和学习?他们的发展前景在哪里?赖以生存的职业价值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将一一探究,并力图做出解答。

一、幼儿男教师是时代的产儿

幼儿教师与护士一样,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只有女性才能从事的职业。这种观点无疑是偏激的,也是错误的。但是要彻底改变社会对它们的看法,却并非易事。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注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意识到幼儿教师单性别化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诸多不和谐之处,认为男性在幼教工作中可以弥补幼儿园中“阴盛阳衰”的状况,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发展等多方面都可起到女性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于是社会上开始出现鼓励男性加入到幼教行列中去的声音,幼儿园的大门也开始纷纷向男教师们敞开,越来越多的幼儿男教师由此诞生。私以为,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出现并非出自偶然,而是时代的产物。

其实,幼儿男教师在中国早已有之。上溯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界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学前教育奋斗的有志之士,陈鹤琴、陶行知、张宗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理论建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张宗麟先生更是有着“中国第一位男幼师”的称号,他在对现实学前教育状况不满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前往陈鹤琴先生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做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并于1926年到1928年间先后发表《幼稚教育概论》等数十篇论文和译著,震动了中国教育界。张宗麟先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他的事迹无疑为当今社会的男幼师们树立了楷模。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张宗麟先生那个迷茫和探索的时代已经过去,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社会主义虽然只处在初级阶段,但国家重视教育,改良政策向教育倾斜,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充分发展壮大。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领域里最基础的部分,它的发展和建设理所当然地被提上计事议程。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21世纪最关键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于是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许多女性开始从事幼教工作,并一度占据了幼儿教师头衔的主导地位。

可是随着幼儿的主体地位的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了所有幼教工作者头疼的问题。逐渐地又有人开始反映许多男幼儿具有女性化倾向,矛头直指幼儿园教师性别单一化问题。人们开始觉察到幼儿园里应该拥有一定比例的男幼师。因为“男性有阳刚之气,其外表刚毅、果断,若揉合了女教师的耐心、细致、温柔、能歌善舞、富于表现力等优点,将会使幼儿园茶馆暖气以来的‘阴盛阳衰’现象逐渐得到平衡、调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他们认为男性在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套使用、名目繁杂的体育设施方面将大有用武之地。或认为男教师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对幼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或认为男教师会对幼儿的性别意识起到积极影响;更有甚者称其为“为儿童的精神世界补钙”。总而言之,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男性开始打破传统的思想偏见,逐步迈向幼儿教师的行列,肩负起培养后代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了学前教育研究领域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幼儿男教师的职业价值和职业尊严

客观地讲,幼儿男教师在社会的呼声是越来越高的。许多大城市的幼儿园和家庭都认识到男性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也都欢迎男性前来担任这一职业;绝大多数学者也都呼吁广大热爱学前教育的男性青年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共同为学前教育和幼儿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从长远的角度上看,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幼儿男教师们却遇到了诸多困难。他们一方面被人们用空洞的褒扬抛向高空,一方面又被现实的重力拉回地面——可谓结结实实地摔了个“重伤”。在对武汉市内几所幼儿园里仅有的六名男幼师的一项专项访谈中,作者发现六名“园宝级人物”均或多或少对现实有所抱怨,而抱怨的最关键问题还不是事先意料中的低薪问题,而是社会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认同感问题。

有着两年工作经验的李明(化名)告诉我,尽管每年的年终评选他都会有奖项归入囊中,但是他由衷地感觉到“我的职业价值在世俗的眼中是一文不值的”;“从而我的人身价值也似乎因此贬值”;“感到很没有尊严”;“等到真正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社会上更多的是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嘲笑和讥讽,绝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

这样的现状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尤其是当作者满怀豪情地采访一位“武汉市先进幼儿教师”的时候,听到他这样说,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静。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是社会需要的职业,但在它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却遭到社会无情地鞭笞。究其原因依旧是传统社会观点的束缚问题。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教育孩子是女儿家的事情,社会、包括家人对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这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以至于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如恋爱、婚姻、社会地位……同时,人们心理普遍存在着学校等级制度,认为从幼儿园到大学,肯定是越高级越好,学校的老师水平也理应是一层比一层高;反过来,幼儿园里的老师就被认为是能力和水平低下,自身修养不够了。

我们说,职业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这项职业是否为社会所需要,同时社会和周围人的眼光以及他们对待这项职业的看法也正是职业价值的侧面反映。幼儿男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受限的现实状况,仿若有人在他们背上贴上了一道标签,这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正如前面所说,幼儿男教师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三、幼儿男教师的发展前景展望

如今,21世纪即将迈入第九个年头,学前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各个领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进步之一便是幼儿的地位日渐被抬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主体性地位,还了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本来面目”。可是,在幼儿的主体性越来越被社会认可的时候,人们对于幼儿男教师的关注程度却并没有因此而递增,相反,似乎还有削弱的趋势。“以人为本”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却仅仅局限在了学生这个主体上面,却没有涉及到学校、幼儿园的另一个主体——教师,特别是男教师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悲的现象。

也正是由于不关注导致了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国内迄今为止没有系统的培养男幼师的方案和理论;对男幼师的生存状况、园外生活、社会和心理问题等关注极少,致使国内没有一所培养男幼师的专业学校和有关的院系设置;而一些学前教育专业中男生招生名额又有限,招进来之后又不与女生区别对待,不能合理地利用男女性别特点因材施教,譬如教男学生跳女性化的古典舞蹈、穿女性化服装等等,都是由于对他们自身特点分析不够所致。

总而言之,幼儿男教师的前进道路依旧是曲折的,要想得到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认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南方油气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湖南有色金属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有色金属管理局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