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同事离别感言

同事离别感言

同事离别感言

同事离别感言范文第1篇

一.送别诗的类型之多,情感之深

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而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则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恻。这些可算是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一)友人的离别,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送别诗

友情是世上最真挚,最复杂的情感之一。诗仙李白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水深比情深,形象地道出了这段友情真实质朴,“不及”二字更形象的说明彼此的友情深厚。可见诗仙的神来之笔是多么的精妙,化无形的思念之情为有形的流水,诗中毫无悲伤之情。而卢纶的诗虽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却多了一层浓郁的悲彩。“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在这一萧瑟,冷清的景象中,离别的悲情格调格外沉重。

他们有的是写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梓州李使君》、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有的是送好友到外地做官的,但际遇不同,与前者相比,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这类诗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占了很大的份量,如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感受人。

还有一类,也与做官有关,那就是送友人去远征的,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等,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相比之下,下面的这类送别诗,可能会让人的心情轻松一些,那就是送友人去远游的,也可能是诗人多半不愿把“柴米油盐”放在诗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读不到多少他们为生计而四处奔忙的句子,更多的倒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如杜荀鹤的《送友人游吴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等,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二)借诗吐心中的激愤或借诗明志的送别诗

我们学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类诗,其中最典型的句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是全诗感情高潮的句子,表明了作者对权贵的蔑视,诗人以诗歌明志,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仙不愧是诗仙,神来之笔一扫官场的压抑之情,向往名山仙境,是出于对当权者的抗争,这一句道出了多少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心声。在这一类送别诗中,往往穿插意愿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诗中掺杂着诗人对世事的愤懑,对人生失意的抑郁不平,因此,激愤的色彩十分明显,但是这些诗人不愿沉沦,仍想建功立业。王昌龄的《别刘婿》“身在云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锓锓”,虽然未被君王任用,屡遭贬谪,但仍胸怀大志,一心想建功立业,这类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在送别诗中,若是两人一贬再贬,其心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柳宗元和刘禹锡是患乱之交,二人因在改革中力革时弊,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去国十年之后,又召回京,未料二人再次遭贬,柳宗元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他们一同赴任在中途离别。在这样的背景下,柳宗元作了《重别梦得》这首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各西东”。皇恩若许归田里,晚岁当为邻舍翁。复杂的感情寄寓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言悲情而自有悲情,不言激愤而自有激愤。这一类诗往往清新自然,读来明白晓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鼓励的送别诗

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漫漫人生路,正是因为有了好友的鼓励,安慰,才使我们有信心去迎接挑战。在这一类送别诗歌中,被后人誉为“诗家天子”的王昌龄,不仅以边塞诗著称,其笔下的送别诗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友人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那首脍炙人口的《送柴仕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离别之即,劝慰友人,对离别之事轻描淡写,以化远为近的诗句缩短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距离,以其情深意长而熨帖人心。语言明快自然,一洗哀伤之气。一句明月何曾是两乡,表明了诗人之间心心相应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委婉的劝说之意。在这一类送别诗之中,王唯《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则是千古绝唱。

(四)抒发一种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送别诗

这一类送别诗,情感比较复杂,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自己的身世命运之感,意境宏大,基调慷慨。其代表是享有边塞诗派代表美誉的岑参。他笔下的送别诗,豪气冲天,构思奇妙,将边塞景观化入诗中。为代表的这一类送别诗意境宏大,往往有一种独特的神韵。他这类送别诗将边地风光写入诗中,为送别诗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代表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深情真挚的感情

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那么,在唐代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直抒胸臆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

(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代的诗本就重情趣,重意趣,他们在表现“情”与“意”的时候,往往都要借助“景”或“境”,这一点在唐代的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唐代送别诗的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三)融情寓景、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代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

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这首诗即景抒情,情在景中,写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竹林寺远,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诗人的归意,但诗人形象隐于诗外,在闲淡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但这种情怀全在意境之中,诗人一句也没有说,却深得融情入景之三味。

三、健朗高昂的格调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的、带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也是和他有着相同感触的许多人的离别。唐代的送别诗中,这类诗不在少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柳永的这句诗在格调上迥然不同,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场深情的离别,我们看不到有丝毫黯然销魂的样子,诗人借送别的时间、地点,巧妙地布置环境,使得景调清新、明朗,轻快而富于情调。

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此诗以醉别开始,以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迈不羁和开朗乐观的感情,格调爽朗,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且诗中自然美与人情美相互映衬,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结尾两句,干脆有力,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些在分别时唱出的豪放旷达的诗句,正体现了唐代诗人那种豁达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一扫悲情哀语,而成为送别诗中的一道风景。

四、造句精审、言浅情深

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古往今来,朋友之情不断被人们歌之咏之,颂之赞之,正是因为朋友之间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激动不已。那是一种醇正地人情美,真正的友情美,而真正的美从来都是不用雕琢的,“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送别友人的时候,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捧出,化成千古绝唱。

如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语出天然,但深挚动人的感情却挥之不去,言浅情深,余味悠长。

再如柳宗元的《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各西东。皇恩若许归田里,晚岁当为邻舍翁。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语言之中,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

同事离别感言范文第2篇

一、解读关键画面,展示教材情感,帮助幼儿感知情感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死亡”或许难以理解,但是“离别”的悲伤却是能够体验到的情感,如入园时与妈妈的别离、与转园同伴的别离等。如何让幼儿初步感知这种情感,并用适当的方式去面对这种情感呢?故事《獾的礼物》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逝去的故事。故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展示情感策略”,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大班幼儿仍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因此图书的画面是幼儿最为直接的感知媒介。为了让幼儿感知故事中的悲伤气氛,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绘本中显性表现情感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从画面的布局、画面上角色的表情动作中去揣测离别所带来的悲伤情感。

如:獾在隧道里奔跑的画面,一个接着一个深长的隧道和獾逐渐小去的身影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獾正在离我们而去”:又如:狐狸在雪地里独自行走、兔子手中的手帕、伙伴们低垂的演练等画面让幼儿感受到大家由于獾的离去而产生的悲伤。

由于教师对故事中几个关键画面的解读,让幼儿对“离别”“悲伤”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嫁接起了故事与幼儿之间情感的桥梁,因而为幼儿情感的共鸣奠定了基础。

二、发挥语言魅力,灵活传递情感,引发幼儿情感共鸣

语言是传递情感的最佳武器,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性,结合表情动作,将故事中的角色情感立体地展现在幼儿眼前,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引发幼儿的内心情感,使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

如:活动开始时,教师轻轻翻开扉页,用缓慢的语速讲述:“年纪很大的獾一个人站在野外,风吹起了他的围巾。在夕阳下,在晚风中,獾孤独地望着远方。他要到哪里去?他想干什么?他还会回来吗?他的朋友们呢?”平静的表情、轻轻翻页的动作和缓缓的语速既帮助幼儿理解了画面,又为整个故事定了一个基调,让幼儿随着这样的基调继续阅读。

除了语言上的烘托外,教师还巧妙地运用了情感的人员组织和心理组织策略,即通过灵活分组、角色转换等方法对人员组织和人员心理进行情感处理。如:当教师讲述到獾去世的情节后,一方面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中同伴们的表情和动作。另一方面启发幼儿进行角色转换,让幼儿模仿角色进行表达和表现,使得画面中的情感在幼儿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中得以展现。这一过程也是幼儿表达对“离别”和“悲伤”的理解的重要体现。又如:当讲到伙伴们回忆獾和自己发生的故事这一情节时。教师的语速逐步加快,语调也变得轻快起来,出示画面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活动的气氛慢慢的从悲伤中调节过来。让幼儿感受到:虽然獾离我们而去了,但却留给我们最为美好和欢快的回忆。这种有张有弛的调节既是故事本身情节发展的需要,又让幼儿的积极情绪重新被调动,体会到如何积极地去面对“离别”,对“从悲伤中释怀”这种情绪处理方式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巧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感氛围,促进幼儿情感体验

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教师若能灵活地运用多种媒体,为幼儿的多种感官带来刺激,则必然会对幼儿的学习带来有效的促进作用。

同事离别感言范文第3篇

文章标题:地税局局长在离职告别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刚才,省局***副局长宣布了***市地税局领导班子变动情况的决定,并代表省局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殷切期望。首先,我对省局的安排表示衷心的拥护!同时对***同志的任职表示最良好的祝贺!

**年的隆冬时节我来到这里,而今即将伴着和煦的春风离去,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就要挥别这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回顾过去的一年,这几日我辗转难眠,有太多的感慨和留恋,依依不舍之情常常浮现在眼前。这里有我朝夕相处的同事,有给予我无私帮助的朋友,有关怀爱护我的各级领导,有以大局为重支持理解我的同志们,借此机会,我要向你们致以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了,直到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来去匆匆的内涵,虽然区区一年不过是漫漫人生旅途中的弹指一挥间,但这里良好的环境,朴实的局风,真挚的情感,热情的同志,都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在***市这片大有希望的热土上,我度过了值得终生回忆的无悔岁月,也为***市地税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与同志们一道见证了***市地税局的发展壮大,使我这并非土生土长的***人对这里充满了浓浓的乡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今将要离去,真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但是我想,无论走到哪里,今后,***市都将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将时常想起它。即使在今天此时此刻,我每每想起同志们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个人的鼎力相助,我就深受感动,并将永志不忘!

在过去的工作中,作为市局一把手,在班子成员的支持下,我尽最大的努力,做了一些有利于全局、有利于同志们的事情,有一些还在实施之中,有一些没能够实现,我也倍感遗憾!尤其是“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我在工作中,肯定会有一些事情,难以做到恰到好处,虽然我讲原则重感情,但由于对工作要求过严、过急,难免会伤害一些同志的情感和自尊,在此我深表谦意恳请谅解!我相信,同志们都能从工作角度对我个人和我的工作给予理解,谢谢你们!

“人生自古伤别离”,工作的需要不以我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要遵照省局安排,离开我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离开与我并肩战斗的同志们。虽然离开了这里和大家,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市地税事业的发展,关注同志们的成长和进步。我相信只要同志们携手并肩,真抓实干,以***同志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一定会率领大家开创***市地税局更加辉煌的明天。我也衷心祝愿吕玉敏同志在***市地税局工作顺利、生活愉快!最后让我把各种情感汇集成对同志们的良好祝愿!祝同志们身体永远健康,家庭幸福和睦,万事顺心如意!

同事离别感言范文第4篇

    一、运用表象义丰富的词,复苏语言与感知觉表象的潜在联系

    语言是由语词构成的,语词的核心是词义,词义的核心是概念,概念总是抽象一般的。所以,语言这种抽象化、概念化的符号更适合于表现抽象的思想。尽管如此,语言仍与人的感知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既有普通一般的一面,又有具体特殊的一面,因为语词是从若干个别事物中提取出来的,语词与表象有着天然的联系。比如“房屋”这个词,它虽然指的是许许多多房子的抽象,但它又始终是与个别的房子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人在理解这个词的时候,在把握共义的前提下,又都各有不同。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理解不一样,大人与小孩的理解不一样,古人与今人的理解不一样,中国人与美国人的理解不一样,因为他们理解这个词所依据的生活经验不一样。这就说明,“房屋”虽然是一个共义性的符号,但它并没有完全割断与个别事物的联系,在向人们显示它抽象普遍的一面的同时,它也向人们显示出其具象特殊的一面。由此可以推见,语词的意义准确地说应分为意义和涵义两部分,意义与抽象认知有关,是普遍的、分析的,而涵义跟感觉有关,跟过去的经验、文化背景有关。意义可以传授,涵义只能靠语境、语感去领悟。现代语义学对语言意义的划分愈趋精细,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就把语义分为七类:理性义、内涵义、社会义、情感义、反映义、搭配义、主题义。[3]这说明语词语音层面下面的语义呈现出一团“意义星云”,以理性义为中心,周围弥漫着诸多模糊不清的边缘义。词义的多向性与弹性为文学创作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文学是用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体情感的,形象性是文学的根本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在文学语体中,比较重要的是语词的表象义、情感义、社会文化义等,这些边缘义间互相联系,且都以“联想意义”来概括,能引发巨大的表现潜力和暗示力。表象义是词的所指对象在我们脑中引起的感知觉表象,通过表象可产生联想,唤起相应的审美情感。因而表象义在文学语言中获得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作家倾向于选择表象义丰富的词,以使意象得以形象地符号化。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等都是表象义凸现、鲜明的名词,这些词能引发人们对所指客观事物的联想,能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感性的画面。以这些词作为语言材料,经过诗人精心地组合建构,便形成了一首形象生动、意蕴隽永的“秋”的千古绝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普遍一般性的语词,经过诗人的具体化组合,使之指向了具体、特殊的事物,唤起人们的感官具象反应。诗中每三个语词为一组,分别构成三幅看似独立的图景,但其中都蕴含着一个悲凉的主题。各个语词所标志的事物的状态,由近及远,由静及动,由次及主,由外到内地分层推进、立体延伸;景色的描写与心理的衬托相得益彰,每一个自然景物中都渗透了萧条秋色里人物内心世界的悲凉。

    二、利用词义聚合的不同特性,造成有意味的文学话语

    汉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汉语大词典》中就收集了37万多条(只包括一般语词)。同一事物常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或名称,例如,“死”历来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尽可能用委婉的说法来表示:“仙逝”、“谢世”、“永别”、“长眠”、“归西”、“作古”等等,有多达几十种说法。这些语音形式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就是一般所说的同义词。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巧用语言系统中的同义词不仅避免了用词的重复,为句子带来错综变化之妙,而且能通过运用同中有异的同义词,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风格色彩。如《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衰亡的过程,全书贯穿着悲和愁。为了表达各种场合、各类人物、不同程度、不同内涵的“悲”和“愁”,作者运用的两组同义词共达36个。其中表示因悲而痛的有:“悲痛、悲恸、悲切、悲凄、悲戚、悲哀、悲”;表示因伤而悲的有:“伤感、伤心、悲感、悲伤、伤悲”;表示凄苦的有:“凄楚、凄恻”。愁有感于形而虑的“烦虑、忧虑、愁烦、忧愁、忧”;有动于心而闷的“愁闷、忧闷、纳闷、气闷、烦闷、闷”;有心绪不展的“悒郁、忧郁、抑郁”;有心境不畅的“懑愤、懊恼、烦恼、苦恼”。笔之所至,无所不及。于贾府,则愈显出封建社会摇摇欲坠之态;于宝黛,则更见其愁肠固结,如泣如诉。[4]在语词的意义聚合中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这就是语词的多义性,即通常所说的一词多义现象。例如,“蜡烛”一词的实体词汇意义是“蜡制的照明物”。以这一实体词义为基础,又生发出了极为丰富的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国俗语义。以燃成灰烬始干的烛泪喻深深的情思和虽死不悔的决心和信念;根据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品质,“蜡烛”一词用来泛指“乐做奉献的人”,特指“教师”;由于摇摇曳曳的烛光易被风吹灭,又有了“风烛”比“残年”的用法;中国过去在婚礼中,在新房内以点红蜡烛表示喜庆,并于红烛之上加上龙凤彩饰,以增添吉祥热闹的气氛,是为“花烛”。“花烛”遂指代“新婚”,“洞房花烛夜”即为“新婚之夜”;而在“他是蜡烛,不点不亮”这句话中,“蜡烛”一词具有贬义,泛指“不自觉、有傻气的人”。可见,“蜡烛”一词具有丰富的象征义、比喻义,修辞上有褒有贬,既表现缠绵之情,欢乐之感,也表现悲凉之意。这种种丰富的涵义都是在“蜡烛”一词的实体词义的基础上所增添的民族文化蕴含,是通过对蜡烛实体的特点的联想而产生的。一词多义现象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在于它使语言非常经济,一个词包含几个意义,可以大大减少语言符号的数目,使用者能从词汇所具有的涵义的汇集中,获得无比丰富的意义,并可以根据上下文选择出一个与表达目的最为吻合、恰当的涵义。消极的一面在于易使话语产生歧义现象。正因为如此,对于一词多义,人们在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中采取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在科学语言中,不允许存在含混不清的表达,要力求消除语言的多义现象,使语词的能指与所指一一对应。而文学要用语言表达出作者罕见的、新颖的、独特的、原初的审美感受与体验,意义明确单一的语词是难以传达出如此丰富复杂的审美体验,因此,文学语言就要提倡和保留语词的多义,并通过各种手段造成一词多义现象。正如法国释义学派创始人保罗?利科所说:“诗歌是这样一种语言手段,其目的在于保护我们的语词的一词多义,而不在于筛去或消除它,在于保留歧义,而不在于排斥或禁止它。语言不再是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构建单独一种意义系统,而是同时构建好几种意义系统。从这里就导出同一首诗的几种释读的可能性。”[5]文学语言恰是善于运用语词多义性的语言,利用同一语词具有的多种意义,拓展了文学作品的容量和内涵,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明天。”(杜紫微《别诗》)这两首诗中都以垂泪的蜡烛象征苦恋者那黯然销魂的离别之恨和幽然神伤的思念之情。而在“还主动和我们打招呼,蜡烛!”(陆文夫《井》)中的“蜡烛”一词则是贬斥性的骂语,意思是“什么东西,那么不自量!”正是由于文学语言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因而才能够包容众多的情感体验、生活经验和哲理意蕴,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表达效果。

同事离别感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赵氏小品;语言;偏离

小品这一短小精悍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广大群众中喜闻乐见,它是一门表演艺术,同时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不同的小品具有不同的表演艺术特色,更具有不同的语言特色。赵氏小品在中国小品界独树一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原因除了演员高超的演技外,其别具一格的语言更是不可忽视的要素。赵氏小品的语言堪称魅力无穷,在社会中形成一次次语言流行,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主要在于它大量运用了修辞学中的偏离理论,使语言离开人们所习惯的轨道,突破人们惯有的思维模式,能够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这种超常规的偏离是一种成功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修辞学界吸收法国新修辞学和比利时列日学派修辞学的成果,引入了零度和偏离两个概念。所谓零度就是正常、规范、中性的话语修辞状态;偏离是对零度的局部性的、非系统性的违反状态。偏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首先根据所达到的修辞效果可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好的积极的正面值的偏离叫做正偏离;不好的反面的消极的负面值的偏离叫做负偏离。正偏离是语言的修辞价值所在,是修辞学所关注的对象。其次根据偏离度的大小可分为大偏离和小偏离。大偏离是交际双方明显地感觉到了它的出现,由于它的出现也明显地改变了交际的效果;小偏离是说话和听话的人,写作和阅读的人都不太关心的或者还没有察觉到的偏离形式。同小偏离相比,修辞学更重视大偏离,把注意力放在能够引起交际效果重大变化的大偏离上。最后偏离还可分为语言偏离和非语言偏离,语言偏离又可分为语音偏离、语义偏离和语法偏离。本文试图通过运用语言偏离理论来分析赵氏小品语言的偏离现象,从而揭示赵氏小品如此火爆的原因。

纵观20年来赵氏小品的语言,我们把它的经典语言分为七类进行分析。

(1)老母猪戴口罩——还挺重视这张脸。(《老拜年》)

(2)耗子给猫当三陪——赚钱不要命。(《拜年》)

(3)猪也是这么想的/那驴也是这么想的。(《功夫》)

(4)这个世界太疯狂,耗子都给猫当伴娘了!(《功夫》)

(5)鸡先笑了。(《公鸡下蛋》)

(6)当时这个鸡——心里特别矛盾。(《公鸡下蛋》)

这组类型的台词中所表现的事在物理世界中是不会发生的,语言世界同物理世界产生了不一致。词语之间的搭配不符合事实,是不真实的,不合乎常识的,这是对词语搭配语义规则的偏离,是让人能够完全感觉得到的大偏离。这些话没有语法毛病,但语义上偏离了常规,老母猪不会戴口罩,耗子不会当三陪、当伴娘,猪和驴不会想,鸡不会笑,当然更不会心里矛盾。这些话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就是负偏离——语言毛病。但这些话在小品特定的故事情境中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在语用上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具有特定的会话意义,有利于表达效果的提高”[1]就转化为正偏离了。这些话运用超常思维、发散性思维,把人所具有的活动赋予动物身上,使潜性语言显性化,从而产生了陌生化、新奇感的审美效应。从负偏离到正偏离,由于反差大,具有特别的艺术魅力,这些话令人感到新鲜、搞笑,增强了小品的幽默效果。

(1)你长得就违章了。(《三鞭子》)

(2)我叫不紧张。(《我想有个家》)

(3)哎呀妈呀,这小声儿挺甜哪,含糖量挺高啊,最起码四个加号。你就再陪我唠10块钱儿的。(《钟点工》)

(4)两颗洁白的门牙去年也光荣下岗了。(《昨天今天明天》)[hk]

这些表达都偏离了正常的搭配顺序,在平常说话写作当中一般被归入语病,但在小品特定的语境中,就变得合乎情理又富有幽默感了。这是对正常语法搭配和语义搭配的偏离。“长得”一般与形容词搭配,比如:漂亮、好看、俊、丑、美等,不能和动词性成分搭配,这里却运用了动词,且用“违章”一词,委婉地表达了“丑”的含义,形象贴切,具有幽默与调侃的趣味,收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这种别出心裁的改换,人们能够理解并且更愿意接受。“不紧张”显然是演员为逗乐故意运用的口误,我叫什么名,大家都知道“叫”的后边应该跟什么内容,没有人会说叫不紧张,这里显然违背了正常的语义搭配规则,但正是这种违反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小品人物的心理状态。“含糖量”修饰“小声儿”,“唠嗑”用钱来衡量,“牙”下岗,这些显然都偏离了日常的表达习惯,但都收到了很好的语用效果。

(1)啊,咱俩原来一个堡子的,父老乡亲、小米饭把你养大,胡子里长满故事,想没想起来?(《拜年》)

(2)崔:“您二老什么时候结的婚?”

大叔:“我们相约五八”;大妈:“大约在冬季”。(《昨天今天明天》)

(3)啊,白云,黑土向你道歉,来到你门前,请你睁开眼,看我多可怜。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昨天今天明天》)

(4)那钱儿不是有个罪名叫——挖社会主义墙角!是,给我定的罪名就是薅社会主义羊毛。(《昨天今天明天》)

(5)床前明月光,玻璃爱上霜。要是不勤擦,只好自己脏。(《送水工》)

(6)“你好,这里是借你一眼慧眼防忽悠咨询热线。我是资深上当者老范,凭借多年的上当经验,对你是否被忽悠做出明确判断。有人卖拐,请按1;有人卖车,请按2;有人出脑筋急转弯,请按3;有人卖担架,直拨110。”(《功夫》)

(7)说来话长啊,记得那是2003年的第一场雪,比2002年来的稍晚一些!(《功夫》)

(8)下自己的蛋,让别人说去吧!(《公鸡下蛋》)

这些话语都模仿了原已存在的句式,或模仿歌词,或模仿诗句,或模仿名言,或模仿人们熟知的移动服务热线。像“相约五八”模仿《相约九八》,还有彭丽媛的《父老乡亲》、毛宁的《晚秋》、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李白的诗等等,它们虽然以模仿的形式出现,但在小品制造的新的语境中,就融入了创新,并不会使观众感到枯燥、落入俗套,反而使观众在感觉到熟悉的同时,又觉得新颖。与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比起来,这种仿拟形成一种反差和偏离,在语义表达上让人意想不到,改变了人们头脑中早已熟知的语义,让人们在惊奇的同时又愿意接受,能让观众也产生再创造的愉悦感,并且这种表达把小品中人物机智幽默的形象凸现了出来。

(1)我能把正的忽悠斜了,能把蔫的忽悠谑了,能把尖人忽悠嗫了,能把小两口过得挺好,我给他忽悠分别了。今天卖拐,一双好腿我能给他忽悠瘸了!(《卖拐》)

(2)虾蟆蜍子上南极根本找不着北,脑血栓练下叉根本劈不开腿,大马猴穿旗袍根本看不出美,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根本够不着嘴。(《拜年》)

(3)因为你两脚离地了,腿就没压力了,病毒就上不去了,聪明的智商又占领高地了。(《卖车》)

(4)咱们那个地方戏团办成气功训练班了,排练场租给小商小贩卖货摆摊了,把我这副科级挤兑靠边了,整得我一周七天全是礼拜天了。(《老拜年》)

(5)听说他不当厨师改防忽悠热线了,竟敢扬言再不上当受骗了,残酷的现实已直逼我的心理防线了,今天我不卖他点啥,承诺三年的话题就没法跟观众兑现了。(《功夫》)

(6)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的。

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都精神;海湾那旮旯挺闹心,英美合伙欺负人。(《昨天今天明天》)

(7)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成天钩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昨天今天明天》)

(8)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胃下垂。先用盅,再用杯,用完小嘴对瓶吹。(《牛大叔提干》) 

(9)收腹,是勒紧小肚;提臀,是把药箱卡住;斜视,是要看准果树;这边加压,这边就喷雾。(《红高粱模特队》)

(10)霹雳一生震天响,来了小范当乡长,领导农友闹革命,哼啊嗯啊嗯嗯哼。(《拜年》)

(11)香港回归、三峡治水、十五大召开、江主席访美……(《拜年》)

这种类型的台词都模仿诗歌的形式押韵,比如(1)中的斜、谑、嗫、别属于“十三辙”中的乜斜辙,(2)中的北、腿、美、嘴属于灰堆辙,(3)中的地、力、去属于一七辙,(4)中的班、摊、边、天和(5)中的线、骗、现都属于言前辙,这是对日常说话方式的有意偏离。平常没有人会像朗诵诗歌那样把话说出来,在小品中,当小品角色用一连串押韵的句子来表达语意,势必会引起观众的注意。臧克家说押韵却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有如鼓点。它可以使诗的音强更加响亮,增加读者听觉上的美感。这组台词中,每句台词都运用排比的句式并押韵,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渲染了气氛,增强了感染力。

运用衬词也是赵氏小品语言中的一大特色,这组台词中很多运用了衬词“了”。衬词自身并无意义,只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人们说话一般不会出现每句话都带“了”的情况,即使有必要说“了”我们也会尽量换用别的表达方式来避免,否则就会使人觉得语言啰嗦、句式单调。每句话都带“了”的语言现象是一种负偏离现象。负偏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正偏离。小品幽默搞笑的环境为句尾带“了”的负偏离现象提供了转化为正偏离的条件,从而使这种语言现象增强了节奏感,说起来上口,并幽默诙谐。这种类型的台词还注重了押韵字声调的选择,尽量使用“同调押韵”,形成“一条龙”,更有助于感情的抒发。

(1)“专机”,就是“拉砖的拖拉机”。(《说事儿》)

(2)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昨天今天明天》)

(3)猫步,就是猫在散步。(《红高粱模特队》)

(4)“平镜”理解为“平静”,“机动车”理解为“激动”。(《三鞭子》)

(5)你就搁家,整个网,上网呗。 ——我多年不打鱼了,还哪有网呀?那么多年了。(《钟点工》)

(6)就是大总统给他戴高帽他都乐啊,戴高乐么。(《拜年》)

这里运用了语音偏离,演员借助“听文生义”这种方法,对一些自己不熟悉而观众熟悉的词语,用自己熟悉的事物来解释,与原来的意思发生了巨大偏离,这种解释必定是出人意料的。这些话语表面上遵从了合作原则,实际上是对合作原则的一种偏离,偏离了人们正常的思维轨道,但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这种偏离是成功的,它因牛头不对马嘴而使人觉得滑稽可笑,又能表现小品人物的憨厚朴实。西方的大哲学家柏格森在《笑——论滑稽的意义》一书中就曾说过:“当一个表达方式原系用于转义,而我们硬要把它当作本义来理解时,就得到滑稽效果。也可以这样说:一旦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暗喻的具体方面时,它所表达的思想就显得滑稽了。”①[注:转引自高胜林《音形趋同语义偏离》,载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距离拉开了,美没了!天天吃饭啥的也不正经叫我了,打电话还说外语,hello哇,饭已ok了,下来眯西吧!(《昨天今天明天》)

(2)鼓逗猫呢,鼓逗猫呢,鼓逗猫呢!这回咱看着他我就告诉他倒腾狗呢!(《有钱了》)

(3)我告诉你,我们的工作往大了说叫家政服务,往小了说叫钟点工,在国外叫赛考类激死特(psychologist),翻译成中文是心理医生,啥也不懂,伤自尊咧。(《钟点工》)

(4)无情的病魔正在吞噬着你的大脑健康细胞,一个崭新的植物人即将诞生。(《卖车》)

(5)你现在就是给我们喝云南白药也无法弥补我们心灵上的创伤。(《拜年》)

(6)只听咔嚓一个响雷,范乡长诞生了。(《拜年》)

(7)现在是不时兴送礼了,都讲究用感情沟通。(《拜年》)

(8)你想知道详情,请登录白云飘飘点博客点com。(《公鸡下蛋》)

这组类型的台词把书面语运用到小品台词这种口语色彩比较强的语言中,创造语体上的偏离。书面语色彩比较强的词语“家政服务”、“伤自尊”、“病魔”、“吞噬”、“弥补”、“心灵”、“创伤”、“诞生”、“感情沟通”,专业术语“心理医生”、“植物人”、“博客”,外语“hello”、“ ok”、“眯西”、“鼓逗猫呢”、“ 赛考类激死特”、“com”,流行语“距离产生美”、“登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和地道的方言口语“啥的”、“不正经”、“咱”、“往大了说”、“往小了说”、“咔嚓”、“时兴”连用,不同语体风格的词混杂连用,是对正常使用语体风格的偏离。但这种混杂型语体是灵活和富有创造性的,挖掘了不同语体词语的语用潜能,话语表达大放异彩,实现了新颖化。从小品表达效果看,赵氏小品中人物往往是普通农民或市井人物,他们使用书面语、专业术语、流行语,使小品人物形象和所使用的语言形成巨大反差,体现了小品中人物夸张幽默的形象,也给小品带来了新鲜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感。

(1)那我有数了,装经理,现在经理也多,连我们后院老杨头,养两只羊,现在见面都管他叫杨总。(《牛大叔提干》)

(2)完了完了,产房传喜讯,人家生(升)了。(《拜年》)

这里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式,创造语音上的偏离效果。(1)中“杨”“羊”借助小品舞台这一背景形成谐音双关的修辞方式。单看台词只有一层语意,无非因现在社会上经理泛滥,也给老杨头来个时髦称呼“杨总”,而实际上这个“杨总”是人们听到的而不是看到的,所以人们在“解码”活动中就会出现“杨总”“羊总”并存的局面,这个“羊总”是由老杨头养了两只羊得来的。正由于“杨”“羊”同音形成同音双关,才产生这种幽默效果,如果说“老杨头养了两头牛,管他叫‘杨总’”或“老牛头养了两只羊,管他叫‘羊总’”都不会产生这种效果。(2)中运用“生”“升”谐音,小品中人物机智地把不便直说的话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既避免了尴尬又传递了信息,适合当时的情景。结合当时情景,小品也只能运用语音偏离的方式才能把表演延续下去。“从语言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词或一段话只有在不仅仅传达词本身的意义,而且揭示了语境的整体意义以及发话者的角色意义时,这个词或这段话才有意义”[2]。赵氏小品独特的语言特色当然不止上面几种运用偏离的类型,幽默搞笑的话语不胜枚举,像“谁说我的脸像鞋拔子,我这是典型的猪腰子脸”,“那老太太长得没你难看,你长得比她难看,她长得没你难看”,“屋里憋屈型、没事儿找抽型、吃饱撑着型”都运用了偏离理论,但不同属一种类型,这里就先不细述了。

布莱克说: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赵氏小品正是运用有悖于常规的语言偏离,造就了独具个性的语言,奠定了它在小品界的王牌地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交通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通信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交通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